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神話故事>

關於頤和園的神話故事

神話故事 閱讀(1.63W)

神話是一種原始文化的積澱,是各個民族在發韌時期的精神遺存。不管是中國文學還是英國的文學,其作品都深受神話的影響,兩國文學都汲取了神話的營養。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頤和園的神話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頤和園的神話故事

關於頤和園的神話故事篇一:牛郎織女

清乾隆十五年,初建清漪園(頤和園的前身)時,乾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並傳下御旨,要把御園修成“天上人間”,那佛香閣要建得雄偉華麗,象徵着天宮裏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寬闊,好比天河,並在湖(河)的東西兩側修了一個銅牛和一個耕織圖。銅牛的身子朝東,頭朝西,正好對着織女圖,這樣一來就更像天河了,天上有織女(耕織圖),地上有牛郎(銅牛),遙遙相望。

於是就有了頤和園昆明湖東岸的被喻爲牛郎化身的鎮水銅牛,以及西岸被喻爲織女化身的耕織圖。

關於頤和園的神話故事篇二:佛香閣的傳說

據說很早以前,皇帝想在北京海淀這片風景秀美的地段建造一個供皇家遊玩的大園子。最早有人說這萬壽山下是個古墓。古墓是明朝某個王妃的墓,動不得。理由一是祖宗的遺訓,說入關後,前朝墓地的一草一木都應保護;二是說這個妃子當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動不得!乾隆爺聽了,心想咱們旗人入關時,是從李自成手裏得的天下,跟前朝沒那麼大的仇恨。就說“怕什麼,給我挖”,下面的人哪敢不聽!當然只能挖。誰知道一挖挖出了亂子,乾隆爺親到現場,看古墓的大石門已被挖開,可是門裏面刻着八個大字:“你不動我,我不動你!”乾隆爺一看,就嚇壞了。趕忙命人把土都填回去,隨後還在萬壽山上蓋了一座大廟,用來鎮住不冥的鬼魂。這就是以後的佛香閣了。

頤和園對於中國來說,是文化方面的一個重要的體現,尤其是頤和園中的建築設計以及藏有的國家級文化,其中就高達兩萬多件,比如三犧尊、緙絲長軸佛像圖等等,希望這些國家級的文物得到很好的保護。

關於頤和園的神話故事篇三:銅牛的傳說

清朝光緒年間,慈禧太后爲了個人享樂,挪用建立海軍的幾百萬兩白銀修建了頤和園。她傳下旨令:頤和園要修成“天上人間”。佛香閣象徵天宮,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龍王廟一帶便是人間了。既然有天河,當然還要有牛郎和織女。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邊安置了一頭銅牛,以象徵牛郎;在石舫的旁邊又建了一座織女亭。銅牛身體朝東,而頭扭向西北,正衝着織女亭方向。這樣,以昆明湖爲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織女”的格局。從此,這頭銅牛就這樣朝朝暮暮遙望着“織女”,卻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這頭銅牛突然活了。它離開了原來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裏,向着織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銅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們趕忙稟報太后慈禧。慈禧開始不信,親自到十七孔橋一看:銅牛果然不見了。怎麼辦?“天河”邊不能沒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過去的銅牛趕製一隻,放在原來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鐵鏈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銅牛又動起來,眼看鐵鏈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幾個彪形壯漢將它拉住。幾個壯漢用盡全身力氣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過猛,“咔嚓”一聲,尾巴斷了。幸好這時有人拿來了更粗的鐵鏈,七手八腳最後總算將銅牛鎖住了。 從此,昆明湖邊便留下了一隻斷了尾巴的銅牛。

關於頤和園的神話故事篇四:昆明湖的傳說

傳說在遼、金時代,甕山是座光禿禿的小山,山頂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廟,廟裏只有一個誰都不知有多大年紀的老和尚。後來,蒙古人強大起來了,成吉思汗帶兵打到了當時的北京。開始,他駐在海淀一帶。

一天,成吉思汗帶着文武大臣到西山打獵,新被召用的降臣耶律楚材一眼就看中了甕山,他請成吉思汗把人馬紮在甕山腳下,然後一起來到山頂廟內。廟裏的老和尚見了人只是打個問訊,就站在了一旁。成吉思汗問他有多大年紀,回答說耳聾;問他此山叫什麼名字,回答還是說耳聾。幾句話氣得成吉思汗暴跳如雷,他從腰中抽出寶劍就要殺老和尚。耶律楚材在一旁急忙勸止住,還用眼色暗示成吉思汗說:此僧不可侮。又偷偷派人傳令把個甕山圍得風雨不透。事情辦好,君臣一夥就在離小廟不遠的地方支起幾座牛皮大帳,住了下來。

天交三更了,成吉思汗與耶律楚材還在談天,忽然一個小校進了帳蓬,跪奏道:“啓稟可汗爺得知,廟裏老和尚到這時還沒安歇,只是抱着一個小石甕,嘴裏唸唸有詞,一個勁兒地流眼淚。不知爲什麼?”耶律楚材聽了微微一笑,說道:“你們如此細心,很好。但決不可驚動他!若有新消息,速報知我。快快去吧!”小校走後,君臣二人睡下不久,只聽一聲山崩地裂的巨響,接着眼前金花亂飛,帳蓬外又是一陣大亂。剛纔負責監視老和尚的小校急忙跑到成吉思汗的帳下,一臉驚慌神色,汗流不止,半天才說清楚:原來,天交五更的時候,老和尚跌跌撞撞地出了小廟的門,懷裏死死抱着那個石甕,衆兵丁上前阻攔,誰知老和尚力氣大得很,幾十個人都沒能擋得住,他三步兩步就跑到山崖下,縱身一跳,連人帶石甕都飛了起來,等再落地,只聽一聲巨響就不見了蹤跡,山腳下卻涌出一道滾滾的清泉。

成吉思汗和耶律楚材趕快披衣來到山下觀看,果如兵丁所奏:原來的一塊大平地轉眼成了汪洋,綠波滾滾,浪花飛濺。成吉思汗高興了,隨即傳令就在這兒修造宮殿,這個湖就被稱作甕山泊了。耶律楚材心裏明白,甕山實際是座金山,那石甕是個寶貝,廟裏的老和尚是財神轉世。他知道成吉思汗剛剛打到北京,國庫一定空虛,因此想把石甕奪來獻給成吉思汗,好立個大功。沒想到老和尚不買他的賬,趁他未下手之前把一甕蓋世的珍寶全都倒在甕山之下,化爲滾滾清流。

後來,耶律楚材病危,他對繼位當了元太宗的窩闊臺說:“臣有一事懇求萬歲,我死之後,請將我葬在甕山泊旁。我一是喜歡那裏的美景,二是滿湖的珠寶必須有人日夜看守,讓臣死後也爲萬歲效犬馬之勞吧!”窩闊臺果然按耶律楚材的請求辦了,把他埋在甕山泊旁。後來乾隆開鑿甕山泊爲昆明湖,就把他的墓遷到現在知春亭後一個小院子裏。院子有座石碑,就是遷葬時乾隆給他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