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民間故事>

張作霖民間小故事

民間故事 閱讀(1.66W)

張作霖,俗稱“張大帥”,奉軍軍閥之首領。在他所在的時代,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關於張作霖的民間故事有哪些?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張作霖民間小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張作霖民間小故事

張作霖民間小故事篇1:張作霖“選才”

張作霖,俗稱“張大帥”,奉軍軍閥之首領。生於1875年,卒於1920xx年,土匪出身,後混入武行,自稱三軍大元帥。在他所在的時代,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鎮壓過革命者,也曾和日本人周旋,參加過軍閥混戰,功過是非很難一語說清,但其在通遼選過一任東北官銀號經理一事,卻常常在茶餘飯後爲老年人津津樂道。

因通遼在很長一段時間隸屬奉天,所以張作霖也曾在通遼一帶擔任過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這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份上級的文件,原來是升任他爲督軍的喜帖,這傢伙自然高興勁不打一處來,於是就想即刻赴任奉天,但有一件事兒他卻作了難——他還需要償還在當地所欠借款,於是叫軍需處長到通遼縣當時的銀行——官銀號去借。軍需處長到了官銀號以後,向經理魯穆廷說明來意,並說明了師長已迫不及待,叫他即刻拿錢。但魯穆廷經理並沒有叫他如願以償,相反卻說:“這種借款違反有關規定,只好拒付。”軍需處長只好殺豬不吹——蔫退,然後把情況告訴了張作霖,張作霖升官赴任心切,自然聽了七竅生煙,連罵魯穆廷“不識時務”,同時還組織了二十多官兵急如星火地親赴官銀號。

到了官銀號,張作霖自然火冒三丈,但那魯穆廷卻不動聲色.直弄得張作霖聲顏俱厲,大吼不迭:“魯穆廷到底借與不借?”說着竟下意識地去掏屁股後面的槍,魯穆廷當然看得明白,他也火了,竟和這位師長對喊了起來:“來人哪,把金櫃打開,讓他們隨便搶吧!這根本不是借,是搶,是搶!”這聲音也簡直是咆哮。

魯穆廷一喊,倒使張作霖冷靜了起來,特別是那“這不是借,是搶”,分明是定性的語言,他被鎮住了,灰溜溜地回窩去了。

當然張作霖還是到奉天上任去了,他還就任了東北三省的巡閱使,開始管理起三省的政務和軍務來。當他視察到東三省的官銀號時,發現這裏的賬目十分混亂,竟然想起了在通遼和他“頂過牛”的經理魯穆廷,於是他下了一道命令叫魯穆廷到瀋陽來見。這道令確曾使魯穆廷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不知道是禍是福,臨行前做了許多噩夢,但後來,張作霖親自出門迎接,一溜氣地“請請請請……”,還爲他備了酒席筵菜,任命他爲東三省官銀號的經理。於是因禍得福的魯穆廷堂而皇之地做起這東三省官銀號的經理來。

張作霖民間小故事篇2:張作霖逸事

張作霖是個非凡的人物,這無可非議。尤其在關外,在東三省,那時代是家喻戶曉的。人們對張作霖評價褒貶不一。民間對張作霖的傳說神乎其神,傳得最多是張作霖天狗下凡,睡覺時曾現過黑狗的原形,他的副官、侍從都看過。相傳張作霖不死,小日本不敢侵略東北,小日本也侵略不了東北。當時我們中國人都管日本國叫東洋,狗能吃羊(洋)。果真張大帥張作霖死了不長時間,日本就佔領了整個東北了。有的人評價張作霖有兩隻狐狸眼,機警過人、天性狡黠、外表文弱、內心殘忍,是一個性格奇特,身具劉邦之用人之道,諸葛之容忍之術,充滿權欲的大野心家。但我知道張作霖是遼寧海城人,是個五短身材,雙目炯炯的小個子。知道張作霖嗜賭如命。知道他當過鬍子(響馬),投靠清朝,當過新民管帶,做過東北大元帥,也曾經當過幾天中國海陸空大元帥。更知道是他殺害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被小日本炸死在皇姑屯。更知道一代風雲人物、發動改變中國命運的“西安事變”、被周恩來譽爲“千古功臣”的張學良是張作霖的兒子。我把張作霖民間傳聞逸事敘之,以饗讀者。

張作霖當上東北大元帥後,常到鄭家屯、通遼一帶巡視。因鄭家屯是軍事重鎮,通遼一帶還有開荒土地。有一次他來到鄭家屯,領着侍從在鄭家屯八字街閒遊,逛遊逛遊尿就上來了,慌忙找一個牆角就方便了起來。這時一個賣豆腐的牽着驢車走了過來,驚天動地的大吼一聲:“賣豆腐了!”這是這疙瘩吆喝的特點。這一聲不要緊,把正在撒尿的張大帥嚇了一跳。他慌慌張張提起褲子,是否把尿尿進褲子了誰也不知道。隨從都急忙地跑了過來,一看是不遠處賣豆腐的乾的。張作霖掏出手槍照着賣豆腐的腳下開了兩槍,把賣豆腐的人嚇得屁滾尿流,哭爹叫娘。大元帥見此大笑道:“誰叫你嚇我一跳,這回我也嚇你一跳!”

大元帥張作霖有個同鄉隨從,職業是專門爲大元帥剃頭。這個剃頭匠技術高超刀鋒力無比,刀在他手上揮灑自如。在最後一次給大元帥剃頭時不知說啥好了,開始得意揚揚了。他一邊給大元帥剃頭一邊說:“大帥你當多大官,你現在的命都在我手裏攥着,我手在你脖子上一歪,你也就玩完了。”張大帥立馬隨聲附和道:“有理、有理,言之有理,說得一點也不假。”剃完頭,張作霖大喊一聲:“來人!把這剃頭匠拉出去崩了!”一聲槍響,這個不知該說什麼話好的剃頭匠的小命就上了西天。“媽的,別說說出來,有這個想法都不行。”

在日本,各界官員舉行盛大宴會請東三省各界官員,酒至三巡,菜過五味。日本官員爲了使大元帥難堪,起鬨讓張作霖題字,張作霖一推再推,說他是個粗人,沒文化不會寫字。他越是這樣,日本人越是起鬨,越讓張作霖題字。張作霖看火候已到,大喊一聲,筆墨伺候。準備齊全後張作霖走向臺前,提起筆,蘸足墨,大筆一揮,一氣寫下剛勁有力、揮灑自如、獨樹一幟的大“虎”字,並落款“張作霖手黑”,書於多少年。隨後他把毛筆一放,大步走回主帥座位,日本官員看得目瞪口呆、驚訝不止,侍從小聲說:“大帥,墨字下面少一個‘土’字。”張大帥說:“知道了,要什麼都可以給,但‘土’堅決不給,我張作霖手黑!”

張作霖民間小故事篇3:張大帥與通遼

“身短小,目炯炯有光,精悍之色見於眉宇,雖出身武弁,恂雅如一儒生。遏事剖決如流,機警過人,及其怒也,鬚髮必張,辟易千人,故人畏其威而懷其惠……”

說起來是多年前,筆者在書中查閱到這樣一段文字(記得不太準了),問及一位通遼老者,是否如此這般。那人捋須咂嘴,鎖眉眨眼,搖頭晃腦,大動心神,驀地兩掌疾拍一下,雙眸一亮,齁拉巴喘地叫道:“你叨咕出的這幾句,活脫脫地畫出了這個人,就是字雨亭,號三畲堂的張大帥,張作霖!今年是七四年,他呀,要不是讓日本人在皇姑屯用炸藥崩死,崩得稀里嘩啦,剛好九十九歲呀……”

張作霖,人稱是大東北最後一個騎士。這個因窮爲匪,因匪成巨官,因巨官又敢人關問鼎中原,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的人物,在東北稱王,鑄造了一個大東北的土匪時代。當年,他曾屢次三番向在南方的孫中山提供百萬元用於對革命的資助,讓其有“此皆公乏大力所玉成也”信函回致的同時,也沒忘記“關照”一個剛剛破土而生的塞北小鎮子——通遼。那麼,他爲什麼偏愛這個在中華民國成立的一九一二年出現的小小通遼呢?因爲他曾兼任過“蒙疆經略使”,因爲他率部圍剿波及東蒙的抗墾民衆就駐紮在管轄通遼的奉天省遼源縣(鄭家屯),就住在他的磕頭兄弟於文斗的家中。這纔有了“將門虎子”張學良十五歲和“鳳命千金”的于鳳至十七歲完婚的事;這才又有了張大帥時經通遼,來來往往,連通遼的大餅子哪家賣的是真的,哪家賣的是假的都知道的事。不過,白駒過隙,轉眼間一個多世紀過去了,關於張大帥的事也有一些早已沉入史海,只待筆者去打撈出來,晾曬於世上,供大家玩味。

要說通遼這地兒,民國以前那是卓裏克圖親王的世襲領地。通遼設鎮的當年,善“拉大旗做虎皮,包着自己去嚇唬別人”的卓王就請張作霖等幫着建起了警察所。是年九月,又成立了“通遼預警辦事處”。到了一九二四年,還是這位張大帥,輔助通遼、左中成立保安隊,接着是整團、整旅的炮兵、騎兵、步兵卷着煙塵,用句電影《英雄兒女》裏的唱詞是“風煙滾滾”地進駐了通遼。寫到這兒筆者要問,您看看,這張大帥爲了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和通遼的關係拉得近不近?到了一九三一年,經張大帥同意,建立了二百多人廟衛團的莫力廟上層喇嘛也投靠了張大帥,並請大帥的隊伍進廟小住了一陣子。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當時的張作霖與熱河軍閥湯玉林等發生着水火不相容的衝突。這纔有了“雙林(霖、林)大戰莫力廟”的故事。湯玉林派第七旅襲擊莫力廟,大戰了三天三夜,炸得馬的半個屁股連血染的尾巴都一塊飛進了廟前樹上的老鴰窩。至於打死多少喇嘛,多少廟丁,搶走多少金銀綢緞、牛羊,如何燒燬的廟倉,筆者在此就不提了。戰亂導致的死傷逃散使廟裏的喇嘛由超過千名,一下子銳減到不足三百名。也使莫力廟從此走了“古道、西風、瘦馬”的下坡路,一蹶不振,直至今日連蹤跡也難尋了。您看看,這張大帥“關照”通遼的同時,也引來了戰火,把個莫力廟一次性地送上了窮途末路。這也是他與通遼聯繫中很有悲劇味的一幕。使他後來總覺得對不住通遼的父老鄉親。至今還有活得連牙都沒剩下幾顆的老喇嘛唱那反映這戰事的歌:

大帥引來兵,

多得像臭蟲。

咬得莫力廟,

哪兒都是血腥腥……

中國有句成語叫“足無立錐之地”。筆者打這兒開始說“地”。張大帥在通遼當年有多少“立錐”之地呢?筆者告訴您吧,清末民初,蒙荒出放,當時的固山貝子出放的三千六百方土地,就有一千五百方被張大帥等買走了。到了一九一九年,張作霖在通遼地區的土地據不完全統計就有二千八百方,就連張作霖那能說會道,還通點蒙古話的老丈母孃王老太太由於和王府上層的女眷交往甚深還簽名領地二百餘方呢!您看看,這片地豈是僅供立錐所用?從那以後,他又有了多少地的事筆者在此就別這麼掰餑餑說餡,對着雞窩點蛋地叨咕啦!打開今天的通遼地圖,舉上八九個例子,還不能以“圖”服人?

餘糧堡有個蓋家窩堡,那是一個名叫蓋華山的人在民國六年從張大帥手裏買了六方地耕種,落地生根,最後成了村屯的。那蓋氏華山,據老年人回憶還是個小個子“南蠻子”哩!

餘糧堡還有個新發,那是張作霖宣統年間買下的地,曾委託朋友張運廷來代其管理。大約是民國六年,誰知這張代管還幹起代賣的事來了,把二方地賣給了遼寧人陳玉軒,陳玉軒愣是在這地兒娶妻生子,土裏刨食,雞啼狗叫地過起日子,

折騰起個屯子來,叫“陳玉軒窩堡”,“文革”時才改叫了“新發”。

豐田有個常家圍子,那是張作霖的部下之子常友梅立窩堡招佃戶,開荒種地成屯子的。

遼河鄉有個公司窩堡,那是民國十年張作霖的“招拓公司”立起窩堡的。要不,怎麼也不會是洋裏洋氣的“公司”和土裏土氣的“窩堡”連在一起的。有個禿筆頻搖的文人晚上不睡覺,愣是考證出“公司窩堡”應爲“古寺窩堡”,說這裏過去曾有廟宇一座,故有了此地名。

慶和鄉有個紅星村,那是張作霖的管事,其親家於文斗的老鄉楊玉廷開荒立的村。當年村名還是他在鄭家屯的商號名“頂合興”。

查幹鄉有東西兩個烏蘭花,那是一九二五年張作霖買下的放牧地,因爲沒人住留也就沒有個叫“窩堡”的地名,便以附近一個紅沙坨子爲名叫了“烏蘭花”。爲什麼起了個蒙古語名兒?因爲原系達爾罕王的放牧地。

錢家店鎮有個前腰窩堡,那是張作霖的東北軍一九一八年建磚窯的地兒,人家多了,才成了屯子。最初的屯名是“窯窩堡”。

敖力布皋鄉有個達爾罕,那是達爾罕王家族和張作霖家族聯姻,白送給張大帥姨太太做牧場的私產。通遼的老人都知道張大帥的幹金小姐是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的大兒子包曉峯的老婆。後來,日本人在這片土地上建種畜場,知道這兒是王爺手中的土地,才取名叫了“達爾罕”。

太平鄉有個東高力營子,那是張作霖的參謀長在一九一二年設通遼鎮時派人招來朝鮮人爲大帥種水稻的地方,“高力”者,實爲“高麗”也。

喜伯艾力蘇木有個東地富強嘎查,那是一九二二年張作霖的招拓公司招佃墾田,後來成了屯子,叫東地窩堡。雖叫“窩堡”,但佃戶們當年住的是地窖。他們根本沒住在地面上。筆者認爲當年起名就起錯了,應當叫“東地地窖”,是到了一九六九年才更名爲“富強”的。

筆者信手拈來,舉出這許多事例,再舉,怕是您這讀者煩了,僅上面點的這些村就佔地近二十二萬畝。言而總之,張大帥對通遼是遍地有“情”,處處布丁,早在沒“通遼”這地名的時候,他就在這片土地上設了專管農墾事務的“三畲堂”。那時候,這地兒狼多,主事的人有一次差點喪了命。據說他是在被狼羣圍住的千鈞一髮之時,喊了一聲“大帥”就放聲大哭起來。一個大老爺們兒竟哭出了天雷炸響,山搖地動,虎嘯林莽,龍吼浪中的聲音,嚇得生性多疑的羣狼倒退了十幾丈,瞪着綠眼圍觀這“人類雄性超常型發聲器”,爲前來救他的人贏得了時間。要不,通遼這地兒還會有張作霖非戰而死的“烈士”呢!要說感情這東西也是能一代代繼承的。少帥張學良先生當年念其父大帥張作霖對通遼的感情深厚,對在通遼吃苞米麪大餅子的事念念不忘,在通遼廣大的地面子上布丁留人耕耕墾墾,種種播播等等事事念念不忘就專門在一九二八年九月邀請第九世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尼瑪喇嘛到通遼講經說法,使當時小小的通遼城萬民空巷,人們大受感動。人人伸直了腦袋想讓活佛摸上一巴掌,戶戶皆知請其來通遼者是張大帥的兒子,少帥張學良。這可真當算張大帥與通遼聯繫中很有喜劇味的一章嘍!

算來大帥作古七十餘年,通遼發生了滄桑鉅變,當年他讓一人一丁管的一片片土地,今天都變成了一簇簇煙村或是市聲嘈雜的城鎮,僅前面說的那八九個村屯就居住着二千五百戶人家,人口近萬人。不過,這片土地上仍有舊名可尋,舊跡可辨,知其者雖多進入古稀之年,但卻仍然記得大帥。筆者收筆之前細算,依然漂泊海外的少帥也已是年逾百歲。不知他聽過神州大地這幾年流傳的一首歌沒有,通遼人都想告訴他,那歌的名字叫《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