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優秀散文>

教育意義的散文

優秀散文 閱讀(2.28W)

苦難對我們,成了一種功課,一種教育,你好好的利用了這苦難,就是聰明;下面是有教育意義的散文,歡迎參閱。

教育意義的散文

教育意義的散文:高飛不等於低能

前天日正在拜讀韓寒的作品,無可否認,韓寒在寫作這一方面確實有才。從韓寒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認爲國家應培養專才,而不是培養全才,因爲那些“全才”不過是高分低能罷了。然而我卻不這麼認爲。

我常常聽說外國人說我們中國人高分低能。說到外國留學的大學生第一年還可以,第二年過得一般,第三年、第四年就不怎麼樣了。因爲第一年考試多實踐活動少,而第三年、第四年剛好相反。但這“能”到底指的是什麼呢?難道“能”就是我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嗎?答案是否定的。

能力應是我們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能夠取得高分這也是一種能力的表現。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已經盡力了,可就是念不好。”而有的人見他平常沒怎麼努力卻依然能考出好成績。難道真的是因爲差生的腦袋不如好生的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外國有一位科學家曾經做過一次關於人腦智商的調查測試,結果是智商在140以上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才”僅佔1%,而智商在70以下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白癡”,也只有2%,而大部分人的智商是相差無幾的。

那麼爲什麼有這種想念的人念不好而看上去沒怎麼唸的人卻考出好成績的現象來呢?記得我的一位物理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知道欠缺了不是什麼問題,只要你下功夫就能補回來,而要是能力欠缺了,你要是沒有意識到,那纔是個大問題。”我很贊同這句話。譬如兩位考生做同一道題目,這道題目所涉及的知識兩位考生都沒有接觸過。考生甲冥思苦想仍就一無所獲,不僅浪費了精力、腦力還浪費了時間,而考生乙用了排除法就輕鬆得出了結論。我想這也是考生考試速度快慢不同的原因之一吧。又譬如面對同一道複雜的計算題,考生甲用計算器按了半天還沒按出個所以然來,而考生乙代了一個特殊值就算出了答案。可見解題也是需要能力的,得高分更是不可缺少能力。難怪一些差生整天埋頭苦讀,拼了命地想把功課補回來卻仍舊不見效果,究其原因是差生缺的是能力,而補的是知識。

在我們解題遇到困難時,有的人被困難打倒,有的人勇敢地打敗困難,高分要求我們必須成爲後者;在我們遇到難題時,有的人題目還沒看完就放棄了,有的人百折不撓,想盡一切方法解決難題,高分要求我們必須成爲後者。所以,在我們絞盡腦汁想獲得高分的同時,不僅培養的是我們的解題能力,還有我們努力解決困難等各方面的能力和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品格。

我們缺少的是暫時的操作能力,只要我們把得取高分的能力運用到其它方面上,我想,沒有幾個外國人敢說我們高分低能。

教育意義的散文:成功並不很艱難

在巴蜀之地有個很出名的女孩兒——劉亦婷,正當同齡人在象牙塔中苦苦掙扎時,她卻瀟灑地走出國門,走進哈佛,成爲常人眼中的天之驕女。此外,在國內學習時,她參加過《蒼天在上》等電視劇、電影的演出,受到觀衆好評。有人不禁會問:她今日的成功是用多少努力和汗水換來的?劉亦婷輕鬆地回答:我只是和別人一樣讀書,唯一的原因是在機會來臨時我已經準備好了,而且牢牢地抓住了它。

從劉亦婷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她對成功的淡然。的確,只要準備充分並且把握住機遇,成功並不很艱難。但爲什麼有人卻離成功非常遙遠呢?原因往往就是平時慵懶,當機會來臨時根本沒有能力去把握。

我有一個室友,當我們談論志願和考大學時,她就感慨:這些東西就像天方夜潭,好的大學、熱門的專業,我想都不敢想。這時室友們就一起開導她、鼓勵她。可是認真分析一下,她爲什麼會這樣呢?高一高二時,她一直沉湎於各類書籍。喜歡讀書不是件壞事,可她爲了看書卻放棄了學業,到了高三,脫口就有故事的她卻連三本物理書都沒有完整地翻過,以致面臨大學聯考的選拔,與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出發的她卻有了上述一番無奈的話。

我相信在我們身邊,在社會中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更有甚者,是沉湎於遊戲機、賭博等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學習工作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當機會光顧時,自然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它被別人抓住。自己除了抱怨還能如何呢?

如果準備充分,無論機遇何時到來,你都有能力去和別人競爭。聯想電腦公司的總裁在給大學生做演講時回憶:當年他大學畢業,準備工作一兩年後就出國深造,可後來有了聯想中的一個職位,一干就是十年,爲聯想成爲國內市場的大哥大做出了貢獻,如果不是那個職位,那也就沒有現在的他了。他講話的結束語是這樣的:現在的社會到處都是機遇,只要你有能力去把握。

難怪西諺雲:“命運不會垂青懶惰的人。”無論是走出國門的劉亦婷還是在國內發展的聯想總裁,他們都做了自己應該做好的,纔沒有在機會面前手足無措。

中國即將加入WTO,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等待着我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吧,也許你就是第二個比爾·蓋茨,成功後的你或許也會說:我並沒有做什麼呀!因爲成功本不很艱難。

教育意義的散文:思維解讀幸福

生命猶如海洋,生活恰是輕舟,揚起思維的風帆,穿梭於人生的海洋。白帆迎接的是狂風和浪花,而思維碰撞出的是或幸福,或憂傷;或積極,或消沉…… 從亞當和夏娃的叛逆開始,上帝就創造了人類。

它賦予人類的不僅僅是血肉之軀,更是思維的方式。思維是最敏感,也最富有生命力的東西,改變思維的角度和方式,我們就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恆的幸福。縱觀古今,歷覽中外,莫不如此。楚之屈原,於“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中決不合流同污,投身汩羅江,死亡的雖然是血肉的身軀而昇華的卻是永恆的幸福。毛澤東在敵人的圍剿下,毅然決定長征,一個高尚清晰的思維造就了今天新中國十幾億人的幸福。“三落三起”的鄧小平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然而思維的火花卻在他的頭腦中飛揚——改革開放,一個讓億萬中國人富起來的偉大決策就這樣產生了。由此,我們不得不說,思維的方式決定了人類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維的解讀。

快樂幸福就是改變思維方式的結晶。可憐的葛朗臺,幸福與快樂在他的眼中就是金子,奪走了女兒的梳妝盒,奪走了女兒的幸福,而在金子滿足了他的佔有慾的同時,幸福也就離他而去了。改變思維方式吧,幸福就在生活的空氣裏,需要用心去感悟。快樂並不是被踩到腳後的破口大罵,因爲踩你的人是看重了你的腳,腳被看重,那是多麼快樂幸福的事。李清照的“悽悽慘慘慼戚”,讓我們爲遠方的親人朋友擔心着急,然而我們爲什麼就不想想,或許他在遠方生活得很好,快樂着,幸福着,這不是更好嗎?

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並不意味着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來佔有幸福與快樂。難道你能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再去官場上混一混,轉換轉換思維方式嗎?不,那絕非陶君所願。思維方式的有的放矢,更是快樂與幸福的裁判長。

我們生活,因爲我們有思維;我們快樂,更因爲我們有思維,正如生活中本沒有快樂與幸福,只不過是思維變換的人多了,也就充滿了幸福與快樂。

把握我們獨有的思維方式吧,因爲思維可以解讀幸福!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