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職場勵志>

大學生求職勵志故事

職場勵志 閱讀(3.13W)

不如意的時候不要盡往悲傷裏鑽,想想有笑聲的日子吧。一起來看大學生求職勵志故事及感悟吧。

大學生求職勵志故事

學生勵志故事及感悟:30字的完美個人簡歷

不如意的時候不要盡往悲傷裏鑽,想想有笑聲的日子吧。一起來看學生勵志故事及感悟:30字的完美個人簡歷。

這個世界上,總有很多人很自以爲是地以爲若是他們做不到的事情,別人做到了,必定不是什麼光彩的正道,必定不是靠自己的實力。

包括我。

曾經看到託福GMAT拿滿分的人,就會想着:“怎麼可能!這個人肯定是小時候在國外生活過吧!”

看到保養地特別好的中年女人,就會撇嘴:“肯定是花重金打玻尿酸啊這針那針啊!”

看到年紀貌美的女孩開着豪車經過,就會想着:“肯定是二奶呀!”

看到年紀輕輕上了富豪榜的青年才俊,就會揣測:“肯定是家族企業啊!”

看到年少成名靠參加選秀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手明星,就會懷疑人家:“估計是被潛規則了。”

這樣的例子幾乎每天都發生着,我也曾一度全然不覺自己在這樣的淵裏越墮越深。

直到大四有一次去參加一個牛逼公司的面試,面試通知郵件裏最後有一條是:請攜帶不超過30字的Personal Statement(簡稱PS,個人陳述)。

我一看,瘋了吧?30字?!我挨個把自己工作實習過的公司名字和讀過書的學校名字列一遍都不止30個字了啊?!

我想了想,絕對不可能!應該是他們漏寫了個0吧?於是便也不去多想了。

等到面試那天,我帶了份自認爲已經是非常簡潔的PS過去,一路上都覺得真是憋屈啊,很多東西沒寫進去呢實在沒有發揮我洋洋灑灑的特點,都沒充分展示我的閃光點呢!但是沒辦法還是儘量符合這個公司簡潔精準的辦事風格來吧。

到了公司,我遞交上我的PS後,三個面試官不約而同皺起了眉頭,一個頭發花白的外國男人問我:“你這個字數超過30字了,起碼得有400字吧,爲什麼不按我們的要求做?”

我愣了一下,什麼?真的是30字?不是逗我玩?

我有點懷疑地說:“30字?30字寫一篇PS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呀!這字數也太少了吧!”

一個女面試官很凌厲的口氣說:“不可能?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怎麼會要求你做?”她說着把一疊PS亮在我面前,“他們都可能,爲什麼只有你不可能?”

我刷地一下臉就紅了,支吾着說不出話。這是我唯一一次期待着面試官趕緊說:“好了可以了,請你出去吧。”

但是試場裏出現幾秒鐘的沉默,這幾秒鐘對我來說,竟然跟失眠的夜晚一樣難熬。

那花白頭髮面試官又開口了:“你覺得這個世界上不可能的事情,是因爲你沒有試着去做。”

我猶豫了一下說:“謝謝您。我知道我的問題出在哪裏了。不知道是否方便讓我看一眼其他人的PS,我想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大。”

他們幾個互相望了一下,點頭示意後將一沓PS遞給我。

我在拿過來的一瞬間已經被最上面的一份震驚到了。

那整張紙上畫了一個應該是以面試者自己爲原型的卡通人物,最上面是他的名字,然後是一個巨大的腦袋,腦袋頂部是開放的,用一大片電腦芯片畫成了原始森林的樣子,旁邊寫着“computerized mind”,左手拿着畫板,寫着“Photoshop Skiller ”,右手舉着一疊報告,寫着“Report expert”, 中間的領帶處彆着個話筒,上面寫着“Good Presenter”,心臟的位置畫了一顆奇形怪狀的心,寫着“Creative heart”,腳踩鋥亮的皮鞋,穿着毫無褶皺的西褲,旁邊寫着“Detail-cared”... ...

我一邊看,一邊手心出汗。

這樣一份不超過20個單詞的PS,我在看完四年後的今天還能夠一字不差地回想起來,並且畫面栩栩如生,你可以想象它當時帶給我的震驚,以及給面試官們帶來的印象有多深刻。

接下來的一沓PS裏,有畫一個大轉盤,寫出自己的幾個特質的;有在一條豎直的時間軸上寫了自己做成的幾件大事的;還有剪切了幾幅自己參加過的作品粘上去的... ...

總之沒有一個是多於30個字的!

但是每一份PS我看完都如同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人站在我面前,我知道他的個性如何,特長是什麼,有過什麼值得稱讚的榮譽。

而我那張全是字的白紙,恐怕人家連看都不想看,即使看了,也不會留下任何印象。

我很不好意思地將一摞紙還給面試官,很誠懇地鞠了一躬,“很抱歉浪費了你們的時間,在來這裏之前,我總覺得有些事我做不到,就是不可能做的到的。謝謝你們讓我知道我的想法有多愚蠢。謝謝。”

我關上身後那扇門的時候,長長地吁了一口氣。

回去的一路,都走的很慢。

我不是在難過失掉了這麼一個工作機會,而是在難過地回想在過去的十幾年光陰裏我究竟失掉了多少次機會?讓本該存在的可能,成了我嘴裏的不可能。

我明白了一個讓人很惱火去承認的事實就是:

那些我覺得不可能的事情,其實根本不是不可能,只是我認爲不可能而已。

對一個根本不會去思考去想辦法的庸人來說,很多事情都會成爲不可能!

後來我試着去做一份字數在30字以內的簡歷,用了四個晚上後,真的也做出來了。

後來我試着再去做另一份簡報似的簡歷,在用了三個晚上後,同樣也真的做出來了。

而在之前,我認爲簡歷就該是白紙黑字,從教育背景到工作經驗到興趣愛好,但其實它充滿了那麼多的可能性!

可是真的該如此理所當然嗎?

我們自己不可能做到,真的是因爲我們無能,還是我們根本沒有嘗試去做?

托福考滿分的同學,說不定我們沒看到的是,人家起早摸黑懸樑刺股每天練口語練到喉嚨發炎;

開着豪車的美女,說不定我們沒看到的是,姑娘辛苦打拼幾年每天工作累得像狗辛苦攢錢;

保養的很好的中年女人,說不定我們沒看到的是,她們每天下班後還去健身房睡覺一定不趴着睡,每晚一定做面膜,十幾年如一日;

優秀的青年企業家們,說不定我們沒看到的是,他們無數個不眠不休的夜晚,付出比我們這些在睡夢中的人多的多的努力;

那些一朝紅遍全國的明星,說不定我們沒看到的是,人家之前十幾年的默默無聞用心苦練基本功... ...

我們什麼都沒看到,就說別人不可能;

我們什麼都沒去嘗試,就說這事不可能。

其實,我們覺得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別人真的可以做到。

對一個根本不敢去做的人來說,一切都是不可能。

想是問題,做是答案,有時候答案就藏在問題後面!

學生勵志故事及感悟:自主創業不失爲一跳出路

眼下,不少大學生爲了找工作,在全國各地奔波。可是到異地求職,意味着即將面對一個陌生的城市和一筆不小的開支,這是很多求職者的酸楚所在。近來,一種名爲“互助求職”的新型求職方式正在網絡上悄然風行——

誰來幫我 我要到外地應聘

20xx年的夏天,對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大四即將畢業的劉柏龍來說,是一個面臨人生抉擇的時刻,如何擇業?在哪裏工作?這都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也是所有畢業的大學生都要面臨的一個難題。

劉柏龍把目光盯在了哈爾濱之外的城市,好男兒志在四方,這也正符合他喜歡旅遊的個性。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去求職,那將是筆不菲的開支,囊中羞澀啊,這幾乎是所有剛畢業的大學生的困境。

然而,想出去嘗試的心願總是蠢蠢欲動。一天,劉柏龍突然問靈機動,自己即將要去的城市沒有親人朋友,爲什麼不能在當地找一個朋友呢?朋友就是找出來的嘛!於是,他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寫下了自己的徵友啓事:我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大四的學生,不日將踏上求職的奔波之路。

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如何花最少的錢尋找到最合適的職業,這是我也是所有畢業生就要面對的現實。我在想,能不能讓自己在求職的路上交到更多的朋友,能不能將煩躁的求職過程變得充滿樂趣呢?因此,我想,在某一個我將要到達的城市,如果有我的一個朋友,我想這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誠徵朋友,以心換心!隨後,他把自己的求職簡歷、照片、成長經歷、興趣愛好、身份證號碼、電話等真實信息都在網頁上作了公佈。

信息公佈後,劉柏龍心裏不無忐忑,有人會相信自己的徵友啓事嗎?都說在網絡上騙子層出不窮,防不勝防,誰還相信網上的事那這個人一定是個傻瓜。但就在第二天,就有人撥通了他的電話,對方第一句話就是:沒想到這個電話還是真的!正是因爲真實的基礎,兩個人聊得迅速熱乎起來,那個杭州的朋友歡迎劉柏龍到杭州來技工作,他一定會做個嚮導,同時他說,自己明年也將畢業,以後也可到劉柏龍所在的城市去找工作,這恰是劉柏龍在啓事裏做出的承諾:你幫我,我幫你!

很快,其他城市的朋友或打通他的電話,或在他的主頁上留下聯繫方式,都是熱忱歡迎劉柏龍到他們的城市來求職。其中南京個女生的留言讓劉柏龍不無感動:說實在的,我並不相信網絡世界的東西,因爲它太不真實了,但我想到,如果人人都是這樣的防備心理,那麼這個社會又如何能充滿友情和愛呢?我最欣賞的就是你所說的,你幫我,我幫他,這樣的愛心延續下去,這個社會一定是美麗的和感恩的。由於這個南京女生的熱情邀請,劉柏龍堅定了出門求職的信心。

甫一畢業,劉柏龍就只背了一個背囊,踏上了異地求職的奔波之路,但他不像一般的大學生那樣恐慌,在他心裏,已經有了一份詳細的求職地圖:北京——大連——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寧波,每個城市都有個網上認識的朋友在等着他。

在北京,那個叫小健的網友讓他住在自己的出租屋裏:在上海,那個叫陽子的大學生把他留宿在學校的宿舍;在南京,那個叫文文的女生陪着他跑人才市場,給他買南京地圖:蘇州的網友親自到火車站接他;杭州的網友爲他介紹工作;寧波的網友週末帶他遊山玩水……路上,他在求職,但他收穫更多的友情。

20xx年10月,劉柏龍如願在南京找到了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

愛心接力 出門在外靠互友

有了工作,劉柏龍卻在很多靜下來的時候回想自己曾經的求職過程,是的,他不能不感動,他不能不感恩。他要實現自己的承諾——別人幫了自己,自己也要幫助他人。他把自己的求職經歷寫在了個人主頁上,並莊重地許諾:歡迎各地的朋友來南京求職,自己一定會力所能及地幫助所有需要的朋友。

20xx年3月,一個在寧夏的網友小林給劉柏龍留了帖子:我在網上發了求職信息,南京的一家公司給我發了一份面試通知,但我很猶豫,在南京,我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如今看到你的消息,你真的能幫我嗎?劉柏龍立即給他打去了電話,熱情洋溢地邀請小林來趟南京,他豪爽地說,來吧,就算工作不合適,你也在南京有了我這個朋友,來看一看古都南京的風光也是值得的啊!

幾天後,小林風塵僕僕地從寧夏來到了南京,劉柏龍親自到火車站接了小林,把他帶到自己的住處,告訴他,這段時間你就把這當成你的家。雖然最終小林沒能如願在南京找到合適的工作,但臨走的時候,小林感動地說,我回去後,在寧夏也一定像你這樣力所能及地幫助那些前來找工作的朋友。

劉柏龍開心地笑了。此後,劉柏龍接待過來自四面八方的網友,安排他們住在自己的家裏,幫助他們介紹工作……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受他幫助的多達數百人,他身體力行地實現着自己的承諾。

他的熱情好客,樂於助人,被網友戲稱爲“小宋江”,其在南京的住地也被大家形象地稱之爲“臥龍崗”,成了外地來南京尋找工作的大學生們的臨時落腳點。劉柏龍直言,他幫助別人就是帶着感恩的心回饋當初幫助過自己的人。

更讓劉柏龍欣慰的是,那些受過幫助的網友同樣也在身體力行地幫助着有需要的求職者。一個網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說道:我從去年10月份開始趕招聘會到現在,從北方到南方,先後去了北京、大連,上海、深圳等地,一路上都得到了別人的幫助。

我很感動,真的不知道怎樣感謝人家!如果有人來瀋陽找工作,可以找我,我也可以給別人提供一些幫助!果然,他也幫助了不少來瀋陽找工作的大學生。

把愛心接力下去,這就是互助求職的精髓。

互助求職 也是賺錢好門路

到了20xx年初,越來越多的互助求職的網友故事聚集在劉柏龍的個人主頁上,但博客畢竟只是隸屬於某個網站,傳播的範圍有限,已經無法滿足各地網友交流的需求。在一些熱心網友的建議和支持下,劉柏龍決定創建一個網站,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網友們互助的故事通過網絡複製給全國各地的求職者,讓大家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獲得幫助,結識朋友,增加人脈。

20xx年5月1日,一個名叫“互助求職網”的網站正式開通,“互助求職”這一全新的概念應運而生,“互友”的名稱也被加入這個網站的網友們接受、認同。

網站的服務器和空間都是劉柏龍個人出資購買,免費對所有渴望互助求職的大學生們開通。憑藉經驗,網站堅持實名制,強調真實性的安全認證,這是互助求職的基礎,沒有了這個基礎,互助求職就有了風險。同時,網站鼓勵會員進行互助,鼓勵大家進行線下交流,規定互助後會員把互助交流的照片發到網站來,由會員來進行監督和評價。

“互助求職網”是一個公益性網絡互助平臺,但是它的維護、運營是需要一定的費用的。雖然劉柏龍無怨無悔地付出着,但也有感到舉步維艱的時候,怎麼辦呢?僅靠自己的一己之力確實有些吃力,但他實在不想增加其他互友的負擔。

那一天,劉柏龍在瀏覽一個門戶網站的時候,網頁上不斷跳動的廣告突然間讓他醒悟過來,“互助求職網”也可以找些廣告商來贊助,這樣就可以維持網站的運營,更好地爲全國各地的互友服務。豁然醒悟過來的劉柏龍分析,互助求職是以求 職爲宗旨,那些需要招聘人才的企業和人才市場就是網站最大、最直接的客戶啊!同時他又把網站作了詳細具體的定位:互助求職是以大學生爲核心羣體,建立一個求職聯盟,和企業合作,爲他們措建起一個橋樑,進行市場化運作。收取企業一定的費用,對互友們則是完全免費。

開始,那些企業對這個不起名的“互助求職網”並不感興趣,他們的招聘或者是通過人才市場現場招聘,或者是在一些專業人才網站發佈招聘信息。看來,得擴大“互助求職網”的名氣,才能聚集財富。

聰明的劉柏龍想到了組織互友活動,20xx年6月3日,南京的10多位互友參加了週末登山活動,拉開了各地互友聚會的序幕,各地互友紛紛響應,全國各地的互友聚會如火如荼地展開。

20xx年6月17日,10多天前的第一次互友聚會讓互友們意猶未盡,於是南京互友會在長江畔組織了第二次聚會。聚會的活動和網站的快速發展迅速引起了敏感的媒體關注,20xx年6月20日,武漢《長江商報》首次報道了“異地互助求職風行網絡”,文章稱“互助求職在網絡逐步火爆,即將畢業走上崗位的大學生們通過網絡互助,降低求職成本,提高就業成功率。”緊接着,一些媒體從不同角度報道互助求職這新鮮事物,稱互助求職正成爲一種潮流。

“我們希望互助求職網使正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們技工作變得更容易,中國的這種生活方式不久就會傳遍世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如是說,“基於中國疆域遼闊,並且在就業方面大都市更具有吸引力的特點,大學生在就業方面的互助成爲韓國節目組十分感興趣的看點,當然也是中國年輕一代描繪出的具有新意的風景。”韓國中央KBS電視臺如此評價。

正是劉柏龍巧妙地利用了媒體的推廣作用,“互助求職網”名聲鵲起,隨之而來的就是那些企業、人才市場的聞風而動,這些企業、單位看好“互助求職網”的效應和潛力,紛紛發佈招聘廣告。

有了資金的注入,“互助求職網”猶如魚人大海,暢遊甚歡。

20xx年5月1日,“互助求職網”一週歲,劉柏龍辭去了原來的那份工作,轉而投身於“互助求職網”的專業發展,目前會員發展過萬人,每天上線的互友達3D00人次。對於自己從事的這份職業,劉柏龍驕傲地笑了:我的事業一是幫助他人,自己也從中得到幫助的樂趣;二是愛心接力,傳送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三是真真切切地讓求職者降低了費用,認識了朋友:四是也爲自己的謀生找到了一條成功之路。我又何樂而不爲呢?下一步,他還打算推出交友、旅遊等領域的互助服務,讓我們祝福這個年青有爲的小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