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職場勵志>

大學生勵志職業生涯文章

職場勵志 閱讀(1.11W)

每一位大學生在剛踏入社會初入職場之時,都應該找一些關於勵志職業生涯的文章來看看,那麼大學生勵志職業生涯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勵志職業生涯文章

大學生勵志職業生涯文章:新人如何贏得上司的賞識

上司並不是因爲不通人情、不學無術而得到提拔的,他們中應該有90%以上的確是因爲能力、業績高人一等才被提拔爲上司的。他們和你一樣,需要工作,需要掙薪水來支撐家庭。只不過他們充當了一個管理者的角色而已。那麼作爲職場新人,我們又該如何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贏得上司的賞識呢?

一成爲上司的得力助手

首先,你必須瞭解上司的脾氣。例如,在接受下屬意見時,有人喜歡白紙黑字的書面報告,有人則喜歡簡短的口頭報告。有些上司要求下屬自動自覺,自己做出決定來完成任務;但有些卻要求下屬定時向他報告,凡事以他的意見爲準。你若一言一行均令上司滿意,要升職還不容易嗎?

其次是,若你能幫助上司發揮其專業水準,對你必然有好處。例如,上司經常找不到需用的文件,你快替他將所有檔案有系統地整理吧;要是他對某客戶處理不當,你可以得體地代他把關係緩和。如果他最討厭做每月一次的市場報告,你不妨代勞。這樣,上司覺得你是好幫手後,自然會重用你,你自己也可以多積累一些工作本錢。

二承認與上司的地位差別

通常還是有很多下屬對自己的上司,會有以下的批評:他不過是命比我好,辦事能力卻遠不及我,還不可一世的樣子,只懂得一味批評我們的工作做得不好,一旦問題真正出現,他又推卸責任。

你感到很氣憤,但你要記住一個事實,上司能坐到上司的位子,必然有某些地方是你所不及的。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在辦公室裏與其明爭暗鬥,弄至兩敗俱傷,不如努力與他合作愉快。承認與上司的差距並不會讓你顏面丟盡,凡事“小不忍,則亂大謀”。作爲別人的下屬,同上司關係出現問題時,你應該首先檢討自己的態度。不管怎麼說,與上司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對你的工作有百利而無一害。

三在細節問題上讓上司滿意

當你做錯了事的時候,不要找藉口和推卸責任。解釋並不能改變事實,你只有承擔責任,努力工作以保證不再發生同樣的事,纔是上策,我們要讓自己學會接受批評。

要令上司信任你,相信你能準時完成工作。記着,做完任何報告都要翻看兩次以上,在確認沒有錯漏後你才能把它交到上司面前。你得謹記工作時限,即便不能準時做好,也應預先通知上司,當然最好不必這樣做。作爲下屬,你得主動地、圓滿地把工作完成,而不要等上司告訴你應該怎樣去做。

四與上司保持定期溝通

與上司保持良好的溝通。這種技巧十分微妙,給上司簡潔、有力的報告,切莫讓淺顯和瑣碎的問題煩擾他或浪費他的時間,但重要的事必須請示他。耐心尋找上司的特點,以他喜歡的方式完成工作,不要逞強,更不要急於表現自己。隨時隨地,抓緊機會表示自己對他忠心耿耿,永遠站在上司這一邊。以你的態度說明一個事實:我是你的好朋友,我會盡己所能討好你。不要以爲上司很愚笨,如果你真的努力這樣做,他看在眼裏,一定會很明白你的意思,對你日漸產生好感。

大學生勵志職業生涯文章:學會“大智若愚”

工作那麼努力是爲了什麼?升職加薪唄。不過在衆多的職員中要得到領導的青睞,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並不只是努力工作就可以了。俗話說,人在職場混,難能不挨刀。與同事的相處之道也是職場必備的素質之一。保護自己、與同事、上級搞好關係、努力工作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三者都是職場人必須做好的事情哦。

裝傻,只要你懂得裝傻,你就並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職場裝傻就是對於和工作有關的事情,明明知道,但裝作不知道;或者明明很聰明,明明會幹這件事情,裝作不會幹這事情,既不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也不反駁對方所說的話,裝傻能緩和氣氛,消除尷尬,增加幽默,化解危機,重要的是可提升個人形象,讓你在職場如履平地。

一般來說,裝傻分爲兩種:一種是爲別人裝傻,一種是爲自己裝傻。但是說得容易做的難,究竟要怎麼裝傻?裝到什麼程度纔不會弄巧成拙呢?我們一起來情景演練分析一下。

情景一:

老闆問:“最近公司有沒有那些人不遵守規定的?”意思讓你彙報最近員工的情況。有些人會直接說那些人有哪些行爲不遵守規則。而圓滑的人則會有選擇地說了,對於非原則性問題,比如某人有遲到、偷睡覺的現象,會在上司面前幫同事找個藉口糊弄過去。

這是在職場裏想要如魚得水而採取的一種迂迴的處世之道。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等同事知道了,會對你這種行爲感激不盡,這有利於同事之間融洽相處。

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如果你這次和老闆說了某同事平時的不遵守規定的行爲,也許會得到老闆一時的嘉獎,不過,等老闆回過神來,你就會得不償失了。老闆會想:這傢伙爲了自己的得失出賣同事,不能託付重要事情。這樣你就失去了得到重用的機會了。老闆還甚至會聯想到,你會在背後議論他。這是老闆的忌諱之一,你都踩到雷區了,結果如何也能預料啦。還有一種好處是,會給老闆留下一種老實人的印象,可靠穩重。瞧,一舉數得,自己又沒有損失,這不是挺好的嗎?

情景二:

“您好,張總。昨天我交給您的文件簽了嗎?”張總想了想,然後翻箱倒櫃,最後攤開雙手:“對不起,我從未見過你的文件。”如果您是剛從學校畢業的人,碰到這種情況通常會說:“我看着您將文件擺在桌子上的!”但老手就絕不是這樣了,他會平靜地說:“那好吧,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

一天八小時,每個人都不能保證自己清楚記得自己每一分鐘做過什麼。如果張總真的是不記得,那麼爭辯只會拖時間而且對事情無助益,甚至會激怒老總,對員工來說,這肯定不會是什麼好事。不如另外弄出來給張總簽字,就此揭過。如果張總是記得有這麼一件事,但是忘記放哪了,那麼你揭穿他只會讓他惱怒成羞。另外拿一份給張總簽字,你還可以在他看文件時,順便請教一下老總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這麼做既能瞭解了領導是怎麼看事情,讓自己做事更加貼近老總心意,也拉進了和老總的關係。而且口頭彙報比看乾巴巴地文字顯然要好得多,有問題也能及時溝通糾正。

情景三:

有一天某同事跟你說:“你那天弄的文件弄錯了。”其實這個文件有好幾個經手人,不一定是你。如果是比較直的人或者是沒有經驗的人會直接嚷嚷:“絕對不是我。我明明看清楚了的。”如果是老油條,就會說:“是嗎?我不清楚這件事啊。”何解?爲彼此都留一點餘地。

如果只是誤會一場,直接反駁會讓對方尷尬而下不了臺,對彼此來說以後見面都可能不那麼自然。要知道,同事一天相處至少八小時,雙方有芥蒂的話,無論公事還是閒聊都不會愉快。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有人做錯事情,同事以爲是你做錯了,或者是同事明明知道想栽贓給你。如果裝傻,反問多幾次,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讓對方知難而退。就算對方還繼續講述,你也能根據他描述的情況來判斷和反駁,不過要注意語氣要平和,敘述要就事論事。最壞的情況是栽贓成功,那麼至少他的描述能讓你瞭解事情的所處狀況,方便下一步處理。

最後一種是適度表現。即是明明會做的,跟別人說不會做。

爲什麼呢?一來是自己太能幹,就會變得很忙。忙有時是好事,有時卻不是好事。因爲你能幹到所有的事情都能搞定或者大部分重要的事情都能搞定,老闆就不會老是用加薪升職來嘉獎你,而是認爲這是一種理所當然。而且越忙就越容易出錯,正是因爲前期表現太好,老闆越是不能容忍你出錯。

再者是阻擋了其他同事的表現機會,久而久之就成爲公敵了。這就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適度表現則是既能表現自己,又不給自己加壓力,更不會阻擋別人前進,你好我好大家好。

總而言之,在職場中,要正事聰明些,小事糊塗些。

正事就比如有職工作,領導交辦、公司目標等,或是自己的正事,如合同、薪水,待遇,升遷等,這些事情都需要清楚些。還有,要工作聰明些,關係糊塗些,對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清楚,不能含糊,‘大概,可能、好像’儘可能不要說。在處理人際關係上,變數很大,非常微妙,還是做和事佬,少表態,不背後議論他人,難得糊塗些好了。

在職場上,總把自己當最聰明的人,一定是做龍套的命,真正聰明的高手,是大智若愚,該精明時精時,不該精明時裝傻,這就是職場中的‘傻’人心計。

大學生勵志職業生涯文章:3000工資與8000工資的區別

曾有個月薪三千的女孩子,編的稿件漏洞百出,老闆怒拍桌子,她卻回了句:“一個月三千塊工資,你還想怎麼樣!”琢磨她這話挺有意思,就像我們買了件便宜貨,用不了兩天就壞了,於是寬慰自己:就花那麼點錢買的東西,你還想怎麼樣?當然,她的潛臺詞是,你給我八千,我自然就做得好好的。但問題是,老闆付薪水也是一分錢一分貨,你必須在拿三千工資時,先體現出八千的價值,老闆才願意買單。

當年我剛入職時工資也是三千,但第二個月就漲到了八千。因爲每次老闆要的文案,我不僅寫到位了,還會拿出兩個以上的版本讓他挑:一個是按他的要求寫的,其它則是我建議的方案。

當時我沒有去想其中的關竅,只是因爲喜歡寫作,就會琢磨怎樣寫會更好;又因爲珍惜自己的文字,所以覺得出自我手的文字,都關係我個人的品牌,於是很用心。在我看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帶過二十多個中文研究生後,才發現這種態度很稀缺。那些比一般人多念七年語文的人,竟連自己寫的東西都不願多看一眼,文字、標點、語法的錯誤觸目驚心,對相關的知識背景一無所知,更別說去關心版式好不好看,配圖美不美了。

他們關心的是要不要加班,而想做好文字工作的人,是不會去考慮這件事。因爲打磨文字所下的功夫,是看不到底的——不然曹雪芹也不會“加班”十年,還寫不完一部紅樓。試問,要做好哪項工作不是如此?以“要不要加班”來評價一份工作好不好的人,絕不是企業需要的人才,因爲他對工作的態度就是“做了”而不是“做好”。

舉個例子,我公司附近的麥當勞門口,有個看自行車的大媽,夏天時她都會給所有的車,覆上自己帶來的塑料布。顧客取車要走時,她還會笑着擰一把溼布,幫你擦擦坐墊,降降溫。她從來沒有開口,但很多人會主動多給她一塊錢,還連聲道謝。大媽和其他看車人的區別,就是“做好”和“做了”的差距——在金錢上,差距是一倍;在成就感上,差距無法估算。

我完全瞭解有些新人的想法:又不想在你這久混,幹嘛那麼賣力氣?其實,誰會在一家公司幹一輩子?在中國可以活到3年以上的企業不到10%,向更好的企業、更好的工作邁進,是我們每個人的征程。不同的是,優秀的人在哪裏都會墊下堅固的基石,所以越走越高。

成爲世界五百強的CEO,應該是每個職場人的嚮往吧,但對於新人而言,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好。大公司就像蔡京家的廚房,崗位細分到切蔥花都要一個專職的廚娘,你可能老長時間連切肉的大活都沒機會沾手,更遑論學會做一整個包子。而小公司人力資源緊張,同樣三千工資不可能只讓你切蔥花,所以你必須很快學會做包子,還得會做很多種包子——當然,前提是你願意學。

如果你第一份工作就進入大公司,慶賀之餘也要提醒自己,公司看到的只是你光彩奪目的學生時代,在職場上你還是一個零,有可能變成正數,也有可能變成負數。很多人錯把所在機構的強大,當作自己能力的強大——這也是爲什麼有些離開央視的主持人,很快就被人淡忘。白巖鬆曾說,讓一隻狗天天上央視,就能變成名狗。但要知道,沒了央視的舞臺,不用多久它就會變回土狗。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業”不妨這樣解:一是做得好的技能,一是想做好的態度。有這份“業”在,不愁找不到舞臺。但這份“業”不是白來的——在你月薪三千的時候,就要像月薪八千那樣做事,那沒到手的五千,就是修煉這份“業”的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