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職場勵志>

個人工作勵志散文

職場勵志 閱讀(3.22W)

我們在日常工作之餘,都應該找一些個人工作勵志散文來看看,那麼個人工作勵志散文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個人工作勵志散文

個人工作勵志散文:爲什麼你努力工作卻得不到尊重

作者:黃愛春秋

小師妹前幾天來我家做客,她跟我說,最近找個新工作,但做得很不開心。

師妹是學中文的,大學時,喜歡看書、碼字,參加各種社團,在各大小報刊雜誌上發表過許多作品,也組織開展過各種文藝活動,算是學校小有名氣的風雲人物,憑着在學校的這些積累,畢業時,輕鬆考進了三線城市的事業單位,做的是宣傳工作。

新人上崗,經驗不足,禮貌來湊。爲得到領導同事認可,儘快融入辦公室小圈子,她下決心做辦公室的勤勞小蜜蜂,在領導同事上班之前,提前到辦公室,掃地、拖地、擦桌子,並每個杯子續上熱水,下午下班關空調、關門窗,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見着單位所有人都露八顆牙齒,微笑以待,任何人需要幫忙,第一個挺身而出。

她以爲,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能得到別人的喜歡和認可,可一段時間後,她發現自己錯了。辦公室的人根本沒把她放在眼裏,有事時呼之即來,無事時視她爲無物,她已然成了可被選擇性忽視的小人物。

她說,他們辦公室共有四個人,一個領導,兩個老員工,她算是四個人中間資質最低的。

平常,一到週末,領導會約兩個老員工聚餐,並在辦公室熱火朝天討論,哪家的口味蝦味道純正,哪家的豬蹄入口即化,哪家的海鮮新鮮正宗。一開始,師妹會在他們討論選定哪家飯館時,高興地插話,是哦,是哦,那家我上次去過,味道真不錯,這家我可以去幫忙訂房,我知道哪家口味更好,可每每她說話時,其餘三個人就都開始沉默,裝作沒聽見。

老員工莎莎是個吃貨,喜歡帶水果和乾糧到辦公室,每到工作間隙,就拿出來分享。一人一個香蕉或一人一把葡萄乾,他們邊吃邊笑,唯獨沒有任何人禮貌性地問師妹一句,你要不要嚐嚐?你要不要一起來?沒有人。於是,她就每天在瀰漫着瓜果香味的辦公室陪笑,時間一長,她就開始黯然神傷,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努力去迎合,卻仍不受歡迎,融入不了辦公室的小圈子。

師妹跟我說完,眼裏蓄滿淚水,我摸了摸她的頭,給她一個擁抱,告訴她,這不是你的錯,是他們太過勢利。他們之所謂視你爲無物、不待見你,甚至漠視你,主要因爲,在他們眼裏,你只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卒,你無背景、無身份、無權勢,不值得尊重。

在部分人的處世觀中,背景、身份和權勢大小決定了人情冷暖。

當你背景強大、工作平步青雲、有權又有勢時,他們就會對你笑臉相迎;而一旦你落魄不堪、名譽掃地,他們就會避之唯恐不及。

郭德綱年輕時,窮困潦倒,爲進京謀求發展,向身邊的親朋故友借錢籌路費,結果一無所獲,沒一個人願意借錢給他。後來,在幾個同學的資助下,得償所願,進得北京,摸爬滾打十餘年後,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相聲天地,蜚聲中外,而此時,圍繞在他身邊的人都視他爲神,敬他、愛他。

人情冷暖體現最極致的,莫過於文革時期。大批有學識有德行有操守的知識分子被打成文化xx分子,身邊原本親近的人,都如倒樹後的猢猻,四下散去,更有甚者,爲證自身清白,極盡污衊之能事,硬生生把知識分子送上了絕路。

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一書中說,我們身邊多的是勢力小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他們勢利的眼神下生活。

勢利者這一社會羣體的出現和存續已有一定的歷史,它最早出現於19世紀20xx年代,發展至今,可謂歷史悠久。勢利者最典型的特點是,認爲人的社會地位即人的價值,有社會地位的人,就是有價值的人,就該受到尊重和推崇,反之,則是無用之才,就該被鄙視,被忽略。

出於本性,被忽略和漠視的一方,往往會惱羞成怒,不知所措,繼而焦慮、恐懼、痛苦,輕則抑鬱,重則輕生,實屬害人不淺。

社會如此現實和無情,生而爲人的我們,總會有年輕經驗不足的時候,總會有跨不過的坎越不過的河,總會有碰到人生低谷的時候,難道就真的任勢利者宰割,成爲勢利社會刀俎上的魚肉嗎?

非也!

改變不了社會,我們可以選擇改變自己。

1.竭盡全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既然社會規則認可身份,認可社會地位,那我們就順勢而爲,努力讓自己站到儘可能高的地方,當你有俯瞰羣山的能耐時,山腳下的人自然會仰視你。

但,通常,身份地位的獲得影響因素有五個:

一曰變化無常的能力。

二曰運氣。

三曰領導喜好。

四曰公司或單位盈利模式。

五曰大經濟環境變化。

五個因素可控性不高,再者,身份地位保有的持續性不強,若想終身保有更是難上加難,除非你身處身份認可的社會,同時又出身於名門貴族,否則,高地位的獲取,就只能取決於你事業成就的大小,可又有誰能保證,此時風光,彼時不會遭遇變故呢?

2.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深藏在我們內心的恐懼,纔是勢利產生的唯一根源。每個人都苛求尊重,對遇到的挫折會感到恐懼,於是,有人爲了迎合社會認可,迎合他人喜好,選擇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生到頭,卻驚呼,這輩子一直都活在他人的陰影裏,沒有做過自己。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公司職員,因爲領導喜歡武術,就投其所好,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等練得一身好武藝,準備博領導歡心時,單位卻換了喜歡文學的新領導,於是他又開始勤習古今中外文學名典,等到自己文武雙全時,單位又換了喜愛下棋的領導。在人生的終點,他發現自己做了一輩子別人,卻從沒有做過自己。

看清人性,看清勢利者本性,更看清自己,才能不被其他人的言行影響心情,不被他人牽着鼻子走。不以他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就不怕被他人冷落和漠視。

個人工作勵志散文:人才也會成耗材

文/古爾浪窪

我有位朋友,工作能力很強,年紀輕輕就去了一家公司做經理。那大概是20xx年前的事情吧,那時候,我還在做主管呢,那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我們因爲曾經同事過很長一段時間,工作交情和私人友誼都比較深厚,因此,雖然他進入了另外一個層次,但我們之間仍然保持了較好的溝通和交流,定期會聚上一聚。

他因爲工作出色,前途順利,每次見面,都是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每次談起未來,他都兩眼發亮,聲音宏亮,充滿了信心。當時,他工作的公司的業績蒸蒸日上,他也水漲船高,步步高昇,隨着時間的推移,做到了副總,薪水加紅利讓我垂涎欲滴。那些年,我內心深處還是真沒少拿他做過榜樣,每當在職場上發展不順,挺不住的時候,就默默回想他意氣風發的樣子來給自己鼓勁。

後來,我去另外一個城市工作,而他仍舊留在原公司,雖然見面的機會少了,但我們的溝通並沒有減少。有段時間,很多同行工廠想挖他,希望他複製原公司的成功模式。在電話裏聊起,我勸他應該考慮一下。他說,他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件事。

我問爲什麼?他說,三個原因:一,他認爲在一個公司工作忠誠度很重要,他不願意背棄培養他成長的公司;二,在工廠工作了五六年了,就得心應手,公司發展前景又好,前途光明,未來可期,犯不着跑到那些前途難測,一團迷霧,完全看不清未來的公司去;三,老闆對自己很好,承諾未來給自己股份,一起將公司做上市,打工打成老闆,這是多麼幸福的事。

確實,後來的幾年裏,每次打電話給他,或者他打電話來,帶來的消息,不是出國開拓業績,就是在國內發佈新產品,不時還會參加公開的座談會與演講,接受採訪,風光如意,不可一世,反正我看到的他,簡直就是坐着直升機,一飛沖天的樣子。

前段時間,他突然打電話來,向我打聽有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什麼?我一聽就跳起來了,那麼好的公司你不做,想幹啥?細聊下來,才知道,發生了兩件事,讓他開始產生了想離職的想法。

第一件,是隨着公司的高速發展,一些人員似乎開始跟不上公司的發展了。對此,他的觀點是,多加大培訓,送這些管理人員們出去學習和進修,請諮詢公司來公司輔導。但老闆堅決不同意。老闆的原話是:“跟不上就讓他們走人!”原本老闆對他管理的幾個部門是不怎麼過問的,現在卻頻頻插手,並要求調整幾個重要崗位上的主管。

這讓他產生了深深的疑惑。他去這家公司的時候,是單槍匹馬一個人去的,並沒有帶所謂的自己的人,而現在主要崗位上的這些主管,也是他從原來的團隊裏發掘並慢慢培養起來的。他一心一意,就想爲公司培養人才梯隊,真心希望這些人們能成長起來,即便有一天來接替自己的職位也好。但現在老闆居然拿他當外人,還拿他用心給公司裏培養起來的主管也當外人,這讓他格外傷心。“他並沒有當我們是公司的人才,而是當我們是耗材。現在價值沒那麼大了,想棄掉我們。”他口中的他,指的是老闆。

第二件事,是老闆並沒有兌現給他的股份承諾。雖然每次老闆都說的很動聽,但每當他提起具體的事情的時候,老闆就搪塞過去,所以說了近十年,也沒有給過他一毛錢股份。他說,前幾天,他執意要老闆表態,明確清楚股份的事,結果老闆就說,股份可以給,但要自己出錢買,給出來的價格高的離譜,根本就沒法弄。“我在這家公司打拼了20xx年,犧牲掉家庭生活,奉獻出青春歲月,到頭來得到的,不過是一紙空文。想不到,我攤到的,竟然是這樣的結局!他說是要我買股份,其實是在趕我走。”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怨恨。

朋友這件事給我的衝擊蠻大。使得我認真思考了一番工作思路與方法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倒黴的那一天

說真的,進入私企人,其實都清楚,自己遲早會有工作朝不保夕、倒黴的那一天。沒有人敢肯定,我今天在這家公司做事,20xx年後我還能在這裏做事。也就是說,職場的殘酷無情,其實一直都在,從我們進入的那一天我們就應該很清楚。只不過,我們只是不知道它將以什麼樣子的方式、什麼時候來臨而已。

普通的上班族,如主管、文員、文案、職員、組長等等級別的職位,很容易在大環境不好,業績不佳、公司轉型升級、與上司無法相處、無法適應環境……的時候,被三振出局。不過,好的地方是,這些級別的職位和工作,相對好找,所以轉身也容易,離開的人受到的傷害也小。

而那些公司的的高階主管,雖然位高權重,平時看着趾高氣揚,前途無量,可一旦倒起黴來,往往更甚,通就下來了,立馬撲街。爲啥?想想看,做到中高階主管,有多不容易,總得奮鬥上那麼十幾二十年吧?那時候是什麼年紀?四十多歲,五十歲。到了這個年紀,撲通掉下來,還怎麼翻身?如果很不幸,你是一輩子都在那家工廠,那幾乎沒有選擇,就連回頭路,都沒有,進退不得。

在這件事情上,千萬別心存僥倖。中年危機是職場的宿命,幾乎每位上班族的身上都會來一遭。在職場上,特別是私營企業裏,一直能竄上去不經歷中年危機的,在我見過的人裏,鳳毛麟角,那比例,少得簡直跟不經過更年期就變老變慈祥和藹的老太太一樣少。

既然如此,那又有什麼值得怨恨與抱怨命運不公的呢?說到底,其實還是自己沒有提前做準備,沒有防範好。

職場沒有六合彩,中獎的都是有準備的人

既然命運不能寄託給別人,還是需要自己來譜寫,那就提前做準備吧。

怎麼做呢?我的建議是:

1、相信自己一定會倒黴。所有在職場上聽來的那些悲傷的故事,那些悲劇,都可能在自己身上發生。所以,要提前有心理準備,要在能爭取到利益的時候,儘量去爭取自己利益,並儘可能最大化。工作中,你可以忠誠,可以用心,但不要被忠誠和用心綁架到沒有理智。

2、適度的自私自利一點。何爲適度?就是在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記得,公司是老闆的公司,利益是老闆的利益,自己可以得到很好的報酬,但不能擁有它們。所以,在年輕的歲月你,爲公司打拼和奮鬥的同事,也要記得爲自己奮鬥。

具體怎樣做呢?就是爲公司打拼出招牌的同時,也要記得塑造自己的品牌,打響自己的品牌,比如像李開復在谷歌、唐駿在微軟一樣,不僅是打工,爲僱主工作,同時也利用僱主的平臺,塑造自己的品牌。這樣,就可以在幫公司創造價值的時候,也同時墊高了自己的身價。

在工作中,與老闆合作的過程中,不一定要無端懷疑老闆的誠信,但一定得爲自己留好後路。這樣,一旦某一天風雲突變的時候,你既不用驚訝,也不用失望,而是騰挪閃躲,有自己的迴旋空間,可以跳到新的舞臺上去。

說真的,命運也是個勢力鬼,她其實只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

個人工作勵志散文:公司裏爲什麼總是有圈子

文/古爾浪窪

1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公司製造部門的主要管理人員大多都是自四川人,因爲是新人,對職場無感,所以覺得很正常。

後來沒多久,四川籍製造部經理走了,換了一位不記得是哪裏籍的新經理,然後大量的四川籍主管陸續離去,換了一批新面孔主管,這次倒是五湖四海的都有,好像沒有特定是哪個省的,但私底下,他們比四川籍經理更過,整個製造部簡直是鐵板一塊,其他人根本就進入不了這個團隊。

這導致公司無法培養人才梯隊,等到這個團隊離開之後,製造部就變成了無人可用的狀況,所以老闆不得不重新去挖新的團隊。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圈子。公司裏這種圈子的存在,完全阻斷了新鮮血液的加入,抑制了公司人才的培養,甚至妨礙到了公司制度的完善和建設。這些人們,來時一塊,去時一團,走得清清爽爽,只照顧自己的利益,完全不管公司死活。

2

我因爲在品質部,居然有機會慢慢成長了起來,一直做到了主管。

有一次,製造部團隊再換,來了一波新人,主管自然是製造部經理帶來的。我那時候因爲經歷的事情少,做事想事都一根筋,只會就事論事。我自然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去監控制造過程。結果,與其中一個主管分歧比較大。在我眼裏看來,我覺得他品質意識差,很多本該可以做得好的地方,他楞是鬆鬆散散,不好好做,導致很多不合格品產生,所以不良率很高。

好巧不巧,就在我們兩個人劍拔弩張,天天搞得不愉快的時候,我們經理跟製造部經理吵了一架,據說吵得很厲害,差點動手。我那時候除了上班工作,晚上看看書,下班寫點東西,對什麼人事啊,八卦啊,統統不感興趣。但饒是如此,有一天早上還是被扯了進去。那天,我去那個合格率做得很差的主管管的線上檢查產品,發現合格率很低,於是就開出了停產通知要求整改。結果,他還未等我一句話說完,就衝我大發脾氣。我當然也不客氣。於是激烈的衝突就爆發了。後來,他氣沖沖走了,一去無消息,下午都沒去上班。

3

到了下午,我忽然被人事經理叫到了會議室。我一看,裏面有、製造部經理,還有老闆。一進去,我就被製造部經理質問,說我弄小圈子,搞他的人,天天爲難他的主管,現在他的主管不幹了。

我雖然莫名其妙,但還是很快穩了下來。我自然是進行了反駁,我從他的主管上任前的合格率,一直說到了他上任三個月後的合格曲線波動情況。然後明確得出結論:自他的那位主管上任之後,他管理的工段平均在線合格率降低了3個百分點。製造部經理聽完沉默不語,人事經理示意我可以走了。

回去之後,我越想越覺得不對頭,慢慢醒悟過來,原來我被他們的圈子之爭裹挾了進去。雖然我認爲我沒有加入任何圈子,我只是盡我的職責做好我的工作而已,但因爲我是品質部的,他因爲與我的上司有矛盾,便將我也劃入了與他做對的圈子,他以爲我是在故意爲難他。

4

後來,老闆意識到了這種方式不妥,所以痛下決心,改變制度文化。在那個曾經當着我的面對質過的製造部經理離開之後,他決定從內部啓用管理人員,於是便調了我的上司去製造部任經理,而我也經老上司推薦,被提拔起來,去做品質部的頭。

因爲我們兩人都沒有圈子的概念,所以很快,兩個部門的文化就被糾正了回來。製造和品質是兩個大部門,當這兩個部門開始改變的時候,整個公司的文化很快發生了質的改變。

經歷過這些之後,公司的人員流動率終於降了下來,公司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了自己的人才梯隊,並在後來的發展中抓住了機會,業績飛速成長,成爲了行業裏頗有名氣的一家工廠。

而這段經歷和這樣的成長里程,也使得我對圈子文化的危害有了非常深的體會和認識,因此在後續的管理工作中,我就非常注意這種現象,並堅決不允許自己的部門有人拉幫結派,搞所謂的小圈子。

但即使如此,我在後來的工作中,也還是遇到了新的情況。

5

大概是五六年前,我去一家虧損很嚴重的工廠任職總經理。上任伊始,我就發現,這家公司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文化。就是能幹活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不怎麼幹活的人。而這些不幹活的人,也不會坐在辦公室,而是喜歡跑到車間另一端,一個人跡罕至、陰暗的角落聊天。有一天,我在車間裏檢查,偶然走到了這個角落,聽到了他們在那裏討論的話題。其實也沒啥新鮮,基本都是數落主管或老闆的不是,或是大談辦公室八卦,他們尤其對我這個新去的總經理不看好,覺得熬不了一個月就得滾蛋。

我很奇怪,公司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怎麼公司的員工還會如此的逍遙,並形成這樣的一個圈子呢?後來仔細琢磨了一番,便釋然了。

6

以前我認爲利益一致的人會形成一個圈子,其實,在一個公司,工作表現不佳、不受公司重用、或者對公司未來不抱希望的人,喜歡互相靠着取暖,亦即所謂的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聚在一起,自然不會有什麼積極的話題可將,能講在一起的,往往是公司的不是。所以,講的話題不外就是罵公司、罵老闆;或是公司政策荒謬,老闆決定愚蠢的之類的話題;要不就是老闆總是聽信身邊那羣逢迎諂媚傢伙的話,總是打壓有能力的人,提拔小人;再不然就是主管自己爛,卻說部屬差,總之,把業績差,經驗不善的責任,統統堆到老闆的頭上去。

這種說法對不對?某種意義上也對。經營不善,肯定是管理者和老闆的問題。但這隻會讓公司經營更糟糕,如果公司想要改變風貌,就必須改變這種文化,要讓這種現象銷聲匿跡。

我是怎麼做的呢?簡單,我就是把所有人聚集起來,進行軍訓。人閒下來就會生事,我乾脆讓他們沒有閒的機會。每天軍訓下來,各個都累的東倒西歪,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討論那些負面的話題了。然後,我讓所有管理人員及文職人員到車間,跟員工一起打掃車間,體驗產品製造之難。這樣,當合格的產品出來,開始源源不斷送入市場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覺得很有成就感,都認爲這一切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實際上,這樣做,確實打散了原有的消極圈子,特別是通過軍訓和勞動以及親眼看到的公司面貌的變化,讓他們漸漸融入到了新的、積極的文化中。

7

說完了以上,讓我們再把話題來回來說說。公司到底能不能批評呢?能批評。老闆可不可以抱怨?可以。適當的發泄是人之常情,但一定要有所節制,謹慎爲之。抱怨通常於事無補,過多批評則傷人傷己,只有改爲正面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去面對困難,纔是正途,纔有機會翻盤,改變不良現狀。如果個人做不到,怎麼辦呢?公司就要想法介入了,無論如何,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讓消極的人形成一個圈子,這樣既害自己,又拖累公司。

即使退一萬步說,公司真沒有希望了,做爲個人來講,公司真的不好、老闆不行、主管不佳,也不必湊在一起,變得更消極,還不如趁早離開,沒必要整日抱怨,狗吠火車,既然改變不了現狀,又何必徒然浪費生命呢?還不如趕快轉換陣地,從頭再來,總比坐以待斃強吧!

我們在日常工作之餘,都應該找一些個人工作勵志散文來看看,那麼個人工作勵志散文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個人工作勵志散文:爲什麼你努力工作卻得不到尊重

作者:黃愛春秋

小師妹前幾天來我家做客,她跟我說,最近找個新工作,但做得很不開心。

師妹是學中文的,大學時,喜歡看書、碼字,參加各種社團,在各大小報刊雜誌上發表過許多作品,也組織開展過各種文藝活動,算是學校小有名氣的風雲人物,憑着在學校的這些積累,畢業時,輕鬆考進了三線城市的事業單位,做的是宣傳工作。

新人上崗,經驗不足,禮貌來湊。爲得到領導同事認可,儘快融入辦公室小圈子,她下決心做辦公室的勤勞小蜜蜂,在領導同事上班之前,提前到辦公室,掃地、拖地、擦桌子,並每個杯子續上熱水,下午下班關空調、關門窗,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見着單位所有人都露八顆牙齒,微笑以待,任何人需要幫忙,第一個挺身而出。

她以爲,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能得到別人的喜歡和認可,可一段時間後,她發現自己錯了。辦公室的人根本沒把她放在眼裏,有事時呼之即來,無事時視她爲無物,她已然成了可被選擇性忽視的小人物。

她說,他們辦公室共有四個人,一個領導,兩個老員工,她算是四個人中間資質最低的。

平常,一到週末,領導會約兩個老員工聚餐,並在辦公室熱火朝天討論,哪家的口味蝦味道純正,哪家的豬蹄入口即化,哪家的海鮮新鮮正宗。一開始,師妹會在他們討論選定哪家飯館時,高興地插話,是哦,是哦,那家我上次去過,味道真不錯,這家我可以去幫忙訂房,我知道哪家口味更好,可每每她說話時,其餘三個人就都開始沉默,裝作沒聽見。

老員工莎莎是個吃貨,喜歡帶水果和乾糧到辦公室,每到工作間隙,就拿出來分享。一人一個香蕉或一人一把葡萄乾,他們邊吃邊笑,唯獨沒有任何人禮貌性地問師妹一句,你要不要嚐嚐?你要不要一起來?沒有人。於是,她就每天在瀰漫着瓜果香味的辦公室陪笑,時間一長,她就開始黯然神傷,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努力去迎合,卻仍不受歡迎,融入不了辦公室的小圈子。

師妹跟我說完,眼裏蓄滿淚水,我摸了摸她的頭,給她一個擁抱,告訴她,這不是你的錯,是他們太過勢利。他們之所謂視你爲無物、不待見你,甚至漠視你,主要因爲,在他們眼裏,你只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卒,你無背景、無身份、無權勢,不值得尊重。

在部分人的處世觀中,背景、身份和權勢大小決定了人情冷暖。

當你背景強大、工作平步青雲、有權又有勢時,他們就會對你笑臉相迎;而一旦你落魄不堪、名譽掃地,他們就會避之唯恐不及。

郭德綱年輕時,窮困潦倒,爲進京謀求發展,向身邊的親朋故友借錢籌路費,結果一無所獲,沒一個人願意借錢給他。後來,在幾個同學的資助下,得償所願,進得北京,摸爬滾打十餘年後,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相聲天地,蜚聲中外,而此時,圍繞在他身邊的人都視他爲神,敬他、愛他。

人情冷暖體現最極致的,莫過於文革時期。大批有學識有德行有操守的知識分子被打成文化xx分子,身邊原本親近的人,都如倒樹後的猢猻,四下散去,更有甚者,爲證自身清白,極盡污衊之能事,硬生生把知識分子送上了絕路。

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一書中說,我們身邊多的是勢力小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他們勢利的眼神下生活。

勢利者這一社會羣體的出現和存續已有一定的歷史,它最早出現於19世紀20xx年代,發展至今,可謂歷史悠久。勢利者最典型的特點是,認爲人的社會地位即人的價值,有社會地位的人,就是有價值的人,就該受到尊重和推崇,反之,則是無用之才,就該被鄙視,被忽略。

出於本性,被忽略和漠視的一方,往往會惱羞成怒,不知所措,繼而焦慮、恐懼、痛苦,輕則抑鬱,重則輕生,實屬害人不淺。

社會如此現實和無情,生而爲人的我們,總會有年輕經驗不足的時候,總會有跨不過的坎越不過的河,總會有碰到人生低谷的時候,難道就真的任勢利者宰割,成爲勢利社會刀俎上的魚肉嗎?

非也!

改變不了社會,我們可以選擇改變自己。

1.竭盡全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既然社會規則認可身份,認可社會地位,那我們就順勢而爲,努力讓自己站到儘可能高的地方,當你有俯瞰羣山的能耐時,山腳下的人自然會仰視你。

但,通常,身份地位的獲得影響因素有五個:

一曰變化無常的能力。

二曰運氣。

三曰領導喜好。

四曰公司或單位盈利模式。

五曰大經濟環境變化。

五個因素可控性不高,再者,身份地位保有的持續性不強,若想終身保有更是難上加難,除非你身處身份認可的社會,同時又出身於名門貴族,否則,高地位的獲取,就只能取決於你事業成就的大小,可又有誰能保證,此時風光,彼時不會遭遇變故呢?

2.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深藏在我們內心的恐懼,纔是勢利產生的唯一根源。每個人都苛求尊重,對遇到的挫折會感到恐懼,於是,有人爲了迎合社會認可,迎合他人喜好,選擇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生到頭,卻驚呼,這輩子一直都活在他人的陰影裏,沒有做過自己。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公司職員,因爲領導喜歡武術,就投其所好,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等練得一身好武藝,準備博領導歡心時,單位卻換了喜歡文學的新領導,於是他又開始勤習古今中外文學名典,等到自己文武雙全時,單位又換了喜愛下棋的領導。在人生的終點,他發現自己做了一輩子別人,卻從沒有做過自己。

看清人性,看清勢利者本性,更看清自己,才能不被其他人的言行影響心情,不被他人牽着鼻子走。不以他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就不怕被他人冷落和漠視。

個人工作勵志散文:人才也會成耗材

文/古爾浪窪

我有位朋友,工作能力很強,年紀輕輕就去了一家公司做經理。那大概是20xx年前的事情吧,那時候,我還在做主管呢,那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我們因爲曾經同事過很長一段時間,工作交情和私人友誼都比較深厚,因此,雖然他進入了另外一個層次,但我們之間仍然保持了較好的溝通和交流,定期會聚上一聚。

他因爲工作出色,前途順利,每次見面,都是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每次談起未來,他都兩眼發亮,聲音宏亮,充滿了信心。當時,他工作的公司的業績蒸蒸日上,他也水漲船高,步步高昇,隨着時間的推移,做到了副總,薪水加紅利讓我垂涎欲滴。那些年,我內心深處還是真沒少拿他做過榜樣,每當在職場上發展不順,挺不住的時候,就默默回想他意氣風發的樣子來給自己鼓勁。

後來,我去另外一個城市工作,而他仍舊留在原公司,雖然見面的機會少了,但我們的溝通並沒有減少。有段時間,很多同行工廠想挖他,希望他複製原公司的成功模式。在電話裏聊起,我勸他應該考慮一下。他說,他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件事。

我問爲什麼?他說,三個原因:一,他認爲在一個公司工作忠誠度很重要,他不願意背棄培養他成長的公司;二,在工廠工作了五六年了,就得心應手,公司發展前景又好,前途光明,未來可期,犯不着跑到那些前途難測,一團迷霧,完全看不清未來的公司去;三,老闆對自己很好,承諾未來給自己股份,一起將公司做上市,打工打成老闆,這是多麼幸福的事。

確實,後來的幾年裏,每次打電話給他,或者他打電話來,帶來的消息,不是出國開拓業績,就是在國內發佈新產品,不時還會參加公開的座談會與演講,接受採訪,風光如意,不可一世,反正我看到的他,簡直就是坐着直升機,一飛沖天的樣子。

前段時間,他突然打電話來,向我打聽有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什麼?我一聽就跳起來了,那麼好的公司你不做,想幹啥?細聊下來,才知道,發生了兩件事,讓他開始產生了想離職的想法。

第一件,是隨着公司的高速發展,一些人員似乎開始跟不上公司的發展了。對此,他的觀點是,多加大培訓,送這些管理人員們出去學習和進修,請諮詢公司來公司輔導。但老闆堅決不同意。老闆的原話是:“跟不上就讓他們走人!”原本老闆對他管理的幾個部門是不怎麼過問的,現在卻頻頻插手,並要求調整幾個重要崗位上的主管。

這讓他產生了深深的疑惑。他去這家公司的時候,是單槍匹馬一個人去的,並沒有帶所謂的自己的人,而現在主要崗位上的這些主管,也是他從原來的團隊裏發掘並慢慢培養起來的。他一心一意,就想爲公司培養人才梯隊,真心希望這些人們能成長起來,即便有一天來接替自己的職位也好。但現在老闆居然拿他當外人,還拿他用心給公司裏培養起來的主管也當外人,這讓他格外傷心。“他並沒有當我們是公司的人才,而是當我們是耗材。現在價值沒那麼大了,想棄掉我們。”他口中的他,指的是老闆。

第二件事,是老闆並沒有兌現給他的股份承諾。雖然每次老闆都說的很動聽,但每當他提起具體的事情的時候,老闆就搪塞過去,所以說了近十年,也沒有給過他一毛錢股份。他說,前幾天,他執意要老闆表態,明確清楚股份的事,結果老闆就說,股份可以給,但要自己出錢買,給出來的價格高的離譜,根本就沒法弄。“我在這家公司打拼了20xx年,犧牲掉家庭生活,奉獻出青春歲月,到頭來得到的,不過是一紙空文。想不到,我攤到的,竟然是這樣的結局!他說是要我買股份,其實是在趕我走。”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怨恨。

朋友這件事給我的衝擊蠻大。使得我認真思考了一番工作思路與方法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倒黴的那一天

說真的,進入私企人,其實都清楚,自己遲早會有工作朝不保夕、倒黴的那一天。沒有人敢肯定,我今天在這家公司做事,20xx年後我還能在這裏做事。也就是說,職場的殘酷無情,其實一直都在,從我們進入的那一天我們就應該很清楚。只不過,我們只是不知道它將以什麼樣子的方式、什麼時候來臨而已。

普通的上班族,如主管、文員、文案、職員、組長等等級別的職位,很容易在大環境不好,業績不佳、公司轉型升級、與上司無法相處、無法適應環境……的時候,被三振出局。不過,好的地方是,這些級別的職位和工作,相對好找,所以轉身也容易,離開的人受到的傷害也小。

而那些公司的的高階主管,雖然位高權重,平時看着趾高氣揚,前途無量,可一旦倒起黴來,往往更甚,通就下來了,立馬撲街。爲啥?想想看,做到中高階主管,有多不容易,總得奮鬥上那麼十幾二十年吧?那時候是什麼年紀?四十多歲,五十歲。到了這個年紀,撲通掉下來,還怎麼翻身?如果很不幸,你是一輩子都在那家工廠,那幾乎沒有選擇,就連回頭路,都沒有,進退不得。

在這件事情上,千萬別心存僥倖。中年危機是職場的宿命,幾乎每位上班族的身上都會來一遭。在職場上,特別是私營企業裏,一直能竄上去不經歷中年危機的,在我見過的人裏,鳳毛麟角,那比例,少得簡直跟不經過更年期就變老變慈祥和藹的老太太一樣少。

既然如此,那又有什麼值得怨恨與抱怨命運不公的呢?說到底,其實還是自己沒有提前做準備,沒有防範好。

職場沒有六合彩,中獎的都是有準備的人

既然命運不能寄託給別人,還是需要自己來譜寫,那就提前做準備吧。

怎麼做呢?我的建議是:

1、相信自己一定會倒黴。所有在職場上聽來的那些悲傷的故事,那些悲劇,都可能在自己身上發生。所以,要提前有心理準備,要在能爭取到利益的時候,儘量去爭取自己利益,並儘可能最大化。工作中,你可以忠誠,可以用心,但不要被忠誠和用心綁架到沒有理智。

2、適度的自私自利一點。何爲適度?就是在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記得,公司是老闆的公司,利益是老闆的利益,自己可以得到很好的報酬,但不能擁有它們。所以,在年輕的歲月你,爲公司打拼和奮鬥的同事,也要記得爲自己奮鬥。

具體怎樣做呢?就是爲公司打拼出招牌的同時,也要記得塑造自己的品牌,打響自己的品牌,比如像李開復在谷歌、唐駿在微軟一樣,不僅是打工,爲僱主工作,同時也利用僱主的平臺,塑造自己的品牌。這樣,就可以在幫公司創造價值的時候,也同時墊高了自己的身價。

在工作中,與老闆合作的過程中,不一定要無端懷疑老闆的誠信,但一定得爲自己留好後路。這樣,一旦某一天風雲突變的時候,你既不用驚訝,也不用失望,而是騰挪閃躲,有自己的迴旋空間,可以跳到新的舞臺上去。

說真的,命運也是個勢力鬼,她其實只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