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成功勵志>

教育案例分析範文_教育案例怎麼寫

成功勵志 閱讀(2.32W)

教育教學案例分析是指圍繞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可供學習者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往往是一個故事、一個事例或一個事件),通過學習者獨立分析或相互討論,來提高學習者分析和解決教育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教育案例分析範文,供大家閱讀!

教育案例分析範文_教育案例怎麼寫

教育案例分析範文篇1: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紹

毛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級的女同學,她長着一對會說話的大眼睛,頭髮黃黃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績上游,中等智商,非常靦腆,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提問時總是低頭回答,聲音聽不清,臉蛋漲得緋紅。下課除了上廁所外總是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發呆,老師叫她去和同學玩,她會衝你勉強笑一下,仍坐着不動。平時總是把自己關在房裏,不和同學玩。遇到節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連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學在國小五年裏順利地走過來了,也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和優勢,面對激烈的競爭,卻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競爭勇氣,缺乏自信心,走進六年級的學習,特別是參加畢業會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總覺得自己確實不行,在激烈的競爭中,這種心理障礙是走向成功的大敵。

1、個人因素

通過觀察,我發現她長期受自卑、羞怯、焦慮和恐懼等負面影響,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難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就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長對孩子有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導致許多的國小生肩負重擔,過重的壓力在學生未能達到父母期望時,便使學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懷疑自己,不安、煩惱、孤獨、離羣等情感障礙隨之而來。母親對孩子的學習輔導力不從心,父親每晚工作到深夜纔回家,偶爾才過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對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達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師因素

在學校裏,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瞭解不夠,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歎,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爲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也就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卻慢慢佔了上風。另外,老師對少數心目中的優等生日益產生的偏愛,對多數屬於中間狀態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壓力,普遍滋長嚴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師片面地認識學生,對優等生日趨偏愛,更進一步加深國小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的自卑心理日趨嚴重。

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告訴我,毛某同學出現這種情況,極可能是因爲她的心理有一定問題。如何幫助他

克服自卑心理,走出這個陰影呢?

三、輔導策略

這半學期以來,我在班級裏進行了“班級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動管理實踐,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驚喜地發現毛某同學的情況明顯好轉,她在班級各項活動的影響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樹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態。現在她不但喜歡與同學一道做遊戲了,而且積極參加班級管理、年級管理。看到她身上的變化,這可謂是感受良多: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師愛是教育的基礎”,爲了去除毛某的畏懼心理,我在課餘經常有意無意的找毛某閒談,中午她在校午睡時,幫她蓋好被子,讓她幫我拿作業、發作業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進步及時表揚,經常對同學說:“看,我們的毛某今天坐得真端正!”“我們的毛某同學回答問題真響亮”“我們的……”在有意無意的語氣中,全班同學看成一個整體,毛某是我們整體中的一員。漸漸的,毛某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還天真的問我:“老師,你是老師嗎?”“我不像老師嗎?”我反問。“不太像,你上課老愛笑,老師上課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說:“好孩子,這是因爲你不知道,其實上課愛笑的老師多得很!”

2、樹立信心,激起動力。

記得有一次班級舉行小組間的演講比賽,作爲膽小的毛某被所在小組選上了,我知道這是小組成員給她的機會,我就發動她的好朋友動員,並讓他們一起上。開始她不願意,最後加上家長和老師的鼓勵,她上了。而且表現得還不錯。我和其他老師都在自己所任課上以她爲典型進行了表揚。她第一次在同學們面前有了開心的笑容。從此她變了好多。對好多課似乎也有了一定興趣。後經過不斷鼓勵,鞏固,她進步了。有一天她問我:"我能行嗎?"我說:"你這麼棒,當然行。演講都說得那麼好,還有什麼不能上去的呢!"她激動地不住點頭。從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績有了飛躍。

3.重視家庭,提高能力。

毛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請來,詳細地分析了毛某在校的表現及原因,與他們交流,反饋情況,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建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我們要爲自卑的同學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比如在家裏:有客人來到家裏,家長可以讓她爲客人遞茶、剝糖果等,也可以讓她與客人玩一會兒,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同時,適當地讓孩子做家務,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從家務勞動中鍛鍊與家人交往的能力。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表揚。

4、進行評價,促進自信。

開展形式多樣的評比活動,用激勵的方式使其揚長避短,我們讓她自主設立了自己的成長檔案,每月評一次,讓她通過自評、小組評,把自己所取得的進步記錄下來,在評價中毛某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獲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評中,學會反省,逐步完善自己。爲了調動她的自我教育意識,每個月都給她以正確的評價,把毛某突出的個人事蹟在班集體中、家長會上集體表揚。這樣充分調動了她的積極性,使他在評價中自我激勵,迸發個人力量,不斷自律、自信、自強。

5、參與管理,自信自強。

通過自主管理課題的深入,我們將更多自主的空間給了學生,在班級中,我們提倡"班幹輪換制"、"組長負責制",在年級中我們推出了各項管理崗位,讓學生充分自主,不斷自律、自信、自強。在經過一番激勵之後,毛某也積極投入到各項自主管理中來,從班級的小組長開始,她對自己、對同學、對事情的看法有了明顯的變化,她不再沉淪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現出來的是一種自信、自強。在管理中,毛某發現了一些管理上的問題,通過與老師交流、與同學協作,她所在的小組不但各項評價合格,而且在班級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績,毛某臉上露出了笑容,從此她行爲更自律,態度更積極,學習更自信。

6、輔導效果。

通過輔導,通過我們慢慢地去關心她幫助她,她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毛某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學校模擬考試總分班級第六名,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遊戲,上課能舉手發言且聲音較大聲。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樂於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四、結論

會自卑,往往是因爲缺少了自信,或對於自己的某個地方不滿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難再找回了,但是隻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有自卑的人,我們要多關心她們,讓她們感到家的溫暖!

面對毛某的成功,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毛某這樣的學生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心緒,慢慢地轉變看待周圍事物的不正確思想,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一點點感受大家給他的善意,通過多元評價、活動參與,使其自信自強。從而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父母,老師,同伴上來,最終消除與所有人的隔閡,樂於接受教育者的教。

教育案例分析範文篇2:“學生插嘴”

“學生插嘴”可能是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遇到的現象。具體表現爲:學生插老師的嘴,當教師在講解、引導或統一要求時,學生突然給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話;學生插同學的嘴,當同學在提出一個問題或解決一個問題時,有的學生會無意識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兩種現象給老師們多少擔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與多少思考啊!作爲新教師的我,在這幾個月的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插嘴”的現象我也是經常會遇到。

分析:1)、傳統教學的“問答式”、“說聽式”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成爲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舉手再發言、只有經過老師的同意纔可以發言,課堂上一般不會出現 “學生插嘴”的現象。然而,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在這種寬鬆、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是合情合理的、無可非議的,它不是“亂”、而是“活”,它是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景觀。

2)、“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智慧與才華。“學生插嘴”是學生自我實現個性張揚的最佳途徑,因爲學生是在一種沒有約束、沒有負擔的教學情景中產生的“插嘴”,這種個性的張揚是真實的、積極的、有意義的,它是學生的直覺、頓悟和靈感而迸發出來的創新性思維。

3)、新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教師的成長,使課堂成爲教師展示教學才華的平臺。“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將考驗教師的教學理念、調控水平、應變能力以及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當學生的“插嘴”不盡人意時,你怎樣讓學生愉悅地坐下來;當學生的”插嘴”富有挑戰時,你如何盤活、如何進行教學的“二度設計”,讓學生的”插嘴”成爲學習的資源,成爲學生探究知識、發現規律的新的起點。

教育案例分析範文篇3:“寬”“嚴”有度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年輕的班主任爲了與所帶班級的學生成爲朋友,她每天與學生在一起。但遺憾的是,她在與學生交朋友的同時,忘記了自己首先是老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做人和做事。由於她錯誤的定位在與學生交心時就會讓他們聽從自己,努力爲班級建設出自己的一份力,而忽視了慈愛與嚴厲並存的尺度,最終學生對她的話不聽從。我是一位年輕的班主任,剛剛帶班的時候也一樣對學生慈愛,導致他們不聽從我的。

分析:對學生的愛,是毫無異議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愛學生,不是姑息遷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種母親的溫存,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愛。”這是我們需要弄清楚的,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是“溺愛”,也不是“寵愛”,不是愛學生身上的一切東西。而要在向學生傾注愛的同時又必須“嚴”字當頭,對學生的缺點錯誤是絕對不能姑息遷就的,該批評的就要批評,該處理的就要處理。無論是對諸如“違反紀律”之類的原則問題,還是對“講粗話,髒話”這類細節,我們都要當成大事來抓,該動真格的必須動真格。“嚴是愛,寬是害”這個道理,誰都懂。

理論對接:班主任在做學生的朋友的同時,必須掌握一個度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孩子都能引起我的興趣,我總想知道,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上面,他們最關係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痛苦和歡樂等等。”只有當班主任成爲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心靈,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時,學生纔有可能對老師敞開心扉,訴說他們的心理話。我認爲“用心靈贏得心靈”,這應該成爲每個教師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