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論語>

論語讀後感15篇【薦】

論語 閱讀(2.67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後感15篇【薦】

論語讀後感1

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最近,我們讀了孔子的學說,也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論語》。《論語》中寫了許多學習態度,交友之道,君子之本等等。還包括仁、德、禮、義、道、智、信等內容。

在《論語》這本書中有許多指導我們學習的方法。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孔子是一位謙遜,好學的人。他並不會體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而是不恥下問。還有對待學習的態度,例如:“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講述了學習不能有虛假,不知道就要虛心的向人請教,不能不懂裝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講述了學習是有樂趣在其中的。死記硬背還不如去投入到文章中,尋找其中的樂趣。

這本書裏還有一些交友之道,例如:“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這句話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近。告訴人們交友的原則。交正直,誠信,知識淵博的`朋友有好處。交阿諛奉承,花言巧語的朋友有害。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爲人處世之道。在小事上不要斤斤計較,當他人不理解自己時也不要心懷怨恨。這樣才能與他人和睦相處。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方法。學過的東西要不斷溫習,學習是要勤于思考,這樣才能不多獲取新的東西。

論語讀後感2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義”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爲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爲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展!其實,我們現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我們只有瞭解了其中的道理,纔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於個人和社會發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論語讀後感3

我喜歡經常翻閱家裏的《論語》,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對我的感觸十分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站在河邊說:“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樣,晝夜不停。”孔子在河邊,必須是先擡頭看天,看到斗轉星移,晝夜交替,一天一天過去了,想到花開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過去了。再低頭看看河裏的流水,晝夜不停地流,一經流去,便不會流回來。這時孔子眼中滾滾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所以李白有一首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時間像水轉瞬即逝。

我們有時是這種感覺:時間過得真快啊!像水一樣快。當我們和朋友相處愉快,天南地北地談論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很開心的時侯;當我們很認真地聽課的時侯;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這天就變成了昨日。有時是另一種感覺:當我們玩電腦的時侯;當我們只做一些無聊的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在課堂不認真聽講的時侯;時間過得真快。就在我們後悔自己老是浪費時間,厭惡自己的時侯;時間又過去了。就像水一樣,在我們不知不覺時剛流來的水就又流走了。我們的時間每一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沒有一件事不用時間啊!從我們出世以來就天天與時間賽跑啊!所以我們要懂得好好利用自己的時間,也好好珍惜別人的時間。不要再讓時間像流水一樣無聲無息地流走了!

論語讀後感4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開創人。《論語》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言論,論述了做人、治學、爲政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經典。宋朝趙普曾經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今天我們學習《論語》這部著作,對我們成人、成纔有着很好的教益和幫助。

在做人方面,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是說,我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因爲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出門在外要言行謹慎、誠實可信,對人要有愛心,要親近有道德的人,向有道德的人學習,這樣,我們纔會成爲一個有道德、有愛心、守信用的人。

在治學方面,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說,我們的學習態度要端正,要謙虛謹慎、勤學好問。“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我們在學習上要講究方法,對學過的`知識要經常溫習、思考,這樣,我們的學習效果就會不斷提高。

《論語》這部著作內容豐富,是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我們經常閱讀,受聖賢智慧的啓迪,將會終身受益。大家都來讀一讀《論語》吧!

論語讀後感5

假期,我讀過許多的書有:《孟子》、《三國演義》、《窗邊的小豆豆》、《論語》等等。其中給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那本《論語》。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學的創始人。《論語》就是記載了孔子告訴弟子們做人的道理和學習治理國家的方法。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如今我讀完了一整部《論語》,知道了許多平時我不知道的做人的'道理和一個人想成就大事必須具備的品格,《論語》這本對我來說是人生進步的一大階梯。這可是儒家創始人,聞名中外的孔子。教育弟子說的話。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釋文》孔子說:“不仁的人不可以長久地居於貧困之中。也不可以長久地居於安樂中。有仁德的人安於仁。聰明的人利用仁。”這句就是講了一個做人的道理。

我還記得一開始我讀《論語》的時候。沒讀兩天就沒有興趣了,不愛讀。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知道了論語中記載的做人的道理是多麼的重要,纔開始慢慢的閱讀《論語》開始還是覺得沒什麼意思。後來堅持每天閱讀,感覺其中每句話都有很深傲的意思,從讀完《論語》之後,我的言行舉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變得有條有理也喜歡和人交往了,結交了許多正直的朋友。

《論語》這本書裏邊講的道理一直刻在我心裏,永遠不會忘記,他對我人生的重要作用。

論語讀後感6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的感觸至深。因爲這裏不但有大家明白並且知道的論語,還有一些大家比較生疏的論語。

比如說:子曰:君子之德,風;人之小德,草;草之上風,必偃。這句話也代表了我們不能做一個牆頭草,然後隨風倒。沒有一個自己的理由,總是聽從別人的安排,跟着那些有思想的人倒。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這句話代表了我們遇到了合乎仁德的事,即使面對老師,也不必謙讓。也說明了我們應該在老師面前,就診一些老師的錯誤,更對的應該是在人德、人品一面上,有一些修改。這樣,我們的.教育,就萬無一失了。

子夏爲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句話也反映了老師對我們所說的:做事情不能着急,如果太着急,就沒有多少成果,反而還要重新來一遍,還不如穩紮穩打,把事情一次性做好。雖然這樣慢一些,但是,這畢竟是做事最快的方法。要是着急,成不了,瞎操作,沒有一點用處。

還有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也是我們要溫習所學的內容,複習了之後,纔可以穩紮穩打,學上其他的、更加新鮮的知識。所以,溫習還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溫習,就像猴子搬包穀一樣,走着丟着。第一天,有100%,到了第二天,不復習的話,就跌倒了50%,還不復習,第三天,就只剩下最後的5%,第四天,還不復習,那麼,這個東西就忘完了。所以,我們應該好好複習。

這就是我總結出論語的幾條名言,我們應該學習學習。

論語讀後感7

從小就背的朗朗上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當時只是背誦,現在再來看,這一小段話蘊含着許多道理。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對於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就注意改正,如果沒有,就要加以防備。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

上學時,每天都會接受新的知識。不會複習的我每次都在考試中失利。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除了學會溫習之前的知識,還要知道怎麼學。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現在學習知識,都是自滿的,自認爲良好,事實上,並沒有學到許多知識。學知識要做到虛心求教,在學習上精益求精,不斷完善,全方位汲取營養。

生活中,在不同地方當不同的角色,就要做一些應當做的事。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在父母面前就孝敬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衆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後,還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先知道孝敬父母,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爲。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是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文化學習在第二位。

講到孝,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說:“他父親在世時,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爲;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纔是真正的孝。

論語讀後感8

孔子還非常挑食。顏色難看,不吃;氣味難聞,不吃;烹調得不好,不吃;不合時令,不吃;切割得不好,不吃;沒有合適的醬,不吃。我想,現在最挑食的小孩,恐怕也只有他的三分之一罷了!

讀完《論語》,我不僅對孔子的敬佩更進一步,而且更多了一種親近感。孔子並非什麼高不可攀的“至聖”,他也是一個有優點、有缺點的普通人。他似乎從書上一躍而下,成爲我的一個好朋友。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爲牽扯到朋友的種類,很多話不及細說,下文再談。

《論語》有關結交朋友之標準的論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對朋友的要求,又有對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還有矛盾之處。

首先,孔子認爲,交友必須交優秀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只有這樣才能見賢思齊,有道而正。,這一點頗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說理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通篇以當時的羣衆語言爲基礎,兼借書面語言典雅精粹之風格,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創一體、自成一派。

《論語》雖非純粹的文學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卻逐漸演變成了格言、成語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着強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說明了它有強大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文學特色。本文擬從語言使用的靈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飽滿性和記敘事情的洗練性三方面入手,對《論語》一書的文學特色作一淺析。

論語讀後感9

在我國中學習生涯裏,我常常急於求成,卻忽略了學習的過程,這些致使我學得不紮實,另外再加上各種教輔書籍上的學習方法更是讓我眼花繚亂,滿頭都是星星在轉。後來,我反覆回味那《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話都令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以前,我有做事衝動,有不經過大腦的過濾就忙着做事的壞習慣,自從讀了《論語》後,我總結出了——三思爲妙,怒上心頭,忍讓最妙。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快樂任逍遙。哈哈!怎麼樣,我這麼長時間的努力沒白費吧!

《論語》中倡導的是老實、嚴謹的學習態度,一定要反覆學習舊的知識,從中就會學到新的知識!如同在炎熱下品嚐那苦中略帶一絲清涼的檳榔!雖苦,但卻可以從中回味出沒有苦就沒有甜的道理!所有人都是從苦中走出來的,苦代表着成長!

還記得,國小剛畢業,心裏還有着對過往生活的一絲留戀,也曾因此流過淚。是《論語》把我從陰霾中拉出來,帶到一個光明的世界。我回味着《論語》給予我的所有。悟出了畢業就像一窗玻璃,我們遲早要撞碎它,擦着鋒利的碎片走過去,血肉模糊後,開始一個不同的生活!從此走向另外一個光明的.世界!

相信我,走過悲傷吧!

回味那些曾經因爲悲傷而打破的夢,從中品出本應散發着濃郁清香的歡樂語錄!你會走向一個不同於尋常的人生,慢慢成長起來!

走過通往成功的途中,手中捧着一本千萬中國人心中的聖經——《論語》。

論語讀後感10

《論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經典,過去被稱爲“中國人的 ‘聖經’”,是人人必讀的書。有幸的是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我接觸了《論語》,慢慢地瞭解了《論語》,最後《論語》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師,我從《論語》中學到了怎樣做人,怎樣處事。

《論語》的思想核心是講做人的道理,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處事,如何修養自己,使我們成爲有理想、有道德、能擔當大事、有益於社會的人。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是在儒學、孔子思想的影響下發展過來的。我們常用的許多成語、家喻戶曉的禮俗和普遍遵循的`道德價值標準,都與傳統文化和儒學分不開。

一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是在青少年時期形成的。我們在學校裏學了許多的知識,但是做人的道理學得少之又少,《論語》就像是甘霖一樣滋潤着我的思想這棵幼苗,讓那棵幼苗茁壯成長起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雖然是從領導者的角度來說的,但是我讀出了爲人的品行要端正,做事要堂堂正正,這樣才能服人;“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辨證地告訴我一些基本的道理,做事不能急於求成,不能貪圖小利;“吾日三省乎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告訴我怎樣與人相處,怎樣交朋友……

《論語》用最簡潔而又最深刻地語言讓我情操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淨化。讀了《論語》我懂得了要尊敬長輩,誠信,友愛,節儉等道理。非常感謝有這部優秀的國學經典伴我健康成長。

論語讀後感11

書是我的最愛,我每天都看,我有兩百多本書,可最值得推薦的書,還是這本古香古色的《論語》。

《論語》是一本記載孔子言行和思想的一本書。就是孔子的弟子把聽孔子講話和孔子與時人、弟子談話時作的筆記,加以整理、編纂而成的。這本書包含了人文、生活、道德和教育等方面的.知識,讓我覺得“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讀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明白了學習知識以後,按一定時間溫習它,不是很快嗎?

讀了“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我明白了學習就像追趕什麼,追上了還會擔心失去它。也就是學習完要定時複習,不然會丟失它。

讀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讓我明白了:一起走,必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取長補短。

讀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讓我明白了:懂得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爲樂的人。學習首先要培養興趣、愛好。千萬不能被動學習,否則只能事半功倍。

《論語》裏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就不一一枚舉了。我雖然還有很多沒讀,但我已經被它吸引了,我堅信,他對我未來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同學們,這就是我強力推薦的一本書——《論語》。

論語讀後感12

《論語》一書的真諦必須精讀細解,但我的時間和學識都有限,只能讀書的過程中得到一些啓發,談一點感想。仁“仁”是什麼?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裏散步時突然發現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越牆外出。但他只是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過了一會兒,果真有一小和尚,黑暗中踩着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小和尚雙腳着地時,才發覺剛纔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時,頓時驚慌失措。但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這便是“仁”。平和《論語》所傳遞的`第二個生活的要訣,便是保持平和的心態。孔子曾讚賞他的學生顏回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觀貫徹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做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顏回之所以能夠在物質的清貧之外,找到自己心靈的安穩和快樂,是因爲他的喜怒並不依賴於外物,而存在於內心的安詳與平和。人際交往孔子強調在人際交往中,要保持自己人格和心靈的獨立性。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應該能夠保持內心精神世界的獨立。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進而獲得真正的友情。

當受到他人傷害的時候,他並不贊同以德報怨,因爲善待對自己壞的人,實際就是怠慢了真正對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認爲應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讀後感13

《論語》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有人說他“知其不可而爲之”,可他的弟子卻說“仲尼不可毀”。孔子那一聲又一聲的子曰,難道沒有時時刻刻的點醒着我們嗎?每讀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說:花言巧語、儀容僞善,幾乎就不具備仁了。我想仁德難道不是人一生所具備的品德嗎?花言巧語和儀容僞善都是爲了取悅他人而做的行爲,所以幾乎沒有仁德可言。就像一些男生爲了奪得女生的青睞而用甜言蜜語、花言巧語去騙取他人的感情,這應該是喪失了他們自身的仁德。更勝者利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去獲得高收入,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別人的勞動成果,可能他們只是動了動手指,說了幾句好聽的`話就得到了別人的信任,這就是所謂的網絡詐騙。在我們看來這可能單純的就是詐騙人爲了謀取收入做的一些非法手段,要嚴懲。而受害人呢,就是防範意識太差才導致上當。

可是誰也沒有想過這難道不也是一種道德的淪喪,人性的扭曲嗎……仁德什麼時候被人們都都丟到了地上一遍又一遍的無情踐踏,從來都沒有人想過把他撿起來。而孔子將他寫下來一遍又一邊的警醒着人們不要丟失這些曾經人們所重視的高尚品德,我問要將這些優良傳統一直延續下去,將被人們扔在地上無情踐踏的東西撿起來!

論語讀後感14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習後實踐,不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請教,不應該很開心嗎?別人不瞭解自己,自己卻不怨恨他,不是君子嗎?”

心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會讀書並不是有本事,很多人都是書呆子,懂了一個道理不去實踐,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懂得一個道理後不去實踐,終究會一事無成。只有經過實踐,道理纔會轉化成我們的能力。有人會說:“難道不應該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論語》裏一個“苦”字都沒有,所以看得出來,孔子以及他的弟子都把學習當做了樂趣。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方面,我們可以從空間上來理解。假如有志同道合的人來訪,我們一定要開開心心地接待他。尤其是古代,交通不方便,來個朋友,是很稀罕的事。因此,我們和朋友交往時,應該發自內心地開心。如果有朋友來我家,我會高興地迎接上去。當客人走時,我還會將他送到門口並送一份禮物給他。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從時間上來理解,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意見,獨尊儒術,不也是把孔子當成了遠方的.朋友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當我們出於好心卻被冤枉時,不應該惱羞成怒。古語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只有心胸狹隘的人受委屈時,纔會到處抱怨,變成類似祥林嫂一樣囉嗦的人。而君子則是心平氣和,坦然面對,不抱怨,不惱怒,不放棄,繼續行善積德,探求真理,一如既往。只要我們做事無愧於心,就不必追求被所有人理解。這就是孔子說的君子坦蕩蕩的境界。

論語讀後感15

《論語》作爲孔子思想的精華,中華文庫璀璨的書籍,給人們帶來了許許多多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閱讀《論語》不僅使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可貴,而且領悟到了了孔子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延續。

《論語》中記載的瞬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則是這樣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樣的樂趣是最純真的,最自然的。相比於我們現實生活,那些玩遊戲後的熱愛,卻是非常的不自然的,不純真的,他們帶給人只是一種暫時精神上的快樂,而這種全身心的根源,卻是最本真的樂趣所在!

而且還有一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使我們不僅體會到這他的'堅強樂觀,而且體會到對生活的熱愛、渴望和激情,從而使得他最後的成爲孔子最得意的門徒之一,這樣的高尚品質又怎能不令我們學習呢?想想我們現在在衣食豐厚的社會裏,卻經常抱怨着各種各樣的不滿足,比比閆慧,這樣的樂觀,這樣的曠達大度,這樣的能把自己的胸襟籠罩世間的萬物,這種精神我們又怎能不學習呢?

閱讀《論語》,還是我還發現了許許多多在自己的不足。因爲《論語》中孔老夫子對許多的生活中許多的“惡”,以及許多社會的不美好的一面都作了抨擊。比如: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所以,我以後也一定要最好遵守這些品質,成爲一個高尚的有道德的良好的公民。收斂自己的不正當的行爲,端正自己的思想,像孔夫子精神光芒發揚到我的生活中和學習中去。

這次閱讀《論語》的體驗,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種精神震撼,而且是道德品質的提高,以及是各種各樣美好品質在我思想上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