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通用10篇)

歷史演義 閱讀(2.58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讀後感(通用1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在酷熱的暑假裏,我讀了很多很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書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講述的是蜀、魏、吳三個國家發生的紛爭的故事。時間是從漢靈帝中平原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大康元年三國統一爲止。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因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麼計謀都瞞不過他。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十分聰明,這便使周瑜十分嫉妒,想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說:“與曹操水戰什麼武器最好?”諸葛亮說:“弓箭最好。”“沒錯,不過軍中缺箭,早就耳聞您足智多謀,這件事您可有辦法?”“沒問題,我願立軍令狀。”最後周瑜給諸葛亮三天讓其供上十萬支箭。什麼也難不倒諸葛亮,在第三天的時候利用當時的天氣、成束的草和二十隻船從曹操那裏“借”來了十萬支箭。周瑜詳細聽了諸葛亮輕鬆取來十萬多支箭後,大驚,感嘆到:“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是不如他呀!”

讀了這本書後,我決心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學識淵博的人,長大爲祖國效力。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電視播了《新三國》,我每天都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三國。

義---三國的標籤,《三國》義嗎?看了電視劇《三國》以後,我不敢苟同這個觀點。

每一次逃跑的時候,劉備總跑在第一個,不顧兩個結拜兄弟,自己先逃。這就是義?呂布乃武藝高超之豪傑,卻爲了美女貂蟬,讓父親死在自己的刀下。這就是義?司馬懿搶走了曹操打下的一片江山,如此奸詐。這就是義?

很顯然,我的認爲是膚淺的。於是我又打開了書本《三國演義》,細細品讀。

說到義,不得不提到蜀五虎中的紅臉關羽關雲長,他武藝過人,人生最重一個“義”字。當年曹操在俘虜雲長時,不忍心殺這位當代名將,還送了他一匹寶馬---赤兔。而赤壁打敗曹操後,曹操被關雲長抓住,曹操已無力迴天,但重義氣的關羽卻沒有殺他,因爲曹操也對他有不殺之恩,所以關羽華容道放走了曹操。這就是義。

蜀五虎中另外兩元忠將趙雲及黃忠,誓爲保護祖國。每當衝鋒時,趙雲總是做先鋒;每當回營時,趙雲總是斷後殺敵。而單騎殺千軍救阿斗更是令人驚歎。黃忠就更不用說了,爲了殺敵,這位忠臣爲了蜀國,他拖着70多歲的身子骨征戰,爲國家獻出了生命。這就是義。

而蜀軍師諸葛孔明,不僅才華出衆,學富五車,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三顧茅廬,令他感激不盡,誓爲蜀國效勞一生。他的才華,展現在他的功績上:空城計、草船借箭、赤壁借東風……當他已無力迴天時,他還讓士兵用木頭做成他的樣子,放在馬車裏,讓人們以爲諸葛亮身體還好,讓敵人膽寒,放棄攻打蜀國。他一次又一次地將蜀國從滅亡的邊緣拉上來。這就是義。

《三國》中英雄無數,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演繹、展示“義”。作爲一名現代國小生,我們要努力學習,熱愛生活,團結互助,活出自我,以現代人的方式詮釋“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3

我最喜歡看軍事方面的節目了,但是閱讀《三國演義》,卻讓我體會到了另一番軍事天地。《三國演義》中有許多俠人義士,作者極力地歌頌了他們的忠肝義膽,他們豪情滿懷,爲了朋友,爲了正義的事,他們可以放棄一切,甚至是生命。

《三國演義》中對於許多戰爭情況的描寫,作者注重戰爭前期智慧的碰撞和謀略的較量,具有較高智慧的人,運用高超軍事謀略,有時不費一兵一卒便能讓強大的敵人退卻,就像孔明運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一樣,集中體現了智慧和力量

我們現代化的戰爭,運用了許多高科技武器,而且在戰爭中,這些高科技武器佔據了主要地位。而人力則好像只佔了一個配角的位置。三國時代,智慧的角逐演變到現在,便變成了科技與生產力的角逐,但是在我們現代化的戰爭中,是不是也可以多多發揮智慧的力量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大名著之首—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很生動,有頭有尾,有始有終,有些人認爲三國演義就是打打殺殺。其實,細細品味一番,就涌出了名著的特點。

裏面的人物描繪得很細緻、生動。比如說膽大心細的張飛啊、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啊、保守穩重的劉備啊……數不勝數的都描繪了出來。還有一些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比如望梅止渴、料事如神……

再說說裏面的故事情節,有很多,他又是怎樣發生的,結束的,都很清楚,好像不知不覺的融入到了故事裏。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了《王允巧使美人計》、《關雲長過關斬將》、《曹操煮酒論英雄》等等三國時期經典故事,我最優感觸的莫過於諸葛亮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故事講述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的因素,巧妙的借用曹操的十萬支箭,真是了不起!這篇文章裏諸葛亮夜觀天象,他觀察到了三天時間的第三天早上有大霧,曹軍看不清。他就在起霧的第三天早晨命令士兵擂鼓吶喊,製造進攻的假象,曹操怕中埋伏,馬上命令弓箭手向江上射箭。在這篇文章裏,諸葛亮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的心裏借到了十萬支箭。

《三國演義》書中的各位英雄,如朱瑜、諸葛亮、曹操、司馬懿等都自小熱愛學習,博古通今,知天文、懂地理、明人心,是值得我們現代的國小生學習的榜樣。我從現在開始要好好學習,學習書本中的知識,也多讀課外書本,拓寬自己的學習面,長大了成爲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首,這裏的故事也是最精彩的。

在東漢末年,張角、張寶、張樑三兄弟領導黃金起義,官方發下榜文城招天下義士從軍,劉、關、張三人相遇,在桃園結拜爲異性兄弟。這之後纔有關雲長千里走單騎、黃忠計奪天蕩山、劉備三顧茅廬等一線經典故事。

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三氣周瑜這章。

諸葛亮三氣周瑜就是在周瑜乘勝追擊曹兵時,讓趙雲攻下南郡、張飛奪荊州、關羽佔領襄陽,因爲周瑜箭傷未愈,昏死過去;二氣是周瑜用美人計,被諸葛亮識破了,周瑜追擊,中了諸葛亮的埋伏,逃走時,劉備的士兵齊聲高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又氣昏過去;三氣是周瑜用聲東擊西之計,被諸葛亮識破了,大敗。最後死於巴丘。

這個故事告訴告訴我們做人要大方、寬容。不要心胸狹窄,以免得到周瑜那樣的下場--聰明反被聰明誤。

《三國演義》讀後感7

《三國演義》講的是三個英雄好漢滅黃巾從而創立蜀國,又出現三國鼎立而又歸西晉的故事,細緻生動的寫出了魏蜀吳之間錯綜複雜的軍事、政治鬥爭。而且,以曹操、劉備、張飛、關羽、孫權、諸葛亮等藝術典型的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以決然不同的方式寫下了自己獨特的一頁,並由此將三國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展現在我們面前。讀完這本書你會有一種奇異的感覺,要想讀第二遍。讀時會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你就生在那個時代,你就在和他們一起殺敵,你就在感受着他們的英雄情懷。不光如此,在你讀第一遍時有一種感受,讀第二遍是由有另一種感受,在讀又有新感受。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穫。

《三國演義》幾百年來廣爲流傳,膾炙人口,已成爲中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鉅作之一,所以我建議大家找來讀一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8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他的壯舉之一,令我揮之不去。一次,陰險狡詐的曹操派兵攻打東吳,用大船與他們交戰,恰巧大霧瀰漫。劉備的大軍正缺箭,不過諸葛亮的機智幫了劉備的大忙。他讓士兵們扎大量的稻草人安在船上,把船放到水中,每隻船上點了幾根火把,人站在船艙中。剛好大霧朦朧,曹軍看不清,把箭全射到稻草人的.身上。再把箭集中起來就可以用了。幾天後,這些箭都被用來攻擊曹軍了。

真是大快人心。

《三國演義》讀後感9

我無比激動的在此翻開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狡詐的曹操,謙虛恭謹的劉備,嚴謹與聰慧的諸葛亮胸懷狹小的周瑜……《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着別具一格的性情,有着獨一無二的吸引力。筆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讀者讀得更是痛快淋漓。

故事的主要內部實質意義是以智和勇來順次展開的,不過我覺得智永恆是勝過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徒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承擔不了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合適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阿斗,整日飲酒取樂,不理朝政,甘心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終竟至演出了讓天僕人恥笑的事物,樂而忘返。誰會想到一個國度的統治者能做出這麼的時移俗易的事物來呢?

暴虎馮河,大敵現時,只能抵死出征作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呂布在白城門上的樓服從謀臣的計謀,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假如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物和關羽申說白,哪裏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度,魏,以前煊赫一時;蜀,以前功成不居;吳,以前名震江東。這樣來看,從國度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情。曹操,欺負壓迫老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雄霸江東。

假如說魏國在魏蜀吳裏計謀最強,一點兒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可以稱作舉世無雙,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過兩私人都有自個兒致命的弱項:曹操多心,司徒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一準是伏龍諸葛亮。他那傲人的機靈,熟練的兵陣,無不讓後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點人物,不過我覺得都還不如孔明。吳,一個佔領三江六郡的國家,能算做上是有計謀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時間的周瑜就記誦兵書,洞曉佈陣。通過一番刻苦的盡力儘量,終於當上了水上作戰部隊大都督,總統艦艇兵。然而他太過於忌妒,死正當中年時。從這些個人物和國度我們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關緊性。性情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個兒的目的,只要踏塌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尋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曹操是一個飽受歷史議論的人物,褒貶不一,但需承認的是,能於亂世之中開闢一番霸業,一定有超人的能耐。

首先聲明,曹操絕對不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一個嫉賢妒能的人,是絕對不可能稱霸於衆諸侯之林。之前讀課文中的《楊修之死》,那只是片面的曹操。

先分析一下楊修,在三國之中,楊修所佔的分量是微乎其微,在72回中,雖然屢屢猜透曹操的心思,那畢竟是小聰明,作爲一個文官,文不能勝孔融,智不能敗賈詡,謀不能過程昱,計不能贏郭嘉,此人處於三國衆豪傑之中,徒一庸夫爾。曹操殺掉楊修,並不會有多少損失,但這並不能就說曹操嫉賢妒能,相反,廣納人才是其無人能及的長處。

舉一例子,龐統,道號鳳雛,與臥龍並稱,是一位名揚三國的名士,臥龍亦稱其才十倍於自己,然而,這樣一位名士,先投孫權,孫權見其醜陋,拒絕收納,轉投劉備,劉備亦以貌取人,只叫他當一個小縣令,受到冷落。然而赤壁之時,他投曹操的時候,曹操“親自出帳迎入”,而且虛心請教,求他指點。後還“置酒共飲,同說兵機,殷勤相待”可見曹操愛才之極。

陳琳,建安七子之一,在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欲討曹操,令陳琳草檄,陳琳數盡曹操之惡,罵盡曹操祖輩。官渡兵敗後,曹操捕獲陳琳,大家都勸曹操殺之,獨曹操憐其才,不忍殺之,後得以進建安七子之列。

劉備,仁德之士也。統領徐州,後歸於曹操。曹一眼就看出劉備是英雄,衆諸侯都不入眼,獨贊劉備之德。不少人都勸曹操趁其羽翼未成,除之以絕後患,曹操不捨,也許是曹操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但也足見其愛才之極。

關羽,世之虎將也。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以讓他名聲大振。後曹操攻破徐州,欲降關羽,關羽約法三章,曹操欲的良將,一口答應,之後“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款待關羽,直至之後過五關,斬了曹操六將,曹操大肚能容,放關羽頭劉備。所謂君子成人之美,正是如此。

曹操的愛才也給他帶來不少好處,若無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曹操不一定能贏袁紹,華容道也不可能保住性命。

說曹操陰險,狡詐,也不爲過。三國中可以找到很多例子。戰袁術時,兵17萬,糧食卻極少,糧官王*入稟曹操,曹操令其以小斛分散,後祕招王*入,欲借其人頭一用,誣告其以盜竊官糧行小斛,以壓軍心,足見其奸險。

蔡瑁,張允總領水軍,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了他們。事後曹操知道中計,但不肯承認,說其二人怠慢軍法,故斬之。亦其奸險之證也。

徐庶,是一名很厲害的謀士,願效忠於劉備。曹操知道她的才能後,先挾其母,欲讓她叫她的兒子歸順,卻遭到徐母的破口大罵,而曹操卻模仿她的筆跡,致信徐庶,徐庶無奈,只得歸順。用計奸險,是其本性也。

西涼一戰最令人咬牙切齒。馬超,韓遂進兵長安,連續大敗曹操兩場。曹操卻用反間計,令他叔侄二人不和,使他們自相殘殺,不戰自潰。奸邪之極,正是如此。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曹操的卻有過人之處。三國中,有勇無謀者,徒一莽夫爾;有謀者,纔是立國之要。劉備雖有關張趙馬黃之勇,若無孔明,不可能開闢蜀之基業。而孫權,若無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爲他把持戰局,不可能穩坐江東。相反,曹操雖說是謀士極多,但是很少見他們表現過。百家講壇把賈詡誇得多厲害,可是赤壁慘敗,渭水三戰,奪船避箭,割須棄袍時,都不知道他躲哪去了。郭嘉說得似乎很有大謀,只是英年早逝,只在最後爲剷除袁紹的苟延殘力立了點功,不可稱強。在早期北方戰場,破袁術,擒呂布,攻徐州,敗袁紹,運用外部勢力爲自己創造優勢,可都是他自己的謀略呀!

值得肯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特別是在古代。有人說得很對,政治家,軍事家,說到底就是陰謀家。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爲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