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公羊傳>

公羊傳讀書筆記

公羊傳 閱讀(1.02W)

《春秋公羊傳》,儒家經典之一。古代漢族今文經學重要典籍。上起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十四年,與《春秋》起訖時間相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公羊傳讀書筆記,歡迎參考。

公羊傳讀書筆記

公羊傳讀書筆記1

隱公元年

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爲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爲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爲尊卑出微,國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立之。隱於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爲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三月,公及邾婁儀父盟於眛。及者何?與也,會及暨皆與也。曷爲或言會或言及,或言暨?會猶最也;及猶汲汲也;暨猶暨暨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儀父者何?邾婁之君也。何以名?字也。曷爲稱字?褒之也。曷爲褒之?爲其與公盟也。與公盟者衆矣,曷爲獨褒乎此?因其可褒而褒之。此其爲可褒奈何?漸進也。眛者何?地期也。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克之者何?殺之也。殺之則曷爲謂之克?大鄭伯之惡也。曷爲大鄭伯之惡?母欲立之,己殺之,如勿與而已矣。段者何?鄭伯之弟也。何以不稱弟?當國也。其地何?當國也。齊人殺無知何以不地?在內也。在內雖當國不地也,不當國雖在外亦不地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宰者何?官也。咺者何?名也。曷爲以官氏?宰士也。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何以不稱夫人?桓未君也。賵者何?喪事有賵。賵者,蓋以馬以乘馬束帛,車馬曰賵,貨財曰賻,衣被曰襚。桓未君則諸侯曷爲來賵之?隱爲桓立,故以桓母之喪告於諸侯。然則何言爾?成公意也。其言來何?不及事也,其言惠公仲子何?兼之,兼之非禮也何以不言及仲子,仲子微也。

九月,及宋人盟於宿。孰及之,內之微者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祭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稱使?奔也。奔則曷爲不言奔?王者無外,言奔則有外之辭也。

公子益師卒,何以不日?遠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

隱公二年

春,公會戎於潛。

夏五月,莒人入向。入者何?得而不居也。

無駭帥師入極。無駭者何?展無駭也。何以不氏?貶。曷爲貶?疾始滅也。始滅昉於此乎?前此矣。前此則曷爲始乎此?託始焉爾。曷爲託始焉爾?《春秋》之始也。此滅也,其言入何?內大惡,諱也。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於唐。

九月,紀履緰來逆女。紀履緰者何?紀大夫也。何以不稱使。婚禮不稱主人。然則曷稱?稱諸父兄師友。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則其稱主人何?辭窮也。辭窮者何?無母也。然則紀有母乎?曰有。有則何以不稱母?母不通也。外逆女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始不親迎也。始不親迎昉於此乎?前此矣。前此則曷爲始乎此?託始焉爾。曷爲託始焉爾。《春秋》之始也。女曷爲或稱女,或稱婦,或稱夫人?女在其國稱女,在塗稱婦,入國稱夫人。

冬十月,伯姬歸於紀。伯姬者何?內女也。其言歸何?婦人謂嫁曰歸。

紀子伯莒子盟於密,紀子伯者何?無聞焉爾。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夫人子氏者何?隱公之母也。何以不書葬?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子將不終爲君,故母亦不終爲夫人也。

鄭人伐衛。

隱公三年

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何以書?記異也。日食則曷爲或日或不日?或言朔或不言朔,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其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後。失之前者,朔在前也。失之後者,朔在後也。

三月庚戌,天王崩。何以不書葬?天子記崩不記葬,必其時也。諸侯記卒記葬,有天子存,不得必其時也。曷爲或言崩或言薨?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尹氏何?貶。曷爲貶?譏世卿,世卿非禮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天王崩,諸侯之主也。

秋,武氏子來求賻。武氏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武氏子何?譏,何譏爾?父卒子未命也。何以不稱使?當喪未君也。武氏子來求賻何以書?譏,何譏爾?喪事無求,求賻非禮也,蓋通於下。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於石門。

癸未,葬宋繆公,葬者曷爲或日或不日?不及時而日,渴葬也。不及時而不日,慢葬也,過時而日,隱之也。過時而不日,謂之不能葬也。當時而不日,正也。當時而日,危不得葬也。此當時何危爾,宣公謂繆公曰:“以吾愛與夷則不若愛女。以爲社稷宗廟主,則與夷不若女,盍終爲君矣。”宣公死,繆公立,繆公逐其二子莊公馮與左師勃,曰:“爾爲吾子,生毋相見,死毋相哭。”與夷復曰:“先君之所爲不與臣國而納國乎君者,以君可以爲社稷宗廟主也。今君逐君之二子而將致國乎與夷,此非先君之意也,且使子而可逐,則先君其逐臣矣。”繆公曰:“先君之不爾逐可知矣,吾立乎此攝也,終致國乎與夷。”莊公馮弒與夷。故君子大居正,宋之禍宣公爲之也。

隱公四年

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牟婁者何?杞之邑也。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疾始取邑也。

戊申,衛州籲弒其君完,曷爲以國氏?當國也。

夏,公及宋公遇於清。遇者何?不期也。一君出,一君要之也。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翬者何?公子翬也。何以不稱公子?貶。曷爲貶?與弒公也。其與弒公奈何?公子翬諂乎隱公,謂隱公曰:“百姓安子,諸侯說子,盍終爲君矣。”隱曰:“吾否,吾使修塗裘,吾將老焉。”公子翬恐若其言聞乎桓,於是謂桓曰:“吾爲子口隱矣。隱曰:‘吾不反也。’”桓曰:“然則奈何?”曰:“請作難,弒隱公。”於鍾巫之祭焉弒隱公也。

九月,衛人殺州籲於濮。其稱人何?討賊之辭也。

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晉者何?公子晉也。立者何?立者不宜立也。其稱人何?衆立之之辭也。然則孰立之?石碏立之。石碏立之,則其稱人何?衆之所欲立也。衆雖欲立之,其立之非也。

隱公五年

春,公觀魚於棠。何以書?譏。何譏爾?遠也。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百金之魚公張之。登來之者何?美大之之辭也。棠者何?濟上之邑也。

夏四月,葬衛桓公。

秋,衛師入盛。曷爲或言率師或不言率師?將尊師衆稱某率師,將尊師少稱將;將卑師衆稱師;將卑師少稱人。君將不言率師,書其重者也。

九月,考仲子之宮。考宮者何?考猶入室也,始祭仲子也。桓未君則曷爲祭仲子?隱爲桓立,故爲桓祭其母也。然則何言爾?成公意也。初獻六羽。初者何?始也。六羽者何?舞也。初獻六羽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始僭諸公也。六羽之爲僭奈何?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四。諸公者何?諸侯者何?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則何以三?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內。始僭諸公昉於此乎?前此矣。前此則曷爲始乎此?僭諸公猶可言也,僭天子不可言也。

邾婁人、鄭人伐宋。

螟,何以書?記災也。

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駆卒。

宋人伐鄭,圍長葛。邑不言圍,此其言圍何?強也。

隱公六年

春,鄭人來輸平。輸平者何?輸平猶墮成也。何言乎墮成?敗其成也。曰:“吾成敗矣。”吾與鄭人末有成也。吾與鄭人則曷爲末有成?狐壤之戰,隱公獲焉。然則何以不言戰?諱獲也。

夏五月辛酉,公會齊侯盟於艾。秋七月。此無事何以書?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首時過則何以書?春秋編年,四時具然後爲年。

冬,宋人取長葛。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久也。

隱公七年

春王三月,叔姬歸於紀。滕侯卒。何以不名?微國也。微國則其稱侯何?不嫌也。《春秋》貴賤不嫌同號,美惡不嫌同辭。

夏,城中丘。中丘者何?內之邑也。城中丘何以書?以重書也。

齊侯使其弟年來聘。其稱弟何?母弟稱弟,母兄稱兄。

秋,公伐邾婁。

冬,天王使凡伯來聘,戎伐凡伯於楚丘以歸。凡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此聘也,其言伐之何?執之也。執之則其言伐之何?大之也。曷爲大之?不與夷狄之執中國也。其地何?大之也。

隱公八年

春,宋公、衛侯遇於垂。

三月,鄭伯使宛來歸邴。宛者何?鄭之微者也。邴者何?鄭湯沐之邑也。天子有事於泰山,諸侯皆従。泰山之下,諸侯皆有湯沐之邑焉。庚寅,我入邴。其言入何?難也。其日何?難也。其言我何?言我者非獨我也,齊亦欲之。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辛亥,宿男卒。

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侯盟於瓦屋。

八月,葬蔡宣公。卒何以名而葬不名?卒従正,而葬従主人。卒何以日而葬不日?卒赴而葬不告。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於包來。公曷爲與微者盟?稱人則従不疑也。

螟。

冬十有二月,無駭卒。此展無駭也。何以不氏?疾始滅也,故終其身不氏。

隱公九年

春,天王使南季來聘。

三月癸酉,大雨震電。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不時也。

庚辰,大雨雪。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俶甚也。

俠卒。俠者何?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夏,城郎。

秋七月。

冬,公會齊侯於邴。

隱公十年

春王二月,公會齊侯、鄭伯於中丘。

夏,翬帥師會齊人、鄭人伐宋。此公子翬也,何以不稱公子?貶。曷爲貶?隱之罪人也。故終隱之篇貶也。

六月壬戌,公敗宋師於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取邑不日,此何以日?一月而再取也。何言乎一月而再取?甚之也。內大惡諱,此其言甚之何?《春秋》錄內而略外,於外大惡書,小惡不書,於內大惡諱,小惡書。

秋,宋人,衛人入鄭。

宋人、蔡人、衛人伐載,鄭伯伐取之。其言伐取之何?易也。其易奈何?因其力也。因誰之力?因宋人、蔡人、衛人之力也。

冬十月壬午、齊人、鄭人入盛。

隱公十一年

春,滕侯、薛侯來朝。其言朝何?諸侯來曰朝,大夫來曰聘。其兼言之何?微國也。

夏五月,公會鄭伯於祁黎。

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何以不書葬?隱之也。何隱爾?弒也。弒則何以不書葬?《春秋》君弒,賊不討,不書葬,以爲無臣子也。子沈子曰:“君弒,臣不討賊,非臣也。不復仇,非子也。葬,生者之事也。《春秋》君弒,賊不討,不書葬,以爲不繫乎臣子也。公薨何以不地?不忍言也。隱何以無正月?隱將讓乎桓,故不有其正月也。

公羊傳讀書筆記2

孟子曰:王者之跡熄而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

春秋三傳,左氏詳於事,公羊明於義,穀梁精於理。然則公羊傳最得聖人傳經之意,康有爲說:傳經只有一公羊。

公羊之說,有三科九旨之目,要而言之,大一統也,攘夷狄也,尊尊,親親,賢賢也。此則封建之世治法也。

以今日觀之,則此觀念牢籠中夏二千年而無改,貽害莫大,不去之則害於世多矣。

大一統者,地方治權爲之不彰,凡事繫於中央政府之裁決,束縛地方之發展,以此論之,則美利堅聯邦之制勝矣。

攘夷狄者,則以我爲中,所謂華夏也。公羊曰: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爲害中國也多矣,秦漢之匈奴,兩晉之氐羌,南北朝之鮮卑,隋唐之突厥,回鶻,吐蕃,甚而宋世契丹,党項,女真屢侵內地,而蒙古終滅宋,明困於滿清而舉國薙髮,晚清以來又爲英法德俄美諸西方列強欺凌,民國幾喪亡於東鄰日本。則中華所以不亡者,賴有自古以來之民族認知與自信也。

而聖人有云,用夏變夷,進於夏者爲夏,用於夷者爲夷。則夷夏者,以文化論,故不以地域分也。以今日之世界論,則歐美爲夏,我則夷狄也,奈何固守區區之殘文闕禮,而不肯向西方學習,一如滿清末造之天朝上國閉關自大,絲毫不革舊俗,坐視敗亡。

尊尊之說,不合潮流,平等民主,正是今日所當提倡,此觀念一日不去,則民主自由一日不可得也。

親親之說,宜有甄別。宗法之制,因親以尊,因尊以親,古所謂親親者,有等差之親,又難免溺於親情而違公法,流弊於今,則愛家勝於愛國也。

賢賢之說,推而廣之,人生而材能不一,各盡其才,各盡其用,則人人皆有用。今日之教育過於求同,科技不振,百工缺乏,此亦落後於先進國家之一因素也。

由此言之,則今日之所當實行者,當反春秋之意以行之。

一,地方裁撤市(地區),鄉兩級,或至少裁撤一級行政建制,省縣直屬,提高行政效能。

二,鄉縣政府推行民主選舉,縣一級縱不能實行,可以先從鄉一級開始,逐步由下而上,是爲民主漸進之路。

三,還教育於社會,鼓勵提倡社會辦學,鼓勵提倡多種辦學,不拘一格培育人才。

四,厲行法治,增強輿論監督權,擴大人民參政權。自傳統宗法制國家,演進到今日的組織化國家,再由組織化國家進步到政黨制國家,這是我們現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