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咬文嚼字>

《論語》是非辨析之,學而篇第一

咬文嚼字 閱讀(2.46W)


學而篇第一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是非辨析之,學而篇第一

【譯文】 孔子說:“學了之後能經常溫習是件愉快的事;有同學從遠方來也是件愉快的事。遇到別人不懂時不嫌棄別人纔是君子。”

【評析】 這段話可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話。只是大家經常把文中的“朋”當成“朋友”的意思,其實這個“朋”是指同學的意思。孔子把複習學過的東西當成重新見到老同學那麼高興,也就是把以前學習的東西,都當成老同學。這一方面強調了複習對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了孔子將學習知識當成結識同學一樣的快樂心態。當我們把學習知識當成了結識同學、把複習知識當成同學聚會,當然就不會產生厭學的心態,也就不會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苦差事了。
對於第三句話,有人解釋成“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他”,個人覺得,這是一種誤解。對這句話造成不同理解的關鍵是怎樣理解“人不知”的意思。我對這三個字的解釋是“別人不懂”,理由是,論語第二部分有“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爲知也”,這裏的“不知”應該和後面的“不知”是同樣的意思。
我的理解,孔子前面說了怎樣學習和複習的問題,然後又說到了怎樣對待同學的問題,在怎樣對待同學的問題方面,孔子主張人要謙虛,所以才提出了“遇到不懂的同學時,不要嫌棄,纔是一個真正的君子”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