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精選10篇)

作文 閱讀(1.78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精選10篇)

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 篇1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許多生動優美的課文。其中,我最喜歡的要屬《青海高原一株柳》了。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作者是陳忠。他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出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歷了無數次嚴寒酷熱、雷轟電擊,但卻一次次地起死回生,最終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方壯麗的獨特風景。青海高原一株柳樹那頑強生存的品質令我折服,也是我喜歡這篇課文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像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樣憑藉着頑強的精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便是其中一位。霍金21歲時就患上了盧伽雷氏症,不久便完全癱瘓。後來,又因爲做了穿氣管道手術,失去了說話的功能。如今他的身體已經嚴重變形,全身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但是霍金並沒有向命運屈服,憑藉着那三根手指以及還能思維的大腦撰寫了科學鉅著《時間簡史》,發現了黑洞的蒸發性,推論出黑洞的大爆炸,被評爲最年輕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躋身盧卡遜數學講座的教授......與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樣,命運給予霍金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但他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蔭。

現代著名作家張海迪也與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樣具有頑強不屈的品格。張海迪從小就高位截癱,不能去上學,但她卻在輪椅上學完了國小、中學、大學的所有課程,並努力攻讀英語,翻譯了許多中外的著名作品,而且筆耕不輕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與他們相比,我卻是何等渺小。在學習生活中,我遇到困難時,經常知難而退或半途而廢。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也要像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樣頑強生存,努力拼搏。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基礎上,從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身上,我學到了頑強生存的優秀品質。

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 篇2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過很多篇課文:有文質兼美的散文小詩《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有膾炙人口的民間神話故事《嫦娥奔月》;有敘議結合的說理文章《滴水穿石的啓示》……我最喜歡的還是第23課《林沖棒打洪教頭》。

《林沖棒打洪教頭》主要講述了林沖被開封府發配滄州,途經柴進府上,與洪教頭比武一事。驕橫跋扈的洪教頭小瞧林沖並要和林沖較量。柴進說他也正想看二位的本事,叫林沖不要推辭,並拿出銀子做彩頭。洪教頭武藝遠不如林沖,不消幾回合被打倒在地,在鬨笑中離去。

在這篇課文有不少描寫人物品質和性格的語句,讓我受益匪淺。如“林沖轉身一看,只見來人挺着胸脯,歪戴着頭巾。林沖尋思,莊客稱他教頭,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父了,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完全不理睬。柴進指着林沖對洪教頭說:‘這位是洪教頭。’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這幾句話形象地寫出了洪教頭的傲慢、粗俗、無理和驕橫,將他那目中無人的形象展露無遺;也寫出了林沖謙恭、以禮待人的性格特點。

再如“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林沖連說:‘不敢,不敢。’洪教頭見他退讓,以爲他真的不會槍棒,便越發要跟他交手。”從對洪教頭動作和語言的描寫中,可以體會到他藐視他人、逞兇好強的特點;林沖言語不多,非常謙虛、忍讓,與洪教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越發”一詞表現了洪教頭的蠻橫囂張。

文章結尾處的“洪教頭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開了。”這句話用“滿面羞慚”和“灰溜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洪教頭離開時的狼狽樣,與前文的傲慢無禮形成鮮明對比。

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林沖的謙遜有禮、武功高強讓人敬佩;洪教頭的傲慢無禮、輕狂暴躁讓人生厭。也讓我懂得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身居何位,我們都要有一顆謙遜的心,切不能目中無人。那樣不僅得不到別人的喜歡,甚至還會自取其辱。

我喜歡這篇課文!

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 篇3

在我的心裏有一座百花宮,一篇篇感情真摯,含義獨特的美文就像五彩繽紛的鮮花一樣供我感受它的美麗芬芳,而其中最豔麗多彩的就要數21課《諾貝爾》了。

我愛那詩情畫意、富有色彩的《黃鶴樓送別》,我愛那富有號召力,令人耳目一新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但我唯獨對那情融筆中的`《諾貝爾》情有獨鍾。因爲是它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毅力,什麼是捨身忘死,獻身科學!

在課文的學習中,我認識了擁有造福人類,無私奉獻精神的諾貝爾。而一句簡短的話語高度概括了他甘於奉獻的精神,“爲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的整個生命”。諾貝爾爲了造福人類,畢生孜孜不倦的鑽研、研究。也讓我體會到他堅持刻苦,不斷努力的奉獻精神。即使在實驗室一轟炸響的那一刻起,弟弟永遠離開了人世;即使曾遭受過人們的嘲笑和質疑;即使路途中有挫折困難,但他仍初心不改,一如既往地憑着常人難以想象的恆心毅力堅持了下來。

正如文中對諾貝爾的神態與環境描寫――“有一次,他在實驗室中親自點燃了導火線,雙眼緊盯着緩緩移動的火星……”作者通過短短几句話,將諾貝爾不顧生死,全神實驗的獻身精神表達的淋漓盡致。“巨大的爆炸聲震撼着大地,滾滾濃煙從實驗室裏涌出來。”我也通過作者的妙筆生花,體會到諾貝爾當時激動的心情,他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纔對自己的傷痛熟視無睹,諾貝爾“成功了!成功了”興奮地呼喊着,這字裏行間不僅僅是讚歎這種無私精神的可貴,更是充滿了對諾貝爾的敬佩之情。我也被深深地打動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或許,我們沒有諾貝爾那麼聰明;或許,我們沒有諾貝爾那麼勇敢;或許,我們沒有諾貝爾那麼偉大。但我堅信:只要有必勝的信心,希望無處不在!

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 篇4

好幾年前的一天,正值宮廷劇《宮》的熱播期,對於我這麼一個愛看電視劇的小女孩來說,自然是不能放過的。正當我要一睹《宮》裏演員們的風采時,卻被媽媽的魔爪一把抓到書櫃前,被迫開展背誦詩詞的'項目。

我的欣喜之情瞬間破滅,只好懶懶散散地趴到桌上,不耐煩地念着媽媽所指定的那首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宮…,咦?媽媽,這是什麼字,這麼難寫”。我一邊問,一邊指着那個“闕”字給她看。“哦,這個字念‘que’,不知天上宮闕。“que”?呸,真難讀,不念了不念了,我要看電視!我極力反抗,卻被媽媽無情的大手給揪了回去。“疼疼疼,哼,念就念,誰怕誰呀!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呀!”

乖乖地回到座位上,媽媽不厭其煩地教我念那首詞。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我一點也不喜歡這首詞,甚至把它升級爲了“仇人”。

突然,一個電話叫走了媽媽。“耶!終於解脫了,太棒了,去看《宮》嘍!”我欣喜若狂。一個箭步跑到電視機前,迅速按下開關,又飛似的拿着遙控器跳上沙發,一切準備就緒。“嘿嘿,正好開始。”我傻笑道。目不轉睛地盯着電視,連一點細節都不放過。當女主人公穿越到清朝時,一段熟悉的歌詞從電視裏邊傳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好像是…是…哦,是《水調歌頭》,仔細一聽,果然如此,不過似乎還挺好聽的,我忍不住跟着電視唱了起來。

唱得正起勁,突然門外傳來鑰匙開門的聲音。我頓時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但卻忽然感覺自己似乎已經背會了,不如唱給媽媽聽吧。

於是,我用唱的方式在媽媽面前大顯身手,自然,媽媽的表揚是少不了的。

後來,當我再次接觸這首詞的時候,心中的厭惡早已煙消雲散,留在心裏的,只有那首美妙、動聽的音樂了。

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 篇5

這個學期,我們學了許多課文,但是我最喜歡的是19課——《天火之謎》。

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富蘭克林。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心中很可怕。可是,富蘭克林認爲雷暴只是放電現象,人們都取笑他。於是富蘭克林展開了風箏實驗,實驗的結果告訴我們,打雷只是放電現象。後來,富蘭克林根據此原理髮明瞭避雷針。

喜歡這篇課文的原因是因爲富蘭克林那熱愛科學的精神打動了我。人們對於雷暴,都十分害怕,習慣地認爲雷暴是神靈的火焰。只有富蘭克林產生了雷暴只是放電現象的這種想法。對於富蘭克林的'這種想法,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祕密。正是富蘭克林的這種對自然現象提出疑問的科學態度感染了我。

還有,我特別喜歡課文中描述的關於富蘭克林做實驗成功後的句子: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讀到課文中的這幾句話,現在的我還無法完全體會,當時的他心中的那份喜悅。或許對於富蘭克林自己來說,實驗成功了就是莫大的快樂。風箏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被雷擊傷。爲了做這個實驗,富蘭克林懷着對科學嚴謹的態度和巨大的決心,準備地十分充足,哪怕在烏雲密佈、雷電交加的晚上都有勇氣,在室外堅持實驗。最終,這個實驗的結果震撼了世界。

從這幾句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富蘭克林對科學的熱愛。同時,他也是一個堅持不懈的人,我們應該學習他的精神,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十分喜愛。

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 篇6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秦兵馬俑》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也許是男生喜歡的。一般男生都喜歡歷史、戰爭、武器、科學等一些書,也不知道男生爲何喜歡這些書?難道是好奇?

通過《秦兵馬俑》這篇課文的介紹,我知道了“秦兵馬俑”主要分成:兵俑、馬俑、將軍俑、武士俑等。個個神態各異、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有的手拿寶劍,有的揹着弓箭,有的手拿長矛……好像就要發生一場戰爭似的!

這篇課文主要講“秦兵馬俑”坑的佔地很大,比如一號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大坑。兵馬俑的身高大約在170釐米-180釐米,每個坑道有上百個兵馬俑,我彷彿看到了秦始皇指揮着千軍萬馬統一中國的壯觀場景。它的`製作也精巧,有跪射俑、有騎兵俑、有武士俑、還有彩繪銅車馬。兵馬俑的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特別是彩繪銅車馬,讓我感受到了秦代製作工藝的精細。

我最喜歡的是將軍俑,因爲將軍俑十分威武,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列,像是在指揮身後的軍士和士兵行進。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將領。走進將軍俑的身旁,就好像自己也在遠古時期。武士俑高1.8米左右,體態健壯,身上穿着戰袍,套着鎧甲,腳上蹬着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頭髮大多數挽成了偏向右側的髮髻,他們個個目光炯炯,雙脣緊閉,神態嚴峻,讓人感到好像一場大戰就在眼前。騎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緊口褲,足蹬長筒馬靴,右手執繮繩,左手持弓箭,猶如隨時準備上馬衝殺。

我覺得其中最令人們喜愛的是馬俑,馬俑和真馬沒什麼兩樣。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是真馬呢!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宛如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秦兵馬俑》這篇課文不僅有許多好詞好句,更是因爲作者抓住了“秦兵馬俑”的特點,我十分喜歡這篇文章。

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 篇7

一提到那部流傳千古的鴻篇鉅著《國榷》,我就想到名垂青史的作者——談遷。最近,通過學習課文《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我才瞭解到作者談遷完成這部鉅著背後的傳奇故事。我非常喜歡這篇課文。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談遷通過20多年奮鬥,在50歲時完成了一部編年史《國榷》,可惜珍貴的書稿被小偷偷走了。談遷並沒有被厄運打垮,經過4年的艱辛努力,終於在他59歲那年,一部更翔實,更精彩的新《國榷》誕生了。

讀完這篇課文,談遷那不屈不撓,不怕厄運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因爲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人難免會遇到崎嶇和坎坷,但是隻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談遷雖然是個年老體弱的人,但是他持之以恆,嚴謹認真,意志堅定。20年的心血突然間就化爲烏有,他悲傷過但是很快又堅強地站了起來,這種頑強的毅力令人欽佩!

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上個星期天,我一口氣寫了三篇日記,放在桌子上了。突然,一陣風吹來,把我的日記吹到了地上,而我沒發現,媽媽把它當垃圾扔了。我知道後大怒。媽媽讓我再寫一遍,我氣呼呼地坐在了牀上,想着要是重寫,多麻煩啊!不想再去費腦筋了。與談遷對比,我才知道我寫的只是短短三篇日記,而談遷寫的卻是400多萬字的'鴻篇鉅製,那會花費他多少的精力啊!我是個身體強健的少年,談遷是年老體弱的人,他的意志力比我還強,我真是羞愧啊!

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力是人們克服困難,打敗一切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我下定決心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勇敢面對挫折,向困難挑戰。一時的堅定容易做到,但是一生卻很不容易。我們要把信念烙進骨頭裏,化爲一生向上的動力!

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 篇8

升入五年級以來,我們學了很多課文。而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是《滴水穿石的啓示》,因爲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太極洞內的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終於滴穿了石塊。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都是靠着專一的目標和持之以恆的精神才成功的。我們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會獲得成功。

是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看到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的人。就像我表姐,她在幾年前就開始學習鋼琴。在鋼琴課上,表姐總是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解,在樂譜上勾勾畫畫。上完課,她總能主動練習,而且一練就是2、3小時。放學寫完作業,當其他人都在外面玩耍時,她卻又來到了練琴室練習。週末,她也是整天泡在琴房裏,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就是到了吃飯的時間,她也總是說:“再等等,我還要再練會兒!”可每次當我問她:“累不累?”時,她總是笑着說:“不累。我相信,只要我勤奮刻苦,就一定會成功!”功夫不負有心人,表姐的鋼琴水平突飛猛進,通過了6級考覈。這不就是她堅持不懈的努力獲得的回報嗎?現在,她也並沒有驕傲,依然像平常一樣勤學苦練,準備開始新一輪的.挑戰。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拿我來說吧。還記得我以前學習踢毽子。每當練習時,我總是剛踢了一會兒,就嚷嚷着要休息。幾天過去了,我的水平根本沒有絲毫長進。我非常失望,以後幾天的練習更是三心二意。最後,我徹底泄氣了,心裏想:“踢毽子太難了!我不學了!”我也始終沒有學會踢毽子。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我沒有專一的目標,也不能持之以恆地練習。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后悔了,如果當時我能下決心練習,並且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學會的,說不定早就成了踢毽高手了。

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這篇課文,每讀一遍,我都會有更深的感悟,真是百讀不厭!我也會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啓示,做一個像太極洞內水滴一樣的人。

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 篇9

《童趣》是我國中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語文課文。 開宗明義,落筆破題——最喜歡的語文課文是《童趣》。

《童趣》講了作者小時候的三件趣事:一件是把蚊子當成仙鶴觀賞,另一件是把土牆當作丘壑神遊,還有一件是鞭打吃蟲子的蛤蟆,把它“驅之別院”。作者說,這三件事都是他的“物外之趣”。

這“物外之趣”是怎麼得來的呢?

概述課文內容,由設問引出議論——趣從何來。

作者說,他從小觀察事物就很細緻,很細心,“見渺小之物必細查其紋理”。

你看,他看花臺小草是這麼看的:“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神遊其中,怡然自得。”它看得多麼細心,看得多麼專注,神遊其中,忘乎所以!“趣”從何來?來源於內心求知的渴望,只有對外部世界充滿渴望,生命纔有意義。作者的趣就來自於它細察事物“紋理”的探求。“見渺小之物必細查其紋理”,一個“必”字,顯示出它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決心,觀察事物多麼執着啊!有這樣的渴望和執着,必然能“細查其紋理”,揭示事物的真相,求得事物的真諦,能不有趣嗎?

有人總覺得自己生活太平淡,一點也不快樂。其實,生活並不缺乏快樂,需要的.是發現快樂的眼睛。生活裏的每一個細節都蘊藏着快樂,只是在於你是否感受到而已。愚人向遠方尋找快樂,智者則在自己身旁培養快樂。你看,蚊子、土牆、花臺、雜草、蟲子、蛤蟆……再常見不過的了,誰沒見過呢?而作者卻從這些極爲尋常的事物中尋得快樂。祕密就在於觀察後的“發現”——一種不尋常的眼光。

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作文 篇10

當代新雷鋒、當代保爾張海迪說過: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站起來。從這句名言中,我體會到了張海迪身殘志堅的精神以及這種品質的可貴。同時,也使想起了前幾天剛學過的課文《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課文主要講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談遷在五十多歲時完成了一部明朝編年史書《國榷》。但是,這本書卻不幸被盜,體弱多病的談遷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大家都認爲談遷永遠站不起來的時候,他卻從痛苦中掙脫出來,發憤圖強,下決心要從頭開始撰寫這部史書,最終成就了更爲詳實和精彩的鉅著。

由此,我無比感慨到:談遷這個五十多歲的老人都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那麼我們如果能像他一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如司馬遷因爲爲兵敗的大將軍辯解而被關進了陰暗潮溼的牢房裏。在如此艱苦的境況下,司馬遷並沒有一蹶不振,反而開始自己整理前朝的逸聞和歷史,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在臨終前編成了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歷史名著《史記》。看,司馬遷在編寫史記的道路上,不也是靠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擊破一切困難,最終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嗎?

在現實生活中,我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一天中午,我興致勃勃地坐到電腦前準備發一篇博客。然而,在我打完文章後,博客網站突然出現了問題,害得我辛辛苦苦打的字全部都消失了。當時,我既傷心又難過,有種想要放棄的感覺。思考了片刻,我鼓起信心,決心要重打這篇文章。經過了半個小時的努力,我終於成功地上傳了一篇博客,並獲得了精華。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是啊,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要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只有這樣,才能變得堅韌不拔,擁有頑強的意志;只有這樣,才能離成功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