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糉情端午作文

作文 閱讀(1.96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糉情端午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糉情端午作文

糉情端午作文1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糉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糉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會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羅江邊徘徊,他仰望蒼天,對當時社會的腐敗十分不滿,他憤怒、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悲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來扞衛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包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屈原。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糉子一樣寓意豐富,糉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糉子的裏面包着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糉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鄰右里一樣,媽媽便去菜場買包糉子的材料:糯米、糉葉、紅棗……媽媽先把糯米泡好,把糉葉和紅棗洗淨,洗好後,再把紅棗切碎,用調料把紅棗與糯米拌在一塊兒,過了一小時,媽媽開始包糉子了,她先把糉葉折成一個陀螺形,把拌好的糯米用勺子盛在糉葉裏,再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最後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

開始煮糉子了,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像一個個小鴨子,在水中快樂的游泳。大約一小時後,滿屋飄香,糉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用嘴吹吹,輕輕解開繩子,剝開糉葉,哇!露出泛黃的米粒,咬一口,滿嘴都充滿着糉葉的清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大棗餡兒。糯米的清香與大棗的香甜結合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

在這糉葉飄香的節日裏,我深深感受到炎黃子孫對屈原的尊重和對祖國的熱愛,立志做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有理想、有抱負的小公民。

就這樣,一個精緻美觀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奶奶三兩下就包好了一個糉子,我信心大增,拿起糉葉就開始包糉子了。我既興奮又緊張,想:這是我第一次包糉子,真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傑作”。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三片糉葉疊在一起,完成漏斗型,把糯米放進去,再放一些肉餡,接着把糉子捏成三角形。特別是捏形狀可費了我不少時間,可不像奶奶那樣如魚得水。捏了半天,也沒有奶奶包的好看,糉情

糉情端午作文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民間都有一個傳統的習俗:包糉子。

包糉子需要許多材料:棕葉、糯米、肥肉或瘦肉、醬油、棉線。糯米和醬油混合一下,再加上肉就是糉子的食材。當然,這都是可以按自己口味來進行選擇,如果喜歡吃甜的話,可以不需要醬油和肉,可以加一些赤豆和糖。糉葉儘量要綠一些,光滑面和粗糙面分得明顯一些的,要有韌性的,不能太碎的糉葉,這樣包的時候容易裂開來,包的時候,米粒會漏出來,糉子的香味會大大減少。線得用棉線,棉線更粗,裹得更緊,肉要有肥有瘦,吃得時候纔不會乾巴巴的。糯米用平常的就可以了。

材料準備好後,就可以做了。先把糉葉的二分之一卷成一個無底的圓錐,然後兜兩到三勺子拌好的糯米和醬油加到圓錐裏,加一塊肥肉和瘦肉,用勺子擠一擠,再兜三到四勺的糯米,兜滿爲止。可是我兜了一勺又一勺,一勺又一勺,就是兜不滿,像個無底洞一般,怎麼裝都裝不滿。可是我始終不知道爲什麼。後來我把糉子翻了個身一檢查,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卷的時候,沒卷好,“圓錐”的頭上有個洞,只要我捏一捏上面或者用勺子使勁按一按,下面這個洞就會像沒捏緊的水龍頭一樣,時不時漏一些糯米下來。拆掉,重包!這一回,我可小心多了,爲了防止它再漏出來,我甚至提前用了棉線,在尖角上面先捆了幾圈。糉子到是兜滿了,總該蓋蓋子了吧。我把剩下的二分之一的`糉葉包上去,蓋住再折下去,它的兩邊就有兩個大口子開開來,會使糯米漏出來的。我重複了好幾遍,還是會有兩上大口子裂開來。我索性倒出了一些糯米,把糉葉往口子上一蓋,就拿棉線捆住得了。我怕它在蒸得時候漏出來,所以橫着豎着斜着捆了有二十來圈,奶奶、曾祖母都笑我說我捆糉子像捆賊一樣,來了個五花大綁。而她們包的只有橫的口子上的三四圈,而且捆得還比我的結實呢!初學者嘛,沒事兒的,能吃就行!

直到把糉葉包完,我們一家人包了有二十多個。我包的那幾個雖然一個比一個好,但是還是奇形怪狀的。在一大堆糉子裏,我包的糉子顯得特別與從不同。沒關係,我這叫有創意嘛!進鍋蒸糉子嘍!等一會兒吧,糉子很快就出鍋了。

吃糉子是端午節最主要最不可少的習俗。當然,還有其它很多習俗,例如:賽龍舟、掛艾草、戴香包……這些傳統文化寄託着我們對先輩們的思念,也是中華五千年文化之中的一顆閃耀的明珠!

糉情端午作文3

轉眼間又到了端午節,大街上響起了兒童們的歌謠聲:“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糉子香,包五糧,剝個糉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

今天,我和我媽媽來到了外婆家包糉子。包糉子前,外婆告訴我說:“傳說曾經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包糉子了!”媽媽叫了一聲。外婆趕緊帶我走進了廚房,我看到地上擺着蘆葉、肉、米粒等材料,媽媽已經有模有樣的包起來了,外婆也開始教我包糉子了:“將兩葉糉葉折成漏斗狀,舀入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鹹蛋黃、板粟諸種餡料後,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後以糉繩紮緊。將包好的糉子放入鍋中就好了。”外婆繪聲繪色地邊說邊給我演示。我也聚精會神地聽着,生怕錯過某個細節。聽完,我也認認真真地做了起來。我第一個糉子剛放米粒的時候,下面漏了一條縫。第二個糉子剛綁線時炸了開來米粒撒了一地。媽媽瞪了我一眼,對我說:“去去去,你真是大呆子幫忙——越幫越忙。”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不久之後,種子包好了,我急切地說:“快燒吧,爲了吃糉子,我早飯還沒吃呢!”不久之後終於好了,我拿起一個糉子,“燙燙!”趕緊放下

我只好用筷子夾道房間,吹着空調,開着風扇,糉子很快涼了,我小心翼翼地撥開糉子,輕輕地咬了一口,味道有點鹹,粘在嘴裏,很有韌性,慢慢嚥下去,感覺棒極了。接着我大口大口地吧第一個糉子報銷了。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如插茱萸、佩香囊……其中最受小孩喜愛的是鬥蛋遊戲,我也玩過很多次,記得有一次我偷偷吧石頭畫成雞蛋耍賴,當然別人被我打得遍體鱗傷,後來被發現了。還有一次我的手指被雞蛋撞得烏青烏青地,痛得眼淚直流。可我還是樂此不疲地玩着。

真希望特別的端午節來得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