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濃情端午糉作文(通用27篇)

作文 閱讀(2.93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濃情端午糉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濃情端午糉作文(通用27篇)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1

端午節那天,我跟媽媽、奶奶學包糉子,第一次感受到了包糉子的樂趣和端午節的意義。

當天一大早,媽媽和奶奶就將前一天準備好的糯米、糉葉、灰水一一擺開準備包糉子。我也跟她們一起學學包糉子。媽媽和奶奶最拿手包的糉子,是三角糉和長糉,她們包的這兩種糉子個個大小均勻。媽媽邊做邊教我。先從糉葉裏選出四片大小差不多的糉葉,頭尾相向平鋪在桌面上,再在鋪好的糉葉上放入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幾顆大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再把葉子收攏包住。

我一邊學,一邊包,當我再把糉葉蓋好包攏起來的時候,糯米紛紛掉了出來。此時,奶奶替我把糯米放好,用糉葉把糯米包好。接着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糉繩。我拿來糉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然後才交給奶奶查看是否包實包好。經過幾次的練習,我包的`糉子越來越好,越來越像模像樣,通過了媽媽奶奶的“驗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經過近兩個小時,我們終於把幾十個糉子包完。然後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大約過了三個小時,糉子熟了。我迫不及待抓起一個糉子咬了一口。媽媽在旁邊笑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也不能吃熱糉子!”端午節,我覺得自己過得很快樂,因爲我學會了包糉子,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2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早上9點,參與人員已到達參賽地點(公司後花園),這次活動分爲三個部分:第一個,親子活動,以家庭爲單位比賽包糉子,在30分鐘內最快包完20個糉子的家庭獲勝。第二個,知識搶答,這是關於端午節的問題,每答對一題獲得2個糉子,答錯一題則扣掉1個糉子,最後獲得糉子最多的家庭獲勝。第三個,玩“曲水流觴”遊戲,每個家庭坐在旋轉的圓桌邊,用一個杯子盛半杯醋(因爲小孩子要參加,不能喝酒)放到桌面上,當桌面停止轉動時,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要喝下醋並表演一個節目。

活動中最激烈的是第二個知識搶答,由楊爺爺主持,他念完題目就說“搶答開始”,每個人就立馬開動腦筋,積極地搶答,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每個人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遊戲中,拍桌子聲、搶答聲、歡呼聲響徹雲霄。通過激烈的競爭,我家取得了勝利。

最有趣的是第三個遊戲,每當桌面轉起來的時候,每個人都很緊張,心裏默默祈禱,醋杯千萬不要在自己的面前停下,大家都怕喝那酸酸的醋。“桌子停了”不知誰叫了一聲,緊接着又是一陣歡呼聲,醋杯停在了唐伯伯的面前,唐伯伯嘆了一口氣,之後只見他皺了皺眉頭,左手捏着鼻子,右手端着醋杯一飲而下,“好酸啊!”大家給了他熱烈的掌聲。可就在這時,他忽然起身跑了出去,一到廁所把剛纔喝下的'醋全部吐了出來,大家這時笑得更開心了。

活動結束了,楊爺爺說,這次活動大家吃了自己包的糉子,玩了遊戲,拉近了同事之間的友誼,增進了親子關係,讓孩子們瞭解到了端午節的文化和傳統習俗,大家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端午節!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3

又到了端午佳節,人們都開始包糉子,吃糉子,大街上糉香四溢,清香將我帶回那童年的時光,那糉香四溢的地方。

端午節將至,大人們都去採摘棕葉或淘糯米去了,我閒得無聊,決定和外婆一同前去摘棕葉。我們踏上了林間小路,走過泥潭,來到了一處棕葉叢前,奶奶嫺熟地抽下一片片棕葉,我就接過來玩弄,玩夠了,就扔在竹籃裏。很快,竹籃裝滿了棕葉,我們也踏上歸途。

外婆在處理棕葉,媽媽在和糯米,我好奇地在她們身旁轉來轉去:外婆將棕葉撕開,泡入水中,將不新鮮的葉子扔掉,篩選出好的'新鮮的棕葉泡着,等會要拿出來處理。媽媽將做好的糯米浸泡在水中,不斷淘洗,直到清澈的水變得混濁,便將水倒掉,再重新加水泡好,這樣糯米會更香。

外婆將糉葉鋪開,媽媽將糯米一勺一勺地加進去,全部都加好後,又將一些輔料加進去把糉葉折成三角狀,使其包住糯米,再拿出小繩把它捆好,一個個放入蒸籠,蒸好拿出來,那香味沁人心脾。

我取出最愛的白棕,蘸點白糖,咬一小口,糯香在口中蔓延,白糖的甜味與棕葉的清香完美結合,糯米細膩的口感再配上那一絲清甜後提升了一個檔次,慢慢咀嚼,那棕香在口中越來越明顯,使人感覺不到任何膩味,回味口中還仍有糯米之甜,回味無窮。

現在我不在家鄉,也不能體會到包糉子的樂趣,也不會摘棕葉,淘糯米,但每次端午來臨,我仍會隨着糉香,回到那糉香四溢的地方。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4

端午節到了,我要包個糉子給家人吃。

包糉子首先要拿兩片糉葉疊成一個半圓錐形,然後放點糯米,接着放一個紅棗,最後再放一點糯米,最上面放一個紅棗並且用勺壓實,用捲成圓錐形剩下的糉葉把它用力裹起來,這時要注意勁兒不能太大,太大容易捏散開來,勁兒太小糉子又容易漏。裹好之後用線多纏幾圈然後打一個結,一個立體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我和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面蒸了大概有二十多分鐘後,又好吃,又好看的糉子就出鍋啦。

剛出鍋的糉子要晾涼了再吃,我把糉子給了媽媽,問媽媽∶媽媽,糉子好吃嗎?媽媽嚐了一口微笑着說∶好吃,真好吃,你包的糉子最好吃啦!聽了媽媽的話,我高興的跳了起來。

我跑到哥哥、爸爸那裏說∶我做了一些糉子,快來吃。哥哥、爸爸一起來到廚房裏,看見桌上放的糉子,拿起一個慢慢剝開糉葉,白白的糯米上嵌着的`紅棗看起來有食慾極了。他們吃了一口說∶嗯,真好吃!聽到他們的誇獎,開心的說∶這是我和媽媽一起包的。

香甜軟糯糉子簡直讓我們停不下來,在吃了好幾個糉子後,我忍住了想要繼續吃的慾望,幫媽媽把廚房打掃乾淨後,就去午休了。

到了下午,媽媽讓我看了一場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賽龍舟,邊看着精彩的龍舟比賽,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開心極了!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端午節可以吃到糉子,而且還能看龍舟比賽,我真喜歡端午節。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5

等星星,盼月亮,終於把端午佳節盼來了,我可是最喜歡吃糉子,這下可以大飽口福啦!

一大早,我就纏着我媽媽包糉子,樂顛顛地準備要用的材料,泡在水裏的糯米,潔白無瑕;洗淨的紅棗,紅潤飽滿;煮過的糉葉,墨綠、舒展。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糉葉,學着我媽媽的樣子,開動了。

把糉葉捲成一個倒圓錐,抓一把泡好的糯米放到裏面,再捏一枚紅棗小心翼翼地放在糯米上,看起來,就像鑲嵌了一顆紅寶石,漂亮極了!然後用多餘出來的葉子包裹起來,把口封上,最後用絲線纏起來。可是,這糉子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娃娃,上竄下跳,搞的我“手忙心亂”的,就是纏不好,不是漏了米,就是開了線,真是“氣”人太甚!哼,我就不信,還纏不上你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個,雖說形狀有些古怪,可總算是做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把包好的`糉子拿給我媽媽。拿起我包的糉子,我媽媽很仔細地看了又看,撲哧一下笑了,跟我說:“剛纔糉子對我說,你把它糟蹋成這樣,大大減小了它的功力,可能煮熟後就發揮不出它的香氣啦!”這句話,讓我哭笑不得,笑吧,是我媽媽的想象力太豐富了,這也想的出來:哭吧,是我白忙活了一場。看着我的樣子,我媽媽哈哈大笑:“逗你玩哪,包的不錯呢,一定會很好吃!”我這才放下心來。

吃着煮熟後香甜的糉子,真是開心啊!親愛的端午佳節,我愛你!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6

糉子,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貢品,相傳是爲了祭奠屈原而傳承下來的。

每當端午節的前一個星期,必會下一場大雨。雨後天晴,我們村裏的人都喜歡用糉葉來包糉子。

外婆提着大籃子,我提着小籃子,在山間漫步。外婆怕我淘氣到處亂跑,便騙我說:“這山是由一個怪獸守護着的,如果你到處亂跑,怪獸就會把你抓走,不讓你回家。”於是我每次都緊緊地拉着外婆的手,小心翼翼地走着。

外婆採摘大糉葉包大糉子,我採摘小糉葉包小糉子,各放進各自的籃子。採着採着,我放下籃子,捲起兩邊褲腿,在小溪裏邊踩水,時不時還有小魚兒頂我的小腳,讓人感到癢癢的。

外婆把糉葉採摘足夠了,拿着我的小籃子和她的大籃子,帶着我一起回家了。可還是因爲害怕怪獸,我只能拉着外婆的衣角回家。

在我們採摘糉葉之前,外婆就把糯米泡在水中,等我們一回來,就把糯米撈出來,準備開始包糉子。

外婆先把糉葉放在開水中泡20分鐘,這樣糉葉不易裂開,把準備好的.配菜和糯米混在一起。接下來,就是包糉子了,我學着外婆有模有樣地包糉子,可就是捆不穩。包完過後,糉子就成形了,把糉子煮熟放涼放入冰箱中,端午節那天再蒸來吃。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節終於到來了。糉子一出爐,它的香味把我迷住了,我顧不上是冷是熱,伸手就去抓了一個,結果糉子掉在地上,我的手也被燙紅了。外婆彎下腰,拾起糉子,扒開糉葉,蘸着白糖給我吃。一口下去,臉上到處都是白糖。

即使如今我遠離故鄉,去城市上學了,我依然會在那個夏天,那個大雨的晚上,被糉子喚醒,帶領我來到外婆家。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7

每到端午節那天,家裏都會擺上十幾個糉子,毫無疑問是爺爺奶奶做的。

吃過無數種種糉子,也許爺爺奶奶做的不是最好吃的,卻是最特殊的,最受家裏人喜愛的。

爺爺把糉子送來的時候,總是滿面春風喜洋洋的。我打開袋子,瞬間迎面撲來一陣陣綠水青山的氣息,夾雜着些許糯米蒸熟後的清香,我彷彿感受到了葉兒綠、水聲潺、鳥聲脆。我隨意拿出一個,很沉,足足有兩個拳頭那麼大,圓筒狀外面一層薄糉葉,裏頭的香糯米裹得嚴嚴實實一根長,而細的繩子將糉子平分三個部分,使糉子看上去飽滿生機,如同一個裹在襁褓裏的肉嘟嘟的'嬰兒。

晚上,窗戶推開,月朗星稀,燈火輝煌,陣陣晚風吹來,雲霞的溫柔與愜意,所有美好象徵着團圓。

奶奶終於將熱好的糉子端上來,那葉子顯得更蓬鬆,發出了更加濃烈的清香,奶奶把糉葉一片一片取下,把糉子切成幾分,那白胖子瞬間小了許多,長得像壽司,逗得大家歡喜。我們每人各夾了一片糉子,糉子片裏可以看到有很多綠豆和肉。一口咬下去,不只是飽滿的感覺,還有葉子留在糉子上的魚香綠豆與糯米進入口中,肥肉肥而不膩,既有棉花的軟,也有牛肉的勁。一起滑入喉嚨口中,卻還有綠水青山的餘香,吃完後有了空前的滿足感。

過來幾日,在街上買了幾個糉子,更小巧輕盈,卻怎麼也聞不到那股大自然的味道。白糉太無味,肉糉肉又太少,吃時也不像那日那樣開心了。

在後面的日子裏,總是在念着那糉子,念着那清香,念着那一天的到來。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8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糉葉飄香時……”當媽媽讀到這篇短文時,我便知道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那天,媽媽準備包一些糉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應了。

我和媽媽早早地就起牀了,手接着地到菜場上買包糉子的原料,媽媽精心挑選了一些糉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着說要吃肉糉,媽媽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糉!”轉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回到家,媽媽叫我把糉葉先洗乾淨,燒上水,然後把洗乾淨的糉葉輕輕地放入水中煮熟,接着把煮熟的糉葉放到盛滿冷水的盆裏浸泡一會。媽媽解釋:“這樣葉子不會發黃,碧綠碧綠的.葉子包起糉子來可漂亮了。”

糉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媽媽把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醃製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買來的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乾淨,最後按照比例把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紅紅的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像一鍋閃閃發光的珍珠瑪瑙。

開始包糉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在糉葉裏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糉葉,打算包一個小糉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然後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糉的形狀出現了。我手忙腳亂地把葉子沿着三角糉的輪廓繞呀繞,可是糉葉好像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我胡亂地往糉子上繞線。這哪裏是糉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媽媽的精心指導下,我終於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的小糉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着我的傑作,我滿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美的。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9

端午節到了,在我童年的老家,在六月的場場細雨中,迎來了糉子的節日。

我和奶奶走在鄉里的田間,我蹦蹦跳跳地在田間玩耍,奶奶也在一旁抽了一筐的葉子。現在回想起來才知道那是棕葉和糉葉。回到老房子之後,奶奶又從後面拿出來了新年時做的臘肉和一大盆的糯米,原來是要做臘肉糉子呀。我便跑遍了老房子,把家裏人全都招呼了過來,再擡來一個椅子,坐在邊上看他們包糉子去了。

要說包糉子的手藝,還是奶奶最好。只見奶奶手上兩片糉葉相互重疊,左右手一轉,那兩片葉子變捲成了圓錐形,再把早就泡好的糯米徐徐倒入,再放上一塊黑棕色的臘肉在其中點綴,奶奶的雙手一再一配合,棕葉條便像一條小蛇一樣緊緊的`綁在了青葉外,一個臘肉糉就包好了。

起鍋,燒水,再放上有了幾十年歷史的大蒸籠,中間不斷給大鍋加水。我彷彿看到了糉子們在籠中急迫的樣子,口中的唾液也加速了分泌。終於蒸籠打開了,我第一個衝上前去,卻被熾熱的水蒸汽逼了回來,過了幾分鐘,奶奶才上蒸籠前把糉子拿出來。我手剛抓起糉子便叫出聲,心中暗想,奶奶爲麼不覺得燙呢?便只好忍着口水等待糉子冷卻下來,等到差不多了,我便撕開糉葉,把油亮黃潤的糯米送入口中,感受到糉葉、糯米清香與臘肉肉香完美結合,便又吃下了一個又一個燙口的糉子。

即使如今我已不在老家,但奶奶親手包的糉子的清香使我驚覺,原來又是端午節了!我一直相信糉子也有團圓的寓意,一家人被包裹在一個大大的“糉葉”裏,團團圓圓,永不分離。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10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老家,我也體驗了端午節包糉子的傳統習俗。

我們先拿出一疊曬乾的糉葉,量取足量的糯米,赤豆作爲主要原材料。然後,我們先燒一大鍋開水,水開後把幹糉葉放進去煮,大概過了十分鐘的.樣子,糉葉的香味從鍋子裏飄了出來,奶奶說有香味出來就可以了,她立刻把剛煮好的糉葉撈了起來。接着奶奶教我把盛鬥裏的糯米和赤豆攪拌均勻,接着,我們就要去小溪洗糉葉和糯米了。

我們去小溪洗好了糉葉和糯米,接着就開始包糉子。我先拿兩片糉葉疊在一起,向裏一攏,做出了一個“碗”的造型,往裏面填上洗好的糯米。再把這個“碗”的“碗沿”用一隻手稍微攏進去一點,再用另一隻手把其它多出來的糉葉給蓋在上面,捏緊,最後,用細繩子捆上幾圈,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可別小看包糉子這幾個動作,說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可不容易。我包第一個糉子,到最後一步的時候,剛要捆起來,可是糯米一股腦兒地漏了出來,沒辦法,只好拆了重包。第二次包糉子的時候,剛要把多出的葉子蓋好,可是怎麼也蓋不上,原來是糯米放太多了,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將多出來的糯米給挑掉,可是一不小心,捏着糉子的那隻手放鬆了一點,糯米灑了一地。第三次,我吸取前面的教訓,終於,第一個包成功的糉子出現了,接着,熟能生巧,就有了第二個,第三個……

我喜歡包糉子,更喜歡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11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在這天,我們基本上都要吃糉子。

糉子的種類很多。我吃過肉糉、梅乾菜糉、紅棗糉,但是我最喜歡的是豆沙糉!

糉子一般都包成三角形,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裏面裹着黃黃的'小米,中間有一團紅棕色的豆沙,放在鍋裏煮熟,糉葉就變成了深綠色。

撥開糉葉,咬一口糉子,真是又黏又甜,實在太好吃啦!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12

盼望已久的端午節快到了,我又可以吃糉子了。

我最愛吃大肉糉。糉子的外形像個枕頭,又像座小寶塔。糉子是用箬竹葉包的,裏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間是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煮熟的'糉子散發出一陣誘人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撕開糉葉吃了起來,嗯,真美味啊!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13

一到端午節,外婆總會煮好一鍋我愛吃的肉糉,盼着我們回去。

糉子是用碧綠碧綠的箬竹葉包的,裏面裹着雪白雪白的糯米,中間有一大塊肥嘟嘟的'五花肉。外婆先把五花肉在醬油和黃酒裏浸泡幾天,這樣的肉糉特別香。

幾天後,外婆把糉子放在高壓鍋裏煮上五十分鐘左右,整個屋子都飄着一股濃濃的肉香。剝開糉葉,真是又黏又甜,特別好吃。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14

我喜歡端午節,因爲端午節可以吃糉子。拿起糉子聞一聞,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拿起糉子仔細看,它穿着一件綠衣服,像個可愛的`胖娃娃;拿起糉子咬一口,黏黏的、糯糯的,美味極了。

後來我知道人們過端午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覺得我也要向他學習,愛自己的祖國。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15

青青的箬竹葉,細細的棉線,包着美味的糉子。

醬油色的米里藏着一個圓圓的.蛋黃和一塊鮮美的五花肉。

一打開蓋子,就能聞到一陣香味。剝開糉子葉,咬一口糉子,太美味啦!蛋黃吃起來粉粉的,五花肉入口即化,那滋味,我吃一個還不夠呢!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16

我的外婆最喜歡吃白白的三角糉子,吃的時候蘸着白糖,香香的,甜甜的'。

我最愛吃鹹鹹的四角肉糉,但外婆不會包這種糉子。沒關係,超市裏有現成的賣。煮熟以後,剝開糉葉,一股肉香混合着糉葉的清香撲面而來,我啊嗚一口咬下去,美味極了!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17

它,呈三角形,有眼睛、鼻子和笑眯眯的嘴巴,長得很可愛。它,穿着綠綠的衣服,好像在說:“糯米朋友,豆沙朋友,快來這兒!”這就是我喜歡吃的豆沙糉。

你知道豆沙糉是怎麼做的嗎?先把紅豆在鍋裏熬軟,加糖,再裹上一層厚厚的豬油,就變成香噴噴的`豆沙餡了。把豆沙餡裝進白白的糯米里,用箬竹葉裹緊,豆沙糉就誕生啦!

媽媽會把糉子放到鍋裏煮三小時,一掀開鍋蓋,一股濃濃的香味飄進我的鼻子裏,讓我直流口水。咬一口,甜甜的豆沙就在我嘴裏化開,還冒着煙呢,好好吃呀!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18

端午節到了,一想起阿婆包的糉子口水就流下三千尺。

阿婆會包板栗糉、毛豆糉、大肉糉、豆腐糉、還有甜甜的蜜棗糉……各種各樣的'糉子,在阿婆手上可聽話啦。

平時辦喜事時,包糉子的繩子就會用紅色的,喜氣滿滿。

香噴噴的糉葉包裹着白白糯糯的米,我最愛吃剛從鍋裏煮熟撈出來的熱乎乎的板栗糉啦!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19

“糉葉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端午一來,奶奶就會帶回來幾捆艾草,把它掛在了窗上,門口前,艾草的味道頓時衝入四周,這艾葉香像是一隻蜂蜜,能精準的找到我,鑽進我的鼻子,我被這味道刺激了,太難聞直衝頭頂,我跑來問奶奶:“奶奶這艾葉又醜又難聞,幹嘛要買回來啊?”奶奶正馬不停蹄地拿出糉葉清洗,她手上的動作不停卻還回答着我“傳聞說過艾葉可以治病防病又求吉祥,還能以味驅鬼辟邪,招百福,好處多着呢!”聽完我對這個艾葉便不在討厭,只求能夠給我多招些福,看着奶奶手中的棕葉,我又問到“奶奶是要包糉子了嗎?”“是啊”,你叫你媽一起來包糉子

聽到這,我就連蹦帶跳回了房裏頭叫媽媽,端午節習俗多,但我最喜歡吃糉子,正好在手機上看過甜糉我頓時求着家裏人來包幾個甜糉來嘗一嚐鮮。奶奶和媽媽一起將棕葉清洗過後又燙了燙,最後用冷水鎮了鎮,便決定開始包糉子,奶奶染上了細紋的手把後面的棕葉向外捲去,兩三下轉成了尖筒狀把米倒進去一些,放入我強烈要求的甜料再倒上一些米,用筷子插實了,最後三兩下包好用繩子捆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整個過程奶奶手上的糉子就像一個小嬰童乖乖的被翻轉穿上了綠衣可我手上的糉子卻一點也不聽話,我給他穿衣裳,他還不樂意可把我愁壞了,我只好繼續擺弄它。

窗外彈軟輕盈的藍天牽着幾抹餘白,餘白一點點暗了下去,蒸屜上散出煙紗似的霧氣,“好了嗎?”我問道“媽媽摸我的頭還沒有,別急”,

水霧越來越多,籠屜下沸騰的水發出了有氣無力的`聲音“媽媽”媽媽我小聲嘟囔,媽媽掀起了蓋子看了看快了,我只好繼續的看着我不禁想到籠屜裏的小糉子,這會兒而應該是晶瑩剔透了吧,是不是應該腫脹的快要撐開棕葉了吧吃起來應該是清香的軟糯的吧

這時媽媽掀開鍋蓋“好了!我一聽,喜上眉梢,一下蹦起來,“唉!等人來了才能吃!算了算了,不差這一會兒月牙兒在心間的遊蕩青山也許在天地間吐息,萬家燈火搖曳繁華,卻無言寂靜。大人們金盃爭勸,推杯換盞,小兒捧棕在嘗,糉葉在口中綻開,糯米在脣齒間跳舞脣齒留香,可香了

滿堂團,歌聲不似笑聲喧歡笑聲打破了無言的寂靜,熱鬧非凡,晚風輕踩白雲版,月亮笑容滿面,星星好奇地同我一同過端午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20

“四月芒種栽秧子,五月端午包糉子……”糉子,端午節不可或缺的美食。

每年五月,端午節還沒到,大街小巷就散發着陣陣糉子的清香。在我們家,媽媽每年會包上一筐軟糯鹹香的粳米肉糉。

包糉子了,她媽媽先將糉葉放在水中浸泡,用刷子將上面的髒東西刷乾淨備用。再將切碎的五香乾,蔥花,鹽倒入泡好的粳米中。白白的米,襯托着碧綠的蔥花,好似一盆閃閃發光的珍珠翡翠,美麗極了。

包糉子時,媽媽先拿兩片糉葉疊在一起,捲成圓錐形的漏斗,將拌好的.珍珠翡翠放進漏斗,中間再放一塊媽媽做的祕製五花肉,壓緊抹平,再用備好的棉線捆緊繫好,漂亮的糉子就做好了。

煮糉子時,媽媽不是將糉子直接放進水裏煮,而是用籠屜隔水蒸,她說這樣做的糉子更好吃。我伸長脖子,站在鍋邊,焦急地等待糉子出鍋。滿屋子竹葉和粳米特有的清香,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當我小心翼翼地剝開嫩綠色的糉葉,一股帶着肉味的鹹香裹着糉葉的清香撲鼻而來,一口咬下去,滿口生香,那滋味簡直妙不可言。

每年端午,我都能嚐到美味的糉子,可真幸福呀!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21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糉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端午即將到來之際,我早就收到了親戚好友們贈送的糉子,一聞到那誘人的糉香,我就想要親手包糉子。我不停地央求媽媽帶我去外婆家包糉子,這不,她終於同意了!

端午的前一天,我早早地就跟媽媽來到了外婆家,一下車,我就好像幾年沒有見過外婆似的跑向她,並大聲呼喊着:“外婆!外婆!我來啦!”身旁的花草樹木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興奮,紛紛擡起頭、揚起笑臉,向我問好。外婆忙將我和媽媽迎進屋,笑着對我說:“包糉子的材料我早就給你準備好啦,就等你來了。”

我馬上到廚房仔細地把手洗乾淨,隨後來到了材料面前。我拿起一片青青的箬竹葉,再用剪刀剪掉了兩頭尖尖的“尾巴”,將第一片箬竹葉處理好後,就抓起一小把糯米,放在箬竹葉中心,鋪平;接着我又抓起一小把綠豆,放在糯米的上面,同樣把它鋪平;重頭戲來了——鹹鴨蛋黃。我認爲,在糉子裏,這纔是靈魂!我拿了一個鹹鴨蛋黃,將它規規整整地擺在中間,顯示出它尊貴的地位,然後我又拿了一塊醃製好的五花肉,蓋在鹹鴨蛋黃上,再用綠豆和糯米又鋪上一層,糉子的內部就做好了!接着我把兩邊多餘的箬竹葉依次向中間包裹,糉子的大體也做好了,然後再拿兩片箬竹葉將兩邊包起來,最後拿上繩子將糉子緊緊地紮好,再修剪一下,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我和外婆包了許多糉子,我們一起把糉子放入鍋中煮。煮糉子也要講究火候,剛開始煮要用大火煮,等到把鍋裏的水煮開以後,就改用中火煮,用中火大概要煮三四個小時,然後又改用小火慢慢熬燉一個小時左右,糉子就煮好了。經過漫長的等待,我心心念唸的糉子終於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糉子,揭開糉葉,濃濃的糉香撲鼻而來,咬一口細細品嚐,果然是我想象中的.味道!

這次包端午糉,讓我體會到了自己動手做美食的快樂。今年的端午糉因爲豐富的餡料美味,更因爲是我親手包的而美味!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22

兩千多年前五月初五,偉大的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一聲長嘆,縱身投入了滾滾激流……端午吃糉習俗自此開始。經過兩千多年的歲月積澱,農曆五月初五成了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用包糉子、划龍舟、掛菖蒲艾草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在我的房門口掛起了菖蒲和艾草,但菖蒲的味道讓我感覺怪怪的,很不舒服,我想把它們摘下來,但媽媽不讓,說可以驅蟲避邪。唉,既然如此,那就堅持堅持吧!

就在我在房內深受“怪味”煎熬時,突然我聞到一股很熟悉的糉葉清香。我馬上跑進廚房,看見媽媽在包糉子,就蹭到她旁邊,撒嬌的地說:“媽,我也想包糉子。”媽媽說:“好啊,這麼大的人了連飯也不會燒,會包糉子也好啊!”接着她又說:“包糉子前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然後準備好紅棗、鹹肉、豆沙等東西做餡。”哈,這還不簡單嘛!我係好圍裙,開工!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先把箬葉對摺,圍攏來,做成一個窩。首先放進糯米,然後把自己愛吃的餡放進去,最後再用糯米塞的'嚴嚴實實,我得意了——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那!但當我再把箬葉蓋好時,糯米卻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的“蹦”出來,急得我直跺腳。再看媽媽的操作過程,糉子在她手裏可聽話了,她愛怎麼擺佈就怎麼擺佈,真氣死我了。

在媽媽的幫助下,總算到了最後一步——扎糉繩。這個是小意思,就看我大顯身手吧。地球人都知道,糉子要紮緊一點纔不會鬆。我接過糉子,先把糉子五花大綁了一番,還認爲媽媽扎的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的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繩子,也算是十分結實的。哦耶!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短的那一部分,只聽見“嘩啦”一聲,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全都散落到了地上……唉,最後還是在媽媽的幫助下,我才包了一個糉子。

在端午節的時候親手裹裹端午糉,對端午文化似乎也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感覺真的很不錯噢。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23

陶醉着古樸山村滿街滿巷的槐花香,一個如此富有中華民族古樸民風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如期而至。大街小巷的店鋪裏滿是五彩絲線、香荷包、精緻的葫蘆,還有各種風味的糉子,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氛圍。

然而,記憶中最美好的端午節是在小時候,民俗民風濃厚,簡約而不簡單。

兒時的端午節是色彩斑斕的。

祖母總會用廉價的五彩絲線捻成繩兒,系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腕。繡一個裝滿香草的刺繡九朵菊花的香荷包。記不得那是怎樣的一種草,很多年再也沒見過,那種香,使荷包獨具魅力。多情的姑娘,會用靈巧的雙手,繡上鴛鴦牡丹,裝上香草,連同一顆含香的心兒,送給心上的人兒。

節日的早上,父母喚醒夢中的孩子,要在太陽升起之前,採摘艾蒿和“大頭花”(不知學名,只知暱稱)。揉着惺忪的睡眼,小夥伴們相約到南山北坡,爭先恐後的摘回一抱艾蒿和大頭花,還可以捎帶採摘可以吃的野百合。

把艾蒿和花朵擺放在每個窗臺,再用桃枝把自己疊制的'五彩紙葫蘆懸掛在門前,說是能“辟邪”。辟邪與否我們並不在意,只是覺得那樣的裝扮纔是節日的姿色,只有把這些做好了,心裏才快慰。

揭開鍋蓋,是早已煮熟的糉子和雞蛋鴨蛋,滿滿的,彌散着米香。農家的糉子是用大黃米做的,米要用水浸泡一週時間,包的時候,裏面放入大棗、葡萄乾,吃起來美味,潤滑,香在嘴裏,美在心裏。

端午節,我們要去登山。

在我們附近,有一座西駱駝山。山附近幾個鄉鎮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不約而同的彙集於此。山不算高,但比較險,一側是陡峭的懸崖峭壁,山下是各種灌木、植物花卉,偶爾會有雉雞野兔出沒。最爲神祕的,是在山峯有一隱蔽的山洞。據說裏面有水,小的時候只去過一次,膽小沒敢進去,因此至今在我的心裏仍保持着它的神祕。

因爲神祕,所以嚮往。想着再去登一次山,感受登高臨風的心曠神怡。

今又端午,兒女雖然都不在身邊,母親還是包了一大鍋的糉子,託人送到兒女手裏,那是殷殷的母子情。

剝一顆香甜的糉子,吟一首屈大夫的《離騷》,持一腔亙古彌香的古韻情懷,且酒且歌!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24

傳統的端午節,瀰漫的糉子香。每到中國的傳統佳節,總會勾起人許多美好的回憶。大紅棗、粘糯米、甜豆沙、綠葦葉、黑鐵鍋、小風箱、硬劈柴、旺旺火、大人忙、小孩鬧……辛勤的勞作聚攏了人氣,香甜的糉子寄託着深情。

不知是對屈原大夫的祭奠,還是對我們先輩的追思,端午節這個特殊的日子,總讓人感受着濃濃的情和深深的意。一把糯米、一顆紅棗、一團豆沙、一片葦葉,包進的是追思、是感嘆、是幸福、是期盼……。兒時的懵懂已離我們遠去,成長的`煩惱或許還在身邊;對屈原的追思可以從簡,但父母的恩情卻要牢記心間。

回味糉香,感受親情。忙碌的你和我快放下手中活計趕回父母的身邊,捻起葦葉,綻放笑臉,包一個團圓,送上美好的祝願:願老人們健康長壽!願孩子們茁壯成長!願夫妻們恩愛和諧!願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25

端午是一個一年演一次,但永遠也演不玩的戲。

端午的主角是糉子。糉子吃起來方便,包起來難,先把葦葉捲成碗型,放入少許糯米,也可在中間放紅棗、臘肉等,然後捏緊,卷爲斜四角形,用繩子捆起來,葦葉也要在水裏浸軟方適用。糉子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做法,總是蘸糖食用,個頭較小,煮熟後粘韌而清香,保你未嘗便開始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了!熟糯米脆而嫩,尤其是還熱氣騰騰的,吃進嘴裏,心裏就暖暖的,糉香會回溢在喜歡嘴中,久久不散去。誰能不這小巧玲瓏[注:小巧:小而靈巧;玲瓏:精巧細緻。形容東西小而精緻。],且散發出誘人清香的糉子呢?

端午的配角是賽龍舟。在這一天裏,湖的四面八方[注:指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都擠滿了人。在這熱鬧非凡的場面,幾支龍舟飛速行駛,舟上坐着一羣強壯的小夥子,他們都賣力地晃動船槳。“加油”聲一陣比一陣高,湖水也一浪比一浪高。在比賽中,他們也用起了“雜技”:有的把龍尾踩低,使龍頭高翹,船頭的'急浪便從龍嘴中噴吐出,如同吞雲吐雨一般;有的船頭船尾的人有節奏的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

艾草也把端午點綴了一番。端午前夕,家家戶戶[注:每家每戶。指所有的人家。]都在門口懸掛了艾草。據說艾草是百福的象徵,是一種治病的藥草。也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俗語。

關於端午節的歷史故事也數不勝數。如偉大詩人屈原爲了讓皇上相信他的觀點而縱身江河,從而人們把食物投入江中,以懷念

以身殉國[注:忠於自己的國家而獻出生命。]的屈原。

端午着場戲環環相扣,是一場百看不厭的戲。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26

今天是端午節,按照我們的習俗,是要包糉子吃,對於我這個資深吃貨來說,它可是不能少的美味,本想着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可是媽媽卻提前把糉子做好了,所以我只剩下吃的份了。

不得不說,媽媽做的糉子是真的好吃,兩種餡料,兩種不同的風味。糯米蜜棗餡料的糉子較香甜可口,軟軟的糯米搭配着甜甜的.蜜棗,吃起來又香又糯,給人一種幸福的感覺。肉糉也有自己獨特的風味,細膩的糯米肉糉咬下去一口,細細品味,忽然,咬到包在裏面的一塊肉,配着軟軟的糯米,還有糉子葉的清香,真是回味無窮啊!

傳說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這一天,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來歷。

後來經過演變,人們又用艾葉和葦葉、荷葉包糉子,而且關於《初學記》中還有關於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爲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端午濃濃“棕”是情,是親情,是友情,是真情

濃情端午糉作文 篇27

又是一年五月五,糉香滿堂飄。

端午節上午,陽光招呼微風,裹着鄰家糉香,穿過窗戶,給室內塗上一層淡淡的金色。蜜棗紅豆糯米,勺子棉線糉葉,桌子上早已擺得滿滿當當。我站在桌旁,一眼不眨地看着媽媽包糉子。

只見媽媽拿起兩片煮過的糉葉,交錯疊在一起,折彎成圓錐狀,放入一勺已經攪拌好的紅豆糯米,塞入一個蜜棗,再補上一些紅豆糯米。然後,雙手抓住糉葉,上下輕輕震動,將糯米壓結實。接下來,左手抓住糉子,右手翻折糉葉,將糉子封口。最後用棉繩將糉子“五花大綁”。一個個棱角分明的糉子就這樣在媽媽手中變出來了。

“多簡單,我也會!”我躍躍欲試,抓起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葉捲起來,放入糯米。我正要將糉子包起來,忽聽到窸窸窣窣的聲音。不好!糯米從下面漏出來了。原來糉葉沒卷緊,成了漏斗。怎麼到我手裏,糯米、糉葉就不聽使喚了?我失望地看了看媽媽。

“沒關係,再來一次。”媽媽給我講了一些技術要領,又示範了一遍。果然,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將糉子包成形了。我喜滋滋地拿起一根棉繩,將糉子紮起來。誰知剛纏了一圈,手一滑,糉子“啪”的一聲,掉在桌上,粉身碎骨。唉!到了最後一步,還掉鏈子。我無奈地望了望媽媽。

“有進步,再試試。”媽媽鼓勵着。我吸取了前面的經驗教訓,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個動作,終於完成了最後一個步驟。“成功了!”我興奮地叫了起來,拎起糉子給媽媽看。媽媽的嘴角頓時漾起欣慰的笑意,好像在說“這手藝後繼有人了”。

沒過多久,廚房裏就飄來絲絲清香。香氣越來越濃,越來越醇,鑽入我的鼻子,刺激我的味蕾。一會兒,我就“口水直流三千尺”……

有一種傳承叫做糉香飄飄,有一種記憶叫做糉香濃濃。感謝這美味的糉子,它讓我明白勞動的成果最香甜,還讓我懂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更讓我銘記住這流傳千年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