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語文>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

語文 閱讀(1.71W)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1

小石潭記·柳宗元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答: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答: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

3、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答: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寫小石潭周圍景物的句子

答: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5、《小石潭記》中最能體現作者暫時忘憂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與遊者相樂。

6、寫游魚自由輕靈遊動的姿態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7、表現地理環境使作者內心憂傷淒涼的句子是: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8、久坐潭邊遊人會有怎樣的感受?: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9、文章的點睛之筆是: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10、小石潭的氣氛用兩個字概括爲:悽清

11、小石潭的主要特徵:全石爲底、潭水清澈、竹樹環合:幽靜

12、“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麼氛圍,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悽清寂靜寂寞憂傷

13、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氣氛,又含蓄表達作者悲涼悽苦心境的句子: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1、文章第一段“全石以爲底”句有什麼作用?

答:交代小石潭“全石以爲底”的'特點,說明小石潭命名的緣由。

2、文章開篇落筆不凡,未見其景先聞其聲,把水聲寫得清脆悅耳,不同凡響,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瞭產生了這種效果的原因?

答:“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堪,爲巖”。

3、作者由“聞水聲”到“伐竹取道”,才“下見小潭”,其中的“聞”“伐”“見”幾個動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既交代了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又表現了作者探幽、訪奇的情趣。

4、“伐竹取道”說明什麼?

答:一方面說明作者的遊興之盛,另一方面說明小石潭環境寂靜,人跡罕至。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2

柳宗元《小石潭記》這篇文言文,完成10—12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題1】.對下列詞語的解釋有誤的是A.可百許頭(表示數目估計)B.日光下澈(清澈) C.水尤清冽(寒冷) D.隸而從者(隨從)

【小題2】.翻譯下列重點句子,不正確的是A.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碰撞發出的聲音。】B.俶爾遠逝【忽然間游到了遠處去了。】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齒互相交錯。】 D.悽神寒骨【(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

【小題3】.下面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本文以寫景見長,寫潭,寫樹,寫水,寫魚,寫源頭,寫岸勢,都寫出了特點,生動細膩,精美異常。 B.第一段寫潭寫樹。開頭以行蹤緩緩步入“小潭”,接着緊扣“石潭”寫石的.變化,突出山水之奇,最後寫潭四周的樹木,動靜結合,語言精練。C.第二段定點特寫,正面寫水側面寫魚。首句突出了水的清澈,次句寫魚在水中嬉戲,一靜一動,活潑可愛。D.第四段寫感受,抒憤懣。“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既是作者對環境淒涼的感受,又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貶後的憂傷心情的流露。

答案

【小題1】B

【小題1】C

【小題1】C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3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4題。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記》,有刪節)

【乙】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嵌盤屈①,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②木異竹,垂陰相蔭③。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④之所遊處;在人間,可爲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爲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⑤爲亭宇;植鬆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爲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元結《右溪記》,有刪節)

【註釋】 ①攲(qí)嵌盤屈:傾斜嵌疊、曲折盤旋的樣子。②休:美好。③陰:樹蔭。蔭: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隱士。⑤俾(bǐ):使。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斗折蛇行()

(2)悽神寒骨()

(3)不可名狀()

(4)爲之悵然()

2.下列句中加粗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則可爲都邑之勝境乃記之而去

B.以其境過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來

D.爲之悵然佁然不動

3.翻譯下列句子。

(1)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的作者帶我們去“小石潭”和“右溪”遊覽了一番,兩者同中有異。(1)請你向同學概括介紹“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處。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兩文各寫出了水怎樣的特點?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像北斗七星;使……感到淒涼(悽清);說出失望;失意,惆悵

2.D

3.(1)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2)這條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適合隱士遊覽和居住的地方。

4.(1)①都地處荒郊,少有人來。從【甲】文中的“寂寥無人”和【乙】文中的“無人賞愛”等語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爲底、爲岸。從【甲】文中的“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兩岸,悉皆怪石”等語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優美。從【甲】文中的“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異竹,垂陰相蔭”等語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產生淒涼、惆悵之感。從【甲】文中的“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爲之悵然”等語可以看出。(意思對即可。)

(2)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4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後面的問題。(15分)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節選自《小石潭記》)

【乙】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五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節選自《與朱元思書》)

【丙】君子之學必好問。問 與 學 相 輔 而 行 者 也 非 學 無 以 致 疑 非 問 無 以 廣 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哪裏)決焉? (選自《孟塗文集》)

10.下面句子中加着重號的詞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以其境過清 不以千里稱也

B.乃記之而去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C.而或不知其細 而或長煙一空

D.而或不達於事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11. 解釋下面加着重號的詞語。 (2分)

(1) 窺谷忘反 反:

(2) 理明矣 理:

12.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譯:

②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譯:

13.給文中畫線句子加上標點。(1分)

問 與 學 相 輔 而 行 者 也 非 學 無 以 致 疑 非 問 無 以 廣 識。

14.【甲】文和【乙】文中畫線句子分別從哪個角度描寫水?突出了水的什麼特點? (4分)

【甲】

【乙】

15.【丙】文闡述了作者什麼觀點? (2分)

答:

參考答案:

10.(2分)C

11. (2分,每題1分)

(1) 通“返”,返回。

(2) 道理(或:事理)

12. (4分,每題2分,意思對即可)

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

②只是喜歡學習但不願時時向別人請教,還算不上是真正愛學習的人。

13.(1分,有錯不得分)

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

14.(4分)

【甲】文側面(直接)描寫(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靜(或:平靜)”的特點(1分);

【乙】文正面描寫(或直接)和側面(或間接)描寫相結合(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急(或:湍急)”的'特點(1分).

15. (2分,選取文中原句或用自己的話概括均可)

君子之學必好問。(或:君子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必須善於問問題)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5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有刪節)

【乙】道洲城西百餘步,有小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嵌盤屈①,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②木異竹,垂陰相蔭③。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④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爲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爲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爲亭宇,植鬆與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勝。爲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元結《右溪記》,有刪節)

【註釋】①攲(qí)嵌盤屈:傾斜嵌疊、曲折盤旋的樣子。②休:美好。③陰:樹蔭。蔭: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隱士。⑤裨(bǐ):使。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⑴悽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狀( )

⑷爲之悵然( )

2.下列句中加粗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都邑之勝境無絲竹之亂耳(劉禹錫《陋室銘》)

B.以裨形勝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C.乃疏鑿蕪穢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D.以其境過清其真無馬也(韓愈《馬說》)

3.翻譯下列句子。

⑴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爲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的作者帶我們去“小石潭”和“右溪”遊覽了一番,請你向同學概括介紹“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⑴使……淒涼使……感到淒涼(悽清)⑵全,都。⑶說出⑷失望,失意,惆悵

2.C

3.⑴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⑵這條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適合隱士遊覽和居住的地方。

⑶因爲溪在州城之右(的右邊),就命名它爲“右溪”。

4.①都地處荒郊,少有人來。(從【甲】文中的“寂寥無人”和【乙】文中的“無人賞愛”等語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爲底、爲岸(從【甲】文中的“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兩岸,悉皆怪石”等語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優美。(從【甲】文中的“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異竹,垂陰相蔭”等語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產生淒涼、惆悵之感。(從【甲】文中的“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爲之悵然”等語可以看出。)(意思對即可)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6

朱元思書》和《小石潭記》,完成文後題目。(12分)

(甲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吳均《與朱元

思書》)

(乙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

【小題1】用"/"標示下面句子朗讀停頓之處(每句只標一處,2分)

(1) 自 富 陽 至 桐 廬 一 百 許 裏

(2)卷 石 底以 出

【小題2】解釋下列劃線詞(4分)

(1)窺谷忘反 ( ) (2)猛浪若奔 ( )

(3)水尤清冽 ( ) (4)斗折蛇行 ( )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 (4分)

(1)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

(2)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小題4】甲乙兩文都寫水的清澈,其中甲文從正面描寫水清澈的句子是,乙文從側面描寫水清澈的句子則是。(要求填完整的一句)(2分)

答案

【小題1】(1)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2)卷石底︱以出(各1分

【小題1】(1)通“返”,返回。(2)飛奔的馬。(3)格外,尤其,特別。(4)像北斗星一樣。(各1分)

【小題1】(1)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2)(魚)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各2分)

【小題1】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各1分)

解析【小題1】學生應瞭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根據句子的含義劃分節奏。

【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

【小題1】學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7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水尤清冽 (2)潭中魚可百許頭

(3)斗折蛇行 (4)以其境過清

【小題2】 與“佁然不動”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B.屋舍儼然(《桃花源記》)

C.吳廣以爲然(《陳涉世家》)

D.然胡不已乎(《公輸》)

【小題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題4】爲什麼柳宗元“聞水聲”時“心樂之”,“坐潭上”時卻“悽神寒骨”?

答案:

【小題1】(1)格外(2)大約(3)像北斗星那樣(4)悽清

【小題2】B

【小題3】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小題4】柳宗元聽到小石潭悅耳的水聲,看到小石潭的美景,於是“心樂之”;但坐在小石潭上,經悽清環境的觸發,他又想到自己被貶的遭遇,於是感到“悽神寒骨”。

解析:

【小題1】文言文中的詞語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現象。“可”,應解釋爲“大約”;“鬥”,名次作狀語,應解釋爲“像北斗七星那樣”;“清”,是“悽清”之意。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2】“佁然不動” 的“然”意思是“……的樣子”, “父利其然也”中的“然”就是“這樣”的意思 ,相當於指示代詞,指代上文提到的`情況。“屋舍儼然”中的“然”意思是“……的樣子”。“吳廣以爲然”中的“然”是“對、正確”的意思.。“然胡不已乎”中的“然”意思是“然而”。所以答案是B。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3】翻譯這一句時要注意“下澈”: 照到水底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4】本文通過寫景,把感情寓於景中。“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折射出作者欣賞美景之初的愉悅之情,後來這種感情發生了變化,“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正是作者抑鬱憂傷心情的折射反映。“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對景物的感受正是他此刻內心情感的生動寫照。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8

《小石潭記》一文,完成小題。(15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甚,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傲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3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 )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

(3)傲爾遠逝( )

【小題2】下列四組劃線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久居

②皆若空遊無所依 若有作奸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出師表》)

③以其境過清 以錢覆其口(《賣油翁》)

④乃記之而去 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A.①②③④四組全都不同 B.④相同,①②③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④相同,②③不同【小題3】翻譯句子。(5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題4】文中哪三個句子最能直接體現小石潭的主要特徵?從發現小石潭到離開,作者對於小石潭有哪幾種獨特感受?(5分)

答案

【小題1】(1)大約,大概 (2)像北斗星那樣(3)遊

【小題2】A

【小題3】(1)(2分,其中“澈”“布”各0.5分)陽光直射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

(2)(3分,其中“犬牙差互”各0.5分,補上省略部分1分)那岸上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能知道(潭水)的源頭。

【小題4】主要特徵(3分,每點1分):水尤清洌(或:潭水清洌).全石以爲底(或:全石爲底),四面竹樹環合(或:竹樹環合)。作者的感受(2分,每點1分)一方面是樂,一方面又悽清。這固然與作者的心境有着緊密聯繫,又是因小石潭的'景引起的。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2】本題考查對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的理解能力。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大約) 不可久居(能夠)②皆若空遊無所依(好像) 若有作奸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出師表》)(如果)③以其境過清 (因爲) 以錢覆其口(《賣油翁》)(用)④乃記之而去 (代詞,代小石潭的景物 ) 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代詞,代蔣氏)。經分析A爲正確答案。

【小題3】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捨去的主語才行。

【小題4】本題是一道綜合題。先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分析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小石潭”的特徵,然後根據文章中景物的變化來分析作者的獨特感受即可。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9

文言文。(11分)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字詞。(2分)

(1)爲坻,爲嶼,爲堪,爲巖。 堪:

(2)其岸勢犬牙差互。 犬牙: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2分)

⑵青樹翠蔓,蒙絡搖綴。(2分)

【小題3】閱讀全文,按要求回答問題。(5分)

(1)、本文第2段表現了潭水的什麼特點?(請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作者通過寫小石潭人跡罕至、悽清幽靜的環境,意在表現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題1】⑴不平的岩石 ⑵像狗牙那樣

【小題2】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⑵、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相互遮蓋纏繞,搖動下垂

【小題3】⑴水尤清冽 ⑵意在表現作者空有滿腔才華卻不得志的孤悽悲涼(或憂傷悲涼、悽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堪”課文註釋中有,如果記憶清楚就直接解釋,如果記憶不清,就概括語境解釋字詞。“犬牙”按字面義理解即可。

考點:古文字詞解釋

點評:本題不難,皆常用字詞。學習古文,要注意積累詞彙,尤其是對多義詞,學習時要注意舉一反三,學一知三,歸納識記,判斷時可從自己歸納的多種義項會考慮選擇。

【小題2】

試題分析:第一句翻譯要注意“鬥”和“蛇”的用法是名詞作狀語,譯爲“像……”;“見”不是能看見,是“現”,“明滅”意爲“隱隱約約”。第二句要注意儘量把每個字都譯出來,譯句也要儘量做到句式的工整。

考點:文言翻譯

點評:本題有難度,雖然是學生學過的課文,第二句難譯字較多,不好翻譯。翻譯文言句子,關鍵字詞要解釋清楚,尤其是與現代字詞意思有混淆的,更要注意解釋古義,不可望字見義。

【小題3】

試題分析:抓住最後一句理解,注意抓住關鍵字詞,“幽邃”“過清”是寫環境特點,“悄愴”“寂寥”“悽神寒骨”是寫作者的心情。

考點:文意理解

點評:本題不難,學生所學課文,此問題是學習中老師重點講解的問題,學生熟悉。平時學習古文時,要注意聽老師對一些問題的分析,理解問題,強化記憶。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10

文言文閱讀(15分)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節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6.解釋句子中的黑體字(4分)

念無與爲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潭中魚可百許頭 以其境過清

7.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每題2分)

(1)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甲乙兩文所寫景物各自有什麼特點?兩文分別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4分,每問2分)

9.甲乙兩文的層次清晰,都可以劃分爲三個層次,請選擇其中一篇簡要概括層意。(3分)

甲文:

乙文:

參考答案:

6.想 於是、就 大約 因爲

7.(1)哪一夜沒有月光?哪裏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們這樣的閒人啊。(2)溪岸的形狀像犬牙一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裏。

8.甲文描繪了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現了作者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漫步的悠閒。乙文描繪的是幽深冷寂的景物,表現了作者孤悽悲涼的心境。

9.甲文:月下漫步 月下景物 月下感受 ;乙文:潭中游魚 小潭源流 潭中氣氛。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11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4分)

以其境過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岸勢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用/標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4分)

(1) 潭 中 魚 可 百 許 頭

(2)其 岸 勢 犬 牙 差 互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悽神寒骨,悄愴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作者描寫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6分)

參考答案:

小題1: 以:因爲 差:交錯

小題2:(1) 潭 中 魚 / 可 百 許 頭 (2)其 岸 勢 /犬 牙 差 互

小題3:①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

②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淒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

小題4: 幽靜 或:幽深冷寂的氣氛 孤悽悲涼的心情

小題1:

試題分析:“以”在古文中意思比較多,有“因爲”“把、用、憑藉”“認爲”“來”等義,本句中是“因爲”,“差”是多音字,本句中讀cī,意爲“交錯”。

小題2:

試題分析:先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劃分句子的主謂成分劃開即可。其它的附屬成分之間無須劃分。

小題3:

試題分析:解釋清楚字詞,“鬥折”:像北斗星曲曲折折;“明滅”,忽隱忽現;“可”:能夠;“悽”,使……感到淒涼;“神”:內心;“骨”,身骨;“寒”:使……感到寒冷,“悄愴”:悲涼;“幽邃”:幽深。

小題4:

試題分析:抓住最後一段中“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一句分析,也可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來理解。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12

古文閱讀,完成問題。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5)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忽然)

B.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以……爲樂)

C.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年輕人

D.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認爲,以爲)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文第(2)段從哪幾個角度描寫潭水的清洌?第(3)段寫潭水的來源及岸勢,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佳句賞析。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你的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1)(潭)以整塊石頭爲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過來露出水面。

(2)石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似的.。

3.分別從游魚、陽光、影子三個角度描寫。

4.這句話採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通過描寫小石潭寂靜、悽清的環境,抒發了悄愴悲涼的心境。(或從其他角度進行賞析,言之有理即可)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13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伐竹取道 齊師伐我 B.以其境過清 諮臣以當世之事

C.不可久居 高可二黍許 D.隸而從者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8.用現代漢語表述下列句子,有誤的一項是(2分)

A.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塊石頭爲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

B.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潭中的魚大約白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無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向潭西南望過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樣曲曲折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見。

D.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參差不齊,不知道源頭在哪裏。

9.下列解說有誤的一項是(3分)

A.作者把地處幽僻的小石潭作爲描寫對象,意在借荒遠之景,寓貶謫之怨,傾抑鬱之情。

B.作者善於捕捉景物的特徵。如鳴佩環的水聲、參差披拂的枝頭蔓、空遊無依的魚兒、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樹環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繪就成一幅美妙的圖畫。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採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

D.本文語言凝練。寫卷石的形態各異,僅用了“坻”“嶼”“嵁”“巖”四字刻畫;寫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寫環境的清新和心緒的煩躁,僅用了“過清”二字加以揭示。

10.同爲山水遊記,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提到“樂”,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也多次提到“樂”,兩文中的“樂”,樂在何處,不同點是什麼?(3分)

參考答案:

7.D(2分)

8.C(2分)

9.D(3分)

10.柳宗元的“樂”是發現小石潭後暫時的自樂;歐陽修的“樂”既有山水之樂、太守自樂,更有與民同樂的情懷。

(能說出不同點在“與民同樂”即可,3分)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14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每小題3分,共9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題1】對下面語句中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悽神寒骨悽:淒涼B.隸而從者隸:跟隨' C.如鳴佩環鳴:發出的聲音D.佁然不動佁然:呆呆的樣子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B.潭中魚可百許頭不可久居C.以其境過清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記之而去。 思而不學則殆

【小題3】下面對本文內容和寫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把地處幽僻的小石潭作爲描寫對象,意在借荒遠之景,寓貶謫之怨,傾抑鬱之情。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採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C.作者善於捕捉景物的特徵。如鳴佩環的水聲、參差披拂的枝頭蔓、空遊無依的魚兒、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樹環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繪就成一幅美妙的圖畫。D.本文語言凝練。寫卷石的形態各異,僅用了“坻”“嶼”“嵁”“巖”四字刻畫;寫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寫環境的清新和心緒的煩躁,僅用了“過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題4】將文言材料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答案

【小題1】A

【小題1】C

【小題1】D

【小題1】(1)譯文:青蔥的樹,翠綠的莖蔓,樹枝藤條遮蓋交結,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2)譯文:順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2分)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15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全石以爲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潭中魚百許頭/雜然相許C.不可久居/居數月,典馬將胡駿馬而歸D.乃記之而去/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題2】.請將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譯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譯文:

【小題3】.全文兩次寫列“樂”,這與文章憂傷悽苦的感情基調矛盾嗎?爲什麼?

答案

【小題1】D

【小題1】(1)(游魚)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又向遠處游去,往來輕快而敏捷。

(2)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小題1】不矛盾。作者被貶,心中自然憂傷悽苦,而寄情山水正是爲了擺脫懨傷的心情;但這種從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樂是短暫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悽苦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