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7.8K)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能夠用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熱情豪放的情緒演唱《愛我中華》。

2.通過歌曲《愛我中華》的教學,進行各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用歡快、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愛我中華》。

2.前十六和後十六節奏型的準確掌握。

3.唱準歌曲中的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

《愛我中華》是一首優秀的創作歌曲,是90年代初喬羽和徐沛東爲在廣西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而創作的主題曲。歌中唱道:“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歌曲在把五十六個民族比做“鮮花”的基礎上,又把五十六個民族比做“兄弟姐妹”,並且呼喚出五十六個民族的共同心聲“愛我中華!”。樸實的語言、簡潔的音調,深刻地反映出我國各民族的親密團結和愛國愛家的深厚情感,極大地激發了我國各民族人民的愛國熱情。所以,這首歌很快得到了廣大人民羣衆的喜愛。

歌曲是三段體曲式,第一樂段爲全曲主題部分,節奏明快、旋律清新流暢,熱烈活躍,富有舞蹈性,奠定了歌曲的基礎,主題是。第二樂段是由襯詞構成的對比性段落,襯詞鮮明地表現了少數民族的語言特點。歡快活潑、興高采烈的情緒唱出主題──愛我中華。第三樂段,曲調高昂,具有強烈的號召性和使命感,表現了中華兒女愛中華的深厚感情。最後一小節精練堅定,使全曲以肯定的語氣結束,表現出愛我中華的決心。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歌曲導入

1.欣賞歌曲《中國人》。

師:歌曲充滿了作爲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2008奧運會剛剛過去,爲了奧運會的成功召開,每一箇中國人都付出了努力。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深愛着我們的中華民族。同學們,我們國家人口衆多,你們知道我國共有多少個民族嗎?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漢族、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壯族、滿族、瑤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鮮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維吾爾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

教師:五十六個民族生活的地區環境不同、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不同,各民族的歌舞音樂也不相同。如果所有民族聚集在一起肯定非常熱鬧。你們想想會是什麼樣的場面?用一句歌聲來表達一下我們的心情吧。

2.學習譜例。

教師彈,學生聽,請學生回答:老師爲什麼選了這段音樂?(音符跳躍、節奏緊湊、有能夠表現快樂氣氛的休止符。)

(1)放慢速度演唱,較熟練後將速度還原。

(2)教師將有休止符的地方用連音來彈奏,請學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提示學生演唱時應把握好連音與休止符的細緻要求。

(3)唱“啦”,演唱時注意聲音的彈性及氣息的支持。

(4)指導學生用熱情奔放的情緒演唱,並加上拍手,每小節四下。

二、《愛我中華》歌曲學習

師:是啊,五十六個民族在一起,如同五十六朵花,都競相開放在祖國這個美麗的大花園中。

1.完整聆聽並介紹歌曲。

(1)教師連續播放各民族在一起畫面。

(2)介紹歌曲創作背景。

(3)復聽歌曲《愛我中華》,學生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段落。

2.學習第一樂段。

(1)教師出示第一樂段譜例並聆聽第一樂段,找出旋律特點(重複旋律)、情緒特點(敘述性的語氣)。

(2)學生視唱,教師強調第一樂段的最後一句音準。

(3)輕聲唱出歌詞。

3.學習第二樂段。

(1)教師出示第二樂段譜例並聆聽第二樂段,學生邊聽邊拍手,尋找出用“啦”唱過的旋律。

(2)演唱襯詞,指導學生唱準音準,並用熱烈的情緒演唱。

4.學習第三樂段。

(1)教師出示第三樂段譜例並聆聽第三樂段,學生感受歌曲所表現的心情。(表現了愛我中華的豪情。)

(2)分析歌曲表現情緒的音樂要素。(音高:每一句開頭都以歌曲中的音出現;節奏:重複的節奏型起到了強調的作用、最後以連續緊湊的八分音符將歌曲推向高潮。)

(3)學生自己演唱、感受、討論、分析歌曲倒數第二小節出現休止符的作用。(積蓄力量推向高潮。)

(4)學生演唱。

5.隨歌曲《愛我中華》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進行演唱

1.按照領唱齊唱的演唱形式,教師領唱、學生齊唱。

2.學生齊唱的部分,自己選擇表現歌曲情緒的動作配合演唱,教師指導。

3.全體完整地演唱。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習到了我們國家五十六個民族,我們都愛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老師從同學們的歌聲中都已經瞭解,相信這首《愛我中華》一定會激發大家更多的愛國熱情。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2

一、設計意圖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非常適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並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二、目標定位

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奏,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並初步學習對唱。

2.進一步感知夏天的有關特徵,懂得夏季衛生的重要。

3.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活動的難點是:能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對唱。

爲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作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開展《快樂的夏天》主題活動,瞭解夏天的主要特徵。

2.物質準備:關於歌曲的圖片、歌曲磁帶。

三、教法學法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依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採用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依據“先行組織者理論”,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的強弱節奏,並分段學唱。從幼兒熟悉的雷聲、蛙聲入手,引導幼兒感受三拍子的強弱節奏,同時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3.依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爲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採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演唱歌曲。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一,引導幼兒談話。(圖片內容:夏天的風景──雷雨過後,青蛙呱呱叫)

教師:什麼季節到了?

幼兒:夏天到了。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幼互動的關鍵是爲幼兒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夏天的知識。在這個問題中,隱含了前半段歌詞的內容,巧妙地藉助圖片所展示的圖像,幫助幼兒理解並熟悉前半段歌詞。同時,也爲幼兒熟悉歌曲節奏做了鋪墊,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動的重點內容:通過模仿雷聲和蛙聲感知三拍子的節奏強弱。

(二)欣賞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師以清唱的方式提問:“夏天到了怎麼知道?”(即歌曲第一句) 展示雷聲和蛙聲的節奏圖譜,鼓勵幼兒按圖示有節奏地念出後半句歌詞,並用動作區分強弱的節奏。

2、欣賞歌曲前半段,教師清唱

提問:夏天到了,你心裏覺得怎麼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夏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歌曲的前半段與後半段節奏相同,但歌詞內容、歌曲旋律有明顯的區別,所以我先讓幼兒熟悉前半段。 提問: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3.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方式練習歌曲前半段

(三)整體學唱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後半段,提問:歌曲裏還唱了些什麼?

出示圖片,提示幼兒學念後半段歌詞。後半段歌詞比較多,幼兒記憶時相對要困難一些,因此,除了圖片的提示之外,我還採用教師語言暗示、動作暗示等方式幫助幼兒熟記。

2、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如:教師領唱幼兒用單音字哼唱旋律;教師和幼兒互相接唱;邊做動作邊唱等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

很受孩子歡迎。同時,幼兒在學習前半段歌曲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已經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師的領唱。

3、分組對唱歌曲(問答式對唱前半段、集體合唱後半段)

問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適合孩子們進行對唱。在這環節中,我先採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唱的方式,再請幼兒自由分組進行對唱,隨後請個別幼兒與集體對唱……儘可能多地爲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演唱過程中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以及三拍子的強弱節奏。《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採用多種對唱的方式鼓勵幼兒表演歌曲,這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四)活動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們特別高興,因爲夏天有許多與春天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去找找看,把夏天的這些特別的地方編進歌詞裏,唱給大家聽。 活動的延伸是爲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們在夏天的主題活動中積累了很多有關夏天的知識,也一定能夠創編出很多新的歌詞,我鼓勵他們相互做小老師,學學別人編的新詞,

既滿足了幼兒充分表現自己的需要,也爲孩子們鞏固歌曲旋律、節奏提供了反覆的練習機會。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是x號,我說課的題目是《春雨濛濛地下》。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歌曲《春雨濛濛地下》授課時間正安排在詩情畫意、生機勃勃的春天。是一首歌詞簡潔優美、曲調抒情形象的童聲合唱。使人由衷讚美春雨,熱愛春天,對春天充滿希望。

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爲以下三個: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由衷的讚美春雨,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積極參與各種不同的音樂活動,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用連貫,平穩的氣息唱出優美舒展的旋律,注重二聲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音色統一。

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程度,我認爲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是正確且有感情的表達歌曲並通過各種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能力,使他們更加熱愛春天。教學難點是歌曲的處理及二聲部的合唱技巧。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由於一些學生的學習習慣、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個體間學習音樂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異。因此,我將以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和音樂獨特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同時,我會注意針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分層教學,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三、說教法

在這節課中,我會運用到一些教具,有鋼琴,多媒體,以及一些裝飾教室的東西輔助教學,以便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學方主要有:情景設置法——設置春天,春雨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討論法——通過自制樂器、處理歌曲、討論表演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多媒體展示法——通過音樂展示,豐富學生的視野,獲得多種體驗。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課學法有體驗法——讓學生置身於音樂表演中,使他們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模仿法——用人聲模仿大自然的聲音,並配合表現出來,創造意境;創造法——自己製作樂器讓學生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合作法——分組討論合作,讓每個學生開動腦筋,團結協作。

五、教學過程

我將本節課分爲四個部分:激趣導入、新課講授、音樂活動、課堂小結。

(一)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會這樣引入:春天來了,她的使者——春雨也悄悄來了,我們一起去看雨吧。話落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接着讓學生自由律動,我邊講解在下春雨時儘可能發生的事情,讓學生自己想象模仿出各種動物的聲音和植物的千姿百態。學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體驗春雨的美,從而大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講授

新授環節中我會先引導學生初聽歌曲,思考相關簡單的問題。然後伴奏,讓學生用lu來哼唱,體會歌曲的韻律,學生既熟悉了旋律,又發現歌曲中的難點。新課標分析中高年級學生參與意識,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強,我安排學生分組討論,邊實踐體驗怎樣才能正確的表達歌曲,讓歌曲更富有魅力。我來總結整首歌曲的處理如以下幾點:

1、整首歌曲應用連貫平穩的氣息唱出優美舒展的旋律,注意連音與非連音的對比。

2、注重二聲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統一,音準和諧。

3、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記號,在“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漸強再漸弱的記號。

4、注意弱起小節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應唱三拍半,換氣敏捷。

這樣讓學生自己體驗總結,並在實踐活動中感悟,不但增強了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而且培養了良好的合作意識,並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鑑賞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這之後學生完整的演唱歌曲,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愉快和激情,進一步啓發生讚美春雨,熱愛春天的感情和嚮往春天的情感。

(三)音樂活動

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本環節我讓學生用自制的樂器,比如裝沙的袋子、揉搓紙張等的聲音來模仿雨的聲音,爲歌曲配上簡易動聽的節奏。部分學生穿上準備好的服裝和頭飾道具裝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鳥等等表現被雨水滋潤的萬物。大家共同歌唱一段“春天的交響曲”。這一教學過程充分挖掘了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成表達個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悅。

(四)課堂小結

課堂的最後我希望首尾呼應,結束本節課,學生唱着歌曲《春雨濛濛地下》,表演大自然中的千姿百態來結束本節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老師。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哦,十分鐘》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第七冊教材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是一首不帶再現的二段曲式的大調歌曲,歌曲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學生在課間十分鐘的歡樂心情。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歌曲《哦,十分鐘》是一首2/4拍,D宮調式,二段體結構的兒童歌曲。歌曲曲調歡快、活潑,語言形象生動。歌曲通過對孩子平日課間十分鐘的描寫,表現了孩子們在緊張的學習後自由歡樂的心情。

第一樂段爲方整性結構,包括4個樂句。前兩個樂句具有典型的“起承轉合”的特徵,後兩個樂句分別是前兩個樂句的局部重複,構成平行樂段。該樂段的節奏緊湊,曲調輕快活潑,表現了活蹦亂跳的孩子們在課間輕鬆,快樂的形象和喜悅的神情。第二樂段爲非方整性結構,包括三個樂句,第一句與第二句運用旋律的模仿手法,三度、四度的跳進。第三樂句有兩種不同形式:第一遍結束時,是第二樂句下三度自由模進的節奏變化。第二遍結束時,是第三樂句的局部重複。此樂段音調轉爲舒展,“哦,十分鐘”唱出了孩子們對課間十分鐘的由衷歡迎。

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的視唱、演唱和分析歌曲的能力,班中學生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求知慾較強,一經點撥便能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情感也易被激發。但班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個性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一部分學生常是課堂的“守望者”,缺乏課堂學習的積極參與習慣和專注學習的能力。因此,在課堂上積極提倡和推行各種形式的教學理念,相信能在發揚個性,分享思想和經驗的基礎上,面向全體,關注更多學生知識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感,最終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方式的養成。

教學目標: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鐘》。通過聆聽歌曲,引導學生爲歌曲劃分樂段。通過學習歌曲,培養學生的歌曲創編能力。

教學重點:能用甜美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學難點:O X X節奏的掌握及歌曲的視唱練習。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具學具準備:鋼琴、教材、打擊樂、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目標的制定,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通過情景導入、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教師範唱,引領學生分析歌曲、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學生在教師引領下,通過觀察、體驗、模仿等方法掌握學習歌曲。

三、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揭示課題。聆聽音樂《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設計意圖:通過有意識的安排師生間的互動,讓教學氣氛活躍起來,爲本節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歌曲教學。初聽歌曲,感受旋律。請你說一說歌曲的速度?這首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情緒?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歌曲,讓學生分析出音樂要素。

歡快的朗讀歌詞,掌握難點。按節奏朗讀歌詞。講解節奏難點:O X X加上旋律進行視唱。加上歌詞演唱歌曲中的難點樂句。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視唱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比較直觀的掌握帶休止的切分音的節奏型。

下課的鈴|聲0|送來十分|鍾0|來吧|來吧|大家來輕|鬆—|讓那疲勞的|眼睛|看看藍|天0|讓那緊張的|大腦|吹進清|風— |

下課的鈴|聲0|送來十分|鍾0|來吧|來吧|大家來活|動— |讓那握筆的|手指|摸摸皮|球0 |讓那快活的|叫喊|衝出喉|嚨— |

踢毽子: X X | X X | ta ta ta ta跳繩: X X X X | X X X X | ti ti ti ti ti ti ti ti投籃球: X 0 | X 0 | ta空ta空溜溜球: 0 X X | 0 X X |

復聽歌曲,熟悉旋律。請你說一說歌曲兩個樂段所表達的情緒有什麼不同?第一樂段:歡快活潑。第二樂段:優美抒情。請你說一說歌曲兩個樂段的演唱方法有什麼不同?第一樂段非連音唱法。第二樂段是連音唱法。設計意圖:通過聆聽音樂,使學生對歌曲的情緒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而且對於歌曲的演唱方法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第一樂段第二樂段

視唱練習。學生跟鋼琴視唱旋律。分組練習。全體視唱。

歌曲學習。學生跟鋼琴輕聲演唱歌曲。教師及時指導並進行範唱。全體學生演唱歌曲。歌曲處理。速度。情緒。聲音。

歌曲拓展。歌詞創編。創編第一樂段的歌詞並演唱。節奏創編。利用打擊樂來爲歌曲進行伴奏。欣賞歌曲《哦,十分鐘》。設計意圖:通過打擊樂器的練習反饋,檢驗學生是否把音樂知識轉化爲實踐表演能力。

總結評價。學生談知識的收穫及情感的體驗。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性的評價。教師根據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小烏鴉愛媽媽》選自義務教育人音版國小音樂教科書二年級下冊。

2、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3、教材簡析:

(a)這是一首以動物爲題材的兒童歌曲。敘事性的歌詞,講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熱愛,教育學生要尊敬,熱愛自己的母親,從小就要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

(b)歌曲爲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大調式,2/4拍。歌曲曲調簡練,具有敘事的特點。

4、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並有表情地進行演唱。

(2)創編歌表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5、教學重難點:歌曲的學唱和打擊樂合奏。

二、說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遊戲與音樂緊密結合,運用多媒體創設與歌曲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們對歌曲情境的體會,方法生動、簡潔。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

體驗音樂,使他們再樂中學、學中樂、不但牢固掌握了知識,而且還能享受到成功創新及合作演奏的快樂!

三、說學法

根據國小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好勝的特點。在學習中,我注意去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音樂遊戲,律動,歌表演、打擊樂合奏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充分體現了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過程(我將通過五個環節來組織本節課的教學)

第一個環節:聽音樂進教室(播放音樂師解說:)伴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旋律走進教室,在這動聽的樂曲聲中感受媽媽對孩子的愛。

第二個環節新課導入(出示圖片 播放音樂)

師感情導入:同學們,看!在美麗的樹林裏,有一隻可愛的小烏鴉飛來飛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尋找食物。樹林裏有一隻老烏鴉躺在自己的病牀上,小烏鴉正站在烏鴉媽媽的身旁,一口一口喂媽媽吃自己捉來的小蟲子。)

當學生聆聽完老師的講述後問:這幅圖中的主人公是誰?講了個什麼故事?看到這幅畫面

你有什麼感想?是呀!這真是一隻愛媽媽的小烏鴉啊!板書課題

第三個環節:學唱歌及表演唱

1、學生回答完以後師說:“這是真是一隻愛媽媽的小烏鴉。出示課題及歌詞,師帶着學生集體有感情的朗讀。(烏鴉媽媽叫娃娃,烏鴉媽媽叫娃娃,媽媽老了不能飛,眼裏含着淚花花想起媽媽餵過我,拍拍翅膀飛天下,捉來小蟲我不吃,親親媽媽餵給她。)

2、和學生聆聽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我們一起來聽。播放歌曲。用音樂加深學生的理解感悟,用樂曲使學生受到感染。

第五個環節接下來是教師範唱。播放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通過我的這一段演唱,使學生生動的感受歌曲情感。

(5)學生學唱歌曲。這是一隻多可愛的小烏鴉呀!讓我們用歌聲來講講這個故事吧!師教唱。然後在學生唱熟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拍手唱。

(6)然後組織學生以“愛媽媽”爲題,談談對媽媽的感情。如:幫媽媽做家務,看媽媽累了給媽媽倒水喝等,教育學生愛惜媽媽的勞動成果,體諒媽媽的辛苦。

(7)、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看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在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學生一人演圈內的烏鴉媽媽,一人演小烏鴉,它在圈外自由地飛來飛去,尋找食物。五至八人組成圓圈似鳥窩,集體伴唱。讓學生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學生感受、表現、創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在歌表演中,教師給每個學生表演的機會,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親身去感受去體驗,使他們獲得快樂

3、課堂小結。孩子們,今天我們學會了這首好聽的歌曲,認識了一隻可愛的愛媽媽的小烏鴉。希望大家都能象小烏鴉一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愛!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6

一、介紹教學內容:

今天,我講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音樂第七冊,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八課《八音盒》。這一課的內容以聆聽《維也納的八音鍾》、《打字機》、歌曲《鈴兒響叮噹》;表演《鈴兒響叮噹》、編創與活動幾部分組成。歌曲《鈴兒響叮噹》是一首典型的二聲部合唱、表演、編創爲一體的活動課。共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爲學唱簡譜、學會主聲部、伴奏及簡單的樂理知識;第二課時爲學唱第二聲部,達到主聲部與陪襯聲部的和諧;第三課時爲鞏固加強、設計三聲部的表演唱。我進行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二、教材分析:

《鈴兒響叮噹》是一首兒童坐在雪橇上滑雪爲題材的歌曲,旋律優美、活潑,情緒歡快、跳躍。樂曲主題單一,旋律質樸,節奏簡單。以完全重複、變化重複等手法而成,貼切反映了兒童坐在坐在雪橇上滑雪時表現出來的天真、爛漫的神態和緊張、歡快、熱烈的氣氛,音樂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細膩,具有新的時代氣息。

三、活動目標:

1、讀譜知識:二聲部的唱法、雙聲部節奏訓練、反覆跳躍記號、連音線、附點音符等樂理知識。

2、教唱第一聲部,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自選打擊樂器,自編節奏爲《鈴兒響叮噹》伴奏等編創活動。

3、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注意安全,多編創。

四、活動重點:

1、讀譜知識:二聲部唱法、雙聲部節奏訓練、反覆跳躍記號、連音線、附點音符等樂理知識。

2、教唱第一聲部,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多編創。

五、活動難點:

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自選打擊樂器,自編節奏多種形式爲《鈴兒響叮噹》伴奏等編創活動。

六、資源準備:

教具:電子琴、錄音機、磁帶、網上下載的有關滑雪、雪橇的資料、圖片。

七、教學過程設計:

1、採取多樣的形式爲新課做鋪墊。

採用音樂遊戲、發聲練習、節奏遊戲激發學生興趣,掌握髮音技巧,增強個人、組組、男女之間的競爭意識。

2、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把簡譜、歌詞及節奏練習與其他學科相互有機整合、歸類,有利於學生聽、唱,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3、分散難點。

4、拓展創編。

八、教學反思

1、目標制定較合理、完善

2、把握了教材的重難點;

3、對學生進行了拓展創編活動和情感教育。

4、不足之處就是要繼續加強自身知識儲備,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點,體現自己的講課風格。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7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它由三大環節構成:第一個教學環節:感受音樂、理解情感。計劃用時10分鐘。

1、播放《我愛米蘭》,學生在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2、經過常規的組織教學後,迅速過渡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即:

3、帶着問題聆聽歌曲《我愛米蘭》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各爲2分40秒)

問題有如:這兩首歌曲分別是什麼演唱形式?歌曲讚美的是什麼? 4、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爲什麼要將老師比喻成米蘭?兩首歌曲速度上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速度對錶達音樂情感有什麼作用?

根據學生的討論,老師適時的範唱與講解,使學生逐漸明白:兩首歌曲都表現了學生們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前一首歌曲是將老師比作米蘭,頌揚了教師默默奉獻 的崇高精神。而後一首歌曲則是直抒心懷,歌頌了老師爲培養一代新人而嘔心瀝血、忘我工作的精神。(米蘭,並不是一種名貴的植物,也不是絢麗多姿的花卉,但 它能靜靜地散發着幽香,而以它來比喻教師的品格則是十分相宜的。)

這一環節中的欣賞過程,我沒有運用圖片、錄像等其它形式來提示、幫助學生們感受、理解音樂,因爲我認爲:音樂藝術應該運用音樂來體驗與表達,理解音樂最好的 方法就是:仔細地聆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加之,經過一、二年級的長期系統的學習之後,這一學段的學生也已具備了這樣的能力。這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也 是"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經過這一教學環節後,我將點出今天的課題,即:學習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課本第40頁)從而進入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大環節:演唱歌曲、表達情感,計劃用時22分鐘。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主要運用:視唱法、教唱法相結合的學習手法,教學生演唱歌曲、表現情感,具體過程是:(重點說:教唱的過程及對重難點的解決方法、手段)

1、教師彈琴伴奏,引導學生輕聲地跟琴視唱樂譜; 這時,我的教學不僅要指導學生在音高、節奏方面的準確,還會適時地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輕輕地進行演唱。這種輕聲唱的要求,不僅是爲了保護嗓音,我還會引導學生們明白,這也是歌曲情感表達的需要。

2、將學生分兩組進行"啊"音演唱,檢驗並鞏固學生的旋律感;

3、請學生跟琴學唱第一段歌詞,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

如,提出問題:你覺得第一段要用怎樣的速度、力度來演唱呢?從而引導學生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進行演唱。這一步驟中,我還將對歌曲中一字多音與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啊"字的力度控制、主副歌的情緒增進等重難點運用對比範唱等形式進行教學。

4、 經過我細緻地引導學生學習掌握了第一段歌詞的演唱之後,接下來的第二段、第三段歌詞,我將把學習過程完全地交給學生。根據學生的討論、演唱,進行及時地引 導,最後,老師彈着伴奏,請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並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達到這樣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進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的心 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則用稍快的速度進行演唱;

5、在以上的教學過程中,爲了鞏固學生的新授歌曲,我還將分別設計了這樣幾種演唱形式,如:分組競唱、分句接龍、領唱和齊唱合作等形式。這樣,不僅鞏固了新授歌曲,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們的歌唱表演形式,一舉兩得。

第三大環節:拓展創編、深入體驗(8分鐘)我主要採用:"分組合作,現場創編"的形式開展活動。

我將提示學生,可採用如:歌唱、配樂詩朗誦、舞蹈、小品、畫畫等多種形式來表達、體驗歌曲的情感,老師這時做適時的巡迴指導。

雖然學生們創編活動的質量高低參差不齊,但是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教師這時則變成了整個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比如:彈伴奏、放音樂、組織評比等。但卻讓每位學生都在活動中獲得了不同的經驗,愉快的體驗了過程,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藝術的薰陶。

當然,由於時間的緊迫,學生們的創編形式在這一節音樂課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現出來,我將選擇其中較好的小組創編的表現形式在本節課上進行當衆表演,並鼓勵其它組創編的形式,課後進行再加工,下一節音樂課爲老師和同學進行表演。

這樣的設計,不僅使本節課的教學得到了適時的拓展,而且,還將這一內容擴大到了課後,爲下次的音樂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總之,我設計的這節針對三年級學生的音樂課,體現了新課標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則,並在單元目標的總體規劃下,體現了音樂課獨特的施教特點,完成了教學內容,達到了授課目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8

一、說教材

《小螺號》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八冊第四課《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課的的重點教唱歌曲。第四課共需三課時進行,下面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它緊緊圍繞《小螺號》。《小螺號》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過“小螺號嘀嘀嘀吹”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爲2/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

二、說教學內容

本節課具體內容包括:

1、感受、學唱歌曲。

2、處理、編詞表演歌曲。

3、拓展歌曲,延伸教育。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有三個:

1、認知目標:學習並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裝飾演唱《小螺號》,使歌聲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2、能力目標:創新發展歌曲,啓發引導學生能自己編詞演唱,大膽參與,自信表演,展現創新火花。

3、情感目標:在歌曲演唱、處理與創新中,自然滲透“愛”的教育,激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親人等“愛”的美好情感。

四、說教學重點

1、能運用裝飾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2、激發學生編詞創作的靈感。

3、滲透“愛”的情感教育。

五、教學難點

啓發和引導學生能自信地編詞和表演。

六、教學準備

CAI課件、多媒體教學光盤、鋼琴、一串串製作的假魚、小海螺等。

七、說教法

根據新課改理念,教師要以學生爲主體,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根據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是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啓發學生積極參與、展開想象,大膽創新。我採用了感受鋪墊法、啓發引導法、比較法、發現法、激趣法、討論法等各種靈活多變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互動,共同發展。爲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製作一套課件,不用粉筆板書。歌曲曲譜、樂譜知識中的符號、歌曲動畫等全部用多媒體大屏幕展示,使學生感到形象、美觀、直觀、生動。

八、說學法

爲了在學生中形成“我要學”的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根據教師教法的確定,學生將在教師各種靈活方法引導下通過感受欣賞自然而迅速的學會歌曲唱法;通過探究、討論、發現去主動學習;通過合作、想象去創新發展歌曲,並得到愛的情感教育。

九、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活動:課堂一開始,我要利用歌曲中的主要節奏,編成律動讓學生模仿。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激發學生信心,感受學習快樂。

(二)、感受、學唱《小螺號》。

1、情景小故事導入。

剛纔同學們的表現相當棒,教師要給大家一個小小的獎勵。請閉上眼睛聽這是什麼聲音?(教師吹螺號)同學們聽出來的嗎?下面教師就要獎勵大家一個愛吹小螺號的小朋友的故事,想聽嗎?這位小朋友名叫濤濤,他生活在大海邊,是漁民的兒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陽,出海打魚,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陽,滿載而歸。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樂!對於濤濤來說,最大的快樂是每天晚學後,來到大海邊,欣賞着美麗的海邊風景,深情地吹起小螺號,螺號聲聲換船歸,盼望阿爸快快會!同學們聽濤濤又吹響了嘀嘀嘀的《小螺號》。(放動畫歌曲《小螺號》。)

2、反覆欣賞範唱。

根據音樂新課改的理念要引導學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聽音樂作品,讓學生在感受欣賞中不自覺的就能學會歌曲。原因很簡單我們學會一首歌曲大多都是聽會的,並非是先學歌譜,再學歌詞。新課程重感受默化,輕專業技能。因此我設計了三次欣賞動畫歌曲,每次欣賞之前提出設問;如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歌曲的“景色”是怎樣描繪的?3、出示歌譜。邊看邊聽,然後回答歌曲表達了什麼情感?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和完善以上的問題。

3、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尋找、發現上滑音出現了幾次,並通過教師運用和不運用演唱的比較,讓學生總結出運用上滑音更能表現出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學唱中引導學生尋找新的記號波音,並通過比較演唱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現出大海的遼闊、海灘的無際、美好的心情。

(3)教師伴奏,學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現歌曲。

(1)根據學生素質和表現,即興利用齊唱、對唱、領唱等等形式,進行各種歌曲演唱處理、表現。

(2)啓發學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並運用正確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出漁家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熱愛之情。

(3)引導全體學生到前面來自由發揮進行動作表演,教師給與激勵。

(四)、拓展歌曲,創作表演。

1、引導學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聲音,如自然的風聲、雨聲、雷聲,各種動物的叫聲、火車、汽車等物體發出的聲音等。請各小組堂論、創作的新歌詞,並劃分小組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創編歌詞,展現創新能力。

2、分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評價。

3、教師出示爲歌曲創作的第二段歌詞:小螺號,嘀嘀嘀吹,阿爸聽了架船歸,小螺號,嘀嘀嘀吹,阿爸聽了笑微微。小螺號,嘀嘀嘀吹,歡唱收穫多,小螺號,嘀嘀嘀吹,歡迎阿爸凱旋歸羅。甜甜的生活,暖暖的親情,見到了親人,笑開顏也。

4、師生各扮角色發唱不同的樂句,進行創新演唱歌曲。

5、創編表演親情故事。可以教師扮演阿爸、一男孩扮演濤濤,一女孩圍上圍巾扮演阿媽,即興發展表演親情故事。比如面對滿載而歸的阿爸,濤濤怎樣表現出喜悅,回到家裏阿媽做了什麼好的飯菜,備的什麼好酒,一家人和和樂樂吃完飯後,濤濤是怎樣給阿爸解乏的等等,在表演中教師要不斷的引導劇情的發展,及時引出發展的話題,使表演有看點,又能達到自己預設的教育目的。

(五)、總結評價,延伸“愛”教育。最後,教師要給與學生充滿激勵的評價,並繼續延伸“愛”的教育。可問學生,你們平日在家裏怎麼向爸爸媽媽表達愛心的?最後教師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學生說:願同學們個個都是愛心小天使,在學校、家庭、社會上處處去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愛,你就會伸出千萬隻手去幫助別人,同時你也會得到千萬隻手對你的幫助。希望同學們的愛心象陽光一樣播撒到每一個角落,祝願同學們人人都成爲有愛心的公德小模範!同學們,再見!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9

一、本節課的設計理念:

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作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特別是在激活學生創新潛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於以上認識,我設計了本節課——學唱《木瓜恰恰恰》。

二、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國小音樂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1課《木瓜恰恰恰》。《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稍快而熱情的印尼歌曲。它優美的旋律給孩子們勾畫了一幅印尼人在賣水果的景象,而本課教學正是對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發展。本課安排二課時,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及品德的教育。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用輕快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們的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煉,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良好情感,從中滲透對學生心靈美、行爲美的品質教育。

教學目標:

① 用熱情、歡快的聲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歡快情緒和喜悅心情。

② 簡介印尼,瞭解一些相關文化以及“叫賣”的藝術形式。

重點難點:

重點:用熱情、歡快的聲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難點: 正確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節及切分節奏。

三、教法學法:

1、教法: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教唱、練習、舞蹈等教學法,利用跳唱結合,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旋律美。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爲學生創設一個春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自然的美、音樂的美。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還採用了音樂表演法,實施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策略。

2、學法:學生自主學習並且自由發揮。採用練唱練跳的手段,讓學生在跳與唱中感受叫賣調。通過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四 設計流程:

現代音樂課程標準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爲核心。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導入新課、學習歌曲、歌表演這三部分組成。過程如下:

首先導入新課:我是要談話導入新課的,我是這樣說的,大家好,見到你們,我很高興。初次見面,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音樂,聽完後大家和我一起動動腳,動動手,目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快樂。接着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做簡單的律動,讓學生跳一跳感受節奏。最後,切入課題。提問:我們聽到的這首音樂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亞歌曲,你們對印度尼西亞有哪些瞭解?

其次學習歌曲這裏我共設計了三步:1、導入:教師:以前我們學過多種體裁的歌曲,今天我們在來學習一種新體裁的歌曲——叫賣歌。叫賣歌是民間風俗歌曲的一種,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沒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徠顧客。它是在叫賣調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有《賣湯圓》、《冰糖葫蘆》等。今天,我們要學的歌曲是課本第34頁的《木瓜恰恰恰》。(板書課題)2、學習歌譜:①學生聽老師範唱歌譜,要求學生注意老師將歌曲劃分成了幾個樂句?每個樂句都有什麼特點?②找出樂譜中的難點(第9、10樂句),並加以分析。③讀節奏(一個切分音),④教唱第9樂句。3、學習歌詞:①讀歌詞(恰恰恰是襯詞,不讀),②學唱歌曲,③指導學生唱好歌曲,④熟唱歌曲。

三是歌表演:①練習恰恰恰舞步。②分組合樂練習。③小組評議

最後是小結,鼓勵學生今後要大膽地表演

五、教學反思:《木瓜恰恰恰》作爲一首充滿印尼風味的作品,它旋律優美,節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深遠,很有感染力,非常適合演奏和創編。同時,這些特點也非常有利於檢驗師生互動情況對於教學效果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談話、提問的形式導入課題,學生都能夠認真地思考並回答問題。爲了表現人們圍坐在水果攤邊,叫賣、選購、品嚐、誇讚水果的熱鬧場面,很多學生還準備了真正的水果,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恰恰恰”處加入的拍手、拍腿、拍肩膀等動作,更是體現了歌曲本身輕鬆明快、活潑熱情的特點。學生們的配合也真正調動了課堂氣氛。因此,不難看出師生互動的程度對於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的實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堂課,40分鐘的教學時間,教師要有所授,學生應有所獲。我認爲教學應該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有機配合,它是由多種活動方式有機組成的一個整體。誰都知道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就是指備課:既要考慮教學目標,又要考慮教學手段;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既要注重教學內容,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考慮到,然後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就要看師生互動的效果了。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師方面講,有講述,有講解,有板書,有分析,有提問,有範唱,有演示等等;從學生方面講,有欣賞,有思考,有提問,有討論,有回答,有模唱等等。如果課堂上能把這各個環節,非常流暢的,完整的,環環相扣的進行下來,那麼就一定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課,也一定會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內容,取得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研究者、發現者、欣賞者和參與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是老師服務於學生的學,學生配合老師的教。這就要求老師要能夠及時洞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該導向時導向,該啓發時啓發,該設疑時設疑,該鼓勵時鼓勵,精心創設各種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感受、去發現、去思考,把學生引入到“探究——發現”,“提問——解疑”的主動學習過程中去,增強師生的有效互動。

學生是靈動的生命體,潛能是巨大的,在充分互動交流過程中,他們的思維常常會碰撞迸發出絢麗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價值的見解,並從中體驗到自我成功的樂趣。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10

教材分析: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是人音版三年級第二學期的一首歌曲, 歌曲結構爲兩段體,2/4拍,曲調優美深情,以學生的角度歌頌了老師的辛勤奉獻的品質,深切地表達了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讓學生深切感受在老師精心培育下他們茁壯成長,從而培養他們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蘊含的愛師情懷,能從內心體會對老師的尊敬及愛戴之情。

教具:多媒體,鋼琴,笛子。

說教法:

結合教師自己專業上的優勢和孩子們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我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手法:

1 故事引入法。

2、多媒體情景吸引法:

3 現場表演法。

4 層層設疑法。

5 聯想比喻法

6 活動法。

力求把複雜的內容簡單化,讓孩子們輕鬆地掌握學科知識。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結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徵,我運用故事導入:從孩子們身邊的故事入手,在多媒體畫面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音樂中,講述一個非常調皮,經常跟老師作對的學生小紅的故事,講到有一次當小紅走過老師窗前,看到老師在辛勤地批改作業的情景,後來…..

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引領孩子們打開課本,學習這一首歌曲。

二、培養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

在學習歌曲之前:先出問題考考學生,引導學生初步瞭解音樂情緒。 教師用笛子吹奏兩段曲子,讓學生分辨哪個片段是歡快的,哪個片段是抒情,深情的?具體內容是:(拿出笛子) 在老師現場的精彩演奏下,學生熱情高漲,都紛紛回答。

三、歌曲教學:

在剛纔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基礎上,播放歌曲,讓學生認真聆聽,提出問題: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力度怎樣,歌曲可分幾段?(鼓勵學生主動回答老師再作點評。)

讓學生先跟着自己打節拍,按照節拍讀歌詞,(可分組讀,教師指出比較難的節奏,多讀幾遍)

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播放音樂,學生打着節奏,輕輕跟唱,由於旋律比較簡單,很多同學都已經基本會跟着唱了,爲保護學生的嗓子,老師先帶學生們練練聲,爲避免枯燥的練聲方法:老師用各種動物的叫聲來引導學生練聲。(如大象“嗯,嗯,嗯. “小羊咩,咩。咩”)學生興趣極高。

這時,老師彈奏歌曲,鼓勵學生跟着老師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學生互動:

在基本會唱的基礎上,讓同學們分組唱,輪唱,領唱,合唱,培養學生們的協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讓學生們把自己比作小紅,看到老師如此辛勤地爲同學們改作業。內心會怎樣??

鼓勵同學們都用筆寫一句想對老師說的話。讓同學從內心體會對老師的感情。

最後,讓在學生深情的歌聲中結束課堂。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創作歌曲,3/4拍,宮調式,四樂句一段體結構。歌曲的節奏舒展,旋律清新,用貼近語言的節奏、韻律發展而成。歌中唱到四名少數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建設祖國,共同歌唱祖國媽媽。

二、學情分析

本課正值十一國慶之際,所以學起這一課是學生自然會聯繫到國慶這一主題,學習興趣會非常的濃。本節課的內容要讓學生感受三拍子的節奏,要讓學生通過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現出來。

學生現有階段的水平和能力。一年級大部分學生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帶有幼兒的特徵。其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尚處於初步發展的階段。從行爲上看,他們往往表現出好奇、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從情感上看,他們易興奮、易激動、不夠穩定,對具體的人和集體能夠產生感情;對音樂等藝術,能夠表現出愉快的心情併產生美感。從意志力上看,他們顯露出一定的堅持性和自制力,但在總體上說,其意志品質還是比較薄弱的。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要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能夠聆聽短小的音樂,音樂材料要有趣,形象鮮明;達到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三、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第一、在遊戲中,聽辨、感受二拍子與三拍子不同的強弱特點,能創編簡單的身體動作加以表現。在此基礎上,認識3/4拍。

第二、以圖形譜及節奏步伐等手段輔助教學,在舞蹈中進一步體會三拍子的特點和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

第三、將音、畫、文有機結合,表達兒童對祖國的熱愛和讚美,啓發學生熱愛祖國,並且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緒。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聽辨、感受二拍子與三拍子不同的強弱特點,能創編簡單的身體動作加以表現。

難點:感受休止符並唱準休止符。

重點、難點的解決方式。

感受三拍子對歌曲的表現作用,創編動作,能較準確地表達其優美、歡快的情緒。體會休止符,能用清脆、跳躍的歌聲表現歌曲塑造的藝術形象。

四、教具、學具準備

電腦課件、黑板、大象腳印、大屏幕、鋼琴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音樂組織學生快樂地走進教室。選用歌曲《蘇珊娜》[設計意圖:用此曲作爲進教室的組織音樂,既可以創設愉快和諧的音樂學習氛圍,又可以幫助學生感受歌曲的特點,爲學習這首創作兒童歌曲作好鋪墊。]

二、基本練習:

1、進行二拍子、三拍子的發聲練習。[設計意圖:發聲練習從二拍子入手,模擬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在演唱中自然過渡到三拍子的練習,初步體會節拍給旋律帶來的變化。]

2、創設情境,小導遊領着大家來到了少數民族居住地,來進行音樂遊戲。聽辨感受二拍子、三拍子節奏的不同強弱特點。[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促使學生將視聽、動靜、音樂、舞蹈有機結合,於音樂聽賞中感受,於創編中表現,從而使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得以深入淺出,順利解決。]

2、音樂遊戲;複習鞏固休止符。

三、新授:

1、導課:(少數民族孩子同唱一首歌)

2、學唱歌曲:(聽唱法教學)

(1)師:談談自己聽完歌曲的感受

(2)師:聽一聽歌曲中都唱了什麼給歌曲起個名字(掀起小高潮)

(3)師:歌曲中有一個很特別的音符0請找一找它出現了幾次。

(4)師:跟着音樂走,當出現0的時候請點頭示意。

(5)師:和老師一起和着音樂做律動。並且輕聲地用lu唱一唱(感受3拍子的強弱)

(6)請學生自己朗讀歌詞

(7)跟老師按節奏朗讀歌詞

(8)輕聲的.和老師齊唱一遍。(老師大聲學生小聲)

(9)聽琴慢速唱一遍,及時解決問題。(解決難點休止符)

(10)聽範唱找一找歌唱的感覺。

(11)跟範唱演唱。

(12)歌曲處理:跟着少數民族的孩子一起載歌載舞的表演,邊表演邊帶出演唱的感覺。

3、拓展:將自己的名字加在歌曲中與少數民族的孩子一起表演。全班分爲六組,討論歌曲第一句的創編,可以是同學的名字,也可以是朋友、家人的名字。分組展示本組的編創成果,歌唱時合着音樂的節拍表演。

四、教師總結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體會了祖國大團結給我們帶來的喜悅,我想同學們一定能將這喜悅之情蔓延出去,同時也期待着大家更加喜歡音樂,在音樂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穫。

2、載歌載舞走出教室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12

我說的課題湖北科學版國小音樂課本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我的說課分八個方面:

一、 對教材的分析

《太陽出來喜洋洋》是流行於四川省川東一帶的山歌,爲五聲商調式,2∕4拍,一段體結構。旋律質樸高亢,節奏明快、流暢親切,有着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風格;歌詞純樸、簡潔,特別是襯詞“羅兒”“郎郎扯光扯”,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增強了歌曲的民族風格

二、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同學已經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賞能力、分析表現音樂的能力,但是,重要的還是要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情,要讓他們從心底裏喜愛音樂,還要注重音樂課基本常規和欣賞音樂、演唱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持續發展的態勢。

三 、教學目標

1、能用爽朗的歌聲演唱歌曲,能嘗試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達歌曲,初步瞭解山歌的特點。

2、 通過聆聽,感受,品位不同版本的歌曲,使學生開闊視野,體驗音樂的奇妙變化,帶來的不同的感受。

四、教學重難點

1、用歡快,熱烈的情緒表現歌曲。

2、上波音,跨小節切分節奏的 準確把握。

3、歌曲中的襯詞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韻味。

五、說教法

我通過運用聽唱法、談話法,視唱法等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爲他們提供了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的機會。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是平等關係。

六、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把我歌曲內容

七、教學重難點

1、用歡快,熱烈的情緒表現歌曲。

2、上波音,跨小節切分節奏的 準確把握。

3、歌曲中的襯詞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韻味。

八、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已定的教學目標,我通過四個步驟來進行教學)

(一)、導入歌曲

1、初步感知四川民歌的特點,四川的風土人情,通過聽兩首不同版本的《太陽出來喜洋洋》讓學生去體驗音樂奇妙的變化,帶來的不同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一個設計引起學生對“四川風土人情”及學唱“四川民歌”的興趣,採用視聽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慾望,爲下面的學唱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學唱歌曲

這是音樂課的主要環節,也是教學目標實施的重點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通過以下步奏來完成:

1 、欣賞歌曲,感受風格

2 、展示節奏難點與旋律難點進行視唱,填詞練習解決難點

3 、聽琴慢速演唱歌曲

4 、完整而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在這一階段中,我採用聽唱與教唱相結合,先採用”啓發,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去發現歌曲的難點,然後進一步的去解決難點問題,到最後能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三)歌曲處理

1 、讓學生思考用不同的速度形式來

2 、師展示五段歌曲的演唱形式,學生演唱

3 、用自己的方式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在唱完歌曲後,讓學生自己想想怎樣讓五段歌曲不在單調,枯燥,抓住音樂的特點,“讀”懂音樂,理解音樂,追求一個讓學生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富有學習熱情的音樂氛圍,最後我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歌曲,在笛聲中下課)

(四)歌曲拓展

欣賞著名的導演王光利先生以這首爲主題拍攝的公益片《太陽出來喜洋洋》。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13

一、 教學目標

瞭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讓學生感受蒙古族音樂豪放的風格特點, 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族音樂豪放的風格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教學難點:

能夠以小組合作進行舞蹈,打擊樂和演唱表演等活動.

四、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法、學法、教學手段等在教學程序中體現.共分爲四個部分:

(一)導入:播放多媒體課件,在本課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樂聲中,帶領學生坐上音樂列車去旅行.這一環節的設計,使課題巧妙地展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從開始就進入到了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通過欣賞不但瞭解蒙古風土人情,拓寬了視野,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知識.並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伴奏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進行了歌曲滲透,爲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聆聽音樂,感受情感,用情歌唱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主要部分歌曲教學怎樣才能教得紮實、新穎,讓學生愛學、樂學,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歌曲演唱,而且要以情帶聲的演唱是我的目標,於是在導入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以馬兒上山坡的音階小練習. 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

1、音階練習

師讀:騎着馬兒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師讀:騎着馬兒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師讀:騎着馬兒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師讀:騎着馬兒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師讀:騎着馬兒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師讀:馬兒馬兒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接下來通過教師的範唱讓學生熟悉旋律,用身體動作去感受,下面就由我來做一下範唱,然後讓學生按節奏讀詞,舞蹈欣賞等形式,學生在多次學習體驗中一直在無形地感受着歌曲的魅力.緊緊抓住了音樂教育以聽爲中心的原則,使後面的教學水到渠成.只經老師簡單點撥,學生便能輕鬆學會歌曲.爲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情緒.我啓發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大膽表現,怎樣唱歌會更好聽?運用教學課件啓發學生,表達音樂情感.並運用聲勢節奏爲歌曲伴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三) 歌曲拓展

學習簡單的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動作,我爲同學們準備了筷子,通過舞蹈學習,讓學生全體參與,共同感受蒙族音樂美、舞美,加強對音樂作品的感受體驗.

(四) 即興創編,表現音樂

本環節是本課的高潮部分也是難點部分.通過讓學生分組抽籤來完成不同蒙古包上的任務.

第一個蒙古包是讓學生跳起歡快的舞蹈,要讓學生聽清要求:學生可以用老師教的動作或自己創編的動作來表演,無論怎麼樣跳都要跟上音樂的節奏,而且動作要優美舒展,注意音樂一停,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第二個蒙古包的問題是請學生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聽清要求老師準備了一部分的打擊樂器,有的同學有,有的同學沒有,沒有的同學請你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或周圍的物品來爲歌曲伴奏,拍手拍腿都可以,注意也要跟上音樂的節奏,音樂停伴奏也要停。

第三個蒙古包的問題就是請學生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美麗的草原(如時間不夠回家完成)

在這個活動中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作慾望,也使學生學會相互合作與溝通,突出以學生爲主體,爲學生的自由發展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與平臺.在培養集體意識的同時,感受集體創作帶來的無窮快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最後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坐上火車結束了我們本節課的蒙族之旅,緊扣“遊”這一情境,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思,快樂地結束了本節課.

以上是我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不足之處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國》是湘版音樂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內容有演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各族兒童幸福的家》,欣賞管絃樂曲《英雄的詩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國》。我選擇了學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欣賞《我的祖國》作爲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國歌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歌曲,我國的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田漢作詞,聶耳作曲,情緒慷慨、激昂,它激勵着中國人民在各個年代不斷前進。歌曲《我的祖國》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歌曲的表現形式是獨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賞中充分體驗獨唱的優美、感受合唱的氣勢雄偉。從而讓學生在演唱和欣賞中培養學生對祖國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學生情況:

六年級學生通國小階段的音樂學習,不僅在音樂的感知、與欣賞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在音的強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緒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強,對樂曲能做語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確的演唱姿勢和方法,能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參與演唱活動,對自己和同學的演唱能作出評價。國歌對所有的學生來說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國歌並不容易,六年級學生在音樂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聽辯能力,對祖國有比較深厚的愛國情感,並能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愛國情感。

三、教學目標: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六年級的學生能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參與演唱活動,需用適當的方法表現音樂的情緒,並對自己和他人的表現作出評價,根據聽辯、體驗音樂的要求和學生實際能力,擬訂了以下目標:

1、能認真聽賞歌曲《我的祖國》,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來歷及歌曲的詞作者田漢、曲作者聶耳。

3、能學會用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四、教學重點:

其中:能學會用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本課時的重點。

五、教學難點:

課程標準要求六年級的學生要準確的演唱歌曲。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中對演唱的要求是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歌要唱好必須處理好歌曲的弱起,於是我設定了弱起的學習作爲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六、教學法設計: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音樂教學領域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整體。只有在教學中將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本課教學通過系列情感體驗、表現活動把握四個領域,讓學生感受祖國的深重苦難,激發學生愛國的情感,運用看--說--賞--唱等方法在活動中加強對祖國情感的深化。看是運用農村遠程資源網站上的課程資源讓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說是要完全激發學生的思維來表達對祖國的情感,賞是在引導的基礎上在音樂中感受情緒,唱則是用歌聲唱出學生對祖國愛的心聲。

七、教學過程:

(一)教學具準備

爲教學過程我準備了:遠程教育課程資源,音樂《我的祖國》,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以及自制課件。

(二)環節安排

整個環節我安排有:看--說--賞--唱四大部分。

(三)說教學流程

一、看:

升國旗。

運用課程資源中的升國旗的課件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國旗時的莊嚴和自豪。農村教育課程資源網上的資源非常豐富,播放資源網上的課件--升旗儀式。學生在看升國旗的過程中不自覺的想到我們偉大的祖國,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國。

圖片資料

教學的情感最能帶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而圖片資料能充分的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感受新中國的成立不容易,祖國爲我們創造的環境不容易,全國人民共同面對災難不容易。我們要更愛我們偉大的祖國,讓我們說出對祖國的愛。

二、說:

在在觀看了升旗儀式後,學生有了不少對祖國的感慨,讓學生適時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對祖國的情感。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能表達出自己的學習感受,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愛國情感。情感再積蓄之後需要表達,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愛國情感,充分交流內心的情感,才能爲唱好歌曲做出鋪墊。(課件)

三、賞:

聽賞歌曲《我的祖國》

1、聽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於聽覺,因爲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徵,因爲這種特徵,更明確了音樂教育中,發展聽覺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聽歌曲《我的祖國》中,先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讓學生知道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拋灑熱血、犧牲生命,幫助朝鮮人民擊退了侵略者,換來了祖國的安全和朝鮮人民的自由、獨立。

學生聆聽歌曲,課程資源網上的老師的做法讓我對學生聽的要求有所體會,讓學生在聽的時候有所指向,帶着問題聽: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麼?它的情緒是怎麼樣的?

學生能從歌曲中感受祖國的壯麗與美好;再讓他們體會這種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萬萬的英雄先烈付出獻血甚至生命得來的。我運用激情、激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歌曲、體會歌曲,並在音樂的變化中體會音樂情緒的轉變。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學生跟唱。

聽賞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國歌對於學生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他們會在不自覺的過程中跟唱歌曲。老師運用指揮欣賞法帶領學欣賞《國歌》,爲繼續學習演唱國歌做準備。

四、唱

音樂課程標準解讀中提到: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音樂表現形式。國歌對學生來說雖然熟悉,但要想唱好國歌並不容易。

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並知道詞曲作者。在這裏,我藉助了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的課程資源對兩位音樂家進行簡單的介紹,並讓學生了解國歌被確定的背景。

1、模唱歌曲

播放錄音,並請學生輕聲跟唱全曲。

初遇難點,提出解決的方法:

本堂課的難點之一:弱起。

方法一:在國歌中,第一、二、三句的歌詞中有弱起,我要求學生在聽賞歌曲的時候要注意觀察老師的手勢,用老師手勢來提醒學生弱起,在老師的手勢指揮提醒下跟琴唱好弱起。

方法二:請學生在弱起(休止符)處用唱"恩",再加上後面的歌詞,熟悉之後將唱改爲默唱,如此反覆,鞏固弱起。

方法三:這個方法是方法二的演變,在弱起處演唱"恩"用點頭的方式代替,也能達到攻破難點的效果。

2、再次演唱全曲,處理好歌曲的情緒。

歌曲的情緒是由歌曲的音樂符號以及歌曲本身的調性決定的。

跟老師琴聲演唱全曲。

《國歌》在演唱時應該用堅定有力的聲音,並以進行曲速度來演唱。通過剛纔的情緒引導讓學生感到了祖國的偉大,可以直接要求學生演唱出國歌的情緒,特別是在有重音記號的地方要表現出相應的力度,此處由老師示範重音的演唱:"中華民族到了"以及"前進!前進!前進!進!"學生在老師的示範中體會重音,體會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再由學生表現這種力量。

歌曲的情緒變化還能通過漸強記號和漸弱記號來表現,國歌中有三個連續的"起來"的變化就是由漸強記號來體現情緒的變化的。老師用琴聲的變化來展現漸強的力度變化,學生模唱,從而體會到祖國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榮。

3、齊唱國歌,表現歌曲

"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是歌唱教學中期望達到的重要目標。

在老師琴聲的帶領下整體齊唱歌曲,要求學生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出國歌的雄壯,唱出中國人的自豪,唱出中國越來越強大的驕傲。同時還要求學生的聲音圓潤、集中,克服喊唱。

4、表現歌曲:

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網上的課件讓學生參與表現升國旗,表現升旗時的莊嚴,並用驕傲、自豪的聲音演唱國歌,以達到表現歌曲的效果。

優秀國小音樂說課稿15

各位老師你們好!

我是xx音樂教師xx。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堂豐富多彩的音樂課。

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爲同學創設一個春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同學感受自然的美、音樂的美。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還採用了遊戲法,實施了寓教於樂的教學戰略。

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同學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讓同學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採用人機交互的手段,讓同學點擊鼠標自由選擇畫面上的對象,組成春天的圖畫。同學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現代音樂課程規範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爲核心。所以,我爲這節課擬定的題目爲《春天的旋律》。它所蘊涵的內容自身很美,給同學提供了一個音樂藝術想象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我把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始終。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教學中我打破保守、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把音樂和多媒體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形象、生動的畫面,爲同學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協助同學更好地聆聽音樂、理解音樂,爲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發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萌發對音樂的興趣和喜好,從而激發同學去表示音樂、發明音樂。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考慮的:它由複習歌曲,感受春天,遊戲活動這三局部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說春天、贊春天三環節。通過這樣的佈置,使同學的欣賞美、感受美、表達美、歌唱美、發明美這一系列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採用提問的方式開課:“同學們,請看窗外,現在是什麼季節呀?”問題和同學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同學很快就進入了實際的情景裏。接着我告訴同學,“讓我們一起來唱首春天的歌吧”,這時候,同學就可以看着電腦屏幕上出現的歌單,拍着手在音樂的伴奏聲中唱起了歌曲。我又採用聽練結合的方法,讓同學聽辨自身和老師模仿小黃鸝唱歌的不同,突出強弱關係,解決歌曲中的難點,使演唱更加完整悅耳。

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看春天。我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這一特點,讓同學看關於春的錄像,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鋼琴旋律,讓同學從視覺上,聽覺上都得到藝術的感染,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得到培養。接着我又引導同學在音樂聲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語言來描述,並進行模仿。也許有的小朋友會說太陽,有的學小鳥,有的用身體表示柔柔的柳條,還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風箏。

你一言,我一語,我再讓他們用自身的小手在電腦上,選擇出喜歡的春景,用電腦拼圖的方法自由組成春天的圖畫,這時候,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幅美麗的春天美景。通過這一局部的佈置,在教學內容上,就把語言、律動、音樂、美術、多媒體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使新課標中提倡學科綜合的精神得以體現。這樣的教學,既能面向全體同學,又能讓同學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發明才幹。同學積累了許多描寫春天的語言,也爲後面的創編歌詞打下基礎。接下去,我又讓小朋友們用優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學方法上,我以培養同學的想象力、發明力爲主,尊重個體的不同體驗,讓同學在鍵盤上敲出自身所喜歡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採用不同速度時所發生的不同情緒。歡快的音樂像小朋友在做遊戲,舒緩溫柔的音樂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這些充溢童趣的語言,讓他們在感受音樂中豐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進行了樂感的培養。

接着,我讓同學分小組爲這段旋律填寫春天的歌詞,這喚起並促進兒童潛在的音樂天性。讓小朋友們感受到音樂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同學在一起進行創作,發揮集體協作精神,我再讓小組展示自身的創作,並進行互評。這樣的創作活動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小朋友們在心理上都得到滿足、肯定、愉悅。

最後,我採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室創設成一個美麗的大草地,在春天圖案的背景下,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同學分組進行遊戲活動。在輕鬆快樂自由的氛圍中同學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裏?它,在溫暖的陽光裏,在嫩綠的枝頭上,在大家的歌聲裏,在老師的笑臉上,在我們的心裏,在美好的生活裏。小朋友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無處不在,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同學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裏發明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小朋友的心裏。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缺乏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珍貴意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