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國小美術說課稿14篇

說課稿 閱讀(1.49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美術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美術說課稿14篇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教學,主題畫教學中的記憶畫和想象畫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最好訓練手段。《星空的聯想》是關於宇宙星空的想象畫。要使學生畫好星空的聯想應該從他們的興趣出發,在瞭解淺顯的宇宙知識的基礎上,拓寬思路,以非凡的想象力把關於星空中幻想的情景用畫筆描繪出來,同時,本課的學習也爲後面的想象畫課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淺顯的太空知識

2.技能目標:能夠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創造出富有個性特點和形式感的星空圖

3.情感目標:發現和體驗美的存在,提高審美能力。

重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瞭解淺顯的太空知識,拓寬思路,培養豐富的想象力難點:能夠運用多種繪畫工具材料畫出星空的聯想

三、 教法學法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結合本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啓發引導法,直觀演示法,情境創設法,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不斷採取欣賞、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嘗試,探究學習等方式掌握本課的內容。

四、 教學設計

㈠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課前,我在教室四周張貼多幅學生創作的星空聯想圖,使學生步入教室時,從視覺上產生巨大的衝擊力,通過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情境,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星空的圖片,配以輕鬆歡快的背景音樂,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直觀地感受到星空的美,從而導入新課學習。

㈡交流討論 解決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欣賞課前收集的有關星空的圖片以及課本上的圖片,並展開討論:

①從這些圖片裏,你發現了星空裏都有些什麼?

②你覺得星空有你想象的美嗎?從而讓學生了解宇宙星空的淺顯知識,並體驗星空之美。

通過這一過程的學習,把觀察、思考,探索的空間留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找到對美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着力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有所悟、有所發,有所得,從而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也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㈢欣賞學習 突破難點

這兒我主要分兩個層次進行教學,直觀演示爲第一層次,我用刮蠟的繪製技法表現了一張星空的聯想圖,並指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繪製星空的想象畫,爲學生的創作搭建平臺。另一層次的教學是我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多幅用各種繪畫工具材料創作的星空聯想畫,創設寬鬆的討論氛圍,鼓勵學生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對這些作品的感受,讓學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得到啓發,從而更明確自己想要畫什麼,可以運用哪些表現方法更好的來表現。從而突破了難點。

㈣創作表現 體驗成功

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法把想表現的內容表現出來,同桌兩個小朋友共同完成一幅星空聯想圖,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學生作業時,我播放輕鬆、歡快的背景音樂,創設氛圍,利於學生創作。並且來回於學生之間,全面觀察學生的作業,對個別學生進行激技法指導,同時隨時表揚有創新的學生作業,做其他學生的榜樣,這樣,學生會形成你追我趕的氣氛,作業效果、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生也體驗到了成功。

㈤展評作業 分享快樂

評價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內在的潛能,促進其表現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採取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成果進行評價,並鼓勵學生用欣賞、寬容的態度多角度的評價。這樣,一方面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的每一次作業都是體驗,一次創造,沒有對與錯,只有更好。

㈥課後延伸 拓展思維

我鼓勵學生課後將自己的作品貼於教室或者臥室,達到美化生活環境的目的。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國小美術第一冊第九課《誰畫的魚最大》,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裏面的內容。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魚的特點,掌握突出表現本課的重點是後續學習美術課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學好這一課的知識是學習以後課程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和教材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係,知道大和小是在對比中產生的。

能力目標:能大膽的作畫,畫出一條大魚及身上富有美麗的花紋。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和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魚的開關和特徵,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充滿畫面的大魚。

教學難點:

生活中的魚與美術作品中的魚有什麼區別,如何突出特徵把魚畫大。

四、學情分析: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而《誰畫的魚最大》一課,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並讓他們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的‘教’要立足於學生的‘學’”。因此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油畫棒、彩筆、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說教學流程

㈠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新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動力之一。”課的一開始,我以問題:“我們都見過、吃過什麼魚?”並和小魚一起參觀水族館的方法引出本課主題。通過看、說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喚起學生對魚已有的記憶和認知,使學生感受體驗魚的形象中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營造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爲下一步教學環節的展開做好了鋪墊。(教師在學生欣賞圖片的同時,在黑板上畫出沒有魚的水族館。)

㈡觀察感受,探究新知。

⒈學習魚的.特徵

學生觀察教師出示自然界中魚的圖片,教師講解魚的身體結構:頭、軀幹、尾、背鰭(講解:鰭字)、胸鰭、腹鰭、臀鰭、尾鰭。

帶領學生聽音樂學習魚的動作,模仿小魚的遊動。

⒉學習比較大小

教師出示魚的兒童畫,講解如何比較大小,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大魚不是一味畫大,畫的太大不完整,太小不協調,讓學生初步掌握畫出“大”魚。

通過觀看其他同學的作畫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引出本課課題比一比《誰畫的魚最大》

㈢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作業要求:今天請同學們直接用彩色筆畫出你心目中最大、最漂亮的魚,把空蕩蕩的水族館填滿。

㈣作品展示,師生評價。

將畫貼到黑板上的水族館中進行評講。先請同學自評、互評、教師再總評,給大家一致認爲最大的魚的作者給予獎勵。對與衆不同的魚進行講評,同學們要像這些與衆不同的魚一樣,在遇到問題不要隨波逐流,要逆流而上。纔能有意外的收穫。

㈤課後拓展

向水中排廢水會怎麼樣?向水中投放生活垃圾會怎麼樣?魚是我們的朋友,讓學生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激發學生保護生態的意識。從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最後,以小魚遊累了,結束本課。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互聯網與校園網的接軌,爲我校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使網絡教學真正成爲現實。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就是基於網絡環境下的一節美術課的教學設計,課題是《動物裝飾—魚》。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過程、教學理念五個方面對我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析

《動物裝飾—魚》是國小美術第七冊第十課的內容,本單元動物裝飾共有三課,魚是第二課,這一單元的學習要求學生學會用變形、誇張、裝飾等手法畫動物,在繪畫過程中感受裝飾的美感。

在前一課《動物裝飾—虎》的學習中,已經對裝飾變形的手法進行了講解,所以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對變形的方法可以一帶而過,主要是通過欣賞各種魚的資料,爲學生提供變形的素材。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的總目標,現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知識目標:

(1)、通過畫裝飾魚,讓學生學習用變形、誇張、裝飾等手法畫動物。

(2)、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係。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網絡查找資料,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設計和裝飾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魚的外形、色彩、花紋,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好習慣,同時激發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自主學習和繪製裝飾魚

難點:電腦繪製裝飾魚

二、教學方法

(一)、教法

教學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於恰當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貫徹“啓發式教學”的原則,恰當的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法、交流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全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發展。

(二)、學法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科學的學習是一把開發學生智能的金鑰匙,也是學習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教育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通過賞圖、評析、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等方法來達到學習目的。

三、教學媒體

以《美術課程標準》爲指導,以學生髮展爲目標,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相整合,在多媒體網絡教室完成本課的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導入新課

一上課,我就讓學生欣賞動畫片《海底總動員》片段(演示片段)。用學生感興趣的直觀生動的動畫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引申到本課的教學內容“魚”上,通過自主欣賞,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評述影片中,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體精神,活躍課堂氣氛,使整節課有個良好的開端。

欣賞完後師生互動,教師進一步啓發,如:“同學們看過這段動畫片嗎?知道這是發生在什麼地方的故事嗎?”“那麼除了海底有魚之外,還有什麼地方有魚呢?”

在老師的啓發下,學生互相交流,產生了豐富的聯想,聯想到我們所熟悉的各種各樣的魚,自然的過度到教學的下一個環節。

(二)、講授新課

1、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大家知道,創設良好的、適合學生生活和知識能力的情景,不但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而且能極大的調動學生主題探究、質疑、創造的熱情。

我從網上請來了一位朋友,它是一條會說話的魚(課件演示)。

在情景教學動畫魚“丁娜”的建議下,我答應帶同學去網上參觀,並提出參觀時的要求:要細心觀察各種魚的形狀、顏色、花紋,參觀結束後每人要完成一幅動物裝飾—魚,這裏我把魚進行了擬人化,創設了情景教學,並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巧妙的揭示課題,提出本課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帶着目的的去仔細觀察,有利於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2、利用資源,自主學習

讓學生自己在資源庫中進行瀏覽欣賞。

課前,我在網上搜索了很多的有關魚的資料,如各種魚的介紹、圖片欣賞、藝術作品中的魚、小朋友筆下的魚……把所有的資料組成了一個魚的網絡資源庫,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的探索、發現。並讓他們三個人一個小組,對所獲取的知識進行分析、評價,互相描述一下魚的形狀、顏色、花紋,說說你準備畫一條怎麼樣的裝飾魚。

這個環節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觀察能力,注重維持興趣,使學生自主的探求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改變傳統教學那種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美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了3—4年級的階段目標是:“觀察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中的行、色……能用口頭或書面的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在這個環節我就運用資源庫讓學生自己進行瀏覽,培養自主的學習的能力,通過欣賞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開闊學生的.視野,然後用交流討論的方法,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3、講解步驟,佈置作業

上節課已經對裝飾變形的手法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所以在這裏不需要再具體講,只是簡單的進行復習,並用電腦演示繪畫步驟。

(1)勾畫輪廓(變形)

用簡單形狀概括出魚的外形,運用金山畫王軟件中的幾何形或者畫筆工具勾畫出來。

(2)添加花紋(簡化與添加)

運用簡化和添加的方法,對魚進行藝術處理,添上自己喜愛的花紋,可以是圓形的、條形的,方形的……各種各樣的都可以。

(3)着色(誇張)

用油漆桶工具爲我們的魚塗上漂亮的顏色,要提醒學生不要拘泥於真實的顏色,要大膽的進行誇張。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造型能力,加之在信息技術課上已經初步掌握了多媒體電腦的基本操作,對電腦繪畫也已經進行了學習,能畫出簡單的圖畫。所以我要求學生用金山畫王畫一條裝飾魚,還可以爲它添上漂亮的背景花紋,畫好之後存在教師機D盤下所屬班級的文件夾內,存的時候把文件名改成自己的名字。漂亮的作品老師還會把它上傳到網上,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賞。

優秀作業成爲網絡的一部分,是這節美術課網絡資源教學設計的又一個特點,學生都想讓自己的作品上傳網上,那麼他們在作業的時候就會更加認真,也更加主動的去完成作業。

學生在運用電腦完成一件作品的過程中,需要開動腦筋大膽想象,還需要自己進行電腦的操作。不難看出把計算機與美術進行整合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極好途徑。

4、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課標要求,要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所以美術課中學生動手這一環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的輔導至關重要,根據學生所畫內容個別指導,通過輔導及時發現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即時提出並改正。

5、成果交流,教師小結

讓學生自己欣賞班上其他同學的作業,調動學生參與交流和互評,讓學習成果進入網絡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挑選出幾張最漂亮的作業進行講評,分析優缺點,並在電腦上進行簡單的修改。然後打開一個兒童繪畫網站。

告訴學生老師會把這幾張作業上傳到這個網站,讓他們自己在網上去查找欣賞。

五、教學理念

網絡教室所能提供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運用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和交流討論等方法教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眼看、耳聽、口說、手腦並用,全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

多媒體及網絡引入課堂,具有十分明顯的輔助作用和十分巨大的潛力。運用多媒體及網絡輔助,開設美術教學新局面,這將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的整個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批評指教。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4

一、 教學目標:

1、瞭解生活中的民族紋樣,認識民族紋樣的內容美,感受民族紋樣的樣式美

2、畫畫自己喜歡的民族紋樣,能在平面圖形設計中選擇喜歡的民族紋樣來裝飾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紋樣的藝術魅力,發現並創造生活美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感受民族紋樣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歡的民族紋樣裝飾在平面圖形中

2、難點:能把喜歡的'民族紋樣運用於平面設計,體現出較好的色彩搭配和構成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課前蒐集具有民族紋樣的物品,彩筆、畫紙 (教師)有民族紋樣的相關物品,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設計:

1、新課導入

教師: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紋樣的花布(最好是實物)。

比一比,兩塊花布的紋樣有什麼不同?

小結:民族紋樣的花布更別緻,這些民族紋樣在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今天我們學習《生活中的民族紋樣》

2、瞭解民族紋樣的運用

(1)出示:民族風的服飾、鞋、包。

體會:民族紋樣使服飾、鞋、包更漂亮

(2)出示:民族風的家居布藝

體會:民族紋樣使布藝更美麗、環境更舒適

4、認識民族紋樣

(1) 美在變化與統一

① 出示:白族刺繡小圍兜

猜一猜:這個小圍兜爲誰設計?美在哪裏?

口水兜上有什麼紋樣?

紋樣是怎麼構成的?

小結:圖案中有動物紋樣和植物紋樣,對稱的構成方式,色彩豐富 ② 出示:彝族刺繡肚兜

看一看:肚兜上的圖案美在哪兒?

肚兜上有什麼紋樣?

花紋是怎樣構成的?

選用哪些顏色搭配的?有什麼寓意?

小結:直立對稱的構成方式。中間是人物紋樣和花草紋樣;周圍是連續花草紋。 它主要有三種顏色:紅色表達熱情、豪放;黑色表達嚴肅、尊貴;黃色表達和平、親切。

(2) 美在對稱與平衡

出示:白族扎染方巾

想一想:在抽象的圖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紋樣?

這個圖案花紋是怎樣構成的?

用什麼顏色搭配的?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5

一、《漂亮的瓶子》試講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應聘國小美術的三號考生,今天我要試講的內容是國小一年級美術《漂亮的瓶子》(板書題目)。

一、動畫導入

1、同學們,大家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特約嘉賓,他是大耳朵圖圖,可能有些小朋友認識他。圖圖遇到了麻煩事,他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今天帶了剪刀、卡紙和彩筆,準備做手工,他想請大家來幫忙。到底是什麼麻煩事呢?請看大屏幕。

2、哦,原來是圖圖把媽媽最心愛的花瓶打碎了,他非常着急,我們怎麼幫幫他呢?

(學生回答:老師,我們可以幫助圖圖做一個花瓶)

我們可以幫圖圖設計一個花瓶(張貼:花瓶),設計的花瓶一定要漂亮(張貼:漂亮的),圖圖才能得到媽媽的原諒喲!

二、教學新知

1、中國人特聰明,在很久以前就設計出了許多漂亮的花瓶。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漂亮的中國陶瓷藝術吧。

師:你喜歡這些瓶子嗎?爲什麼喜歡它呢?

(學生:因爲它外形美觀,製作精美,圖案漂亮,色彩鮮豔)

表揚懂得從細處觀察的學生。

2、這些漂亮的花瓶和我們人的身體一樣,也有頭有腳,它們的頭叫做瓶口,腳叫做瓶腳,中間鼓鼓的大肚子叫做瓶肚,瓶口下面細細的部分叫做瓶頸。有的瓶子兩邊還長了兩隻大耳朵,我們就叫它瓶耳(老師邊展示課件花瓶的圖案邊講解)。

3、那老師如果在中間用一條線把瓶子分成了兩半(課件),大家仔細觀察這些花瓶,你發現瓶子左右兩邊大小怎樣,形狀怎樣?(學生:兩邊的大小一樣、形狀一樣)

老師:同學們真聰明,觀察得真仔細。是的,這條線把瓶子分成大小完全相同的兩半,我們就叫它對稱。

老師:那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是對稱的啊?

學生:我們看到的蝴蝶是對稱的,蜜蜂是對稱的,人也是對稱的。

4、(1)我們用手中的紙也能折出對稱型。拿起你們手中的紙,跟着老師一起來折對稱的長方形。這樣邊對邊,角對角對好了,然後按平中間線。

(2)在剪花瓶之前,我們要畫出心中花瓶的樣子。花瓶是對稱的,我們只要畫出花瓶的一半就可以了。老師把連起來的這邊放在左邊,開口的這邊放在右邊,然後我以左邊爲瓶子的中間線,畫出花瓶造型的一半。(媒體:折剪法的提示)

5、師:那麼,怎樣才能剪出一個大瓶子呢?(沿着紙的外形剪,儘量佔滿紙)

6、要讓花瓶變得更加漂亮,我們還得給它進行裝飾,讓花瓶穿上漂亮的外衣。(出示做好的花瓶,貼於黑板上)這是老師裝飾的花瓶,那麼大家看一下,我們怎樣能夠讓花瓶更加美麗呢?(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我們可以通過裝飾讓花瓶更加漂亮,比如:

(1)裝飾花瓶時,我們可以給花瓶畫上美麗的圖案,塗上好看的顏色;

(2)也可以用彩色卡紙剪出各種圖案,貼在花瓶上。

7、別的小朋友也設計了許多漂亮的花瓶,想不想看看?(媒體出示)

師:1、這些瓶子美嗎?

2、這些瓶子美在哪裏?用了哪些方法進行美化的?

(學生回答省略)

三、學生創作實踐。

1、大家想不想也有這麼漂亮的花瓶啊,哦,大家都想啊,那讓我們開動腦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也來動手設計自己心中最漂亮的花瓶,待會兒老師把你們設計出的最漂亮的十個花瓶放到櫃子裏展出,然後選出最最漂亮的花瓶送給圖圖好嗎?時間不多了,老師給你們十分鐘的時間,趕快行動吧!

2、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你們製作瓶子的時候。

(1)要保持安靜;(2)有問題請舉手。開始行動吧!

步驟如下:

A對摺紙,畫出半個瓶子造型;B剪出造型;C勾畫花紋,裝飾美化。

四、展評添趣,總結延伸

今天同學們做的瓶子都很漂亮,圖圖非常感激我們班的小朋友!那我們今天的課就到此結束,大家回家後按照老師講的方法,再製作一個更漂亮的瓶子送給親愛的爸爸媽媽,好嗎?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國小美術五年級上冊第9課,從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劃分,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認識瞭解面具,感受面具的獨特魅力,並且學會製作自己喜歡的面具,從而激發學生對面具這一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

二、說學情

國小高年級的學生在造型方面比中、低年級有了一定的發展,隨着知識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發展,觀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有進一步的發展,而且已經初步認識了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會使用各種美術工具,體驗了不同媒材的效果,在繪畫方面有了初步的寫實傾向,也稱之爲“萌芽寫實階段”,能大膽地表現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他們對美術有着濃厚的興趣,但創造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和學生的瞭解,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面具的文化內涵以及造型特點,製作一個有表情的面具。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與討論,瞭解面具的藝術特點,大膽描繪千奇百怪的面具,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面具的獨特魅力,激發對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傳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教學目標,不難分析出本課的重難點爲:

重點:瞭解面具的藝術特點並製作一個面具。

難點:結合面具的材料和造型特點,製作一個新穎的有表情的面具。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提問法、講述法、示範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準備

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面具圖片等相關資料。

七、說教學過程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我將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爲動,融聲、形、色爲一體,爲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節如下:

環節一:激趣導入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我將播放視頻《變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自由回答後,教師總結:豐富多樣的面具愉悅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趣的面具還給我們帶來了神祕趣味。由此引出今天的課題《有表情的面具》。

通過多媒體的導入方式,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並引起他們的探索慾望。

環節二:描述分析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採用講授法與展示法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觀賞《盒子面具》,並提出問題:面具有什麼特點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出面具的概念、特點。《盒子面具》可以看出盒子的五個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面具傳達出來的情緒也各不相同。在學生對面具有個初步的`感知之後,我會繼續展示《青銅面具》《古代非洲人面具》《古代印第安人面具》等面具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常見的製作面具的材料有哪些呢?面具又是如何表現情緒呢?通過圖片的展示可以得出常見的製作面具的材料有青銅、硬紙、獸皮、木板等,並且可以通過對眼睛、嘴巴的誇張描繪來表現面具的情緒。

之後,爲了提高學生對於面具文化內涵的認識,我會播放視頻藏戲選段,請學生思考:藏戲中的面具有什麼寓意?面具由古至今發展到現在經歷了什麼?在這裏我會設置一個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合作交流。討論結束後我會讓小組派代表進行回答,結合小組的回答可以得出面具寓意着吉祥,祈求神靈的庇護;面具在我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中藏戲已經列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戲中的面具具有濃郁的世俗傾向和民間色彩。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面具的趣味,瞭解面具的深層寓意,激發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環節三:示範講解

美術課程同樣具有實踐性,所以我會示範面具製作的方法,重點講解對錶情的誇張表現,以及製作過程中的剪刻、粘貼、彩繪等製作方法。通過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面具的製作步驟,爲學生獨立創作解決技法上的難點。

環節四:實踐展評

教育家弗萊登塔曾說:“學習的唯一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因此,我將佈置這樣的練習作業:同桌之間合作完成一個有表情的面具。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我會進行巡視指導,積極的糾正學生存在的技法問題。在大部分學生創作完成的情況下,我會設置一個化妝舞會的場景,並引導學生對自己喜歡的面具進行自評、互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在展示點評環節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以鼓勵、肯定爲主,多從建議性評價出發,培養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進一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這一環節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學評價對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能夠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我總結反思,改進教學。

活動五: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加以回顧,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在此過程中進行昇華情感,引導學生熱愛傳統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後,爲了使學生能有更高層次的提高,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課後蒐集外國的面具資料。

這一環節請學生主動分享收穫,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爲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爲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學段的教學方法。最後的蒐集資料的作業是爲了讓學生以課堂爲中心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使美術課堂與課外,美術知識與其他知識形成溝通,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美術素養。

八、說板書設計

爲了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瞭,重難點突出: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7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動物明星》一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從課標領域來看: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造型·表現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本課將運用繪畫、拼貼等各種美術技能創作,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讓孩子更加熱愛大自然。

·從本課的位置來看:本課是《動物明星》一課的第二課時,在上一節課中,學生已經對動物的聲音、形狀有一定的瞭解,這就爲這節課作了很好的鋪墊,這節課將在原來的內容上有一個提升,讓學生了解怎樣運用誇張、變形等裝飾手法,製作各種動物圖案。

本課的重點是:把握動物特徵,運用自己擅長的美術語言來表現動物,對於各種動物不同造型及身體外貌、神態等特點的把握,則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他們往往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本課主要通過欣賞、感受、觀察、體驗、發現、對話、討論、思考、嘗試以及表現等活動,體會學習的樂趣,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其設計意識與創新精神。

三:說目標:

·就知識而言:讓學生學會運用誇張、變形的裝飾手法來製作動物圖案,並用自己擅長的繪畫技能對動物進行造型與表現。

·就能力而言:在製作動物圖案的學習過程中,提高了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就情感而言:在看動物、說動物、畫動物的同時,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

四: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從教的方面來看,本節課主要運用:引導探究法,演示法,觀察法。演示法,觀察法主要運用分析總結各種不同動物的造型、身體外貌、神態特點用於突破難點。引導探究法運用認識真實動物和動物圖案的異同,把握動物的特徵,用於突破重點。

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節課老師和學生需要準備這樣一些材料:

教師準備:有關的動物資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繪畫工具(水彩筆、油畫棒)和製作工具(剪刀、卡紙等)

五:說教學設計

1、遊戲激趣, 導入課題

我打算用這樣的方式導入,先出示動物的圖片,然後問學生認識它們嗎?要求學生與多媒體中的動物交朋友,並要求學生嘗試着問這些虛擬的動物是否願意,當學生問畫面上的動物是否願意與自己交朋友時,我用鼠標點按一下,動物就會有所反應,叫一下、做一個動作,使學生的興趣馬上提高了。

(設計意圖:在多媒體課件製作過程中,我設置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動畫,並使這些動畫具有交互性,當點按時能有聲音和動作,在教學中便可以實現學生與畫面中的動物交流了。)

2、走進生活,加深體驗

我打算先讓學生欣賞的動物裝飾圖案,(點擊鼠標,演示課件)邊看邊問。來猜猜看自己看到了什麼動物,從哪看出來的?根據以往的經驗,在這個問題上,學生應該能看出是什麼動物。看不來的情況下,可以先把動物圖案中的動物特徵說出來,提示學生這是什麼動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主動總結動物的特徵,讓學生自己發現動物圖案的特徵。)

接着展示真實動物圖片與同一種動物圖案比較,找出二者的異同?(點擊鼠標,演示課件)學生討論後總結,相同的是都具有這個動物的基本特徵,例如真實的大象的基本特徵是身體壯,鼻子長,動物圖案中的大象也具有這樣的特徵,邊分析邊比較。不同的是在生活物品上的動物形象更活潑,更生動。可以讓學生找一找自己身邊有沒有課件中的那些動物圖案,學生會很容易在文具,衣服上找到。總結告訴孩子,爲了裝飾美化生活,設計師對自然界中的動物進行了誇張、變形,這樣的動物形象稱爲動物圖案,揭示主題。然後再引導學生欣賞書上的圖片,體驗誇張變形所帶來的樂趣。

(設計意圖:用生活物品上的動物圖案與自然界中的動物作比較,讓學生聯繫生活,理解動物圖案的概念,多媒體課件展示更好的體現這一點。)

3、 尋找樂趣,深入探究

用什麼方法才能把生活中的動物形象變成動物圖案呢?告訴學生誇張動物最明顯的特點,簡化其他的部位。從形狀、花紋、顏色三個方面來說。

例如:①誇張形狀的.特點,展示小狗的圖片(點擊鼠標,演示課件),總結:把小狗的頭畫的最大,縮小其他的部位。畫出一個卡通形象的狗。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非常有趣,把動物擬人化了,這樣讓學生感覺非常的親切,更貼近生活,更受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喜愛。)(板書:形狀)。

②誇張花紋的特點,展示長頸鹿的圖片,(點擊鼠標,演示課件)長頸鹿圖案不僅把它很有特點的脖子畫的更長,身上的花紋斑點的顏色也變的豐富多彩。(板書:花紋)

③誇張顏色的特點,展示熱帶魚的圖片,(點擊鼠標,演示課件)把熱帶魚的顏色進行了誇張。告訴學生圖案中動物的顏色可以和真實動物的不一樣。(板書:顏色)。

(設計意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夠很好的把動物誇張、變形部分展示出來,體現多媒體課件的優勢。)

4、主動參與,大膽實踐

在學生動手之前,展示各種製作形式及材料,如拼貼畫,粉版畫等(點擊鼠標,出示可參考的資料),也可依據自己的想象,運用一些老師也沒想到的材料,比一比,看誰設計的最有創意。在黑板上出示一張森林圖片,讓學生把製作各種形式的動物圖案貼到大森林裏來,再讓學生來找一找我們的“變身大王”。

板書設計:

本課課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動物明星

誇張 、變形

形狀 、花紋 、顏色

之所以這樣的板書,都是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得來的。在知識層面上要求學生掌握的,通過這樣對知識的概括,便於學生掌握動物圖案的製作方法。

六:說媒體使用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我利用多媒體的交互性,來達到學生與不可能在課堂上見到的動物之間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在講解真實動物到動物圖案的誇張、變形的過程中,運用FLASH動態演示它的變形過程,形象生動表達這個過程。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點問題。

七:說評價與拓展

● 本課在評價方面,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側重於幾個方面:一:能否通過繪畫或其他形式大膽、自由變現自己的感受。二:能否動腦筋用可塑性材料製作簡單的動物圖案。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主要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和差異。以學生自主評價爲主體的評價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鑑賞意識。

總結拓展階段,主要是展示幾千年前,祖先用動物圖案裝飾美化的生活用品及民間剪紙圖案。(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中國古代器皿上的動物紋樣及民間剪紙圖案,讓學生感受我國五千年的文化,感受古代藝術的魅力. )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期待專家的指正。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教材是溝通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樑,因此我對教材做出了以下分析。本課選自贛美版國小美術五年級上冊第2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主要內容是通過了解生活中的透視現象,能夠運用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原理創作出一幅道路寫生作品。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掌握基本透視原理,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說學情

爲了讓學生積極主動、興致盎然的參與到美術課程中來,那麼充分了解學生就是我授課的重要依據。五年級的認知水平較低年級有了一定的發展,隨着知識的增長和認知能力的發展,觀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透視的知識相對抽象,難以理解,所以我將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透視現象,體會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和教材的特點,我從以下三個維度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瞭解生活中的透視現象,能夠運用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原理創作出一幅道路寫生作品。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拍圖片,掌握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原理。欣賞優秀作品,瞭解視平線、視點和消失點的概念,結合家鄉景色,創作一幅透視準確的寫生作品。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置,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也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掌握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原理。

難點:運用透視規律描繪一條透視準確的家鄉小路。

五、說教學方法

基於以上對學情的分析和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我將採用情境教學法、對比分析法、實踐練習指導法等教學方法來展開我的教學。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多媒體課件、道路小卡片、畫筆等。

七、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是我的教學過程,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我設計了以下的六個環節展開教學。

活動一:趣味情境導入

新課程指出,在對待與其他學科的關係上,強調合作。因此,在課程之初,我會設置名言接龍遊戲,引導學生說出關於“路”的名言,學生積極踊躍的參與遊戲,我適時總結:名言中蘊含着深刻的含義,生活中,當站在路上向前遠望,會發現路上的車、兩旁的樹,由近到遠產生了不同的視覺變化,“長長的路”究竟有哪些“變化”?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以此引入課題《長長的路》。

活動二:作品圖像識讀

圖像識讀能力作爲當今美術基本素養之一,是美術審美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我將展示長廊、鐵路和公路的圖片,引導學生欣賞並提出問題:圖片中的長廊和鐵路有什麼特點?公路兩旁的樹又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視覺效果?學生們通過自主思考進行回答,我進行總結: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受到透視的影響,寬度相同的`路,在視覺上呈現出近寬遠窄的效果;路旁高低基本相同的樹,也產生了近大遠小、近高遠低的效果,這些視覺效果就是最基本的透視現象。

然後,我會設置“找一找,想一想”的活動,引導學生欣賞《塞夫勒街景》以及學生作品《衚衕》《城市的路》思考問題:《塞夫勒街景》中與我們視線處於水平位置的一條線在哪裏?學生作品中所表現的街道上景物都是怎麼逐漸消失不見的?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得出答案後,我進行總結得出視平線是我們觀察景物時與視線同樣高度的一條假想的水平線。

接着,下發“道路小卡片”,請學生們通過動手畫一畫,看一看思考問題:小卡片中的道路消失於哪個地方?順着這個消失的地方畫一條直線,你們發現了什麼?通過此活動加深對視平線、消失點的理解。

活動三:技法表現探究

爲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感受透視的相關知識,我以“校園小路”爲例,進行示範:首先觀察“校園小路”的照片,提煉出畫面中的透視現象;其次,確定畫面的視平線和消失點,進行畫面構圖;接着,採用線、色結合的形式,表現道路、路燈及樹木等;最後,調整畫面細節,完善場景。通過示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便於學生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活動四:美術創意實踐

美術課程同樣具有實踐性。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將佈置以“家鄉的小路”爲主題的創作,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透視知識,畫一畫鄉村的小路或城市的街道。在學生實踐練習過程中,我會進行巡視,從透視原理、透視元素和表現技法等方面指導學生。

活動五:多元展示評價

在大部分學生作品已經完成的情況下,我會設置“家鄉小路風采展”的活動,請學生代表分別上臺展示作品,並從透視現象、透視元素、畫面效果以及創意等方面評價作業。在展示點評環節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給予及時的反饋與總結,以鼓勵肯定爲主,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這樣的環節設置不僅評價了學生的作品,還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重結果”的同時更“重過程”的理念。

活動六:小結昇華作業

不知不覺中課程已接近尾聲,在課堂即將結束之際,我會帶領學生回顧本節課透視的相關知識,並引導學生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勤于思考,去提煉生活中的美術現象,通過情感昇華給學生不同的藝術感受。同時佈置課後延伸作業:課後嘗試運用透視的原理去繪製房間一角。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爲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班幼兒在通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工程部工作總結髮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爲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內容。由此我設計此次活動。

二、說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20xx黨建工作總結髮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說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老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說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爲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幼兒既形成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爲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爲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爲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10

我執教的是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第15課《模板上的藝術》。

版畫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從古至今被廣泛使用,本節課主要目標是學習漏印版畫的基礎知識和製作方法。瞭解漏印的特點和表現力。其重點是用漏印的技巧創作一幅漏印作品。難點是畫面構思和佈局安排。同時還要注意漏印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一開始,我出示實物T恤、杯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很形象、直觀的展現給同學們,讓學生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漏印藝術的魅力。

爲了是學生了解民間漏印,教師自然的將印製好的T恤和杯子使用過的模板,直觀的展現給同學們,讓同學們很自然的瞭解到T恤上的圖案就是用它印製而成的。從而更加激起學生們創作的興趣。

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引導學生自由、大膽的去分析圖例,並鼓勵大家用簡潔、概括的語言表達製作步驟,從而鼓勵學生大膽的探究意識。以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最後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進行了總結。

由於學生對民間的'漏印知識,掌握不夠好,對類似的作品見的少,所以教師在示範的時候,就漏印的整個步驟演示一遍,從強調製作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到演示完畢以後,教師爲了讓學生們更加深刻的對漏印過程有所瞭解,並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回答,加深對過程的瞭解。

在本節課中,畫面佈局是一個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突破這一個難點,教師將2幅作品展現在學生們面前,這2幅作品的佈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幅規則有序、呆板,另一幅錯亂有序、內容豐富。

在 引導學生欣賞書中學生作品的時候,教師將問題直接拋給學生,尊重學生的意見,引導學生從畫面內容、色彩、佈局等方面分析學生作品,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掌 握了多種表現形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以及學社工的想象力,爲下一步的製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 後引導學生結合老師的講解和師範,用漏印的技巧,鼓勵大家制作一幅漏印作品,要求第一作品要獨特、新穎而富有個性;第二印刷要完整、精美。教師將更多的時 間留給大家進行創作,教師在巡迴指導的時候,囑咐大家一定注意安全,同時也要設計出別具一格的作品,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大家大膽想象、獨立完成衣服漏印作 品,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時刻關注能力較差的學生,並給與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在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教師先引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給予及時的指導。鼓勵大家從構圖、色彩、佈局等方面分析同伴的作品,教師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作品,同時對個性的作品給予肯定,便於學生在以後的創作過程中不會出現不好的影響。

最後教師結合本課中學過的漏印的技巧,引導學生要學以致用,巧妙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美化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的生活更加充滿陽光。更進一步的說明了漏印藝術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是學生也認識到漏印藝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11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生活中冷色》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想想、畫畫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冷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認識色彩冷暖的相對性。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正確運用冷色調畫一幅畫,初步瞭解冷色調的特點。

教學難點是:知道冷色調所表達的感受,提高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畫、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激趣導入

首先我讓學生欣賞一段音樂,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春江花月夜》把學生帶入音樂的世界中,讓學生體會音樂帶來的色彩感覺,爲後面設計冷色做好鋪墊,引出本課課題—生活中的冷色。

2、引導啓發

瞭解生活中的冷色,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啓發瞭解生活中的冷色”一環節。讓學生自己先感受什麼是冷色,然後尋找生活中有哪些冷色。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然後我設計了一個小測試,讓學生自己區分冷暖色,以此來引出色彩的相對性。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試着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課上到這裏學生都會有一點疲勞的感覺,注意力開始分散,所有我隨之設計了一個小遊戲,讓學生自己判斷畫面的冷暖,也以此來檢測學生的學生情況。在這些畫中我有意選擇了幾幅冷暖色兼具的畫,引導學生探討冷色調畫中有暖色出現,有什麼作用?然後就是畫法的.不同表現,嘗試不同的畫法,體會不同造型特點的樂趣。

3、大膽創作

設計一個情境,爲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符合本課的要求。在整堂課中,播放音樂,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4、展示 交流 評價

我接着設計了展示交流評價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5、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回家告訴爸爸媽媽自己家中哪些物品是冷色,哪些又是暖色的?把自己的成果與家人共同分享。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創造,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教材是課程的基礎和依託,正確理解教材有助於課程的順利展開,因此我會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我所說課的內容選自冀教版國小四年級上冊第13課,《多變的大自然》這一課是按照學生的學習方式劃分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了解大自然豐富多變的相關知識,發現它的美麗與神奇,開闊眼界,培養髮現美的眼睛,並能運用繪畫的方法進行表現。

二、說學情

本堂課面對的是國小中段的學生,他們的觀察接受能力尤其是模仿能力相對低年級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初步認識了形色肌理等美術語言,而且也有了基本的生活經驗,具有了初步觀察自然和分析自然的能力,但這種經驗往往不夠深刻,還不成熟,需要老師利用多媒體資料去喚起學生對於自然的印象和自然規律,並且這個階段的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有了初步的寫實傾向,也稱之爲萌芽寫實階段,能夠大膽表現他們身邊的事物,只是創造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老師進一步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觀察大自然的變化,瞭解天空在太陽的照射下,早、中、晚的顏色都有不同的變化,並且能用色彩的方式表現出來。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觀察、討論、實踐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麗而又多變的景象,並通過繪畫的形式描繪一幅關於自然風景或自然現象的作品。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體驗美術欣賞和創造的過程中,養成熱愛大自然、提高防災抗災、珍愛生命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觀察大自然的色彩,瞭解早、中、晚的色彩變化。

難點:能夠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大自然的不同色彩。

五、說教法、學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特點採用如下教學方法:討論法、示範法、實踐練習指導法。

爲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採用的學法是: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法。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多媒體課件、水粉顏料等。

七、說教學過程

皮亞傑曾說:“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纔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針對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導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上課一開始我會播放中國風景記錄片《航拍中國》片段,並提問學生:同學們知道紀錄片中講述的是哪裏嗎?你們覺得這裏好看嗎?隨後教師總結:記錄片中講述的就是神奇而美麗的九寨,它被稱爲人間的天堂,這裏的五彩池秀美通透,五花海色彩斑斕,諾日朗瀑布波瀾壯闊,無處不彰顯着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而大自然也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開啓自然之旅。從而引出課題《多變的大自然》。

環節二:描述分析

首先,我將採用講授法與展示法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觀賞吉林的霧凇、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並拋出問題:這些景象分別是什麼季節的景象?又帶給你們怎樣的感受?我的學生可能會回答冬天、夏天;壯觀、熱烈。隨後教師總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大自然在不斷地變幻,而每個地區又根據當地特殊的自然條件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象。通過初步的欣賞與觀察,使學生自主的感受大自然多變的神奇,從而激發他們深入瞭解大自然的興趣。

當同學們對神奇多變的大自然有了一個基本瞭解後,教師進行講述:大自然也像人一樣是有喜怒哀樂的,隨後出示四幅圖片包括打雷、下雨、陰天、豔陽高照的天氣圖片,並提問學生:這些圖片分別代表了大自然怎樣的心情?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出有喜怒哀樂四種心情,隨後聯繫教材,引導提問:讓我們看看畫家筆下的大自然又是怎樣的呢?

接着我會播放埃米爾·諾爾德的《南海的太陽》,適時引導提問學生:畫中採用了哪些顏色?猜猜描繪的是一天當中哪個時刻的景色?隨後師生共同總結出:作者運用紅、黑、白等顏色描繪了夕陽西下傍晚時刻的景色,並趁勢追問:既然大自然也像人一樣有喜怒哀樂,那麼這幅作品表達了大自然怎樣的感受呢?當然此時我將採用前後四人爲一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並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大膽發言。而後教師總結:他是一位用色彩表現人的情感,用色彩的音符奏出響亮悅耳的樂曲的畫家,他的繪畫中明亮的色彩處理是得益於印象派的啓發,傳遞着對自然和原始的熱情。分析完名家作品之後,我會出示優秀學生作品讓同學們思考這幅作品是如何進行表現的。從而在同齡人的作品中幫助學生髮散思維,拓展思路,爲接下來的創作實踐做鋪墊。

通過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也使學生用發現的眼睛去探尋藝術的奧祕。

爲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認知,提高學生對於大自然的深刻認識和防災抗災意識,我會播放九寨溝地震時的場景,並啓發學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夠創作出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然而有時大自然也是無情的,當它發怒時也會給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奪走我們的生命,師生共同總結出常見的自然災害類型和防範技巧,從而提高學生們防災抗災的意識。

環節三:示範講解

爲了突破難點,我將激發學生創作欲並進行示範講解:1.構思,以沙塵暴爲主題;2.勾大輪廓;3.添畫細節;4.塗色、豐富色彩;5.適時調整。同時讓學生仔細觀察,並點明注意事項,通過直觀學習的方式爲學生獨立創作解決技法上的難點。

環節四:實踐展示

在這個環節我將佈置活動練習,學生以自己感觸和印象最深刻的自然現象爲主題進行創作,我會鼓勵引導學生大膽創新,從而激發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我會進行巡視輔導,輔導要點。如:大膽用色,觀察顏色的變化,並且注意保持教室衛生。

在大部分學生作品已完成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自願展示作品,並從造型和色彩等幾個方面進行自評,生生互評,最後我將給予及時反饋與總結,在展示點評環節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以鼓勵、肯定爲主,多從建議性評價出發,培養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進一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環節五:小結作業

我會請一位同學充當小老師來對本堂課進行梳理,然後教師對課程進行一個系統回顧,爲了學生能夠進一步提升,我佈置的課外作業也是相對開放的:課下多多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並觀察這些自然現象所帶來的變化和影響。

八、說板書設計

爲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瞭,重難點突出: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13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規範》所確立的階段目標,《春天來啦》一課屬於“造型·表示”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示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本課教學時數爲1課時。

這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爲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溢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約的想象會像火山一樣噴涌不止。因此,我根據《美術課程總目標》所倡議的“培養學生多篇、評述能力,體驗美術活動樂趣,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思想,激發創新精神。”並結合國小低年級

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發明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 認知目標:感受春天,瞭解春天的色彩,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2、 操作目標:激活學生的記憶,鼓勵學生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示春天的色彩。

3、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識別和表示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對春天色彩的觀察、記憶和多種表示。

教學難點是:塗色的方法與畫面的整體色彩傾向。

二、教法運用

針對國小低年級兒童天真浪漫、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發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變無意注意爲有意注意。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思想,所以我主要採用下面的教法進行教學:

1.觀察多篇分析法:

老師通過展示有關春天的各種圖片引導學生自身去感受、去體驗春天的美和色彩。通過多篇大師和同齡人的作品,引導學生分析作者表示春天時所運用的色彩、資料、方法等,以拓寬他們的創作思路。

2.情境教學法:

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是有效地激發學生藝術發明力的必要手段。藝術課程的學習尤其要充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本課中通過美妙的旋律《春天在哪裏》、具有衝擊力視頻《春天的祕密》多篇,把學生帶入到春天的世界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豐富學生的體驗,帶動學生的藝術表示欲。

三、學法分析

本課以“啓發學生感受並表示春天”爲主要目的,因此,我準備採用下面的方法爲主進行學法指導:

自主探究學習法

其實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一個要重要。因此,我緊緊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把疑問、難解答的問題放入教學過程局部,有針對的和啓發性的提問:“你知道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麼變化?”等教學問題。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展示各種春天圖片,增加直觀性,鼓勵學生大膽表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思維,學會分析,學會表達。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規範》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發明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效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需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驗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爲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兒歌激趣,導入新課。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源不時的動力。美術教學也一樣,只有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才幹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學生才幹用心去觀察,去體會,去感受,這樣的觀察才更有效,印象才深刻。因此,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想不想聽聽?”教師充溢誘惑的語言隨同而來的兒歌《春天在哪裏》立刻吸引了學生的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多篇完畢,趁着學生情緒高漲,我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同學們你聽懂了嗎?你知道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麼?(愛表示是小朋友們的天性,相信小朋友們多篇了有聲有色的兒歌片斷後都能清楚地表達兒歌的內容)。從而引出課題——《春天來啦》。

(二)、引發考慮、聯想春天

(1)你喜歡春天嗎,爲什麼?

(2)憶: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麼變化?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春天是最美的季節,是萬物復甦、萬樹萌綠、綠草如茵、百花爭豔的生機蓬勃的季節。它給大自然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美。讓學生回憶春天,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

(三)走進春天的世界

(1)播放Flash《春天的祕密》,適時播放動畫精彩課件。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多篇的過程中讓他們自身去觀察春天的景象,直觀又生動,多篇完畢,讓學生說說都看到了什麼,學生爭先恐後回答,將課堂氣氛推向一個^***。

(2)展示教師課前收集的各種春天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四)、引導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的色彩?

(2)出示一組色彩組合,你覺得上面兩組色彩哪一組比較適合畫春天呢?

本課的重點之一就是春天的色彩,所以要引導學生髮現春天的色彩變化,有意地選擇色彩和搭配顏色,用鮮豔、豐富的色彩表示春天的美麗。

(五)多篇評述,提高審美

通過大師和同齡人的作品,展示幾種不同的表示春天的繪畫方式,如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油畫棒畫、水彩筆畫等,引導學生髮現美,培養學生表達自身對美術作品的感受,以啓發學生採用更多的表示方式,盡情地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六)安排實踐任務

大膽創作,點撥引導

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發明的空間。鼓勵學生用自身喜歡的繪畫工具進行描繪,注意色彩的運用,讓展開思路、大膽表示。

學生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身的看法,協助解決諸如構圖、色彩搭配等問題,教師適當引導突破。

(七)、展示評價,推薦經驗

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勝利的喜悅。

1、自評:讓學生把自身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說說自身的畫面內容,覺得自身的畫畫的好不好?什麼地方畫得棒?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14

一、教學重點

師生一起協作完成"集體大樹"的製作

二、教學難點

剪或撕"名字樹葉"的方法

三、課業類型

工藝製作

四、教具準備

剪刀、彩紙、"集體大樹"的範圖、教學課件

五、學具準備

剪刀、膠水、彩紙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集體大樹"的範圖,介紹這棵大樹代表我們的班集體。

1、提出問題:如何才能使這棵大樹變得完整?並且我們都能來到這個集體中?2、結論:製作樹葉--寫上名字--貼在大樹上。3、教師小結:這棵大樹代表我們的班集體:一年級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樹,只有我們每位同學都來到這裏,成爲它的一員,這棵樹才能茁壯地成長。

(三)講授新課

1、教師出示外形和製作方法不同的兩片樹葉,樹葉上寫着老師的名字,老師做自我介紹。

2、教師展示其中一片對稱形樹葉提出問題:如何製作出這種對稱形樹葉?

3、教師總結並演示實驗結果:對摺--從開口處剪或撕樹葉的一半--展開成爲完整的葉子教師輔助演示

4、提出問題:葉子是什麼形狀的?

6、出示課件:樹葉的常見形狀、顏色和特殊形狀、顏色5、教師小結:大家一起動腦筋,用自己的方法來製作"名字樹葉",看誰的樹葉最好、最漂亮、最先來到"集體大樹"上。

(四)、學生製作,教師巡迴輔導。作業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紙張和適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創作出其他方法;在樹葉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寫上自己的愛好。

師生共同將"名字樹葉"貼在"集體大樹"上。圍繞"集體大樹",請"名字樹葉"的小作者逐個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如:姓名、年齡、愛好等等。全班同學給以掌聲鼓勵,使介紹者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五)、教師總結: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用"名字樹葉"裝點的.這棵"集體大樹"多美呀!集體因爲有我們的存在才充實,才充滿活力,我們也因爲有集體的愛護、培養才能夠茁壯成長。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將共同生活在這個集體中,用我們的行動去維護它,用我們的雙手將它建設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