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平移》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9.9K)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移》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平移》說課稿

《平移》說課稿1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空間與圖形”中“平移與旋轉”一節。

一、說新課程理念:

數學課程致力於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數學課堂上如何唱好活動這臺戲已成爲大家的共識。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通過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感觸很大,它要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新課標認爲學生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學習“圖形與幾何”應該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與推理能力。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瞭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常見的平面圖形,在討論簡單物體的性質、運動和位置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 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並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

2、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教學難點:

學生利用方格紙數出平移的距離。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1、實踐操作法

建構主義學認爲,國小生學習數學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而生動的思維活動。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設計了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感官參與學習,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多依賴直觀這樣一個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髮展。

2、遊戲教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創設圖片情境,以激趣爲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鞏固所學新知識。教育心理學中也說遊戲是兒童的本性,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抽象性的特點,我以圖片和遊戲作爲載體由淺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學法

1、情境學習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我讓學生從身邊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轉的物體,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小組合作法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能數學地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合作中探索、發現和發展,使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四、說教學策略和方法:

依據以上的教法學法,我採取探究式師生互動學習策略和觀察與分析兩種方法, 這節課設計瞭如下十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新知

新課標認爲學生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係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而且兒童的注意力有強烈的直觀性和色彩性的特點,容易被生動有趣的事物所吸引,爲了吸引學生興趣,我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創設有關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情境。 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就課件出示遊樂場圖片揭示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2、多媒體輔助,再次感受平移和旋轉,體驗本質特點

(多媒體演示)請大家仔細觀察,判斷哪些運動現象是平移?講述:剛纔大家找出了許多平移的現象,看來平移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小朋友回憶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運動現象也是平移的?

3、分類

你能把這些遊樂項目,按他們不同的運動方式分分類嗎?爲什麼?

4、揭題

剛纔我們看到了不同的運動方式,像這樣的運動,你們能給它起個名字嗎?(旋轉)像這樣的運動方式呢?(平移)

5、舉例

除了遊樂園和我們的玩具世界中有平移和旋轉現象,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是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6、實踐體驗,培養直觀區別兩種運動現象的能力

請同學們試做動作,你能做一個動作來表示平移和旋轉嗎?請同學站起來做個表示平移的動作,再做個表示旋轉的動作。(鼓勵做的好的同學)通過觀察移動情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片中的運動情況並讓學生用手勢比劃移動路線,形成對平移概念初步的體驗。

7、語言概括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怎樣的運動是平移?怎樣的運動是旋轉?(沿着直線移動——繞着一個點轉動)

8、動手操作,進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轉

師:看來同學們對平移和旋轉現象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如果把平移的現象表示在紙上又該怎麼做呢?

師:現在我們就和藍貓、淘氣一起去智慧島研究平移。(出示課件)與講述同步。瞧!這就是智慧島,我們的船 港口出發了。

師:我們的船在做什麼運動?朝哪個方向平移?那怎麼樣才知道船平移了多遠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出示格子圖)請大家數一數我們的船從出發向左平移了多少個格子。 生:爭論

師:到底誰說的對呢?我們來數一數,1、2、3、4、5船重合的,沒有?能不能只數他們中間的格子?6、7。答對了,我們的船向左平移了7格。

師:就在我們到達智慧島的時候,我們的兩位朋友發生了爭論,怎麼回事?想知道嗎?

生:在同一條船上的淘氣和藍貓都說自己剛纔走的路要比對方遠一點。

師:同學們1你們評評理,究竟誰說的對?誰經過的路長一些?提問:用什麼辦法可以知道誰說的對?我們這樣,請1、2兩組數藍貓,3、4兩組數淘氣(課件同步出現兩次)集體交 流,你們數的各是多少格?

師:都是7格,他們向左平移的距離是一樣的。將具體船模變爲抽象的幾何圖形,在圖形中線段的'連接點上畫上不同顏色的點,這些點都在船上的不同位置,有各種顏色,請大家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顏色的點,選好了嗎?

師:請同學們自己選擇點,每位同學觀察自己選的點,數一數你觀察的點向左平移了幾格。(多媒體演示移動情況)同時讓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發現。

小結:不管哪個點,都是向左平移了7個格,點平移的格數正好是我們的船平移格數。你們說呢? 生:回答

師:既然一樣,那麼我們今後要數一個圖形或一個物體平移了幾格,可以巧妙的在這個圖形上找到一個觀察點,只要數清了點平移的格數,就很快地確定圖形平移的格數。

9、情境練習,啓智培能

讓學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紙上移動物體的樂趣後,我繼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再創設房子會搬家的情境,讓學生都參與數一數的練習。師:現在,藍貓的好朋友恐龍大哥,最近搬到新家了,他遇見頭痛的事,需要小朋友來幫忙,你們願意嗎?生:回答

師:他想把房子安在離大樹向上平移5格的位置且向右平移7格房子靠近石頭邊的位置,都找好了,不知道對不對,大家來幫忙參謀一下。生:回答

師:如果建議房子分別安在這兩個位置,向什麼方向平移多少格呢?生:回答

師:是這樣嗎? 演示。瞧!藍貓送我們一顆智慧星,答對了

10、課堂小結

在最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

五、說媒體運用和板書設計

媒體運用:在初步感知新知環節運用多媒體出示遊樂場圖片,在再次感受平移和旋轉環節,運用媒體輔助,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舉例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以及在動手操作,進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轉環節,運用多媒體呈現去智慧島船移動現象,創設房子會搬家的情境,都運用到多媒體。

板書設計:

本課運用了直觀比較的形式設計板書,簡單直觀的設計有利於學生進行比較和記憶,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整體結構,掌握所學內容間的聯繫和區別。

平移與旋轉

旋轉現象 平移現象

圍繞一箇中心運動 直直地移動

方向發生改變 方向不變

《平移》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在“相交線與平行線”一章探討平移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點或圖形的平移引起的點或圖形頂點座標的變化規律,從座標的角度進一步認識平移,爲後續學習利用平移探索幾何性質以及綜合運用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等進行圖案設計等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及本課教材地位和作用,特從四個方面對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技能:使學生掌握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點或圖形的平移引起的點或圖形頂點的座標變化規律。

(2)、數學思考:使學生看到平面直角座標系是數與形之間的橋樑,感受代數與幾何的相互轉化,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3)、解決問題:通過探究歸納出點或圖形的平移引起的點或圖形頂點的座標的變化規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素養。

(4)、情感態度: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性與創造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經歷數學思維過程獲得成功體驗。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結合我班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教學重、難點如下:

(1)重點:在直角座標系中,探究點或圖形的平移引起的點或圖形頂點的座標變化規律。

(2)難點:在座標系中結合圖形的平移變換理解和應用對應點的座標變化規律。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經歷了由國小到中學的過渡期,從認知特點來看,他們愛問好動、求知慾強、想象力豐富,對實際操作活動有濃厚興趣,對直觀事物感知欲強,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過渡的階段,概括歸納能力逐步發展。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探究歸納能力,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有較大的難度。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讓學生單純記憶前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創造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究、發現結論的方法。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教是爲了不教”。這樣方能培養出創造型人才,這正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鑑於教材內容特性是探究點或圖形的平移引起的點或圖形頂點的座標變化規律便於進行生成性學習,故選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以及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學習方式。另外,還運用多媒體投影爲師生的交流和討論提供了平臺。

四、教學過程分析

活動1、回顧舊知 引入新課

設計練習來複習,平移概念、性質及作圖。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出發,回顧平移的相關知識,爲新知識、新課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從而也很自然地過渡到新課題的學習中去。

活動2、探究發現 合作交流

從學生熟悉的點的平移入手,爲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能力,讓學生真正理解並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打開本節課的.研究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學習過程,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並藉助於課件演示,有力啓發學生、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思維逐步展開,從而突破了學生學習的難點,爲達到本課教學目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使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得到昇華,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創新能力。

課件中設計了兩道例題,問題4是通過對一個點的移動驗證座標變化規律,問題5是通過一個圖形移動驗證座標變化規律,兩道例題的設計有梯度,有層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老師適時進行指導,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

活動3、鞏固應用 拓展延伸

練習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當中得到發展。遊戲的設計將枯燥的數學問題賦予有趣的實際背景使內容更符合學生的特點,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輕鬆愉悅地應用了本節課所學知識。使解決數學問題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包括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活動4、感悟收穫 系統新知

本環節由學生自己總結學習的收穫,然後由教師修正、補充、說明。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通過自我評價,體現多元化的評價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

活動5、分層作業 發展新知

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分層作業,一部分是必作題體現新課標下落實“學有價值的數學”,達到“人人都能獲得必需數學”;另一部分是選做題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這樣有利於學生的自主發展。

活動6、板書設計

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落實教學目標.

五、設計說明

1、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學校實際情況我選擇多媒體教室環境,運用幻燈片和電子白板輔助教學.

(1)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效的節省了時間,增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2)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生動,化靜爲動,既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向學生滲透了轉化的思想方法.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2、本節課通過創設數學情景,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提高了他們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學習方法和數形結合的思想,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得出新的結論。

《平移》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從教學的意義上講,平移與旋轉是兩種基本的圖形變換。教材在介紹這兩種現象時,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課程標準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結論性語句,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

二、說學生

二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受生活經驗的限制,對於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更無法想象,不能透過現象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運動方式的本質。另外針對學生對現實事物的好奇,本節課在設計上,力求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在活動,在玩中發現知識,理解知識。

三、說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和學生的特點,特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並能正確判斷平移和旋轉這兩種基本的圖形變換。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能積極參與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對身邊平移和旋轉有關事物的好奇心。欣賞圖形經過平移和旋轉變換所產生的美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能正確的在格子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教學難點:對於沒有旋轉到一週的物體的判斷,如盪鞦韆。在格子紙上畫出平移後的物體圖像。

四、說過程

1、創設情境,感受平移和旋轉

給學生創設活動的情境,讓學生在玩與做動作的過程中,感受移和轉的不同。

2、感知平移和旋轉,建立概念

通過給物體的`運動方式分類,來引出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在建立了初步概念的基礎上,看一看,做一做,找一找,說一說,從不同方面讓學生感受平移和旋轉,並能準確的分辨。

3、觀察圖形,深化認識,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畫平移的圖形是本節課的難點,它主要是分兩個部分,先讓學生們看圖形的運動方向和距離,明白什麼是對應點,並通過數對就點來開明白物體的運行方式,然後,再通過上一部分的基礎,先找對應點,再把連起來形成圖形,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4、昇華知識

由生活開始,再由生活結束,給同學們欣賞,由平移和旋轉的應用,在圖片中進一步感受平移和旋轉對於生活的意義。

《平移》說課稿4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實例認識平移,理解平移的含義,理解平移前後兩 個圖形對應點連線平行且相等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分析、操作、欣賞以及抽象,歸納等 過程理解平移的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探索圖形平移性質的過程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增強審美意識.毛

2學情分析

學生已知生活中平移現象

3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並理解平移的性質,

難點對平移的認識和性質的探索.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平移

創設情境 複習 導入

教師出示課本圖5.4-1的圖案並能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的觀察:

分析出這些美麗的圖案是由若干個相同的圖案組合而成的

教師將12張事先準備好的圖(1) 的圖片(塗好顏色、並有序重疊在一起);然後從上而下抽取一張圖片陸續移動,最終形成如圖5.4-1上排左圖圖案,教師的'操作演示

嘗試活動 探索新知

教師提出問題:如何在一張半透明的紙上,畫出一排形狀大小如課本圖5.4-2的雪人?

教師出示問題:

(1)描圖起什麼作用?

(2)在書上和半透明紙畫直線而且要求描圖時,兩條直線要垂合. 這樣做法起什麼作用.

(3)就半透明紙所畫的圖形歸 納,教師板書給出平移的定義.

定義:一個圖形沿着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變換,簡稱平移.

嘗試反饋 理解新知

教師出示例題:

例:如圖(4)-1,平移三角形ABC,使點A移動到點A′.畫出平移後的三角形A′B′C′.

總結拓展

教師引導學生 完成本節課的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你能談一談你在學習中的收穫與不足之處嗎?

佈置作業

5.4 平移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平移》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來自劉伏莊國小,我叫徐士鋒。從教十多年來,一直擔任國小數學的教學任務。今天非常榮幸的在這裏,向各位領導、同行彙報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深感欣慰。我說課的題目是《平移與平行》。

一、說教學理念

1、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2、今天的學習,不僅是爲了解決今天的問題,同時也是爲了學生學習上的後續發展。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

2、教材分析:

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空間與圖形”安排爲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的想象能力。本單元正是向學生介紹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這一空間知識,同時爲學生將來學習幾何學奠定一定的基礎。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時,主要解決平行和平移的概念問題及“做”平行線的問題。基於這點認識,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爲:

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同一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認識平行線。

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做出一組平行線,能借助工具做一組任意平行線;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象力和創造性。

情感目標:

①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培養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興趣。

②能根據現實生活中平行所散發出來的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教學重點爲:

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認識平行線。

難點是:

能借助工具做一組任意平行線;“同一平面”的理解和延伸。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學理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情境、實踐探索與合作等要素,形成本課的教學策略。運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創設情境迴歸生活,使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數學學習生活化;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合作探索,使學生能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形成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關係的初步認識;在拓展的過程中,使學生形成對數學特質的初步抽象化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一新課程理念和國小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分成三大版塊:

㈠創設情境,理解平行;

㈡利用平行,發現創造;

㈢拓展探究,總結提高

㈠中我將其分成三步:

1、創設情境,初步發現;

2、教具演示,拓展概念;

3、分類比較,昇華理解。

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將兩根小棒隨意扔在桌面上,同時提出要求:觀察這兩根小棒會形成哪些不同的樣子?根據學生實際場景的描述和比劃有選擇性的畫在黑板上,初步發現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係。同時根據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根在桌面上,一根掉在地上”這一現象強調“同一平面”,並利用教具拓展平面概念:請生觀察長方體上的紅線和綠線(兩條看似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長),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發現這兩條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揭示今天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四年級的孩子正處在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在建立了大量表象的基礎上,讓孩子們做這一空間想象,既是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又爲學生在知識學習上的後續發展做了鋪墊。接着學生觀察畫在黑板上的6組線,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比較和分類,說說自己的理由,通過合作初步探究平行和平移的本質。在反饋階段讓學生閉眼想象平行線是由一根慢慢沿同一方向平移得來的,逐步引導出平移與平行,並課件展示圖上看同一平面內的兩線情況,揭示平行和平移的概念,總結並完成板書: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㈡實際是一個知識的運用和再創造,我將其分成4步:

1、出示圖片,發現平行和相交的線;

2、小組交流:在生活中見到的平行或相交的線;

3、說出已學過的哪些圖形裏有平行線?並指出各有幾組?

4、動手操作,做一組平行線

在這個大環節中,主要是讓學生充分利用各種感官:眼看(看圖片)、嘴說、腦想(聯想平時見到的平行線等)、手動(運用手中的.材料做平行線),進一步理解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關係;同時儘量創造一個使學生積極參與的氛圍:小組內的說,集體的做,給了每個孩子交流參與的機會,既滿足了他們交流交往的感情需要,又是一個練習語言表達的時機;在這一過程中,還考慮到了層次安排:由有表象的運用層次,到脫離表象進行想象(回憶平時生活中見到的平行線和已學過的圖形中是否有平行線)的層次,再到創造的層次(運用工具材料做一組平行線實際是一個知識的再創造)。

㈢中我出了這樣一道習題:

在這一題中既拓展了平面的概念,空間中的平面;又隱含着三條直線兩兩平行這一國中幾何學中的理念,爲學生的後續發展奠定一個良好基礎。

以上即是本人說課內容,不當之處,敬請不吝賜教

《平移》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轉》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一知識內容是學生的第一次學習。教材以生活中豐富的例子引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體會,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素材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2、能在方格紙上判斷出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空間想像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的格數,並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難點: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已經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只是沒有很清晰的認識。對於平移的方向,學生容易理解;但對圖形平移的距離,學生往往會把平移前後圖形間的格數誤認爲平移的距離。

三、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提高參與度

1、重現生活,感知特點。

在課堂的一開始,出示一些生活中學生常見的:纜車、風扇葉片、直升飛機的螺旋槳、升國旗等物體運動的小動畫,由學生觀察並交流玩的感受,用手勢表示出自己的感受,說明各物體的運動方式,然後再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情況分一分,根據學生分類揭示平移和旋轉的概念,板書。

本環節的設計,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他們通過觀察,比劃,分類,加深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感知,有利於學生的主動建構知識,從中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

2、感受生活,發現特徵。

接着我讓學生來說一說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以及讓學生看着圖片跟着模仿做上面的動作,一邊做一邊想一想它們分別是平移還是旋轉,讓學生對平移和旋轉有進一步的'認識。

然後出示一個靜態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生活經驗判斷一下哪些現象是平移,哪些現象是旋轉,進一步鞏固平移和旋轉。

本環節的設計,藉助學生的體態語和學生例舉的生活中的實例,並通過判斷,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物體平移和旋轉的特徵,加深對兩種現象的理解,並深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二)化靜爲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點的平移,示範引領。

首先出示房子圖,讓學生判斷平移的方向。再讓學生說一說向右平移了幾格,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接着爲了研究這個問題,就來研究房子各個部分的平移情況。數一數屋頂向右平移了幾格,學生都能數出來,這個時候引出對應點,再讓學生數一數其他的對應點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就發現每個對應點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因此看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找到一組對應點看它們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2)練一練:出示“想想做做”4中的金魚圖、松樹圖、蘑菇圖及問題,組織學生獨立用方格紙數一數方格,填一填問題,再小組交流後全班反饋。教師針對學生反饋的情況,選取學生容易錯的圖形組織學生同桌用圖片再移一移,數一數,幫助學生正確建構數平移距離的思想方法。

本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境中,經歷多次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找平移距離的方法,爲下一步畫平移後的圖形積累操作經驗。

2、面的平移,深化、提高。

(1)出示書上25頁“試一試”1中方格紙中的三角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怎樣將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然後獨立嘗試畫出平移後的三角形。

(2)教師組織反饋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的圖形,並組織交流畫法。針對學生可能出現找一個點,找三個點,找邊畫等不同情況,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並集體評議出自己認爲方便的畫法。

然後總結畫一個圖形平移幾個後的圖形的方法:

第一步:找對應點

第二步:把對應點連起來。

第三步:畫出運動方向

讓後讓學生利用這種方法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後的圖形。

本環節的設計,考慮到學生對方格紙上圖形的平移認識比較清楚了,我就放手讓學生獨立研究,同時考慮到畫出平移後的圖形是個難點,爲此重點加以指導,使他們充分享受自學成功的樂趣,提升學習的情感。

(三)鞏固練習,深化發展

綜合練習:我準備安排書本“想想做做”第5題這樣的練習,組織學生先獨立數一數,移一移,再畫一畫,通過這些操作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圖形平移的特徵,並能較熟練的利用平移知識畫出圖形,從中體驗學以致用的樂趣。

《平移》說課稿7

說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1、藉助平移認識平行,理解平行線的特徵。

2、學會藉助方格紙或三角尺平移畫平行線。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在動手操作活動中認識平行線、感受平行線特徵,提高觀察、操作、歸納、抽象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平行線相關知識的學習,發展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說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認識平行線,會畫平行線。

難點:藉助三角尺平移畫平行線。

說教法、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我主要以引導啓發爲主,結合談話、演示、情景教學等方法,在動手操作中不斷啓發學生觀察、思考平移與平行的關係,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平行線的畫法,適當地歸納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現代教學要求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化,教學中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歸納、練習討論等方法的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操作、思考、總結過程,探究平行線的特徵和畫法。

說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教學環節設計意圖

1.“創設情境,談話導入”,這個環節先用課件展示生活情境中推拉窗戶、升國旗的圖片,學生充分觀察後,通過層層遞進的四個問題“這兩組圖片,你想到了哪些與數學有關的知識?”“你能具體說說窗戶或者國旗是如何平移的嗎?”“你能用鉛筆代替窗框或國旗的一條邊,在方格紙上模擬剛纔圖片的平移過程嗎?”“請你用兩條線段表示剛纔鉛筆平移前後的位置,說說你有什麼發現。”,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與交流探討中引出課題、認識平行線、感受平行線的特徵。設計意圖:經過觀察、操作平移過程,讓學生實實在在地經歷自主構建概念的過程。描述平移、模擬平移、認識平行三步層層緊扣,在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的同時,幫助其構建概念的意義,理解平行線的`特徵,發展空間觀念。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環節,我會通過兩個活動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活動一:“我會找”。首先,學生仔細觀察圖的特點;然後,獨立探索嘗試找出兩組互相平行的線段;接着,利用課件演示“小三角形”的平移,全班交流“如何說明所找的每組線段是互相平行的?”;最後,師生共同進行適當的總結,教授本節重點。活動二:“我會畫”。通過自學的方式學生先了解三種畫平行線的方式,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一組平行線;接下來,通過提問“你怎樣說明這兩條直線或者摺痕就是平行線呢?”引導學生進一步直觀認識平行線的特徵,即平行線間的寬度(距離)處處相同;最後,通過練習題和師生探討,總結出用三角尺畫平行線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完成重點、難點的突破。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獨立探索、課件演示和全班的交流探討,讓學生逐步學會捕捉問題本質,更加直觀深入地感受平行線特徵,提高總結能力,進一步認識“相互平行”,加深對平行概念的理解,積累操作的數學活動經驗。

說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3.“應用新知,鞏固提升”環節,練習題分爲兩個層次設計。層次一:“找平行線”。分別從“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線”和“找一找圖形中的平行線”兩方面進行練習,在此過程中學生先獨立完成習題再同桌交流最後全班彙報,加深對平行線特徵的理解和掌握;層次二:“數學與生活”,通過“門框垂直嗎?”“畫框掛正了嗎?”兩個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象。設計意圖:練習題層次一是從生活中的典型實例入手,抽象出平行相關知識,使學生感受平行線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而層次二又從數學知識回到生活,既加深對知識的認識,有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4.“回顧總結,拓展提升”環節,我會提“同學們,這節課有什麼收穫呢?”,引導學生從知識方面、課堂表現方面自主總結,生生交流後教師補充小結,提高學習效率及歸納總結能力。最後,佈置“請你回家用三角尺在紙上畫一組平行線,給家長講講你的畫法。”的作業。設計意圖:每一節課學生在自主總結和生生交流中能發現自己的進步,體會到學有所獲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說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在平移現象的演示、平行線的繪製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夠直觀地讓學生看到平移,降低了重難點的教學難度,使新知的探究變得簡單、有趣,也用圖片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了較多的生活中的平行線,豐富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說教學評價:學生自己評價自己能讓學生在反思中提高思維、表達能力,生生互評能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聽講效率,師生共評更爲客觀一些,三種評價方式相結合能夠較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

《平移》說課稿8

一、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四冊P41-42頁的教學內容,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辨認銳角、鈍角,建立了有關幾何圖形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爲今後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在學生的生活中並不陌生,而作爲新課程中的新的教學內容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材從生活實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和發現平移與旋轉的運動規律,並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學會分辨平移和旋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積極參與對旋轉與平移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與旋轉和平移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

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滲透了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是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學會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

教學難點是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1、實踐操作法

二年級的學生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建構主義學也認爲,國小生學習數學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而生動的思維活動。因此,本節課設計了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感官參與學習,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多依賴直觀這樣一個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髮展。

2、遊戲教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創設圖片情境,以激趣爲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鞏固所學新知識。教育心理學中也說遊戲是兒童的本性,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抽象性的特點,我以圖片和遊戲作爲載體由淺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學法

1、情境學習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我讓學生從身邊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轉的物體,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小組合作法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能數學地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合作中探索、發現和發展,使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三、說教學過程

依據以上的教法學法,本課設計瞭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1、實物導入,初步感知(3分鐘)

新課標認爲學生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係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而且兒童的注意力有強烈的直觀性和色彩性的特點,容易被生動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就利用窗戶和鐘錶揭示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觀察窗戶上窗的移動情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窗戶的運動情況並讓學生用手畫出窗戶的移動路線,形成對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着,我再出示鐘錶,讓學生觀察秒針的運動情況的同時讓學生用手畫出秒針的運動路線,形成對旋轉概念的初步感知。

2、創設情境,感受體驗

在學生形成初步感知後,我再創設圖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題圖及課本中的圖片揭示平移、旋轉現象)

當今的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爲基礎來建構知識的,所以他們更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爲基礎來建構知識,他們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創設有關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情境。

在輕快的音樂下,我用課件展示本單元的主題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遊樂園的情境中,然後就問學生:遊樂園裏各種遊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5分鐘)

爲了使學生進一步區別平移與旋轉,我將爲同學們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現在屏幕上,然後讓學生自己進行區分,在比較中體會平移和旋轉的不同特點。

(3分鐘)

當學生能看圖區分出平移和旋轉以後,我就讓學生髮揮想象說出身邊有關平移和旋轉的例子,讓學生學以致用。(2分鐘)

3、遊戲探究,鞏固新知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得不到發展。”而且,二年級的學生的思維還處於形象階段,只有藉助多感官的參與學習才能更好的鞏固所學內容。同時,在這一環節教學後進行的是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經過了前三環節的教學,許多學生已經感覺疲憊,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平移和旋轉的手工,生動有趣的活動能再次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不僅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在課堂後半段時間學習更加有效。

首先,我先和學生做一個遊戲,我先點名叫一個學生做示範,讓他聽我口令運動。例如:我說:“某某同學向右平移兩個座位,然後旋轉一圈,再向左平移兩個座位。”當我做完示範以後可以叫一排同學聽命令,然後再全班同學一起做,這樣由點到面的練習,不僅能更好地控制課堂,也可以使學生用身體來加深體會。

(4分鐘)

接着,我讓學生進行有關平移與旋轉的手工製作大比拼。

4、情境練習,啓智培能

在這一環節的練習中,我創設小魚找媽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童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在方格紙上平移物體這一重難點上。

我出示方格紙後說:“喲,這條小魚正着急地找它的媽媽呢。它們該怎樣遊,向什麼方向遊多少格才能碰面呢?要嘴對嘴纔算碰面哦。請你們兩人一組幫它們設計路線,並把路線記錄下來。”

讓學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紙上移動物體的樂趣後,我繼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再創設房子會搬家的情境,讓學生都參與數一數的練習。

在最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改變過去由老師總結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及時內化,成爲自己的知識。

四、板書設計

本課運用了直觀比較的形式設計板書,簡單直觀的設計有利於學生進行比較和記憶,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整體結構,掌握所學內容間的聯繫和區別。

平移與旋轉

平移找點→連點→移點

旋轉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爲主體,在教學中緊密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有意識的進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平移》說課稿9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二節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對我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用座標表示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平面直角座標系及點或圖形平移及其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數的角度進一步認識了平移變換,這就是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體現了平面直角座標在數學中的作用,在這部分知識中着重突出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所以本節課知識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爲後續學習圖形變換打下基礎。

二、 教學目標

1、掌握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係;能利用點的平移規律將平面圖形進行平移;會根據圖形上點的座標的變化,來判定圖形的移動過程.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培養他們主動探索與合作能力,使學生領會數形結合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爲生活服務,從而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直角座標系中,探究點或圖形的平移引起的點座標變化的規律。

難點:在座標系中結合圖形的平移變換理解和歸納對應點的座標變化規律並進行應用。

四、 教法與學法

1、教法分析:基於本節課的特點:課堂教學採用了“問題——觀察——思考——提高”的`步驟,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觀察、思考、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本節課主要採用啓發引導探索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境裏,積極參與,互相討論,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2、學法分析:本堂課立足於學生的“學”,要求學生多動手,多觀察,從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分析、對比、歸納的思想方法。在對比和討論中讓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去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會主動探索——主動總結——主動提高,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五、教學過程

1、回顧舊知,引出新知

通過課件展示飛機的平移過程,通過這樣一個動態過程來複習平移概念及性質,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出發,回顧平移的相關知識,爲新知識、新課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從而也很自然地過渡到新課題的學習中去。

2、觀察分析,探究新知

讓學生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座標紙,在座標紙上畫出點A(-2,-3),然後讓學生畫出向右平移5個單位的點座標B,向左平移4個單位的點座標C。此時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們請你們認真觀察座標左右平移後坐標有哪些變化呢?同樣的讓學生畫出向上平移5個單位的點座標D,向下平移4個單位的點座標E。通過動手仔細觀察,對於學生們得出的結論老師給予總結。規律: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將點(x,y)向右(或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a,y)(或( x-a , y ));將點(x,y)向上(或下)平移b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y+b)(或( x , y-b )).簡單總結:上加下減,縱座標;右加左減,橫座標。

3、師生互動,運用新知

教師引導:“對一個圖形進行平移,這個圖形上所有點的座標都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反過來,從圖形上的點的座標的某種變化,我們也可以看出對這個圖形進行了怎樣的平移”.

給出三角形ABC,及A、B、C三點的座標,(1)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橫座標後減去6,縱座標不變,分別得到點A1、B1、C1,依次連接A1、B1、C1各點,所得三角形A1B1C1與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狀和位置上有什麼關係?

(2)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縱座標都減去5,橫座標不變,分別得到點A2、B2、C2,依次連接A2、B2、C2各點,所得三角形A2B2C2與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狀和位置上有什麼關係?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按要求畫出圖形後,解答此例題.

得出結論新圖形與舊圖形形狀大小相同,結論:橫減,左移;橫加,右移;縱減,下移;縱加,上移。

4、會考鏈接,掌握新知

用座標表示平移的相關知識,把會考此類相關知識呈現給學生們,讓學生們提前感受會考,其實會考並不可怕,會考內容都是我們平時學習的每點每滴的知識。

5、形成規律,整理新知

老師在此時要通過課件把這節課用座標表示平移的座標變換規律再一次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大聲朗讀,加以記憶,並灌輸數形結合思想對我們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6、佈置作業,鞏固新知

教材第58頁練習;習題6.2中第1、2、4題.第59頁第3題

《平移》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欣賞與設計》。

2、教材分析:本單元把平移、旋轉與軸對稱等圖形的變換作爲學習與研究的內容,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

3、教學對象分析:三年級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對網絡具有濃厚的興趣。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概念性教學比較抽象,僅僅藉助於書本和黑板等靜態工具不易於學生理解。計算機能動態地展示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的特徵,可以突破平日課堂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我選擇在網絡環境下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教學。

4、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特點,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在欣賞與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圖案中的作用。

? 過程與方法:學生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設計精美圖案。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欣賞與設計圖案的過程中感受圖案的美。

5、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欣賞與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圖案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變換設計精美圖案。

二、說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爲了讓學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掌握本課內容,教學中藉助動畫的直觀演示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創設主動參與的環境,運用媒體技術體驗移動知識的生成,突破靠單一講解帶來的不易於理解的重難點,從而促進認識的深化。

三、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開課時用PPT幻燈片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說一說它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從興趣出發,初步感知本課的學習內容。在這組圖中我安排商標、沙發、壁紙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或是分別由平移和旋轉得到的圖案,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找一找身邊還有哪些這樣的例子。使學生樂於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爲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把教學內容放入到生活情境之中,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同化、索引出當前知識。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在無形之中發展了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二)實踐活動

在動手實踐部分,我又設計了“感受”“設計”“欣賞”三個環節。

感受環節中,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運用圖形特點進行軸對稱圖形的練習:在點子圖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畫出已給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本課的難點是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變換設計精美圖案。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形象地呈現過程,在“設計”這個環節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形象直觀地演示了由一個圖形平移、旋轉之後得出新圖案的過程,讓圖像媒體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學,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機互動等多種友好合作方式,爲學生提供立體式的多向交流的機會,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精神的培養。

學生在網絡教學環境中,把計算機當作數學學習的工具,藉助教師提供的圖片素材,自主創作,設計出精美的圖案。而且精美的圖片素材也能激起學生的設計興趣,爲空間觀念的`發展提供了平臺。

“欣賞”部分出示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看看從圖片中能數出幾匹馬,之後思考:這幅圖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效果,它是怎樣設計出來的。這是對學生髮散思維的訓練。

(三)拓展延伸 首先展示教師從網絡上搜集到的各種不同的圖片資料,再次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獲得更直觀的經驗。接着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蒐集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資料,進行交流討論。

網絡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是不斷涌動的,網絡世界知識的容量是無限的。學生在收集、整理、交流、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圖案的美,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學。

四、評價

本課是在網絡教學環境下的一節數學課。教學過程中體現了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物入手,在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整合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生機,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和向學生傳遞信息的途徑,我們的課堂因信息技術的應用變得生動有趣。有效地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知識結構的完美,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課堂教學也因此而變得生動活潑、趣意盎然。我們有理由相信: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會讓我們的學生收穫更多。

《平移》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圖形的運動(二)——平移》。下面我談談本節課的教學設想,不妥之處,懇請各位教師指正。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圖形的運動(二)》第2節。學生在二年級的(下冊)已經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及特徵。掌握了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一次的方法,這是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本節教學內容是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分別沿着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即連續平移兩次。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圖形與變化內容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併爲第三學段深入探究圖形與變化的內容打下基礎。

教材86頁例題3是把圖形在方格紙上沿水平與豎直方向分別平移兩次,一是讓學生體會圖形平移特徵,能夠說明白平移的方法;二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把例題圖沿着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各平移一次,畫出平移後的圖形,重點在畫?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平移現象,理解圖形平衡的方向與距離參數,能正確判斷圖形的平移變換,掌握把簡單圖形沿着水平和豎直方向平移方法

過程與方法方面: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踐、探索圖形平移現象與特徵過程,培養增強觀察、思考、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增強對圖形與變換的興趣與學習信心,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與理解,本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認識平移的現象與特徵,能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圖形。

教學難點:平移簡單圖形,並能說出平移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方格作業紙。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下的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同時教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

因此,依據教材與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結合學生學情,我擬將選擇情景教學、直觀演示、談話啓發、激疑,引導學生自主動操作、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歸納構建新知,實踐應用,理解掌握圖形平移方法,發展思維,訓練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1、課件出示升降觀光電梯、電纜車、直線馬路上的汽車、滑梯等圖片,並通過講臺演示粉筆盒的移動,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相關物體的運動的現象有什麼特徵?

(物體沿直線移動,方向和大小不改變,只是位置發生了改變)

2、教師談話引題:數學中把這種物體沿直線方向移動,物體移動方向、大小不變,只是位置改變的現象就我們二年級時學習的“平移”。物體平移中有兩個重要問題:移動的方向和移動的距離。所以我們今天再來繼續學習“平移”的知識。

? (二)引導探索,認知平移特徵

1、認知平移的'方向與距離

(1)觀察思考討論:結合課件展示,動態呈現平移過程,引導學生觀察方格紙中圖形水平左右和豎直上下平移現象,質疑激思:圖形向什麼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幾格?圖形平移前後之間相距幾格?圖形在平移前後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圖形平移的距離就是平移前後間的距離嗎?

(2)彙報交流(圖形沿??方向平移了??格,圖形平移前後相距??格,圖形的位置變了,形狀大小和方向沒變)——重點引導學生說清楚圖形平移的方向、距離。

(3)教師小結:物體圖形的平移有兩個重要的因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離。圖形平移中位置變了,形狀大小和方向都沒變。圖形平移的距離是圖形平移前後對應點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圖形平移前後間的距離。誰大誰小?(前者大於後者)

2、畫平移圖形

(1)課件呈現方格圖中的小房子(大實心箭頭)及平移要求圖,引導觀察思考討論:構成方格中圖形的關鍵點有哪些?如何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2)學生彙報交流畫法,結合課件展示

(3)小結平移圖形的畫法步驟:

1)選點:選取確定圖形形狀大小的關鍵點;

2)描點:根據要求平移方向和距離(平移規定格數)描出平移對應的關鍵點;

3)連線成形:依次連接各平移對應關鍵點即得到平移後的圖形。

(三)練習鞏固,強化新知

1.學生獨立完成習題二十一第1題,說出平移方向和距離。

2.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並說畫法;

(四)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收穫

通過質疑彙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回顧、反饋本課所學知識。教師小結。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知識點的濃縮再現,梳理整合。本節課我擬通過以下簡潔的板書突出重點,促進增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識記。

平移

方向、大小形狀不變. 位置改變?

七、教學反思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意義建構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即“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及“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等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教學設計中注重“學生爲中心及其能動作用”、“情境”與“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重要關鍵作用。

以上說課,定有諸多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教師批評指正。

《平移》說課稿12

一、 教材分析

我將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和學法這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主要是探究點或圖形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平移所引起的點座標的變化規律。是在上一章學習了點或圖形平移及其性質的基礎之上,用座標刻畫了平移變換,從數的角度進一步認識了平移變換,這就是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體現了平面直角座標在數學中的作用。爲後續學習利用平移變換、座標變換探究幾何性質以及綜合運用多種變換(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位移等)進行圖形設計打下了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點的座標變化與點的左右或上下平移間的關係,掌握圖形各點的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關係並解決與平移有關的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點的平移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形成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新知識並解決問題的精神,讓學生從成功中體會數學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生對數學的信心和正確的數學觀。

3、教學重點難點

以上教材分析和學生心理爲依據我將本節課的重點設爲:平面座標系中點的變化和圖形平移的關係。難點爲:掌握點的平移規律並解決實際問題。

4、教法和學法

由於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他們往往需要依賴直觀具體形象的圖形的年齡特點,許多學生容易造成知識遺忘,也爲使課堂生動,有趣,高效,特將整節課以觀察,思考,討論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之中,採用啓發式教學法和探究發現式教學模式,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並教給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教學中積極利用板書和練習中的圖形,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體驗和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用了嘗試指導法和探究發現法,即先學後教、先練後講,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獲得成功,經歷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讓學生採用了自主探究法和分組討論法,通過自己主動思考,然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集思廣益的技能,同時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學情分析

1 學生在上一章學習了點或圖形平移概念及其性質,即學生對平移有一定的知識結構

2由於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和生理特徵,學生好動性,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

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心理上,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老師應抓住這有利因素,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課的科學性,學好數學有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科知識的滲透性。

三、教學過程

下面我來詳細談一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根據以上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我將教學過程分爲以下五個環節(1),複習過渡,揭示課題(2),啓發誘導,初步運用(3),手腦並用,深入理解(4),歸納小結,強化思想(5)分層作業,鞏固提高 複習過渡,揭示課題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引入能幫助學生複習舊知識,並能起到激發情趣的作用。我通過展示松樹平移,連接對應點連線這樣一個動態過程,來複習平移概念及性質。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出發,回顧平移的相關知識,爲新知識新課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從而也很自然的過渡到新課題的學習中去。 啓發誘導,初步運用

我設計了兩個探究,分別探究點平移與座標變化的關係和探究圖形上的點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間的關係:

探究一:主要探究點平移與點座標變化之間的關係,分爲三個部分來完成,分別探究點的水平平移點的垂直平移和點的斜向平移

首先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點的水平平移:將點A(—3,3), B(2,1), C(—1,—1),分別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B’、C’。通過在座標紙上給學生展示平移的全部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得到點與原點在位置上的關係,得出平移後的點的座標。請同學們思考平移後點的橫座標變化了嗎?縱座標呢?變化的座標與平移的單位長度數有什麼關係?提出問題後我將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探究,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爲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感受小組討論獲取知識的樂趣,分組的方式採用自由結合式與教師指定式相結合,通過觀察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學生紛紛發言。教師再給予引導:平移後得到的點橫座標都加上了5,即平移的單位長度,而縱座標沒有發生變化。

即可以發現如下規律: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將點(x,y)向右平移a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a,y)

下面我將讓學生思考一下,將A,B,C分別向左平移5個單位長度,座標變化有什麼規律呢?請同學們自己在座標紙上完成該過程。經歷了以上教師的引導過程,學生不難發現總結歸納得出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將點(x,y)向右(或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a,y)(或(x—a,y));類似的,下面引導學生探究垂直方向的平移,將點A(—3,3), B(2,1), C(—1,—1),分別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B’、C’。同樣先通過在座標紙上給學生展示平移的全部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得到點與原點在位置上的關係,得出平移後的點的座標。請同學們思考平移後點的橫座標變化了嗎?縱座標呢?變化的座標與平移的單位長度數有什麼關係?小組討論後,發言,教師給予引導:平移後得到的點縱座標都加上了3,即平移的單位長度,而橫座標沒有發生變化。從而發現規律,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將點(x,y)向上平移b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y+b)

下面讓學生思考將A,B,C分別向下平移3個單位長度,座標變化有什麼規律呢?通過以上探究,得出: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將點(x,y)向上(或下)平移b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y+b)(或(x,y—b));

同學們已經瞭解了點的水平平移與點的垂直平移,下面探究點的斜向平移就比較簡單了,將

點A(—3,3), B(2,1), C(—1,—1),先分別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B’、C’。 再分別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最終得到點A”、B”、C”。 請同學們思考平移後最終得到的點的橫座標與縱座標如何變化的?變化的座標與平移的單位長度數有什麼關係?先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左平移5個單位長度呢?先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呢?最後不難總結歸納得出: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點的斜向平移可以分解爲點的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來完成。

在探究一中,首先探究點的水平平移和點的垂直平移,在此基礎上探究點的斜向平移,將點平移的知識提高了一個層次,體現了知識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過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將問題設計成動畫形式,能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平移的全部過程,形象生動,同時也幫助動態想象力較差的學生構建動態平移的畫面。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交流分享的意識。

探究二:則主要是探究圖形上的點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間的關係,如圖,△ABC三個頂點的座標A(4,3),B(3,1),C(1,2)將△ABC三個頂點的`橫座標都減去6,縱座標不變,分別得點A1,B1,C1。所得△A1B1C1與△ABC的大小、形狀和位置上有什麼關係?,同樣先讓學生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之後演示動畫,根據找到的A1B1C1的座標,描點,然後接連着幾個點組成一個封閉的圖像三角形A1B1C1,然後將三角形ABC平移後可以發現和三角形A1B1C1重合,這樣就能發現新圖形與原圖形形狀大小相等,多媒體的形式便於學生理解。最後總結歸納:圖形的平移實質上是點的平移,並且圖形平移前後圖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而僅僅是位置上的變化。通過小組合作分析,逐步精煉語言的方式來完成,可以讓學生的語言較爲精確。爲了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我又設計了下面這個環節 手腦並用,深入理解

分爲基礎練習和變式練習,基礎練習如下,題目較簡單,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點平移與座標變化關係的理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變式練習,難度上有所提高。 該環節主要是爲了通過課堂跟蹤反饋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也遵循了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又能使學生產生思維遷移和拓展,使學生熟練掌握此類問題的解題方法和過程。 歸納總結,強化思想

經過了一定的練習下面我將讓學生自己談談自己學習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和收穫了什麼,以及還存有什麼疑惑,解決遺留問題的同時,構建知識網絡,使所學的知識更加系統化、理論化,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成就感。 佈置作業,引導預習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我一改以往傳統的佈置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從自己的身邊找數學。根據實際情況自己編寫一個關於座標平移的實際問題,並讓其他同學驗證一下。靈活的作業形式使學生不再受限於課本中的練習,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四、板書設計

最後,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本節課知識脈絡。

(本節課的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爲基礎,以問題爲載體,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爲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提出問題,把學生置於建模過程之中;實踐探究,把學生置於結論的發現過程;變式練習,把學生置於創新思維的深入培養過程;最後反思小結,把學生置於知識系統的建立過程中。

各位老師,以上預設所說的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教學方案,但實際課堂是千變萬化的,會隨着學生和教師的靈性的發揮而隨即生成的,預設效果如何,最終還要有待於課堂教學實踐的檢驗。

《平移》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從數學的意義上講,平移和旋轉是兩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從二年級上冊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的靜態形狀,發展到動態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符合兒童的空間發展水平。教材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大量感性、直觀的生活實例,來感知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使學生掌握它們的運動規律及平移的方法。爲以後學習平行線,三角形的分類以及推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打好基礎。

(二)設計理念

結合教材的這一特點,我本着體現生活實踐數學化、數學概念實踐化這樣兩個轉變,向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數學學習內容,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接觸、感悟到的大量事物中,領悟到“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建立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通過學生自定向、自運作、自調節、自激勵,最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落到實處。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瞭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並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情感與態度目標: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感受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受到數學美的薰陶。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並區分平移和旋轉現象。

教學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平移後的圖形。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課前小研究”、作業紙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活動教學法,並結合我校生本教育的理念,設計了“課前小研究”,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自我發展。

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不單是純粹地掌握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我主要體現了通過學生觀察比較、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等方法,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

教學引入

師:教材在《四邊形》這一章《引言》裏有這樣一句話:把一個長方形摺疊就可以得到一個正方形。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形紙條,按動畫所示進行摺疊處理。

動畫演示:

場景一:正方形摺疊演示

師: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圓規,我們來研究正方形的幾何性質—邊、角以及對角線之間的關係。請大家測量各邊的長度、各角的'大小、對角線的長度以及對角線交點到各頂點的長度。

[學生活動:各自測量。]

鼓勵學生將測量結果與鄰近同學進行比較,找出共同點。

講授新課

找一兩個學生表述其結論,表述是要注意糾正其語言的規範性。

動畫演示:

場景二:正方形的性質

師:這些性質裏那些是矩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矩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三:矩形的性質

師:同樣在這些性質裏尋找屬於菱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菱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四:菱形的性質

師:這說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質。

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師:根據這些性質,我們能不能給正方形下一個定義?怎麼樣給正方形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有同學做躍躍欲試狀。]

師:請同學們回想矩形與菱形的定義,可以根據矩形與菱形的定義類似的給出正方形的定義。

學生應能夠向出十種左右的定義方式,其餘作相應鼓勵,把以下三種板書:

“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且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學生活動:討論這三個定義正確不正確?三個定義之間有什麼共同和不同的地方?這出教材中採用的是第三種定義方式。]

師:根據定義,我們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關係梳理一下。

三、說教學過程

(一)感知圖形變換

1、(自定向)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2、(自運作)研究展示,初次生成。

3、(自調節)辨析內化,發現規律。

4、(自激勵)列舉現象,深化認識。

(二)研究平移距離

1、(自定向)故事導入,引發思考。

2、(自運作)操作探究,突破難點。

3、(自調節)辨析爭論,掌握方法。

4、(自激勵)解決問題,形成技能。

四、說板書

平移旋轉

小火車小纜車摩天輪旋轉椅

方向距離

向右平移5格

向右平移7格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國中>八年級>數學>八年級數學教案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北師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中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對稱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材結合欣賞民間藝術的剪紙圖案,以及服飾、工藝品與建築等圖案,讓學生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軸對稱現象,讓學生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爲今後進一步學習對稱圖形做準備。

3.教學目標:

(1)瞭解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正確識別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操作,經歷認識軸對稱圖形的過程,培養學生動手、創新等能力。

(3)在認識、製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4.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5.教學難點:

製作軸對稱圖形。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的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採用了以探究發現法爲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爲輔的教學方法。教學中,精心設計帶有啓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出結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學法

爲了落實新課標的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體現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爲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安排了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一系列有趣的實踐活動,爲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了較寬鬆的學習空間,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平移》說課稿14

教材分析:

從大量直觀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導學生掌握平移和旋轉的運動規律及平移的方法。爲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習幾何問題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已經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只是沒有很清晰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例,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一、走進生活,準確建模。

1、重現生活,感知特點。

出示圖片,揭示課題。

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看上面幾種物體,它們是怎麼運動的?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纜車滑行和國旗徐徐上升這樣的運動,我們叫它“平移”,像直升飛機螺旋槳和風車迎風旋轉這樣的運動,叫“旋轉”。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兩種運動(板書課題)。

這樣,我將數學學習迴歸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對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有了初步的認識。

2、感受生活,發現特徵。

接着,我順勢利導通過多媒體再現一組與生活有關的畫面。(演示課件)

師提出問題:“那麼同學們,這些物體的運動,是屬於平移還是旋轉呢?”

通過勾連學生的`生活實際判斷數學現象,他們對平移和旋轉運動準確建模就相對容易了。

3、體驗實踐,領悟特徵。

課程標準並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只要求學生能緊密聯繫生活去感知、體驗、辨別。因此我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做一做、演一演的環節,讓學生用肢體語言感知和表述這兩種運動的特點。(放錄象解說)。

師提問:“同學們,大家一起動起來,用你喜歡的動作做一個平移或旋轉的運動吧。”

孩子們在做一做、演一演的的實踐活動中體會到兩種運動的本質特徵:平移是沿着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旋轉始終繞着一個固定點或一條軸轉動。這也正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平移》說課稿15

首先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設計說明等方面來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要探究點或圖形的平移引起的點的座標的變化規律,是在上一章得出平移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用座標刻畫了平移變換,從數的角度進一步認識平移變換,這就是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體現了平面直角座標系在數學中的作用。對平移變換以後還要學習“實數”、“四邊形”中均有安排和論證,爲後續學習利用平移變換、座標變換探索幾何性質以及綜合運用幾種變換(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等)進行圖案設計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趨於成熟,形象直觀思維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實踐操作、合作交流、歸納概括等能力,能進行簡單的推理論證,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軸對稱的知識。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可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參與知識的產生過程,在實踐操作、自主探索、思考討論、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形成數學思想和方法,讓每個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徵,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掌握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點或圖形的平移引起的點的座標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探究歸納出點或圖形的平移引起的點的座標的變化規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素養。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樹立學好數學的信息和正確的數學觀。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在直角座標系中,探究點或圖形的平移引起的點的座標變化規律。

難點是在座標系中結合圖形的平移變換理解和應用對應點的座標變化規律。

五、教法與學法

1、本節課中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實物演示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容易學、願意學,並設置適當的追問,探究,讓學生來主宰課堂,成爲學習的主人。

2、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培養能力,在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他們掌握好的學習和解題方法,並且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述,培養學生的觀察,猜想,概括,表述論證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

活動1、創景引趣

播放短片,提供給學生鮮活背景及生活素材,激發強烈愛國熱情和求知慾望,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着大量數學信息,國旗的升起、火箭的發射、鴿子氣球的放飛等可以抽象成數學模型即點的平移,從而引出課題:用座標表示平移。

活動2、探究歸納

在引入的基礎上,探索新知,(課件展示活動2)。把本節課在教材中的第一個欄目設計成了四個問題,在第⑴問中觀察比較點A向右和向上平移引起的座標變化,它們的區別在哪兒呢?發現其相同點是變化了的橫縱座標都是加上平移的距離;不同點是向右平移縱座標不變,向上平移橫座標不變。這樣就順理成章探究歸納出點向右和向上平移與座標變化規律。此時不急於進入第⑵問,而是採用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先猜想點A向左和向下平移與座標變化規律,待學生交流回答後再在第⑵問中實驗;接着在第⑶問完全歸納點的平移與座標變化規律;最後在第⑷問中得到充分驗證。這種設計體現了知識發生、形成和發展過程,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學習過程和數形結合的思想,並藉助於課件動態演示和用不同顏色區分,有力啓發學生、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思維逐步展開,從而突破了學生學習的難點,爲達到本課教學目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活動3、培養創新

前面探究了點的平移再來探究線段的平移情況(課件展示活動3),這是一道開放題,要求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把線段左右上下平移,觀察並自主填寫平移的單位長度和相應線段兩端點座標。重複操作並作好記錄,獲得自己的“發現”,鼓勵學生敢於在小組、班上交流自己的見解和探索的規律,並給予合情合理的解釋以便於更多地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且有助於完善自己的“發現”。使學生進一步經歷觀察、實驗、探究、驗證、交流、反思等活動,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得到昇華,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創新能力。

活動4、反饋練習

學生對所學規律到底是否掌握了呢?爲了檢測學生對本課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進一步加強規律的應用訓練,我設計了兩道練習(課件展示活動4):第一道題是把一個三角形分別向左和向下平移依次寫出新座標;第二道題是把學生感興趣的帆船向上平移緊接着向右平移,寫出最後位置對應頂點新座標。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針對解答情況,採取措施及時彌補和調整。同時讓學生明白研究圖形的平移引起的對應點的座標變化可歸結爲研究圖形頂點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