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優秀的說課稿15篇

說課稿 閱讀(2.49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優秀的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的說課稿15篇

優秀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數學第五單元第節的內容。主要由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組成。

分數的產生,通過分物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並促進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分數的意義,通過分鐵釘、分硬幣的實例,學生對“整體”有正確的認識,既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從而強調出單位“1”。在此基礎上再給出分數單位的概念。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的思考、主動、創造性的學習,但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較差,需要老師多關注、多引導,在課堂上多提問,充分的調動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分數的產生,建立單位“1”的概念,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過程與方法:通過說一說、分一分、折一折、寫一寫等體驗活動,認識分數的產生,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在實踐中領悟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習興趣,並滲透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的`思想。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分數的意義。

難點: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爲立足點,藉助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充分調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享受學習的樂趣。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複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通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後通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並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說一說每個分數各表示什麼,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彙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後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環節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爲以下幾個層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麼平均分後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這裏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接着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說說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說一說把什麼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於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說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說出,對於最後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後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並板書——分數的意義。

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接着讓學生試着說一說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並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說一說,第(3)小題,通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係。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說明什麼是分數單位,接着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裏相互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說一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助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環節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爲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瞭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且說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麼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並知道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塗一塗,由於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同,每次需要塗的桃的個數也不同,有利於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特別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爲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通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係,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爲後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環節四:課堂總結,全面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穫有哪些。

通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爲了進一步突出重點,我的板書注重條理清晰,易於學生理解。

分數的意義

1、單位“1”是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的整體

2、分數單位:單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

優秀的說課稿2

教學內容:中等職業學校教材試用本《英語》 lessn 13 A Cit Tur (step 1 ≈ 2)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在學習了unit 3 Relatinship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unit 4以前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爲後面學習lessn 14 A Drea Trip夢想之旅打下基礎,所以lessn 13 A Cit Tur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此外,《A Cit Tur——城市觀光》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外出旅遊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學習這部分內容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與城市觀光有關的基本詞彙。

(2)技能目標 能用英語組織旅遊線路的安排。

(3)情感目標 感受城市建築之美,更熱愛自己所居住的這座城市。

3、教學重點:掌握與城市觀光有關的基本詞彙。

4、教學難點:能談論旅遊線路的安排。

二 學情分析

1、中專一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相對較弱,形象思維相對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本單元通過多媒體中直觀的圖片和視頻以及通過教師的語言,增強同學的興趣和注意力。

2、中專生的學習特點

(1)興趣:調查顯示,中專生都認爲英語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但因基礎差缺乏信心和興趣。本單元通過旅遊景點爲載體,通過各個旅遊景點的旖旎風光來激勵學生求知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記憶:對刺激記憶手段多的知識記憶深刻,遵從記憶規律。

(3)評價:中專生隨着社會知覺和情緒體驗的增多,渴望表現並得到別人認同的意識在不斷增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與激勵式的評價,可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增加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三 教法分析

(一)、教學設計思路與教材處理:

《中等職業學校教材試用本 英語》中的'具體語言目標是通過“小步走”的教學原則所體現的。將語言整合到活動中去的同時,按“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從抽象到具體”的原則。本節課我將首先通過學生作業當中外國知名景點的圖片導入到上海旅遊景點,同時評價同學作業當中的失誤;接着通過觀摩視頻材料,四人一組討論和發言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回憶上海旅遊景點的英語名稱。

(二)、採用的教學方法:

1、任務引領型教學法:在本課的任務型語言教學中,我將依據本單元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課前和課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明確任務,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達成教學所需要的鋪墊和鞏固。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爲學生提供集文字、 圖像、 聲音、 動畫於一體的感官刺激, 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記住並掌握所呈現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

3、情境教學法:課堂詞彙教學的主要資源:教材中豐富的閱讀和聽力語篇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的活動和任務中,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在交際和語言運用過程中進行記憶,掌握詞彙。

具體如圖所示:

四、學法指導

新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自信心,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策略,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據課改的精神,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1、課前作業:

通過讓學生事先完成本次課——城市觀光的演示文稿, 並且展示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充分參與到本次課的內容中去;同時,使他們更加仔細的預習本次課的內容與知識。

2、幫助學生掌握單詞發音和課文的含義:

通過鼓勵式評價的方式,糾正學生的發音;課文講解以後讓學生再複述一遍的方式進行鞏固。

3、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團隊合作:

在小組討論時,選擇同學們喜歡的話題,引導和鼓勵學生,讓每個組的成員都能參與其中,增加協作精神。

五、教學過程:

1、複習鋪墊

複習之前學過的2個句型並且讓學生造句;複習之前學過的一個諺語,用於本節課對小費這個文化習俗的鋪墊:

Wuld lie t …

I used t … but n

優秀的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鈉。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鈉是鹼金屬中的代表元素,而鹼金屬又是典型的金屬元素,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金屬元素族,這一章被排在高中第一冊的第二章,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的。

因爲義務教育國中化學中已介紹了鐵等金屬以及碳酸鈉、氧化鈉、氫氧化鈉等鈉的化合物知識爲學習鈉的知識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鈉這一節在高一化學中起了承上啓下的作用,它爲以後學習鹵素這章作了學習方法的鋪墊,使接下來學習鹵素相對比較容易些。本節教材以實驗爲主,重視通過實驗給學生以大量的感性知識,並重視通過實驗現象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本章在複習國中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的特徵以及鹼的有關知識後,在前言簡單介紹了鈉等稱爲鹼金屬的原因,再從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導出鈉的性質。

本節還十分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即通過實驗和觀察,將實驗現象和數據等資料加以分析,找出規律性的知識,並根據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進一步對一些物質作出推論和預測,再經實驗驗證。這種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有利於這種模式進行鹵素等章的學習,也爲學生今後的學習元素週期律和原子結構等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認識金屬鈉的性質。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金屬鈉的化學性質。

3、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瞭解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②通過鈉的有關性質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實質就是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採用了實驗探究法;按照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啓發性教學,儘可能地通過實驗和觀察得出結論,創造條件採用邊講邊做實驗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引到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密切聯繫舊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在舊知識上得到知識的'增長點,並將所學知識及時加以運用。

三、說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下列基本方法

1、讓學生學會分析: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綜合運用。

2、幫助學生抓住關鍵、掌握重點: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這條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是結構的具體體現,性質又決定其存在和用途。

四、說教學程序

這一塊,我主要分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採取提問的方式,架設橋樑,導入新課。帶學生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中,由鹼金屬元素引出具代表元素----鈉,又由鈉的原子結構入手,由結構決定性質得知鈉是一種活潑的金屬。這時學生心裏會問到那麼鈉到底有多活潑?就可以通過鈉溶於水的實驗激發學生思考,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第二步:明確本節課所學的目的內容,使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有利於學生圍繞教學目標主動地獲取知識。本節課主要是要求掌握鈉的性質。

(一)、鈉的物理性質,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金屬的外觀,用小刀切割金屬鈉,以及Na的導電、導熱性實驗,總結出鈉的物理性質。

(二)、鈉的化學性質

鈉的化學性質主要有鈉與氧氣的反應,鈉與氯氣的反應,鈉與硫的反應,以及鈉與水的反應。對於這幾個性質反應我是通過精心組織設計相應的實驗及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然後再請學生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並得出結論,這樣即可能突出重點,又能解決難點,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並會應用這些知識分析一些現象問題。

(三)鈉的存在和用途

在指導學生學習完鈉的性質後,我將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30內容,請同學總結出鈉的存在和用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三步:將所學的知識做一個系統而簡潔的小結,並通過適當的練習,討論和提問,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所認識理解,儘可能地發揮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鞏固練習:

(1)鈉爲什麼保存在煤油中?

(2)把鈉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鈉在水和苯間跳上“水上芭蕾”,爲什麼?

(3)鈉能在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金屬銅嗎?寫出其離子方程式

五、佈置作業

書本31頁 一、二、四做書上,三、五做作業本上

優秀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

《霧凇》選自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29課。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說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全文共3個自然段,結構清晰。第一自然段講在三九嚴寒之際,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出現了霧凇奇觀。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霧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着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地讚歎。本課安排三課時,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教時中,我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感知了課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霧凇之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3.學生藉助網絡瀏覽信息,進行交流,不斷溶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通過朗讀來了解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首先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然後請他們到教師製作的網頁上進行新的學習探究。這一環節主要是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創造一種氛圍,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一個平臺,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爲深入學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識,降低了學生理解文本的難度。

2。細讀品位,整體感悟課文共三個自然段,但都是重點段,需要細讀。這時要注意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語,通過反覆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明白霧凇形成的原因,在讀中體會霧凇的美,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心裏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①打破文章結構,學習第一、第三自然段,體會霧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別寫了陽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霧凇的美景。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表現霧凇美的句子。接着通過範讀或指讀的方式說說應該抓那些關鍵詞讀好這句話。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啓發學生:爲什麼會有霧凇這個奇觀的?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②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第二自然段。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概括霧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讓學生圍繞句子,提出疑問:a。嚴寒季節具體指什麼時候?b。霧氣是從哪裏來的?c。霧氣遇冷以後會有什麼變化?d。霧氣怎樣凝結成霧凇?e。飽和的霧氣指的是什麼?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問題並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解答。最後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感悟語言就水到渠成了。

3、網上活動,拓寬認識隨着時代的發展,因特網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到想要的信息。關於霧凇還有很多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究,學生可以通過上網來拓寬對霧凇的認識。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利用了網絡資源,帶領學生由小教材(課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生的認知,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說教學特色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網絡教學以超媒體的方式組織學習內容,整合多學科知識,通過靈活的導航機制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在十分寬鬆的氛圍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自主地發現、探究,通過合作交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優秀的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童話。寫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

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誕生的時間,再寫小露珠誕生的地點,最後寫小露珠在誕生時是怎樣變化的。小露珠就這樣悄無聲息、毫不張揚地來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寫小露珠受到小動物們的喜歡。小動物們見到小露珠紛紛和她打招呼,並且讚美她“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歸結起來,這些讚美稱頌的是小露珠美麗的容顏和純潔的品質,這也正是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寫小露珠裝點了花草樹木。小露珠不僅本身很美,而且還會用自己的美來裝點別人,讓植物們顯得更精神更美麗。第七自然段寫小露珠消失的過程,植物與她依依惜別。

課文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啓迪於一體,有利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小動物和植物都喜歡小露珠,感受小露珠的美麗、可愛。

2、教學重、難點的確定:通過小動物們對小露珠的讚美和植物在小露珠的裝點下發生的變化,來感受小露珠的美麗、可愛,是本課的重點;而如何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則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法、學法

1、教法:本文語言精當優美,生動形象,是學生學習語言的範例,要通過學習使學生不僅感受小露珠的可愛,動植物們對她的喜愛,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樣用語言來表現小露珠的可愛的,因此我主要採取朗讀感悟、帶入情境的方法展開教學。

2、學法:愛表現是孩子的天性。課文把很多植物和動物當作人來表現,描寫貼切而生動,非常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我多次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學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

執教《小露珠》這篇課文,有個美好的願望:在琅琅書聲中,學生不僅感受小露珠的美麗、可愛,而且用心靈去擁抱語言,體驗語言的美,感受和再現文章的情思美感。

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基本由以下環節組成:

(1)導入激趣

(2)感受小動物對小露珠的喜愛

(3)感受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

(4)感受大家對小露珠的留戀

(5)教師總結。

下面重點談談第二、三、四幾個環節的設計:

1、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小動物對小露珠的喜愛。學習這一部分時,首先圖文結合讓學生思考:你發現了什麼?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彙報。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閱讀同一篇文章或同一個段落,他們的“發現”肯定是各不相同的。談自己的發現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參與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進行自我探索。組織交流又可相互啓發,提高認知水平。接着輔之於有感情地朗讀,揉理解、感悟於一體。然後進行角色的轉換與扮演,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它組合了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此時,學生把自己當成了文中的小動物,他們對小露珠的讚美之詞已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發自內心。最後進行說話訓練,讓“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這些優美的句子靈活地儲存於學生大腦中。

2、“以讀代講”學習第六自然段,感受植物們對小露珠的喜愛。因爲小露珠的到來,植物們更顯生機,大自然顯得越發美麗、和諧。這段的教學,引導學生反覆多次朗讀,使學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課文的語言,不僅把文字中的喜怒哀樂,形於色、吐於口,也接納這種語言,使課文語言蘊涵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相通、共鳴。

3、學習第七自然段,感受大家對小露珠的留戀。這段的教學,引導學生再一次進行角色的轉換:假如你就是向日葵、白楊樹,你就是喇叭花,你會怎麼向小露珠說?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盤活語言倉庫並提取、運用語言的機會。

優秀的說課稿6

一、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處於數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三章最後一節.從這一章開始利用字母表示數(即符號化),它深刻揭示存在於一類實際問題中的共性.有助於人們對顯示世界的認識,它的各種表示方法(如公式法、表格法、圖象法等),不僅爲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重要策略,而且爲數學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它的模型化方法、函數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爲數學本身和其它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中“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及應用意識”確定瞭如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1.經歷探索數量關係,運用符號表示規律,通過運算、驗證規律的過程.

2.會用代數式表示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係,能用合併同類項、去括號等法則驗證所探索的規律.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的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確定瞭如下的情感目標: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利用轉化、類比的方法去探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交往協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創新能力.

三.教材重點、難點的確定.

根據“材設計關注的是學生是否理解字母表示的含義,能否用字母表示和能否積極從事數量關係的探索過程”,從而確定了教學重點是能將探索發現數學規律並能正確驗證.對於剛剛接觸用字母表示數的學生來說,整個過程需要大膽進行探索、猜想、歸納、驗證等能力的培養比較困難,因此發現數學規律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如何突出重點和難點71頁

教法: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法.

學法:根據七年級學生知識儲備量小、學生性格好動的特點,採用分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流程:

1.巧用情景引入課題,通過兒歌“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引出問題“n只青蛙幾張嘴,幾隻眼睛幾條腿?”從中鼓勵學生髮現規律,嘗試用字母符號表達規律.

2.講授新課:首先出示某年某月的日曆,然後根據問題探討日曆中的規律.由於這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生情況,爲了突破難點,對於課本的編排從新調整.提出瞭如下的幾個問題:①日曆中同一行中連續三個數之間有什麼關係?②日曆中同一列中相鄰三個數之間有什麼關係?③日曆中斜着的三個數之間有什麼關係?④用長方形框住的四個數有什麼關係?⑤用正方形框住的九個數有什麼關係?先讓學生用具體的數來回答問題,然後上升到用字母來反映規律.從而讓學生體會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教師評價:71頁另外教師不斷鼓勵學生髮現、表達、合理解釋.

以上主要採用教師啓發引導式的方法.

其次,讓學生動手摺紙完成課後隨堂練習第2題,目的是換一種活動方式.本題主要由學生獨立完成.

最後,通過以上的日曆、摺紙,對學生分組完成做一做.本題採用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

五. 學情預測:

優點:問題的層次遞進符號學生的實際情況.

缺點:規律找到但是表達不準或不正確,如去括號問題,另外缺乏驗證.

針對缺點採用的彌補方法是:適當佈置有關去括號知識的問題,強調規律探索中的驗證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總結反思和理念:

探索規律要用到歸納、推理,它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法,數學史上的一些發現如哥德巴赫猜想等都是通過探索、總結、猜想而得到的,但是要注意猜想的驗證.

優秀的說課稿7

一.說教材 :

1.單元及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蘆花蕩》,它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收錄的五篇文章有三篇是新聞,一篇書信,一篇小說。雖然體裁不同但都是與戰爭有關的內容。可見編者是用戰爭題材的作品來讓學生了解過去的歷史,來了解正義戰爭的威力與非正義戰爭的罪惡。我所說的這篇文章是一篇小說,它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當時特定歷史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勇氣與威力、信心與信念,揭示戰爭給受害國人民帶來無盡的傷痛以及侵略者被勇敢者無情的殺戮。這看似殘酷,反映的卻是一個不屈民族的抗爭之魂,永不示弱的民族之氣,體現了“以其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勇武精神。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學生通過對此文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從而激發起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弱國無尊嚴,以此引出梁啓超說的“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來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發奮學習的強烈慾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文以載道”的目的。《蘆花蕩》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篇目,是孫犁的“白洋澱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說《荷花澱》),此篇小說是他在延安時期的作品,“因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過文藝界的注意”①。小說通過“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一樣的年近六十的老頭子用船護送兩個女孩子(大菱、二菱)通過敵人封鎖的葦塘,由於他“過於自信和自尊”而被敵人發現,大菱負了傷,就此引發了老人在水中用鉤子鉤敵人的腿、用竹篙砸敵人腦袋的復仇過程,從而讓老人泄了民族之憤、找回了自尊。老頭子與侵略者之間的對立關係實際上是中華民族與侵略者之間不可調和的關係,是瘋狂的侵略與勇敢的反侵略的一個縮影。所以作者自己說,只有我們這個時代(抗戰),英雄“像是一種志向,和必要完成這種志向,死無反顧,從容不迫,卻是壯烈的千古一致的內容。”②如果我們爲民族有如此的英雄“擊節而歌”的話,那蘆花蕩裏的老頭子便是高唱易水新曲的荊軻。作者借用這樣一個及不惹人注意卻很有個性的小人物,設置了一個簡單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表現了一個在反侵略戰爭的偉大背景裏涌現出來的中華民族抗戰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的主題。

2.教學設想

《蘆花蕩》是以白洋澱地區軍民抗日鬥爭爲題材的小說。隊伍駐紮在葦塘內,裏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來完成。我們可以試問一下,維繫整個葦塘內抗日隊伍生命的交通全由一個老頭子負責(他的工作範圍廣的很:裏外交通,運送糧草,護送幹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不覺得奇怪嗎?但我們從老頭子那雙“尖利明亮的眼睛”以及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便可知其身上早就賦予了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得緊緊把握住老頭子的性格特徵來分析,分析他愛與憎的價值取向、智與勇的執着表現,以此來揭示人物情感的附着點,找尋他能夠不負抗日軍民之厚望獨自一個人擔當交通員的深層原因,從而展示作者思想和寫作意圖,揭示小說主題。

3.教學目標

按照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m)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以及本單元編者的要求,我們把教學目標確定爲:認知能力目標、動作技能目標和情感取向目標。

1)認知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概括口述故事的能力;體會人物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這是本課的重點。啓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2)動作技能目標:揣摩“老頭子”用竹篙砸敵人腦袋時的心理獨白並把它寫下來,字數300左右。

3)情感取向目標:樹立正確的愛憎意識,反對侵略、主張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諧友好的原則。

二.說學情及學法

1.說學情

“高爾基說小說是‘時代的生活和情緒的歷史’。我們鑑賞小說,應仔細尋味一個特定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人物是怎樣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③坐在課堂裏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從現有的八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上看,對小說的閱讀已有一定的感性認知和具備初淺的理性分析能力,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尋味小說中人物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依據與出發點。雖然班級學生語文素質良莠不齊,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基礎差,但本文文字淺顯,通俗易懂,情節引人入勝,再加上有一部分學生對抗日戰爭題材的故事已相當熟悉或懷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課堂上應通過激趣促使學生保持濃厚的注意力。

2.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自主學習是學生感性認知文本的實踐基礎,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文本的漸進過程,也是教師發現學生聰明才智的不渴源泉,所以必須要求學生自主、獨立地預習,並收集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爲上課作好準備。

2)探究學習法:本文是一篇必修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學生通過摘要性的預習可基本把握人物概貌與故事情節,但“老頭子”的核心性格“過於自信和自尊”的傳奇色彩是他功與過產生的淵源,值得我們仔細咀嚼品味與探究。如,對“丟人現眼”、“沒臉見人”等詞語就包含着一種強烈的自責,愧疚得無地自容的心理。所以就應引導學生好好的品味,進行重錘敲打,細細琢磨。這是釋惑的重點,也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最易出彩的環節。

3)合作學習法:由於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的個性化發現進行交流、比較、補充,激發並牽引底子薄、基礎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享進步”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有必要進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

三.說教法

1.學生中心法:此課文由於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就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讀完課文後以合作小組爲單位當堂用紙條的形式把問題告訴老師,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後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如果學生還有困難就再去引導他們生成知識與能力,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中心觀”的新課標要求,也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特點。當然,學生所提的問題也許反映不了課文的重點與難點,這就需要老師敏銳感知有沒有補充問題的必要。如,學生往往會忽略的“老頭子爲什麼一個人能承擔內外的交通重任?從老頭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等等深層次的問題也許就需要教師及時提出來。

2.對話教學法:巴西教育家 保羅?弗萊雷認爲,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④這種對話並非師生間一問一答的簡單操作過程,而是智慧火花的碰撞與融合、是愉悅氛圍的分享與共處、是精神陶醉的呈現與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人格的平等與溝通!如,也許有學生會問:既然老頭子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殺滅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麼會藏在葦塘裏不敢出來呢?這個問題在現有的任何參考書裏都找不到答案,如果有學生提到這樣的類似問題,表明學生真的讀出了個性、讀出自我對老頭子的看法,在此老師就必須說明這篇文章的體裁歸屬,是作者在宣揚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反侵略戰爭中呈現出來的一種旺盛的民族鬥志。以此來貼近與學生的對話。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步、導入,展示背景圖片,理清故事概況

課件播放背景音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及蘆花蕩的圖片,教師作適當的解說,讓學生感知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和時代背景,感知作者在作品中藉助形象傾注的情感(哪兒是對大菱二菱的愛,哪兒是對敵人的恨)並口述故事情節。再找出本文的主角——老頭子的性格特徵:“老頭子過於自信與自尊”(約3分鐘,3—4個學生)

第二步、速讀,勾畫性格寫照,呈報疑難問題

哪些地方是老頭子性格的具體寫照呢? 這裏要說的是人物的.性格寫照都散落在課文中,請學生圈點出並用“從這一句看出了 ┅┅”或“這一句表現 ┅┅”的句式獨自舉手發言。例如,從“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可以看出老頭子的自信。完了後學生還需把要解決的問題寫在字條上呈報上來,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後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學生自己找的問題一般都比較淺顯,這些問題在書裏大部分能直接找到,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但教師有必要對一些問題進行補充,以完善文本對學生的要求,從而引領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合作探究。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意在檢查學生從自主預習到效果反饋過程(約6分鐘,全體學生參與)

第三步、研讀,走進人物內心,增強情感體驗

“好的小說總是把思想隱藏在形象深處的。小說形象的描寫的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人物的塑造”⑤。這篇小說中的老頭子對大、小菱的拳拳愛心與對侵略者的切齒憎恨、在同敵周旋中的智慧與以少勝多的勇敢都寄存在這個形象中並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於是在此就有必要深入課文再次研讀相關語段:(注:由於教師對學生當堂呈報的問題有不可預知性,所以只能暫時用文本要求學生掌握的問題來表述教學過程,不過後面還留有機動的時間可作調整)

1.分析人物性格的作用,合作小組討論。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⑥。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可越俎代皰。如果只有教師的侃侃而談或者只讓學生獨自思考,一部分學生可能會陷入罔然而一無所得,在此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創設學生對話氛圍,激揚學生閱讀思維,讓智慧在碰撞中產生,讓知識在交流中生成,讓能力在互惠中提升,這是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在此學生討論後可能會因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看法。如:具有象徵的作用——愛國抗日的勇毅,愛憎分明的正氣,自信自尊的嚴苛,智勇雙全的寫照;或者按教參的說法——貫穿全文的線索;甚至還有可能會說到是對二個小姑娘對老頭子抱懷疑態度的反襯等等,在此教師有必要給學生以相應的肯定和正確的引導。(約5分鐘,8-10個學生)

2.全體學生朗讀“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怎麼張嘴說話?我這老臉呀!”問題:此段屬於什麼描寫?有什麼表現力?此題讓學生獨自思考回答,以瞭解學生對重點語段的理解能力,考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天賦,爲課後的面批面改、分層教學提供事實依據;如果學生回答不理想,教師可以適時扮演起課堂中首席的角色。(約3分鐘,3-4個學生)

3.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並說明原因。本題將採用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學習,先由同學自己選擇喜歡或感受較深的句段在組內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和組內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再由組內派代表講出所選句段喜歡的原因並把該句段朗讀出來;教師可就學生的語氣、語速、音準、句逗、輕重等閱讀問題進行評價並作適當的調整,提高學生對自己所選語段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如,“過於”“毒蛇”即要讀得重又要讀得稍慢些才能品出該詞在語段中的作用。採用這種方法可以體現:①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確保個性化閱讀的時間;②培養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爲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③啓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化解本課的難點。(約8分鐘,6-8個學生)

4.讀語段練筆:“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裏去。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問題:老頭子在用竹篙砸鬼子們的腦袋時,他心裏會產生怎樣的獨白?請同學們揣摩並寫出來,字數300左右。(寫作加交流約10分鐘,全體學生寫作,4-5個學生交流)設置這兩個問題就是要學生仔細品味揣摩老頭子愛與憎、智與勇的具體內容,增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讓學生在閱讀與練筆中發現自己,融入作品創設的環境,從而達到在情感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第四步、反饋,鼓勵學生提問,創設對話環境

學生有可能會提到我在前面講到的問題,那就是:“既然老頭子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滅殺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麼會藏在葦塘裏不敢出來呢?”等這樣富有創新思維的問題,在此我們就有必要進行預設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案。設置這樣的環節爲的是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裏擁有了真正平等對話的機會。(約2分鐘,3-4個學生)

第五步、延伸,摘引相關材料,拓展閱讀空間

課件展示《生死攸關的燭光》片斷:“一天晚上,屋裏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蠟燭熄滅了。”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以課文爲原點形成閱讀輻射,擴大學生閱讀視野,提高學生對語言材料外化信息的鑑賞與內隱素養的結合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世界和平的意識。(約3分鐘,教師讀材料,2-3個學生回答問題)

第六步、小結,教師適時煽情,引發學生共鳴

用一些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和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九一八》來 襯托小結,渲染中華民族在外敵入侵時那種誓死抗爭的悲壯歷史,以此表現“正是有許許多多象‘老頭子’一樣的英雄存在,才顯示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⑦這一事實。設計這一環節是爲了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約2分鐘,教師準備小結稿約300字左右)以上共42分鐘,留約3分鐘時間作機動處理

五.說教學手段:

1.多媒體課件提供《蘆花蕩》相關的資料及簡略的作者介紹;用二首歌曲一前一後渲染時代氛圍;

2.在分析人物性格及相關的研讀內容時,多媒體同步顯示教學內容,外帶穿插些中國人民抗敵鬥爭的圖片或者編輯的視頻材料,與課文主題相扣;

3.拓展材料打印成課件隨時調用。運用多媒體,可以扣緊課文與課堂的環節,勾連課內與課外的脈絡,提高課堂結構的密度,保證課堂前後進程的流暢。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隨課堂進度而同步呈現(用手寫在黑板上)

蘆花蕩

“老頭子” 一切保險 (自信) 愛憎分明

(過於自信 過失(大菱負傷) 民族

與自尊) 我沒臉見人 (自尊) 英雄

復仇(竹篙砸鬼子) 智勇雙全

優秀的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文選自人教社五年制教材第十冊的第16課《匆匆》。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爲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及學生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積累語言。

3、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

4、學習本課生字詞

二、教法和學法

“教師爲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配樂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練筆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人人蔘與到讀書中,人人動口,人人動腦,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領悟,去品味積累,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

三、設計理念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爲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能動的學習,積極的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互幫互學,實現生本對話,“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說、寫,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爲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爲參與者,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釋題質疑

揭題板書後,首先由學生簡要介紹朱自清,瞭解作者的大致情況,然後向學生髮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瞭解學生學情,巧妙的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初讀讀通

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討論,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通文章。

(三)、細讀讀懂

好文章要三讀,即“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瑰麗,得到美的感受,情的薰陶。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因此,這一環節,圍繞“讀”展開,結合情景創設,學法選擇,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讀爲本,指導學生讀後悟情。

1、在MTV中賞讀課文

把學生帶入如詩入畫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形象的畫面帶動學生的思維,爲後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2、自由選擇學文方式細讀讀懂

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或邊讀邊思考,或不動筆墨不讀書,或感情朗讀,或默讀等方式細細研讀文章,悟出道理。

3、合作交流生生對話

在學生細細讀書的基礎上,“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學生心中有話要說,營造一方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一吐爲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4、自主彙報思維碰撞指導朗讀

在教師的啓發引導和鼓勵評價中學生去體會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後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並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爲美讀打好基礎。

(四)、品讀讀美

1、自由組合感情朗讀

讀中悟情後還應再讀,在讀中走個來回。“讀中悟,悟後讀”,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內化爲學生的語言。

2、配樂朗讀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獨誦,或領讀,或齊讀,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與自己相融合,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交流。注重學生評價與教師的`鼓勵性評價。

(五)、昇華體會

營造課堂上的空白,讓學生靜靜的聆聽時間的飛逝,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談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時空的距離,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要珍惜時間。

第二課時

(一)、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回顧上節課的學習,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了,體會到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問題:“那作者爲什麼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之處?”

(二)、小組合作補充啓迪

(三)、彙報交流,感受語言。

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運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教師的點撥下明晰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爲學生的運用語言奠定基礎,在以學定教的過程中,着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裏閃過了),啓迪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說訓練,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流逝,既鍛鍊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

(四)、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熟,甚至能夠背誦。“讀”是研究的過程,“誦”是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語言。

(五)、拓寬延伸練筆嘗試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積澱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詩詞,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

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對時間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詩歌、散文等),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厚集薄發,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學生練習。全班交流。

(六)、課下作業。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蒐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瞭解的朱自清》。

優秀的說課稿9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它由三大環節構成:第一個教學環節:感受音樂、理解情感。計劃用時10分鐘。

1、播放《我愛米蘭》,學生在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2、經過常規的組織教學後,迅速過渡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即:

3、帶着問題聆聽歌曲《我愛米蘭》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各爲2分40秒)

問題有如:這兩首歌曲分別是什麼演唱形式?歌曲讚美的是什麼? 4、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爲什麼要將老師比喻成米蘭?兩首歌曲速度上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速度對錶達音樂情感有什麼作用?

根據學生的討論,老師適時的範唱與講解,使學生逐漸明白:兩首歌曲都表現了學生們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前一首歌曲是將老師比作米蘭,頌揚了教師默默奉獻 的崇高精神。而後一首歌曲則是直抒心懷,歌頌了老師爲培養一代新人而嘔心瀝血、忘我工作的精神。(米蘭,並不是一種名貴的植物,也不是絢麗多姿的花卉,但 它能靜靜地散發着幽香,而以它來比喻教師的品格則是十分相宜的。)

這一環節中的欣賞過程,我沒有運用圖片、錄像等其它形式來提示、幫助學生們感受、理解音樂,因爲我認爲:音樂藝術應該運用音樂來體驗與表達,理解音樂最好的 方法就是:仔細地聆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加之,經過一、二年級的長期系統的學習之後,這一學段的學生也已具備了這樣的能力。這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也 是"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經過這一教學環節後,我將點出今天的課題,即:學習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課本第40頁)從而進入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大環節:演唱歌曲、表達情感,計劃用時22分鐘。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主要運用:視唱法、教唱法相結合的學習手法,教學生演唱歌曲、表現情感,具體過程是:(重點說:教唱的過程及對重難點的解決方法、手段)

1、教師彈琴伴奏,引導學生輕聲地跟琴視唱樂譜; 這時,我的教學不僅要指導學生在音高、節奏方面的準確,還會適時地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輕輕地進行演唱。這種輕聲唱的.要求,不僅是爲了保護嗓音,我還會引導學生們明白,這也是歌曲情感表達的需要。

2、將學生分兩組進行"啊"音演唱,檢驗並鞏固學生的旋律感;

3、請學生跟琴學唱第一段歌詞,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

如,提出問題:你覺得第一段要用怎樣的速度、力度來演唱呢?從而引導學生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進行演唱。這一步驟中,我還將對歌曲中一字多音與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啊"字的力度控制、主副歌的情緒增進等重難點運用對比範唱等形式進行教學。

4、 經過我細緻地引導學生學習掌握了第一段歌詞的演唱之後,接下來的第二段、第三段歌詞,我將把學習過程完全地交給學生。根據學生的討論、演唱,進行及時地引 導,最後,老師彈着伴奏,請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並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達到這樣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進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的心 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則用稍快的速度進行演唱;

5、在以上的教學過程中,爲了鞏固學生的新授歌曲,我還將分別設計了這樣幾種演唱形式,如:分組競唱、分句接龍、領唱和齊唱合作等形式。這樣,不僅鞏固了新授歌曲,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們的歌唱表演形式,一舉兩得。

第三大環節:拓展創編、深入體驗(8分鐘)我主要採用:"分組合作,現場創編"的形式開展活動。

我將提示學生,可採用如:歌唱、配樂詩朗誦、舞蹈、小品、畫畫等多種形式來表達、體驗歌曲的情感,老師這時做適時的巡迴指導。

雖然學生們創編活動的質量高低參差不齊,但是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教師這時則變成了整個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比如:彈伴奏、放音樂、組織評比等。但卻讓每位學生都在活動中獲得了不同的經驗,愉快的體驗了過程,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藝術的薰陶。

當然,由於時間的緊迫,學生們的創編形式在這一節音樂課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現出來,我將選擇其中較好的小組創編的表現形式在本節課上進行當衆表演,並鼓勵其它組創編的形式,課後進行再加工,下一節音樂課爲老師和同學進行表演。

這樣的設計,不僅使本節課的教學得到了適時的拓展,而且,還將這一內容擴大到了課後,爲下次的音樂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總之,我設計的這節針對三年級學生的音樂課,體現了新課標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則,並在單元目標的總體規劃下,體現了音樂課獨特的施教特點,完成了教學內容,達到了授課目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優秀的說課稿10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七年級新教材第5單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內容圍繞着描述人現在的活動展開,讓學生學會談論人人們正在幹什麼。本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易於引發學生運用簡單的英語進行交際和交流。在學習活動中,學生能通過交換對不同人物活動的描述,促進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情誼。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watch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doing homework.

Is she reading? No,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2、能力目標:

(1)、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來描述人物的外貌,並根據描述畫出人像。

(2)、能概括人物的外貌特徵並根據人物特徵推理出某一人物。

3、情感目標:

通過描述同學、教師或自己的偶像的外貌,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學會尊重和理解別人,學會交換不同的看法,瞭解他人的愛好,增進情誼。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1、掌握並運用描述人物活動和地點的詞彙:

watching, doing, eating cleaning, playing, reading, swimming, shopping, pool, school, mall, library

2、掌握並運用簡單的英語交際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watch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doing homework.

Is she reading? No,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四)。教法設計

對本課我主要採取瞭如下幾種教法:

1.聽錄音。

聽音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方法,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在聽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點解釋,個別操練。

在每一堂教學中,學生總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詞、句型、短語、句子或某一語法現象。如本課出現的一般過去時的用法等都需要教師個別解釋甚至創設語言情境進行操練和舉例,以掃除自由交際過程中的"攔路虎",爲語言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3.指導學生展開情景對話。

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教學過程中,要想辦法使人人開口,使人人都有成功感。通過對話逐步達到對教材內容的全部操練第三部分問答遊戲時,猜中的同學老師給予鼓勵,激勵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

4.學生獨立操作。

首先要求學生根據師生示範獨立對話,隨後叫幾組分別站起來表演。這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舉措。

5. 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填表和動詞填空的練習,以檢查學生對本課的掌握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還採用了幻燈片,對順利開展教學活動起到了很好的 輔助作用。

(五)。學法指導:

我所採用的教法有助於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1.養成聽的習慣。

學生要經常聽錄音,聽教師講英語,聽同學們講英語,這對學好英語大有好處。

2.科學儲備大量知識。

學生不掌握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進行很好的語言交流。所以學生必須瞭解語言規律,掌握豐富的詞彙,熟知語法規則,會熟練表達由各個話題而展開的交際內容。要學會在實踐中學,在應用中學,這樣學來的知識記憶深刻、靈活度大。

3.及時鞏固,反覆記憶。

凡教師在課堂上所講到的語言難點,學生應及時整理,再次認識並積極使用。對前面已學過的課文,學生要有安排地經常複習,否則常常是學了新的,忘了舊的。

4.積極操練,重在口頭。

在課堂上,學生要積極參與教師設計的每個教學活動,要大膽開口,創造性地說自己想說的話。課後和其他同學及時進行英語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將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和語言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脫口說英語的目的。

(六)教學設計

在上新課之前先複習動詞的ing形式,和上節課的重點句型。通過對重點句型的變形導入新課。安排猜謎遊戲幫助學生鞏固新知之新知識。然後翻開課本學習2c,這樣可以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有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識。接下來再講2a和2b,之後是3a和3b.講解4時,()難度再次加大,因爲需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解圖片。於是我利用教材所給的圖片和問題進行引導,先讓學生觀察圖片,在就圖片回答問題。問題有答案之後,要求他們講述圖片,這個難度就大大降低了。最後我在就學生的講述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補充。下課前佈置作業,結束課堂。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我有意識的降低教學難度,爲學生更好的學習創造良好條件。

本課以素質教育爲目的,結合教材重點、難點及英語學科特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任務性教學爲主,從視、聽、說等方面使學生得到鍛鍊,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溫故而知新,達到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由於缺少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足,敬請各位專家老師不吝賜教,謝謝大家!

優秀的說課稿11

我今天要說的是《體育與健康》(水平二)籃球運球和遊戲障礙跑的教學內容,下面我從說教學內容、教材分析、指導思想、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學法、說場地器材、教學過程等九個方面來說說這一 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學內容:

1、籃球運球 2、遊戲:障礙跑

二、教材分析:

籃球是國小體育課程中貫穿三個水平領域的教材內容,這個內容在國小體育課程中佔的比重比較大。籃球具有對抗性、集體性、綜合性和遊戲性的特點,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同時,籃球運動是在有規則約束的情況下進行的運動項目,對於培養同學們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的行爲習慣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在集體性的對抗過程中,能夠培養同學們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指導思想

本課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同學們發展、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同學們的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同學們良好的鍛鍊習慣爲主要目標。通過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教學目標

1、運動目標:通過結合遊戲,讓同學們在玩中學會籃球運球動作,積極投入課堂學習

2、認知目標:通過籃球的學習,熟悉球性,掌握手指分開,掌心空出的運球手法

3、技能目標:通過本課學習,80%以上的同學們能正確掌握行原地運球的動作方法。提高控制球的能力,發展同學們的靈敏、速度素質,提高協調性及快速反應能力。

4、情感目標:培養同學們積極思考,合作探究,提高交往能力。培養同學們的愛國熱情,提高同學們自信心。

五、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運球: 臂腕指用力,手腕隨着屈伸的方法

障礙跑:合理運用鑽、跨、繞

教學難點: 運球:手眼身三配合

障礙跑:技巧與速度

六、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1、激發興趣教學法: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課的導入階段中首先向同學們展示了現在同學們最感興趣、最熟悉的nba、cba的 籃球明星,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讓同學們明白成爲籃球明星的夢想需要通過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其次引入了籃球操的練習,引導同學們去感受籃球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通過籃球操來讓同學們感受這節課的與衆不同。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目的在於能集中同學們的注意力;營造良好寬鬆的課堂氛圍。

2、探究學習法:新課程標準一直提倡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同學們進行探究性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因此,在本次課中我採用了探究學習法,讓同學們在探究創新的過程中開動腦筋,尋找最佳的學習方法,培養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比練習法:由於同學們之間的個體差異,每個人掌握的技術情況也不同,因此通過不同水平同學們的展示、對比,能夠使同學們更深刻的瞭解技術,掌握技術。

4、遊戲競賽法:遊戲比賽是體育教學中運用較多的教學方法,它能夠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同學們的好勝心理,調節課堂的教學氣氛,充分發揮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說學法

1、體驗學習法:親身體驗是掌握技術的最好途徑,通過自己的練習能使我們更好的`掌握技術。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通過設疑來引導同學們自主練習,使同學們更好掌握技術,解決技術難點。

2、小組合作法:由於國小階段的同學們個體意識比較強,集體的觀念則比較薄弱,爲了培養同學們的集體意識。在本次課中通過小組合作來了解集體的作用,並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過程品嚐成功的快樂。

3、創新展示法:小孩子的想象力豐富,有時候能想到我們成人想不到的學習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同學們採用不同的練習方法來加深對技術的瞭解,並在瞭解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技能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4、評價應用法: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評價不僅僅包括教師對同學們的評價,也包括了同學們之間的評價和自我評價,這個評價過程能夠提高同學們對技能動作的掌握,並且能培養同學們的自信心和評價能力。於是,在課的高潮部分我利用"拍球比多"的遊戲,使同學們將運球技術充分的應用,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加深拍球技術的掌握。

七、說場地器材:

籃球場、半徑5—10米的圓、小籃球人手一個、

跨欄架4個、呼拉圈8個、小墊子8個

八、說教學程序

環節一:遊戲開課 激發興趣

師生問好,宣佈本課內容,安排見習生,接着在音樂《運動員進行曲》伴奏下,同學們在教師帶領慢跑成圓形,教師在中心,同學們隊列爲圓形站隊。做準備活動以遊戲(代換口令)代替以跑從而提高同學們的運動興趣。

環節二:自由玩球,活躍熱身

音樂節奏隨教師一起做籃球韻律操。留出一點時間讓同學們自由耍球,教師及時肯定同學們的成就並加以引導,以激發和保持同學們繼續學習的興趣。

環節三: 師生互動階段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的關鍵,應發揮同學們的主體地位,給同學們充分的學習空間,積極啓發同學們進行思維,進行創新。這個環節我主要採用以下幾個步驟:

1)、設疑導入:這個環節我通過設疑:"如何才能將籃球拍得又多又好"?引導同學們帶着問題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既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又拓展了同學們的思維能力。

2)、練習創新:在同學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後,充分發揮同學們的主體作用,給同學們自由的學習空間,師生間互動學習,讓同學們在練習中大膽創新,發現更多的練習方法。

3)、展示評價:由於同學們的表現欲強,在嘗試練習後,我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自我表現的舞臺,讓同學們充分展示創新的成果,同時也給其他同學們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的機會。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對同學們的展示技術進行評價,從而使同學們更積極的進行練習。

4)、教師巡迴輔導,並請同學們展示,引導同學們分析評價,容易犯的錯誤,解決問題。

環節四:遊戲應用階段

競賽性的遊戲不僅可以使同學們獲得勝利的喜悅和愉快的心情,也可以培養同學們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提高同學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所以,這個階段我主要安排了"過規定障礙物(鑽欄架、拍球、跨呼拉圈、繞轉折點)和過自設障礙物"兩個環節。通過這兩個環節培養同學們的團隊精神,體現出合作性學習的趨勢。

環節五:總結放鬆階段

這一部分是人體活動由動態恢復到靜態的環節,所以我安排了放鬆和課堂總結兩個內容。通過音樂(讓我們蕩起雙槳)放鬆操,使同學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放鬆心情。,並對所學的技術做一個總結,鼓勵同學們在課後進行鍛鍊、應用,培養同學們的終身體育意識。

優秀的說課稿12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歌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

2、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能把握好各樂句的音準,完整演繹歌曲並能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3、在聆聽過程中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動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能夠把握好兩句音準,唱好兩句"啦啦啦啦啦",能掌握休止符的運用。

三、教學準備:

錄音機、多媒體

導入

播放《動物說話》A、你們聽到了哪些小動物在跟我們打招呼?(雞、鴨)

B、誰能來模仿它們的叫聲?

C、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能模仿其他哪些小動物的叫聲?(汪汪、喵喵、咩咩、呱呱)

小朋友的生活經驗真豐富,()下面我們來做個遊戲

遊戲"我變你也變"遊戲的玩法是要根據我的聲音力度來回答,我來問,你來答

(小雞說話嘰嘰嘰、小鴨說話嘎嘎嘎、小貓說話喵喵喵、青蛙說話呱呱呱、小羊說話咩咩咩、小狗說話汪汪汪)

新授

初聽(播放歌曲)A、老師這兒有一首非常好聽的歌,你聽誰在叫?

B、好的讓我們大家一起用好聽的聲音學着叫吧!(課件2)

教師教學一遍 ——師生合作一遍,邊叫邊用手打擊節奏××(小貓喵喵、小雞嘰嘰、小鴨嘎嘎、小豬嘟嘟)

C、學生學完叫聲,教師隨後加唱"啦啦----",教師用手勢劃節奏線(課件3)

(聽到小朋友優美的叫聲,我都忍不住唱起來了)

D、師生合作

學生叫動物的聲音,教師唱"啦----"

你們想不想跟着琴聲學老師唱一唱

E、教師彈琴,學生跟唱前半部分

F、師生合作唱 ----男女生合作

2、復聽(錄音機)

A、小朋友唱的真好,現在讓我們完整的聽一遍錄音,仔細聽聽它們的叫聲在告訴我們什麼呢?

B、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上的歌詞(課件4、5)

C、一句一句解決念清楚,解決附點問題,逐句唸完整,

學生跟念——師前生後合作念——師後生前合作念

D、逐句跟琴唱後半部分(課件6)

E、解決難點

你最喜歡哪個叫聲後的故事?你能來唱唱嗎?

3、再聽一遍錄音 ,聽聽那部分唱了2遍(課件7)

(出示反覆記號讓學生認識,講講作用)

4、請小朋友完整的跟琴唱(課件8)

5、跟錄音唱(讓我們跟錄音裏的小朋友賽一賽看誰唱的更動聽)

6、師生合作唱——男女生合作唱

三、創編活動(課件3)

A、下面我們來模仿一下歌曲的`前半部分來創編歌曲,請小朋友們四人一組,每人編一種小動物的叫聲,啦啦啦一起唱,等一下請小組來表演

B、小組表演

四、小結(課件9)

今天我們的音樂課堂帶來了那麼多的小動物叫聲,它們的叫聲是在向我們人類傳遞信息說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瞧!它們在向我們問好呢-----

優秀的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世界的人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人是社會的主體,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關於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長這個結論,學生已經瞭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佈的不平衡,分析爲什麼存在這麼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遠遠不夠。

本章從人地關係的角度,闡述了有關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識,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陸地和海洋》以及《天氣和氣候》兩章的內容,這爲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後面章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以及《人類的居住地》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爲今後學生參加生產實踐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人口增長、分佈的特點、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佈狀況。通過地圖,能分析影響各地區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世界人口問題,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意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緊迫性,並從中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問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世界人口增長和分佈的特點;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2、教學難點: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人口問題及對策。

二、說學情。

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基本地理知識已有了一定積累,但是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人文方面的知識,有可能激發學習興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門。人口問題是現在社會上出現頻率較高的話題,各國、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的關注有助於學生的理解,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儘量多采用直觀方法。

三、說教法。

1、讀圖分析法:

教學中採取讀圖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回憶、總結、提高。對於地理原理和教學重難點,運用多媒體及圖表輔助,分析講解,予以突破。

2、分組討論法: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變學會爲會學;

以“讀圖+練習”的教學方式爲主,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創設情境、啓發,體現地理課堂的特色,另外本節內容主要運用FLASH課件來講述,集錄像、圖表於一身。

四、說學法。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課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學法如下:

1、圖導圖練法。

引導學生識圖、析圖、說圖、填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鞏固地理知識,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讀圖能力和地理空間概念。

2、收集資料法。

指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如:報刊雜誌、因特網等蒐集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材料。

3、自主合作學習。

通過引導學生讀、思、議,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讀: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習慣和能力;思:通過教師提問啓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議:學生圍繞教師的質疑,展開討論,進一步理解知識。

通過以上方法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從量到質地認識和理解世界人口狀況。

五、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部分。

用(視頻)《復活節島》的故事引入,故事大致內容爲:戰爭使人們忘記了自己的文明,忘記了自己的傳統,在征服與被征服、吃人與被吃的不斷循環中,這些創造過輝煌文明的島人完全退化,終於又自食惡果地退回到極度原始的狀態中。通過視頻導入的方式從感觀上吸引學生,激發探求新知識的好奇心理。

看完視頻後,啓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問題如下:這只是世界的一個角落的故事,那麼,整個世界的人口狀況如何呢?

(二)新授。

1、世界人口增長特點及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

(1)播放嬰兒的啼哭聲,引導學生說一說這聲音意味着什麼?通過直觀展示聲音的方式,讓學生直接感知人口的增長

(2)請兩名同學以播音員的語氣播報以下兩則新聞。

資料一 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本報薩格勒布7月11日電7月11日上午8時35分,從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彼特洛瓦醫院的產房裏傳出了今天第一聲嬰兒啼哭的聲音,南斯拉夫一個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億個人誕生在地球上。

資料二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據新華社薩格勒布10月12日電波黑時間12日凌晨零時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嬰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的一家醫院誕生,成爲地球上的第六十億位居民。

引導學生思考: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億用了多少年?同時以動畫形式呈現世界人口增長曲線,變抽象爲形象,讓學生從感觀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

通過讀圖,引導學生得出世界人口增長特點是先慢後快。引導學生思考人口增長速度的快慢應如何表示?從而引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並得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

(3)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65練習題,使學生認識到不同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是不一樣的,從而加深學生對人口增長的瞭解,在完成習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優秀的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組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篇充滿了昂揚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氣概的文章。文章記敘了在高原缺氧,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施工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西部建設者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世界級難題,攻克了國際性技術難關,創下了世界鐵路建設奇蹟,那就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風火山隧道貫通的經過。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二是使學生感受到建設者們身上無私奉獻、樂觀向上的精神。三是對西部大開發有更多的瞭解。

二、說教學目標

由於本文是略讀課文,結合本文特點及學生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妖嬈、巍峨”等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增加對西部大開發的瞭解。

3.情感目標:緊扣單元訓練點,瞭解西部,體會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文洋溢着濃郁的抒情色彩,“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在文中出現多次,充分表現了築路大軍遇到困難時的信心和決心,以及克服困難取得勝利時的喜悅之情。文章內容鮮明,語言直白簡潔,字裏行間充溢着樂觀情懷。因此,我把教學重難確定爲:瞭解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弄清建設者們是如何克服複雜凍土層、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這些困難的,並從中受到感染。

四、說學情

學生進入五年級以後,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以上這些能力的具備,爲學習本課打下了一定基礎。但學生對本課背景不瞭解,對西部瞭解不多,課前又沒有蒐集相關的資料,這些爲學生理解課文增加了難度。

五、說教法和學法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根據上面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的分析,

我主要採用情境激情法,通過畫面和音樂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閱讀指導法,運用閱讀提示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朗讀感悟法,抓住詞句引導學生體會,朗讀中體會情感等。

教學中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的?學生自讀感悟後,抓住文中關鍵的詞句,如“晝夜、反覆、徹夜通明、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等詞語,感受到建設者充滿智慧,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抓住朗讀,讀中感悟,在教學中,按照不同的要求,採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初讀課文時整體感知,思考問題採用默讀,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在解決難題時,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建設者在修築風火山隧道中所遇到的困難,解決困難中所表現出的精神,通過不同層次的讀去加深理解,受到情感的薰陶。

六、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導入新課

1、欣賞歌曲《天路》;

2、引言導入新課

二、讀題質疑,明確目標

1、讀了課題,你頭腦中浮現了哪些問題?

2、出示學習目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字詞讀準確;

2、邊讀邊

: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用——在文中畫出相關的句子;

3、讀後檢測。

四、讀中感悟,體會精神

1、學生默讀感悟

默讀課文4---9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的?用~~~畫出相關句子。還可在句子旁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2、同桌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

高原凍土

學生交流句子,引導感受困難;

讀悟克服困難的句子,體會建設者的精神,引導朗讀;

惡劣天氣、極度缺氧

學生交流句子,師引導學生體會,感受精神。

五、總結拓展,昇華情感

1、齊讀10——11自然段;

2、簡介青藏鐵路

3、課外蒐集有關青藏鐵路和西部大開發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七、說教學反思

優秀的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

課文《 》是人教版國中語文()年級()冊第()單元中的第()篇課文,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 )。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 )作爲中/外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對陶冶學生的情操,意義非凡。

2、教材特點:

《 》是( )(體裁)主要寫了 (主要內容),表達了 (中心思想),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語言優美,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教學這篇課文計劃安排()課時,我今天要說的是第一課時,在學習《 》之前,本單元已經學習了( ),學生們懂得了一些( ),有助於學習( )。

3、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國中學生實際以及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如下三項:

(1)、 知識和能力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瞭解本篇課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a掌握朗讀方法;通過美讀課文,品味語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脈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b以學生自讀爲主,教師引導啓發爲輔,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融入文本意境。c運用朗讀的方法學習詩歌,養成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的習慣;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學習詩歌,體會詩歌的情感,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d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a品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 )。

b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養關愛生命、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c提高學生人文涵養,在領略自然美的同時,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4、教學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要求,以及(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 )。

5、教學難點

因爲,(學生的一些實際, 如,國中學生現階段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有限 或距今時代久遠)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 )。

二、說學情

就是分析教學對象。因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說課必須說清楚學生情況。這部分內容可以單列,也可以插在說教材部分裏一起說。說學生包括:

(1) 說學生的知識經驗。這裏說明學生學習新知識前他們所具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這種知識經驗對學習新知識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2) 說學生的技能態度。就是分析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所必須具備的學習技巧,以及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和態度。

(3) 說學生的特點風格。說明學生年齡特點,以及由於身體和智力上的個別差異所形成的學習方式與風格。

三、說教法

根據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a情景導入教學 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使學生能迅速進入角色。

b討論法:(包括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討論)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發表個人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靈感。

c講授法和點撥法:由於國中學生接觸文本的時間較短,生活經驗和知識積澱有限,要理解( )有困難,所以教學中利用課件補充作者生平有關重要信息和時代背景,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非常必要。

d點撥法。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運用點撥法,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

e多媒體演示法,輔以多媒體演示法,展示圖片,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配樂朗讀,以渲染氣氛。

f情景設置法。在本節課上,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景,如世界盃短片、配樂誦讀、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產生思想共鳴。

g朗讀教學法。新課標重視朗讀,要求讀出語氣、語調和韻味。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採用(初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獨特的'意境。指導學生通順、流暢、有感情地反覆朗讀,深入體會。並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誦讀法。每篇文章都有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h教師引導、師生合作探究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合作交流法,開放學習,課堂應該尊重個性,鼓勵創造。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搭建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和諧的關係中、輕鬆的學習中個性得到發展。並且,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取長補短,學會如何與人交流,與其他人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i設疑導學法。(課文寫了什麼?爲什麼寫?怎樣寫的?學到什麼?步步深入,幾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流程,讓學生由整體到局部地學習把握課文。)

j自讀點撥法 本文屬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閱讀、自由探究爲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爲輔。

k比較閱讀法 在語文教學中,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運用網絡環境進行小組課題研究,(讓學生在課後以 爲專題,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環境進行小組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望和主動意識)。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把握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感悟優美的情趣。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合作、探究法。葉聖陶說過“教師之爲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教學中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3、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學生用圈點批註法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感悟筆記,便於整理歸類。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解決難點,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4、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踊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理解課文內容、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分組討論,達成共識。

五、說教學程序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1、情景 導入:我設計的導語是:( )。預計用時兩分鐘。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方法

直接導入(高年級學生,慎用)

溫故導入(第二、三課時使用)

懸念導入(語文:贈汪倫)千里桃花、萬家酒店

經驗導入(物理:搓手會熱)

實驗導入(物理、化學)

歌曲導入(語文、英語、美術、歷史等)

情境導入(萬能導入法)

笑話導入(語文:藥)

故事導入

問題導入

2、 整體感知(讀、思):預計用時15分鐘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 ),這樣做,既爲學生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補充相關資料,1. 介紹作者,(名、時、地、作、評)方法上講究特色,

2.說明寫作意圖,3.介紹作品的社會影響,4.播放有關音像資料。

然後,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請其它學生邊聽連圈劃每段的關鍵詞語,根據段義,理清文章脈絡,在此基礎上,教師邊引導學生歸納文章脈絡,邊完成如下板書:

理由: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鍛鍊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是概括要點的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3、 研讀賞析(討論、交流、合作):預計用時10分鐘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如下一組思考題,請學生小組討論,然後班級交流,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給出答案,進一步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啓迪,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4、 質疑問難(探究、展示、評析):預計用時5分鐘

教師啓發:這篇課文中,同學們還有哪些疑問,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待學生提出問題後,師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這一環節重在鼓勵學生踊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養成學生參與意識,養成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

5、 拓展延伸

1圍繞中心,補充材料: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讓閱讀與寫作互相促進。

2教師介紹相關材料,引導學生課下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豐富同學們的知識儲備。

6、 課堂總結:預計用時3分鐘

通過教師的總結,使本課知識要點化,系統化,給學生以強化記憶。

7、 佈置作業:

1選用5個本課所學詞語,寫一段話

2關於學後感悟

注意:量,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