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經典(15篇)

讀後感 閱讀(2.38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着》讀後感經典(15篇)

《活着》讀後感1

早年就聽弟弟說了讀過此書,還大概與我分享了下內容,只是我並未在意,粗略知道了大概,也許人會越活越通透吧,從前忙得只爲生計,奔波勞累,頭腦簡單,遇事碰壁之後才覺疼,不多想,愛依賴,沒主見,碰壁多了才醒悟,人需三思而後行。

很久以前就常常會胡思亂想,感概人生百味,遺憾無從說起,總也徘徊在開頭難以續言,就算試寫一篇文章,都要反覆校對,生怕出錯,而就在意識完全遊離於密密麻麻的文字間時,時間也悄無聲息地溜走,等完成時已經是凌晨五六點了,天啦,竟然不知不覺花了一個通宵的時間寫作了。

進而聯想到那些優秀的編劇、作家等,真心不容易,每一本書、故事的作者;電視劇、電影的編劇等,他們都是用心創作出來的作品是多麼地值得珍惜和細細品味。曾經我是看書不到兩三頁就會如同被催眠般的,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已經睡着了,從來都看不完一整本書,或者直接翻到最後幾頁就看完了;真的是每一個年齡階段看待事物都會發生改變;如今的我看電視電影也好,從不過於期待結果,而是細細品味過程;臺詞和人物神態某一細節都不放過,特別看書也是字字句句細讀,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然而收穫也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轉換。

人生就像電視劇,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長篇小說劇,意識也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想象空間越來越大,時不時地收拾起記憶的碎片整理放映,就好像自己獨坐私人影院,細細回味着自己是主角的這部劇。這次閒於家中,書架上的《活着》這本書誘我細讀起來…………

《活着》這本書中的主角人物福貴的一生是嚐盡了人間煙火,由衣食無憂的“闊少爺”徹底變成了“窮酸樣”!而這一切就是福貴本人一手造成,所以萬千悔意不得不有所悟,反思反思再反思,一切都得從零開始,苦字迎面來,看清開始認,這就是命。當福貴身邊的朋友,家人,上至父母,下至兒女,再有愛妻,乃至女婿,外孫都一個一個意外地離去時,那種撕心裂肺的痛……也許人最傷心的時候是心碎到淚水已隨時光流逝而熬幹,哭也沒有眼淚了,替而代之的是笑,其實那是心在滴血以笑的形式展現罷了。

福貴最後就是一個還“活着”的孤家寡人,牽着一頭老牛如同自己般連起個名字也叫福貴。遇到作者他能坦然面對,足夠清晰詳細地面對作家餘華講述自己的一生,從不避諱,纔有了《活着》名作問世,真是感人感己!

《活着》讀後感2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是我在閱讀完小說《活着》後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作者餘華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沉重壓抑的故事,講述了一段心血與淚水並存的往事,在感慨遺憾之餘,又像一記警鐘,敲醒了我們,讓我們更深刻的理解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故事發生在20世紀,那時的新中國動盪不安。小說中的主人公富貴,作爲底層人民的代表,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展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的剝削。曾經的是地主少爺的他,因爲賭博輸掉了全部家業。窮困潦倒的他面臨着人生中的一樁樁悲劇,母親病死,女兒聾啞,兒子意外身亡,然而這只是命運的開始。當富貴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一個地死去,親手埋葬他們的屍體,他的內心是崩潰的,但他並沒有放棄,依舊堅強的活着。這是一種多麼強大的信念,他熱愛自己的生命也珍惜自己的生命。書中富貴娘說過這麼一句話“只要活的高興,窮也不怕”,是啊,還有什麼比活着更有意義的事呢。

這雖是一部小說,但給了我強大的震撼,人是爲了活着而活着,人活着就是爲了享受這個過程,不管這輩子是貧困是富有,是被痛苦折磨還是享受着榮華,時過境遷的時候,我們所經歷的種。種也都不過是一個過程。人活着就是要嚐遍世間的酸甜苦辣,感受着喜怒哀樂,這樣生活纔會有滋有味,餘生回憶起來纔會覺得不枉此行。我們需要學習《活着》中主人公的精神,熱愛生活,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強的活下去,也許我們考試會失利,也許我們事業會下降,但活着是一件最基本的事。

剛剛步入高中的我,同樣也面臨着各種各樣的困難,每天都有繁重的作業,課程的加重充斥着我的生活,不禁讓人有些疲憊。半夜十二點,臥室微弱的燈光依舊亮着,筆尖在紙上飛舞着,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朋友,新奇的同時也夾雜着少許的不適應,曾經的我也想過在困難面前投降,這樣就不會再有困難,也不會有堆積成山的作業。通過《活着》,我體會到了生存的不易和活着的重要性。困難、挫折其實並不算什麼,他們就像是一個個音符,正是因爲有他們,纔會譜出美妙的人生之歌。是的,只要你熱愛生命,積極向上,不停想出解決困難的方法就會在生活中尋找到快樂,快樂無處不在。讓我們用這種積極地心態去感染身邊的朋友、親人,這樣世間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積極向上、自強不息。

世界上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活着就是對自己生命最好的負責。

《活着》讀後感3

勇氣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編者的話

在生離死別面前,離去的人不用擔心世間事,而生者卻只能被迫來承受這一切——在這冰冷的人世間繼續努力活着,帶着失去悲痛和對明天的希望。

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總是給底層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迫使他們去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這部小說的主人公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底層百姓,他的一生可以說是當時中國幾萬萬人的縮影,命運之神似乎從未眷顧他,可以說世間的苦難都讓他經歷了,他的傳奇人生令人歎服。

福貴最初是一個典型的二世祖,每日進出賭場,揮霍家裏的積蓄,家中那賢惠漂亮的好妻子家珍怎麼勸都沒用,福貴依舊吃喝嫖賭,最終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妻子連同肚子裏的孩子也被孃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爲命。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所幸家珍在產下兒子有慶後,又回到了他身邊。讀後感·但上天還是不願放過他,福貴在爲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辛辛苦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後來也因爲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這本就十分坎坷了,但在此之後福貴又經歷文革、大躍進、自然災害,女兒鳳霞和其丈夫先後死去,鳳霞的兒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後只剩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在夕陽的餘暉裏,已然垂暮的老人駕着牛漸行漸遠,沙啞悲涼的歌聲從遠方依稀傳來,橘紅的落日在土地的盡頭緩緩落下……

“少時錦衣玉食不知愁,待到中年嘗世間酸苦,老年無人與我度餘生。”在這本書中最讓我感慨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爲他經歷了這麼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範圍,在一次次打擊之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帶着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對未來活下去的希望。

生命如此脆弱,人生飽經滄桑,但永遠也不要失去活下去的希望。即使到最後,無親無故,只剩自己一人孤苦伶仃蕭索悲涼,也要咬緊牙關,帶着打不倒的意志,活下去。

因爲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讀後感4

前天在《朗讀者》中認識了作家餘華,他的生活經歷和幽默的性格深深地吸引着我,媽媽說她之前在一次徵文大賽中獎勵的名著中有餘華的《活着》,但她沒看過,我爸爸看了說太悲慘,看了心難受,不讓她看。爸爸媽媽上班後好奇心促使我找到了書櫃中的這本書。

怎麼說呢?讀完這本書,很是壓抑。但又感覺十分真實。那個年代的人,心中所想所念想必就是“活着”吧。看這本書的這幾天,晚上很少入眠。感覺一閉眼,徐有福一家的事,從富有到貧窮,從人丁興旺到孤身一人,這中間發生的所有事,所有死去的人,都浮現在眼前。

徐有福他親眼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離去,卻又頑強的活着,很不容易,不得不說他很堅強,在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到難受的是徐有慶。有慶這孩子十分懂事。他家人即使有一兩個月都沒吃飽,卻從來不會讓羊餓着,他每天都去給羊割草。他的體育老師說他長大了能當個運動員,出去和外國人比賽跑步。這樣一個能幹懂事的孩子,任誰都會喜歡的很,可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卻在獻血中丟掉了性命。他的校長,在醫院裏生孩子時出了很多血,一隻腳都跨到陰間去了,學校的老師馬上組織五年級學生到操場上獻血。

這些孩子一聽是給校長獻血,一個個高興得像是要過節了,有慶也不例外,十多個孩子都沒有對上校長的血型,輪到有慶血型才終於對上了。醫院裏的人爲了救縣長女人——校長的命,這血就抽個不停了。有慶的嘴脣白了,頭暈,醫院的人都置之不理。有慶的嘴脣都青了,那抽血的人都不停手。等到有慶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抽血的人才慌了。醫生拿聽診器一聽,說心跳都沒了。那醫生只罵了一句抽血的人,便去救縣長的女人了。好狠的心啊,我真想知道那抽血的人的那顆心是不是肉長的,一條鮮活的生命硬生生被抽血抽死了。

讀到最後,我仔細看了看這本書最後的外文版評論摘要,一條來自美國的《西雅圖時報》的評論讓我感受頗深:餘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每個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爾有輕鬆的、優美的、善良的時刻。《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閱讀,餘華不遺餘力地展示誤導的命運如何摧人的生活。

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在現在這個社會上,憑自己的能力,好好地活着,活出精彩的人生。

《活着》讀後感5

《活着》是一個讓人讀完後痛哭流涕的故事。它給人留下的除了悲情,還有深深的無奈,以及在絕望之中若有若無的希望。

主人公名叫福貴,名字很是喜慶。他原是一個富家公子,卻因吃喝嫖賭輸光了家產,最後成了佃農。青年時一次上街,被國軍壓走當雜役;中年時,女兒鳳霞因病成了聾啞人,兒子有慶因爲抽血過度而悲慘離世,他目睹了這一切,卻無能爲力;步入老年,相濡以沫的夫人家珍得了軟骨病,最後病死在家裏;女兒鳳霞在生產時因難產失血過多而去世,女婿二喜也被水泥板砸死了;鳳霞的兒子苦根成了他最後的希望,卻因爲吃豆子撐死了。多麼熱鬧的開頭,又是多麼悽慘的結尾!最後,福貴牽着一頭衰老的老牛,走在鄉間的泥路上,當夕陽的殘輝落在他們身後時,是多麼的蒼白啊。

福貴顛沛流離起起落落的人生遭遇,正應了那句老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活總喜歡製造缺憾,總像在欺騙着福貴。一個人最難過的,並不是自己已將要面臨死亡,而是身邊的至親一個又一個的死去,自己卻活着。活着,難道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對,福貴是這麼說的,我也是。

宗璞在《紫藤羅瀑布》裏說過一句令我記憶猶新的話:“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活下去,纔是最棒的選擇。無數的困難與挫折,是這輩子來人間走一道的“調味劑”啊。

擡起頭,我看見了窗外的那棵盛開着無數粉色花朵的夾竹桃,它曾經被調皮的孩子折斷過枝椏,也曾遭受颶風、驚雷和暴雨的折磨,但是,無論是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下,它都能頑強生長。即使成了兩半,也會像蚯蚓一樣,反而要以雙倍的熱情堅強生存。正應正了沙爽的一句話:“原始生物本性往往是潑辣的,反襯出人類的矯情。”人是高級動物,在擁有思想的同時,卻也忘記了最原始的本能。

前兩個月我去鄉下玩,我看見一個老農,皮膚因爲長期被太陽照射而黝黑黝黑的,身旁跟着一頭老牛,他走到一個土包前坐了下來,土包裏似乎是他的親人,他咿咿呀呀地唱着小曲兒,伴着月色來臨。看着他的影子,我似乎看到了福貴。

人的這一生,就是由無數個悲歡離合組成的,不管在什麼樣的境遇裏,活下去,才能看到明天的陽光,才能看到希望。挫折帶來的不應僅僅是絕望,在粗糲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像福貴一樣,即使一無所有,依然能夠放聲高歌:“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

《活着》讀後感6

生命是個永恆的話題,人們不斷討論生的意義,而作家餘華直接以《活着》爲題,以中國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來展示他心中的話。

與書名《活着》的深沉不同,書一開始描寫一箇舊社會的地主家的兒子福貴,他嗜賭成性,遊手好閒,甚至帶着妓女去當衆羞辱大人。“這樣的人死了也罷了吧,他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輸光了家裏所有的財產,在父親臨終的話下,他開始重新做人,而悲劇從此在他的生活裏漸次上演。

他進城爲母親買藥被國民黨了抓了壯丁,在戰場上失去了難得的.朋友。幾經輾轉回到家,母親已死,妻子含辛茹苦養大孩子,可女兒卻是啞巴。接着妻子病倒,女兒含淚送人,唯一指望的兒子因給人輸血失血而死,女兒在生孩子時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喪生,最後的親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撐死……如果說世上真有因果報應的話,那麼福貴一定是最好的體現。

面對無數次的“天崩地裂”,福貴的反應卻令人驚歎。他並非擁有處變不驚的能力,而是有着超脫凡人的韌性。傾家蕩產,他還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壯丁,他心裏堅定着回家的念頭;妻兒死去他還有啞女兒和孝順女婿;他倆死了還有未諳人事的孫子等他撫養;最後連孫子都離開了他,他就放十塊錢在枕頭下讓人替他收屍,終日以黃牛爲伴!從令人憎恨的紈絝子弟,到讓人淚流的悲慘農民再到受讀者心生敬畏的老者,作者筆下的福貴用自己從舊社會開始,歷經大躍進、革命、自然災害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韌勁究竟多大。

有作家這樣評論道“福貴身上是中國近代所有苦難的集合”。我認爲他是亦是面對苦難時我們的好榜樣,可以稱其爲生命的不倒翁。任憑殘酷生活的拳打腳踢,他總能找到活着的重心,讓自己擺回最合適的位置,就算命運殘酷的像一把鐵錘,將他最後一點的盼望也砸得粉碎,他也要捧起一抔土將它小心埋好,讓自己死後的骨灰能與之相伴。

餘華以《活着》爲題,卻專注描寫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壯麗生命詩篇,卻以琵琶輕輕彈唱,激起的是深沉的生命鼓點,卻像哄孩子一樣溫柔拍打。正是這樣以平淡的口吻訴說着一個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給人以最樸實、最厚重的生命力量。

活着,在苦難中靜靜綻放。

《活着》讀後感7

我得爲餘華的《活着》寫一篇讀後感。有哪本書比《活着》更有意義,能更好地有感而發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還是《冷山》?《活着》,一個悲慘的故事。雖然不會像看郭敬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時哭得稀里嘩啦的,但看《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這書看過很久了,但餘華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爲爲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X黨部隊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爲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爲活着是爲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爲了什麼?人活着不爲什麼,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爲活着只是爲了幸福,只爲了愛情,只爲了養家,只爲了金錢,只爲了做官,只爲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活着》讀後感8

無論何時都要樂觀的堅強的活着。——題記

在假期的閒暇時刻,我讀了餘華的作品《活着》。餘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揭示了一個又一個人生的真諦。

文中的‘福貴’從家財萬貫到一無所有,他敗光了家裏的錢財又失去了妻子,可謂是人生跌落谷底,可他仍然堅強的活着。緊接着福貴的父母相繼死去,爲福貴更添痛苦,可他仍然活着。當他被拉去當兵,拉大炮時,他也不忘自己要活着。當知道妻子得軟骨病時,當知道兒子抽血死去,當知道女兒出不了產房時,當知道女婿被水泥板夾死時,當看見自己的孫子‘苦跟’由於自己的愚蠢吃豆子撐死以後,富貴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他一生中失去了一個又一個親人,親手把一個個埋葬,它堅強的活着,他經歷過所有的痛苦後,他仍然買了‘老福貴’陪自己活着。

從古至今,總有人因爲一事不順而尋求短見,人的生命是如何短暫而又脆弱,多少人爲了它不惜失去一切,又有多少人被死神無情的奪走了它,可是,不論何時我們都應該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就在本地,有一個人因爲和丈夫吵了一架,再加上工作有些勞累,就在半夜跳樓自殺,被早上的清潔工發現時血肉模糊,令家人傷心,令看見和知道的人又覺得可悲,爲什麼不能向富福貴學習呢?不論經歷什麼都要活着。

海倫凱勒,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他在19個月大時就因爲一場疾病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可她依然堅強的活着。爲許多殘疾人造福,爲他們開導。霍金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仍然成爲了著名的物理學家。這些殘疾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活的很精彩,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活着?在醫院中一位又一位的抗癌明星,他們和富貴一樣經歷痛苦折磨,可他們爲了活着,爲了繼續看這美麗的世界,他們靠着自己的`信念扛過一次又一次的痛苦。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也有了很多的感悟。學習壓力再大也比不上富貴失去兒子的痛苦;暫時失去的自由與福貴被抓走,拉大炮時的擔驚受怕相比也不值一提,相比起福貴這算什麼?還有更加美好的未來等着我們,脆弱的生命帶給我們絢麗的體驗。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

生活雖然逆風而行,但我絕不屈服!

《活着》讀後感9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爲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爲能夠活着。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

《活着》讀後感10

首先,一口氣讀完《活着》這本書,全程好像有一隻手在按壓着我的心臟。生命總是這麼無常,像有慶,像二喜,像苦根,像保大卻還是沒了大的鳳霞。

溫情總是片刻,苦難卻一直如影隨形。生命卻也如此的頑強。富貴的雙手,送走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從死在糞坑邊害怕被人看見的父親,到被豆子撐死的苦根。

經歷了三代人的離別,卻仍然樂此不疲地與命運交着手,枕頭下放10塊給自己收屍的辛苦費,至死方休。

我的人生經歷尚短,見識尚淺。但《活着》之於我的意義,是在每一個自覺生活太苦,人生太難的夜晚和瞬間,想到那個褲襠像水袋一樣耷拉着的老人,活着,就什麼都有可能。

其次,這本書以一個青年的第一人稱講述開始,遇到福貴後,便由他接盤小說主體。福貴一生毫無作爲,只是在解放前後的大環境中顛沛流離,子孫後代盡數夭折。

如果以結果爲導向,福貴一生毫無意義,但是這位青年卻能耐下性子,聽福貴講完了自己的一生,並且聽得饒有興致。

我回頭一想,才明白餘華以這樣的方式寫下這部小說正是挑明瞭他的立場,生活的意義是以過程爲導向的。準確地說,活着的意義,於旁人來說是以結果爲導向的,於自己來說是以過程爲導向的。

主人公福貴從一個大富大貴的地主家的兒子到輸光所有家產,變得一貧如洗。這成爲了他人生的第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他的行爲、思想都開始慢慢轉變,正確認識到自己的`現狀,並且用盡全力去改變它。他開始學習種田,開始爲以前對待妻子的行爲感到後悔。

他肩負起家庭的責任,開始一步步走向成熟。但是,生活所迫,福貴一家爲了讓兒子有慶唸書商量着把鳳霞送出去。看到這裏,我心裏一緊,想着要是我生在那個時代想必也是這樣的遭遇。這種情節太真實了,所以才感到特別痛心。

最後,這本書的作者餘華用簡潔質樸,冷靜卻並不冷漠的文筆講述了老人富貴的一生,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由人間悲喜堆砌的故事,悲慟之後流轉出溫情,而後又驟然悲傷。

讀完之後,彷彿是親自在田埂上聽完了富貴講述自己飽經命運摧殘的一生,有悲傷,有嘆息,有無奈,只道是命運早已註定,多少人能如此千鈞一髮,而後從自己的生命裏開出堅強的花。

日暮時分,佝僂的富貴跟老牛的背影,應着黢黑大地的召喚,緩緩地消失在炊煙和夜幕之中了。

《活着》讀後感11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題記

在未看《活着》之前,我也聽過同學說過這本小說,同學說看這本書時很壓抑。

後來我拿到了這本書,黑色的封面,薄薄的一本,卻爲餘華帶來了巨大的聲譽。美國華盛頓郵報這樣評論道:“《活着》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鬥爭和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

《活着》所講述的是一個帶有濃厚悲劇色彩的故事,初讀時會讓人覺得十分戲劇化,而實際上並非如此,《活着》裏很少有煽情的情節,更多的是用平淡的筆觸來如實的向我們轉達那一個又一個悲劇。

故事是圍繞着福貴的一生而展開的,一開始的他家財萬貫,過着無憂無慮,人人都羨慕的生活。可是一開始的福貴不懂珍惜,去賭去嫖,終於敗完了所有家產,而《活着》也正式開始了。先是父親的去世,母親的去世,然後是兒子有慶,女兒鳳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最後是外孫苦根。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沒了,最後只有一頭老牛陪着他。

而我卻敬佩着福貴,當一個人經歷活着的種種磨難之後,他還能樂觀的活下去,那麼他就是一名不平凡的英雄,這使得他可以揹負起接踵而至的打擊,擁有着對抗挫折的勇氣。當苦難終於過去,福貴依然樂觀的活着。

全文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對於有慶的死,因爲權貴的勢力,有慶失血過多“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慌了的那人第一時間叫來了醫生,醫生同樣輕描淡寫的迴應道“心跳都沒了”就“跑進產房去救縣長的女人”,沒有任何人實施任何針對有慶的搶救措施,有慶年少的生命就這樣輕而易舉的斷送了。醫務人員此時所有的關注力都只集中在產房裏面難產的縣長的女人身上,沒有人對普通孩子有慶撥出絲毫的關心。

福貴不敢告訴妻子有慶已經死了,就自己一個人把他埋在土裏,直到後來妻子發覺了。

《活着》裏面每個人的死都讓人感到無力,明明這麼做她就可以活下去,爲什麼啊!可惜後來誰也沒有活下來,活下來的只有幸運又倒黴的福貴。

小說的結尾老人的故事講完了,他和牛漸漸遠去,炊煙在田野的鄉村裏嫋嫋升起,黃昏轉瞬即逝,象徵着福貴老人短暫而又曲折的一生即將走到盡頭,可我們不必感到悲傷,每個人短暫的一生中總會有許多苦難,但這些苦難終會過去,珍惜當下,好好地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

《活着》讀後感12

《活着》是餘華先生所作的長篇小說之一。小說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的一生,風光過,也落魄過,歷經艱辛,卻又頑強地活着。一時間竟說不清這到底是不幸還是幸運。

福貴經歷了無數次生離死別。父親離世,母親離世。兒子有慶被抽乾血而死,女兒鳳霞生子離世,戰友春生不堪革命侮辱自殺而死,妻子得病離世,女婿二喜工作中意外身亡,外孫苦根吃豆子撐死。福貴親手將他們埋葬在村西。從此以後,只有走到了村西,富貴一家人才能隔着兩個世界團聚。兜兜轉轉,到頭來,福貴還是一個人。像夢一場,他孤獨地來到這個世界,終究也要孤獨地離開。

福貴是不幸的。年輕時好嫖賭,將家產輸光,落魄潦倒。後來爲了給母親找醫生,又被拉去當壯丁,上戰場。黑髮人送白髮人,白髮人又送黑髮人。後來只剩孤獨一人。福貴又是幸運的。幸運的是他破產了,沒被當地主槍斃掉,在戰場中活下來並回到了家,他的房屋沒有被當鍊鋼鐵的地方而拆掉。他有過愛他的父母妻子,有過孝順懂事的孩子孫子,有過老實的女婿。人一生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他幾乎都扮演過了,所要體驗的家庭之樂,他也體驗過了,所以,他的一生也算是完整的吧。

小說中的.“我”花了一天的時間,瞭解了一個人的一生。讀完不禁感慨,人的一生不就是這樣,既漫長,又短暫。福貴的一生經歷了大起大落,這又讓我感受到了人生的變化無常。縱觀福貴的一生,我同情他,也佩服他。同情他富貴後落魄,送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同情他最後孜然一身。佩服他在這麼多苦難的打壓下仍舊堅強的活着,與僅受革命折磨便自殺的春生相比,他簡直是個巨人。他對生活充滿了失望,卻又熱愛生活。文章最後,福貴拉着跟他一樣年邁的福貴老牛,回到屬於他一個人的家。此時的他將他的一生像講故事一樣講給“我”聽,彷彿對過去釋懷了。

福貴是個有故事的人,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什麼叫活着。曾經風光是一種活法,後來落魄又是一種活法。經歷苦難叫活着,經歷喜悅叫活着,安然面對過去,叫活着,坦然面對未來,叫活着。福貴還活着。他帶着堅強的毅力和看淡一切的心,平淡地活着。

生命只有一條,人生只有一次。你想怎麼活着。我希望自己在人生末了,能像福貴一樣活得通透,活的坦然。雖歷經打擊,仍堅強面對,雖孤身一人,卻逍遙自在。

《活着》讀後感13

電影《活着》我多年前看過,記憶已經模糊,僅僅殘留關於灰暗的印象。這次看這本小說,實際上一開始我並不是特別享受這個閱讀過程,因爲餘華文筆過於樸實和粗礪,我幾乎真的相信是一個老農在嘮嗑了。但隨着故事深入和展開,就感到這種近乎簡陋的筆觸實質上是一種冷靜的剋制。因爲在艱難的歲月和苦難的人生面前,只有這樣直白而不加修飾的態度才真實,而沒有什麼比真實更有力量。

即便剋制如此,我想讀者看到某些部分仍會有心臟被重擊之感。比如這段關於戰爭的文字,身臨其境將作何感呢:

“天一黑,又下起了雪。有一長段時間沒有槍炮聲,我們就聽着躺在坑道外面幾千沒死的`傷號嗚嗚的聲音,像是在哭,像是在笑,那是疼得受不了的聲音,我這輩子就再沒聽到過這麼怕人的聲音了。一大片一大片,就像潮水從我們身上涌過去。”

這樣疼得受不了的狀態我們想都不敢想,可那是他們真實的人生,那個年代又何止幾千人承受了這樣不可承受之苦難。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可能已經聽厭了,“人們都被時代洪流裹挾着前進”,只不過我們恰巧在頗爲平靜的溪流中便已經忘記時刻可能面臨湍急迂迴的洪流的可能了,如遇洪流誰會是幸運兒誰能成爲倖存者。誰也無法自信的說自己會成爲倖存者,就像書中的龍二(死於土改)和後來成爲縣長的春生(死於文革),只是一個階段的幸運兒罷了。

福貴賭博把家產輸給了龍二,日後土改時龍二在被槍斃時衝着他喊“福貴,我是替你去死啊”,頗有黑色幽默的意味。看到這裏,心領神會了作者爲什麼把主人公塑造成一個敗家子,否則他便失去了身份的“正確性”,或許這部小說我們便看不見了。

儘管讀者在閱讀之前已知福貴悲劇的命運,有了這樣的心裏鋪墊之下,在福貴的兒子有慶、女兒鳳霞以及妻子家珍死去時,情緒仍然捲入其中,與福貴的命運共呼吸。同時,福貴這個人的形象具體得像是你見過的人,他有一雙渾濁的眼睛,木然的神情,瘦弱佝僂的身軀,飽經滄桑卻剛毅倔強,活生生的就站在荒涼大地上。

最後,如果說活着在表達什麼振奮人心的中心思想的話,可能如很多人所說的,他表達了人在經歷人生苦難時的那種頑強和不屈,以及永不熄滅的生命之火。

雖然上述中心思想令人感動和振奮,但是人活着是爲了什麼,活着是爲了活着本身?經歷苦難得到了什麼?經歷苦難僅僅是經歷苦難?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我不知道福貴是否有審視過自己苦難的人生,或許人在苦難中連這些問題都沒有資格問,沒有比這更令人難過的了。

《活着》讀後感14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溼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爲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

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爲什麼要分等級?爲什麼法律上寫着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綜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爲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大學聯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纔是勇氣、纔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活着》讀後感15

合上《活着》這本書,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千。徐富貴的人生可謂坎坷,從走路都自帶錢串聲的闊少爺變爲租賃土地對人低聲下氣的佃戶,從錦衣玉食變成了破衣爛衫,吃糠咽菜,但這只是富貴悲劇生活的開始,父親因爲富貴賭博輸光全部家產而氣鬱而死,母親因富貴在抓藥途中被抓去充軍最終病死,兒子爲校長獻血時被抽血抽到停止了心跳,女兒又在生孩子時大出血而死,留下苦命的外孫苦根與女婿相依爲命,接着妻子家珍撒手人寰,女婿又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夾死,最後自己唯一的親人苦根也被半鍋豆子奪去了生命。

這是何等的苦難啊,而頑強的富貴最終戰勝了它們,他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最終卻安詳地活出了自己的風采。無論生活怎樣殘酷,飽經苦難的富貴依然保持活着的意志,他依然對明天充滿希望,堅持頑強地活着。即便是在人生暮年,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之後,富貴買了一頭和自己一樣年邁的老牛,併爲之取名富貴,他們孤單相伴,一起在黃昏的村頭交流、勞作,歷盡人生苦難的富貴卻留給了世人一片祥和、寧靜。

回想生活中我們有多少人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體重而食不甘味,寢不安席,又有多少人因工作不順而怨聲載道。我們會因父母對我們生活的橫加干涉而憤憤不平,甚至橫眉冷對,我們會有領導額外強加的工作而心中不滿。我們會因孩子沒有考出自己理想中的成績而勸解甚至指責,爲了讓孩子能全面發展而費盡心思地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我們甚至會抱怨社會發展太快,導致我們總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前腳剛剛邁入,後腳已被時代所淘汰……

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我們抱怨,我們埋怨,我們憤世嫉俗,我們甚至藉助平臺大聲疾呼,指責社會的不公,人情的淡漠。可是,這些與富貴的經歷相比,簡直是不值一提,“不堪入耳”的,我們如果爲這些事情而苦惱,似乎是太過於矯情了。即便是新聞中通報到的跳樓,尋死事件,他們所經歷的苦難與富貴的相比,似乎也都是小巫見大巫了。

生活艱辛,壓力大,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是,無論怎樣的苦難,都不能成爲我們放棄生命的理由。因爲,唯有活着,纔有希望。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