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常用15篇)

讀後感 閱讀(2.8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讀後感(常用15篇)

論語讀後感1

在寒假裏,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無窮。

子貢說過:“老師以溫、良、恭、儉、讓知道了每個國家治理國家的方法。老師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從這句話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麼的高明。

我發現,在《學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講的是“孝”和“禮”。比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就是說對父母一定要“孝”。如果一個人幹了壞事,但是他卻孝順父母,說明他還有悔改的機會;一個人沒有幹壞事,但是他卻不孝敬父母,那麼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在《爲政篇第二》中,孔子講了治理國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從政的。孔子是強力推薦不要以“勢”來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來治理百姓的,這樣百姓就會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規》中也提到:“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難怪,後來有很多國家都請他做官呢!

《論語》讓我知道了怎麼做人,而且《論語》中的很多詞都變成了現代常用的成語,比如“巧言令色”就是從論語中的“巧言令色,鮮以仁”出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去學習《論語》,並且去深入體會。

論語讀後感2

“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選自《論語》裏面的《爲政》,這是《論語》裏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說:“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就是智慧。”這句話雖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對現代人有着深遠的教育意義。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這句話包含着一個道理: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謙虛誠實,切不可不懂裝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報以謙虛誠實的態度去對待,有不懂的問題,應當及時向別人求教,甚至是“不恥下問”,如果不懂裝懂,敷衍塞責,最後只會害了自己。

比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應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師同學請教,而有些同學總是偷懶,想湊湊合合混過去,給自己找各種各樣做錯了的理由,總認爲自己的錯誤僅僅是個失誤,這樣時間一長,就必然會漏洞百出。

讓我們“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做一個於人於己都誠實的人吧!

論語讀後感3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一部《論語》道出了多少面對生活的態度; 一部《論語》道出了多少做人的道理;一部《論語》道出了多少人生的哲理。這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鉅作,便出自孔子這位博古通今,學富五車的大師,一個教育家,一個哲學家。這樣一個傳奇的人;這樣一種傳奇的思想;這樣一部傳奇的著作,卻曾經被數次的拋棄,否定。

秦始皇時期,正統的儒家思想,卻因秦始皇害怕政權被推翻而拋棄。“焚書坑儒”的做法否定它的同時,也恰恰的`肯定了它的價值。儒家思想被拋棄,我不敢說它是秦朝覆滅的主要原因,但它至少也算一條吧!之後,儒家思想再次被推崇,延續着它的光榮。我本以爲它會被一直推崇下去,但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在時期,它再次被拋棄了。當時提出了“加強新文化的發展,鄙棄舊文化”的文化發展方針,直接而又錯誤的否定了它。這僅僅是因爲它含有封建主義思想,不利於中國共產主義思想的發展,僅僅因爲這可笑的一點,人們拆孔廟,燒書籍,使儒學站在了衆矢之的,完全的否定了它。

兩次可笑而又可悲的否定沒有使它失去應有的光芒,而使它更加耀眼奪目。“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爲上至於下愚不移”多少名言,句句經典,句句深刻。這一句句話,都從孔子嘴裏一一“曰”出。這不應該被否定,應該被髮揚,被學習,被傳承。

子曰:“剛、毅、木、衲,近仁。”

論語讀後感4

隨着中國近代社會的到來,各種西方學說陸續傳入中國,形成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衝擊,甚至連長期在中國思想界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倖免。在學習了半個學期的《中華元典導讀》課和閱讀了《論語》這部書後,我認爲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儒學的.根,即孔子的《論語》說起。《論語》大概包括的以下幾種思想,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強調“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衆和博施濟衆,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禮治”爲“德治”,他並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爲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衆。

義:原指“宜”,即行爲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爲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爲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爲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但隨着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後期,它越來越成爲束縛人們思想、行爲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論語讀後感5

今天上國學課,葉老師向我們講解了《論語·爲政》中的“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講完後,葉老師提了個問題:“你們的行爲做到了: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嗎?”我想起了我的一次經歷。

記得有一次,準備去學圍棋前,我纔想起圍棋作業還沒做,於是我不敢去上課,最後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還是去了。圍棋老師在檢查作業時,發現我沒交,對我說:“你的作業呢?”我輕聲說:“作業全都會做,但作業本忘記帶來了。”“你會做?那就給大家做一遍。”老師一邊說,一邊在大棋盤上把第一道題擺了出來。我馬上說:“這道題我在家裏沒有做出來。”這時候,我非常緊張,心想:該怎麼辦呢?千萬不要再叫我做第二道題。“那就把第二道做一遍吧!”老師的話音剛落,已經在棋盤上把第二道題擺了出來。結果,我絞盡腦汁想了很久,都沒想出來怎麼做。這時,老師摸着我的頭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隨後,就把家庭作業的題仔仔細細給我講了一遍。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說假話了,而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論語讀後感6

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最近,我們讀了孔子的學說,也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論語》。《論語》中寫了許多學習態度,交友之道,君子之本等等。還包括仁、德、禮、義、道、智、信等內容。

在《論語》這本書中有許多指導我們學習的.方法。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孔子是一位謙遜,好學的人。他並不會體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而是不恥下問。還有對待學習的態度,例如:“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講述了學習不能有虛假,不知道就要虛心的向人請教,不能不懂裝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講述了學習是有樂趣在其中的。死記硬背還不如去投入到文章中,尋找其中的樂趣。

這本書裏還有一些交友之道,例如:“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這句話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近。告訴人們交友的原則。交正直,誠信,知識淵博的朋友有好處。交阿諛奉承,花言巧語的朋友有害。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爲人處世之道。在小事上不要斤斤計較,當他人不理解自己時也不要心懷怨恨。這樣才能與他人和睦相處。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方法。學過的東西要不斷溫習,學習是要勤于思考,這樣才能不多獲取新的東西。

論語讀後感7

《論語》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向我們傳授了古人們的美德;《論語》是浩瀚的宇宙,每一句語錄都是一顆星星,璀璨無比;《論語》是一臺時光機,把我帶到了春秋末期,讓我感受到了孔老夫子的賢聖之道……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全班同學都和《論語》成了“好朋友”。

第一位爲我們講解《論語》內容的是小蔡同學,他拋磚引玉,爲我們開了個好頭。後面的同學講得更是精彩:論仁愛篇、論修養篇、論孝友篇……講得最好的非小於同學莫屬了,他聲情並茂、引經據典,還巧妙地把我們以前學過的“小人之過也,必文”和“君子之過也,必改”進行了對比講解,我們聽後都覺得對“知錯就改”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我也來模仿一下吧,我把“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改寫成了“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小人先言而行後從之”。哈哈,我也變成古人啦!

《論語》這個“大朋友”教會了我什麼是“仁德”,怎麼去結交正直的朋友,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怎麼做纔算是孝敬父母。這一段時間系統地學習《論語》知識真是令我受益匪淺呀!

“半部《論語》治天下”,以後我要繼續學習《論語》,讓自身的品德變得更加高尚。

論語讀後感8

讀了論語的《韶》與《武》,這是孔子對不同時代兩首曲子的評價。他認爲《韶》曲調美內容也很好,《武》曲調很美但內容差了些。

《韶》是舜時代的樂曲,孔子非常向往那個時代,因爲舜是一個寬宏大量,勤懇奮發的人,在他的帶領下,有事和老百姓共同商量,有問題一起解決,自己以身作則,把各種事情辦理的井井有條,做到了公平公正,百姓全都十分佩服。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和諧平穩,比堯時代更好。

《武》是周武王時代的樂曲,孔子不太喜歡那個年代。雖然周武王很偉大,但他一直在組織軍隊討伐紂王,社會上兵荒馬亂,屋子房子燒了,糧食沒得吃了,親人們也都失散了,天底下亂成一片。百姓們生活在不安全中。

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在打仗,街道、橋樑、房屋被炸燬了,死了很多無辜的百姓,有的只能躲在橋洞下面,有的.逃到其他國家成了難民,還有的只能拿起槍去參加戰爭……我們的祖國也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戰爭纔有現在的和平生活,我們能夠住在高樓大廈裏,有充足的食物,有漂亮的衣服,有寬闊的教室,每天能夠開開心心上學,與家人在一起不用分開。

我多麼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多點韶,少一些武,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讓生活過得更美好。

論語讀後感9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的《論語》,小時候我雖然背的朗朗上口,但是當時的我還不太明白爲什麼要讀國學課程,我們這麼小的孩子學這些有用嗎?慢慢地就明白了,作爲炎黃子孫,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瞭解爲什麼我們所歸屬的民族叫做中華民族?它爲什麼值得我們爲之驕傲?它到底有些什麼樣輝煌的思想文化藝術在通過我們的血脈傳承?

其中《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愛國首先要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父母就爲這個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媽媽工作多麼辛苦,回到家後,爲我洗衣做飯,輔導我功課。父母經常教導我做人要有愛心,要學會體貼父母,關心別人,也可以爲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長大後會更加孝順父母,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人與人之間都要和睦相處,互相關愛,別人做錯了,就要以理服人,儘量與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學習他們的優點,幫助自己改正壞習慣。學習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見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只要明白了這些,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完美。

論語讀後感10

近日公司組織員工學習論語,之前讀的時候沒有領略到論語的博大精深、通過這次深入閱讀與瞭解,才真正意識到裏面所講與我們生活、工作息息相關。

在我讀過的書中,我覺得《論語》是我讀過最有含義,最有蘊含的一本書。這本書教給我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都是有力量的.的,因爲,它教會我了很多人生道理、讓我們懂得感恩生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爲樂的人。這一則讓我明白了要以學習興趣愛好纔可以真正學習到知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讓我明白了時間的寶貴。孔子在河邊感嘆到:”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日夜不停。什麼都可以用金錢買到,但唯獨時間不可以,讓我們懂得珍惜時間、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還有一則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逢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這一則中我知道了,在三個人當中,其中一位必定是我的老師。因爲,每一個人都有好的一面,所以,要學習他好的一面,同時,意識到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去完善自己、可以讓自己更有正能量、積極地去面對身邊所發生的!

論語讀後感11

論語是儒家大師孔子的弟子編寫的。

論語裏面編寫的是孔子說的話以及弟子聽說的孔子說的話。

論語分爲二十章:學而、爲政、八佾、里仁、公治長、雍也、述而、太伯、子罕、鄉黨、先進、顏淵、子路、憲問、衛靈公、季氏、陽貨、微子、子張、堯日。

論語中我記憶最深的`是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知識,按時溫習,這不是好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高興的事嗎?別人不瞭解自己,可自己並不生氣,這難道不是有道德修養的人嗎?

我記憶深的還有: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其乎。意思是: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爲別人辦事是否盡力了?與朋友交往守信了嗎?每天是否複習了?

讀完論語,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厚積薄發、融會貫通……

少年階段正是我們讀古代經典的好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應該把前人的經典記憶下來。我們要把前人智慧的結晶繼承和發揚的。並且論語還是儒家重點書籍之一,更是四書之一,所以論語是我們要讀的重中之重。

我們要發揚祖先的思想,傳承中華的智慧。

論語讀後感12

第一部分是《論語》與“對話錄”。《論語》書名之意說法不一,它主要記載的是孔門師徒言語形式的對話錄。論,是論纂之意;語,則爲語言。今人趙紀彬考證諸說,認爲“論”字有整理、撰次之義,“語”是二人相等而說,有論難、答述之義,因此,論語就是整理、撰次的對話,《論語》一書就是對話錄。

中、西方世界的文化源頭都出現了相同的對話體。一方面是這個媒介形塑的結果,紙質媒介的缺乏使口語交流成爲主要的載體;另一方面是古典時代的人與人渴望溝通交流的需要使然,它並沒有把人視爲客化的一種認知對象,而是強調主體之間相互商量來涵詠人生。縱觀《論語》,因爲對話的主題涉及到孔子與弟子,弟子與再傳弟子等人,可以說《論語》是孔門的集體之作。

第二部分是孔子的歷史形象。分爲三大類。第一是“中國最可愛的人”。孔子及其代表的文化內涵豐富而深邃,當深切的體認到孔子思想的原創魅力與孔子其人的人性的偉大之時,絕對的崇拜、無條件的`皈依,視孔子爲文化偶像,情不自禁的加入了數目龐大的追星的大軍。孔子被視爲至聖先師,因此,孔子就成爲中國最可愛的人。第二是“中國最可塑的人”。第三是“中國最可憐的人”。

這次的聽課,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孔子,進一步走進了《論語》這本書。

論語讀後感13

在這個世界裏,我們人類和睦相處,靠的不是金錢,名利和地位。而是高尚的品德。

《論語》告訴我們道德才是最重要的。我認爲其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是——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意思就是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因爲一定會有同道與他相伴。

這句《論語》中最經典的話帶給了我許多深刻的教誨。

一年級時我年少氣盛,又有些不明事理,所以脾氣非常不好,

有一次,我在值日時因爲疏忽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瓶,只聽“啪”一聲,花瓶便在我的眼前摔了個粉碎。

當時我心想:糟了,打碎了花瓶,老師一定會批評我的!於是我便把碎片扔到了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本以爲這樣就會矇混過關,濫竽充數。但不知老師如何明察暗訪,指出了我這個打碎花瓶的“犯人”。

老師嚴厲的質問我:“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又不肯承認?”我連連搖頭,“一定是你!”老師斷定。我又狡辯,我此時失去了做人的道德。

那個星期大家都不理我了,我像一隻離羣的大雁,在天空中悲鳴——我很孤獨

那時我才知道了品德有多重要,“德不孤,必有鄰”這讓我懂得了沒有品德會很孤獨,這句話給了我永久的啓示。

論語讀後感14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瞭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爲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幹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爲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闢,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塗;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說明“學”與“思”結合纔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孔子爲了這個目標,終生去踐行它。他的思想對現在的社會仍有啓迪。他爲了這個目標,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到了老年,他開始修訂《春秋》、《詩經》等,爲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播做出了貢獻。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論語讀後感15

老師讓我們學習《論語》,在所有論語裏,有一則是我印象最深,最有感觸的一側論語,那便是:“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這則論語是說:經過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後一個落葉的。它告訴了我們:只有經過艱苦的環境的磨鍊,才能更加體現出人的毅力和意志。

有一次幫母親拾柴火,夥伴們陪着我一起去。可那些樹枝卻是長滿了尖刺,朋友們時常被扎得鬼哭狼嚎,我的手也難遭厄運,被扎出一道道傷口。漸漸地,夥伴們放棄了,便勸我陪他們一起玩。我看看身旁滿頭大汗的母親,咬了咬牙,一口回絕朋友,又埋頭幹了起來。

下午回到家裏,媽媽替我挑出手中的小刺,誇獎了我。那時的我,手上的疼痛依舊掩遮不住心中的喜悅。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人,不可能沒有經歷過逆境。逆境中的掙扎求存固然是痛苦的`,更是難熬的,也是辛酸的。可是,只有在逆境中我們才能進步,才能磨鍊自己。

古人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這個社會裏,你不逆流而上,只在原地踏步,別人就會超越你,適者生存這個道理,人人皆知,我們應該學會磨鍊自己,不管條件怎樣惡劣,環境怎樣艱苦,我們都應堅持下來,做一棵不懼“歲寒”的“松柏”。

風浪越大,九越戳越勇,任憑他的摧殘擊打,我們都要逆風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