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史部>史記>

讀《史記》有感通用15篇

史記 閱讀(2.05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史記》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史記》有感通用15篇

讀《史記》有感1

今天,我又讀了史記裏的《胯下之辱》。

在反抗秦王朝的時候,組成了劉邦和項羽兩路諸侯,如果單論武藝、論打仗,明顯項羽都略勝一籌,但最後爲什麼最後勝利的是劉邦呢?就是他身邊有一位神通廣大的“諸葛亮”——韓信。

韓信是淮陰人,他出生在一個普通人家,家境很不好,窮的響叮噹,在鄉鄰們的眼中,韓信不像一個有出息的人,經常去別人家蹭飯,鄉鄰們都非常煩厭。又一次,韓信經常在賣肉的市場上站着,一個賣肉的青年把他叫過來,讓韓信從他的胯下穿過去,韓信照做,一聲也不吭,之後在蕭何的推薦下,韓信當上了大將軍,統領全軍,韓信足智多謀,從未打過敗仗,就幫助了劉邦建立了漢朝。

屢戰屢勝的他在佔領了齊國之後,被封爲齊王。

在這之後他又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把那個賣肉的青年叫了過來,並封他爲中尉,青年很不明白,韓信說:“你真的以爲我打不過你?只是怕殺了你,卻招惹來官府的追捕。”那位青年恍然大悟。

之後,有個叫蒯通的人求見,讓他自立爲王,如果有人在劉邦面前詆譭你,劉邦就會藉此機會殺了你,除掉你這個後患,韓信偏偏不信。在平定了天下之後,果真像蒯通說的'那樣,劉邦把韓信殺了,害怕他的後代找他算賬,就誅殺了他的九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向劉邦那樣,不但不報答對她的有恩之人,還誅滅她的九族,簡直是狼心狗肺之人,我們千萬不能學他。

讀《史記》有感2

今天,我看了一本史書,名字叫做《史記》,它使我思考了很久。

這本史書是“二十四史”(所有正史的統稱)之首,很多史學家的研究成果中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傳說這本史書的作者司馬遷,二十歲就遊歷四方,考古的同時還尋查古資料。然而,在他四十九時,漢武帝因“李陵事件”判了他宮刑,這在當時是奇恥大辱。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悲觀,而是更加發奮地編寫這部史書。終於,這本《史記》橫空出世,魯迅先生譽其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這本史書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與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占卜等方面。其中,我最喜歡看《孝文本紀》。

《孝文本紀》記述的是漢文帝的所作所爲,其中處處是他寬仁的做法。如:他廢除了殘酷的肉刑;還親自下田耕種,與民同苦,與民同樂;他平時的生活也比較節儉,大部分時間都穿着粗布衣服,還不許宮中的裝飾過於華麗……像這樣的'好事,漢文帝還做過很多很多。就連死後,他留下的遺詔內都提出不要過度哭喪。

看到這兒,我不禁想:連一個堂堂的九五之尊,宮裏堆金積玉,卻還是如此節儉,那我又有什麼資格浪費糧食與物資呢?還有,漢文帝非常愛民,那我又是否做到友善呢?《孝文本紀》值得我們每人深思一回。

《史記》,一部文學鉅著,藏着無數祕密,等着我們來探索。

讀《史記》有感3

哈嘍,大家好。今天我這隻小書蟲和大家聊一聊天下聞名的《史記》,請讓我先對它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史記》是中國歷史上一部體大思精的歷史著作,同時又是一部優秀的學傳記著作,爲司馬遷撰寫。

《齊太公世家》的故事讓我感觸很深。春秋時齊國逐漸強大,擴展領土,成爲東方大國。齊桓公稱霸,得力於管仲的輔佐。管仲原是齊桓公的敵人,曾一箭射中齊桓公,但被齊桓公衣服上的帶鉤擋住了箭頭,齊桓公險被管仲射死。起初,齊桓公恨管仲恨得咬牙切齒,一定要處死管仲。但管仲師傅鮑叔牙的極力推薦,齊桓公捐棄前嫌,任用管仲爲國相,推行改革,使齊國大治,國富兵強,齊桓公稱霸。君明臣賢,留下一段歷史佳話。我們國小生雖然不能和齊桓公霸主相比,但我們應該學習齊桓公的'大度和包容。不管在什麼時候,大度和包容都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同學之間不小心把對方的東西碰到了地上,不要不依不撓地追着同學,讓他給你道歉。我們應該學習齊桓公,齊桓公都險被管仲射死,卻還能捐棄前嫌任用管仲爲國相。同學之間更要相互包容,包容一下同學,撿起自己的東西,對着同學微微一笑並說聲沒關係,然後當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同學之間繼續和睦相處。

大豪魯迅對《史記》的評價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中還有很多的諺語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史記》的語言,精妙無比,寓意深遠,強烈推薦同學們都看《史記》。

讀《史記》有感4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前後歷經14年才得以完成。

讀完史記後,我不禁感嘆這本書不愧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首先,史記的創作對後人瞭解這3000多年的歷史產生了極大的幫助,司馬遷爲保證歷史的準確性耗費大量時間心力四處探尋遊走,記錄下真實的故事,但在上古傳說中的故事上司馬遷又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極富文學藝術性,該種寫作手法值得我們後人學習。其次,史記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爲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司馬遷是個極其讓我敬佩的人。李陵寡不敵衆,被俘投降。司馬遷看不慣同僚對李陵落井下石,忍不住爲其辯解,結果漢武帝遷怒於司馬遷判其宮刑,受此奇恥大辱,司馬遷固然絕望過,但憑着驚人的意志力,爲完成自己的使命不辜負父親的.遺託,他毅然決然地繼續編寫史記。他的堅強不屈讓我震撼,讓我覺得像司馬遷這樣的人註定會創作出史記這本恢弘鉅著。

除此之外,史記中司馬遷的許多看法也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先是他對於”禪讓“的推崇,小到伯夷的讓位,大到蕘舜的禪讓,可見司馬遷對那些不爭權奪利以及在權勢面前淡然灑脫的人的敬仰;在史記中,司馬遷還特意在世家中描寫了孔子,孔子與史記中其他人相比只是一個文人,但司馬遷眼光獨到,他預言孔子的思想會對後世影響深遠,果然如此,孔夫子的思想如今傳揚四海。

劉向認爲史記“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總之史記是一本值得我們大家共同品讀的書。

讀《史記》有感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漢將李廣,戎馬倥傯,守邊一生。千百年來,人們稱頌你訥口少言,恂恂如常人,但天下仰慕,下自成蹊;人們訝異於你夜來引弓,裂石沒鏃,及居右北平,竟獨力射猛獸;人們敬佩你驍勇善戰,身先士卒,匈奴避之數歲,亦送號曰“飛將軍”。但是,李將軍沙場揚名,卻終身有功而未得一爵,落得自刎於世,讓人深深扼腕——“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也會深感仕途坎坷,伴君如虎。景帝年間,晁錯削藩,七國叛亂,樑王抵抗吳楚,授你以將印。爲了大漢,你私接軍印,當時你的心意已不可考,但斬關奪旗,平定叛亂,屢建戰功,也是你一己之力獨挽狂瀾。結果呢?中央與地方諸侯的爭奪嚴酷,你非外戚,又參與其中,景帝自然不悅,封侯之事也只能輪與他人。

如果我是你,我怕不能總是輕兵深入,簡陣駐紮。行軍艱險,只是爲了便利安營駐紮,簡化文書簿冊,卻忽視軍吏考績,編制隊列,恐怕也總會讓兵士置身險境之中。你自視甚高,又自恃神勇,多次擲己身陷於敵陣,運氣好,自然斬將立功,但運氣不佳,輕則增兵相救,重則兵敗被俘。脫離了大軍的你,大軍也常不知你所之,故弗從,埋下隱患。那年出雁門擊匈奴,你又孤身入敵陣,結果呢?陣破生致,被胡人得,雖歷經險巇,終得至漢,卻所失亡多,罪至當斬啊!這,如何又能讓你封侯拜相?如果我是你,我將明白,戰爭,並不是只有個人英雄啊。

如果我是你,我會從長計議,摒棄戾氣,忍辱負重,靜待時機,捲土重來。那年兵敗,你贖爲庶人,田間飲酒誤了時辰,還至霸陵已是城門緊閉。小吏呵止,輕蔑嘲道:“原來是故李將軍?今天現將軍也不得夜行,何況你這過氣之人?”。你夜宿亭下,埋下仇恨。後來你拜爲右北平太守,假意延請霸陵尉,至軍而殺之。仇得一報,又何以服人?你嘗爲隴西守,羌人造反,你誘敵招降,本是有功,卻因激憤兇殘,一日之內,欺瞞戰俘,坑殺八百。戰亂已平,但人心難返;你一生戎馬,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卻在花甲之年,戰前失道,你獨自承擔戰敗之罪,卻是因終不能復對刀筆小吏,不堪受辱,引刀自剄。你丟下一班弟兄,卻也永遠失去了征戰封侯的機會。

落魄封侯事,李廣方嗟老。如果我是你,我不知是否會更早心灰,解甲歸田,畢竟功名如糞土,利祿過眼煙;如果我是你,我不知是否依舊征戰沙場,抵禦外敵,畢竟中原故土,已經不能經受鐵蹄的踐踏,以我一人不侯,換江山如故;如果我是你,我不知是否該宅心仁厚,或委屈求全,畢竟戰場殘酷,官場狡詐,出征的.萬戶,揚名的幾人?我只想,如果我是你,我一定會跨馬引弓,面朝大漠,怒視塞外,心裏永遠是那個夜半驚弦,裂石沒鏃的青年,不曾再想,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讀《史記》有感6

在散學典禮結束後,老師推薦我們看《史記》。我細細品味着《史記》中的每一個人物,司馬遷把爲祖國作貢獻的人和爲自己的利益不惜祖國的利益而危害祖國的人都描繪的活靈活現。

看完了史記我知道,司馬遷完成的歷史鉅著卻是在受了酷刑和身心受到侮辱後在牢獄裏完成的。老師說:“司馬遷是在頑強的`毅力和父親的囑託下完成的。”我認爲還有另外一種觀點:死也要死得有價值,“或重於泰山,或輕如鴻毛”。於是司馬遷把《史記》寫完,爲國家作一些貢獻,給後代留下財富。正是有了這種精神,使司馬遷受後人尊敬,使《史記》名垂青史。

我們的祖國也具有司馬遷的精神。雖然過去被外國人侵略,但我們國家經歷了這些歷史事件也猶如一頭甦醒的雄獅,慢慢地強壯了起來,現在已經是東方的一條巨龍屹立在地球之上。在20xx年,在我們偉大的祖國成立60週年的今天,我相信,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強大。

所以我們要努力讀書,做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學習司馬遷的精神國家纔會更加強大。

讀《史記》有感7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今年暑假,我在家裏看了《史記》,其中一個個傳世不朽的故事能讓我從中感悟到歷史的深邃,領略到中國文化的韻味。魯訊先生評論《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了《史記》,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晏子使楚》這個故事。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趁機羞辱他。因爲聽說晏子個子矮小,就在城門上開了一個3尺高的洞,叫晏子從那洞裏進去。晏子得知此事後,說道:“這不是城門,而是狗洞,出使狗國的人才會走狗洞,請問我是到楚國還是到了狗國呀?”士兵沒辦法,只好大開城門,讓晏子進去。但是,楚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說齊國沒人才派晏子這樣矮小的人來出使,晏子的回答是:“上等國派上等人,下等國派下等人,象楚國這樣的國家只能派我這樣的人來。”第三次,楚王使得招數是故意找個囚犯,說是齊國盜賊,晏子用比照的方式說明了問題,淮南結又大又甜的.柑橘,淮北結又小又苦的枳,這是因爲水土不同,齊人在齊國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了盜賊,就說明楚王治理無方,使得社會風氣不好。

看到這裏,我深深地被晏子的智慧所折服,也爲楚五的狡猾而憤怒。晏子通過他的語言藝術,婉轉地,不失禮儀地回擊了楚王,成功的完成了出使任務,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由此可見,好的語言,好的智慧,可以使你走出困境,可以使你走向成功之路,甚至可以象晏子一樣永垂史冊。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努力學習,不但學習晏子的語言能力還要學習晏子的大智慧,爭取做一名有智慧的有用人材。

讀《史記》有感8

暑假裏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有一本《史記》。

《史記》中記述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其中的時間竟然跨越了三千多年。這本書對古代優秀人物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醜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屈原的故事了。

屈原這個名字想必我們大家都知道,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的這一天是端午節,相傳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位堅貞不屈、剛正不阿的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一開始在楚國遭到奸佞之人的中傷和懷王的懷疑,悲憤中的他寫下了光照日月、名垂千古的《離騷》。等到頃襄王在位時,令尹子蘭又在他面前講了許多屈原的壞話,頃襄王一怒之下,將屈原流放到了江南,後來屈原不想看到楚國的最後滅亡,便懷抱着一個大石頭,投入了江南的.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一生都剛正不阿,我一開始讀還有疑問,屈原爲什麼在那個黑暗渾濁的社會裏,還能有美玉般的性格?後來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沒有人願意用自己清潔的身體去沾染髒東西,屈原他的高潔的品格更不能受到了世俗的污染。

讀到這裏的時候,我清楚地明白了屈原的死,死得非常偉大,他是爲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死,死得其所,用司馬遷的話就是“比泰山還重”,我們都惋惜這樣愛國的、才華橫溢的詩人就這樣死去,同時也感到他的人格的偉大,屈原縱身投入汨羅江的情景成爲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永遠留存的輝煌。

屈原的故事也讓我知道了:堅持自己的理想永遠不放棄,愛國愛民、憂國憂民的人,永遠值得後人尊敬。

讀《史記》有感9

結合《報任安書》重讀《史記》,我又瞭解了許多。

司馬遷爲李陵的投降而辯解,最終皇帝聽了獄官的意見,將司馬遷施以宮刑。在獄中,司馬遷想了許多,他在書中表露了“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的生死觀。他說明自己沒有自殺的原因是“恨私心有所不盡”。他盡力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理在心底,重在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時間,終於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鉅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業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正是他有強烈的責任感,他才能繼續堅持下去,沒有了責任感,任何事情都無法很好完成。

在《報任安書》中,他也說明了自己成書《史記》的原因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他認爲自殺的後果是“鄙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他確實非常傑出,完成了這兩項使命而“成史家之言”。他達到了自己的目標。

《史記》中的人物描繪得十分生動,這其中也表露了司馬遷的心聲。《報任安書》中的一句說得好:“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這句話充分表明他寫在書中的這些人都是非同尋常的人。陳涉是組織起義軍反抗暴秦的人,雖然失敗了,但是司馬遷將他列爲“世家”以此彰顯他的功勞。在刺客列傳中,雖然豫讓、荊軻都刺殺失敗了,但是司馬遷堅持爲他們作傳,正是因爲他們都是非同尋常的人。儘管他們死了,但是他們死的“重於泰山”。

“士爲知己用,女爲說己容。”在《史記》中許多謀士都因君主的'懷疑和猜測而離開了先前的君主。司馬遷也因爲自己內心的悲憤和痛苦,在《報任安書》中表達了對漢武帝的剛愎自用不無微詞,發出了“如今朝雖乏人,奈何令刀鋸之餘薦天下豪雋哉”的感嘆。表明自己懷才不遇,認爲武帝只把他看成一般人對待。

在《史記》中,人物的對話、神態都包含了他的見解。在記述故事中,經常有“太史公曰”的字眼,話中常飽含司馬遷的內心真情,也是爲自身在鳴不平。有時,作者的語言風格又變了一個味兒,是太史公在爲他們的處境而感嘆嗎?大概這就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表現吧!

再讀《史記》總有意外的收穫,那語言文字,勝於離騷,揣摩,總有精彩的發現。

讀《史記》有感10

我敬佩司馬遷能把《史記》寫得那麼深動,敬佩《史記》當中的每一個英雄人物,敬佩中國擁有那麼豐厚悠久的歷史。

在《史記》這本書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歷史故事是:《將相和》。這則故事主要講了: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壁歸趙;又培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暗算。爲獎勵藺相如的汗馬功勞,趙王封藺相如爲丞相。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爲重,始終忍讓。後廉頗終於醒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共同輔國,國家無恙。

總而言之,在《史記》這本書中,我瞭解到了中國偉大的.五千年的歷史,同時,我還懂得了不少的知識,收穫了不少碩果。我認爲,《史記》這本書值得一看。

讀《史記》有感11

我愛讀書,更愛讀歷史類的書,因爲歷史是一面鏡子,能從中看到祖國璀璨的文化,更新我智慧的頭腦,今年暑假,我就好好地看了一回《史記》。

《史記》整理和保存了從五帝傳說到西漢志中葉三千多年的歷史資料,是一步偉大的史學鉅作,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和明珠。書中再現了大量的歷史人物,比如助燕伐齊的樂毅,無薪嘗膽的.勾踐,紙上談兵的趙括……

就說紙上談兵的趙括吧。他是長平之戰的主要人物,事情就發生在公元前260年,趙國派名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他採用築壘堅壁固守的辦法,不與秦軍交戰,想拖垮秦軍。秦軍採用離間計,後來趙王聽信讒言,派只會大談兵法卻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代替廉頗,。趙括一上陣就讓趙軍全線出擊,秦軍後撤,利用趙括驕傲輕敵沒有經驗,一點點吸引趙軍前進並斷其糧道,堵截趙國援軍,等到趙括髮現自己孤立無援,想要返回之時才發現自己已被包圍,秦軍的虎狼之師把包圍圈守得固若金湯。雖然趙括這位趙國的罪臣在最後關頭表現出了一絲名將風采,身先士卒,卻沒有逃脫身中數十箭,戰死沙場的厄運,他的失敗也直接導致幾十萬士兵被迫投降,最後被坑殺與長平。

趙括的經歷讓我想起了自己,平時我在班裏那可是“名嘴”,同學們和老師說的就沒有我不知道的,不管什麼我都能插上一嘴,還能侃侃而談,非把大家都比下去不可。可事實是我動起手來就傻眼了。上學期的運動會也一樣,一說選短跑運動員,我又開始大談短跑要領和技巧,炫耀自己的短跑成績,最後同學們一致推選我代表班級出戰,結果卻大敗而歸,面對同學們失望的眼神,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暗下決心以後一定多實踐,少說空話。

歷史的教訓猶在眼前,我們應該從這面鏡子中照出自己的缺點,學習古人的優點,取長補短,繼續書寫我中華的璀璨詩篇!

讀《史記》有感12

三年級時,我懷着好奇的心情翻開了一部歷史鉅著——《史記》,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以人物傳記爲中心的紀傳體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它開創了我國紀傳體史書的先河,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讀《史記》,我從中瞭解到華夏民族燦爛的文化與悠久的歷史。從傳說時代的.盤古開天,至夏商王朝的文化;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 ,到秦始皇一統天下;從秦二世的昏庸無能,趙高的指鹿爲馬,到羣雄漸起,楚漢紛爭;從劉邦剿滅項羽,到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漢武帝國……無不讓人感嘆歷史的博大精深!

掩卷沉思,一個個歷史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鮮活在眼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一生憂國憂民,卻遭妒忌、讒言與中傷,最後被放逐。當國破家亡時,他毅然投身汨羅江。千百年來, 屈原的精神永遠傳頌!

“飛將軍”李廣的故事,則使我感慨萬分。他武藝高強,渴望建功立業,卻總是命運不濟,機會擦肩而過,最後含冤自殺,我爲之深深地惋惜。同樣在與匈奴作戰中,衛青與霍去病卻長驅直入,馬踏匈對,戰場上一路順風,爲大漢邊疆的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又讓我由衷地羨慕和欽佩他們。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這部濃縮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國寶,讓我明白了許多歷史文化知識,讓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也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終身受益。

讀《史記》有感13

中國古代的文學家司馬遷最得意的作品便《史記》了。這本書記載了從“上古五帝”到張騫出使西域的中國歷史。史中華文學的瑰寶,更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象徵。近日,媽媽便推薦我讀了這本書。

能不能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引人入勝,使我陶醉其中,流連忘返。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趙氏孤兒》的故事。

屠岸賈與趙盾同朝爲官,可屠岸賈是個十足的`大奸臣,經常詆譭趙盾。如今趙盾的兒子朔娶了晉王的姐姐爲妻,屠岸賈見趙家又與王世成了親家,更是爐火燃胸。晉景公執政期,屠岸賈擅自帶領一些士兵襲擊了趙家,滅了趙氏全族。不久,趙朔的遺腹子——趙武出生了。當屠岸賈得到消息,帶人來宮裏搜查時,被藏起來的嬰兒一聲也沒出,才逃過了這一劫。後來,趙朔的好友公孫杵臼和程嬰設計將趙武救出,公孫杵臼找來一個小嬰兒冒充趙武,演戲迷惑屠岸賈,甘願被殺害;另一邊的程嬰則帶着真正的趙武隱居深山,受盡千辛萬苦將趙武撫養成人。後來,韓闕把此事告訴了晉王,晉王極受感動,便滅了屠岸賈全族,把把原本屬於趙家的土地賜給了趙武。

這個故事使我極受感動。公孫杵臼爲了趙武自甘死去;程嬰既要頂着“不仁不義”的罵名,還要帶着趙武,遠離家鄉,隱居深山,時刻提防着屠岸賈,辛辛苦苦把一個小嬰兒撫養成人。他們的所作所爲,不僅僅是爲趙盾、趙朔報仇雪恨,使趙氏子孫繁榮昌盛,更重要的是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儘自己的所能去幫助一個有困難的人。

《趙氏孤兒》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有善心,積極熱心地去幫助有需要、有困難的人,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問心無愧。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像公孫杵臼和程嬰這樣甘願爲朋友兩肋插刀的善良人,少一些像屠岸賈這樣懷有嫉妒心、險惡、奸詐、殺人不眨眼的小人,該有多好!

讀《史記》有感14

在兩千多年前,有這樣的一個人,在遭受了巨大的羞辱以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以後的幾千年裏,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屹立在我國文學和我國曆史的長河之中,後人難以企及更無法超越——這個人就是司馬遷。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爲李陵辯護,不小心得罪了漢武帝,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報任安書》爲了完成父親遺願,完成《史記》,留與後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後獲赦出獄,做了中書令,發憤着書,全力寫作《史記》。

《史記》雖然沒讀明白,很多古文都看不明白什麼意思,可總是讀過一遍了。本紀,世家,記住了一個個個性鮮活人物,可是要表達什麼也看不明白。唯有“太史公曰”讓我記憶在心。

我看,苦,吃的太多容易讓人對生活比較畏懼。如果不吃苦,就回不珍惜生活,不爲生活付出努力。我長這麼大,沒吃過什麼苦,太懶,相信如果讓我放棄現在父母給我的一切,自己的生活都會成莫大的問題。

司馬遷爲寫史記付出了多少努力。至此,我不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我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要有回報。認定的目標一定要努力實現,因爲沒有人會幫我,有些人不願意幫,有些人是想幫幫不了。司馬遷就是個例子,靠的就是自己,就是曾經的努力,現在的堅持,未來的信心。

他最終成功了!

司馬遷爲寫史記付出了多少努力,向司馬遷學習,不求名垂千古,只求無愧於心。

讀《史記》有感15

漢文帝劉恆,是在呂后亂政、被誅之後,漢室諸大臣、劉氏宗室力扶其即位爲帝的。之前,各股政治勢力聯手導演了一場大亂,宮廷經歷了血腥的傾軋殘殺。亂局之後,人心思定,於是,爲着漢室宗廟,也爲着各自團體利益的考慮,以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爲主要的政治勢力力主劉恆當政。這個時侯是否即帝位,劉恆心裏沒底,也是有所顧忌的。他的'近臣各言其是,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最後劉恆聽從了中尉宋昌的建議,又徵詢了其母薄太后的意見,還是猶豫不決,最後,他把命運交由卜掛來做決定。"大橫庚庚,餘爲天王,夏啓以光。"這是劉恆求來的上上籤。天王,王上之王,即帝王也。在即帝位之前,劉恆被漢高祖封爲代王,都晉陽。

劉恆登基之後,施政上以德服人。在史記中,他的不少施政方針、言論被後人推崇,比如在對刑法的理解、使用上,都敢於大膽的創新、除舊。他在論法的時候,就有獨到的見解:"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論,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產坐之,及爲收帑,朕甚不取。"於是,他就把同產連坐這條法律條款給廢了。不僅如此,他在對法的理解上,較上古帝王都有過人之處,比如他的"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