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子部>雜家>

了凡四訓讀後感(通用13篇)

雜家 閱讀(5.35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了凡四訓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了凡四訓讀後感(通用13篇)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1

明朝袁了凡是一個考功名後做了官的賢達,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深研究並指導自己做人做事。在老年寫下了四篇短文,當時叫“戒子文”,把自己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告訴自己兒子,訓誡他兒子,也就是後來廣行於世的《了凡四訓》。他可以忽悠別人,不可能忽悠自己兒子,可想而知,這是他一輩子做人做事的成功心得體會,我們也應該好好感悟並指導我們心靈脩爲和言行舉止。歷代很多賢達也非常推崇,也有很多詮釋,如印光大師、淨空法師都有講記。

四訓爲: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什麼是立命?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命運。你這一輩子過得怎麼樣?是幸福、安寧、踏實……都是你自己,外求永遠求不到。就是面對這樣的社會、單位、上司、下屬、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不管是好壞,這些對於你來說都是外在因素,你很難把握和改變,你只能調整你自己,你怎麼應對,怎麼做人做事,怎麼適應這些既定的外在因素,並盡力促進外在因素改進。我們人生觀價值觀首先得回到這個思維軌道。

什麼是改過?就是自己只有不斷改變調整提升自己,纔能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一般人很容易看得自己的優點,別人的缺點不足。如果你總是看到自己的弱勢不足缺點,看到別人的優勢,你就很了不起了。每天早晚反思反省自己,改進自己,就OK。

什麼是積善?想法做事處世,一般人都是從自己角度出發,很難發自內心的從別人的角度來想。人就是要成爲一個有益於自然、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他人、有益於自身的人。你是不是一個對別人有幫助,讓別人開心的人。不斷這樣想,這樣做,你將成就別人、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

什麼是謙德?人都是很自以爲是的,很難做到謙卑和謙虛。很多人都毀在這個方面。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2

《了凡四訓》這本書,分爲“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他的價值在於把儒道佛教的思想與命裏風水相融匯,超越了迷信的層面,變成一種操作性很強的生活哲學。袁了凡通過自身的經歷來告訴世人如何改變命運,首先改變你的內心,任何事都要反省,而不是外求,通過修行改變,通過持續不斷地做好事。如何改變命運作者提出了一下幾個觀點:

一、立命之學

通過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讓自己的信念和行爲合乎情理。一定要積德,一定要對人寬容,一定要和氣慈愛,一定要保養精神,多種善事,每天反思自己的行爲。

二、改過之法

要有羞恥心,要有敬畏心,要有勇猛心。從改正過失開始,改變命運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過失改正過來,改過要趁早,覺悟要趁早。

三、積善之法

有利於別人是善,只利於自己是惡,有利於別人是出於公心,只利於自己是出於私心,想得到自己的利益就是私心,善不求回報是真善,做善事但是心裏一點也不想着自己是在做善事,那麼不論做什麼善事,都會得到圓滿。十種善事,第一,與人爲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爲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舍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四.謙德之效

如果能夠心存善念、嚴於律己,對天地鬼神敬重,對別人抱着謙遜的態度,那麼,鬼神也會時時眷顧我們,我們纔有受到福澤的根基。那些咄咄逼人的人,肯定難成大器,即使發達了也不會享受生活的樂趣和美好,謙虛使人進步,凡是抱着謙虛的態度,不但能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東西,還能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讀此書最大的感悟是,拜佛求神、算命、看八字,不如多行善事,多積德行,向外求,將自己的命運歸功於神、佛、仙、明理,不如向內求,從自己做起,改變自己的行爲給別人帶來快樂和方便。人生不過一場修行,通過修心創建良好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心和心態去爲人處世,這輩子就有什麼樣的人生反饋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3

了凡四訓不得了,啓發很大,教人行善。

其餘的感觸就不說,就單單說立命這件事。造命的權,固然在天;立命的權,仍是在我,只有我們肯努力去做善事,多積陰德,什麼福不可求得呢?

我接洽到了seo賺錢模式,發現破命之說跟seo賺錢的模式有着很大的類似性。

seo呢,你首先選好你要做什麼產品,什麼詞,這是第一步,定位。第二步就是去建網站,天天更新文章,外鏈做優化。等時光到了,取得了良好排名之後,實現盈利。

而立命呢,你首先許下宿願,許下命,這是第一步,立命。第二步就是每天去行善,多做善事,等功德積夠了,你所盼望的命,天然可能實現。

以了凡的觀點,行善積德,是立命的方式。假如說,我們相信了凡所說,那項轉變運氣的,就去行善積德吧,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我們這一輩的父母們大多都相信命運數理,他們七年級十五拜神禮佛,愈甚者逢三六九都拜神禮佛。都是爲了子女們積德。子女們這一輩大都相信無神論且不說,不積陰德也不說,就是千萬不要總是去積惡,把父母們辛辛勞苦爲你求來積來的善德都抵過掉了。

我們家是逢三六九拜神的,我媽說過,在以前,你們小的時候,我只是七年級十五有拜神明,但是當初,兒女們都出去外面了,我就開端逢三六九也拜神念心了。不外我媽也很愉快,由於還真的,有多事件都是心想事成的。

我呢,我個人,從小到大,你們也曉得,咱們這一輩是在新中國的無神論下長大的,從小就崇尚西方,不相信有鬼神之說。但是,越長大,我是越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聽過了太多的事,不禁你不相信,而且,你會發明,年紀越大的人越信任這種貨色。我是屬於相信型的,然而與孔夫子一道的立場,敬而遠之。

同樣那句話,如果你見過我所見過的,聽過我說聽過的,經歷過我所閱歷的,你就會批准我的觀點。所以不要妄加批駁。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4

在觀看《了凡四訓》電影的時候,我記得開頭有這麼一段話:了凡先生本名袁黃,早年被孔先生將一生命運算定,後遇雲谷禪師,爲其開示“命自己立”之學,遂改別號“學海”爲“了凡”。了凡先生書其一生,實踐改過積善之法,成爲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運的傑出典範。

了凡先生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善德,要有一個好的心態。真的很感謝公司向我們推薦了這部電影,並且發放圖書,時刻鞭策我們,提醒我們要時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時思無時,莫在無時思有時,多積德行,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了凡先生勸世行善,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可以說是佛教智慧的體現。 雲谷禪師曾對了凡先生說,人的命數確實是有的,但這是對於凡夫俗子,對於極善的人,和極惡的人,命數都是不能約束他們的。極善的人即使命中註定要貧窮短命,但因爲他行了善事,那麼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貧窮短命變成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即使命中註定要富貴長壽,但因爲他行了惡事,那麼這惡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貴長壽變成貧窮短命。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兩回事,當今的一些國人,盲目的追逐金錢而忽略了傳統的道德美德。他們的言行盲目,內心浮躁,見義勇爲的反遭誣陷,公車讓座的反被罵,中國已經出了多少個彭宇?這不禁讓人思考,作爲有五千多年曆史文化的中華民族,現在這些人都是怎麼了?看完這部電影,使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心態改變人的命運,從了凡的知命認命,到最後的知命而不認命,從這一轉變就是心態發生了質的變化,神奇教練米盧帶領中國足球隊歷史性衝進世界盃,我記得他的名言就是:態度決定一切。心態就是心大一點,一切從心開始,結善緣,積仁德,俗話說:“惡從心中起,口乃心戶之門”,對別人,對親人,對孩子,口出惡語,衝動這個魔鬼會讓你肝火旺盛,最終損傷的還是自己的身體。

保持良好的心態,多積善行,不計較一得一失,時刻記得提醒自己,讓浮躁的心靜下來,不要管別人計較你什麼,也不要管別人說你什麼。誰能救自己?誰又能解讀自己?只有自己,從我做起,從心做起,才能改變自己的個性,改變未來的生命走向。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5

立命是什麼?立命就是自己要創造命運,而不是讓被命運束縛。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奮鬥之間的關係,我並不是完全不相信命運的人,但我更願意相信努力奮鬥的意義,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訓》,終於找到了一種可以說服自己的觀點,袁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時也沒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雲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爲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說的就是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爲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餘福。俗話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報應的時間未必在當世,可能禍及後代子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裏的,也印證了古聖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人生能通過不斷的積善修德來突破命運的定數,讓固有的定數變爲變數,最終命運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就像老禪師所說: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惡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這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好方法,給人以希望和啓迪,具有樸素辨證主義的思維特徵,讓人能冷靜面對世間的各種變化,勸人積極面對生活,可以說,讀此書,對事業,對生活有百利而無一害。《易經》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開篇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教人行善,這是易經的第一要旨,否則,兇何可避,吉何可趨。

讀這本書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很慶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努力實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並按照古聖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子孫後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比現在更繁榮富強。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6

《了凡四訓》總共分爲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講了自己小時候被算命先生算命,算到作者一輩子的造化。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我一直對算命這個說法很反感。後來雲谷禪師傳授的改變自己命運的道理,就是多行善。行善無大小,只要有心,處處可行善。

改過之法,要有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真正能達到這樣思想境界,如此徹底的人又有多少。許多人知道自己有過,往往抱着僥倖心理,或者想着這次做了,下次就不再做。或者知道有過,遲遲沒有付諸行動。我想,只要覺察到自己有過,哪怕沒有像作者說的那樣勇猛徹底到位,只要每天每次改一點點也是好的。

積善之方,指做善事的各種方法方式。作者講到了真善和假善之分。善的偏、正,半、滿,大、小之分。真善和假善,有時很難區分。行善時需要對善事仔細考察分析,才能分辨。我回顧自己的助人,有些表面上是幫助他人,但結果反而是使他的結果更壞。常人很難分辨。以後做善事,多留一份心,多覺察。

順其自然地幫助別人,大概有十種:1、與人爲善2、愛敬存心3、成人之美4、勸人爲善5、救人危急6、興建大利7、舍財作福8、護持正法9、敬重尊長10、愛惜物命。

其中與人爲善,感觸比較深。與我家先生相處十幾年,受他最大的影響就是與人爲善。認識他之前,我看到的別人,大多是懷疑,不信任,帶着敵意。覺得別人都是不友善的。

記得十年前的某天晚上,我們的汽車在路上被人追尾,對方司機是個滿身酒味的五十多歲男人和他的妻子,我感覺自己的車無緣無故被人追尾,仗着得理對對方夫妻一通指責抱怨發脾氣,而我的先生卻是溫和的教對方如何打保險公司電話,如何打交警電話等等一些安全注意事項,當時的我是不理解的。最後在交通事故處理完,對方妻子說:“看在你老公的份上,要怎麼賠償我們都會配合,如果是你,我們就不賠你。因爲我先生的行爲,讓後續理賠的事情順暢許多。我自慚形穢。

謙德之效。謙虛使人進步。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7

《了凡四訓》是明朝時期袁了凡爲教育後代子孫而留下的家訓,原名《戒子文》,對於被後人所拍成的電影,我受益匪淺。了凡先生平生是個人盡皆知的大善人,做了許多善事,因此也頗受人們的尊敬。他教育我們,人的命數是有限的,應當多多行善積德。但對於極善極惡的人,命數卻不能約束他們。因爲極善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善事,那麼他原本貧窮的命數就會因爲善事的多少而有可能變得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惡事,即使他的命數是大富大貴也會因此變得一窮二白。所以,了凡先生便勸誡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即使你不相信命數,但多做好事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亮點啊!了凡先生通過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自己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他年輕時曾有位道長給他算了一卦,那道長所算的和他命運要經過的也都相符,道長曾說,他命裏無子。但因爲了凡先生積善太多,命數改變,了凡先生幸運的得下了一個兒子。他認爲:命運分先天和後天,先天命運是上天註定的,而後天命運則是由先天命運轉化而來的。如果一個人行善積德,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好的方向轉換;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壞的方向轉換。所以,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的,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了凡先生則又做了補充,應竭力行善,竭力斷惡。善也有大小善之分,雖說大小善都是積德,但也有大小功之分。相傳有個縣令,無意中被黑白無常錯勾了魂,閻王便讓牛頭馬面稱他一生的功過,結果功大於過。縣令感到奇怪,他平時並沒有做很多好事啊。閻王說:“你曾阻止凡間皇帝動用百姓興修水利,勞民傷財,雖未攔下,但你一念之間爲所有老百姓着想,就是大功一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大善有時可能只是一念之間,不一定非要做完上千百萬的小善才叫大善。小善只爲一人,而大善則爲天下人。所以,我們也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也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啊!看完這短短的視頻,我原本浮躁的心也歸於平靜了,我由此領悟了很多,我也會努力,做一個行善積德的人。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8

人生在世,就要在修的問道方面有所成就,如果想做一個有益於世,頂天立地的人,就必然在立命,改過,積德和培養謙德四個方面下功夫。《了凡四訓》裏就強調了人的命運完全可以自己掌握,一生的成敗完全取決於自身所作所爲,正所謂其中的“命自己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訓》雖然篇幅不多,但寓意內涵十分深刻,它結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展現出了真善美的中華傳統文化。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孝”四個篇章,論證了“種瓜得瓜,善有善報,積極進取,有願皆成”之理。

它平實而無虛華,深奧而不迷信,有很強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流傳至今。

當我讀完《了凡四訓》後,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幸福,說法,和做法都有些不正確。

當我們到達一個層次,就會發現命運無時不刻地在注視着我們,監督的我們,而我們卻無法看見它,感受它的存在。但我們只要一心向善,行得正,坐得端,做得直,爲自己積功累行,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

我們如果想要趨吉避凶,納福而免禍,且不說行善,首先要能改正過錯。改正過錯,鬚髮三心——恥心,畏心與勇心,具備了這三心,則有過即可改,正如春天的冰雪遇到了陽光,難道還要擔心它不消散嗎?“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當我做到了改過,就要學會行善,而善圖惡的區別就在於善是一心爲別人着想,而惡事只爲自己的.利益着想。

現在,我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看。家長打罵孩子,老師管教孩子,他們都是爲了下一代好,是爲別人的利益着想,所以是善!我們爲了口腹之慾而殺害生擒時,都是在爲自己着想,想滿足口腹之慾,還要殺掉那些有靈性的動物,這不是惡嗎?

這些,就正所謂“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自己。”

現在社會這個大染缸是許多人迷失了方向,人們的妄想,慾望不僅沒有被控制住,而且還在一天天膨脹!他們胡作妄爲,還以爲不會有報應,真是自欺欺人!人們要早日回頭,千萬不要等到惡報降臨的才悔悟,到時候那真是欲哭無淚啊!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9

跟着學生的早讀,大聲的讀了兩遍《了凡四訓》,薄薄的一本書,大約幾千字吧,內心也在發生着很大的變化,由之前的不信、不認可,到現在越想越覺得非常有道理,國學經典,果然名不虛傳!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做的家訓,以此訓誡它的兒子袁天啓,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從善。並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現身說法,在早期驗證了命數的準確性,到後來,進一步通曉了命數的由來,說明人們完全可以改造和掌握自己的命運,自求多福的道理。

一直覺得“天命”是很神祕的東西,作爲唯物主義者,不相信真的會有一種叫做“命”的東西,而且也不相信它的神奇,不相信所謂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在這本書中,袁了凡將自己一生的經歷完完整整的寫了出來,淳淳告誡兒子,我就是這樣把命運給改了的,你按照我說的去做,你的命也就改了。這太震撼了!說的很簡單,但是仔細一想,把“命”改了,這不是開玩笑嗎?中國人的骨子裏,始終存在一個觀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也就是說袁了凡認爲“命”是可以由自己來改變的,在天命面前,人們並不是無能爲力的,人們可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認識命運,改變命運。

既然袁了凡也談到,命運是可以改變的,那麼“命”一定是主觀的哲學範疇,而不是客觀的範疇,如果“命”是客觀的,那一定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無論你喜歡它還是討厭它,都是難以改變的,由此想來,儘管《了凡四訓》中有很多看似神祕的東西,但是在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上,還是唯物主義的。

袁了凡在告誡自己的孩子,多做善事,多積德,必有好命,做壞事,可能當時沒有惡報,但是必然會殃及子孫後人,正如《易經》所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也如佛家所云;“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通過修己正身,多做善事,最終達到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們每天都在追名逐利,可是有沒有仔細想想,我們應該擁有這些東西嗎?我們有福嗎?我們積功累行了嗎?我們有容人之量嗎?我們是不是心胸狹隘?是不是常妄言妄語呢?我們是不是沒有羞恥之心呢?很慚愧,我們沒有修福德,沒有積功累行,沒有容人之量,更是經常打壓諷刺別人來擡高自己,妄言妄語數也數不清.既然如此,我們還整天奢求什麼功名利祿呢?即使有功名利祿降臨,我們“德能配位”嗎?

正如文中所言,要改過,我們要有三心,第一,要發恥心。第二,要發畏心。第三,要發勇心。“具是三心,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

讀此書,領悟精華,改變命運,自求多福!它會給我們帶來好運道,也會惠及子孫後代。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10

經好友和學校推薦,我利用寒假假期閱讀了《了凡四訓》一書。《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所著。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改書主要闡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講述“趨吉避凶”的方法;強調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積善累德,謙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夠求福得福善報無盡。

細心閱畢,猶如仰一座金佛,佛光四耀,讓我頭腦清醒,素心向上,對人生、命運、禍福有了本質的認識。

一、了其一生,善心永存。

袁了凡前輩,童年喪父,勤學習文,遇一老者,言其命數,一一覈定,預其無子,預其不登科第。雲谷禪師鼓勵他不要拘於天命,而應多行善事,必定會有福報。讓他“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出功過格,每日登記,善事不斷,果真中舉。“後遂起求子願,亦許行三千善事。”果真生一男。

這是迷信嗎?非也,。這不是純粹的拜佛求經,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行善。天有好生之德,你存善心,行善義,冥冥中所願就會達成。這是自己種下的因,結成的果。你行善,會利於他人,也會間接利於自己,自己的天地就會開闊,所求即會成真。

所以,行善且是誠心行善,會提升自己的境界,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幫人人,人人幫我。亦如此。

二、不避錯誤,誠心改過。

人貴有自知之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行善之人,亦會犯錯。《論語》中寫道:“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一樣,過錯是人人都看得見,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着。犯了錯,誠心改過,根本上改過,亦是善事一件,應樂而爲之。

三、積善之方,愛敬存心。

“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苟在一身,雖多亦小。“教我們心中要有大我。“貧賤作福皆難,難而能爲,斯可貴耳。”教我們克服困難去行善,愛人敬人之心長存,積善無窮,萬德可備。有人說過,感恩力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對於滴水之恩與我們的人一定,要涌泉相報,這是一種行善;對於陌生人的相助,更是高級的積善。“水滴籌”中那些急需幫助者,與我素昧相識,但每每我都捐出一份愛心,不論多少心意貴誠。

四、謙則受益,德高轉命。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求。時刻保持一顆謙遜之心,時刻保持高尚之德,命運之神,亦會青睞與之。

《了凡四訓》,堅定了我向善之心。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11

四個方面來講人的一生如何能過得好些,不至總囿於人生苦短去日苦多。四個方面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認真讀後認爲了凡有了很系統的生活方法,雖舉了一些虛妄的例子,但道理是實質有效的,很值得借鑑。

一,立命之學,人生之根本。

這裏的立命可以分兩部分看,一是立目標,二是立標準。而標準就是現今的價值觀,什麼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的,就是你要確立一套標準來衡量及運用到處理你與周圍的人、事、社會及至世界與宇宙的關係。就如錢幣幾乎可以衡量一切並處理一切,沒有它就只能以物易物,會造成整個關係網的不方便,並複雜化困難化交易進程。所以沒有也可以,但有了之後就絕不想再失去。

了凡曾被算命先生算定命運,近半生框於其中。後經指點了悟,命由天,福由己,自此脫框。

《易經》所講,都是爲君子的生命成長所謀劃,並具體教導如何趨吉避凶。如果天命是不變的,怎麼能趨吉避凶呢?

孟子說過,那些仁啊義啊禮啊智啊,是人本性中本來就具有的,只要想要,就可以得到。所以,仁義道德,是我們想求就可以求得的。但是,功名富貴怎麼可能我們想求就能求得呢?

人的命運好壞,離不開人的心。假如從心這個層面上去尋找,那就沒有不感應的,求不求在於自身,不只是道德仁義我們想求就能求得,功名富貴其實也是我們想求就能求得。我們既可以向內求得道德仁義,同時也可以向外求得功名富貴,內外都有所得,這纔是正確的追求。

二,改過之法,走上叉路的抉擇。

人生一世錯漏不可避免,但如何面對卻是人生考驗,不得法誤終身。一般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從心靈上徹底根治,一旦心念上清淨了,你的每一個當下也就清淨了。不好的念頭,在還沒有冒出來的片刻,你就能覺知到,而一旦覺知到,就不會再冒出來了。如果做不到從心靈深處徹底解決,也要想清楚道理之後再去改正錯誤。如果連想清楚道理都做不到,就應該針對具體的事情加以改正。既着眼於根治心靈,又兼顧具體事務的話,也不算失策。但若眼裏只有具體的事務而忽略了心神的修煉,那就很愚昧了。

事實上,那些罪業深重的人,在平時生活裏也有反映:有的會心神閉塞、頭昏健忘,有的會無緣無故就心煩意亂,有的見到品德高尚的人就會消沉沮喪,有的聽到正確的言論就會悶悶不樂,有的幫助了別人卻招來怨恨,有的甚至會口出狂言、失去理智。這些都是錯亂應對失矩累積之怪相。一旦出現這類狀況,就必須奮發圖強,痛改前非,千萬不要耽誤了自己。

凡是說禍福都是自己造成的,乃是聖賢之論;凡是說禍福都是天註定的,都是世俗之論。

幽閉了一千年的黑暗山谷,只要有燈光照進來,就一下子除掉了千年的黑暗。

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爲貴。

三,積善之方,人間正道是滄桑。

善從正,正念積,則善養浩然之氣,身心俱上佳。

要常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得還不夠純粹:要麼想做善事而行動卻不夠勇敢,要麼幫助了別人但心中其實有遲疑,要麼雖然勉力做了好事卻言語失當,要麼醒的時候能夠自律,而醉的時候就放縱自己。自己認真反省,覺得所做好事與所犯之過相比較,過要大於功,實在是虛度了很多光陰。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

四,謙德之效,君子以厚德載物。

滿招損,謙受益,上善若水。吉凶的預兆,一般是先萌動於內心,而後在言語行動裏體現出來。一個人如果心地淳厚,就常常會有福氣;一個人如果待人刻薄,那就常常會有禍害。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

做得不夠好,或是因爲自己的德行、能力不夠,感應還沒有到來。我們需要的是自我反省,即使別人毀謗我們,也把它當作是自己的磨鍊和考驗,欣然接受,有什麼好憤怒的呢?

如不願意做過於繁瑣的事情,不能包容別人,心胸狹窄,經常恃才傲物,說話輕率,隨意議論,這些都是福德淺薄的表現。

總體說來人要先有目標及價值觀,然後持之以恆的前行中不斷修正,逐漸積累正念正覺並謙恭有德,自然有志者事竟成。但今之所謂有志者,初未嘗有真志,不過一時意興耳,興到則求,興闌則止。故無恆不謂志。

作者“了凡”,意思是證悟了關於創造自己命運的深刻道理,不想像凡夫那樣被命運束縛,覺今是而昨非。了凡名字本身就是從宿命開始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次領悟,先了解平凡再了結平凡。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12

“命由天做,福自求之”,袁了凡早年遇到過一個算命先生,這個先生給他算了一卦,說他將來在縣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學能考到第9名。結果第二年的考試中,果然如這位先生所料,考試的名次分毫不差。

後來,這位先生又接連給他卜了幾卦,每次都算對了。於是了凡請教此生的命運,算命先生說他只能活到五十三歲,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無子,半生無福。因爲算命先生的話屢屢應驗,所以袁了凡對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後,聽天由命,不思進取。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和尚,和尚對他說,你雖然命中註定沒有多少功名,也沒有兒子,但是這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周易》這本書就是用來趨吉避凶的,如果命運不能改變,那何來趨吉避凶?《詩經》裏也講“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要自己經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忤逆天道,要自己爲自己增加福祉。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不要有什麼宿命論的包袱,說誰誰就註定有福,誰就註定無福,這都是可以改變的,人的福氣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修行得來的。只有明白了這一點,人才能真正的掌控自己的命運,而不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13

我是從7月份開始學習《了凡四訓》的,這本書讓人讀後受益匪淺,它分爲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部份的內容。目前,我所在的組學了前三個內容,積善之方還在學習之中,尚未讀完。

前言部分介紹這本書是的內容:‘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等於佛經。所以從中認識了佛教,它是值得尊敬.值得讚歎的。還讓我懂得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以及改變命的方法,命運是靠自己的德行和持之以恆的努力實現的。我覺得改過和行善最重要的是修心養性,從自己的意念做起,做到心純淨.善良,不起絲毫的妄念,順從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誠待人,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有所提升。

了凡先生的一生讓我明白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心,我們要管好自己的這顆心,不管在心裏種什麼種子,都可以開花結果。我想把福德種在心裏,把寬容種在心裏,把慈悲種在心裏。在工作當中,要經常檢討自己,當工作犯錯的時候,要反思自己,找出解決方法,讓自己在工作中成長。

最後,一定要心存志向,有了志向,就像樹木有了根,自然能夠成長開花結果。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學習這本書,並按照古聖先賢地教育理論來教育自己的後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比現在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