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子部>雜家>

了凡四訓讀後感 14篇

雜家 閱讀(2.09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了凡四訓讀後感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了凡四訓讀後感 14篇

了凡四訓讀後感 1

到此刻爲止,《了凡四訓》大概聽了有六次了,每次聽都有新的認識。最初決定去聽,只是因爲覺得好奇,此刻越來越感覺到:去聽課是一個多麼正確的選取。

首先,和諧友好的氣氛讓人感覺很舒服,沒有人要求你付出什麼去得到這些教誨,你只管去聽就好了,並且那裏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我相信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氣質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爲聽衆們準備吃的喝的,在此感謝她。

再說說課堂,劉老師講課比較風趣幽默,對其中道理的闡釋也做得很詳盡,同時,又不忘讓同修們共同參與,除了最初的讀PPT之外,還發動大家自己做PPT來講,這是對大家的信任與培養,也讓我們學習的動力更大了。到目前爲止,三個同修的分享和講解各有所長,劉亞斌師兄講課比較有激情,都是從自身找例子,生動形象,很勇於進行自我批評;韋澤睿師兄對理論的講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資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點小緊張;於寒鬆師兄的講解無論從理論到實例都很精彩,他謙虛好學的態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觀衆;他們的共同點是,對佛教懷着虔誠的信仰與極大的熱情。

之後再說說我,聽了幾次課之後,我開始對《了凡四訓》有了大致的瞭解,這對我來說好處重大,因爲我本身是一個內心很脆弱的人,有時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個做人做事的指導原則,無法處理一些壞情緒和心理問題,對過去的事情不能釋懷,對將來的未知又感到恐懼,敏感,多想,容易受傷,愛抱怨,這一切,都讓我的生活變得很糟,雖然表面看不出什麼來,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從開始聽課,尤其是每週二上課時與崔瑞和劉老師一齊談話,每次都給我以很深的啓迪,我的心漸漸變得平靜下來,我開始明白“內心的平靜”是應對一切最好的法寶,我也很贊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個善良的人,只但是由於自己慾望太多,自招煩惱而已,劉老師說,學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報應”這個道理,此刻我也就處於“最基本”的階段。對於《了凡四訓》的原文,我承諾劉老師年前要讀夠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着閱讀的樂趣,真是“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樣幸運,得以了接觸並瞭解《了凡四訓》,能得到內心的平靜,能過一種行善而快樂的生活。

了凡四訓讀後感 2

在觀看《了凡四訓》電影的時候,我記得開頭有這麼一段話:了凡先生本名袁黃,早年被孔先生將一生命運算定,後遇雲谷禪師,爲其開示“命自我立”之學,遂改別號“學海”爲“了凡”。了凡先生書其一生,實踐改過積善之法,成爲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運的傑出典範。

了凡先生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善德,要有一個好的心態。真的很感謝公司向我們推薦了這部電影,並且發放圖書,時刻鞭策我們,提醒我們要時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時思無時,莫在無時思有時,多積德行,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了凡先生勸世行善,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可以說是佛教智慧的體現。 雲谷禪師曾對了凡先生說,人的命數確實是有的,但這是對於凡夫俗子,對於極善的人,和極惡的人,命數都是不能約束他們的。極善的人即使命中註定要貧窮短命,但因爲他行了善事,那麼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貧窮短命變成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即使命中註定要富貴長壽,但因爲他行了惡事,那麼這惡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貴長壽變成貧窮短命。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兩回事,當今的一些國人,盲目的追逐金錢而忽略了傳統的道德美德。他們的言行盲目,內心浮躁,見義勇爲的反遭誣陷,公車讓座的反被罵,中國已經出了多少個彭宇?這不禁讓人思考,作爲有五千多年曆史文化的中華民族,現在這些人都是怎麼了?看完這部電影,使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心態改變人的命運,從了凡的知命認命,到最後的知命而不認命,從這一轉變就是心態發生了質的變化,神奇教練米盧帶領中國足球隊歷史性衝進世界盃,我記得他的名言就是:態度決定一切。心態就是心大一點,一切從心開始,結善緣,積仁德,俗話說:“惡從心中起,口乃心戶之門”,對別人,對親人,對孩子,口出惡語,衝動這個魔鬼會讓你肝火旺盛,最終損傷的還是自己的身體。

保持良好的心態,多積善行,不計較一得一失,時刻記得提醒自己,讓浮躁的心靜下來,不要管別人計較你什麼,也不要管別人說你什麼。誰能救自己?誰又能解讀自己?只有自己,從我做起,從心做起,才能改變自己的個性,改變未來的生命走向。

了凡四訓讀後感 3

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學中就直指了一個問題,那便是人的命運真是被註定的嗎,人的命運可能通過人的行爲去改變嗎?如果一個人的行爲是被註定的,那麼他的命運也就是被決定了的,而一個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爲去改變命運,而且那種行爲的意願來自自己而非其他,那麼他的命運便決定於自己而非其他了。從了凡先生的命運中,我們看到,多做善事,種善因,可以改變命運,而且,“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一念猛厲,可以滌百年之惡”,了凡先生勸世人行善,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可以說是佛教智慧的體現。

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則是了凡先生開出的改變命運的三劑良藥。改過之法首先要端正改過的態度,所謂發恥心、發畏心、發勇心,然後要明白改過的方法,便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恥心、畏心、勇心給我的觸動很大。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恥心,才能夠主動的去反省自己的行爲,然而曾幾何時我已經將反省漸漸淡忘,以至於自己做了很多錯事,要別人的提醒才能夠自知,別人指出的錯誤畢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錯誤又何止千萬,對錯誤不自知,以爲自己做的問心無愧,實際上卻是一點一點的墮落,這些錯誤,可能就是我煩惱的根源,可能就是我爲人處世上的缺陷,任由這些錯誤存在,最後只會貽害自己。

發畏心則是告訴我要有一顆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時候父母經常教導我的慎獨。的確,很多時候雖然並沒有人去監督我,但是這不代表我可以爲所欲爲,了凡先生說,我們雖然“過在隱微”,但是“天地實鑑”,被人看破就會一文不值,我覺得倘若排除了鬼神的'監督,排除了別人發現的可能,這種畏心依然是必要的。“頭頂三尺有神明”,人必需要有一顆敬畏的心。

發勇心則是教導我要當機立斷,改變以前的種種不端,從現在開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約束自己,不給錯誤以任何可乘之機,勇猛精進,過則無憚改。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訓》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善德;易經同樣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對於我們這些在俗世學佛的人一定要認真踐行《了凡四訓》所說的金玉良言,發恥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積德行,遠離顛倒夢想,證悟菩提。

願世間一切有情衆生,早脫輪迴,往生西方極樂,證得佛果。

了凡四訓讀後感 4

 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夠被創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準,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爲他曉得命裏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乾脆就不想了。

後來,他和雲谷禪師在禪堂裏,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說:“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爲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隨後,雲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於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這正是《了凡四訓》所講,“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發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訓》與佛經有着相似之處,目的皆在“與人爲善”、“護善念”。那麼,又應如何“護善念”呢?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貪嗔癡慢疑”這“五毒”,不被名利富貴等物慾所動心,將堅定的正念、正信堅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發善心,做善事,正的念頭出現在前,那麼邪惡的念頭,自然就污染不上我們的心靈。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心發願去用心改正,一樣能迴歸自然,迴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三、虛心使人進步,謙虛是成功的助力器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直成爲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這是說,人若謙虛,神明相佑,人若驕滿,神明相拒。

縱覽《了凡四訓》一書,才發覺它不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爲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覆品讀《了凡四訓》一書之後,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種種陰霾。

了凡四訓讀後感 5

立命是什麼?立命就是自己要創造命運,而不是讓被命運束縛。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奮鬥之間的關係,我並不是完全不相信命運的人,但我更願意相信努力奮鬥的意義,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訓》,終於找到了一種可以說服自己的觀點,袁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時也沒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雲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爲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說的就是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爲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餘福。俗話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報應的時間未必在當世,可能禍及後代子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裏的,也印證了古聖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人生能通過不斷的積善修德來突破命運的定數,讓固有的定數變爲變數,最終命運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就像老禪師所說: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惡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這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好方法,給人以希望和啓迪,具有樸素辨證主義的思維特徵,讓人能冷靜面對世間的各種變化,勸人積極面對生活,可以說,讀此書,對事業,對生活有百利而無一害。《易經》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開篇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教人行善,這是易經的第一要旨,否則,兇何可避,吉何可趨。

讀這本書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很慶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努力實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並按照古聖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子孫後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比現在更繁榮富強。

了凡四訓讀後感 6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

”命由天做,福自己求”了凡先生的人生,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後,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若不反躬內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揮優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我自認爲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變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過之法。

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三個心:

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麼改過就不難了。

二,發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

最後一點,改過的勇心。

勇於改正錯誤,戰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後逐一改正,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和決心。

第三篇,積善之方。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了凡四訓》告訴我們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麼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麼做,那將產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謙德之效。

“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裏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着頭的呢?你們知道爲什麼嗎?因爲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着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真正的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着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爲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兩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

1、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過失,記在本子上,經常拿出來看。

2、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氣,凡事慢三拍,要發脾氣時要告訴自己,忍住!

3、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這樣才能寬容。

4、凡事都要想到兩面性,全面的看待問題,保持平常心。

5、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別人。

6、不斷的補充知識,充實自己。

了凡四訓讀後感 7

《了凡四訓》總共分爲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講了自己小時候被算命先生算命,算到作者一輩子的造化。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我一直對算命這個說法很反感。後來雲谷禪師傳授的改變自己命運的道理,就是多行善。行善無大小,只要有心,處處可行善。

改過之法,要有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真正能達到這樣思想境界,如此徹底的人又有多少。許多人知道自己有過,往往抱着僥倖心理,或者想着這次做了,下次就不再做。或者知道有過,遲遲沒有付諸行動。我想,只要覺察到自己有過,哪怕沒有像作者說的那樣勇猛徹底到位,只要每天每次改一點點也是好的。

積善之方,指做善事的各種方法方式。作者講到了真善和假善之分。善的偏、正,半、滿,大、小之分。真善和假善,有時很難區分。行善時需要對善事仔細考察分析,才能分辨。我回顧自己的助人,有些表面上是幫助他人,但結果反而是使他的結果更壞。常人很難分辨。以後做善事,多留一份心,多覺察。

順其自然地幫助別人,大概有十種:1、與人爲善2、愛敬存心3、成人之美4、勸人爲善5、救人危急6、興建大利7、舍財作福8、護持正法9、敬重尊長10、愛惜物命。

其中與人爲善,感觸比較深。與我家先生相處十幾年,受他最大的影響就是與人爲善。認識他之前,我看到的別人,大多是懷疑,不信任,帶着敵意。覺得別人都是不友善的。

記得十年前的某天晚上,我們的汽車在路上被人追尾,對方司機是個滿身酒味的五十多歲男人和他的妻子,我感覺自己的車無緣無故被人追尾,仗着得理對對方夫妻一通指責抱怨發脾氣,而我的先生卻是溫和的教對方如何打保險公司電話,如何打交警電話等等一些安全注意事項,當時的我是不理解的。最後在交通事故處理完,對方妻子說:“看在你老公的份上,要怎麼賠償我們都會配合,如果是你,我們就不賠你。因爲我先生的行爲,讓後續理賠的事情順暢許多。我自慚形穢。

謙德之效。謙虛使人進步。

了凡四訓讀後感 8

我親愛的孩子:

從開始看《了凡四訓》,我就在認真的思索,什麼是該給你的真正正確的教育。今天我在看第二篇,“改過之法”,在心裏也慢慢有了答案。

人生很長,因爲前路漫漫而未知。人生也很短,回望,過往皆爲虛度。如何不虛度,又能讓未知的路途儘量平坦,就要明白:厚者常獲福,薄者常近禍。心底淳厚、待人厚道、知恩圖報,如此行事必會遠禍而近福。對人刻薄、心胸狹窄、斤斤計較、不知感恩,如此一來必會近禍而遠福,損人害己。

今天我要把自己向了凡先生學習的三點教給你。

第一,知恥之心。要有羞恥心。有羞恥的學生,自然會在學習上力求上進。有羞恥心的人,在社會中也會自覺維護自己的尊嚴,在道德上反省和自律。知恥能給人上進的力量、自我約束的力量。

第二,敬畏之心。知道畏懼,就能喚醒自身的良知,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每一個人,對於父母、老師、長輩,都應該心存敬畏,言行舉止禮貌恭敬。萬物皆有感知,縱使我們在別人看不到地方,也要約束和管理自己的行爲,不能做壞事,花草樹木,風雪雲雨都是壞事的見證者。

第三,勇敢之心。一個人最大的勇敢,就是改正自己的過錯。人不能改掉自己的過錯,大多是因爲拖沓、懶惰,畏懼艱難而退縮,所以必須勇敢發奮,有錯誤即刻改過,不能消極等待。

如果在教室裏撿到了東西,要儘量找到是誰丟失的,歸還別人,或交給老師。不能佔爲己用,一針一線,不告而自用,即視爲偷。心存羞恥,就會正確對待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這樣的話小事。如果你能從內心對於成績的好壞存在羞恥心,我相信你一定會認真去對待學習。

花草魚蟲雖小,都是生命,對生命存有敬畏之心,你就不會隨意去傷害任何的生命。對老師真正的敬畏體現在,對老師勞動成果的尊重,上課就應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溫暖的暖從三年級一直錯到四年級,在學習上,從今天開始,努力做一個勇敢的勇士吧!一切的錯字錯題都是“紙老虎”,認真對待,勇敢地戰勝懶惰的自己!

給你寫這封信的時候,我也反省了自己今天的過錯。不應該在抱怨的壞情緒中度過,這個飄雪、詩意的下午,有很多事情在等着我去做,有很多道理在等着我去明白,我也應該對生活更勇敢。

了凡四訓讀後感 9

人生在世,就要在修的問道方面有所成就,如果想做一個有益於世,頂天立地的人,就必然在立命,改過,積德和培養謙德四個方面下功夫。《了凡四訓》裏就強調了人的命運完全可以自己掌握,一生的成敗完全取決於自身所作所爲,正所謂其中的“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訓》雖然篇幅不多,但寓意內涵十分深刻,它結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展現出了真善美的中華傳統文化。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孝”四個篇章,論證了“種瓜得瓜,善有善報,積極進取,有願皆成”之理。

它平實而無虛華,深奧而不迷信,有很強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流傳至今。

當我讀完《了凡四訓》後,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幸福,說法,和做法都有些不正確。

當我們到達一個層次,就會發現命運無時不刻地在注視着我們,監督的我們,而我們卻無法看見它,感受它的存在。但我們只要一心向善,行得正,坐得端,做得直,爲自己積功累行,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

我們如果想要趨吉避凶,納福而免禍,且不說行善,首先要能改正過錯。改正過錯,鬚髮三心——恥心,畏心與勇心,具備了這三心,則有過即可改,正如春天的冰雪遇到了陽光,難道還要擔心它不消散嗎?“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當我做到了改過,就要學會行善,而善圖惡的區別就在於善是一心爲別人着想,而惡事只爲自己的利益着想。

現在,我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看。家長打罵孩子,老師管教孩子,他們都是爲了下一代好,是爲別人的利益着想,所以是善!我們爲了口腹之慾而殺害生擒時,都是在爲自己着想,想滿足口腹之慾,還要殺掉那些有靈性的動物,這不是惡嗎?

這些,就正所謂“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自我。”

現在社會這個大染缸是許多人迷失了方向,人們的妄想,慾望不僅沒有被控制住,而且還在一天天膨脹!他們胡作妄爲,還以爲不會有報應,真是自欺欺人!人們要早日回頭,千萬不要等到惡報降臨的才悔悟,到時候那真是欲哭無淚啊!

了凡四訓讀後感 10

我親愛的朋友:

善,很小,可以從身邊做起。

這兩天在看一本書《了凡四訓》,雖未讀完,深有感觸,受益良多。好的東西,想和身邊親近的朋友,同共受益。我建議兩件事情,您如果願意的話,可以試着去做一下。能做到的話,您可以嘗試去堅持一下。能堅持一段時間,您可以嘗試堅持下去,堅持更長的時間。如果您做到了,您的孩子也會受益匪淺,乃致終身。

一是節約糧食。

二是不吃有恩於人的動物,戒一種肉。比如狗肉、牛肉、羊肉。

人的樣樣種種,都是從天地自然索取而來,而無一回報。穀物糧食乃天地自然,給予人得以生存的恩賜。我之淺見,珍惜糧食,就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對自然的回報。而對食物的浪費,其實是生活中最容易發生的小過失,但也是最容易改善的事情,一日三餐稍加留意,就可以讓這種損耗福報的小過失,成爲累積福德的善舉。狗、牛、羊,戒一種肉。全素艱難,戒一種肉是易行、能行之善。 每一個生命都愛惜自己的生命,動物雖死,但被殺的怨恨不死,食其肉,如食其怨。食之愈多,身體內存在怨恨、毒素愈多,最終會使自身的健康受到損害。

了凡先生自幼家貧,與寡母相依。少年時遇一老者爲其算命,五十三歲終,無子。中年時遇一禪師,禪師說:只有平凡庸碌的人,纔會被生命定數拘束而無法超越。極善之人,福德隨其行善而日增。所以命數不定。極惡之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隨其行惡而曰趨折損,所以命數也不定。了凡先生之前的人生一一如老者所言,絲毫不差。聽了禪師之語後,發願做善事三千件,三千件完後,復又發願三千件、一萬件。如此力行向善,命運得改,安然度過五十三歲,並得一子。在六十九歲寫下此書以警示兒子,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

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如何趨吉避凶,讓不好的事情遠離自己,就是從身邊的小善累積起來而獲得的。這是就是我所得到的益處。午飯時讓兒子吃完粒米,不剩絲毫。隨後兒子上學了,便萌生此念,是不是應該勸告身邊親近的人,而寫此信,如有冒犯請您諒解。

願我的朋友健康平安。

了凡四訓讀後感 11

《了凡四訓》是明朝時期袁了凡爲教育後代子孫而留下的家訓,原名《戒子文》,對於被後人所拍成的電影,我受益匪淺。了凡先生平生是個人盡皆知的大善人,做了許多善事,因此也頗受人們的尊敬。他教育我們,人的命數是有限的,應當多多行善積德。但對於極善極惡的人,命數卻不能約束他們。因爲極善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善事,那麼他原本貧窮的命數就會因爲善事的多少而有可能變得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惡事,即使他的命數是大富大貴也會因此變得一窮二白。所以,了凡先生便勸誡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即使你不相信命數,但多做好事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亮點啊!了凡先生通過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自己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他年輕時曾有位道長給他算了一卦,那道長所算的和他命運要經過的也都相符,道長曾說,他命裏無子。但因爲了凡先生積善太多,命數改變,了凡先生幸運的得下了一個兒子。他認爲:命運分先天和後天,先天命運是上天註定的,而後天命運則是由先天命運轉化而來的。如果一個人行善積德,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好的方向轉換;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壞的方向轉換。所以,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的,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了凡先生則又做了補充,應竭力行善,竭力斷惡。善也有大小善之分,雖說大小善都是積德,但也有大小功之分。相傳有個縣令,無意中被黑白無常錯勾了魂,閻王便讓牛頭馬面稱他一生的功過,結果功大於過。縣令感到奇怪,他平時並沒有做很多好事啊。閻王說:“你曾阻止凡間皇帝動用百姓興修水利,勞民傷財,雖未攔下,但你一念之間爲所有老百姓着想,就是大功一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大善有時可能只是一念之間,不一定非要做完上千百萬的小善才叫大善。小善只爲一人,而大善則爲天下人。所以,我們也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也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啊!看完這短短的視頻,我原本浮躁的心也歸於平靜了,我由此領悟了很多,我也會努力,做一個行善積德的人。

了凡四訓讀後感 12

我在高中時讀的《了凡四訓》,當時就對其中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觀點有深深的認同感。長期以來,我總是對這世界上的種種不公平很深的厭惡,因爲我自己也因爲戶口和其他原因遭受到了種種我自認爲不公平的待遇。我真的不願意承認這些不公平與生俱來。對不公平的思慮使我成天神魂顛倒。因而《了凡四訓》給我提供了思想的出路。

《了凡四訓》告訴我們,命運雖有定數,但是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唯一改變命運的辦法,就是去行善,就是去佈施。

也許你會不同意這個說法。很多惡人也是家財萬貫啊,對吧。但是我想說,即使這是不對的,我信它至少沒有壞處:一旦我相信了這個觀點,那麼我便不會再作惡。因爲我知道我自己的惡果會作用在我自己身上,因而,社會會少一些作惡的人。

然而大多數時候是沒有人懷疑行善的重要性的。即使你不知道我們爲什麼行善,你的良知也會告訴你這樣做。這時,就有一個新的問題,我們如何行善?

按照佛家的說法,行善,即佈施,有法佈施,財佈施和無畏佈施三種。法佈施是將善知識傳授給他人,讓他人心生歡喜。財佈施,顯而易見,就是將自己的財富貢獻給他人。最後的無畏佈施,是安慰衆生,是他們脫離對事物的恐懼。

行善看似很簡單,分類也的的確確很簡單。但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我對行善踐行卻告訴我,行善並不是那麼容易。原來我總是以爲,給別人講講題,幫他們答疑解惑,便是行善,便是佈施,而且還是果報最多的法佈施。作爲學習比較好的我來說,這也不難。但是隨着學習負擔的加重,加上進入清華後排名的落差,讓我很難適應。我找不到行善的機會了。

真的沒有了麼?

還是,我的我執心讓我必須要比別人強,纔有時間,纔有心情,去佈施?

然而佈施不是居高臨下的。

進入清華以後,我的我執嚴重到連和他人交流都有問題的地步。我經常獨自一人,經常在腦海裏翻山倒海一樣想着自己的事。我太自命不凡了,然而在一羣優秀的人裏,我失去了自己的站位。我剛剛意識到這一點,但願意識到會加速問題的解決吧。

最後我想引用我們高中化學老師的一句話:如果你們以一個平凡人的心態去做事情,那麼你什麼事情都能做好。

了凡四訓讀後感 13

到此刻爲止,《了凡四訓》大概讀了有六次了,每次聽都有新的認識。最初決定去讀,只是因爲覺得好奇,此刻越來越感覺到:去聽課是一個多麼正確的選取。

首先,和諧友好的氣氛讓人感覺很舒服,沒有人要求你付出什麼去得到這些教誨,你只管去讀就好了,並且那裏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我相信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氣質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爲聽衆們準備吃的喝的,在此感謝她。

再說說課堂,劉老師講課比較風趣幽默,對其中道理的闡釋也做得很詳盡,同時,又不忘讓同修們共同參與,除了最初的讀PPT之外,還發動大家自己做PPT來講,這是對大家的信任與培養,也讓我們學習的動力更大了。到目前爲止,三個同修的分享和講解各有所長,劉亞斌師兄講課比較有激情,都是從自身找例子,生動形象,很勇於進行自我批評;韋澤睿師兄對理論的講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資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點小緊張;於寒鬆師兄的講解無論從理論到實例都很精彩,他謙虛好學的態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觀衆;他們的共同點是,對佛教懷着虔誠的信仰與極大的熱情。

之後再說說我,聽了幾次課之後,我開始對《了凡四訓》有了大致的瞭解,這對我來說好處重大,因爲我本身是一個內心很脆弱的人,有時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個做人做事的指導原則,無法處理一些壞情緒和心理問題,對過去的事情不能釋懷,對將來的未知又感到恐懼,敏感,多想,容易受傷,愛抱怨,這一切,都讓我的生活變得很糟,雖然表面看不出什麼來,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從開始聽課,尤其是每週二上課時與崔瑞和劉老師一齊談話,每次都給我以很深的啓迪,我的心漸漸變得平靜下來,我開始明白“內心的平靜”是應對一切最好的法寶,我也很贊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個善良的人,只但是由於自己慾望太多,自招煩惱而已,劉老師說,學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報應”這個道理,此刻我也就處於“最基本”的階段。對於《了凡四訓》的原文,我承諾劉老師年前要讀夠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着閱讀的樂趣,真是“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樣幸運,得以了接觸並瞭解《了凡四訓》,能得到內心的平靜,能過一種行善而快樂的生活。

了凡四訓讀後感 14

《了凡四訓》是一本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的教育書籍,全文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分四部分來講解如何改變命運。作者爲明代袁黃,字坤儀,後改名了凡,其以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

未學此書前,只知道人的命天註定,胡盤爛算不頂用。殊不知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了凡四訓是一本非常好的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命運如何改變命運的書,好的修養德行福澤後代,對於我來說命由天定那是鐵的事實,生辰八字註定的,直到讀完了凡四訓,終於深刻的理解了“命由心造,福自我求”這句話的意思。

了凡先生一生本來已被算命先生算定,經過驗證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但同時也讓他沒有了人生的追求,有着“得過且過,陽坡地暖和”的惰性。其實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不可知的奧妙隱藏其中,當你突然頓悟的那一刻,才覺得人生原來如此美好。了凡先生自遇到雲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爲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說得多好,人的起心動念,是改變命運源頭,極善的人,經常會幫助別人,做一些好事,福德會隨着善行日漸增長,命運就不是定數;極惡的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隨着他造的惡日趨所損,他的命運也不是定數,取決於他的造業。讀後感·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是說你種下什麼種子收穫什麼果實,這個果實是不定期的,也許半年六個月,也許三年五載,也許幾十年甚至幾百年……

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裏的,也印證了:“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古語名句。讀完這本書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還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真正內涵所在。

人們常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又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數千年以來,人人皆知有命運的存在,也都感慨命運的不可捉摸。命好命歹,心態最重要,一定學會反省自己的過失,發現並改掉自己的壞脾氣,對待他人要像對待自己一樣,纔會有寬容心,要一心向善,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斷學習,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爲一塊對家族、對社會充滿正能量的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