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神話故事>

桂東民間故事3個

神話故事 閱讀(1.27W)

桂東民間故事 仙緣橋的故事

桂東民間故事3個

桂東八景中的“仙橋天樂”是普樂鄉新莊村的仙緣橋,又名“仙女橋”、“相思橋”兩座大山夾峙,澗深百丈,氣勢非凡。一整塊長28米,寬2.5米,厚4.5米的青色巨型天然石橋飛架於兩座山峯之間,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人行橋面,頓覺飄然若仙。

相傳,織女爲了追求美好的愛情而私自下凡,與凡間的牛郎私定終身,違背了天規,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牛郎織女對愛情的忠貞感動了一羣喜鵲,於是,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喜鵲便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上約會。時間久了,織女對凡間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兩個小孩的思念與日俱增,便請求王母娘娘讓她下凡看看孩子,王母娘娘於心不忍,但又不可以讓牛郎織女繼續生活在一起,出於骨肉之情,於是下令二郎神在牛郎織女所住的青石洞旁把山劈開,再搬來一塊巨石,橫架南北。石橋兩頭寬,中間窄,橋面稍斜,以防他們跨越橋中央,藉以阻斷織女的回家之路。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上半夜牛郎織女在天上鵲橋相會,下半夜牛郎織女在石橋相會,也就是現在的仙緣橋。

據說,凡是到過仙緣橋的人,如果是單身男女走過此橋後,必能獲得美好姻緣;準備結婚的男女如果雙雙牽手走過此橋,婚後必然幸福美滿;感情不和的男女如果雙雙牽手渡過此橋,定然能和好如初;而那些感情已破裂的男女,如能雙雙牽手走過此橋,亦可破鏡重圓。

難怪總見到許多遠方的客人,趨之若鶩地奔赴這座預示美好姻緣的仙緣橋。他們不顧涉水之險,爬山之辛,爲的就是神聖的愛情。他們既能在這塊聖地上證明自己對愛情的堅貞,又能在這風光綺麗的環境中,感受悠悠千古情的浪漫。在歷經風風雨雨千年不變的仙緣橋中,表白自己心靈深處埋藏已久而在平時又難於啓齒的情懷,既真切又古雅。許多未婚青年在臨走時,還不忘帶回一瓶“相思泉”中的相思水送給自己暗戀之人。可謂借物傳情,勝過金銀無數啊!

相傳,牛郎上天欲與織女相會被銀河阻隔,兩人悲痛欲絕,織女把眼淚哭幹後,流出來的是滴滴鮮紅的血液。鮮血滴在土中化爲了長着紅色花紋的花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寒來暑往,這些紅色花豆,伴着織女心中的思念,慢慢地變成人們所公認的用來表達深情厚意的“相思豆”。

在桂東民間,相思豆像玉一樣,是具有靈性的吉祥神物。男女定情時,送一串許過願的相思豆,會求得愛情更加順利;婚嫁時,新娘會在手腕或頸上佩帶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環或項鍊,以象徵男女雙方心連心白頭偕老;婚後,夫妻枕下各放六顆許過願的相思豆,亦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如今,用相思豆製作的飾品風靡全國,時尚女性以佩帶精美相思豆飾品爲榮,許多人選擇相思豆飾品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濃濃愛意。的確,相思豆從古到今都是人們一種寄託相思之物。

據傳,大詩人王維聽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之後,非常感動,留下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的千古佳句。然而,王維只知道相思豆生長於南方,卻不知生長在南國偏遠山區桂東的花豆就是牛郎織女傳說中的相思豆,這對桂東而言,多少有些遺憾。

桂東民間故事 白馬山仙樂悠揚

巍巍羣山,連綿不絕。在諸廣山深處,古木千章,清溪縈帶,一座木橋,橫架清溪之上。過了木橋,只見不遠處修竹千竿,青林蔽日。襯上溪流縈繞,綠波潺潺,越顯得水木清華,風景優勝。

就在這千竿修竹林中,稀稀疏疏地散落着十幾棟茅屋,形成一個小小村落。

竹林深處,靠山腳的一家,家主郭姓,名堯。這郭堯爲人豪爽,生具異稟,膽識過人,讀過幾年私塾。不單種地是把好手,更是一個好獵手。郭堯本是山外人,椿萱早逝。因受土豪欺負,一怒之下,將土豪打成重傷,恐土豪報復,攜妻帶子,逃進山來。妻子方氏。膝下一子,年方七歲。

這一日,郭堯收拾行囊,別了妻兒,進山行獵。

諸廣山地處湘贛邊界。山景幽險,洞壑靈奇;澗谷清幽,嘉木茂林;空山無人,鳥聲關關;峯迴路轉,移步換形,引人入勝。對於山裏獵人,本是司空見慣之景,不足爲奇。郭堯一心行獵,無暇欣賞美景。只憑着豐富的狩獵經驗,仔細搜尋着獸跡,不久便發現獸蹤。郭堯不畏山險,鑽棘叢,越深澗,一路追蹤。不知翻過多少山頭,越過多少山澗,獵物仍是不見蹤影。看看紅日西斜,郭堯不免有些煩躁。但辛苦了大半天,仍然一無所獲,只得耐着性子,緣着獸跡,繼續追蹤,不覺走入一條深澗之中。這深澗左右都是懸崖峭壁。山澗中一道由山泉形成的溪流,跌撞而下,勢所迅急。澗中山石交錯,水石相撞。山澗兩邊坡上多是百年以上大樹,澗邊竹木相間,更顯茂盛。粗壯茂盛的藤蔓纏繞着大樹,枝葉重疊交錯,互相盤結,密壓壓地幾乎填滿山澗。山澗中光景昏暗,最密之區暗如深夜,靜沉沉不透風雨。人鑽進去,難得見到一線天光,單憑目力根本不能看到外面的一點東西。郭堯見山高嶺峻,別無通路,澗中獸跡時隱時現。只得沿着溪澗,披荊斬棘,攀緣而上。越往上走,越顯幽暗。漸覺景物模糊,似難辨認。只聽得流水淙淙,松竹搖風,相與交匯,若協宮商,自成幽籟。郭堯以爲茂林滕蔓遮蔽,不虞有它。沿着澗邊,摸着石頭滕蔓,慢慢前行。也不知走了多久,覺得林木漸稀。擡頭一看,天上繁星點點,才知早已天黑。取出火鏈火石和紙煤,打出火來。點火一看,已來到一座山崖下。因火光弱小,難於及遠。澗邊檢些乾枝枯滕,扎個火把點起。仔細打量,只見面前峭壁千尋,山泉沿着峭壁山崖緩緩流下。無水處苔厚二三分,其滑如油。休說是人,蛇獸也難上援。查看四周,也是陡壁懸崖,似難攀緣。折騰了近半個時辰,累個半死,沒有前進半步。山中獵人因追蹤獵物,走入歧途,以至露宿山頭,也是常見之事。只這郭堯,也曾經歷過多次。來路已遠,眼見的今夜要在這深澗峭崖下作客,不免長嘆一聲。沒奈何尋了一塊大石,爬將上去。卻發現大石上面較爲平坦,雖然傍着山崖,卻還乾燥。取下包裹,準備在此過夜。

郭堯追蹤獸跡,誤入深澗,走入歧途。折騰了大半天,水米未進。這時靜下心來,感到腹中飢餓。包裹中取出乾糧,就着崖壁上緩緩流下的山泉,填飽了肚子。漸漸覺得四周慢慢明亮了些。熄了火把。擡頭一看,只見一輪明月,正從山頂露出臉來。頃刻間明月千里,清澈如晝。月光底下,清風陣陣,玉屑朦朧,彩萼交輝。疏林高秀,清蔭在地。明亮的月光從上往下照在沿着山崖緩緩流下的山泉上,波光瀲灩。山泉在崖下形成溪流,映着月光,激濺起一團團一片片的霜紈霧毅,宛如一條銀蛇,曲折宛然,消失在林木滕蔓中,只剩得流水淙淙,泉聲聒耳。遠望四周山巒,迭嶂排空,羣峯挺秀,宛如好些巨靈拱揖,濛濛月色中看去,顯得分外雄偉。

郭堯雖然也曾露宿山林,但如此美景,也是生平未見。不由得心曠神怡,忘了當前處境,細細品味起來。一時山空籟靜,四無人聲。只剩得淙淙流水,聲聲蟲鳴,更顯山幽。忽聽得一陣悠揚奏樂之聲從山上隨風傳來。樂聲陣陣,激越悠揚,如絲竹合奏,宮商自協,又如鶴背之笙,隨風而下。郭堯深自驚訝,夜色深沉,野嶺荒山之上,何來如此仙音!聽得郭堯如醉如癡。也不知過了多久,音樂之聲漸停。只剩得月光滿地,疏星在天。灰白色的霧從佈滿茂林滕蔓的山谷裏冉冉的向上升騰起來。月光由雲影中斜射而下,只見斷雲滿山,如絮如帆,風檣陣馬,高低錯落,因風舒捲,聚散無常。漸漸地那霧越來越近,瀰漫在林木藤蔓之間。

月落參橫,殘月西墜。東方漸現曙色。遙見山頭紅光射天,亂雲散綺,知道朝陽將升。趕忙收拾行囊,趁着曙色,攀崖附葛,爬到崖頂。沿着溪澗,繼續前行。越往上林木滕蔓越密,幾近無路。郭堯取出獵刀,披荊斬棘,一路攀登。溪澗漸漸趨於平緩。繼續前行,只見兩山夾峙,早已進入一道峽谷之中。峽谷中修竹古鬆,林木翳然,桃李相間,密不通風。淺溪宛然,清波粼粼,寒方冷豔。朝陽從樹隙間透下,斑斑點點。沿澗前行,澗中怪石嵯峨,泉水清澈。來到林疏處,仰頭觀望,只見兩邊山頭高峻,峭壁千尋。走近一看,峭壁上綠茸茸厚厚的一層青苔,連峭壁下的藤蔓荊棘上也是青苔密佈,顯得古老蒼勁。郭堯劈開荊棘,繼續前行。繞過一叢巨大的藤蔓,忽見澗中青石累累,峭壁下藤蔓荊棘叢中隱有一洞。揮刀砍開藤蔓荊棘,走近一看,洞口有一人多高,洞中涼風颯颯。仔細觀察,見洞口上方隱隱有字,字跡極爲模糊。走上前去,仔細辨認,認得是“青石洞”三個古篆字。洞內幽暗,深不可測。郭堯取出火鏈火石和紙煤,打出火來,點燃火把,試着往洞內走去。才走得十餘丈,一陣怪風吹來,一個冷顫,不覺毛骨悚然。恐洞內藏有山魈木客,趕忙退回洞口。四處張望,希冀找到出山道路。只見許多奇鬆藤樹都由上面崖石縫中生根,向外蜿蜒飛舞而出,蟠屈索纖,亭亭若蓋,龍飛鳳翥,不可名狀。

忽覺山顛有物,如長虹臥波,隱現雲霄。擡頭仔細端詳,因距離太遠,辨不清到底是什麼物件。

郭堯費盡艱辛,攀藤附葛,終於沿着峭壁爬上山顛。仔細打量,認的此山名白馬山。此山是湘贛兩省的界山,離村既遠,山又高峻,滿山都是原始森林。村裏獵人一般不到這山裏來。顧盼之間,忽見濃濃藤蔓中露出一石,廣有數尋,長約百丈,凌空橫臥,橫架兩山之間,穹窿如臥龍,幽怪奇險。絕非人力所創,儼然天橋一座!橋上覆蓋着一層藤蔓,綠蔭如蓋,藤蘿披拂。不經意間是很難發現的。郭堯見此奇景,趕上前去。劈開藤蔓,走上石橋。橋面光滑平坦。走得數丈,不覺往橋下看去:橋下深有百丈,澗底古鬆修竹雖多,已不能分辨是竹是鬆,只覺青綠一片。陣陣山風吹來,颯颯有聲,藤蔓隨風飄拂,似覺得石橋也在搖動。不覺心生怯意。饒是郭堯膽大,終是凡人。心中一虛,怯意越盛,漸覺頭暈目眩,雙腿發抖,竟股慄起來。忙拽緊藤蔓,坐在橋上,再也不敢下視。過了近半個時辰,才強攝心神,拽着藤蔓,一步步挪回橋頭。歇息良久,忽聞澗底傳聲。初似修篁戛玉與松濤互答,聲音悽清幽咽,繼則如絲竹合奏,聲如金石交鳴,宛似鶴背之笙,激越悠揚,清音娛耳。真乃鈞天廣樂。聽的郭堯心曠神怡。樂聲持續了近一個時辰。郭堯忽想起昨晚所聞音樂之聲,定源於此。料是澗底怪石嵯峨,山泉清澈,流水淙淙。山風吹過,松竹發聲。流水聲、松濤聲、修竹聲、風聲,交相迭映,空谷迴音,竟成此天籟之音,美妙至極!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

郭堯回到家中,與好友二牛說起山中奇遇。二牛嘴快,不多時傳遍整個小山村。村中有一老者,年已近百。聞聽郭堯奇遇,特地來到郭堯家中。說:

“聽得上輩老人傳說:天上牛郎織女每年七夕鵲橋相會。織女的神仙姐妹都要提前爲她們準備。因而耽擱了天錦的製造進程。王母娘娘聞訊大怒,將鵲橋打落凡間,化爲一座石橋,深藏於大山之中,凡間無人能知此橋在於何方。每當風清月朗之夜,夜深人靜之時,仙女們在此聚會。仙音繚繞,羣鵲和鳴。樂聲隨風飄送,激越悠揚,幾十裏外都能聽到。此橋因名仙女橋。在我們村中,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有時也能聽到從山上隨風傳來的音樂聲。很久以來就有人懷疑此是仙女橋的仙樂。也曾有人進山探查,但都無功而返。”

經老人一說,大家都相信此仙境就在附近山中。郭堯所見就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仙女橋”。於是大家互相邀約進山,或露宿石橋頭,或露宿高山之巔,都希冀能邊欣賞明月,邊聆聽仙音,一睹仙女芳容。於是,“仙橋天樂”之名不脛而走,最終成爲桂東八景之一。

二鼠年輕氣盛,有一身好本事,心雄膽壯。平時好出風頭,凡事愛尋根問底。多次邀人露宿橋畔,也曾聆聽到仙音。但與其他鄉民一樣,未能見到仙女,深以爲撼!因聽郭堯說起崖下有洞,深不可測。多次邀人,想去探奇。終因澗深路險,又恐洞內有山魈木客,無人敢應邀約。二牛閒來無事,忽發奇想:既無人願去,我一人獨自前往,有何不可?待我探明洞內情況,回來說與他們,也顯我二牛的本領!於是選了一個晴朗的好日子,帶了一條長索,選了一把精鋼打造的單刀。結束停當,剛要出門,郭堯走了進來。見狀忙問:

“二牛,你這是要去幹啥?”

“我要去探洞。你敢不敢和我一起去?”

郭堯恐有危險,極力勸阻。怎奈二牛心意已決,執意要行。郭堯性格豪爽,最重義氣。見勸阻不住,恐好友發生意外,忙回家收拾行囊,與二牛一起上山。

二人廝跟着上得山來。剛到山腰,忽見西南方山溝裏升起一股黑氣,片刻間即已高出山巔。忽然飄來一朵彩雲,罩定黑氣,電光亂閃,隱聞雷聲。黑氣不再上升,卻掉頭往白馬山方向竄來。黑氣竄入山谷中,時隱時現。彩雲始終罩定黑氣,時有電光閃耀。二人深以爲怪。加快腳步,來到橋頭。發覺黑氣已進入橋下峽谷中。橋下黑氣翻滾,已經將整條峽谷瀰漫起來。二人離黑氣還有十幾丈距離,兀自感到頭暈目眩。二人深知自古深山大澤,多生龍蛇;無人跡的深谷古洞,常有許多山魈木客盤踞其中。知道今日可能是遇到妖邪了。趕忙往後退至離橋頭百十丈遠近,選一隱蔽處,遠遠觀望。忽聽得黑氣中傳來“噓噓”聲,黑氣翻滾更快。二人心驚膽戰,不知如何是好。彩雲飄到石橋上空,停住不動。驕陽照射之下,更顯豔麗。橋下黑氣裏“噓噓”聲更烈。黑氣也翻滾更爲劇烈。忽見黑氣中伸出一個蛇頭,足有水缸大小,卻是一條怪蟒。張開血盆大口,蛇信伸縮不定,不斷往上噴着黑氣。繼而現出一段比水桶還粗的蛇身,陽光下磷光閃閃,越顯恐怖。頃刻間黑氣衝起已有幾十丈高。顯然怪蟒是想憑藉仙橋的靈氣,添增本身能耐,並以仙橋爲屏障,躲避雷擊。饒是二人心雄膽壯,終是凡夫俗子,只嚇得心膽俱裂,股慄不已。正不知如何是好,忽見彩雲中透出一道強烈的閃電,銀蛇也似的直向蛇頭奔去。只聽得震天價一聲霹靂,挾着大團雷火當空爆發,打將下來,震得地動山搖,耳鳴目眩。山頭上亂石紛紛滾落,山澗中揚起陣陣塵煙。怪蟒倏忽不見。又過了約一個時辰,塵埃落定,谷中黑氣也已然飄散。世界恢復清明

二人戰戰兢兢地站起來,一步一挨,來到橋頭。只見平整如鏡的橋面已不如原先平整,平添了許多坑窪,橋身也略顯傾斜。對面山崖也已經崩壞。二人俯瞰橋下深谷,只見青綠如故,毫無異狀。天空仍然驕陽高照,若不是眼前橋面損壞,橋身傾斜,幾疑是在夢中!二人素來膽大,見風清日麗,頓時忘了剛纔險境。相互一聲招呼,取下長繩。尋好一株大樹,栓得牢固。一前一後,縋至谷底,要一探究竟。

二人來到谷底,只見修竹古鬆,林木依然,怪石嵯峨,泉水清澈,毫無異狀。繼續前行,越過溪澗,突見叢林中散落着一段段蟒身,蟒皮俱已燒焦,散發出陣陣焦糊味。林木藤蔓也燒壞不少。二人來到石洞前,只見一坡亂石,石洞已然不見。顯然是雷擊怪蟒,峭壁崩塌,石洞已被毀壞。從此之後,“青石洞”只留其名,而無其實。

天橋經此一劫,景緻雖然依舊,卻平添了幾分神祕與恐怖。加上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此後遊人漸少,以至絕跡。漸漸地“仙橋天樂”也只知其名,而不知其蹤。

不知過了多少年,到了大清乾隆朝,廩生郭立畿夜宿山村,忽聞天籟之聲自山上傳來。待得天明,糾合衆人,上山尋找,費盡千辛萬苦,才使“仙橋天樂”重新出世。有詩爲證:

撐空峭壁鬱磋峨,百丈金鰲跨海過。籛叟笙蕭聞奏樂,宓妃踨跡想凌波。雲開天際虹垂澗,月落林梢鵲渡河。不信天台仙路遠,滿溪篁濤譜天歌。

桂東民間故事 八面山,離天三尺三

卻說呂祖離了鷹窠嶂,施施然東來。沿途只見重重疊疊的高山,時而巨峯突起,時而山嶺層疊,怪石古鬆,千姿百態,雄偉而奇特。山腰上古木千章,枝柯盤鬱,綠蔭如蓋。山腳下深澗,流水淙淙,清溪如帶,泉聲聒耳。端的是山雄景秀,景物非凡。山溪旁散落着一棟棟山民的茅屋,小橋流水人家,如在畫中。一路只顧貪看美景,那知早已紅日西墜,玉兔東昇。只見暮色蒼茫,暝煙漸合。一座座山峯漸漸呈現墨黑色。待到月亮升起,頃刻間清澈如晝。緊接着,暮霧泛起,似乳白的紗把羣山籠罩起來。暮霧中墨黑色的山峯依稀可見,真像一幅筆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畫。過了一陣兒,霧又散了,月光底下,清風陣陣,玉屑朦朧,彩萼交輝,令人心曠神怡百慮皆忘。

洞賓穿過一條長長的山峒,來到一座山前。隱隱約約見到遠處山坳上映出一絲燈光。沿着山路前行,上得山來,只見山坳上一座涼亭。緊靠涼亭搭有幾間茅屋,柴門未關,門口掛着一隻燈籠。洞賓進了柴門,來到檐下。一個老丈正從屋內出來。

洞賓打一嵇首:“老丈請了。”

老丈擡頭一看:“道長從何而來?可是錯過了宿頭?”

“正是。”

“請進屋說話。”

洞賓隨老丈走進屋內。只見茅屋四間:正廳緊靠涼亭,右邊兩間正房。正廳後面一門,通向廳後廚房。正廳擺有五七副座頭,桌上擺着茶壺茶碗,看樣子是一座山間茶館。

老丈將洞賓讓至一副乾淨桌旁坐下,後廚走出一老婆婆,給洞賓端上一杯熱茶。洞賓謝過。

“貧道錯過宿頭,今晚要打擾老丈了。”

“出門在外,誰還能揹着房子不成。”

“老丈可是開茶館爲業?”

“不瞞道長。我這座茶館,也不是我自己開的,我也不是以此爲業。”

“還望老丈指教。”

“旁邊這座涼亭是族人公建,專供行人休息用。我縣涼亭衆多,每亭都有專門司茶者。老朽代族人負責此亭的茶水,以解路人煩渴。老朽每月只在族中領取兩吊銅錢的補貼。老朽另種有幾畝薄田,維持生計。所以說這座茶館,也不是我自己開的,我也不是以此爲業。”

“敢問老丈:司茶的日常用度如何解決?”

“族中通過募捐,置有田租,作爲司茶水的用度。”

“老丈能否給貧道介紹縣內風土民情?”

老丈給洞賓換上新沏茶水。說:

“要說這桂東,剛建縣不久,是個小地方,也是個窮地方。這個小縣四面環山:上有萬洋山,下有烏春山,東有諸廣山,西有八面山。都是峯巒攢聚,道徑險闢。河流灘險水急,舟楫不通,交通十分閉塞。縣中山多田少,出產是非常有限。到外面購置物件,無論從何方行走,都要翻爬高山,真是苦不堪言。朝廷每年派桂東皇糧田賦數千石。且不說爲籌這數千石皇糧要使多少人家妻離子散,單是把這皇糧解到京城,每年也不知有多少壯丁累死旅途,屍填溝壑!何時皇上開恩,減輕賦稅,將糧折錢,路邊也要少許多白骨!”

二人話到投機處,不覺月影西斜。

第二天一早,洞賓辭別老丈,一路南來。登上江背奇峯五雲仙。只見奇峯高矗,山頂有三巨石似屋,似龕,龕背有石峭如削。滿山的雨後新瀑,奔騰歡唱。碧草鮮肥,野花怒放。朝旭含暉,春韶照眼,佳景萬千,目窮難盡。令人寵辱皆忘。洞賓興之所至,在道觀內留下自畫丹青,並在龕背石峭上手植桃樹一株。

站在山頂遠眺,遙望東山逶迤,迭嶂排空,羣峯挺秀;西山磅礴,山雄景秀,奇峯羅列。記起老丈說起八面山的雄奇,不由得心生嚮往,折而向西。過了高峯仙,進入八面山腹地。登上主峯,放眼一看,好個奇山!喝聲彩,不知高低!

只見:山體聯疊危聳,恆綿陡峭,萬山環拱,山勢巍峨。層巒疊嶂,峭壁萬仞。山高霧擁,崖谷幽奇。崖盤澗錯,山環水抱。路轉峯迴,林木蓊翳。果然山勢雄奇無比!此山延袤二百餘里,登之則郴衡贛韶諸山皆歷歷在目。

自古華山一條道。誰知這延袤二百餘里的八面山上也只有一條道!並且是一條奇險無比的崎嶇鳥道!道旁古木參天,怪石嶙峋,崎嶇險峻,人不能並足,馬不能旋蹄,是桂東通往州、府的唯一官道。有詩道得好:“石棧縈紆懸絕壁,飛泉屈曲繞空山。千年瑤草幽巖裏,百歲長鬆碧漢間”。

雄山攬勝,洞賓流連忘返。

洞賓正在飽覽雄山勝境,忽聽西山腳傳來凌亂的鳴鑼聲和有氣無力的喝道之聲。洞賓定睛一看,一隊官兵擁着一乘官轎,在山路上艱難行進。知是官府出巡。洞賓素來厭惡官府爪牙狐假虎威,魚肉鄉民。見這一夥嘍羅在這荒無人煙的荒山絕嶺中還要窮擺威風,甚覺好笑。有心將這些嘍羅戲弄一番。見狀忙化成一山民:只見他衣衫襤褸,滿面風霜,頭戴一頂沒有頂的破草帽,隱隱可見腦門上有一個淤血大腫包。肩掛烏黑邋遢破舊褡褳,手拄破竹杖,一步一挨,顯得非常疲憊。待官轎到來,趕忙做出讓道不及的樣子。

官兵一路進得山來,幾十裏未見人煙。累得半死,尚未爬到半山腰。突見路旁有人膽敢不及時讓道,頓覺有了抖威風對象。頓時還了陽,趕忙擺出一副狐假虎威的醜架勢,喝道:

“大膽刁民!敢衝撞老爺行路!”

“不知官爺到來,迴避不及,衝撞了官爺。請官爺饒恕草民。”

“快快滾開!免得吃打!”

轎中官爺聽得有人阻路,忙令停轎。探出頭來,問:

“是何人在此喧譁?”

兵丁忙稟:

“稟老爺:是一老頭從山上下來,不及迴避,衝撞老爺。”

轎中官爺聞說是一老頭,且是從山上下來,忙吩咐將老頭叫上前來,要問山中情況。

洞賓上前見禮:

“稟老爺:小的乃桂東人氏。在縣衙當差,蒙縣主差往州府公幹。小的向老爺請安。因小的年老力衰,旅途勞頓,不及避讓,衝撞了老爺。請老爺饒恕小的。”

“下官奉知府大人差遣,往桂東督辦官糧田賦。不知此去桂東還有多遠?山路難行麼?”

“稟老爺:這山叫八面山。這八面山路途崎嶇,飛鳥難過。幾百裏沒有人煙。小的從縣城出來,走了兩天才到八面山腳下。從那邊山腳上山,走到這裏,小的已經走了近三個月了。沿途沒有看到一個人影。帶的乾糧都壞了。”

“休得危言聳聽,欺瞞本官!”

“哎呀!老爺!就是給小的一百個膽,小的也不敢欺瞞老爺!民謠說得好:‘八面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去鞍’。從這裏上到山頂,按老爺的走法,恐怕至少也還要兩個多月呢!要翻過山去,到那邊山腳下,半年也到不了。再說,老爺就是上到山頂,因這山太高,離天太近,人過尚且要低頭,轎子是肯定擡不過去的。”

官爺不信:“休得妖言惑衆!天下哪有這麼高的山?”

“老爺若不信,請看我的草帽,就是過山頂時彎腰不及,碰到天腳,把草帽頂給碰壞了。頭上也碰了一個大包!”

洞賓邊說邊輕輕揉搓着腦門上的淤血大腫包.

一個師爺模樣的人走過來,將洞賓上下打量一番:見他模樣樸實,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滿臉倦容,確實是長途跋涉之人。再看看他手中的竹杖和頭上的草帽:竹杖下半部明顯破爛不堪,頭上的草帽也確實沒有頂。看樣子不像是在騙他。翻開褡褳,只見裏面幾個長滿白毛的粑粑,發出一股濃重的黴味,嗆的師爺連連咳嗽。師爺捏着鼻子,抓起一個粑粑,颳去白毛,看了半天,卻分不清是黃的還是黑的。用手一瓣,比石頭還硬。顯然是黴壞已久!

師爺回到轎前,與轎中官爺嘀嘀咕咕了好一陣。忽見師爺一揮手,官兵掉轉頭,徑直下山去了。

從此以後,桂東應交的皇糧田賦,略有減輕,且按照官價,摺合銀兩,只交郴州衙門,統一押解進京。

官兵離去後,洞賓遍遊八面山的所有山峯,留下不少仙蹟。遊至八面山東南,見一處兩江挾持羣山,當中八峯羅峙,高拱入雲。山口一小徑,初極狹,行數十步則豁然開朗。中有小盆地廣數畝,滿生瑤草琪花、靈芝幽蘭之類,繁花鬥豔,五彩繽紛。盆地中心有平石丈許,方正如桌,石面線條經緯分明,酷似棋枰。周圍八峯環列,各峯崖缺口處掛下大小不同的幾道飛瀑。有的匹煉橫空,雷轟電舞;有的玉龍倒掛,銀蛇斜飛;有的珠簾十丈,霧涌雪靠,玉毅千層,流霞綺散。到了盆地中,匯成環山小溪,繞峯而去。只見清溪映帶,松竹蕭森,到處花光如繡,松柏含煙,水木明瑟,全是一派靈淑清妙之景。真是天生仙靈窟宅,洞天福地。洞賓大喜。趕忙飛劍傳書與七仙,來此聚會。一時間山上仙音繚繞,瑞氣騰騰,經年不息。留下千古佳話。八仙山由此得名。又因中有平石,酷似棋局,周圍八峯環列,形若對弈,故亦名八仙下棋。至今古蹟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