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古代經典科舉考試故事

歷史故事 閱讀(1.65W)

古代總有科舉考試,選拔官吏,狀元則出自於此,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古代經典科舉考試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古代經典科舉考試故事

古代經典科舉考試故事篇1:自封狀元

晚唐時,有位叫陸扆(yǐ)的書生進京趕考,不巧趕上當朝皇帝唐僖宗因黃巢起義逃離長安。於是,爲了表現對朝廷的忠貞不貳,陸扆便跟隨皇帝的御駕逃到了成都。等到黃巢戰敗後,他又隨朝廷返回長安,然而行至半路,卻傳來朱溫在長安附近發動叛亂的消息。京城是去不了了,這下可急壞了陸扆,眼看自己憑着保駕的功勞撈個進士頭銜的希望落空,他非常懊喪。

然而,陸扆轉念心生一計。幾天之後他找到了當時的宰相韋昭度,建議就地舉行一次科舉取士,說這樣既可以顯示朝廷的權威仍在,又可以穩定人心。韋昭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亂中開科取士這事兒聽起來雖然“不靠譜”,但卻能造成朝廷正常運轉的假象,朝廷保住了,自己的烏紗帽也可以更加牢靠,於是他就從逃難的隊伍和周圍各縣中拉來一批考生,設了個臨時考場。

考試雖然將就着進行了,可外面依舊兵荒馬亂,因此並沒有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到了寫金榜時,官員們都在爲自己的性命擔憂不已,誰還顧得上考試這碼事。最後,還是陸扆自告奮勇地接了寫榜這個活兒,不過他也一點兒不吃虧,不忘將自己的名字寫在榜單的最前面。

就這樣,一個逃難路上的狀元誕生了

古代經典科舉考試故事篇2:槍手與作弊

古代科考造假作弊也很嚴重,尤爲突出的就是選授官職的考試,當時的規定代筆是明令禁止的,

但越是如此,槍手得到的賄賂和酬金也就越多,奇怪的是被查獲的卻是極爲罕見,即使被逮住,也不會被制裁,爲禁止這種行爲,宋太宗規定,獲選人員再由吏部長官予以複試,也叫簾試。這種制度雖然完善,但執行起來如同一紙空文,

考試作弊和造假現象也遭到一些大臣的指責和議論,但這種壞風氣如同河水決堤、風吹草倒一樣屢禁不絕。

宋真宗天禧二年九月,朝廷派員外郎任布、著作郎徐爽、集賢院麻溫其共同擔任開封府考試的發解官,十月又加派兩位,十一月各地送來貢士104人,

考試結束後,朝廷又派翰林學士錢惟演等五人對錄取情況進行復審,結果除第一名郭稹外,很多人落選並被除名,先前的五名發解官全部貶職發配邊關。

古代經典科舉考試故事篇3:矢志不渝的科考者

《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的故事家喻戶曉,范進幾十年如一日地熱衷科考,最終如願以償,但其人物性格卻出現分裂,成爲科考的犧牲品。但是在那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范進現象是極其普遍的。

宋人陳正敏的《遁齋閒覽》裏記載着一位82歲的狀元——樑灝,他於宋太宗雍熙二年考中進士科第一名,後來官至翰林學士兼開封知府,死時九十多歲,文集裏說他比秦末漢初精通《尚書》的伏生僅小八歲,比姜太公大兩歲,他的專研精神成爲當時考生的典範,也成爲幾千年來激勵莘莘學子的榜樣,

《三字經》:“若樑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衆稱異,爾小生,宜立志……”說的就是這個樑灝。但據洪邁考證,樑灝八十二歲中狀元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可是樑灝勤奮好學聰明敏捷並考中頭名狀元卻是史實,而且他的兒子樑固也高中了進士甲科。樑灝的故事不在於真假,在於他這種渴求知識矢志不渝的精神,在於他有一個極其明晰的人生座標!

古代經典科舉考試故事篇4:科舉算命兩故事

有個秀才,雖才華橫溢卻目空一切。京城科考自感考的不錯而洋洋灑灑。這天在遊玩時遇到一個算命先生,便走上前讓測測前程。算命先生問:“但不知所算何事?”秀才說:“算我科考的名次如何?”“既如此,請寫一字。”先生說完,秀才便揮筆在紙上點了一點。先生看了看這一點畫,又看了看秀才說:“由此觀之,你有望考取一等。”

秀才問:“是一等榜首嗎?”先生說:“非也。”秀才急問:“是第幾名?”先生說:“暫不便告知,容日後一一道來。”是日,皇榜告示,秀才果然不是一等頭名,而是一等最後一名。秀才復向算命先生求教:“我一向文才極好,‘點’是‘文’字之首筆,故而寫了一點,如今反成一等末名,請先生明示?”先生侃侃而談:“點,雖是‘文’字之首筆,但也是‘等’字之末筆呀!先前見你寫點時心浮氣躁,正應了驕兵必敗之古訓,故認定你非一等之首而是一等之末。俗話說,一點不可馬虎,此言之意,請深思之。”一席話說的秀才膛目結舌,佩服至極。

有個叫李文舉的秀才,科考之前曾做一夢:他那漂亮的鬍鬚被人剃光了。於是算了一命,算命先生恭喜道:“你有望高中榜首!”李文舉驚問:“何以見得?”算命先生答曰:“‘剃鬚’者,‘剃髭’也。去年高中榜首者叫劉滋,而今‘剃髭'乃‘替滋’之諧音,豈不是汝乎?”那一年,李秀才果然中了榜首。算命先生之所以這麼算,是看到李秀才面相不平,加之其心靜如水,談吐謙躬,必定勤奮好學,日後不凡也。

寓意:以上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謙虛永遠勝於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