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中外戰爭的故事

歷史故事 閱讀(7.08K)

歷史故事以生動的語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節還原歷史的真實情景,揭露歷史的動態過程,描述歷史人物的內心活動,豐富歷史事件的內容,這對於改變歷史課程的枯燥性,促進歷史理論教學的深入淺出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中外戰爭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外戰爭的故事

中外戰爭的故事篇一:抗美援朝前毛澤東求彭德懷

十月七日,天高雲淡,金風送爽,菊香書屋更顯得清幽典雅,呈現出一派少有的閒適。

毛澤東點燃一支菸,走到窗前,對着一盆金黃色的菊花凝眸沉思。

在繚繞升騰的煙霧中,他喃喃自語:“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讀過古代兵書的人都知道,這是呂尚名篇《六韜》中的一句話。

中午,毛澤東設家宴爲即將赴東北就任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壯行。毛澤東沒有專門的餐廳,宴會就在辦公室兼客廳的菊香書屋東廂房舉行。

毛岸英把彭德懷接到餐廳。毛澤東一邊和彭德懷握手一邊說:“老彭啊,明天你就要去東北走馬上任了,今天中午有時間,咱們吃個便飯。”

飯菜不算豐盛,只是比平時的四菜一湯多了兩個菜。彭德懷看了一下桌子上紅紅綠綠的家常菜,有苦瓜炒臘肉、辣子火焙魚、肉末酸豆角等,高興地說:“好菜,一看就是湖南風味!”

毛澤東和聶榮臻、李富春、彭德懷、陳毅、劉少奇在一起

“都是岸英探親時從家鄉帶來的,好多年沒吃到這麼地道的湘菜了!”毛澤東身爲開國元首,仍不改簡樸之風,他對飲食質量的要求可以說是非常馬虎,對孔老夫子那套“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說法深不以爲然。

“是啊,我也有很長時間沒吃過湖南的臘肉、臘魚、辣椒了。”彭德懷說。

席間,毛澤東作爲東道主頻頻舉杯勸酒,彭德懷雖有海量,因肩負着天大的擔子,不敢開懷暢飲。毛岸英則跑裏跑外,端菜斟酒,添茶遞煙,格外殷勤,惹得彭德懷不由得多看他幾眼。

賓主喝過幾杯酒,毛澤東笑吟吟地說:“老彭啊,我有一事相求。”

“主席,你請講!”彭德懷放下了筷子。

中外戰爭的故事篇二:中條山戰役

1941年5月,國民黨第一戰區部隊在中條山作戰。

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軍華北方面軍集中了10萬餘人的部隊,包括從華中中國派遣軍和關東軍中抽調部隊和飛行團,進攻晉南中條山地區中國第1戰區的近18萬部隊,結果日軍以1比20的極小傷亡代價打敗了中條山地區的國民黨軍,蔣介石稱此役爲“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自太原會戰後以來,日軍一方面重點對八路軍抗日根據地大舉“掃蕩”,一方面也多次攻擊中條山國民黨軍隊,但始終沒有大的進展。進入1941年後,日軍鑑於百團大戰後八路軍消耗很大尚未恢復,遂決定先打擊中條山的國民黨軍。然而,中條山國民黨龐大部隊竟然不堪一擊。從5月7日日軍發起攻擊開始,中國軍隊“一經中間(被日軍)突破,各部皆陷於包圍零亂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中外戰爭的故事篇三:仁安羌大捷

1942年3月,中國10萬遠征軍入緬作戰。4月17日,中國遠征軍前往解救被日軍圍困在仁安羌的英軍。經過激烈戰鬥,中國軍隊收復仁安羌,解救了7000餘被圍被俘英軍及500餘名美國傳教士、新聞記者。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第一次主動進攻日軍取得的重大勝利,英軍脫險被稱爲是“亞洲的敦刻爾克奇蹟”。

仁安羌大捷,是一個聞名世界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惟一的大勝仗,同時更是一個奇蹟。因爲新38師113團在劣勢情況下,竟以800多人的兵力,擊敗十倍於我軍的敵人,救出十倍於我軍的友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神的英勇與堅強

中外戰爭的故事篇四: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帶有戰略性的進攻戰役。

日軍在遭受打擊後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從這以後,日軍開始真正研究中國的敵後抗日武裝,並從正面戰場抽調大批部隊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反覆掃蕩、清鄉。當然,日軍想“肅清後方”的願望並沒有最終實現,“地雷戰”、“地道戰”、“大生產運動”等一系列新概念,從這一時期開始出現在戰爭辭典裏。

1940年8月開始的百團大戰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8月20日~9月20日),以正太鐵路爲重點,進行交通總破擊戰;第二階段(9月20日~10月上旬),繼續破擊日軍交通線,重點攻佔交通線兩側和深入根據地內的日軍據點;第三階段(1940年10月6日~1941年1月24日),反擊日軍的報復“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