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成語故事>

遊刃有餘的主人公是誰及典故

成語故事 閱讀(2.31W)

瞭解成語故事,不僅可以讓我們在學習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更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瞭解先人的聰明和才智,下面這些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關於遊刃有餘的主人公是誰和相關資料。

遊刃有餘的主人公是誰及典故

遊刃有餘的主人公是誰

魏惠王(公元前420xx年 ~ 公元前320xx年),姬姓,魏氏,名罃,又稱梁惠王,《竹書紀年》作“樑/魏惠成王”。

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孫,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國鼎盛時期,魏惠王由安邑遷都宋城後,魏國亦稱樑國。

但在以後的戰爭中,“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開始衰落,他死於公元前320xx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爲王,史稱“徐州相王”(當時的徐州在今山東滕州)。

遊刃有餘的典故

戰國時代,魏國有個著名的廚師,被請去爲國君魏惠王宰牛。

他宰牛時,手碰着的,肩膀抗着的、腳踩着的、膝蓋頂着的地方,劈里扒拉地發出皮肉分離的響聲。刀輕輕一動,“譁”的一下,牛的骨頭和肉就分開了。

魏惠王連聲讚歎:“好啊,你這手藝真精熟!”廚師答道,我所追求的,是掌握事物的規律,這比手藝要更進一步呢!”他開始向國君介紹自己掌握宰牛規律的經過。

“開始時,我對牛的骨胳結構不瞭解,看到的只是一頭囫圇的牛,不知道哪裏可以下刀。三年後,我對什麼地方有骨縫空隙,一望便知道,此後宰牛,眼睛用不着看,心領神會,順勢下刀,就能把一頭牛剖開了。

“一般的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因爲他們用刀子砍骨;高明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因爲他們用刀子割肉;我呢,用很薄的刀鋒插進骨節的隙縫,寬寬綽綽的,刀子大有活動的餘地,真是遊刃有餘啊!

“當然,碰到筋骨交錯的地方,我總是格外小心,動作謹慎,所以我那把刀用了十九年還是象新磨的一樣。”魏惠丟恐完這—席話,覺得很有啓發,高興地說:“有道理!有道理!你使我深受教益。”

遊刃有餘的主人公人物生平

魏惠王(公元前420xx年—公元前320xx年),後稱樑

魏惠王畫像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戰國策》作“嬰”)。魏武侯之子。魏國第三代國君。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20xx年在位[2] 。魏武侯死後,魏罃與公子緩(魏緩)爭立君位成功。

魏惠王六年(前364年)四月十三日(公曆5月29日),把都城從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村)遷至大梁(今河南開封東南),因此在《孟子》一書中又稱爲梁惠王。

要他“清心寡慾”,公叔痤去世前,勸惠王殺商鞅,不要讓他逃走,惠王不聽。在位期間重用龐涓,軍事實力大增,然而龐涓陷害同學孫臏,而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導致孫臏逃脫後入齊。

周顯王十五年(前354年)發生桂陵之戰,周顯王二十七年(前341年)發生馬陵之戰,二度爲齊軍孫臏所敗。名將龐涓死後,魏國軍事實力徹底衰落,以至於魏惠王感嘆“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

楚威王六年(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今山東滕州)尊齊威王爲王,齊威王也承認魏惠王的王號,史稱“徐州相王”,正式稱王,並於當年改元重新紀年,這標誌着魏國的霸主地位的喪失。

楚威王對此憤怒不已,“寢不寐,食不飽”,楚威王七年領大軍伐齊,趙、燕兩國乘機出兵攻齊。前320xx年卒,享年長達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