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實用工具>蒙學>

三字經讀後感(15篇)

蒙學 閱讀(1.85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讀後感(15篇)

三字經讀後感1

通過讀《三字經》這本書,我瞭解到了很多知識,也爲以後的生活學習有了打算。

從這本書,我懂得了從小要養成好習慣,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我還懂得了:年少時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就不會有作爲。我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習如何待人的禮儀和做人的`原則。看了黃香和孔融的故事,我非常的感動,我要向他們學習孝順長輩敬愛兄長。在這裏我還了解了一些神話故事,比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我還了解了一些歷史故事。我以後要向祖逖那樣勤奮學習。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啓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三字經讀後感2

近期,實驗國小一年級開展得“讓讀書成爲習慣,讓書香溢滿校園”讀書節活動正如火如荼得進行着,《三字經》誦讀比賽更是將此次活動推向了高潮,三字經讀後感。爲營造良好得讀書氛圍,學校還積極提倡親子共同閱讀,旨在“讓閱讀融入生活,讓閱讀伴隨人生,讓閱讀綻放生命得光彩”。

《三字經》是燦爛得中華文化得精華,是國學經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三字經》內容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也有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知識,也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要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三字經》運用事理並舉、圖文並茂得方法,以大量發人深省得典故、故事和形象生動得畫面,闡述了豐富深刻得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得,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得,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得,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得,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得,可以說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得諸多方面。

孩子閱讀《三字經》過程,也就是提高認識,陶冶情操得過程。作爲家長得我,在引導孩子誦讀《三字經》上也有深刻得認識。感受最深刻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蠶可吐絲,爲人類造福;蜂也可釀蜜,爲人類做事。身爲學生得孩子,不懂得自己應盡得本分,又怎麼去實現自己得人生價值呢?

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幼不學,老何爲”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不懂就問,多讀書,讀好書。知識就是力量,滿腹經綸,一身才智纔能有爲,才能爲社會、爲人類多作貢獻。萬丈高樓平地起,國小生在我們得學業得征途上是打基礎得階段,我們一定要爲茁壯成長,進入社會有所作爲打好堅實得基礎。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是玉就得雕琢,是人才也得磨練,那怎麼磨練呢?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積累知識,不然長大後就不能成大器。

“頭懸樑、錐刺股”,則告誡我們學習要刻苦,要珍惜學校、家庭、社會給我們提供得良好得學習環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讀後感《三字經讀後感》。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整天不愁吃不愁穿,要珍惜時間,學習也無須“頭懸樑、錐刺股”,但也不能沉迷於電視、遊戲,應珍重少年時,不負雲和月。

而“讀史者,考實錄”告訴我們學習要認真,不能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我們應該一絲不苟,字不懂就翻字典,記不清拿不準就多翻書。總之學習要認真,掌握知識要牢固,不能囫圇吞棗,“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孩子一開始讀這些得時候,字難認,不好讀,典故又不懂,感覺枯燥乏味,後來讀得多了,漸漸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孩子越來越喜歡讀《三字經》了,高興得時候還與我進行思想交流與誦讀比賽,現在《三字經》已成了我們得良師益友了。

願所有得孩子都能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汲取知識,傳承美德,樹立良行,做一個快樂得讀書人。

三字經讀後感3

《古人讀書的方法》主要講了只有讀書得法,才能學到知識,有所收益。學習古人先賢的'讀書方法,可以使我們有所借鑑。歐陽修善於積少成多,發明了“計字日誦”讀書法。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學到大量的知識。

歐陽修發明的這種方法我也在用,比如:我剛開始背古詩和三字經的時候,覺得很難。現在我能背下來好多呢!一二年級的時候,我能背下來七十五首古詩,三年級上學期能背誦四十多首古詩。練琴也是一樣,積少成多,每天練一段,光陰似箭,幾天以後,我就把一首曲子練下來了。我喜歡這種方法,這種方法真有用。

三字經讀後感4

正爲本,孝爲先。從楊乞的“綵衣養母”到緹縈的“上書救父”。自古以來,人們把“孝”放在首位,這樣教育子女。是啊,沒有孝,哪來忠;沒有家,哪來國?

可以說,黃香正是孝的典型例子:“香九齡,能溫席。”三字經的這句話,可謂是千古名句,而它,不正詮釋了“孝”的真正含義嗎?

小小的黃香九歲時,就懂得讓天天辛勤勞動的爸爸睡得舒服一點。於是,在夏天傍晚,幫爸爸把蚊帳裏的蠅蟲趕走,用扇子把席子吹涼;在冬天,提前鑽進冰冷的被窩把被子捂暖,好讓爸爸睡得安穩舒適些,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效仿和實行的。

試想,九歲,我們正是在父母膝上撒嬌的年齡,別說替父母暖牀,就是鋪了電熱毯還嫌冷,開了空調還嫌熱呢!比起黃香,我們彷彿在蜜罐裏泡大,根本不知孝爲何物。爲父母盡一點力所能及的孝心,讓辛勞了一天的父母舒展一下眉頭,露出一點笑顏。

黃香雖懂事,現在很多生活在溫室裏的孩子卻不懂父母累死累活地工作到底是爲誰,很多孩子對爸媽直呼其名,甚至喊“東西”這樣不敬的話。這並非空穴來風,我的身邊,這樣的事太多了。這讓我很心寒:表哥成績不好,不考慮自身的原因,卻怪舅舅舅媽對他照顧不周,放學回家,摔下書包,扯着嗓子對正在廚房裏忙碌的舅媽大喊:“快給我倒杯水。”舅媽脫不開身,稍慢了一點,表哥又大喊:“死老太婆,你給我快點!”一會兒又讓舅媽給他拿書包,滿口不敬。

母親十月懷胎,又歷經千辛萬苦才把我們撫養大,有錯嗎?她們沒有虧欠我們,這麼做,太傷她們的心了。有些母親,不僅沒有得到兒女的孝心,反而還要孝敬兒女,這已經違反了綸綱常理。我聽過這麼一句話:請判善良的.母親十八年有期徒刑。但我們十八歲便可以自力更生了嗎?母親養育我們,年紀輕輕,鬢邊便有絲絲白髮,我們不該好好孝敬她們嗎?

表哥也許不知道,在華夏版圖的另一個角落,有這樣一個女孩:在20xx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有一個姑娘獲得了“全國敬老愛老模範”。她今年20歲,卻已經照顧了癱瘓在牀的母親12年。鮮爲人知的是,這個母親,竟是隻照顧了她3年的養母。而她,8歲那年,養父逃走了,她毅然挑起了照顧養母的重擔。帶着養母一起上大學。她的事蹟,感動了無數網友,被譽爲“最美女孩”。她,就是孟佩傑!

百善孝爲先,她們值得我們驕傲。她們也許哭過,也許曾想過放棄,但這都是也許,她們堅持了下來。是孝,讓她們堅持到底。孝,血濃於水;孝,感動世界。感恩的孝,博大的孝,充滿責任的孝,都令我們感動。同學們,好好孝敬父母,不要等到長大再後悔;叔叔阿姨們,好好孝敬父母,你們的時間已經不多。孝,不用做得轟轟烈烈,從小事做起,打一盆洗腳水,給爸爸媽媽一捶捶背,一揉揉一肩,都是孝的體現。孝=笑,讓爸媽笑口常開。記住:多一份心,多一點孝!

三字經讀後感5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時光流逝,有些東西會被遺忘,但有些東西卻被傳承下來,《三字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了下來。她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精華,也爲中國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這壇是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彌香,在新時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將永遠地散發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本好書就是一個良師益友”,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在淡淡的的墨香中與哲人會面,與良友交談,增識長慧,開悟人生。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愛書,讀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6

國學《三字經》中包含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適宜什麼是不適宜。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異常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經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後感7

我對《三字經》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上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以前,我比較通俗地把它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的“出名”,可其中也蘊涵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真告訴了我不少知識。

三字經讀後感8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蒙學著作。它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已流傳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戶曉。它短小的篇幅,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許多人,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

《三字經》列舉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

“頭懸樑,錐刺骨。”這是《三字經》中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呀。作爲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經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爲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爲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作爲教師,我們要積極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教師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聯繫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困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爲了讓孩子儘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爲好的學校爲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三字經》裏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同學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卻不知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好逸惡勞,學習不努力,喜歡趕時髦,比吃穿。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可以說,父母爲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教育學生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教育學生現在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活,聽父母的話,長大後不僅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滿足父母的物質生活,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時間多陪父母聊聊天、說說心裏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字經中的榜樣比比皆是,從“溫席的黃香”到“讓梨的孔融”,從“八旬樑灝大廷奪魁”到“天才少年祖瑩、李泌”,這些榜樣都十分明確地告戒我們: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爲。我們要教育學生把榜樣作爲模仿的對象,以榜樣的行爲規範自己的舉手投足。

三字經讀後感9

寒假裏,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三字經》一共一千多字,每三句爲一句,四句爲一組,讀起來像兒歌一樣朗朗上口。書的內容包括了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和民間傳說,也是古代兒童的識字課本。

書裏雖然有很多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可是我一邊讀一邊看譯文,漸漸的就懂得了其中蘊含的深刻的道理。

《三字經》裏有這樣兩句話: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意思是說:人小的'時候不好好讀書,到了年齡大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爲。剛剛開採出來的一塊玉石,如果不經過雕琢和打磨,就不可能稱爲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不讀書,就不會懂得做人的道理。

從中,我懂得了,只有努力讀書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以後才能稱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字經讀後感10

《三字經》裏面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孔融有七個兄弟,他排行第六位。四歲時,他就已經懂得謙讓之禮了。有一天,鄰居給他家送來一筐梨,孔融從容地選了一個小梨,把大梨讓給了哥哥們吃。大人問孔融爲什麼挑小梨呢?他回答說:“諸兄年長,正宜用大的。我乃小弟之輩,年尚幼小,自應取小,‘犯上’不妥。”這個故事被廣爲傳頌。這個故事對應的三字經是: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三字經》讓我在愉悅的閱讀氛圍內汲取知識養料;精彩的內容配以精美的`插圖,給我帶來美的視覺享受。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可以激發我的閱讀興趣,還可以豐富我的內心世界,提高我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從而達到啓迪智慧和淨化心靈的作用,願這本書成爲父母教育我的得力助手,成爲我成長中的好朋友!

我真誠地希望我能與經典同行,收穫知識,獲取快樂。

三字經讀後感11

讀了《三字經》,我學到很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

在媽媽的帶領下,我覺得很難的東西變得很簡單。

通過誦讀,我知道了小孩子小時候要認真學習,才能成爲有知識的人。要像陳香和孔融學習,孝敬父母,團結同學,互相謙讓,做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人。

我還知道了大自然的變化規律,以及自然界的物質組成,我很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在讀的過程中,我知道,古代有許多偉大、有本領的人。我要好好學習,以他們爲榜樣,爭取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我還知道古代有許多優秀的書籍,我一定奮發努力,吸取其中的知識與養分,成爲一個優秀的人才。

三字經讀後感12

樂樂同學讀《三字經》,看到“孟子者,七篇止”這幾個字後,馬上指着孟子這兩個字說,媽媽我知道這個人,小時候不好好學習,他媽媽就搬家了,還不好好學習,他媽媽就把織布機摔了,說他要再不好好學習,就得使勁懲罰他,象打織布機一樣”。

樂樂同學的理解雖然淺顯,但現在看孟母的.教育方法也和我們這些凡夫俗女差不多:擇鄰處和擇校大同小異,都是人爲的干預孩子的生長環境,只不過孟母連鄰居都要重新選擇,比我們更加嚴格。斷機杼嘛,就和樂樂不願意多練琴,我憤而折斷她的鉛筆異曲同工。

三字經讀後感1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

《三字經》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文的'方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等等。

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得就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後孟母剪佈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又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得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啓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爲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裏還有很多哲學故事,給我們樹立了許多榜樣,告訴我們很多深刻道理,讓我們受益無窮。

三字經讀後感14

最近,我讀了《三字經》,感覺十分有趣。它講了人性的趨向。人性的本善,但人性受環境的影響。它還講了“五行”相生相剋,以及從伏羲開始到現代的文明發展和歷史動態,還有四書五經。因此,當你具備了裏面的各種要求時,你就會成爲一個文質彬彬的人,受到人們的'愛戴、歡迎。

開始讀《三字經》,看不懂它在講什麼,猶如置身雲霧之中,看不清前方。可當我漸漸深入《三字經》、漸漸懂得《三字經》的意思時,卻靈光一閃,一下子有了辦法,才發現《三字經》的高深精湛,才發現書不是你想的那樣只是用文字和標點符號跟空格組成的一壘厚厚的白紙那麼簡單。當你真正明白它的意思時,你纔看到面前的龐然大物。

讀了《三字經》,我明白了很多。

三字經讀後感15

《三字經》是一本極富哲學的書,其中濃縮了天文、地理、人格、宇宙星體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五行相剋,知識量極大。

在閱讀時,我遇到了困難,當然是理解上的.問題。其首篇,我認爲是講人格的,因爲一開始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一句講的是每個孩子剛生下來,內心都是善良的,習性很像,但因大人,習慣差的很遠。這裏才十二個字,卻蘊含了大道理。

在此篇章中,相信“孔融讓梨”這一段在大家心裏印象很深。因爲小孔融四歲就懂得謙讓,懂得照顧比自己小的人,把大梨讓給他們,也懂得體諒比自己年長的人,也把大梨讓給他們。而自己卻吃最小的一個梨。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一小段,說明了最重要的並不是知識,而是孝道,做到孝之後,再增長見識,去認真學習數字、文字。

雖然只有一小段,但富含的這裏卻很多。我以後還要認真品讀《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