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實用工具>蒙學>

《弟子規》讀後感精選15篇

蒙學 閱讀(1.09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讀後感精選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從上學期開始,我們一遍遍誦讀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着《弟子規》給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規》作爲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給了我很多收穫,很多啓發。

《弟子規》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親切教導,下面,我就來談談讓我體會最深刻的一條吧。“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時候,你應該及時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時,你不可以拖拉;父母教育你時,你應該靜靜地聽,即使父母錯了,也不能責怪他們。但對照我的行爲卻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電視,媽媽叫我去吃飯,我一直沒有應聲,直到媽媽走過來,我才及不耐煩地答應了。但是,自從我學習了弟子規之後,就再也沒有這樣過了,因爲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規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教育着我們,默默地開導着我們,讓我們健康的成長着。讀了《弟子規》,讓我獲得了打開成功之門的密鑰,指引着我們的人生道路,豐富我的知識,充實我的'生活,讓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這些,《弟子規》中的許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感悟、體會的,只要同學們認真體會,一定會悟出其中蘊藏的許多“瑰寶”!

同學們,讓我們來細細地品味《弟子規》吧,他會教導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做人,它就是我們身邊的良師益友,是我們的校園沉浸在《弟子規》的洗禮中!!!

《弟子規》讀後感2

這些天,我們讀了《弟子規》,其中我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感受很深。

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孩子不孝順父母,父母的話不聽,父母批評他時,還和父母頂嘴。而這句話的意思正是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當父母親叫你時,你要趕快地跑去父母那裏,不要慢吞吞的;父母親讓你去做事時,不要懶,動作要快點,不能拖拖拉拉。

回想起我的生活,有時候也經歷過類似於偷懶不想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電腦遊戲。正玩到最激烈的時候,爸爸回來了,他沒拿鑰匙,就敲門。媽媽叫我:小琳,媽媽正在做飯,你幫忙開一下門。我漫不經心的說:哦!可我並沒有去開門,而是繼續玩遊戲。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爸爸等的不耐煩了,就朝裏邊大吼一聲:開門!我這才放下手中的屠刀去開門。一把門打開,就劈頭蓋臉的被爸爸說了一頓:怎麼搞的`!爲了玩遊戲,都不讓我進來了!我一會兒就把網線拔了,把電腦搬走,看你怎麼玩?老爸!你說夠了沒!我不耐煩地丟下一句話,便把門使勁關着,進屋生悶氣了。

事情過後,我就非常後悔。自己不該和爸爸堵氣,自己不應該爲了玩遊戲而和爸爸頂嘴。自己那樣做,爸爸的心情也一定很傷心。

讀了《弟子規》以後,我就更深入的體會到了孝順,知道了自己應該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不能做一個不聽話的壞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3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爲在現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爲何來,可以說是茫然無知。

"弟子規"有很多塊:"入則孝、謹、信、泛愛衆、親仁、有餘力"在看完弟子規的時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進了。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長者沒坐下吃飯,我們應該等着大人們吃飯。

還有,我們都知道,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社會它的動亂,我們可以說源於家庭不健全。如果說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該要從我們的學習中着手,而我們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纔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

你知道嗎?在古時候,他們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瞭解應該如何把兒童教好。爲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爲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們很純潔。如果你惡他就惡,你善,他就善。

《弟子規》讀後感4

“人不信不立”。作爲一名高級動物,一個人講究誠信是最基本的。“信”穿透人的軀體,穿透人的靈魂,讓它奪目和耀眼。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本句話雖然短小精練,但蘊含着深刻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撒過謊吧,有善意的也有惡意的.,但如果張口就罵人,瞪眼就說謊,那樣就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讓人敬而遠之,最後徹底不和你接觸。我希望大家說話要注意,都要說實話,但也不能太實在了。

我想六中對於口才教育是非常合格的。在六中的課堂,老師不僅教我們知識更教會我們如何做人。班主任老師告訴我們做人要嘴兒好,更應該誠實。說話是一門藝術,我們每天都有演講來鍛鍊我們的勇氣,有時候輪到了自己演講的時間而沒有準備這又成了失信。《弟子規》還教會我們吐字要清晰,我們在回答問題時要保持洪亮的嗓音,聲音不能太大也不宜太小,應該讓師長們聽見。

犯了錯誤要及時承認,要敢於面對缺點,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過能改,歸於心。倘掩飾,增一辜”。只要徹底地改掉缺點,就還是一個好人。

讓我們一路守信地敲開人生生命之門吧!

《弟子規》讀後感5

“明明,別玩了,快去寫作業。”

“知道了!知道了!我馬上去。”

“你今天在學校中飯都吃了些什麼菜,吃飽了嗎?”

“吃飽了,吃飽了,別老是問我了。”

“明天週一,去學校別忘了系紅領巾。”

“我知道了!”......

“媽媽你真是囉嗦,我耳朵都要長繭了。”

父母的千叮萬囑,在我們心裏就是“囉嗦煩人”;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們卻誤解爲“多管閒事。”“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讓我感到十分慚愧。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這樣兄弟之間才能夠和睦相處。每次我有好吃好玩的東西,我會記着給弟弟留一份。遇到弟弟不講理的時候,我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對他兇,在和弟弟的相處中,我學會了分享和謙讓。

記得有幾次放學和幾個同學結伴回家,事先也沒有電話通知父母,等到了同學家玩得忘了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結果讓媽媽擔心的到處打電話詢問,最後確定在同學家才放心。

還有一次媽媽和我聊天說起:說我從一年級到現在也學了不少興趣班,可惜的是沒有一項能長久堅持下來,對待興趣課提不起熱情,積極性不高,回來以後也不練習,結果都半途而廢了。”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

出必告,返必面,居無常,業無變。”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要通報父母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自從知道這句話後,我決定改掉這些壞毛病,應該向着自己的目標前進,不要輕易放棄!做一個讓爸爸媽媽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規》是我的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發覺不了的很多不足之處,通過努力我想我會成爲一個既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6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再一次讀弟子規的書,使我更加深一步瞭解了《弟子規》的意思。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這本書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怎麼和別人相處,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

比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爲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樣我們的父母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我已經大概瞭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還不行,我還要努力的去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7

讀經誦典是我們學校的特色。本學期學校掀起了“誦讀中華傳統詩文”的高潮,並給每位學生髮了細講《弟子規簡說》這本書。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什麼叫尊老愛幼,什麼叫孝敬父母,什麼叫勤勞節約,什麼叫寬容大量……這一切一切,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在《弟子規簡說》這本書中,使我體會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一句話。它的意思是: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是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誤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一句看似普通的話,卻使我陷入了沉思,那是因爲這剛好是我的弱點。一次,我又遇到了作業中的“攔路虎”,反覆思考了很久,都沒有想出來,就去問爸爸。爸爸在給我講解的時候,我的心卻跑到正在播放的電視劇那裏去了,當爸爸講解完後,我把答案寫了下來,其實我還是沒有理解題意和解法,還是不會做。考試時,有一道題目剛好是一模一樣的,結果我怎麼想也想不起來。爸爸知道原由後,生氣極了,結果自然是被爸爸嚴厲地訓斥了一頓。我還有一點弱點就是父母讓我去做事,我都是拖拖拉拉的。記得上個星期六晚上,爸爸催我去洗澡,我嘴上雖然答應了,可是,手裏拿着衣服卻還是站在電視機前看電視,不管爸爸怎樣說,我都是賴到電視節目播完纔去洗澡的。現在,我讀了《弟子規》後,已經把我的小毛病給糾正過來了。

《弟子規》給我帶來的`啓迪實在太多了,它就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下定了決心,改正缺點。爲我指明瞭追求的方向!啊!我終於知道老師叫我們讀《弟子規》的用意了—學會做人,做個孝順父母、團結兄妹、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8

弟子規》裏面都是生動的故事,我很喜歡。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那些孝悌故事,如《臥冰求鯉》、《親嘗湯藥》、《替父從軍》……

先說說《替父從軍》吧!花木蘭,家喻戶曉。她天天跟着父親學習騎馬,練得一身好武藝。有一天,差役送來了徵兵的通知,要木蘭的爹去當兵。可是父親已經年老,怎麼還能打仗呢?思量再三,最終木蘭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爭中,木蘭作戰勇敢,立下了不少戰功。最後,木蘭回到自己的家鄉,換上了漂亮的女裝,同伴見面前站着一位亭亭玉立、楚楚動人的少女,都大吃一驚,沒想到共同戰爭十二年的戰友竟是一位少女。花木蘭出於孝心,替父從軍,造就她成了當之無愧的女英雄。

再講講《臥冰求鯉》。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他的親生母親早就去世了,繼母對他很壞,經常在父親面前說壞話。有一次,繼母生病了,她說想要鯉魚吃。於是,王祥去外面捕魚。那天天氣特別冷,西北風呼呼地吹着,河面結了厚厚的冰,王祥爲了能捕到魚,竟然脫下衣服,赤身在冰上,想用身體把冰花開。這時,冰突然裂開了,露出了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把魚煮給繼母吃。幾天後,繼母的病好了。也是因爲孝心,感動了原本冷酷的繼母。從此,她改變了對王祥的.態度。

最感人至深的要屬《親嘗湯藥》了。漢文帝是皇帝,但他像平民百姓一樣,照顧年邁的太后。太后生病,每次喝藥的時候,都要嘗一嘗,看看藥苦不苦,燙不燙。每天伴在太后身邊,整日整夜地沒法閤眼。過了三年,太后的病好了,但漢文帝卻累得倒了下去。漢文帝因爲懂孝,所以懂民心,使他成爲老百姓擁戴的一代明君。

讀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尤其是讓我懂得要孝敬父母,我很喜歡這本書。

《弟子規》讀後感9

暑假裏,我詳細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是一本很適合兒童啓蒙的書籍。今日之下,大家多不注重生活禮儀,時常粗言暴行相向,我想每個人讀了這本書,都會有深刻的反省吧!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意思是:我們借別人東西,用完了或是約定的時間到了,就應歸還。以後再有急用,即使向他求援,他也不肯借給我了。

這令我想起在三年級的暑假裏,我經常到鄰居家裏玩。有一次,她買了一個小熊玩偶,我一看,呀!還真漂亮!我目不轉睛地打量着它,黑葡萄般的眼睛,小巧的鼻子,還有月亮彎似的嘴巴,再配上淡淡的橙色的毛色,真是可愛極了!我心想:要不讓她借我幾天,回去讓妹妹看看,她肯定會喜歡的'!於是,我對她說;“你的小熊玩偶能不能借我二天?”她猶豫了一會兒,說:“好吧,你過二天再還給我。”於是,她把那小熊遞給了我。我把它帶回去後,妹妹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個小熊,整天陪着它玩遊戲,還定時餵它“吃飯、洗澡、哄它睡覺”呢!媽媽誇我真懂事,我樂得像吃了開心果似的,在這二天裏,妹妹也不會吵鬧。到了還小熊的時間了,我向妹妹要,可她卻不肯,我只好讓她再玩多一天,希望朋友不會介意。第二天,朋友親自來我家向我要小熊,我只能把妹妹手中的小熊搶走,還給她之後,她馬上就走了。然後,妹妹每天都吵着要那個小熊,媽媽又罵我說我沒有帶好妹妹,我只有試着再向鄰居借小熊,但是,不管我怎麼求她都借不到這個小熊了。

讀了《弟子規》後,我後悔極了,我從中體會到借了別人的東西就要及時還,不然別人以後也不會相信你了,即使沒及時也要提前向別人解釋清楚才行。

《弟子規》讀後感10

最近我又翻讀了一遍《弟子規》這本書,讀完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就是其中的《三人成虎》。

這個小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龐蔥對魏王說:“大王,如果一個人稟報說街市上出現老虎,您會相信嗎?”魏王不假思索地說:“當然不信。”龐蔥接着問:“如果兩個人對您說街市上有老虎出現呢?”魏王說:“我會將信將疑。”龐蔥繼續問:“如果三個人都向您稟報,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呢?”魏王說:“我會相信的.。”龐蔥感慨地說:“街市上沒有老虎是很明顯的事,然而只因爲有三個人連續向您稟報,你就信以爲真了。願大王不要誤聽謠言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謠言止於智者。不瞭解真相的時候,就不要輕信,也不要輕易傳播。一個人說的時候沒有人相信,但是說的人多了,假的也就變成真的了,容易誤導別人。我們要做個聰明的孩子,學會明辨事非,對於不懂或不瞭解的事,不能聽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而應該多方求證,不要被謠言迷惑。

就像上個學期的有一天,校園裏就一直有傳播,有一個同學在校門口被人拐走了,下落不明。他們還說被拐走的孩子還有可能會打成殘廢,當乞丐什麼的。搞得同學們都非常害怕,就怕下一次人販子把自己拐走了。後來才知道,那個同學並沒有被人販子拐走,而是他自己和家人鬧彆扭,自己一個人走回老家了。

這就是弟子規中所說的:“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弟子規》讀後感11

今天的天氣很睛朗,我在陽臺上一邊曬着太陽一邊看爸爸新給我買的《弟子規》,而媽媽則在一旁曬着衣服。

突然,媽媽說道:“思思,曬衣架不夠用了,快去衣櫃裏幫我再拿幾個去,快點。”可是當時我正讀得着迷呢,只是隨便應了媽媽一句:“等一會兒,我馬上就去”。可是我已經陷入了書海里無法自拔了,漸漸地忘了媽媽的吩咐,又埋頭看起書來。媽媽在陽臺上已經等得不耐煩了,於是她便自己去拿了,還說我:“你這個孩子,叫你去拿東西,你怎麼卻在這裏看起書來了呢,真是的!”當時,我並沒有記在心裏,只是左耳進,右耳出,呵呵笑着繼續看起了《弟子規》。當我讀到書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話的時候,忽然想起了剛纔的事。唉,我真不應該不理會媽媽的.吩咐,只顧自己看書呀!

接着,我又看到了這句話下面的一個故事,講的是荀灌搬兵救父,荀灌是一個13歲的女孩,他父親的軍隊被杜曾所率的軍隊包圍了。父親寫了一封信,向自己的老朋友求救,可是沒人敢出去送信,因爲外面太危險了!可是就在這時,他13歲的女兒荀灌勇敢地站了出來,併成功把信送了出去,搬來救兵,嚇退了敵軍。讀了這個故事,我的內心被震撼了,荀灌冒着生命危險去襄城報信,而我卻連這麼一件小小的事也不肯做。我感到很羞愧,於是趕緊去向媽媽說對不起。媽媽卻說:“沒事,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下次不要再這樣就行了。”

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因爲正是《弟子規》引領着我的學習,是《弟子規》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是《弟子規》引領着我前進!

《弟子規》讀後感12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13

我上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讀《弟子規》,到了三年級我能流利地朗讀這本書了,基本懂了每句話的意思。“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濟”,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也是最令我感慨的一句話。

一次,我和媽媽去姨媽家玩,看見表哥正在看書,我們到了他也沒和我們打招呼,只見他手握一支黑筆,不時地在書上畫圈,點點,劃劃,時而瞪大眼睛,時而緊鎖眉頭,時而如癡如醉,時而面露笑容。那種全神貫注的神態,真是可愛。

正和姨媽講話的媽媽突然問我:“琪琪,你知道熊貓前掌有幾根指頭嗎?”

我一下子愣住了,想來想去答不出。我就問表哥,他笑着說:“熊貓前掌只有四個指頭呀”。他現在纔讀五年級,知識竟這樣豐富,實在讓我佩服,同時也讓我感到慚愧。我家書房有我專屬的書櫃,裝滿了我的課外書,這些我都看過,但大多都“走馬觀花”,沒有收穫。我讀書的.時候,態度也不如表哥認真。

回到家,夜已深,我卻久久不能入睡,表哥是我學習榜樣,我要努力向他看齊,即使差距很大,也要下定決心趕上。窗外,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彷彿是“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濟”的聲音,它陪我進入夢鄉。

從那以後,我自覺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書時認真做筆記,有好詞好句就摘錄下來,不懂的地方問老師或家長。現在讀書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讀一本書,就好像進入另一個新世界-——書的海洋,我陶醉其中,享受着書本帶來的樂趣。在向表哥學習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弟子規》中有許多值得回味的句子,“見人善,即思齊”這種對我們青少年的真誠勸勉,深深打動了我。我要用它勉勵自己,認真學習別人的閃光點,使自己也閃光。

《弟子規》讀後感14

上國小以後,老師教我們讀《弟子規》,還一邊教我們讀一邊告訴我們什麼意思。學完了《弟子規》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和人之間要相互關心、愛護。有一天,我在學校看到我們班的一個同學因爲有一個小朋友罵她傷心了,我就去哄她。我覺得她這個時候很需要別人的關心,後來,她就開心了,我也覺得很高興。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去讀書學習,才能明白真正的道理,如果不去讀書學習,就永遠不會明白道理。學了這句話以後,我明白了讀書、學習很重要。我現在很喜歡學習,也很喜歡看書,每天晚上洗腳的時候,我都拿一本書看,而且我決心要努力做個好學生。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句話的.意思是對待長輩要有禮貌,有好吃的東西先讓長輩吃,然後自己再吃。我生日那天,爸爸媽媽給我買了生日蛋糕,吃蛋糕的時候,我先給爺爺、奶奶切了蛋糕。奶奶讓我先吃,我閉上眼睛,搖頭晃腦地說道:“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奶奶高興地笑了,誇我真懂事。

學完了《弟子規》以後,我會在平時的生活中更加註意我的行爲和語言了,而且更加愛護同學;愛學習,愛讀書;對長輩也更有禮貌。我要爭取努力做一個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15

大家都知道,我有球球這末一個狗,球球被爸爸送到了廠裏,讓它去看門,雖然又送過來了一個球球,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以前的球球,畢竟它和我在一起了八個月,感情不是一般的東西可以摧毀的,所以,當我去廠裏看到明顯瘦下來的球球時,我的心就一陣疼痛。我就想着給球球改善改善食物,但是,我又不是天天呆在這裏,不可能給球球改善食物,所以,我就想,每次來都給球球帶點好東西。

在我給球球送過去奶,狗糧的時候,球球吃的特別快,吃完也不去吃它原來的食物。後來我發現就算球球吃了我給它的東西,它也不會變胖,反而越吃越瘦,我就不明白了,後來爸爸對我說,你別再喂球球零食了,它就好幾天不吃飯,生人來了他也不怎麼叫了,我聽了,連忙說是,但是球球可憐的模樣讓我看了直揪心,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那些零食什麼的.,混合在球球的食物裏面,球球想吃零食了,就會把那些它不喜歡吃的食物也一併吃掉。後來,球球真的長胖了。

我想:以後不論大事還是小事都要先給爸爸媽媽說一下,說不定他們會給你解決問題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