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實用工具>蒙學>

弟子規讀後感合集15篇

蒙學 閱讀(2.7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讀後感合集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所以,對待我們周圍的人真誠些吧。

弟子規讀後感2

三年級剛開學的時候,逯老師就教我們誦讀《弟子規》。剛開始,我只是跟老師讀,回家給家長背。但是慢慢地,我發現《弟子規》裏蘊含着許多發人深省的'道理,其中“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讓我感受最深。

記得有一次,我外出找同學玩沒有告訴爸爸、媽媽,回家後被他們狠狠批評了一頓。當時我心裏很難受,心想:“不就是晚點回家嘛,用得着這麼兇嗎?”學了《弟子規》後,我明白那樣想是不對的,爸爸、媽媽是怕我出事才這樣的。同學們,多讀點有意義、有價值的書,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要讓父母爲我們操心。

弟子規讀後感3

我有時中午在家看看農民頻道,因爲媽媽每天中午都看,看到節目裏的一些爲了每月200元錢不贍養老人的,爲了家裏的一間草房,和鄉間的2分薄田兄弟翻臉大打出手的…真是不該啊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3個字短短語卻道出爲人處世的深深道理。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爲醜 自從讀到這句話還有就是在近期公司的'活動中,感覺酒對身體的危害,對德行的危害後,我對酒的看法,有了巨大的改變,都說聖賢教育改變命運,我想改變命運先從戒菸限酒開始。

在今年10月初,固安舉辦了論壇有幸和公司秦總還有公司同事一起參加,現場感悟,真是受益匪淺啊。通過聽給位老師的真實案例,我深受觸動,我立志,學習弟子規,漸行弟子規,先從自己開始,慢慢的會感染改變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爲社會和諧貢獻自己的一絲微薄之力。

弟子規讀後感4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

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爲常或自己認爲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着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纔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弟子規讀後感5

一天我問爸爸,爲什麼我的名字中會有個孝字。爸爸聽了給了我《弟子規》這本書,讓我仔細看這本書,就知道我名字的來歷了。

我翻開第一頁,看到《弟子規》的總序,裏面前幾句寫的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原來《弟子規》是聖人的訓導,我驚訝的'發現,原來孝是放在第一位的。聖人教導我們首先要做到孝順。我理解了爸爸給我起這個名字的含義,爸爸還經常對我說一句話百善孝爲先,以孝爲做人的根本,做一個善良的人。

《弟子規》的第一篇就是《入則孝》,主要講的是如何做纔是孝:要做到父母的呼喚,還有父母安排做的事情要迅速、認真地去做。父母生病的時候要仔細照顧。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能讓父母擔憂。做個品德高尚的人,如果在品德上有了缺失,就會讓父母覺得丟臉。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做人。

通過聖人說的有關孝的話,我認識到了要從平常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做一個守孝道的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6

《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屬於傳統蒙學讀物中面世較晚,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一種讀物,這本書分“入則孝”,“出則 弟”,“謹”,“信”,“泛愛衆”,“親仁”等幾個部分,特別講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學了《弟子規》,我學到了先做到孝敬父母,與兄弟姐妹互敬互愛,日常語言行爲要小心謹慎,對人要有誠信。我也要好好學習,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要有禮貌,多和品行好的.人在一起。要養成好的習慣,改掉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不在背後議論別人,談論別人的缺點。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和待人的禮節,我很喜歡。

弟子規讀後感7

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時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纔回用父母。父母叫你做事要利索的去做,不要去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是對我們好,應該恭敬地傾聽。做錯事了,長輩教導我們時應虛心接受,不能狡辯。不能讓父母傷心生氣。看到這兒我心裏非常內疚,以前爸媽叫我我都不聽,只顧玩,媽媽讓我做事,我都叫姐姐去做,嗯,都把爸爸媽媽的話當耳邊風,每當他們教我做人處事時,都不當回事,每當他們說我時,我都會頂嘴。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改掉這些毛病,決不犯錯,聽從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個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8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無窮寶藏。《弟子規》及傳統文化教育思想之精華,是聖賢學問的根基。

二年級的時候,老師給我們人人發了一本《弟子規》,聽老師說,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教誨而編成了學生的生活規範,它規定了學生主修的六門課和輔修的`一門課。

自從老師發下這本書,我就天天讀,讀完以後,媽媽說我一天比一天懂事了,因爲我在路上看見垃圾就會自覺撿起來,看見有人摔倒了,我會把他扶起來;在家裏,媽媽讓我幫忙拿東西,我就會趕快去拿,以前我沒學《弟子規》的時候,在路上見到垃圾我踢來踢去,也不聽媽媽的話,我現在才知道我以前做錯了。

《弟子規》給我們帶來的實在是太多了,它就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的缺點,指明瞭我追求的方向。

弟子規讀後感9

學習了《弟子規》,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

由於自己的無知,錯誤地理解了很多聖賢的教誨,我甚至叛逆地將一些傳統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從來沒有真正感到過“我們是驕傲的中華兒女”.覺得那是一句空口號。而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中華民族讓世界人民喜愛的真正原因:因爲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有着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代賢良的中華兒女!我們是“禮儀之邦”.講究禮儀、廣結朋友、謙虛仁慈。

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華兒女那麼多優秀的品德。

弟子規讀後感10

在這之前,我幾乎沒有仔細的閱讀過整篇《弟子規》,趁這個寒假,我認認真真地學習了《弟子規》,讀完之後,感受頗深。

《弟子規》是古聖先賢留下的教誨,至今還影響深遠,這足以證明它的重要性。讀着整本書,好像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講到人與人的關係,兄弟之間應該“兄道友,弟道恭”,這樣才能和睦相處,在財物上要看輕些,傷感情的'話要忍住不說,這樣纔不會傷和氣。朋友之間交往要避免“聞過怒,聞譽樂”,否則就會“損友來,益友卻”,而且我們平常要多接觸品德高尚的人,如果我們的道德,學問和才幹不如他人時,就應該自我勉勵,努力趕上,做一個真正的有用之才。

弟子規讀後感11

很小的時候,我就讀過了《弟子規》了,這本手冊主要講述了在學習、生活等方面應當遵循的行爲準則。當時我不理解意思,卻也認真背誦了《弟子規》。今年寒假,我再次讀《弟子規》時有了更深的'感悟。

以前的我,房間裏亂七八糟,滿牀是書,就像一個“舊書攤”,地上到處是筆。《弟子規》教導我們從小要做到:“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從那以後,我每次告誡自己要養成好習慣,每週日都爲自己修剪指甲,整理課桌,把課桌擦的又白又亮。《弟子規》還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在教我們時,一定要恭敬的聽,責備我們時,一定要虛心接受、態度謙恭。”這一點,我以前做得不好,我今後要努力做到,對父母、老師恭敬、態度好,即使他們有時誤解了我,批評我,也是爲我好。我要始終做到有禮貌、小聲說話,不與他們爭辯。在他們心平氣和的時候再解釋。

讀完《弟子規》,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改正的決心。

弟子規讀後感12

大智若愚,一個人要先學會老實,再學靈活。說一條,做一條,這樣學問纔會有成就。反之,則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正如老師說的:“做學問也一定要先紮根基”。就猶如蓋樓房,地基越深,樓房蓋的越高,越堅固。

但,抉擇錯誤,努力白費。因此,我們選擇“精神食糧”時更要慎重,不僅要有主次之分,更要有先後順序。正所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有人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弟子規》就是做人做事根本中的.根本,它注重的就是力行,在生活中實踐和體驗。

這就是爲何它能成爲國學入門必修經典,並作爲我們普賢國學幼兒園的第一本教材。如果根基沒紮好就讀四書五經,孩子讀越多就越會跟生活脫節,只會長養他的傲慢之心。

弟子規讀後感13

通過弟子規我知道了中國是以孝爲先,孝順父母長輩,尊敬兄長。還有許多做人的道理,收穫很大。

讀了《陸績懷橘》的故事,我學會了始終把父母記掛心裏,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孝順他們。讀了《木蘭從軍》的故事我學會了孝順父母,該爲父母分憂的道理。讀了《煮豆燃萁》的'故事我學會了兄弟姐妹之間要相互理解,互相包容的道理。讀了《君子正冠而死》的故事我懂得了從小要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穿衣打扮要整潔,做個人見人愛的孩子........

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在以後的生活裏我要嚴格要求自己,將學到的應用到平時,不斷進步,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14

《弟子規》成書於清康年間,以《論語·學而篇》的“弟子規入則孝,出則悌,謹則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爲中心,講述了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學習上的守則規範。

在《弟子規》中我比較喜歡的是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意思是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應該奮發向上努力學習。聖賢境界雖高,但循序漸進,常人也是可以達到的。

我們就像一株株幼小的苗,一朵朵嬌嫩的花,需要精心的呵護和培養,才能健康成長。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少不了好書的陪伴,因爲好書就是那暖暖的春風、涓涓的小溪、輕撫、滋潤着孩子的心靈,爲孩子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養料。

這本書能告訴我們很多,古人的禮儀!

弟子規讀後感15

在這個寒假,我參加了校園記者國學經典誦讀班,學習了《弟子規》。

臧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書籍會帶着我們跨過智慧的大山,越過知識的大海,會使我們在知識面前不再顯得渺小。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針對《弟子規》這一段話,我還有一件小故事呢!

今年過年我在姥姥家住,第二天,姥姥準備好早飯,叫我起牀吃飯。我起牀後發現表弟還在睡覺,舅舅叫了他幾次,可表弟就是不想起牀。我就對他說了《弟子規》裏的`這段話。表弟問我:“這是什麼意思呀?”我耐心地給他講解了這段話的意思。聽過後,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舅舅說:“爸爸,我現在起牀!”

國學班的任老師給我們講過:“讀書不但要讀好書,而且把美德也要落實到行動中去。”這句話使我深深地記住了《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