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實用工具>蒙學>

【精】弟子規讀後感12篇

蒙學 閱讀(1.53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弟子規讀後感12篇

弟子規讀後感1

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於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麼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爲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弟子規讀後感2

《弟子規》,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礎規範。每一個人能瞭解你應當如何做人,不但你個人的修身會得到進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滿,子孫也都可以興旺,都可以得到這些良好優秀的賢子孝孫。

所以在古時候,他們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瞭解應該如何把小孩教好。爲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爲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很純潔。在這個時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惡,他就變成惡。你教他讀書,他就會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愛,他會友愛。你講故事給他聽,他能牢牢的記住。所以如果錯過小孩這一段學習的這個時段,就非常的可惜。

我們也看到很多家長他們憂心忡忡,覺得自己的子女很難教,不曉得如何教起;也很擔心社會裏頭有那麼多的誘惑,即使在家裏好好教,都恐怕抵擋不住外頭的誘惑。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每一個做家長的,他都有省悟之心。什麼省悟之心?有那種憂患意識,如何把自己的子女從家裏、從根本做起。每一個做家長的,他們能如此做,更進一步,做家長的也學習《弟子規》,你就可以以身作則做很好的表範,讓子女來效法,這樣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會做人,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

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規》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寬容誠信、知恩感恩的人,教導我們用一顆善良、包容的心去感受社會的美好,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養人們積極樂觀的態度。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有着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先人爲我們留下了衆多珍貴的文化遺產。給予了我們很多的訓示與啓迪,教育我們如何做一名正人君子,其中,最爲突顯的就是一個“信”字。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做人要講求信用,說話辦事不能花言巧語,要實事求是,爲人真誠,這纔是立身之本。“言必行,行必果。”這是誠信的基礎。我們國小生從小就要懂得這些道理,認真做事,真誠待人,將來長大了才能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教會同學們要自信。多向進步的夥伴學習,看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就應該審視自己的不足與差距,就要有勇氣趕上。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敢於挑戰,就會實現自我的價值和目標。

學習《弟子規》,讓同學們在孝道、習慣、禮儀、誠信、學習、感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讓我們從國小做誠信明理之人,長大後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弟子規讀後感4

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什麼叫尊老愛幼、什麼叫勤儉節約,什麼叫寬宏大量……這一切一切,都是《弟子規》給我帶來的收穫。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媽媽讓我去買醋,而我卻慢吞吞地說:“等一會。”又一頭埋在電視裏,媽媽再三催促,我纔不樂意地去買醋。

當我讀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我知道了,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位,以免下次用的時候找不到。

當我讀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時候,我的臉“唰”地一下子變紅了,因爲我時常爲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吵,爸爸媽媽來勸我們,不要爲了這點小事爭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處,姐姐就應該讓弟弟,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慚愧極了。

《弟子規》給我帶來的實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下定了決心,指明瞭我追求的方向。啊!我終於知道了老師叫我們背《弟子規》的用意了——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團結兄妹、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啓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爲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看到這裏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麼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爲自己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四)

弟子規讀後感6

最近,拜讀了清代用家李毓秀的作品《弟子規》,這本書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其基本內容,是融合古代聖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先後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爲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範。這本書分爲入則孝、處則弟、謹篇、信篇、泛愛衆、親仁和餘力學文。

細細品味後茅塞頓開,平時裏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聖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答案,字裏行間充滿着人性的真正體現。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

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

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爲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爲子女成材。

我學了《弟子規·信》後,懂得了要做一個誠實、誠信的人。如果一個不誠信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讀後感7

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爲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讀後感8

上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弟子規》,我從中得到了一些收穫,也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嚴於律己……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說:我們出去做什麼事情時,要提前告知父母一聲,在徵求他們同意後再出去,這樣以免他們擔心。我們外出回家中之後,要立即通知父母一聲,以免他們牽掛。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南昌老家探親,就發生了一件事令我終生難忘的事。

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和表姐正在她家裏玩,姑姑正好有事情要出去,就叮囑我們在家裏玩。我和表姐在家裏玩了一會兒,覺得沒什麼意思,表姐就提議說:“我們出去玩吧。”就這樣我們兩個人就跑到大街上去玩了。就在我們兩人在外面吃着各種美味的小吃,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姑姑回到家不見了我們倆的蹤影,大吃一驚,趕緊打電話到奶奶家問:我們倆人有沒有去那邊。我爸爸和奶奶聽說我們倆人不見了,也十分着急。大家等了一會兒,見我們還沒有回來,爸爸就趕到姑姑家,準備和姑姑一起出去找我們,後來在姑姑家樓下碰到我們倆回來了。爸爸和姑姑嚴厲地批評了我們倆人:只顧着自己出去玩得開心,一點也不考慮大人們會擔心。我和表姐不得不低頭認錯,表示以後出去玩一定會和家裏人打招呼,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擔心。

我們學習《弟子規》,不僅僅要會背誦,而且還要深入理解,貫徹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裏,這樣我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弟子規讀後感9

暑假裏我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對待長輩要懂得尊重、孝順和感恩,對待朋友要懂得謙讓、包容。對待師長要懂得感恩。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則孝篇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需靜聽;父母責,須順承;看到這些話時,我感到非常慚愧。平時在家裏時我總是和父母頂嘴,爲自己找很多理由辯解,把他們氣得火冒三丈。今後我一定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誨。

又從“親有疾,藥先嚐;晝夜待,不離牀;這句話中讓我回想起,每次我生病時,媽媽總是日夜不停的照顧我,而每次媽媽生病我卻是自顧自的上牀睡覺。我不禁想到一句話“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如果我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以我要學會怎樣孝敬父母。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我想不僅是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它我受益無窮,是所有人爲人處事的典範,我們一起來學習。

弟子規讀後感10

蔡老師講到了,作爲老師和父母我們要學一句做一句,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把好學的精神演給孩子們看。我們班的禮貌這段時間做的不好,作爲帶班老師我要懺悔,沒有做好身教。“學爲人師,行爲世範”以後我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老師對生命的認知和高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師哉,師哉,童子之命也。作爲老師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絲毫不敢懈怠。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發點。如果每個孩子,每個人都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就不會有中國小生跳樓事件發生。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一個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獨立不倚,不爲外界利慾所搖奪,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標準,這就是立身。做事的時候,他的進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軌,不妄行,有始有終,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爲衆人所敬仰。他的的父母也將因兒女德望光榮顯耀起來,這便是孝道的完成。

如果每個孩子能站在生命的高度去立志,那麼他們的一生必將是幸福的一生,那我們的國家也必將繁榮富強。

弟子規讀後感11

暑假裏與孩子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它讓我和孩子明白和學會做人的許多道理,如何去學習,如何講究文明和禮貌。字裏行間那小小的三個字,卻蘊含了許多大道理,讓我深有體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孝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行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在身邊照顧,湯藥要自己先嚐,然後讓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聲招呼,以免父母牽掛,要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通過讀《弟子規》希望孩子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品悟出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對照它,我們應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這雖然是一本並不起眼的小書,但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懂得如何做一個好人,不要辜負作者的一片苦心。

弟子規讀後感12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麼意思。今日,在教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先《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儉,寬容很多,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纔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裏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今日,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應當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我的行爲,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此刻,我已經認識到了自我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