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典詩詞>詩詞集>

分析水災與明清城市民生的關係論文

詩詞集 閱讀(1.19W)

水災是衆多自然災害之一,其最主要的特點爲破壞性較強、波及範圍廣、災後常伴有區域性瘟疫及需時較久的民生恢復期。尤其對於城市而言,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卻往往是地方性政治、經濟、文化、人口中心。因此,城市若遭遇水災,勢必沖毀鱗次櫛比的官署民舍,漂沒不可估量的社會財富,吞噬難以數計的生命,民生損失之大、危害之巨是不言而喻的。歷史上的開封城,曾因所處之地水資源豐富而誕生,又因水環境優越而發展,然而到了明清時期,隨着黃河水災的日益加劇,其所催之水災開始愈來愈深重,不僅城體常有水衝之憂,民生也出現了諸多變遷。需要指出的是,城市民生是一個廣義的概念,筆者選取的是與水災相關之內容。目前,學界己有關於開封城水災的部分成果,但就水災所帶來的民生的`變遷,研究尚顯不足。鑑於此,筆者試以人口數量、日常生活、水災救助爲關注對象,展開水災影響下基層民生變遷的探討。

分析水災與明清城市民生的關係論文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明清時期的開封城已迴歸地方性中心城市,且經濟文化也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故而有關它的歷史記載不及同時期的其他大型城市。因此,以上救災活動並非明清開封城水災救助的全部。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上述的救災活動中得出一些認識。首先,開封城水災之救助,是以官方爲主導的,甚至牽動了國家的高層官員。其次,地方士紳也參與其中,使救災人羣出現了多元化和基層化的傾向。最後,救災形式多樣化,既有普遍意義的倉儲建設,也有臨危救難的靈活性舉措,且注意到了災後瘟疫的應對。這些救災行爲雖是水災後的被迫之舉,卻也是元代之後開封城市民生所面對的新內容。

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明人夏良勝所言:“水者,五行之先氣,萬物之母也。”叫然而,這是針對常態性的水體與適宜的水量而言的。一旦發生河道決溢,或出現短時間內的強降雨,無所約束的水就會肆意橫流,帶給所波及地區重大的災傷,因此,可以說“利莫大於水也,害亦莫大於水”。明清時期,黃河時有決溢,位於其畔的開封城也不得不多次面臨泛水的衝擊,更有數次遭遇沒城之災,居於其間的官員民衆的生活無不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不但是生命的直接吞噬,用水、飲食、出行等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備災救災也出現了常態化的趨向。儘管城內居民因土地鹽鹼化而開始製鹽販鹽,並以之爲生,但也折射出開封城生存環境的惡化以及他們生活艱窘、無所營生的殘酷現實。遺憾的是,除建倉儲以備災,並在水災來臨時被動應對外,其他民生之變遷很少引起政府的重視,也未見到多少改善民生之舉動。晚清之際,伴隨着官場贏敗的日趨加重及開封城的日益沒落,政府對民生的關注更爲減少,最終導致了這座曾經以優越的水環境而利好民生的城市,卻以水災頻發、水環境惡化而艱難民生的狀態步入近代社會。時至今日,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盛,人民生活豐富多彩,然民生問題卻依然倍受國家關注,這既是國家時刻以民生爲先務的思想在具體政務中的體現,也是民衆之幸、社會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