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文章>

超正能量的文章

勵志文章 閱讀(2.83W)

任何事物都不如習慣那樣強有力,像這名言一樣勵志的超正能量的文章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超正能量的文章

超正能量的文章:你這輩子千萬別敗在這句話上

作者:馮小風

自我安慰是爲了調適心理,以一個更好的姿態揚鞭策馬,而謙卑的人骨子裏也是希望得到的更多。

我從來沒想過住在城裏的表舅竟然生活得如此落魄。

進屋的那扇鐵門已經鏽蝕得不成樣子,隨便一抹,便滿手鏽渣。門簾只剩一半,以前那時髦的裝飾如今看上去已是累贅。屋內還是瓦數很低的白熾燈,昏黃的光從那結滿灰垢的玻璃中無力地擠出來,照見牆角的一處蛛網。

我是第一次來這裏。要不是過年時,幾個親戚說要來城裏拜訪拜訪表舅,我想我是不會見到這番讓我訝異的場景的。

表舅是他們村上第一個吃上“國家糧”的人。

八十年代末,表舅機緣巧合進入了位於省城的一家國企工作,不久之後,便從村裏遷了出來,住進了單位分給他的房子裏,那時的他在村子裏着實風光了一把。

可是,他在單位上每天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以消磨日子爲業,幹了十多年,職位也沒有任何變化,十多年前幹什麼,十多年後依舊在幹着什麼。和他一同進單位的老同事有的早已升任車間主任或者更高職位,對此,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舅母勸他努力工作,多學點本事,像他以前的老同事那樣,往上面升幾級,改善改善生活條件。可他每次都會一手煙,一手酒地大聲呵斥,“你老跟那些人去比干什麼?比不贏他們,好歹也比我村子裏的那些人好多了吧,連他們活得那麼自在,你有什麼好發牢騷的。”

後來,只要舅母唸叨,表舅便會用女人家太不知足來狠狠批判舅母的思想,然後再拿哪家還在爲溫飽問題奔波勞碌來舉例,企圖教育和感化舅母。

當然,最終的結果是舅母帶着他們的兒子一去不返。

幾年後,國企改制,單位大幅裁員,表舅是最先下崗的一批,絲毫沒有因爲他是元老級的職工而給足面子。對於下崗,表舅埋怨過一些日子,可一段時間過後,他一想到,自己依舊住在城裏,就心安理得。

據說他後來也沒正兒八經地找過工作,所以我很納悶他到底是靠什麼撐過這些年的生活的,往後的生活又將如何捱過。

不過臨別時,他竟然還安慰着我們,“你們甭擔心我,再怎麼着,城裏的生活也比村裏人的生活要強一些啊。”

有個事表舅怕是還不知道,他所謂的村裏人家早在半年多前就被徵收了,每家每戶拿着大把的鈔票全都到鎮上去換了新居。

我們一行人都沒有點破,心想,即便是點破,他應該也能找到另外一些給他帶來優越感的人吧。比如,流浪漢,因爲相比於流浪漢,他居有定所。

表舅一輩子都在朝下看,直到那些曾經在他下面的人都已經超越他的時候,他依舊不急不躁,然後再找一大撥不如他的人來尋求一種近乎病態的心理安慰。

人們太懶,太平庸,所以喜歡與下比,來展示一番自己過得有多好的假象。在不幸的生活中,他總能發現更多人的不幸,甚至希望不幸降臨在更多人的身上,這樣,他就能心安理得,而不用去努力思考如何與這些不幸抗爭。

不過,比下有餘這四個字也算不上什麼貶義,它完全就是個中性詞,只是取決於你如何看待。

去年秋初,同事強子搬新家,正值週末,我便去搭一把手。

秉承着一切從簡的原則,他將很多舊物事都丟掉了,唯獨一塊老舊的匾捨不得扔,小心翼翼地抱上了車,生怕碰壞了。

我下意識地瞅了瞅,“這匾有這麼重要?”

“我爸去世前寫的,你說重不重要?”

我意識到犯了禁忌,連忙道歉。

“不過你爸幹嘛寫這四個字?一般不都是‘知足常樂’嗎?”我看着匾上碩大的“比下有餘”四個字,有些納悶。

“因爲不知足唄。”強子咯咯地笑了起來。

我費解地沉默了。

在我的印象裏,強子工作極其努力,通常在其他同事閒聊或者打牌之際,他還在分析那些很有可能的潛在客戶,即便客戶那裏沒有事,他也會捧上一本營銷管理方面的書來細讀,給自己充充電。

跟他聊天,大多時候他都是說哪個客戶經理做得比他好,哪個朋友又比他出色得多。不過,也從來沒見他眼睛裏透出一絲嫉妒的神色,他總是那麼堅毅,彷彿只要努力,就能擁有這個世界一般。

因爲從來沒見他與在他之人比過,所以實在難以理解他會將“比下有餘”四個字當做寶貝。

或許是看着我犯難的神色,強子極其認真地開口了。

“我爸寫這個,主要是怕我們自卑啊,我們家三代貧農,要是到我們這一代還卑微到泥土裏,那怎麼行。所以,每當我們家有些什麼小小的成績時,他總會說,你看,我們比誰誰誰強吧。其實當時我們那生活條件能跟誰比啊,都快跟叫花子不相伯仲了。”

強子又看了一眼那四個真算不上書法的字,接着說道,“不過,這四個字也挺神奇的,好像給了我和我哥更多的自尊和自信,使我們相信我們不是最差的,一切都還有希望。所以我們卯足了勁讀書,現在我和我哥都出來了,也算得上造化啦。”

強子也在往下看,不過他是看今天的自己又超越了多少人,比起昨天的自己又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而不是一門心思地去想還有多少人在我之下。

現在社會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早已司空見慣,不過,要知道,那只是一些底層人迫於無奈的自我安慰,又或者是那些早已高高在上的人們的謙卑之辭。自我安慰是爲了調適心理,以一個更好的姿態揚鞭策馬,而謙卑的人骨子裏也是希望得到的更多。“比下有餘”這四個字只是一種心理干預技巧和一門處事方法,而絕對不能成爲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大肆膜拜和信仰。

曾幾何時,我們考試完畢之後,我們並不在乎考了多少分,而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寢室中最差的那一個,如果不是,就萬事大吉。

工作中遇到難題,我們並不想費盡心思思考並努力克服,而是看到有比自己更不努力的人還在悠然自得,心情一下子舒坦不少。

比下有餘是要你在艱苦生活中看到希望,是美好明天的催化劑和促進劑,而不是安慰平庸的靈丹妙藥,更不是自甘墮落的絕佳藉口。

如果你將其作爲人生信仰來追求,那麼,在你的人生中,等待着你的只會是懶散,麻木,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說白了,與一條鹹魚也沒什麼差別。不對,鹹魚還能當晚餐,而這樣的人生終究會一無是處。

超正能量的文章:一生保持好10個好心態

1、沒有任何藉口

許多傑出的人都富有開拓和創新精神,他們絕不在沒有努力的情況下就事先找好藉口而成功的人,頭腦中只有“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困難,絕不找半點藉口讓自己退縮。沒有任何藉口,是每個成功者走向成功的通行證。

2、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

自制,能讓自我從他人的怒火中取得溫暖;自制,會使內心中潮汐由狂漲趨於平靜;自制,能讓人產生充滿理性的約束力;自制,還能讓人生髮出不怒自威的震懾力量

3、壓力也是一種動力

一種動物如果沒有對手,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同樣,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導致庸碌無爲。

4、要相信事情還會有轉機

只要你相信事情還會有轉機,只要你在樂觀的心態下繼續奮鬥下去,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5、懂得放棄

放棄,是一種睿智,是一種豁達,它不盲目,不狹隘。放棄,對心境是一種寬鬆,對心靈是一種滋潤,它驅散了烏雲,它清掃了心房。有了它,人生纔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纔會陽光燦爛。所以,千萬別忘了,在生活中還有一種智慧叫“放棄”!

6、一切都應與人分享

俗語說“贈花予人,手有餘香!”學會付出是美好人性的體現,同時也是一種處事智慧和快樂之道。有一句名言說“人活着應該讓別人因爲你活着而得到益處。”學會分享、給予和付出,你會感受到捨己爲人,不求任何回報的快樂和滿足。

7、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人生是沒有完美可言的

完美只是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處處都有遺憾,這纔是真實的人生。因爲那種“完美”的追求而苦惱,可能會留給我們更多的遺憾。

8、再試一次纔不留下遺憾

世界最難的事是堅持。能否堅持不懈,是界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

9、沒有絕對的公平

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別人不見得比你活得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歡樂和痛苦。你所擁有的也許恰恰是別人所缺少的,與其爲別人的擁有而不公平,不如爲自己的擁有而開懷。

10、簡單帶來和諧

曾有一首歌唱道“總是到了最後才明白,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纔是真……”的確,生活需要簡單,簡單能夠帶來和諧。

超正能量的文章:冷處理是一種智慧

作者:劉良軍

一對年輕夫婦來到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要求辦理離婚手續,兩人都是怒氣衝衝,惡語相向。一個說早辦早解脫,一個說哪怕晚一分鐘也是一種折磨。

然而登記中心的大姐總是和顏悅色、一臉歉意:“實在對不起,打印機壞了,明天來好嗎?”再去,卻又是網絡出了問題,還是要求明天來。幾次三番過後,那對年輕夫妻竟然銷聲匿跡。婚姻登記員一語道破謎底,其實這就是一種善意的謊言、一種緩兵之計,目的是讓雙方冷靜下來,理性思考之後再作決定。

遇到急事、要事、煩心事、危難事,一些人總是巴不得速戰速決,立馬見分曉。然而往往當時覺得很妥帖的方案、很痛快的決定,時過境遷,或者才隔了一個晚上,便又幡然醒悟,深爲自己的魯莽而後悔,爲彼時的衝動而自慚。須知,有些事通過自己的追加行爲,或許能將功補過,破鏡重圓,從頭再來。有些事,卻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過了這個村沒有那個店,只能徒喚“逝者如斯夫”。

冷處理是一種謀略和智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個人窮其一生,也不可能萬事萬物皆知曉,古今中外如數家珍。尤其面對突發事件,當事人任由意氣用事,抑或憑藉慣常思維行事,看似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卻難免掛一漏萬,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方此時,壓制情緒、平息怒氣,遏制衝動、平復思緒,冷靜看待事物發生發展的全貌,全面分析矛盾糾紛產生爆發的前因後果,就能知己知彼,既分清各自應承擔的責任,又找到有效解決矛盾問題的方法途徑。

冷處理代表了一種責任和擔當,預示着當事人心態的成熟、看問題眼光的長遠,以及分析判斷事物的理性。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一個人立身處世,不可能不考慮自己長久以來遵循的行爲理念和價值規範,不顧及周圍他人的評價與議論。尤其當自己因爲一時衝動而失去理智,觸犯到大家一以貫之遵從、時時躬身踐行的道德法則時,哪怕事後百般補救,也有可能成爲衆矢之的,並最終淪爲孤家寡人。從這個角度言,選擇冷處理,做事既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又敢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就能讓大家心服口服,由此生髮對自己的信任與信賴。

冷處理並非刻意行事遲疑、行爲保守,與遇事寧當“稻草人”、甘做“縮頭烏龜”有着本質區別。它的指向仍是處理,而不是任由事情冷下來,卻因爲遲遲得不到解決而矛盾越積越重,誤會越來越多,隔閡越來越深,終會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當然,冷處理更不是庸常意義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不處理。但凡需要冷處理,必定是關係緊張、矛盾尖銳、性質嚴重、影響惡劣之事,要求既治標又治本,既注重當前又着眼長遠,既得其大又兼其小。因此,冷靜是前提,冷中還得有熱切的關注,熱情的接待,熱烈的討論,熱心的周旋,熱忱的解答,最後迴歸到問題的徹底處理、圓滿解決,彼此之間心悅誠服、心滿意足。相反以冷處理爲託辭,從此“黃鶴一去不復返”,不要說當事人不答應,只怕自己也會漸失公信力,說話無人聽,辦事無人應。

遇事學會冷處理,給對方思考的時間,給自己迴旋的空間,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務實眼光、坦誠姿態。尤其能夠做到不衝動,不讓矛盾再次升級,不使問題衍生問題,更是一種能力自信的表現、一種爲人處世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