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爲人處世>

對成功的理解精選3篇

爲人處世 閱讀(2.1W)

有的人說,你能過上體面的生活,就是成功;有的人說,能讓你身邊的人,因爲有你,而生活更好,就是成功;有的人說,有自己偉大的事業就是成功。本站小編精心爲大家蒐集整理了對成功的理解,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對成功的理解精選3篇

對成功的理解篇1

成功,一個人人都向往的詞語。有些人認爲功成利就,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是成功的:而我所理解的成功,只要我們奮鬥過,拼搏過,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是成功的:只要我們揮灑過淚水,汗水,生命的價值得以體現就是成功的。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習·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他影響着我們的終生。在我的身邊有一位同學,他很特別,她每天生活得很滋味,因爲他很樂觀。他所認爲的成功就是享受生活,享受奮鬥。他覺得那“一朝聞天下知”太累了,生活得太累了。在學習上它的成績並不差,但他對自己的成績沒什麼要求,他只要自己奮鬥和獲得在學習上的樂趣。是吧。成功其實是自己思想上的一種領悟。

我所理解的成功,是通過別人的經歷,自己領悟出道理來。其實有時我爲了一個目標而不斷奮鬥,拼搏時,往往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其實成功和付出是不對等的。通過一天天的成長,通過別人的經歷,我明白了其實成功並不在於你最後的後果,與磨難搏鬥,生命的價值得以體現,成功離你已經不遠了。

享受奮鬥,享受生活就是成功。

對成功的理解篇2

成功的真諦在於自我價值的實現。要想獲得成功就須“得意時要淡然,失意時要泰然”。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們不僅要有成功的心態,還要有追求成功的方法。有句話說得好“不要只羨慕和尚有饅頭吃,因爲他要受戒。”

當我們在羨慕別人的成功時,可否想到在這背後有不止一次的失敗。可以說,成功越大,曾經歷的失敗也越大。讓我們看看以下這個人的經歷:他,21歲時生意失敗;22歲競選議員失敗;24歲失意再次失敗;26歲心愛的人永遠離開了他;27歲精神崩潰;34歲時參加國會競選失敗;45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失敗。

在一般人眼裏,這個人真是生不逢時,或認爲生活對他是不公平的,但是,在他52歲時,當選總統,他就是美國總統林肯。現在你會認爲他是個失敗者嗎?生活就是這樣,哲學家說過:你想取得成功嗎?那就請加快你的失敗速度。因爲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它給了我們謙虛,使我們在悲傷之餘找到克服它的力量和勇氣。

有句名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取得成功,不能把精力放在找捷徑上,而是要更多地付出才能取得。

我們常說:授之漁,而不授之魚。因爲教打魚這一過程是要付出更多的勞動的,但是卻能使其立。後者可能使其無所有。美國有個寓言:一隻百靈鳥,爲了輕鬆得到蟲子,願意用羽毛換蟲子,結果,當最後沒羽毛不能飛的時候,它既不能交換到蟲子,也不能自己飛着出去找,只能餓死。

成功的路徑有千萬條,也許經歷道道坎坷,也許經歷無盡痛苦,都阻擋不了我追求成功的決心。因爲成功之路沒有捷徑。

成功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追求的方式和目標不同,現實中,把工作做好是一種成功,能夠使自己與別人愉快相處也是一種成功,能夠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同樣是一種成功。

所以在我而言,只要達到了自己現有的目標,就算成功了。因爲成功是建立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之上的,是自己努力後的結果,應該爲之驕傲和欣慰。試問,世上誰人不想追求成功?因爲唯有成功,才能體現人生價值,唯有追求成功,才能充實人生,唯有達到成功,才能實現輝煌人生。

成功既不是看結果,也不是看過程,而是從心理角度來衡量。成功就是要克服人性固有的恐懼、慣性、弱點和侷限;超越經驗、超越模式、超越自我,甚至超越成功本身。

對成功的理解篇3

--潘傑客在接受《成功》雜誌訪談時對"成功"下的定義

很多人問我,在最困難的關頭,是什麼力量支撐着我不倒下,挺過去,我的答案是"心靈的驕傲"。在那種關鍵的時候,我不可能去考慮成功之後的鮮花與歡呼或失敗者所將遭遇的冷遇和失落。我所想的是,我這個生命是否值得再爲自己做下去?我通常會問自己:你能否超越自己?超越了就是成功--不是事情上的成功,而是心理上的成功。人在那種時刻,暴露出來的都是人性的弱點;我就是要戰勝這種弱點。因爲我追求的是心靈的純粹和強大,一種心靈上的超我和super power。

--在接受《青年文摘--人物版》記者採訪時潘傑客如是說

事實上,人永遠是在某種限制下生存。當你超越了環境給予的限制,超越了自我,而又沒有讓別人感覺你脫離了環境時,你就成功了。

--潘傑客坦言跨國人生經歷所感受到的限制

尊重絕不是意味着僅僅向社會地位高的、或是經濟實力雄厚的、或是智能超強的人表示敬重,而是尊重所有的人。

--在奧迪,作爲德國人的老闆,潘傑客真正體會到尊重也就是被尊重的真正含義

只有懂得如何適應環境的人,才知道如何改造環境;只有善於接受別人的人,纔可能被別人接受。

--那段在歐美跨國公司積累的韌性與靈活,使回到中國的潘傑客在工作上更加如魚得水

我內心有一種渴求,你可以改變自己,還可以通過自己去改變別人,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就會因此而改變。我要在最廣泛的範圍去影響他人,把社會向更合理的方向推進,這種合理應該爲大多數人帶來福利。這是個良好的願望,爲了這個願望,我還會去做許多其他的事情,而這正是我人生價值的體現,它帶給我的滿足是物質無法帶來的。在我心靈痛苦時,我常常會想,大千世界的痛苦又是多麼的深厚。走這條路的人註定是孤獨的,精神和靈魂像吉普賽人一樣在這個世界流浪,如果這就是命運的話,我已做好準備並且毫不畏懼。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自白

進入哈佛,就像進入世界上其它優秀的大學那樣,你的心胸是不一樣的。你周圍的人來自全球各地,每個人講着自己國家的事情,整個班級討論的是全世界的事情,因此你的視野自然而然變得很開闊,思考問題慢慢從國際性的角度出發,不再侷限於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

--36歲的潘傑客走進了哈佛,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同爐熔鍊、共同昇華

每個人的血統只有一個,然而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往後再推820xx年,你的子孫後代也許遍佈世界各個國家。當你在爲這個星球做事情、爲人類做事情時,與你爲自己的民族做事情是不矛盾的,完全是可以互補的。所以我在心裏有時候把自己看作是世界公民。也正因爲如此,我就更加驕傲和理直氣壯地做中國人,因爲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在這個世界上,誰都離不開誰。

--在海外生活、學習、工作十多年,使潘傑客開始從國際化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侷限於一個民族或國家

一把鎖對其他任何一把鑰匙都是無法逾越的限制,但對它自己的鑰匙卻不是限制,因爲它們是匹配的、和諧的。每一個困難以及每一項工作,對我而言都是一把鎖,首先需要修磨自己這把鑰匙,然後纔是適應它、解開它、超越它。

--跨越諸多地域、行業的潘傑客形象的詮釋超越限制

比如說,談論一個企業家,爲什麼一定要把他塑造成一個十全的領導者,十全的丈夫和父親?爲什麼不可以談他卑微狼狽的起點,談他企業的缺陷,談他生活的失敗?英雄人物不怕提當年的慘敗;在最失意時他們精神深處的東西纔是人性的精髓,這正是我所追求的深度,它建立在真實之上。所以不管是做電視主持還是論壇主持,我都在強調思想性,人格性,專業性和國際性。這樣的東西纔是高質量的,才能夠達到國際化的水準。

--國際主持人潘傑客的主持理念

成功本身就是一種侷限。人的思維和任何物體一樣,也是有慣性的。人渴望成功,因爲成功是美好的,是幸福的。對於美好和幸福,人們就會珍視,就會竭盡全力去維持這種狀態。這就是思維的慣性所在。經歷其實也是一種侷限。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積澱資歷,在資歷中提煉經驗,在經驗中總結規律,在規律中推導模式。特定的成功,特定的經驗,特定的規律,特定的模式,導致特定的思維方式。特定的思維方式塑造特定的生活軌道,於是有了侷限的人生。惟有克服了慣性的人才能向不同的方向發展。

--勇於放棄成功,去印證他與命運抗爭的信念

命運是大多數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現狀對未來估算出的概率,最終說服自己循規蹈矩。

--潘傑客給"命運"下的定義

人是不能低頭的,一旦低頭,就再也不可能驕傲了。因爲一個行動養成一個習慣,低頭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潘傑客在幾次遭遇身處絕境時奮力拼搏的經歷後總結出來的道理

世界如此之大,人是這麼不同,生活完全可以是另外一個樣。我爲什麼一定要把自己界定在某個地方?因爲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世界之外還有世界,思維之外還有思維,而且這個思維是廣漠無垠、無邊弗界的。我至少應該抱着科學的態度,應該搞清楚人生究竟是怎麼回事。

--潘傑客辭去國家建設部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的職位毅然出國留學的理由

在任何一段給定的高速公路中,總是跑着形形色色的汽車:一種是跑在最前面的或是不斷超越其它車輛的車,這種車是領導者。第二種是跟着跑的車,這種車是跟隨者。這兩種車都需要智慧、耐心和體力。沒有本事開創先河,就必須要有胸懷緊緊追隨。如果既不能引導潮流,又不能順應大勢,其結果必然是第三種車的下場,即沿着出口淘汰出局或是拋錨停車,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