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目標使人成功的故事精選3篇

勵志故事 閱讀(5.07K)

目標決定高度,遠大的目標成就成功的人生。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目標,但是許多年過去了,因爲沒有行動去配合,目標早成了空想。本站小編精心爲大家蒐集整理了目標使人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目標使人成功的故事精選3篇

目標使人成功的故事篇1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在12歲的那一年,隨着父親駕着馬車到城裏,偶然間見到一部以蒸汽做動力的車子,他覺得十分新奇,並在心中想着:既然可以用蒸氣做動力,那麼用氣油應該也可以,我要試試!

雖然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從那時候起,他便爲自己立下了20xx年內完成一輛以汽油做動力的車子。

他告訴父親說:“我不想留在農場裏當一輩子的農民,我要當發明家。”

然後他離開家鄉到工業大城底特律去,當一名最基本的機械學徒,逐漸對於機械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工作之餘,他一直沒有忘記他的夢想,每天勞累地從工廠下班後,仍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發工作。

29歲那年,他終於成功了。在試車大會上,有記者問他:“你成功的要決是什麼?”福特想了一下說:“因爲我有遠大的目標,所以成功。”

成功,需要及早設定目標,更需要努力去實現。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夢想,但是許多年過去了,因爲沒有行動去配合,夢想早成了空想。福特不只有夢想,更有行動,並且持續了20xx年,所以他成功了。讓我們用行動去完成我們的夢想吧!

目標使人成功的故事篇2

比賽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旅遊者來到這兒。可是在肯·萊文發現它之前,這裏還是一個封閉而落後的地方。這兒沒有一個人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願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而是嘗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

肯·萊文當然不相信這種說法。他用手語向這兒的人問原因,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都還是轉回出發的地方。爲了證實這種說法,他做了一次試驗,從比塞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比塞爾人爲什麼走不出來呢?肯·萊文非常納悶,最後他只得僱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看看到底是爲什麼。他們帶了半個月的水,牽了兩峯駱駝,肯·萊文收起指南針等現代設備,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後面。

十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這一次肯·萊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爲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斗星。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如果只憑着感覺往前走,他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狀。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里沒有一點參照物,若不認識北斗星又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

肯·萊文在離開比塞爾時,帶了一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訴這位漢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顆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爾照着去做,三天之後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阿古特爾因此成爲比塞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一個人無論他現在多大年齡,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設定目標的那一天開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過是在繞圈子而已。

爲了求生存,求成功,我們必須由雜亂中建立秩序,找出一個正常的步調,確定一個目標。如果沒有目標,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遠到不了目的地。正如空氣對於生命一樣,目標對於成功也有絕對的必要。

設定目標要重視四個因素:一是瞭解你想做什麼;二是瞭解你能做什麼;三是要將願望和能力、現實相統一;四是要學會放棄,要抑制想知道一切、達到一切、擁有一切的貪婪慾望。

目標使人成功的故事篇3

有一個女孩,小的時候由於身體纖弱,每次體育課跑步都落在最後。這讓好勝心極強的她感到非常沮喪,甚至害怕上體育課。這時,女孩的媽媽安慰她:“沒關係的,你年齡最小,可以跑在最後。不過,孩子你記住,下一次你的目標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點了點頭,記住了媽媽的話。再跑步時,她就奮力追趕她前面的同學。結果從倒數第一名,到倒數第二、第三、第四……一個學期還沒結束,她的跑步成績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歡上了體育課。接下來,小女孩的媽媽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學習中。媽媽告訴她:“如果每次考試都超過一個同學的話,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這樣,女孩的媽媽始終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導和教育女孩。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這個女孩20xx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同年4月被哈佛大學教育學院以全額獎學金錄取,成爲當年哈佛教育學院錄取的唯一一位中國本科應屆畢業生。她就是朱成。20xx年6月,朱成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學文理學院聘爲全職教師。20xx年9月,她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xx年4月,她當選爲有11個研究生院、1。3萬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學生會總會主席。這是哈佛370年曆史上第一次由中國籍學生出任該職位,這在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謂的“夠一夠,摘桃子”。沒有目標便失去了方向,沒有期望便失去了動力。但是,目標太高,好高騖遠,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邊際,便望而生畏。這樣,最後的結果不是力不從心便是半途而廢。明確而又可行的目標,真實而又適度的期望,讓孩子看得見,摸得着,才能引領孩子腳踏實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希華·萊德是英國知名作家兼戰地記者。“二戰”結束後,他謀到了一個寫廣告劇本的差事。出於信任,廣告商並沒有跟他簽訂什麼合同,也沒有明確規定他一共需要寫多少個劇本。平心靜氣的萊德一直不停地寫,竟然一口氣完成了20xx個廣告劇本,這個成績令世人震驚,甚至連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當初廣告商要與他簽訂合同的話,別說是20xx個劇本,就是1000個,他也會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撐竿跳高運動員布勃卡有個綽號叫“一釐米王”,因爲在一些重大的國際比賽中,他幾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紀錄,將成績提高一釐米。當成功地躍過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紀錄時,他不無感慨地說:“如果我當初就把訓練目標定在6。15米,沒準兒會被這個目標嚇倒。”

把目標降低到“一釐米”,把期望縮小到“一個劇本”,分時限、分階段去實現人生的抱負。如此讓孩子放下包袱,輕裝上陣,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當前,才能“穩紮穩打”,滿懷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來。“只追前一名”,是一種人生的跨越,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