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名人偉人勵志故事

勵志故事 閱讀(2.54W)

那些有關名人偉人的勵志故事都是很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看看的,那麼名人偉人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偉人勵志故事

名人偉人勵志故事:不是糊塗是境界

被譽爲“當代草聖”的書法大師林散之(1898-1989),晚年雙耳失聰,但還常被人請去開會。因別人說什麼他都聽不清,開會純屬浪費時間,所以每次開會林老只是象徵性地去一趟,待大會開始不久,趁別人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溜走。

一次,林老像往常一樣“溜會”,剛走出會場,突然想起了什麼,問陪同他回家的人:“今天開會怎麼沒見老錢啊?”“老錢”即錢鬆喦,林老曾與其同住一幢樓,兩人關係一直很好。陪同見林老詢問,立即大聲答道:“錢老是美協的,當然沒來參加。”

“那這是什麼會?”林老一副驚訝的樣子。陪同有些不解地望了望林老:“這是書協開會啊!”林老更驚訝了:“書協?還有書協?”陪同樂了:“林老,您可是咱們書協的名譽主席啊!”林老一路嘀咕着“還有書協”,走回了家。

如果說普通人把“作協”誤作“做鞋的”,而把“書協”誤作“輸了鞋的”,還可以當做笑話來聽,而身爲書協名譽主席的林散之,竟不知世上還有個“書協”,這就有些讓人難以理解了。

仔細分析一下,林老不知書協,大概有這樣幾種可能:一是他老糊塗了,得了健忘症;二是他生性幽默,故意逗樂;三是他掛名太多,一時忘了書協;四是他淡薄名利,把時間全用在了創作上,而對除此之外的事物無動於衷。

先看前兩條:我們知道,林老一生身體強健、思路清晰、創作活躍,活了90多歲,即使臨去世前數月仍在揮毫不輟,因此糊塗一說不能成立。倒是幽默有一些可能,不過我們從林老聽到“書協”二字時的驚訝程度來判斷,幽默一說似乎也站不住腳。

再看第三條:掛名太多!當今社會,的確有一些官員喜歡附庸風雅,爲了顯示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喜歡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特別是藝術領域掛個名,什麼名譽主席、名譽會長啦等等,掛的名多了,有時自然就難免會張冠李戴,不知所云。

這些官員顯然不能和林老同日而語,縱觀林老一生,他始終是個耐得住寂寞的人,終生潛心詩書畫,雖然曾做過“七品芝麻官”(江浦副縣長),但他對權位從不迷戀。到了晚年,他更是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到了藝術創作中,曾自謂“一切不與人爭,只與古人爭一地位”,這樣一位把畢生都奉獻給他所熱愛的藝術事業,有着“笑把浮名讓世人”境界的大藝術家,怎麼會對書齋外的喧囂、浮名動心呢?

可見,這個書協名譽主席,只因沒人“敢”掛(林老晚年名滿天下,當時曾流傳這樣一則軼事。郭沫若來南京,有人請賜墨寶,郭沫若當即拒絕:“有林散之在南京,我豈敢在南京寫字!”),才“衆望所歸”地被“掛”到了林老身上。這個名雖掛得“專業對口”,但其實並非林老所願,他自然也就不會把這樣的虛名放在心上了,以至於鬧出了不知世間有書協的“笑話”,這和某財政局局長竟然不知“農民也是納稅人”之類的笑話完全是兩碼事。

名人偉人勵志故事:屠呦呦

20xx年10月5日,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和兩名外國科學家,因在瘧疾治療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榮獲20xx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這個名字我們並不陌生,20xx年9月,她曾獲得國際生物醫學大獎拉斯克獎。她是一位用一株小草改變了世界的女科學家。那株小草,就是青蒿,在中國民間又稱臭蒿或苦蒿,屬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屠呦呦就是從這樣一株小草裏,萃取了一種名叫青蒿素的物質,爲全世界億萬瘧疾病人造福。

不過,做出如此貢獻的屠呦呦,既沒有博士學位,也沒有海外留學經歷,沒有中國兩院院士光環。她說:“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

那麼,一個“三無”教授爲什麼能夠成就今天的輝煌呢?答案只有一個,那便是:踏實+勤奮。

踏實和勤奮,是屠呦呦打小就養成的品質。1930年,她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呦呦,意爲鹿鳴之聲,取自《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苹”一句。學生時代的屠呦呦因爲踏實和勤奮,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5歲那年,她以優異成績從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畢業,被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從此,她埋頭從事生藥、炮製及化學等中藥研究,一干就是半個世紀。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研究院條件非常艱苦,設備極爲簡陋,只有用於土法提煉的七口大缸和幾間平房,但是,屠呦呦從不抱怨,一心撲在工作上。那時,她身患結核病,仍然堅持去野外採集標本,認真實驗,從不耽誤。短短几年裏,她的半邊蓮和中藥銀柴胡兩項生藥學研究成果,相繼被收入《中藥志》。

1969年1月21日,中醫研究院任命屠呦呦爲科研組組長,參加全民抗發瘧疾“523”項目。作爲科研組組長,她帶領團隊成員,從系統整理歷代醫籍入手,四處走訪老中醫,先後調查了20xx多種中草藥製劑,選擇了其中640種可能治療瘧疾的藥方,最後,從200種草藥中,得到380種提取物,進行小白鼠抗瘧實驗。

然而,實驗進行了190次,始終沒有獲得滿意結果,研究一度陷入絕境。面對這種情況,屠呦呦沒有氣餒,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她想,當年愛迪生髮明白熾燈,僅植物類的碳化實驗就達6000多種,經歷了約10000次失敗,自己這190次失敗又算得了什麼?

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閱着古代醫藥典籍,以期獲得一點線索或靈感。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動不已。那是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中的一句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她注意到,這裏記載的取汁方法與常規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絞取”——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質不能高溫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進行實驗,在60攝氏度下獲得了青蒿提取物,發現其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

190次實驗,190次失敗,190次從頭再來,屠呦呦終於在第191次實驗中取得了成功!

成功屬於有準備的人,顯然,屠呦呦就是一個有準備的人,她用踏實與勤奮,爲自己贏得了成功。數學家華羅庚曾說:“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搞科學研究工作就要採取老老實實、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有半點虛假浮誇。”用一株小草奪得諾獎的屠呦呦,正是這句話最好的註腳。

名人偉人勵志故事:輸了冠軍,卻贏在每個0.01秒的進步

有一個人,屢次參加世界百米短跑大賽,在強手如林的比賽中很少拔得頭籌,看似輸了比賽,卻憑着每個0.01秒的進步,創造了9.99秒的成績,成爲第一個突破10秒大關的黃種人。

他就是我國優秀短跑選手蘇炳添。

蘇炳添,1989年生於廣東,從小就表現出了良好的運動天賦。20xx年11月,15歲的蘇炳添第一次參加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就以11秒72的成績奪得第一,成爲轟動一時的“追風少年”。

之後他又被選拔進了省隊、國家隊,成績突飛猛進。20xx年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他以10秒16奪冠,打破了周偉保持20xx年之久的全國紀錄。之後的兩年,蘇炳添一直雄踞中國男子百米第一的寶座。

而對於這些成績,蘇炳添並沒有感到滿足,因爲他要向國際水平挺進。

20xx年5月6日,在國際田聯世界田徑挑戰賽日本川崎站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10秒04奪冠,但因比賽超過了國際田聯規定的賽場順風速上限,成績不被認可。但此次初試鋒芒,讓他信心倍增。同年8月4日,在倫敦奧運會男子100米比賽中,蘇炳添以10秒19的成績晉級半決賽,但在8月6日的半決賽中,他卻只跑了10秒28,無緣決賽。

蘇炳添有些沮喪,但又有些心安理得。他安慰自己: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作爲黃種人,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隨後,他的訓練鬆懈下來,但很快就嚐到了不進則退的苦果。

20xx年4月,隊友張培萌在全國田徑大獎賽中,跑出10秒04的成績,打破了蘇炳添創造的全國紀錄。同年8月11日,張培萌又在莫斯科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半決賽中創造了10秒整的黃種人最佳成績。這讓蘇炳添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

隊友們都在進步,而自己得過且過,蘇炳添羞愧萬分。他告訴自己:機會總是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只有充分挖掘潛力,才能迎頭趕上,哪怕每次進步0.01秒,也是勝利。他調整了心態,投入更加刻苦的訓練中。

付出總有回報。20xx年2月,在比利時根特舉行的國際田聯室內賽60米比賽中,蘇炳添以6秒66獲得亞軍。3月在波蘭索波特舉行的室內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60米飛人大賽中,他又跑出了6秒57的佳績,成爲第一位殺入世界大賽短跑決賽圈的中國選手。

20xx年5月31日凌晨,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奪得季軍,開創了黃種人百米短跑成績的新紀元。

蘇炳添沒有贏得冠軍,輸了比賽,但他憑着不屈不撓的精神,永不滿足的努力,贏了每個0.01秒的進步。人生猶如賽場,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挑戰,也要進行“比賽”,不可能總是贏。但是,我們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奪取哪怕是一寸,哪怕是0.01秒的進步,即便輸了也無妨,因爲有進步的輸就是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