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關於勵志人生的名人故事

勵志故事 閱讀(1.79W)

如果我們可以多看一些關於勵志人生的名人故事,那肯定會有所收穫的,那麼關於勵志人生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勵志人生的名人故事

關於勵志人生的名人故事:一直折騰在想瘦的路上

作者:李靜

最近一直減肥,晚上只吃西紅柿,瘦得很快,心情也跟着跌落……我深刻體會到,美食原來是人類重要的快樂源泉!不能吃看啥都不順眼。

回家的路上給家裏打電話:“晚上吃啥呀?西紅柿還是黃瓜,選哪個啊?”算了,選哪個都一樣沒勁!去年《美麗俏佳人》出了一本健康減肥書讓我寫推薦語,我說我還沒開始“享瘦”,我還折騰在想瘦的路上!

我的閨密,那英、樑靜、蔣雯麗,我們四個曾經有一個減肥羣,每天餓得不行卻都在羣裏鼓勵對方不能吃飯,每天晚飯時我們都會準時在羣裏出現,討論最新減肥法、交流跑步公里數、互相激勵。這樣大概堅持了三個星期,忽然有一天晚飯時間大家都沒人說話,後來才知道,大家都偷偷吃飯了!

減肥羣慘淡收場,從此寂靜。

有一天一個服裝設計師來給我試衣服,我邊試邊感嘆說:“我們這行能接觸到各種各樣、最新的健康減肥信息,鍼灸、拔罐、按摩、排毒果汁、代餐……但我怎麼一直沒成功呢?”

一旁的設計師助理姑娘說:“靜姐,我一週瘦了七斤。”我問:“你咋瘦的?”

姑娘有點不好意思地說:“上次來量尺寸,聽到您說正在減肥的方法,我就偷偷記住回去照做了,然後就瘦了。”

我很鬱悶,接着領悟到,原來我的減肥,就是一直在嘗試、一直在失敗、一直在繼續。我猜好多女性都跟我一樣,無奈地、日復一日地在與體重抗爭着。

去年有一次我在機場被記者拍,新聞標題是《李靜機場現身素顏疑似懷孕》!

我看了看偷拍照裏的自己,想找出被認爲疑似懷孕的線索:沒化妝,穿着一件黑色大外套和一條寬鬆的褲子,脖子上掛着一條圍巾。

這只是一個雖然不苗條了但還算正常、帶着旅途疲憊的普通人。

那天我剛出差回來,剛下飛機就開始打電話工作,完全沒注意啥時候被偷拍了。

第二天我同事對我說,機場很多記者蹲點兒,讓我下次再坐飛機要捯飭一下。難道因爲有人可能會認識我,我就要時刻保持光鮮嗎?

記得有一天,我看着自己的牛仔褲有點穿不進了,坐在牀上生氣,不知爲什麼就想到這一切就是我老公的錯,於是來了一段怨婦聲明:“如果不結婚,不生孩子,這條褲子肯定沒問題!”他說:“你說你老了,怪我,很不公平,因爲我也在老,這是命運,不是我的錯。如果你對自己上鏡沒有要求,那我對有個胖媳婦也一點都不在意!”

我馬上就樂了。

人都希望自己是美麗、自信、被愛的,但現實好像在告訴我們,外形是你獲得這些的必要條件之一。悲劇的是這與生命自然走向相悖,隨着年紀增長,荷爾蒙降低,新陳代謝變慢,我們只會更容易長肉,而且減掉那幾斤變得很困難。但你要告訴自己,一直糾結在體重這件事兒上,看不到歲月和年齡也給了我們其他的東西,我們只會變得更不開心。

我跟周圍的人說,我還是要繼續減肥,不只是因爲我的職業要上鏡或者因爲別人說了什麼,而是因爲瘦會讓自己心情好,感覺更輕盈、更有自信、更愛買衣服捯飭自己,生活很美好,選擇更多樣。我們公司有一句口號:提升你感受幸福的能力。

其實不管是減肥還是其他你在意的事,只要能給你帶來這樣的結果,都值得我們爲之付出努力。

關於勵志人生的名人故事:雲中的雙子星座

作者:藍英年

十幾年前我在北京翻譯《日瓦戈醫生》。記得翻譯第十四章《重返瓦雷金諾》時,我曾激動得幾次擱筆,無法譯下去。暴風雪襲擊曠野中久無人住的住宅,四周渺無人跡,只有四隻狼對着室內的燈光嚎叫。棲身室內的日瓦戈醫生和拉拉陷入絕境,等待他們的不是逃脫便是死亡。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兩顆相愛的心互相溫暖、支撐。拉拉的原型便是伊文斯卡婭,日瓦戈同拉拉的愛情,便是詩意化的帕斯捷爾納克和伊文斯卡婭的愛情。

邂逅

帕斯捷爾納克出身於藝術氣氛濃厚的家庭,在歐洲文學藝術領域造詣很深,還精通英、德、法三國語言。他性格孤僻,落落寡合,與十月革命後從工農兵當中涌現出來的作家格格不入,由後者組成的文學團體“拉普”也把他視爲異類。但不知爲何,他受到布爾什維克領袖布哈林的青睞,在蘇聯作家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他被樹爲詩人的榜樣。

1935年,斯大林用去世已五年的馬雅可夫斯基取代帕斯捷爾納克。1938年布哈林被處決後,帕斯捷爾納克在作家當中完全被孤立。無產階級作家不屑於同他交往,他對他們也敬而遠之。與他同屬異類的作家不敢同他交往。例如,同他教養相似的女詩人阿赫瑪託娃因丈夫和兒子被捕而自身難保,怎敢再牽連他。在家庭中,帕斯捷爾納克同樣孤獨。第二任妻子奈豪斯當初決然離開前夫,義無反顧地把身心獻給帕斯捷爾納克,但文化修養的差異使他們難以在精神上產生共鳴。

帕斯捷爾納克的心靈漸漸乾涸,亟待友誼的甘露。不久二戰爆發,他同全體蘇聯人民一起投身於反法西斯戰爭中,與作家綏拉菲莫維奇一起上前線,並獲得一枚獎章,暫時忘卻了內心的孤寂。

1946年,他乘着這股清新的風開始寫《日瓦戈醫生》。就在這一年,他在西蒙諾夫主編的文學雜誌《新世界》的編輯部結識了伊文斯卡婭。伊文斯卡婭到底是編輯還是西蒙諾夫的祕書,說法不一。帕斯捷爾納克一直是伊文斯卡婭熱愛的詩人、崇拜的偶像,親眼見到他,她激動不已。帕斯捷爾納克也被伊文斯卡婭超凡脫俗的美貌所震撼,兩人目光一接觸便激起心靈的火花。

幾天後,帕斯捷爾納克便把自己所有的詩集簽名贈送給伊文斯卡婭,並請她到著名鋼琴家尤金娜家聽他朗誦《日瓦戈醫生》前三章。伊文斯卡婭覺得,第二章中的拉拉氣質與自己非常相似。後來帕斯捷爾納克就以她爲原型塑造拉拉,把伊文斯卡婭的經歷寫入拉拉的形象中。伊文斯卡婭的第一任丈夫在大清洗中被迫自殺,第二任丈夫病故,她與女兒伊琳娜相依爲命。拉拉的丈夫也是被迫自殺,她同女兒卡佳廝守在一起。

此時,伊文斯卡婭34歲,帕斯捷爾納克56歲,但年齡的差異未能阻礙他們相愛。

孤立

帕斯捷爾納克在西方的影響力超過蘇聯國內許多走紅的作家。自1945年至1957年,帕斯捷爾納克十次被提名爲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但蘇聯作協的領導想方設法壓制帕斯捷爾納克,不發表他的作品。帕斯捷爾納克見詩作無法發表,便以譯書維持生計。他所譯的《哈姆雷特》和《浮士德》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威望反而增高。

作協爲了教訓帕斯捷爾納克,阻止他寫《日瓦戈醫生》,1949年10月9日逮捕了伊文斯卡婭,罪名是她夥同《星火》雜誌副主編奧西波夫僞造委託書。帕斯捷爾納克無力拯救自己心愛的人,除悲痛和思念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小說創作中。帕斯捷爾納克被傳喚到警察局,民警把從伊文斯卡婭家中抄出的詩集退還給他。帕斯捷爾納克拒絕領取,聲明詩集是他贈送給伊文斯卡婭的,已不屬於他,應物歸原主。

帕斯捷爾納克的倔強態度,使監獄裏的伊文斯卡婭更加受罪。審訊員對她連軸審訊,刺眼的燈光通宵對着她的眼睛,他們不讓她睡覺,一直折磨她三天三夜,逼她交代“猶太佬”的反蘇言行。帕斯捷爾納克是猶太人,審訊員都管他叫“猶太佬”。爲了壓下她的“氣焰”,審訊員把她關入太平間,暗示帕斯捷爾納克已死。伊文斯卡婭並不害怕,她一一揭開屍體上的白布,發現沒有自己的愛人,反而增加了對抗的勇氣。

歸來

這時審訊員發現她懷有身孕,便不再審訊她,把她送進波季馬勞改營。她同女勞改犯用鐵鎬刨地時流產了,這是她和帕斯捷爾納克的孩子。伊文斯卡婭在勞改營裏被關了五年,到1953年才被釋放。

伊文斯卡婭在勞改營期間,帕斯捷爾納克無法同她聯繫,每次回憶起他們在一起的情景就痛不欲生,寫了不少思念她、讚美她的詩。

伊文斯卡婭被釋放後,帕斯捷爾納克急於見她又怕見她,不知五年的牢獄之災會把她變成什麼樣子。帕斯捷爾納克見到伊文斯卡婭時驚喜萬分,勞改非但未摧毀她的精神,也未改變她的容顏,她依然楚楚動人。他們的關係更加密切,伊文斯卡婭不僅是帕斯捷爾納克溫柔的情人,還是他事業的堅定支持者。拉拉的形象可以說是他們共同創造的,伊文斯卡婭的經歷豐富了拉拉的形象。從此,帕斯捷爾納克的一切出版事宜皆由伊文斯卡婭負責,這是帕斯捷爾納克的妻子奈豪斯無法勝任的。帕斯捷爾納克對這兩個女人的態度,同日瓦戈對妻子冬尼婭和拉拉的態度一樣,對妻子深感內疚,下不了決心同她離異,因此也無法同伊文斯卡婭正式結合。

出版

1956年,帕斯捷爾納克完成《日瓦戈醫生》,把稿子同時交給《新世界》雜誌和文學出版社。《新世界》否定了小說,把稿子退還給帕斯捷爾納克,還附了一封由西蒙諾夫、費定等人簽名的信,嚴厲譴責小說反蘇反人民的傾向。文學出版社也拒絕出版這部小說。

1957年,意大利出版商費爾特里內利從伊文斯卡婭那兒讀到手稿,欣賞備至,把手稿悄悄帶回意大利,準備出版意文譯本。他同帕斯捷爾納克商洽,帕斯捷爾納克提出必須先在國內出版才能在國外出版。伊文斯卡婭又去找文學出版社,懇求他們出版,並提出他們可以隨意刪去他們無法接受的詞句甚至章節,哪怕出個節本也行,但遭拒絕。

這時被稱爲“灰衣主教”的蘇斯洛夫出面了。他要求帕斯捷爾納克以修改手稿爲名,向費爾特里內利索回手稿。帕斯捷爾納克按照蘇斯洛夫的指示做了,但費爾特里內利拒絕退稿。蘇斯洛夫親自飛往羅馬,請求意共陶里亞蒂出面干預,因爲費爾特里內利是意共黨員。沒料到,費爾特里內利搶先一步退黨,並在1957年年底出版了《日瓦戈醫生》的意大利文譯本,接着歐洲又出版了英、德、法等各種語言的譯本,《日瓦戈醫生》成爲1958年西方最暢銷的書。

蘇聯領導人震怒了,作家和人民憤怒了,大概不完全由於小說的內容,因爲他們可能誰也沒讀過這部小說,而是由於蘇斯洛夫親自出馬仍未能阻止小說出版,丟了面子。

總之,帕斯捷爾納克成爲衆矢之的。報刊連篇累牘地發表抨擊《日瓦戈醫生》的文章,可幾乎誰也沒讀過這部小說。

獲獎

1958年10月23日,瑞典文學院宣佈將195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帕斯捷爾納克,以表彰他在“當代情詩和偉大的俄羅斯敘事詩文學傳統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帕斯捷爾納克也向瑞典文學院發電報表示感激:“無比感激、激動、光榮、惶恐、羞愧。”丘科夫斯基和伊萬諾夫兩位鄰居向帕斯捷爾納克祝賀。

次日清晨,第三位鄰居費定來到帕斯捷爾納克家,不理睬正在廚房準備早餐的奈豪斯,徑直上樓走進帕斯捷爾納克的書房,逼他公開聲明拒絕諾貝爾文學獎,不然作協就開除他;並讓帕斯捷爾納克到他家走一趟,蘇共中央文藝處處長波利卡爾波夫正在那裏等候他。帕斯捷爾納克拒絕發表聲明,也不肯同費定去見波利卡爾波夫。

他在致作協主席團的信中寫道:“任何力量也無法使我拒絕人家給予我的榮譽。但諾貝爾文學獎我將轉贈給保衛和平委員會。”

拒絕

然而僅僅過了幾小時,帕斯捷爾納克同伊文斯卡婭通過電話後,立即到郵局給瑞典文學院拍電報:“鑑於我所隸屬的社會對這種榮譽所做的解釋,我必須拒絕授予我的、我本不配獲得的獎金。”與此同時,他也給蘇共中央發了份電報:“恢復伊文斯卡婭的工作,我已拒絕獎金。”

爲捍衛榮譽,帕斯捷爾納克不畏懼死亡和流放,但榮譽在愛情面前黯然失色。爲使伊文斯卡婭免遭迫害,帕斯捷爾納克犧牲一切都在所不惜。

然而一切都爲時已晚,聽命於領導的羣衆在團中央第一書記謝米恰特內的煽動下,在帕斯捷爾納克住宅前示威,用石塊打碎門窗玻璃,呼喊着把帕斯捷爾納克驅逐出境的口號。如果不是印度尼赫魯直接給赫魯曉夫打電話,聲稱他本人準備擔任“保衛帕斯捷爾納克委員會”主席的話,帕斯捷爾納克很可能被驅逐出境了。在一連串猛烈的打擊下,帕斯捷爾納克身心憔悴,一蹶不振。

身後

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爾納克溘然長逝。官方當然不會舉行任何追悼儀式,只在報上發了一條消息:文學基金會會員帕斯捷爾納克逝世。連他是詩人、作家都不提了。他的詩歌愛好者在作家村貼出訃告,被民警揭掉後重新貼上。

帕斯捷爾納克下葬的那天,千百萬人涌向他的住宅同他告別。奈豪斯不準伊文斯卡婭同他告別。伊文斯卡婭在大門前站了一夜,只能從人羣后面遠遠望着徐徐向前移動的靈柩。此時她五內俱焚,暈倒在地。但她萬萬沒料到,等着她的是更大的磨難。

帕斯捷爾納克逝世後,伊文斯卡婭和她20歲的女兒伊琳娜同時被捕,罪名是向國外傳遞手稿並獲取鉅額稿酬。伊文斯卡婭除了在莫斯科給意大利出版商看過《日瓦戈醫生》手稿外,從未向國外傳遞過任何手稿,至於稿酬更是一個戈比也沒領取過。當局把對帕斯捷爾納克的怨氣,都撒在伊文斯卡婭身上。伊文斯卡婭被判入獄四年,女兒伊琳娜被判入獄兩年。

赫魯曉夫下臺後,伊文斯卡婭才被釋放。她同帕斯捷爾納克相愛13載,共同經歷了人生旅途的驚濤駭浪。她把這一切都寫入回憶錄《時間的俘虜》,書名取自帕斯捷爾納克的抒情詩《夜》的最後一節:

別睡,別睡,藝術家,

不要被夢魂纏住,

你是永恆的人質,

你是時間的俘虜。

關於勵志人生的名人故事:最遠的距離

作者:李筱懿

現在想來,“人生若只如初見”,真是句太悵惘的話。大多數怨侶回憶起當年,多少都會這麼感慨。

就好像,1953年9月的某一天,蔣碧微得知,徐悲鴻直到去世,身邊還珍藏着早年與她同在巴黎買的懷錶。

就好像,1968年4月,蔣碧微在臺北的醫院裏,望着病榻上雙眼微張、不能言語、即將離世的張道藩。

1920xx年,22歲的徐悲鴻對18歲的蔣棠珍一見鍾情。由於早年曾與她的伯父和姐夫同在宜興女子學校教書,徐悲鴻不僅是蔣家常客,而且深得她父母的喜愛。

有一天,徐悲鴻託朋友朱了洲悄悄傳話,問她是否願意一起出國。從未與任何男子單獨會過面的蔣棠珍,居然答應了。她把一封信留在母親的針線筐裏,把13歲就已確定的婚約拋在腦後,毅然決然地跟着這個她並不瞭解的男子遠走東京。她在回憶錄中說:

“這以後徐先生便私下爲我取了一個名字:碧微。還刻了一對水晶戒指,一隻上面刻‘悲鴻’,一隻鐫着‘碧微’。他把刻着‘碧微’的戒指整天戴在手上,有人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便得意地答:‘這是我未來太太的名字。’人家追問他未來的太太是誰,他只神祕地笑笑。”

私奔之後,宜興名門望族蔣家無奈地搞了場“行爲藝術”,宣稱蔣棠珍因病身故,然後是哭靈、出殯,棺材裏放滿了石頭。從此,蔣棠珍這個名字與石頭一起被掩埋,蔣碧微的人生之幕徐徐開啓。

當年的徐悲鴻與蔣碧微,一個年少俊逸、才華初顯,一個熱烈浪漫、青春洋溢,從東京到巴黎他們彼此依偎,光景溫軟得如同他爲她畫的那些畫兒。

《琴課》裏,她身穿旗袍,身姿婀娜,握着小提琴的手指纖細靈動,隔着近百年的時空依然可以感受到,筆墨落在畫布上的一瞬間,飽蘸了無限的愛意。只有深愛一個人,才能讓她在畫中如此靜美、優雅,獨具光華。

《簫聲》裏,她脣角微揚,眼眸清亮如秋水,手指蝴蝶樣地翻飛,簫聲婉轉,呼之欲出,嫺雅沉靜的畫面下,有情感的河水緩慢而深邃地流淌。還有《憑桌》《裸裎》《慵》《靜讀》《傳真》,單從這些畫,就能讀出當年他對她的深情。

只是,美好終究有限。

當清寒皆成往事,繁華即在眼前時,兩人的關係卻急轉直下。

1920xx年回國後,徐悲鴻擔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在畫壇聲名鵲起,子女也相繼出世。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牽頭,爲他在南京修建華美的傅厚崗公館。

蔣碧微熱愛社交,“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太太客廳式的觥籌交錯讓她怡然自得。此時創作力旺盛的徐悲鴻卻將心力完全用在藝術上。她不滿他以自我爲中心的冷漠,他反感她強勢與挑剔的虛榮,裂痕一天天加深。

1930年,徐悲鴻愛上學生孫多慈。孫多慈贈予紅豆,他鑲金做成戒指,鐫上“慈悲”二字。僅僅十年,他手上的戒指便從“碧微”換作“慈悲”,怎能不讓她礙眼堵心?她立馬橫刀捍衛婚姻,不僅拔掉了孫多慈贈送的用來裝點傅厚崗公館花園的楓樹苗,而且寫信給相關負責人,讓孫多慈公費留學的機會泡湯。

徐悲鴻憤然將公館命名爲“危巢”,將畫室命名爲“無楓堂”,遠避桂林。

徐悲鴻刊登啓事:“悲鴻與蔣碧微女士因意志不合,斷絕同居關係已歷八年……破鏡已難重圓,此後悲鴻一切與蔣女士毫不相涉。茲恐社會未盡深知,特此聲明。”

18歲起與他一同漂泊天涯、撫育子女的甘苦被一筆勾銷,曾經甜蜜溫軟的時光變成了“同居”,她勃然大怒。敢於私奔的女子,都有幾分果斷潑辣、不計後果的天性,她從此與他恩斷義絕,勢不兩立。

她把“分居啓事”鑲在玻璃鏡框裏,赫然放在客廳迎門的書架上,命名爲“碧微座右銘”。

他給她父親蔣梅笙的葬禮送的奠儀被一概退回。

她對與孫多慈分手、試圖與她修好的他說:“今天你要是自己醒悟,因爲割捨不下對我和孩子的感情而要求回來,那還可以考慮;如果是因爲孫多慈也不要你,你退而求其次回來,那是絕無可能的。”

在這樣的強勢下,複合瞭然無望,波光瀲灩的舊時光到底遮不住現實的侷促。

離婚時,她再次展現了得理不饒人的胡攪蠻纏,向他索要現金100萬元、古畫40幅、他本人的作品100幅,此外,他每月收入的一半交給她作爲兒女的撫養費。

心懷對她的愧疚和對巴黎生活的感念,他夜以繼日地作畫以滿足她過分的要求。不料,她又提出,先前支付的20萬元已花完,要再給100萬元和100幅畫,此外每月給子女兩萬元撫養費。

而月薪不過兩萬元的他再次答應了她的所有要求。1945年,兩人在離婚協議上簽字時,他還將那幅《琴課》帶去送給她,他知道她喜歡那幅畫。

20xx年最好的時光從此成了前塵往事。

當年的她,必然是黑白分明、愛憎瞭然,眼裏容不得一粒沙,美狄亞一般充滿被辜負的憤懣和報復而後快的兇悍。

而經年打磨,她到老年後發現,原來這一生她不曾用過其他任何人一塊錢,也沒有向任何人借過錢,都是依靠離婚時“徐先生”給她的畫換錢爲生的。原來她視爲生命的尊嚴和驕傲,都是那個“負心人”提供的。她的心裏是否會有一絲自省的後悔?

進退相隔不過是分寸的把握,人生苦短不過在迂迴之間。

這些,以她的聰明,她遲早會明白——假如沒有張道藩。

與蔣碧微同時代的女子,有過如此濃烈、熾熱情感經歷的不在少數。只是因爲徐悲鴻和張道藩的巨大光環,她不期然地成了民國兩件最出名情事的女主角。婚姻中的蔣碧微,向徐悲鴻展現了人性中毫無顧忌的一面:強悍、任性、虛榮、計較;婚姻外的蔣碧微,卻留給張道藩一個女子力所能及的美好:聰明、優雅、溫柔、得體。

和徐悲鴻的剛直耿介相比,張道藩既有畫家、文人的浪漫多情,又有職業政客的世故圓滑。他和蔣碧微初見於1920xx年。在巴黎期間,謝壽康、劉紀文、邵洵美等留學生成立了“天狗會”,彼此以兄弟相稱,徐悲鴻是二哥,張道藩是三弟。1920xx年,三弟從佛羅倫薩給二嫂寄了第一封信:

“你不必問她是誰,也無須想她是誰,如果你對我的問題有興趣,請你加以思考,並且請你指教、解答和安慰:以你心裏的猜度,假如我拿出英雄氣概,去向她說‘我愛你’,她會怎麼樣?假如我直接去問她:‘我愛你,你愛我不愛?’她又會如何回答我?”

在巴黎心情複雜地與法國姑娘蘇珊剛剛訂婚的三弟,並沒有獲得二嫂的熱烈迴應。直到1937年,南京被日軍轟炸,二嫂婚姻失據,纔有了這段“天地間最偉大的愛情”(張道藩語)。

從1937年到1949年,兩人以“振宗”和“雪”爲筆名,情書紛飛。那兩千多封通信,在不相關的人看來,有無病呻吟的相思,有情到深處的絮叨,有事無鉅細的煩瑣,有隻宜私語的肉麻。

張道藩趁蔣碧微父親七十大壽,送了厚重禮金,蔣碧微當即退還,說:“幸君諒吾苦衷,納回成命,庶幾愛吾更深矣。”多麼懂事明理,哪裏還是那個爲了要錢跟徐悲鴻大鬧的蔣碧微。

1942年,客居新加坡三年的徐悲鴻回到國內,蔣碧微十分尷尬,作爲徐悲鴻的妻子,她無法拒絕丈夫返家,但她已成了張道藩的情婦。她寫信給張道藩,傾訴矛盾,張道藩提出四條出路:一、離婚結婚(雙方各自離婚後再公開結合);二、逃避求生(放棄一切,雙雙逃向遠方);三、忍痛重圓(忍痛割愛,做精神上的戀人);四、保存自由(與徐悲鴻離婚,暗地做張道藩的情人)。蔣碧微選擇了最後一條路。

兩人深度糾纏30多年,在臺灣同居十年,張道藩始終沒給她妻子的名分。張道藩當時官至臺灣“立法院長”,妻子蘇珊到蔣介石官邸告狀,要求主持公道,不然就向新聞界尤其是西方記者抖落一切。

是要一個美人遲暮的蔣碧微,還是要名譽、地位、前途?張道藩縱然糾結,卻依舊清醒。比起視感情大過天的徐悲鴻,他的政客本質表露無遺。

蔣碧微的失落可想而知。30年的煩惱、痛苦夾雜着甜蜜的生活,像是一場夢。

蔣碧微依舊硬朗好強,毫不嘴軟地總結:“基於種種的因素,我決計促成他的家庭團圓。”

與他分手六年後,她完成了50萬字的回憶錄,上篇《我與悲鴻》,下篇《我與道藩》,1966年在臺灣出版,至今仍轟動遐邇。

兩岸相隔,她與子女音訊難通,暮年獨居近20xx年,寂然離世。

就像一個反諷,自尊到強悍的蔣碧微,人生的兩段感情都沒有名分。

她這一生,似乎始終沒有掌握好生活的力道——於不該時,用力過猛;于堅持時,綿軟無力。

對於一個女子,或許最遠的距離,就在進退之間。

如果我們可以多看一些關於勵志人生的名人故事,那肯定會有所收穫的,那麼關於勵志人生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勵志人生的名人故事:一直折騰在想瘦的路上

作者:李靜

最近一直減肥,晚上只吃西紅柿,瘦得很快,心情也跟着跌落……我深刻體會到,美食原來是人類重要的快樂源泉!不能吃看啥都不順眼。

回家的路上給家裏打電話:“晚上吃啥呀?西紅柿還是黃瓜,選哪個啊?”算了,選哪個都一樣沒勁!去年《美麗俏佳人》出了一本健康減肥書讓我寫推薦語,我說我還沒開始“享瘦”,我還折騰在想瘦的路上!

我的閨密,那英、樑靜、蔣雯麗,我們四個曾經有一個減肥羣,每天餓得不行卻都在羣裏鼓勵對方不能吃飯,每天晚飯時我們都會準時在羣裏出現,討論最新減肥法、交流跑步公里數、互相激勵。這樣大概堅持了三個星期,忽然有一天晚飯時間大家都沒人說話,後來才知道,大家都偷偷吃飯了!

減肥羣慘淡收場,從此寂靜。

有一天一個服裝設計師來給我試衣服,我邊試邊感嘆說:“我們這行能接觸到各種各樣、最新的健康減肥信息,鍼灸、拔罐、按摩、排毒果汁、代餐……但我怎麼一直沒成功呢?”

一旁的設計師助理姑娘說:“靜姐,我一週瘦了七斤。”我問:“你咋瘦的?”

姑娘有點不好意思地說:“上次來量尺寸,聽到您說正在減肥的方法,我就偷偷記住回去照做了,然後就瘦了。”

我很鬱悶,接着領悟到,原來我的減肥,就是一直在嘗試、一直在失敗、一直在繼續。我猜好多女性都跟我一樣,無奈地、日復一日地在與體重抗爭着。

去年有一次我在機場被記者拍,新聞標題是《李靜機場現身素顏疑似懷孕》!

我看了看偷拍照裏的自己,想找出被認爲疑似懷孕的線索:沒化妝,穿着一件黑色大外套和一條寬鬆的褲子,脖子上掛着一條圍巾。

這只是一個雖然不苗條了但還算正常、帶着旅途疲憊的普通人。

那天我剛出差回來,剛下飛機就開始打電話工作,完全沒注意啥時候被偷拍了。

第二天我同事對我說,機場很多記者蹲點兒,讓我下次再坐飛機要捯飭一下。難道因爲有人可能會認識我,我就要時刻保持光鮮嗎?

記得有一天,我看着自己的牛仔褲有點穿不進了,坐在牀上生氣,不知爲什麼就想到這一切就是我老公的錯,於是來了一段怨婦聲明:“如果不結婚,不生孩子,這條褲子肯定沒問題!”他說:“你說你老了,怪我,很不公平,因爲我也在老,這是命運,不是我的錯。如果你對自己上鏡沒有要求,那我對有個胖媳婦也一點都不在意!”

我馬上就樂了。

人都希望自己是美麗、自信、被愛的,但現實好像在告訴我們,外形是你獲得這些的必要條件之一。悲劇的是這與生命自然走向相悖,隨着年紀增長,荷爾蒙降低,新陳代謝變慢,我們只會更容易長肉,而且減掉那幾斤變得很困難。但你要告訴自己,一直糾結在體重這件事兒上,看不到歲月和年齡也給了我們其他的東西,我們只會變得更不開心。

我跟周圍的人說,我還是要繼續減肥,不只是因爲我的職業要上鏡或者因爲別人說了什麼,而是因爲瘦會讓自己心情好,感覺更輕盈、更有自信、更愛買衣服捯飭自己,生活很美好,選擇更多樣。我們公司有一句口號:提升你感受幸福的能力。

其實不管是減肥還是其他你在意的事,只要能給你帶來這樣的結果,都值得我們爲之付出努力。

關於勵志人生的名人故事:雲中的雙子星座

作者:藍英年

十幾年前我在北京翻譯《日瓦戈醫生》。記得翻譯第十四章《重返瓦雷金諾》時,我曾激動得幾次擱筆,無法譯下去。暴風雪襲擊曠野中久無人住的住宅,四周渺無人跡,只有四隻狼對着室內的燈光嚎叫。棲身室內的日瓦戈醫生和拉拉陷入絕境,等待他們的不是逃脫便是死亡。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兩顆相愛的心互相溫暖、支撐。拉拉的原型便是伊文斯卡婭,日瓦戈同拉拉的愛情,便是詩意化的帕斯捷爾納克和伊文斯卡婭的愛情。

邂逅

帕斯捷爾納克出身於藝術氣氛濃厚的家庭,在歐洲文學藝術領域造詣很深,還精通英、德、法三國語言。他性格孤僻,落落寡合,與十月革命後從工農兵當中涌現出來的作家格格不入,由後者組成的文學團體“拉普”也把他視爲異類。但不知爲何,他受到布爾什維克領袖布哈林的青睞,在蘇聯作家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他被樹爲詩人的榜樣。

1935年,斯大林用去世已五年的馬雅可夫斯基取代帕斯捷爾納克。1938年布哈林被處決後,帕斯捷爾納克在作家當中完全被孤立。無產階級作家不屑於同他交往,他對他們也敬而遠之。與他同屬異類的作家不敢同他交往。例如,同他教養相似的女詩人阿赫瑪託娃因丈夫和兒子被捕而自身難保,怎敢再牽連他。在家庭中,帕斯捷爾納克同樣孤獨。第二任妻子奈豪斯當初決然離開前夫,義無反顧地把身心獻給帕斯捷爾納克,但文化修養的差異使他們難以在精神上產生共鳴。

帕斯捷爾納克的心靈漸漸乾涸,亟待友誼的甘露。不久二戰爆發,他同全體蘇聯人民一起投身於反法西斯戰爭中,與作家綏拉菲莫維奇一起上前線,並獲得一枚獎章,暫時忘卻了內心的孤寂。

1946年,他乘着這股清新的風開始寫《日瓦戈醫生》。就在這一年,他在西蒙諾夫主編的文學雜誌《新世界》的編輯部結識了伊文斯卡婭。伊文斯卡婭到底是編輯還是西蒙諾夫的祕書,說法不一。帕斯捷爾納克一直是伊文斯卡婭熱愛的詩人、崇拜的偶像,親眼見到他,她激動不已。帕斯捷爾納克也被伊文斯卡婭超凡脫俗的美貌所震撼,兩人目光一接觸便激起心靈的火花。

幾天後,帕斯捷爾納克便把自己所有的詩集簽名贈送給伊文斯卡婭,並請她到著名鋼琴家尤金娜家聽他朗誦《日瓦戈醫生》前三章。伊文斯卡婭覺得,第二章中的拉拉氣質與自己非常相似。後來帕斯捷爾納克就以她爲原型塑造拉拉,把伊文斯卡婭的經歷寫入拉拉的形象中。伊文斯卡婭的第一任丈夫在大清洗中被迫自殺,第二任丈夫病故,她與女兒伊琳娜相依爲命。拉拉的丈夫也是被迫自殺,她同女兒卡佳廝守在一起。

此時,伊文斯卡婭34歲,帕斯捷爾納克56歲,但年齡的差異未能阻礙他們相愛。

孤立

帕斯捷爾納克在西方的影響力超過蘇聯國內許多走紅的作家。自1945年至1957年,帕斯捷爾納克十次被提名爲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但蘇聯作協的領導想方設法壓制帕斯捷爾納克,不發表他的作品。帕斯捷爾納克見詩作無法發表,便以譯書維持生計。他所譯的《哈姆雷特》和《浮士德》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威望反而增高。

作協爲了教訓帕斯捷爾納克,阻止他寫《日瓦戈醫生》,1949年10月9日逮捕了伊文斯卡婭,罪名是她夥同《星火》雜誌副主編奧西波夫僞造委託書。帕斯捷爾納克無力拯救自己心愛的人,除悲痛和思念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小說創作中。帕斯捷爾納克被傳喚到警察局,民警把從伊文斯卡婭家中抄出的詩集退還給他。帕斯捷爾納克拒絕領取,聲明詩集是他贈送給伊文斯卡婭的,已不屬於他,應物歸原主。

帕斯捷爾納克的倔強態度,使監獄裏的伊文斯卡婭更加受罪。審訊員對她連軸審訊,刺眼的燈光通宵對着她的眼睛,他們不讓她睡覺,一直折磨她三天三夜,逼她交代“猶太佬”的反蘇言行。帕斯捷爾納克是猶太人,審訊員都管他叫“猶太佬”。爲了壓下她的“氣焰”,審訊員把她關入太平間,暗示帕斯捷爾納克已死。伊文斯卡婭並不害怕,她一一揭開屍體上的白布,發現沒有自己的愛人,反而增加了對抗的勇氣。

歸來

這時審訊員發現她懷有身孕,便不再審訊她,把她送進波季馬勞改營。她同女勞改犯用鐵鎬刨地時流產了,這是她和帕斯捷爾納克的孩子。伊文斯卡婭在勞改營裏被關了五年,到1953年才被釋放。

伊文斯卡婭在勞改營期間,帕斯捷爾納克無法同她聯繫,每次回憶起他們在一起的情景就痛不欲生,寫了不少思念她、讚美她的詩。

伊文斯卡婭被釋放後,帕斯捷爾納克急於見她又怕見她,不知五年的牢獄之災會把她變成什麼樣子。帕斯捷爾納克見到伊文斯卡婭時驚喜萬分,勞改非但未摧毀她的精神,也未改變她的容顏,她依然楚楚動人。他們的關係更加密切,伊文斯卡婭不僅是帕斯捷爾納克溫柔的情人,還是他事業的堅定支持者。拉拉的形象可以說是他們共同創造的,伊文斯卡婭的經歷豐富了拉拉的形象。從此,帕斯捷爾納克的一切出版事宜皆由伊文斯卡婭負責,這是帕斯捷爾納克的妻子奈豪斯無法勝任的。帕斯捷爾納克對這兩個女人的態度,同日瓦戈對妻子冬尼婭和拉拉的態度一樣,對妻子深感內疚,下不了決心同她離異,因此也無法同伊文斯卡婭正式結合。

出版

1956年,帕斯捷爾納克完成《日瓦戈醫生》,把稿子同時交給《新世界》雜誌和文學出版社。《新世界》否定了小說,把稿子退還給帕斯捷爾納克,還附了一封由西蒙諾夫、費定等人簽名的信,嚴厲譴責小說反蘇反人民的傾向。文學出版社也拒絕出版這部小說。

1957年,意大利出版商費爾特里內利從伊文斯卡婭那兒讀到手稿,欣賞備至,把手稿悄悄帶回意大利,準備出版意文譯本。他同帕斯捷爾納克商洽,帕斯捷爾納克提出必須先在國內出版才能在國外出版。伊文斯卡婭又去找文學出版社,懇求他們出版,並提出他們可以隨意刪去他們無法接受的詞句甚至章節,哪怕出個節本也行,但遭拒絕。

這時被稱爲“灰衣主教”的蘇斯洛夫出面了。他要求帕斯捷爾納克以修改手稿爲名,向費爾特里內利索回手稿。帕斯捷爾納克按照蘇斯洛夫的指示做了,但費爾特里內利拒絕退稿。蘇斯洛夫親自飛往羅馬,請求意共陶里亞蒂出面干預,因爲費爾特里內利是意共黨員。沒料到,費爾特里內利搶先一步退黨,並在1957年年底出版了《日瓦戈醫生》的意大利文譯本,接着歐洲又出版了英、德、法等各種語言的譯本,《日瓦戈醫生》成爲1958年西方最暢銷的書。

蘇聯領導人震怒了,作家和人民憤怒了,大概不完全由於小說的內容,因爲他們可能誰也沒讀過這部小說,而是由於蘇斯洛夫親自出馬仍未能阻止小說出版,丟了面子。

總之,帕斯捷爾納克成爲衆矢之的。報刊連篇累牘地發表抨擊《日瓦戈醫生》的文章,可幾乎誰也沒讀過這部小說。

獲獎

1958年10月23日,瑞典文學院宣佈將195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帕斯捷爾納克,以表彰他在“當代抒情詩和偉大的俄羅斯敘事詩文學傳統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帕斯捷爾納克也向瑞典文學院發電報表示感激:“無比感激、激動、光榮、惶恐、羞愧。”丘科夫斯基和伊萬諾夫兩位鄰居向帕斯捷爾納克祝賀。

次日清晨,第三位鄰居費定來到帕斯捷爾納克家,不理睬正在廚房準備早餐的奈豪斯,徑直上樓走進帕斯捷爾納克的書房,逼他公開聲明拒絕諾貝爾文學獎,不然作協就開除他;並讓帕斯捷爾納克到他家走一趟,蘇共中央文藝處處長波利卡爾波夫正在那裏等候他。帕斯捷爾納克拒絕發表聲明,也不肯同費定去見波利卡爾波夫。

他在致作協主席團的信中寫道:“任何力量也無法使我拒絕人家給予我的榮譽。但諾貝爾文學獎我將轉贈給保衛和平委員會。”

拒絕

然而僅僅過了幾小時,帕斯捷爾納克同伊文斯卡婭通過電話後,立即到郵局給瑞典文學院拍電報:“鑑於我所隸屬的社會對這種榮譽所做的解釋,我必須拒絕授予我的、我本不配獲得的獎金。”與此同時,他也給蘇共中央發了份電報:“恢復伊文斯卡婭的工作,我已拒絕獎金。”

爲捍衛榮譽,帕斯捷爾納克不畏懼死亡和流放,但榮譽在愛情面前黯然失色。爲使伊文斯卡婭免遭迫害,帕斯捷爾納克犧牲一切都在所不惜。

然而一切都爲時已晚,聽命於領導的羣衆在團中央第一書記謝米恰特內的煽動下,在帕斯捷爾納克住宅前示威,用石塊打碎門窗玻璃,呼喊着把帕斯捷爾納克驅逐出境的口號。如果不是印度尼赫魯直接給赫魯曉夫打電話,聲稱他本人準備擔任“保衛帕斯捷爾納克委員會”主席的話,帕斯捷爾納克很可能被驅逐出境了。在一連串猛烈的打擊下,帕斯捷爾納克身心憔悴,一蹶不振。

身後

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爾納克溘然長逝。官方當然不會舉行任何追悼儀式,只在報上發了一條消息:文學基金會會員帕斯捷爾納克逝世。連他是詩人、作家都不提了。他的詩歌愛好者在作家村貼出訃告,被民警揭掉後重新貼上。

帕斯捷爾納克下葬的那天,千百萬人涌向他的住宅同他告別。奈豪斯不準伊文斯卡婭同他告別。伊文斯卡婭在大門前站了一夜,只能從人羣后面遠遠望着徐徐向前移動的靈柩。此時她五內俱焚,暈倒在地。但她萬萬沒料到,等着她的是更大的磨難。

帕斯捷爾納克逝世後,伊文斯卡婭和她20歲的女兒伊琳娜同時被捕,罪名是向國外傳遞手稿並獲取鉅額稿酬。伊文斯卡婭除了在莫斯科給意大利出版商看過《日瓦戈醫生》手稿外,從未向國外傳遞過任何手稿,至於稿酬更是一個戈比也沒領取過。當局把對帕斯捷爾納克的怨氣,都撒在伊文斯卡婭身上。伊文斯卡婭被判入獄四年,女兒伊琳娜被判入獄兩年。

赫魯曉夫下臺後,伊文斯卡婭才被釋放。她同帕斯捷爾納克相愛13載,共同經歷了人生旅途的驚濤駭浪。她把這一切都寫入回憶錄《時間的俘虜》,書名取自帕斯捷爾納克的抒情詩《夜》的最後一節:

別睡,別睡,藝術家,

不要被夢魂纏住,

你是永恆的人質,

你是時間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