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語言運用>

關於基礎等級(二)—彰顯文體特色

語言運用 閱讀(2.5W)
關於基礎等級(二)—彰顯文體特色

一、什麼是“符合文體要求”
符合文體要求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符合試題規定的文體要求。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選擇的文體要求。試題不限定文體是基於考生選擇的自由,但是考生選定了哪種文體就要寫得像哪種文體,不要信手寫來,寫成四不像。如2001年大學聯考作文,有的考生先寫一個有關“誠信”的故事,再來兩段有關“誠信”的空洞議論。既不像記敘文,又不像議論文,這都是不符合文體要求的。近幾年大學聯考作文評分說明裏就有這樣一條,“文體不符合要求的酌情扣分”。
已規定文體的,按規定文體寫作;文體自選的,選自己擅長的、準備充分的。如1991年全國題《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要求“寫成發言稿或議論文”;1994年的《嘗試》,其要求爲“除詩歌外文體不限”;現在的話題作文連這一限制也已取消。考生要根據平時作文得分情況考慮哪一種文體自己最拿手,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還是其他文體。如果水平相差無幾,建議寫記敘文,記敘文比議論文可讀性要強一些。
另外,要看題目最適合哪種文體。有些題目,雖未規定文體,但仔細分析,往往有最佳文體。如《時間啊,時間》,宜寫成散文化的議論文,可取得形象化的說理效果。再如《機遇》一題,如果以“抓住機遇”立意,寫成議論文,就有人云亦云之嫌,如果寫成一篇小小說,效果就會好得多。下面通過圖表的形式來說明幾種實用文體所應注意的事項:
文體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
寫作目的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知授人以事告人
寫作要求刻畫形象分析推理介紹知識清楚明瞭
結構單位場面論層事項事由
語言要求具體生動嚴密概括簡潔準確平實得體
二、把握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
下面以同學的一次作文(以“誘惑”爲話題)爲例,說明不同文體不同的語言特點。
[例一]
就從令人眼花繚亂的遊戲機說起吧。再過去一兩年中大多是些“掌中型”、“插卡”的。我記得我們家也買了一個,它是與電視機聯繫在一起的,有兩個手柄,一個是主柄(可以選擇遊戲的),一個是副柄(不可以選擇遊戲項目,並且是在主柄玩過之後,才能進行)。而現在遊戲機最大誘人之處就是——逼真。現在這種遊戲是在電腦上進行的,由於高度的清晰度,人物的逼真,使玩家在玩的同時真正感覺到好像自己在遊戲裏與對方打一樣,而且有些遊戲還可以獲得一些報酬。所以這才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迷戀網吧,沉醉於遊戲機的刺激中。
像這樣的事情是常有的,在我們的周圍也有。例如某中學一名學生,他沉迷於網絡遊戲裏致使被學校勸其回家。由於他曠課達幾十餘節,經家人、老師勸說無效,學校決定勸其回家。可他回到家裏並沒有回(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把家裏的生活費竟然又拿去玩遊戲,導致家人對他喪失信心。這就是令人眼花繚亂的遊戲機的誘惑,如果你也遇到過,你會向(像)他那樣嗎?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誘惑,如果我們都像那位中學生一樣去拼命追求,達到了如癡如醉的境界,這樣也不是一種好的方法。
[例二]
我來到網吧門口,站在那兒猶豫不決,進還是不進?
放假,有幾位同學約我去上網,是好久不見的老同學。前天他們來到我家說大家聚一聚,沒等我答應他們已經定下了,只能去了。
我站在了網吧的門前,心情十分複雜,一面是學習,一面是同學。如果我進去了,一定玩一天,我將什麼事都做不了,大量作業只能放在一邊,但是這一天我會過得很開心的,沒有學習的壓力全身心放鬆,也許是調節學習的好方法。我想這可能是我上網的藉口,學校明文規定:學生不可以進網吧。算起來,從開學到現在,我已經很久沒有上網了。好,進去吧!我向前走了幾步,就要將腳跨進那門檻時,我止住了。
如果我今天進去了一定還會有明天、後天。不行!現在的時刻很關鍵。網吧裏的遊戲的打鬧聲和那些網迷們發出的尖叫聲混雜在一起。我決定進去看看,不玩。我掀起那門簾,但我又止住了,將手抽了回來,掉頭就走開了。走了不久,我想:同學還在裏面等我呢,我應該進去跟他們說一聲,我又回到了那家網吧門口,停住了。我進去後真的會立刻出來嗎?我相信會的,大步向前邁去。這時,我看到有一羣人簇擁着一個人擠進了網吧,我停住了,如果我真進去了……
面對有趣的網絡遊戲,面對誘人的網上聊天,面對……我真的能控制住自己嗎?答案我自己也不清楚。別人問我我當然會說:“我能。”可是真的面對時,我……
我不進去了。這是我最後的決定,離開了那家網吧,我如釋重負,心情格外的輕鬆。也就是一道門檻,距離只有幾十公分,幾公分,但進去了是一個樣,不進去又是另一個樣。
例一的語言有說明(遊戲機的構造)、敘述(同學迷戀網絡)、議論,既不像記敘文,也不像議論文。不符合文體要求。例二的語言,具體生動,把人物在網吧前的矛盾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是標準的記敘文語言。
記敘文的語言要清新流暢,文采奕奕,記人要生動形象,記事要準確流暢;議論文的語言要準確鮮明,概括生動,如果是雜感之類的,更要強調其文學性;說明文的語言要準確、精練、簡明,一般不求其生動性,以平實、自然爲主,當然科學小品例外。
例如,不同文體都要求語言生動形象,但議論文要用概括性語言,記敘文要用描述性語言。魯迅《拿來主義》中用一窮青年“欣欣然蹩進臥室”的形象來比喻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一個“蹩”字形神畢現,入木三分,語言何等凝練。阿累《一面》中寫魯迅:“他的面孔黃裏帶白,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初癒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摸一寸長,顯然好久沒有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着。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作者以形傳神,高度讚揚了魯迅先生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不事雕琢卻感動人心。
三、區分不同文體的主要表達方式。
記敘文以敘述和描寫爲主,間以議論和抒情。優秀的描寫性文字,可使人讀後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如晤其人,如臨其境。如《紅樓夢》第五回《林黛玉進賈府》中對王熙鳳的出場描寫,《包身工》中對包身工起牀場面的描寫,有如電影中的畫面,讓人過目不忘。記敘文間以議論和抒情,也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恰到好處,抓住“時機”,往往是在文中高潮或最有意義的地方,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二是要自然得體,簡練精當,與記敘部分融爲一體,不可無病呻吟。
記敘文中的議論和議論文中的議論不同,有它自己的特點:
1、要言不煩,畫龍點睛。議論文中的議論,常常要列出論點,用論據來論證,有論證過程,要具備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而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要言不煩,畫龍點睛,把所敘事物本身包含的深刻意義揭示出來,以加深讀者的理解。例如《孔乙己》中的那個帶議論性的句子:“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故鄉》中的那個名句:“希望是本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些話議論精闢,寓意深刻;言簡意賅,要言不煩。它們沒有論點、論據、論證,只寥寥數語,便把全文的要旨點出來了。
2、以記敘爲基礎,從記敘的內容中提煉。
記敘文中插進必要的議論,是爲了深化主題,是幫助讀者認識文章的思想意義,理解作者生活感受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這種議論必須建立在敘述的基礎上,而不是憑空發議論,必須是從所敘內容中提煉出來的,並和記敘的內容保持一致,而不能敘議割裂。如《包身工》最後的議論。
在這千萬被壓榨的包身工中間,沒有光,沒有熱,沒有溫情,沒有希望……沒有人道。這兒有的是20世紀的技術、機械、體制和對這種體制忠實服役的16世紀封建制度下的奴隸!
前文敘述了包身工惡劣的住宿、飲食、工作環境和上工時隨時可能遭到毆打、罰工錢、停工的懲罰以及下工時的被抄身等非人的待遇。這段議論緊扣這些內容,有力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野蠻殘酷,深化了文章的主題,使讀者對包身工制度有了深入的認識。
議論文以議論爲主,在用事實作論據時,有必要的敘述交待,但同樣與記敘文中的敘述是不同的。一是目的不同。記敘文通過敘事,突出形象,以表現中心,敘述本身就是目的;議論文中的敘述是爲了闡明事理,敘述只是手段,不能用敘述來代替道理。二是側重點不同。議論文選擇事例加以敘述時,是有選擇的,只選與論點有關的內容,不必要介紹事物的全過程,所以它的敘述往往高度概括。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背信棄義進攻蘇聯。斯大林在7月3日發表廣播演說,號召蘇聯人民起來保衛祖國,擊潰敵人,爭取勝利。這篇演說全文不到4000字,《解放日報》曾就此事寫了一篇特寫,詳盡地介紹了演說的時間、地點、背景、內容以及演說者當時的情緒、聽衆反應等。而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說到這件事,只用了不到100字:“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聯進行那麼大的反侵略戰爭,斯大林在七月三日發表了一篇演說,還只有我們《解放日報》一篇社論那麼長。”作者這樣概述是爲了說明寫文章應力求做到文字簡潔而內容充實,所以演講的內容、當時人們的情緒、反應,都成了不必要的信息,表述時也就舍繁求簡了。再如《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一文中有一段話:
戰國時候,有個南郭先生。此人不學無術。他聽說齊宣王愛聽竽合奏,就混在樂隊裏,裝模作樣,冒充內行,領取俸祿。後來齊宣王死了,齊緡王偏偏喜歡聽獨奏。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再也沒法混下去,只得溜走了。這就是“濫竽充數”這個成語的由來。
這段話是通過比喻論證證明“不懂就是不懂”,弄虛作假是不行的。從語言上看,是敘述“濫竽充數”這個典故的由來,也可以看作是一個論據,但作者敘述非常簡練,只用了五句話,就把故事內容交待得清楚明瞭。由此可見,議論文用論據論證論點時的語言特點。三是手法不同:記敘文調動一切描述手段,繪聲繪色,細膩地表現人物活動或事情的發展過程;議論文是用明白而簡潔的語言來概括人物活動和事情發展過程。四、掌握不同文體的文體特徵。
記敘文往往是通過敘述事件來塑造形象或表現主題,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俱全,因此在結構安排上往往有不同的線索和順序,如時空順序、感情變化線索,等等。議論文是通過事例來證明某一個觀點,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俱全。貫穿全文的“線索”不是“感情”,也不是“時空順序”,而是嚴密的判斷、概括和推理,也就是說是邏輯順序。說明文則要抓住被說明的對象,根據事物發展的先後順序或事物內部的邏輯關係來構思全文。
最後要強調一點的是:以上我們只是以標準的記敘文和議論文爲例在說明如何辨體,請同學們不要產生誤解,以爲只有這兩種文體可選。作文的體裁非常豐富,有記敘文、議論文,有小小說、詩歌、短劇、分鏡頭劇本,有抒情散文散文詩、寓言,有書信、演講,有續寫、改寫,有廣告、說明書……各種文體應有盡有。“文體自選”就是要我們以自己的強項去取勝,寫自己最擅長寫的文體。如長於想象的可寫科幻,善抒情的可寫散文,愛擡槓的可寫議論文等。同學們一定不要放棄“自選”“文體”的權利,要把命題者給我們的“優惠政策”用足。
訓練在線
(一)下面是魯迅《拿來主義》一文中的一段,請將它改寫成記述性文字,並注意體會兩種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爲祖上的蔭功(姑且讓我這麼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那麼,怎麼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爲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
(二)以《燭》爲題,如果運用三種(記敘、說明、議論)不同的文體,怎樣確定它們各自的中心?
(三)閱讀漫畫詩,以《讀漫畫詩〈漂亮的書架〉有感》爲題,寫一篇議論文。
漂亮的書架
--啊,你有一個多漂亮的書架呀!
--爲了買這個書架,我把所有的藏書都賣了。
要求:①根據漫畫詩,如果讓你畫一幅漫畫,請用一段文字表述出來。
②根據題意,確立一箇中心,寫一篇議論文。
[寫作提示]:
訓練題(一):注意兩點:一是不同文體的特點。原文是議論文。因此作者以這個“窮青年”面對“大宅子”的三種作法爲喻,闡明對“拿來主義”的正確態度,通過敘述,作者鮮明地表明瞭自己的觀點;而改寫文是記敘文,因此只能通過對這個“窮青年”面對“大宅子”的心理活動的描述,含蓄地表明自己的觀點。二是兩者語言的特點。原文語言簡潔、形象,改寫文是記敘文,因此,要求用描述性語言,要展開合理的聯想,運用外貌、心理活動、行動等描寫。
訓練題(二):記敘文:可以狀物爲主,圍繞“燭”的象徵、比喻意義,抓住特點,具體描寫;可記敘歌頌有關的人和事,少說空洞的贊評,多舉生動的事例。
說明文:主要介紹燭的有關知識,如外形特徵、起源、生產和用途。燭曾被廣泛應用,現在雖然被電燈取代,仍常常用得着,如生日蠟燭、宗廟蠟燭、花燈蠟燭以及斷電時照明用等。
議論文:由物及人,如可由“蠟炬成灰淚始幹”到甘爲人梯、願爲他人作嫁衣的人,再到最後大力提倡蠟燭的獻身精神等,應多舉新鮮典型的事例。
訓練題(三):1、沒有圖畫,而要根據自己的想象去描述,因此要運用說明性的語言,注意畫面的人物、神態、背景等。2、本題的漫畫與對話表明一個人爲了買一個“漂亮的書架”,把所有的書都賣了,帶有深刻的諷刺意味,對那些只用裝潢門面,不求實際有效的“附庸風雅”者作了辛辣的諷刺。可確定的中心論點有:凡事要務實;愛慕虛榮要不得;附庸風雅者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