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好習慣養成作文

作文 閱讀(3.01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好習慣養成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好習慣養成作文

好習慣養成作文1

中外教育家十分重視青少年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也曾經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可見習慣是如何重要,孩子一旦養成不良生活習慣,在學習中,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都很難讓他人接受,從而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其收益終身。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一生,它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有這麼一個好多人都讀過的故事:有一個跨國公司要招聘人才,應聘者特別多,經過多輪測試,最後有六位進入面試。當他們被通知依次進入某房間時,卻發現那裏空無一人,可是這個時候負責招聘的主管來了,留下了裏面個子不高,學歷也不是最棒的那個。他們問爲什麼不面試就決定用他了,主管說:“只有他在進門時敲了門,在進門時把腳在踏步上踏了個乾淨,只有他在進門後輕輕帶上門,這些良好的習慣可以決定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那些人很吃驚,他們沒想到竟然輸在這些細節上。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孩子的行爲習慣也千差萬別,爲了讓所有孩子也像那個年輕人一樣,長大後也能因爲良好的行爲習慣而受人器重,所以,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日子,我們要始終不忘“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始終不忘“從小養成好習慣,有利於孩子成才、成人,會使孩子終身收益。”

習慣涉及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飲食起居,大到民族風俗。作爲老師,作爲家長,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逐步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一、以身示範,用良好的行爲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李鎮西說過:“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要使孩子具備健康人格,老師、家長必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我們要微笑着面對孩子,態度親切自然,言語文明優美,動作輕拿輕放,充分體現出示範性和教育性。在與孩子交往時以禮相待,多用“謝謝、不用謝、沒關係”等禮貌用語,讓孩子始終感受到文明語言的薰陶、感染。長此以往,我們積極的生活態度,崇高的精神境界,堅韌的意志品格,會啓迪着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二、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有機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

我們的.孩子,可塑性大,各種習慣容易養成,也易於改變。我們要抓住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1、幫助孩子形成自主學習和自覺研討的習慣。

當前一部分孩子衣食無憂,惰性思想嚴重,主要表現在“怕”字當頭,課前怕預習,上課怕思考,課後怕作業,怕問老師和同學,甚至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我們要針對這些現象,儘量把學習生活化,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和自覺研討的習慣。如語文的識字,要儘量引導孩子把學習向外延伸,告訴他們人的姓名、街道的標識、各類包裝的文字等凡所能見到字的地方,都是要學習的生字,希望他們能去問一問,認一認。這樣就能把識字課堂擴展到目之所及的地方,增添了孩子識字的樂趣,也增強了自主識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聯繫孩子實際,文道有機結合,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習慣是從實踐中培養出來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在各方面養成習慣,而且都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學習生活中必須聯繫實際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中滲透預習、複習、聽課、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習慣。這樣日復一日,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內化,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以孩子爲本,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魏書生說過:“教是爲了不教。”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主人意識”。可見,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糾正行爲偏差的能力。要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在日常管理中,我們應做到兩個“結合”,一個“強化”。藉助歌謠,自評和互評相結合。可把一日常規編成“三字經”,如“伸伸手,彎彎腰”督促小朋友彎腰撿垃圾,形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美國研究發現養成一個習慣大致需要21天,有的習慣甚至還需要30至40天,時間越長習慣越牢,因此,在培養規範化行爲的過程中要及時進行強化。要善於察言觀色,發現正反兩類典型,抓兩頭,促中間,樹榜樣,同時重點幫助習慣差生,促其改正,這樣長期堅持才能慢慢見效。

教師是良心職業,我們的肩上擔負着爲國家、爲社會輸送有用之才和有用之人的神聖職責。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幫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好習慣養成作文2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每位有所作爲的成功人士,他們都會有一些好的習慣。這些好習慣不是以生俱來的,也不是在成爲名人後形成的,而是他們的父母從小的培養。因此,在孩子還年幼時,父母就應該有意識的進行好習慣的養成教育。

兒子還不到三歲,長得眉清目秀,極討人喜愛。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飲食上不挑嘴,吃嘛嘛香,身體倍棒。但是他在學習新事物和同齡的孩子相比明顯落後,尤其是語言的發展緩慢,表達起來就是手腳並用,跟我們指手劃腳的,讓我們一家人操足了心。上網查找相關信息,諮詢育兒專家,請教有經驗的父母是我常做的事情。我總想是什麼原因造成兒子的語言發展滯後?該怎麼改變?回過頭來一想,在我的學生中,不也存在差異?班級裏出色的孩子都有一些好習慣在支撐他們。爲了好習慣的培養,我努力將從書籍裏學習的好方法用在了育兒的實踐中,下面跟大家一起交流幾點體會: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很多行爲習慣的養成是在有意無意的模仿中學會的。有些時候,孩子的表現就是家長的“翻版”。我們每位父母真的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不經意間成了“好父母,壞榜樣!”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吃飯時不看電視,自己也不應該在吃飯時看電視。父母做不到的,沒有任何理由要求孩子做到。以前,我總不滿意兒子晚上睡覺時間晚,一個勁地鬧騰。後來和同事一起討論時發現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對,沒有給孩子營造好休息的氛圍,還能指望讓孩子養成習慣自己按時上牀睡覺?於是,我堅持每天晚上8:15帶兒子回臥室,只開夜明燈,和他靜靜躺在牀上,輕聲細語的說說每天生活裏發生的小事情,告訴他什麼地方做對了,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應該怎麼做纔對。久而久之,兒子從躺不住,不聽你講,到現在時間一到,就會很自然地來拉我的大手要去睡覺。這個改變使我倍增信心,生活中的行爲習慣還有不少,如飯前洗手,早晚刷牙、學習看書等等,只要我們父母先做好了,孩子就自然能隨父母做還。

父母應該“捨得”

“捨得”這詞告訴我們有舍纔有得。“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廣爲流傳,至今還有父母用它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爲什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原因是父母捨得。現在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是細心呵護,無私奉獻,擔心這,操心那,拿在手上怕壞了,含在嘴裏怕化了,限制了孩子的動手與參與。嬌慣多了,自然少了動手的機會,孩子又怎麼能學會自理自立?在這方面,我就能放手讓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雖然大多數都是在幫倒忙,但時間久了,他多少也具備了一些日常的生活能力。一次,姥姥買菜回來,小傢伙就趕緊擺好大、小椅子和各種塑料小笸籮,然後就一個勁地把菜籃子裏的菜往外掏,還安排姥姥坐到他指定的大椅子上,自己也心滿意足地坐下,有模有樣的擇菜。雖然是添亂,但看到他忙得不亦樂乎,尤其是在菜好不容易擇好,他竟然先我一步拿起掃把和畚斗,要掃擇下來的“垃圾”。當時我真的好感動!那一刻也讓我明白:只要有舍就會有得!

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棒!”

每一位孩子都樂意聽別人讚揚他,在讚揚聲中,孩子會培養自己樂觀的心態,會認爲自己很棒,會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孩子做了一件事後,家長要及時對孩子做出反映,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也應該對他說一聲“你真棒!”不知道各位父母是否注意到,每當孩子聽到你對他的表揚,他會很樂意做這件事情,在重複中他會做得更好。記得剛教兒子看書,他沒有興趣,沒看一會就跑開了,自己玩去了。有一次,他的表哥(大我兒子2歲)來做客。兒子看見表哥靜靜的坐着唸書,也拿起一本,坐到表哥身邊看了起來。我很高興地衝他們豎起大拇指:“真棒,兩個愛學習的孩子!”兒子開心地笑了。現在,小傢伙的讀書習慣也初步形成。我也一直堅持在兒子做完每一件事時對他說“你真棒!”如第一次刷牙,第一次讓座,第一次認字……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兒子卻在表揚中樹立了自己能行的信念。

有句名言這樣說:習慣好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都給它纏上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我們每天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在播種習慣,一股一股地纏上新索,纏的時間長了,纜繩便會變得越來越粗,變得“牢不可破”。如果這“牢不可破”的是壞習慣,那麼就會被這根纜繩拖入激流漩渦。反之,好習慣這根纜繩則會將你帶入進步、成功、幸福的坦途。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我們從小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