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端午節作文[優選]

作文 閱讀(1.6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作文[優選]

端午節作文1

在所有的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

端午節在我們中國是一個很有紀念意義的節日,但是因爲南北地區有差異,大家的習俗也都不太一樣,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我們家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一說到端午節呀,大家都會跟糉子聯繫在一起。我的媽媽就是一個包糉子的好手,快到端午節的時候,媽媽就提前去超市買來糉葉、糯米、蜜棗,還有蜜餞,還要去割一些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媽媽總是最忙碌,她會把糉葉洗乾淨,加上鹽在鍋裏煮上半個小時,據說這樣處理的糉葉比較強韌,煮出來糉子不容易破。然後用媽媽又把糯米,花生和綠豆,紅豆等糧食泡在水裏,把肉切成手指頭肚大小的粒兒,放上調味料醃好放進冰箱裏。

到了第二天,媽媽就用上了家裏所有的小盆子,把所有的原材料都分好類放好,然後把所有的原材料,然後把糉葉折成漏斗的形狀,在裏面放上糯米,有的'放蜜棗,有的放豆沙,有的放上肉肉和蒸熟的鹹蛋黃。包出來的糉子有三角形,有四角形,還有的是長方形。包好的糉子總是飽滿碧綠,光是看就讓人食慾大增。

我和妹妹幾次三番想嘗試包糉子,在媽媽的細心教導下,妹妹和我都以失敗告終,不是米漏了,就是餡多了,不是繩斷了,就是葉子爛了,食材還不夠我們霍霍的。終於老天被我們持之以恆的精神感動了,雖然包的五花大綁成了一個“木乃伊”糉子,但總算是成功了。糉子們像一位位跳水運動員一樣,“撲通撲通”地入了鍋,一家人便開始了一個小時的漫長等待。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忙碌了一天的鄧師傅正將糉子一個個的從鍋裏撈出。”剛出鍋的糉子非常的受歡迎,滿屋飄香,令人垂涎三尺。打開那已經熟透了的糉葉,一股濃郁的米香,撲鼻而來。咬一口,脣齒留香。如果是甜糉子,那香味兒,那甜味兒,直擊你的靈魂深處,讓人久久不能忘懷,每個人的臉上都堆滿了甜蜜的笑容。如果是鹹糉子,那鹹蛋黃被蒸得軟糯細膩,配上那肥肉相間的五花肉,滿嘴流油。妙,妙不可言!

除了包糉子,我家的端午節還在系彩繩和帶香包中度過,媽媽會用到紅、黃、綠、黑、白5種顏色的線搓成五色線,在我們的手腕、腳腕都綁上五色線,寓意及祈福納吉。媽媽還會把家裏剩下來的小布塊縫成一個個小口袋,在裏面填上揉碎的艾葉或者藥店裏防暑驅蚊蟲的香料。小小的香包還可以變成愛心型、南瓜型……有了香包,晚上蚊子都不咬我們了,這可是太姥姥教給媽媽的呢!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在這一天,我們不能說“端午快樂”,要說“端午安康”,以此來祝福我們的親人朋友、朋友們平安健康。

端午節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真的太興奮了,高興得跳了起來。

今天一早,太陽公公都還沒醒呢,媽媽就起牀了,她穿好衣服就出去了。媽媽過了好一會纔回來,手裏提着糉葉,糯米,紅豆和綠豆。“今天我們來包糉子吧?”她大聲宣佈道。“耶!”我歡呼道。要知道這可是我出生到現在,第一次親手包糉子。我們要先把糉葉捲成一個像錐子一樣的形狀。再把糯米紅豆綠豆拌在一起,泡在溫水裏,過了五分鐘,再把糯米紅豆和綠豆撈上來,用勺子把糯米紅豆和綠豆放進糉葉裏,把糉葉捲起來,還不能讓裏面的糯米掉出來。最後再用麻繩捆緊,一個糉子就做好了。一開始我做得非常難看,可到後面我就越做越好,這就是熟能生巧啊。我們把做好的糉子放到高壓鍋裏煮過了一個小時,媽媽打開鍋蓋,哇!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我都快要流口水。媽媽做的糉子品種很多,有紅豆糉,綠豆糉……我拿起一個糉子,咬一口,甜甜的,軟軟的,香香的,讓人吃了還想吃,永遠吃不夠。

等我們吃得心滿意足後,媽媽提議道,我們去看賽龍舟吧,“好啊,好啊,”我高興地拉着媽媽和奶奶來到賽龍舟比賽場。那時,賽場上已經人山人海了。有的人拿着手機或相機,隨時準備拍照。有的拿着糖葫蘆,準備看比賽。“別再說話了,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河上有四條水道。上面停了四條龍舟,分別是龍舟一號,龍舟二號,龍舟三號和龍舟四號。裁判拿着發令旗,大聲喊道:“準備,三、二、一,開始!只聽哨音剛落,四條龍舟以最快的速度衝了出去。開始他們還沒拉開距差距,後來一號和四號開始落後了,二號和三號佔在領先位置。人們都睜大了眼,目不轉睛地盯着二號和三號。有相機或有手機的`人都在按快鍵,“咔嚓,咔嚓,”一按就是幾十張。有糖葫蘆的人也不吃了,眼睛一眨也不眨。現在只剩下十米了,不!只剩下五米了,不對!不對!只剩下最後一米了,最後一米,所有的隊員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二號和三號幾乎是同時衝進終點的。公正的裁判說:“二號比三號早三秒衝過終點。”有的人爲二號鼓掌、喝彩,掌聲連連。有的人在安慰三號的隊員們。可讓二號的隊員們吃驚的是,他們竟然不生氣,而是笑着說道:“沒關係,下次努力就行了。”今年的龍舟比賽真是太精彩了。

這次端午節過得非常愉快,又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和大家一起盼望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作文3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爲,我是女孩子。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爲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糉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作文4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看着我的糉子發笑:“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溫火煮30分鐘就可以。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燙死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真好吃。

端午節國中說明文五百字6

又值五月初五到來了,小孩子們高興極了,又可以看龍舟吃糉子了。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端午的`姑娘爲了救全村的人,與火龍智鬥,結果被吃掉了,那個怪物也被感動成了村子的守護神!人們爲了紀念這個勇敢的姑娘,就把她被吃掉的那一天叫做“端午”了。

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投入滾滾長江,後人爲了不讓魚蝦啃食屈原的屍體,就會把米團拋入長江,在龍船上吶喊,鑼鼓齊響,最後被傳爲一種風俗。

在我們家鄉每到端午節時,家家忙着打掃房屋,採來新鮮的葦葉調好糉子餡,各種各樣的,有鹹肉的,蛋黃的,紅豆的,松仁的,蜜棗的……真是饞死我們這些小孩子。

這一天大人們一大早就煮好糉子和鴨蛋,給孩子們帶去學校,因爲這一天孩子們會互相比較誰的蛋比較堅硬,會互相碰蛋,誰的最後是完整的,就證明今年他會一直健康,平安!

今年的端午又會有什麼好玩的事呢?其實節日都是用來祈福的,人們都會借節日的機會祈禱國家,小家,家人們平安幸福,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國家越來越強盛!

端午節國中說明文五百字

端午節作文5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之說了。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草、配香囊等。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據歷史記載,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從那以後,人們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如今,每到端午那天,每家每戶都會包糉子,糉子的類型有很多種,有鮮肉糉子、八寶糉子、紅棗糉子、豆沙糉子、棗泥糉子、鹹蛋黃糉子、臘肉糉子、雪菜肉糉子、魚頭肉糉子、宮保雞丁糉子、魚香肉絲糉子、鮑魚糉子、榨菜糉子、五香肉糉子。這麼多的糉子中,我最喜歡五香肉糉子。因爲它吃起來軟軟糯糯、美味可口。

端午那天不光包糉子,還要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賽龍舟的賽手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年輕力壯的叔叔,有對賽龍舟很有興趣的小孩,。比賽開始了,參賽的人都做在了龍舟上,只聽見”嘭”的一聲槍響,龍舟上的人都迅速劃了起來。大家都拼命地往前劃,惟恐落後。據說這也是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天,除了吃糉子、賽龍舟,人們還要掛艾草,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我聽媽媽說,端午節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避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爲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牀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爲蒲劍,以驅邪卻鬼]之說。

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可大家知道嗎?端午節並不是各個民族都過的節日,只有在漢族、壯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等民族地區纔有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叫端五、端陽、重五節。正當麥子成熟登場、曠野飄來陣陣新麥香的時候,我們也就迎來了民間的端午節。

在我的家鄉,最主要的風俗是插艾葉和包糉子。到了五月初五這天,家家戶戶的窗戶和大門的門楣上便插上艾條和菖蒲,用它們的香味來避邪,保佑天天平安。小孩子戴上用彩色絲線縫製成各種形狀的香囊,以求吉祥。包糉子、吃糉子更是必不可少的習俗。可爲什麼要在端午節這天吃糉子呢?這還和楚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傳說,五月初五是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汩羅江的日子,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悼念屈原。而漁夫們則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後發展成糉子。

今年的端午節和往年的不一樣了,我學會了自已包糉子。在我們家,包糉子高手算得上是外婆了,只見她拿起事先泡好的'糉葉,把糉葉捲成圓錐狀,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肉、紅豆、蜜棗、花生等餡料,一會兒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看着外婆熟練的手法,我也學着她的樣子拿出兩片糉葉,先捲成圓錐形再在角筒上放入一點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上面再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包好了以後,放進鍋裏煮,清香四溢。我一邊吃着自己親手包的香噴噴的糉子,一邊暗暗地想:這個端午節讓我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這是我過得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次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7

熱鬧的端午節今年的五月二十八日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了,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掛艾葉、菖蒲,然後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今天,我們大家都放假來熱熱鬧鬧地過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這可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了!主要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中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屈原出身於戰國時期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但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後,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每到端午節,神州大地到處涌動着熱鬧的氣氛,家家戶戶門前掛起了艾葉,大街小巷都飄着糉子的清香,還有各地舉辦龍舟競賽的。其中吃糉子是最常見的習俗了,糉子的形狀不同,品種也不同,有紅棗餡的,有肉餡的,又有豆沙餡的,還有蜜棗餡的……我最愛吃的要屬蜜棗了,剝開糉葉,清香撲鼻,雪白的糯米中夾着一顆圓圓的蜜棗,咬一口,甜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紀念這個節日,其實就是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我非常喜歡端午節,不僅是喜歡糉子的清香,還因爲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意義。這個節日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作文8

今天是端午節,大傢伙都在家裏忙着過端午節。我們姊妹幾個也聚在母親家過節吃飯。想起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形,大家七嘴八舌說起來。小妹嘴快,先說起來了,還是小時候過端午節熱鬧,一個禮拜前就有過節的氣氛了。那時候農村交通不太發達,好多小商小販就來村裏賣紅棗和糯米,天天上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看家裏買了紅棗和糯米沒有。買了多少,好第二天上學去給別的同學炫耀,糉葉皮是不用買的,我們那有個蘆韋塘,勤快的人還可以打上賣給販子,過端午節的錢就有了。

那時我們那很少包糉子的,都是蒸年糕的。端午節前一天下午,家家戶戶就開始煮糉葉皮,泡糯米,洗紅棗。到了天快黑,大人就開始包年糕了。我們就在旁邊湊熱鬧,吃紅棗。蒸年糕也是個技術活,包好了年糕在水裏煮一晚上,也不會散開,端午節早上打開年糕津津的,包不好的,煮到半晚就會散開,端午節就沒的吃的了。不過我們從來都不擔心,母親包的年糕是村裏有名的.,又好吃又瓷實。

年糕包好了,要開始煮年糕了,說包年糕是技術活,煮年糕可是件累人的活,從晚上差不多十點開始,要煮到半個夜四五點,那時都是加柴火煮的。家家戶戶爲了煮年糕,都早早挖好了大樹根,曬乾劈好,放一次柴火差不多可以燒一個小時。到了端午節的早晨,等我們起來,母親已經炸好了油餅,從田埂上?回了艾葉。院子也掃的乾乾淨淨。

看到我們起來了,母親就用油餅包上一大塊年糕給我們吃,黃燦爛的油艾葉插在大門口,這陣各家各戶人差不多都出來了,小孩子都拿着父母前面買好五彩絲線開始編五彩繩,老人說是“長命縷”,拴在各自的手腕和腳?,誰的漂亮就說誰可以長命百歲。

家裏有出嫁一兩年的女兒今天和新女婿要回孃家來,沒小孩的孃家還有小弟弟妹妹的,姐姐都會做好香囊給弟妹,傳說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巾,清香四溢,再以五香絲絃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的香囊。女兒有小孩的,孃家媽媽早就坐好了蛤蟆鞋,名字不好聽,做的卻很非常精緻,鞋面是黑金絲絨的,紅布包邊,鞋前面繡着一隻栩栩如生的蛤蟆,鼓的眼睛,五彩絲線做的腿,也是取避邪驅瘟之意。

現在過端午節了已經成了大家放假休息的節日了,條件好的就出去旅遊去了,沒時間的就大傢伙聚在一起吃飯,就算過端午節了。小時候的熱鬧是一去不返了。

小妹一口氣把花說完了,大家也陷入沉思,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買什麼都可以買到,小時候過節的那種期盼,那份發自內心的悅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端午節作文9

放學後,我揹着沉沉的書包正往家走。當我走到步行街時,總感覺今天的步行街的氣氛很特別而且很熟悉。我邊走邊想:我走的還是平時走的路,街道上依舊是來來往往的行人。可是,我總覺得今日的街道變得好熱鬧,變得五顏六色的,與平時就是不一樣。我仔細一看,哦!原來是端午節快要到了,難怪街道上已經呈現出了節日快要來到的氣氛。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去年的端午節,那是我10歲以來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端午節。衆所周知,在端午節的早上,人們就要上山去採青,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習俗之一。聽說每年的五月初五是龍擡頭噴灑龍鬚水的日子,人們要趕在太陽還沒出來之前,就要上山採沾了龍鬚水的草藥,如艾草等。你們知道爲什麼只有去年的端午節我過得最有樂趣嗎?哈哈,因爲,那是我第一次早起,隨大人們一起體驗上山採青的日子,所以我的印象很深刻。我記得那天早上才4點多鐘,爸爸媽媽就早早地把我叫起來:“走,咱們爬山採青去。”我一聽“爬山採青”四個字,一下子蹦了起來,以最快的速度穿好了衣服。太好了!全家總動員,Let’go!(我們出發!)我們一家興高采烈地剛出門,一陣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放眼一望,哦!我的天!大街上已是人山人海了,小攤上已擺上了花樣繁多的小香包,五彩線,紅燈籠……應有盡有,看得我眼花瞭亂,應接不暇,不知看哪兒是好,我買了一串漂亮的五彩線,據說繫上五彩線後,身上的病害邪氣全都附在五彩線上了,待下雨時一定要取下五彩線扔進流水中,說病害邪氣就全都被沖走了。“快點走,一會兒太陽出來了。”爸爸媽媽在催我呢。快到山腳了,“哇!”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我看見人們從不同的道路涌在了一起,就好像好幾條小溪匯聚成了一條大河流,這條河流又像一條彩色的飄帶一樣伸向高高的北山,太美了!我也進入了這一股潮流,在人們歡樂的笑聲中走着走着,終於,我們來到了山上。“拿着!”看着爸爸採的幾根草,我很奇怪,就這普通的草能幹什麼呀?爸爸說:“這就是艾草,它能驅蚊蟲,回去懸掛在門上還能驅邪避瘟呢。”哦!原來這樣呀,我也找了好多根,我們滿載而歸。回到家,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把艾草懸掛在門上,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好開心的一次爬山採青啊!我至今還記憶猶新。我覺得上山採青這個習俗的真正含意應該是讓我們一早鍛鍊身體吧。

還有幾天,今年的端午節就到了,不知道今年我會如何度過這個傳統的節日,到時候我再告訴你們,你們也別忘了,記下你們過節的樂趣,然後告訴我們喲。

端午節作文10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着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爲泥深戀草堂;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這個是老舍先生的《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據說當時端午節本是驅除瘟疫的。但是後屈原是在端午節投江的,所以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的.前一天,大家都忙着包糉子,我們小孩子當然是幫不上忙了,所以我們結伴去玩。我們先是去玩過家家,再騎着車子圍繞村子轉兩圈。最後我們要去佩香囊,傳說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中午回家後,糉子差不多都包好了,糉子是用葦葉來綁的。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糉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兩三斤的巨型兜糉,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吃過簡單的午飯後,我就幫媽媽懸艾葉菖蒲。在端午節,我們這裏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買來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的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把他們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

第二天起牀後,我們小孩子都非常開心。係數穿戴好後,就等着媽媽把煮好的棗棕拿到飯桌上,因爲聽說早上吃了沾了糖的棗棕,會早中狀元!

吃過早飯,我們孩子又聚到了一起,有時還有家長,我們這是要去看賽龍舟的節奏。你瞧!那一條條龍正在起跑線上左右搖擺,都有着必勝的信心,龍上的人也一個個蓄勢待發。一聲口令剛下,龍便向前衝去,有紅龍、黃龍還有藍龍。後面有人敲鑼鼓助威,那場面真令人驚歎。我們小孩兒打賭哪條龍會贏。當然少不了賭物了,我們的賭物基本上糉子。我打賭是黃龍贏。因爲它也是金色,象徵着吉祥、神通廣大的寓意,當然他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果然不出我所料,黃龍贏了!我便跟着夥伴兒們去家裏拿糉子。

晚上,大家再大吃一頓,就早早的睡了。

過後兩天,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了。學校裏會傳來小孩子們炫耀自己端午節趣事的聲音,時不時還有一聲聲讚歎。

端午節作文11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這剛一打聽到,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爲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跟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跟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爲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閒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這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這天,抱着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麼痕跡。大夥很傷心,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讓江裏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照辦了,後來他們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爲糉子,劃的小船改爲賽龍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跟《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跟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跟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啊!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糉子,喜歡屈原這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

端午節作文12

今天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吃過午飯,我們興致勃勃地到行政中心去看賽龍舟。只見那裏早已人山人海,河岸的兩邊被人們圍得水泄不通。有些小孩鑽進人海中,索性爬到了護攔上。我望着起了點點風浪河面,焦急地等待龍舟划來。

隨着一陣響亮的敲鼓聲,賽龍舟開始了。一條條打着鮮豔旗幟的龍舟乘風破浪,徐徐前進,彷彿一條條真龍在水面上雄糾糾,氣昂昂地遊行。船尾的白旗上“憑弔屈原”這幾個字格外顯眼。劃漿手鼓作了氣,脹紅了臉,使勁地划着船漿。每條龍舟的龍尾,都有一名搖着一把大刀似的船櫓的舵手,臉上的表情顯得非常沉着。弟弟指着一個白色的劃漿,興奮地說:“劃漿上有一條俯臥的青龍,看起來多像關羽用的.‘青龍偃月刀”啊!”我愣了一下,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漸漸地,觀衆的情緒推向了高潮。我和弟弟也爲劃漿手們加起油來,連聲喊:“加油,加油!”劃漿手們聽到了吶喊聲,更加用力劃了起來,衝到橋頭,摘下了從橋上垂掛下來的紅球,然後穩穩當當地調了個頭,又奮力划起漿來,向終點駛去……

龍舟賽接近了尾聲,比賽結果揭曉了,我們也在喊鬧聲中慢慢離開了行政中心。這時,我想到了家中還有各種口味的綠豆糕等着我們去品嚐,心情又變得特別興奮了。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老師說糉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那時人們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包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時,人們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後來在晉代,糉子才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南北朝時期,又出現雜糉。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被用作了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它的形狀出現了錐形、菱形。宋朝時,人們又把果品包入糉子,就有了“蜜餞糉”。在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餡料也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最爲出名。吃糉子的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端午節作文13

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可多了,有熱鬧非凡的春節,有祭祀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午。”一大早,我們全家就在奶奶的安排下,拉開了熱鬧過端午的序幕。“傑兒,你把箬葉洗了,瀝乾水。”“望兒,把紅棗、紅豆、臘肉端到桌子上”……奶奶有條不紊地安排着各種工作。緊接着,奶奶、幺姨婆、媽媽便開始包糉子。我看到媽媽先把箬葉捲成漏斗形狀,再往裏面添上白白的糯米,添到一定程度時,加上臘肉、紅棗等餡料,再封口,用麻繩纏好、打結,一個倒三角形的糉子就做好了。不一會兒桌子上堆滿了各種口味的糉子,有白糉、紅豆糉、臘肉糉、蛋黃糉……

晌午到了,奶奶煮了一大鍋糉子,當掀開鍋蓋時,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的糉香,讓人忍不住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倒三角形的糉子,自言自語道:這個一定是紅棗豆沙味的。我邊吹氣邊剝開它一層一層的綠衣裳,哇!哇!哇!天啊,一個雪白的'飯糰上鑲嵌着幾顆油亮亮的紅寶石的紅棗豆沙糉便呈現在我眼前,我撒上點點白糖,咬了一大口,又黏又甜,又鮮又香。吃了一個紅棗糉後,我還沒有解饞,我又拿了一顆蛋黃糉,掰開白白的飯糰,露出了裏面黃橙橙的蛋汁,蛋汁順着糯米糰子慢慢地流下來,像一條金色的小河緩緩流過,我迫不及待的想品嚐它的美味,一口接着一口地吃了起來,直到小肚子鼓鼓的。

吃過午飯,爸爸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由來: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是一個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的忠臣,後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被迫流放,他爲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就跳進了汨羅江裏,楚國的老百姓怕江裏的大魚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了很多米飯、肉等食物給魚兒吃,後來人們就把這天定爲端午節。

吃過晚飯,是我們家過端午節的重頭戲,奶奶又給我們分配任務了。爸爸負責把艾草、菖蒲、蒜頭用草繩綁好掛門上,媽媽用雄黃酒灑在房間的角落和門口,奶奶負責用黃煙把每間屋子都薰一遍,全家人都各司其職地忙碌起來。奶奶還說每年這個節日都需要做這些事情,這樣可以驅邪避災,趕走蛇蟲,保佑住宅安寧。奶奶說我小,就讓我站在門口看他們做,希望我長大以後,自己可以學着做,把我們家的傳統傳承下去,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奶奶,也覺得奶奶說得對。

端午節這天是忙碌的一天,同時又是熱鬧和快樂的一天,不知道是不是晚上奶奶安排的“節目”起到了作用,一晚上真的沒有蚊蟲叮咬,我還做了一個美美的夢呢?

端午節作文14

聽着這首悲傷的歌,我的心似乎已經從剛纔的喧囂中沉澱下來,就像一灘渾水慢慢變成了清水。

今天是端午節,5月5日和6月6日。有人說這一天在168年重新出現。我們不能活到168年後,但我衷心希望這段文字能保存到那時。人家不需要記住我,只需要記住話裏的姑娘。那個可憐的女孩,那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如果她還活着的話。

我想每個人看到這個地方都應該很好奇。我說的這個女生是誰?好了,我們別猜了。她的名字叫劉思穎。

也許,很少有人在聽到這個名字後還記得這個人,對吧?畢竟十年過去了,忘記一個人或者讓一個不相干的死人淡出自己的記憶是那麼的平常。

我覺得我變了很多,至少不會對普通人正常的事情感到壓抑和無助。看來我變得無情了很多。

劉思穎不值得記住。你還記得十年前天安門廣場的自焚事件嗎?這場大火不僅帶走了一羣無知的成年人,還帶走了一個無辜的幼童。全身燒到40%。雖然北京積水潭醫院盡了最大努力搶救他,但他於20xx年3月17日因重傷不幸去世。

一個無辜的女孩剛剛離開這個世界,我們無法知道她去了哪裏。但是,唯一能做的.,就是爲她祈禱,在下輩子幸福的活着。不會再有災難和痛苦陪伴她。

我一直覺得,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權利讓這個世界和人記住她,哪怕是曇花一現。我很高興我還記得她。十年波折,彼此又愛又恨。原來,我心裏還記得這個女孩,這個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女孩(和我一樣大,真的不能給你定義稱號,還是叫你女孩吧)。

其實端午節是十年前舉辦的,我記得是因爲她。我記得當時學校發表了一篇關於反迷信和相信科學的報告,看到了關於劉思穎的情況。當時好像是五月。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天,中午,我在毛毛雨的屋檐下靜靜地看着關於她的小事。包括她最喜歡的一首歌:五月,端陽到了,汨羅江好熱鬧,好熱鬧……(我花了一天時間找了一首歌,準備用來當背景音樂。但是,總是找不到。所以只能用這首《天空之城》來代替。)

那個陰天,那個毛毛下着小雨的日子,讓我想起了這個女孩和那個節日,端午節。

我真的很害怕我會像普通人一樣忘記你,曾經那個天真、善良、美麗的女孩。所以用這篇文章,在這個節日裏,只爲你。

我的餘生都會很好,你不覺得嗎?你遭受了那種痛苦。再見,我會盡力讓大家記住你。更警惕大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好好學習,崇尚科學,不以迷信爲榮,以無知爲恥。所以,現在的孩子,好好學習你的知識。不要讓發生在贏駟姐姐身上的悲劇發生在我們之後的一代人身上。

端午節有什麼開心的事嗎?現在好像每個節日都應該說開心。

那好吧。大家節日快樂!

端午節作文15

提起端午,家家戶戶都曉得,這是個與衆不同的節日。而每個家鄉都有不同的習俗,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就讓我爲大家介紹家鄉的端午節。

每年到農曆5月初5,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不過,隨着科學的進步,許多人都到街上去買,有人也靠包糉子賺錢。但人還不至於懶成那樣,還是有大多數人自己包,怕不乾淨。早上,人們早早起來,在廚房唱起了“歌曲”,“乒乒乓乓”多麼和諧的聲音啊!女人們忙亂,把昨晚準備的食品拿出來煮(包括糉子),等到差不多時,悠閒的人便起牀了,在廚房裏忙亂的媽媽已經煮好了,這時間是剛剛好的,把這些美味佳餚擺上桌,準備拜列祖列宗,每個人三根香,這三根香,代表着人們對和諧、平安、幸福的美好期望。

拜完列祖列宗後,便吃早飯,把女人們辛苦勞累換來的佳餚送入嘴中,她們的忙累也就到此結束。

有時,家鄉會舉辦龍舟賽,並不是以號說的,而是以十二生肖排列,例如:“鼠龍猴”爲1條船,“牛蛇雞”、“虎馬狗”、“兔羊豬”,雖然不是很順暢,但說本地話很流利。小孩子們吃完早飯,便來到龍舟賽的比賽場地,家鄉那條宛如玻璃的帶子——河。孩子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早已經準備了椅子在陰涼的地方等着他們,看着孩子們一個個向關心他們的爺爺奶奶投去溫暖的懷抱,這也向早早在這裏等着孩子的老人一絲安慰,使他們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隨着時間的流逝,河的周圍早已人山人海,座無虛席了。時間一到,主持人用流利的潮汕話爲大家解說端午節的來歷和划龍舟的意義,他響亮的.聲音使人流連忘返,人們聽得入迷了,直到樂器驚天動地的聲音才驚醒了他們,這聲音也說明龍舟賽已經開始了。起先,“鼠龍猴”的船先在河上游蕩,接着另外幾條也跟着下來。四周一片寂靜,等到鼓聲一擊,船員一齊奮發向前,口中不斷髮出令人震驚的吼叫,每條船都團結一致,有時,由於船的載量有限,有人會被掉進河中,也會翻船,造成了這隊的名次不在前3名。經過了大家的努力,終於“虎馬狗”搶到了頭標,“兔羊豬”搶得二標,“鼠龍猴”獲得第三,“牛蛇雞”第四。終於,划龍舟的比賽結束了,大家歡歡喜喜地回家了,留下了這條美麗的河,這明媚的太陽……風兒吹過,彷彿人們的笑聲迴盪着,船員的吼聲被風兒拂曉着……

端午節結束了,但它卻永遠存在我的心中,抹滅不去,就像用刀刻在木板上似的。啊!家鄉多麼熱鬧啊!人們多麼關愛家庭啊!我愛我的家鄉,將來把家鄉建設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