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端午節優秀作文(精選14篇)

作文 閱讀(2.09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優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優秀作文(精選14篇)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的節日裏都有不同的習俗,不同的習慣。當然,端午節也有不一樣的習俗。今天就來說說我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差不多在五月初幾就開始了。大街上變得熱熱鬧鬧。九年級那天奶奶從大街上買來箬葉和糯米,把箬葉和糯米清洗乾淨。接下來就是包糉子了。先取出兩片箬葉疊放在一起,圍成一個圓錐形。再拿起勺子放入幾勺糯米,有的時候還會加一些紅豆、綠豆、臘肉什麼的東西。然後把糯米和其他的佐料壓實再把箬葉一折蓋住。接下來再扯出一根麻繩一頭壓住,另一頭繞住糉子左纏右繞,再把麻繩一拉緊。一個漂亮的三角菱形糉子就形成了。最後再把包好的糉子分成四個爲一紮放在鍋裏煮個四五個小時。煮好之後,打開鍋蓋房間裏立馬瀰漫着一股清香、誘人食慾。打開綠油油的箬葉,裏面的.糯米又甜又黏,可好吃了。到了五月初五,一大早奶奶就往大門口插艾草和菖蒲,傳說可以驅蟲辟邪。接着又忙着做包子、煮鹹蛋、熱糉子。鹹蛋與包子做好了,就開始染紅蛋了。煮好的雞蛋把它染成紅色,然後放入用綵線編織成的網帶中。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據說可以逢凶化吉、事事平安。最熱鬧的就是初六那天賽龍舟,到城裏逛廟會。附近村莊上的人都組成一個船隊準備在江水上一展身手。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比賽開始船隊的鑼鼓聲和兩岸人民的叫喊聲、加油聲混合在一起,讓天都快塌了。他們的比賽不爲爭第一第二而是爲了展現划龍舟的完美姿態。

據說端午節的由來是因爲愛國詩屈原不忍心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但是又不忍心捨棄自己的祖國抱石投江而死。據說屈原死後,人們還駕船去江上打撈真身。爲了怕屈身體被魚蝦吃掉,就向河中扔飯糰不讓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

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傳統故鄉的端午節。你給了我多少快樂啊!我愛我家的端午節。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2

“春節是熱鬧的,中秋節是充滿詩意的、重陽節是懷念家鄉的。那麼,端午節節是什麼樣的呢?”端午節節的前一天,爸爸這樣問我。我回答道:“我覺得,端午節節是香噴噴的。”我這個回答很讓爸爸驚奇,他問:“你說說,端午節節爲什麼是香噴噴的?”我笑着說:“過一會兒你就知道了。”不出我所了,幾分鐘後,門鈴響了。爸爸開門一看,就見一手拿着艾葉,一手提着裝滿糉子的塑料袋的奶奶站在門外。一看見爸爸,奶奶就說:“快來嚐嚐我剛抱的糉子,香得很呢。”爸爸看了看我,笑了,說:“端午節節真的是香噴噴的呀!”爸爸把艾葉捆在門上,清香頓時瀰漫開來,我又把糉子拆開,米香、棗香、肉香、豆子香混合在一起,撲鼻而來。我們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邊聞着香噴噴的'艾葉香,我一邊在想:端午節節真的是個香噴噴的節日呀,端午節節真的是個香噴噴的節日呀!

第二天,奶奶請我們到她家吃午飯。奶奶說:“端午節節除了吃糉子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飯桌上紅莧菜不可少;紅心鹹鴨蛋價不高;雄黃泡酒後呈橙色;河蝦買點兒,油炒後,蝦殼紅通通的紅光油亮;燒鴨上市了,到鴨子店斬個脯或腿子花費不多,於是,所謂的“五紅”也成了我們端午節節餐桌上必定的菜單啦!”聽了奶奶的話,我們一看餐桌,哇!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這麼多好吃的!琳琅滿目的菜個個香噴噴的!一看就饞。端午節節真的是個香噴噴的節日呀!在這個香噴噴的節日裏,請接受我忠心的祝福:“端午節節快樂!”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3

每當想起第一次包糉子是的情景,我就會忍不住笑出聲來。

記得那是我六歲那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來到了姥姥家。一進姥姥家門就看見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裏面裝着各種各樣的食材和綠綠的葉子。我好奇的'問姥姥:“姥姥,這些都是幹什麼的呀?”姥姥笑着對我說:“今天是端午節,這些都是包糉子的原材料呀!”

“我也包!我也包!”

看我那興奮勁姥姥答應了。

只間姥姥從一個大盆裏拿出了兩片糉葉,一疊就成了一個圓筒,往裏面放上兩勺米,幾個棗,又來回折了幾下,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興致勃勃地拿了兩片糉葉照貓畫虎的包起來,左邊折一下,右邊疊一下,折來折去,最終疊成了一個歪七扭八的圓筒,往裏面放上了兩勺米,幾個棗,把剩餘的葉子往圓筒上一鋪便繫上了草繩。哎?怎麼餡露出來了?白白的江米就像淘氣的小孩子不老實的探出頭來,好似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我使勁把糉葉往左拽拽,江米又在右面露出來。這下可怎麼辦呢?我望着盆裏的糉葉突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幾片葉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來的江米包了起來。此刻小小的糉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綠棉衣,胖胖的。

糉子下鍋了,媽媽指着鍋裏的一個最大,最胖的糉子說:“這個糉子最大一定餡最多,一會兒誰都不許跟我搶。”開飯了,媽媽打開那個最大的糉子,剝了一層又一層,邊剝邊說:“哎?這個糉子是誰包的?怎麼惟獨葉子沒有餡呢?”我聽了笑着對媽媽說:“這個糉子是我包的,因爲老露餡,所以我又給它包了一層又一層的棕葉。”一家子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就是我第一次包糉子的經歷,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衆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 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5

今天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這是我家鄉最喜慶的節日。當然,我家鄉的端午節也是異常的熱鬧,不信。

端午節一到,大人們都忙得不可開交。做糉子,有的摘蘆葦葉,有的準備糯米,有的準備花生、蜜餞、臘肉。

只有我一個人閒着,無事可做,就跑到河邊玩。在我的家鄉,沿着河邊生長着一束看起來像水白葉的植物。我捏了幾個,把它們帶回給我祖父。爺爺看了一眼,說:“這是昌浦,你知道這株植物是幹什麼的嗎?”我說:“我在網上查了下,樟浦是一種可以驅蟲的`植物。東西,端午節和艾葉一起放,可以驅邪。但不知道這裏有沒有傳說或故事?”

爺爺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老龍王,他不作惡,經常惹事生非,擾亂天下。玉皇大帝聞訊,大怒,命魏徵於五月初五中午三時三分到場。我把它分開並剪下來。

龍王得到了,嚇了一跳。他立即趕到李世民的宮中求情,並答應做完之後,給李世民無數的寶物。李世民答應了。

於是,五月初五中午之前,太宗堂邀請魏徵早點來,讓魏徵陪他喝酒下棋。眼看時間快到了,他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自己的祕密。因爲擔心,他下棋。輸了之後,我喝多了。結果,我倒在了地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裏,他拿走了常浦做的刀和艾野做的鞭子。他終於按時殺死了龍王,爲世人救了一個。爲紀念他,人們在端午節將長蒲和艾野掛在門前,以驅邪保平安。

聽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傳統節日的神話傳說。

下午,我們去參觀曲江塔。門前的布告欄對端午節做了詳細的解釋,但並沒有爺爺給我講的故事。也讓我明白了,家鄉的龍舟賽已經移到了四月,紀念北宋抗金英雄。使著名的琴童端午節遠近馳名。

聽到曲江樓服務人員的解釋:“現在是收穫油菜麥麥的時候了,農民們正忙着收穫豐收的喜悅。節日的氣氛不是很濃。一片祥和祥和的氣氛。”生活纔是真正的幸福”。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6

今天是端午節,身在西北的我,好像沒有多大感覺,沒有賽龍舟等活動,根本感受不到端午節的氣氛,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家的感覺吧,話說什麼都比不上家裏的好。

這裏看不到龍舟,還有這邊的糉子和我們那邊不一樣,我們家鄉是用豆類和豬肉做餡的較多,而這邊多是用紅棗和紅砂糖,還有我們的糉子是鹹的,而這裏的是淡淡的。不過還好,我們廣西的老鄉還是可以坐在一起吃個飯,我們總是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感覺,相近的口味,一樣有想回家的衝動!今天晚上叫了五六個老鄉一起做飯吃,感受一下下家裏的味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有人說:“不出省不會知道老鄉的概念,不出國不會知道國人的概念。”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以前在另外一個市裏讀高中的時候就沒有太多老鄉的概念,但是現在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蘭州讀書,切身感受到老鄉的溫暖,知道家是多麼的迷人,多麼令人懷念。人總是需要有歸屬感的,而家鄉就是能夠給人以源源不斷的歸屬感,老鄉則是讓人感覺到歸屬感的存在並不是太遙遠。老實說,我前年剛來的時候,就像去年剛來的學弟學妹所說的:“如果沒有遇到熱情的.老鄉來接待的話,就準備收拾東西回家了,寧願復讀一年,也不來這荒涼的西北。”在這裏正因爲有老鄉的關懷,我們纔有動力在這裏待四年,老鄉的關懷就像家人一樣尤其是在遙遠的他方!

端午節,總是有點想家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啊!如果有可能真想賽龍舟,包糉子吃,可是在西北是不會有這個條件的。只能是上網看看人家賽龍舟,看看香噴噴的家鄉糉子,看看人家過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雖然看着看着心裏就沉重和難受,但是我還是要看,起碼可以知道。現在在外邊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有多麼在乎自己的親人,有時多麼想回家看看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問一下他們最近可好!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7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糉子,賽龍舟。

說起吃糉子,自然的.有包纔有吃。我老媽可是一個包糉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糉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糉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糉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糉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老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糉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糉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人們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人們都認爲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人們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爲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8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故鄉的河還能划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裏的祖母出門看熱鬧去。作爲保姆的祖母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後,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鬥志似乎隨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故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祖母在旁一直緊緊地攥着我的手,和藹地笑着。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溼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溼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着祖母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祖母端出兩隻冒着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祖母微笑着說,這些用荷葉包着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糉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裏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祖母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划龍舟時吃糉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這噴着荷香的飯糰,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着祖母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祖母在我上國小以後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隻糉子,來重溫舊日的愉快與節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註冊了,故鄉的的河髒得不能再划龍舟了,祖母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註冊了,我們還能吃糉子;這條髒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划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着祖母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故鄉的端午節,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祖母。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9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糉子,賽龍舟。

說起吃糉子,自然的有包纔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糉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糉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糉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糉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筒,接着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糉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是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糉子。但是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糉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大家都認爲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的時候,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爲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0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灑雄黃酒,佩香囊……在家鄉,端午不僅僅是因爲要紀念屈原了,還有包糉子的樂趣,吃糉子的甜蜜,賽龍舟的振奮……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糉子。先要準備糉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豆沙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淨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洗了,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壓就緊了,拿出餡兒按入米里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糉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糉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此時的糉子,不但有飯糰的味道,還夾雜着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裏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要去買那些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今天,每家每戶的門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實,懸掛艾草,還可以驅蟲蟻。用完餐,媽媽會燒那艾草給咱們洗洗,聽說它有去寒溼消炎等作用。這時候,滿屋都是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輕氣爽。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可是爸爸說咱們這已經好久沒劃了。於是他給咱們講往年的'龍舟競渡。“端陽的下午,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着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說什麼。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

在這天,人們可以放肆地歡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過年一樣擔心明年,也不用考慮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個平民的節日,一個沒有約束的日子。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1

時間:端午節上午

地點:戚城公園涼亭

參加人:爸爸、媽媽、我、妹妹

主持人:琪琪

首先我走上涼亭的石凳上大聲宣佈:“今天是端午節,也是我們家第一次開讀書會,爲了能使讀書會開得成功,請大家認真聽,今天咱們選擇的讀書會主要是比賽背古詩,看誰背得多、熟、快、新,新就是你會背,別人不會背,這樣的詩背出一首其它兩人不會背得3分;有一人會背得2分;三人都會背得1分。最後誰的得分高,就是今天的鐳主。大家鼓掌,這時有幾個遊人往我們這邊看,我有些不好意思。

比賽正式開始,由於別人在看,我讓媽媽第一個上臺,媽媽大大方方的背了一首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媽媽得分:我會背,爸爸會背,得1分。

該我了,我背了一首杜牧的《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琪琪得分:爸爸會背,媽媽不會,得2分。

該爸爸了:爸爸背了一首李商隱的.《籌筆驛》:

魚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爲護儲胥。

徙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五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裏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爸爸得分:媽媽不會背,我連聽都沒聽過,得3分。

第二輪、第三輪下來,還是爸爸得分最高,媽媽最低,我居中。最後我宣佈:爸爸第一、我第二、媽媽第三,爸爸爲第一屆讀書會的鐳主。這時四歲的妹妹見我沒說她,就問我她是第幾啊!我說:“你是特約小嘉賓。”妹妹不懂,問我什麼是“特約小嘉賓”,我說就是比第一名還厲害,她卻高興地跳了起來,我們大笑。賽詩會在我們的笑聲中結束,我希望下次讀書會我能攻擂成功。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2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最喜歡的就是家鄉的端午節。

這個端午節,來頭可不小呢。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與楚國同生死,共存亡,便投入汩羅江自盡了,岸上的人們見了,趕緊去搶救,可是滔滔江水裏,哪裏還有屈原的影子啊。人們爲了不讓屈原餓着,就往江裏投飯糰,但是飯糰一投下去,就散開了,魚蝦一下就搶光了。後來,人們就想出辦法,把米飯放進竹筒裏,再投進江裏,這樣魚蝦就吃不了了。爲了紀念愛國詩人,人們把屈原投江的這一天定爲端午節,竹筒飯也演變成現在用糉葉包成的糉子。

端午節第一個習俗就是吃糉子。糉子不但有鹹的.、甜的,也有各種形狀,長條形、棱錐形。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要煮上幾個小時,鍋裏開始發出陣陣清香,我們這些小孩就圍在鍋邊等着了。煮熟後,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來吃,還沒撕開糉葉,我們就想咬上一口,這時總會給燙到嘴巴,但大家還是一邊吹氣一邊吃。

第二個習俗就是划龍舟。每年到這一天,人們總早早的吃完飯,就圍到九州江岸邊。橋上真是人山人海呀!隨着一聲令下,各隊人員奮力划起來。龍頭最關鍵,他控制着整個局面。吶喊聲,歡呼聲,響成一片,隊員們聽着指揮齊心協力地划着。划龍舟講究的是團結,不在乎輸贏,它使人們的心更近了。

都說五月是“毒月”,這一天自然就少不了艾草。家家戶戶門口都插着艾草,還用艾草、柚子葉熬水洗澡。據說這樣就可以辟邪,保佑平安健康。當然也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用艾草和柚子葉熬水洗澡本來就可以去除溼毒。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它的熱鬧,它所帶來的歡樂,讓我回味不已。我彷彿聽見划龍舟時人們那爽朗的笑聲,聞到了艾葉草的清香,看到了糉葉裏面那團胖乎乎的糯米糰。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3

轉眼間又到了端午節,它除了會讓人想起龍舟盛會以外,那糉子的美味更是令人神往。這也是令我夢寐以求的日子。我長到了這麼大,可從來沒吃過我自家包的香噴噴的糉子。奶奶說,自家包的糉子纔會有端午節的氣氛,纔會好吃,還能隨心所欲的加上自己想吃的食物和配料。因此,眼看今年的端午節也不遠了,我和妹妹死纏爛打、軟磨硬泡的嚷着要全家一起包糉子吃。

一切準備就緒後,爸爸先將豬肉、香菇切成方塊,再將豬肉倒入鍋中快速地炒動,加些事先準備好的調料,直到超出濃郁的香味,再將豬肉盛起。緊接着,再將香菇和事先泡製好的食物調好配料後一同翻炒着,等完全炒熟後,盛入一個大盆中。這時再將一盆生糯米洗上兩三遍,也放入盆中。

接下來又是奶奶和媽媽的.強項了,就是最最重要的部分——包糉子。我靜靜地站在一旁學習着。只見媽媽和奶奶各取了兩張碧綠的糉葉,重疊在一塊,戰後雙手抓住糉葉兩端,熟練地向中間一卷,形成一個圓錐的形狀,放在手掌中,然後用手抓一把糯米,將底部填滿,壓平,再發入充分誘人的餡料,再加入糯米,直到把圓錐形填滿爲止。這是,只見奶奶右手拇指將葉子兩頭捏住,輕輕向前一壓,然後用左手將糉子拿牢,接着用繩子,沿着糉子腰間繞上兩圈紮緊繫牢。一個綠瑩瑩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是目瞪口呆。接着我也跟着她們包着這個有棱有角的東西。

包得差不多了,爸爸將各式各樣的糉子放入鍋中去蒸,聽說要蒸上至少八小時呢!

我張大了嘴,驚訝得很,沒想到吃個糉子都要這麼長時間,我都要垂延三尺了,但也無可奈何,只能等了……

等待中,我覺得糉子真是個有意思的小東西,只需要這麼幾張碧綠的荷葉把糯米和餡料包起來,蒸煮一番,香噴噴的糉子就成現在眼前了,而且家裏到處瀰漫着糉子的淡淡的清香。我真喜歡這個特別的節日,也希望明年我家還能繼續飄着這清香味兒。

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4

擡頭、望天,又是一年端午節。站在糉葉飄香的小街上,聞着童年時那最愛的味道,我似乎又記起了那塵封已久的記憶,那顆曾天真單純的心……

小時候,我最喜歡聞的便是端午裏糉子的味,香香的,甜甜的。似一朵正逐漸綻天的花朵迎面撲來的芳香,是那樣的清甜誘人。咬一口糉子,頓感柔軟,是那種不粘口,卻使人回味無究的酥糯。手拿着它,當年的我像個野丫頭一樣四處瘋跑,恨不得向全世界人炫耀一遍,想讓所有人知道,我對糉子的喜愛。

因爲童年的我很懶,每逢端午佳節,父母及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包糉子,就連比我小的表弟表妹都在摻和,而我卻縮在被窩裏,看着他們忙碌的樣子,心裏喜滋滋的。等到糉子出鍋時,我瞄準自己最喜歡的紅棗糉子,頭一個伸手去搶,媽媽每次都罵我嘴饞,卻不幹活。

沒錯,我很嘴饞,至今依然如此,可是那香甜美味的糉子叫我怎能不迷戀?每一口的糯米,都融化進入我的心房,每一口的紅棗都甜蜜了我的脣。吃完後,我收斂了自己瘋野的性子,乖乖地回去坐在屋裏背唐詩。

也就是童年時那美味的糉子,那熱鬧的端午,陪我走過了屬於我的快樂時光。如今過端午,父母都忙於事業,再沒有那份悠閒的心情與空閒的.時間包糉子了,只能去超市,到街上買現成的回來吃。

剝開一層層的糉葉,熟悉的味道又一次撲來。依舊是那麼酥軟的糯米,依舊是那麼甜蜜的紅棗,都沒有了曾經吃糉子時的感覺。是什麼感覺呢?溫馨?幸福?熱鬧?快樂?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曾經在家鄉熱鬧的端午,現在在大城市裏卻冷冷清清。孩子忙於上學,上班族忙於工作,白領忙於事業的發展,沒有多少人聚在一起重溫包糉子時的感覺,沒有多少人與親朋好友一起過端午,有的,只是那已逝的溫馨。

望着繁華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們,我不禁暗歎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