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優選)端午節風俗作文15篇

作文 閱讀(1.22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風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選)端午節風俗作文15篇

端午節風俗作文1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糉子、賽龍舟等。在我母親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姥爺、姥姥插茱萸。只見姥爺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姥爺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姥爺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故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因此,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風俗作文2

一年中有很多個節日,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和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渡是爲了撈投羅漢江的愛國詩屈原,把糉子投進河裏面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今年端午節又快到了,我提議張萌包糉子吃,媽媽一聽馬上同意了,利用星期天的時候,我跟妹妹還有媽媽一塊包糉子,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不會包,後來經過媽媽的耐心教導,讓我跟着慢慢學,第一步先取出三片大葉子,把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在空心的'圓錐形裏面插一個筷子,拿小勺子舀一些糯米和葡萄乾放在裏面,然後搖動筷子,一直把糉子包的緊緊的。不一會兒,我妹妹媽媽就包了一盤又一盤的糉子,媽媽悄悄在糉子裏面包了十個蛋黃餡的,包完才告訴我和妹妹說,我和妹妹驚訝的不得了,好期待馬上把糉子煮熟了吃。

包完糉子打開電視,正在直播龍舟比賽,看的我熱血沸騰的,這時媽媽也把糉子煮熟了,吃着糉子看着賽龍舟,甭提多開心了,雖然沒有到達賽龍舟現場,但是對這個節日傳統節目充滿了熱情和喜愛,希望這個風俗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忍不住要讚歎一聲“啊,我熱愛祖國,喜歡家鄉的風俗。”

端午節風俗作文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婦孺皆知的節日——端午節。

在這一天,清香四溢的糉子從熱氣騰騰的鍋裏一串串提出來,趁熱解開糉葉,美滋滋地大口吃着,真香啊。

糉子的口味多種多樣,我們官莊最常見的是原味糉子和肉糉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糉子,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歡吃的糉子是原味糉子。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相傳大約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跳入了汨羅江,自盡了。

他爲什麼要跳江自殺呢?因爲秦軍攻破了楚國,屈原以死明志,抱着大石頭跳江了。

當晚,有位村民做了一個夢,夢見屈原說:“你能投點食物到江裏嗎,魚兒一直在啃食我的身體,謝謝你!”人們聽此,馬上拿網撈魚,有村民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傳說是爲了驅趕蛟龍水怪的。又有人把糧食包成糉子煮熟扔入江中,讓魚吃糉子,不啃屈原的.身體。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在現在。

因此,喝雄黃酒、吃糉子的風俗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了下來。在我們懷化的沅水上,這端午節前,每年都會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呢。記得那時候萬人空巷,沅陵縣城的龍舟大看臺上,觀看龍舟賽的,那場景簡直太壯觀了。

這就是家鄉的風俗,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風俗作文4

糉子,是在端午節一定要吃的食物。據傳,在端午節那一天,我國古代著名詩人屈原投江自殺。人民爲了不讓江底的鮫魚啃噬屈原的屍體,紛紛往江中投放糉子。

在家鄉,包糉子這個風俗在端午節時尤爲盛行,可以說是家家都在吃的食品。它用糯米制成,三角形、長方形都有,中間加入蜜棗,也有加肉餡的,最後用糉葉包起來。

兒時的端午節,在家鄉溫馨的祖宅裏,最難忘的是一家人包糉子,煮糉子,吃糉子。奶奶會教全家人包糉子。她先用水把糉葉洗乾淨,然後把糯米一勺一勺放進糉葉裏鋪平,再放入一顆蜜棗,接着放入糯米直到把蜜棗給蓋住,最後把糉子裹起來用草或者繩子紮緊。

我們也跟着一起包,小手上、衣服上,還有地上到處都是撒掉的糯米。因爲力氣不夠跟經驗不足,包出來的糉子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尖尖的,有的扁扁的,還有的都露餡了!我們看着那些包得不好看的糉子笑,奶奶看着我們笑。這包進去的,是我們的笑聲,是我們美好的回憶;這包進去的`是甜餡,是甜甜的心,也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懷和對我們的耐心。

糉子一個個被放進了水裏,過了一會,這一個個翠綠色的糉子就漂浮在沸騰的水花裏了,老遠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真叫人饞!我們這些小孩子迫不及待的去嚐了一口,哇好燙好燙,把舌頭都燙壞了,果然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我的家鄉的風俗啊!我們自己包的糉子,凝聚了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懷……

端午節風俗作文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到了。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牀了,我打開房門發現媽媽和奶奶都在包糉子呢!

我開心地走過去,問道:“奶奶我能包糉子嗎?”奶奶一如往常慈祥地說:“可以,來試一試吧!”我擼起袖子,先拿一片糉葉,再挖兩勺米放在糉葉上,接着用筷子夾一塊又細又長並且肥瘦相間的臘肉放在米上面。哈哈,這樣一看,這臘肉就像是剛出生的小嬰兒,那糯米啊彷彿是張軟乎乎的公主牀呢!“小寶寶彆着急,姐姐給你蓋上白花花的`棉被。”於是我用勺子挖一勺米把臘肉給蓋住。最後用三根又細又細的長的繩子把糉子捆起來,哈哈!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這一會兒的工夫,我和奶奶就包了這麼多的糉子,一大盆誘人的糉子擺在眼前,真讓人垂涎欲滴。“一、二、三......”我數了數,我一共包了十三個糉子呢!太有成就感了!

奶奶馬不停蹄去煮糉子了,我等了好久,圍在廚房團團轉,終於聽到奶奶叫道:“吃糉子了!”我趕緊跑過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呀!這是我自己包的糉子,我聞了聞,好香呀!令我直流口水。我咬了一口,香甜軟糯的糯米,肥瘦相間的臘肉,這簡直是人間美味!好好吃!我也不顧形象了,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心想:我下次還要包糉子!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屈原詩人,不僅意義重大,而且還能吃上如此美味的糉子。我愛端午!希望這樣的傳統節日可以永遠流傳下去。

端午節風俗作文6

一看到母親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糉葉,我就知曉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曉端午節的起源,只知曉每年家就像春節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不過知曉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故事,至於還有哪些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帶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大家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小孩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天第一場大雨或首次洗澡時,纔可丟掉。母親告訴我說,據老大家講,如此可以防止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糉子是大家家鄉的主要風俗。剛到5月,家就開始浸泡糯米了。母親通常都會籌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糉葉放在水裏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母親就是一直如此做的。

端午前一天,母親就開始動手包糉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糉子也並不容易。

包糉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糉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母親一直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大家人來人往,真的像春節一樣。

回到家,吃着雞蛋和蘸糖的甜糉,心裏美滋滋的。

端午節風俗作文7

在我的記憶中,還記得“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歡樂;我還記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念;我還記得“棕包分兩鬢,艾束着危冠”的心境……

在端午時,家家戶戶吃糉子,在無事時總會有陣陣糉香陪伴。端午節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又稱天中節。

帶上五彩繩,步行來到東城河畔,人們正高興賽着龍舟,嘴裏不停的喊着加油,加油。看着漸行漸遠的人們很快分出了勝負,不盡想起投江的屈原,汨羅江畔,寒風颯颯,你獨立江邊,你彷彿聽到戰火紛紛。“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一曲鏗鏘《離騷》你選擇赴死。

走在小路上,小餐館的人們泯着一口雄黃酒,就是完美的節束。回到家,浴室裏瀰漫這艾草的香味,人們這一天都會用艾草洗澡。

吃上一頓團圓飯,當然糉子是比不可少的,那糉子沾上點糖,嘴裏頓時有一種甜甜膩膩的感覺呢!指不定可以讓人回味無窮呢!

晚上,來到古色古香的.稻河古街,五彩斑斕的彩燈顯得十分的和諧,小孩子們繞着噴泉池旁跑來跑去,路人都覺得他們天真可愛呢!泰州的端午節就是這樣,大家團團圓圓,高高興興的!

回家後,我打開《離騷》,滾滾江流,濤濤風景,你的另一種風骨沉澱江底,去紀念屈原的一生。

在這節日裏,人們對屈原的緬懷,不僅僅是仍下糉子怕魚兒把屈原的屍骨啃噬,還把自己對屈原的思念裹進糉子。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平淡又天奇。

端午節風俗作文8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糉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故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風俗作文9

“五月榴花妖豔拱,欲養花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糉。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這不正是濃郁溫馨的端午節場景嗎?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重午節、午日節、五月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大街上到處中野飄香,糉子的腥味撲鼻而來。到了家裏,我看到奶奶準備了一大盆香嫩糯米,還沒開始包,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吃。奶奶一手拿着糉葉,一手拿着勺子,匙了一大口糯米,放進一個捲成三角體的棕葉裏,再用手指壓一壓,用繩子一綁,一個完美的糉子包好了,我沒想到男人的雙手是那麼的靈巧。

等到糉子蒸好了,打開鍋蓋,一個又大又秀的糉子呈現在我的眼前。我迫不及待的`剪開,猛地咬了一大口,味道好極了,我一口氣吃了好幾個。

吃完了糉子,我們去看划龍舟。河邊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還沒有看到龍舟,就震撼到了我。我擠進人羣,鼓聲地動山搖,划龍舟的人樂在其中,船槳在水裏整齊的划着,翻起潔白的浪花,像一個美麗的姑娘,穿着雪白的連衣裙在河上跳舞,是那樣的婀娜多姿,那樣華麗無比。

黃昏時分,划龍舟的人上岸了,紫色的星雲懸掛在天空,讓人不禁聯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殺的情景,讓人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和讚頌!

端午節風俗作文10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端午節的資料,例如:端午節的兒歌、端午節的來歷……就讓我來介紹介紹吧。現在我知道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還知道端午節的來歷。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還有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我還知道了端午的習俗。因爲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的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有聯繫在一起,例如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單的脖頸、手腕或足踝,稱爲長命縷。名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怎麼樣,我媽和我都是知識廣博的人吧。

端午節風俗作文11

端午節快到了,媽媽在家包糉子。她準備了葉子,竹條,肉,棗子,米……真豐富。

媽媽先示範,她拿了一片葉子,做成圓錐形,包上餡料,再綁上竹條就好了。糉子真漂亮,真可愛,就像一個糉子寶寶。我目不轉睛地盯着糉子看,口水直流。我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拿起一片葉子學着媽媽的架勢,把葉子做成圓錐形,無論我把葉子往哪邊折都做不好。我氣得火冒三丈,把葉子往旁邊扔,氣呼呼地走到客廳去喝水。

媽媽看見了,趕緊走了出來,說:“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媽媽來教你。”媽媽勸了好久,我才走進廚房。媽媽說:“跟着我做。”我拿了一片葉子,認認真真地看媽媽做,在學着做,可是第一步還是做得不好,我開始有點生氣。媽媽說:“你做的手勢不對,大拇指按着葉子,再圍着繞一圈,再握緊。記住,不能握得太緊,也不能握得太鬆。”

我照着媽媽說的做,果然不出所料,第一步做好了。我欣喜若狂,高興的'笑了。接着放餡料。媽媽說:“餡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必須剛剛好。”我舀了一勺的餡料放進去,媽媽說:“夠了。把葉子摺進來,弄好,再拿一條竹條把糉子綁上就做好了。”我邊聽邊做,做好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雖然糉子包得不好看,但它包含了我的心血。看着它,我還是十分自豪。

糉子做好了。雖然做的過程很辛苦,但卻很開心。媽媽說得對,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端午節風俗作文12

細心的同學一定不難發現,在市場上會經常見到一種發着陣陣清香的綠色長葉子,與這相配的還有雪白雪白的糯米和紅紅的大棗,聰明的.同學們一定會猜到,這是爲了包糉子呀,因爲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稱“端陽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風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等,其中爲佩香囊和包糉子最爲盛行。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這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汩羅江而亡。楚國民衆知道後十分憂傷,駕船奮力營救,爲了不讓水中的魚蝦將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糉葉包米飯作成糉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年年歲歲,這個風俗便流傳下來。

每逢端午節,小孩子們都要佩戴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當然,除此之外,很多家庭還會在門口插艾葉、飲雄黃酒,有的地方還會舉辦龍舟賽,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風俗作文13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春節、中秋節……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傳說爲了紀念歷史上偉大民族詩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吃糉子,插艾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習俗。

我喜歡吃糉子,也喜歡看包糉子。今年端午節嘉信茂廣場舉辦了一個包糉子比賽活動,我媽媽幫李奶奶報了名。我們組成了一個助威團,成員有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蕩蕩來到了比賽現場。

好傢伙,參加比賽奶奶可真多呀,一個個信心十足,躍躍欲試。主持人宣讀完比賽規則:五個人一組,六分鐘時間,看誰包得多,又不灑米,還要外型美觀。包糉子比賽正式開始了,不一會兒時間有奶奶包了十一個糉子,有奶奶包了六個糉子,有奶奶包了喇叭型糉子,有奶奶包了枕頭型糉子,比賽非常激烈。終於輪到李奶奶上場了,我們懷着緊張心情看李奶奶比賽。開始比賽了,只見李奶奶拿了兩片糉葉捲成了一個喇叭形狀後,左手拿着卷好糉葉,右手放了兩勺米,然後一包小糉子就出來了。李奶奶又趕緊把繩子一頭用牙咬住,另一頭圍着糉子繞了兩圈,一用力,繩子斷了。李奶奶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了。我們就給李奶奶加油鼓勁,她很快調整了過來。比賽結束了,李奶奶本來包了八個糉子,可一個還沒扎繩子,另一個一提起來就把米灑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個糉子。最後評獎時候李奶奶得了一個參與獎。

這個端午節我們大家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風俗作文1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說的便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特有節日之一。

這一天,我們要吃糉子,看賽龍舟。聽爸爸說,這個節日可大有來歷呢:在很久以前,楚國大詩人屈原對當時的朝廷不滿,便抱石投江。人們想把屈原的屍體打撈上來,但打撈了三天三夜也沒找到,人們便把飯糰投入江中,希望河中的魚蝦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漸漸變成用糉葉包裹着糯米,稱爲糉子。

看!媽媽又在包糯米、紅棗、臘肉了,馬來上要到端午節了。我也想試着包糉子,一臉期待地問:“媽媽,可以給我試一下嗎?”“當然可以啦,我來教你”出乎意料,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首先,用兩片糉葉做裝食材的圓錐形“漏斗”。接着,用筷子輕輕地插幾下。如果沒滿就再加上一點。然後,用一片糉葉蓋上,就像給圓錐戴上一個帽子。最後,用線纏好。我一開始包得不如人意,經過反覆地嘗試,一個像模像樣的糉子就出來了。一個個糉子宛如一個個亭亭少女,令人不禁要讚美幾句。

經過幾個小時的蒸煮,伴隨着蒸鍋的吞雲吐霧,光聞着那香甜的味道,我就垂涎三尺。

下午,我們還去看了賽龍舟。一開始,“黃龍”,“青龍”緊隨其後,“紅龍”在原地打轉。但在最後衝刺的階段,“紅龍”超過了一直的'“黃龍”,摘得桂冠。真是砌牆的石頭,後來居上。

吃糉子,賽龍舟是我家鄉過端午節的一些基本習俗,如果你感興趣,不妨來我的家鄉——湖南,嘗一嘗糉香,看一看賽龍舟。

端午節風俗作文15

除了春節,我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因爲糉子是我最愛的食物之一。

聽說別的地方端午節都有賽龍舟的,可我的家鄉卻沒有。也許是有的只是我沒見過罷了。不過吃糉子還是有的.。

一大早起來,就見外婆在準備食材,媽媽在洗糉葉。我過去幫媽媽洗糉葉,我邊洗邊問媽媽:“媽媽,糉葉用的是那種葉子呢?”

"有的是用箬葉,還有的是用葦葉。”媽媽回答

“哦!”雖然我嘴上說“哦”,但是不知道箬葉和葦葉是哪種葉子

說着說着糉葉就洗好了同時,外婆也把食材準備好了。食材有糯米、紅豆、香姑、肉等等。所有準備本工作都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包糉子了。首先把糉捲成一個有蓋子的三角體,放入食材,不要多也不要少,蓋上蓋子,最後再裹一層糉葉,用繩子捆着,蒸一蒸,接着就是等待了。

午飯時間,糉子蒸好了,我顧不上燙,挑了一個最大的糉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一個吃完再來一個,百吃不膩,要不是吃得肚子像個皮球,我還要接着吃。

這一天的食物幾乎是糉子,因爲糉子想既可當主食,又可當甜點,這就是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吃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