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包糉子作文(通用14篇)

作文 閱讀(3.86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包糉子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包糉子作文(通用14篇)

包糉子作文 篇1

端午節快到了,每家每戶都在忙着包糉子,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媽媽就帶着我去超市買糉葉、糯米、紅棗、紅豆……我疑惑地問:“媽媽,我們不是要包糉子嗎?爲什麼不去買肉而要買紅豆和紅棗呢?五芳齋的糉子不都是肉的嗎?”媽媽笑着說:“糉子有兩種,甜的和鹹的。南方人喜歡吃鹹的糉子,所以肉糉比較多;北方人喜歡吃甜糉子,媽媽是北方人,當然要包甜的'糉子了。”哦,原來如此啊!

一回到家,媽媽先用鹽水把糉葉泡了起來,用清水把糯米、紅豆、紅棗等也泡好,泡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再用清水把糉葉沖洗乾淨,晾一會兒,把糯米和紅棗裏的水倒乾淨就可以包糉子了。先把糉葉圈成一個喇叭形狀,拿住尖角的部分,把泡好的糯米放到喇叭形糉葉的一半;再放一些紅棗、紅豆進去;接着,再加些糯米壓壓平;最後,用糉葉把糯米裹嚴實,用線一圈一圈地繞緊,在尾端打上一個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如此反覆,很快我們就包了一大盆,馬上就可以下鍋煮了。

過了一會兒,廚房裏就飄來了糉子的香味,我忍不住吞了吞口水。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等到糉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地吃完一個,被燙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不過,你還別說,這糉子的味道實在棒極了!媽媽說,這裏邊有家鄉的味道!

包糉子作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比如賽龍舟、包糉子、掛艾香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跟姥姥學包糉子。

端午習俗:賽龍舟,掛艾香,包糉子

端午節的.前幾天,姥姥就早早地買好糯米、紅棗和糉葉,準備包糉子。姥姥先把糯米用冷水泡上一整天,再把糉葉放在鍋裏煮軟,準備好紅棗。一切準備就緒,就開始教我包糉子。

姥姥先拿了一片糉葉,我也拿了一片,姥姥用手把糉葉一卷,糉葉就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也學着姥姥的樣子,可我怎麼卷也卷不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有一次我卷好了。然後我們開始放糯米,一開始我掌握不好糯米的量,放得不是多就是少,我仔細地觀察,只見姥姥抓了一把糯米,我也是試着按照姥姥抓的量,這次還差不多。

哎呀!差點兒忘了放紅棗,我們把香香甜甜的紅棗放進糉子裏。最後一步是纏繩子,只見姥姥左手握着裹好的糉子,右手把繩子一纏,輕輕鬆鬆地就把糉子紮好了。在我扎的時候,我忽然發現糉葉鬆了,糯米正一點點向下漏呢。媽媽說:“失敗了沒關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又試了一遍,還是沒成功。包糉子說着簡單,但做起來難,糉子很“調皮”,“捉弄”了我好半天,我煞費苦心,竭盡全力才包好。

我包好了一個,姥姥卻已經包好了很多個,我們把糉子放在蒸籠裏,過了一會兒,廚房裏飄來了陣陣清香。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別提有多快樂了!

包糉子作文 篇3

“糉王誕生了!糉王誕生了!”當我還在睡夢中時,就被這陣噪聲吵醒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時光倒流一小時吧!

一羣人正擡着一座跟小山一樣的糉葉,喊着口號走進一個大帳篷裏。人羣因爲好奇心像潮水一樣涌進了帳篷。不一會兒,帳篷裏擠滿了大大小小的人們。

那羣人正式宣佈:開始包“糉王”。這時,有人盤起了手:“切!誰信你們能包出糉王呀,肯定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糉子!”有的人興奮地大聲:“快點!快點!讓我們看看糉王是長什麼樣的……”

那羣人不慌不忙地將糉葉浸在水裏,給糉葉們洗了一個熱水澡。糉葉們直說:“好舒服啊!好舒服啊!”洗完熱水澡,人們又將它們掛在繩子上曬太陽。它們在空中懶洋洋地伸了幾個懶腰。

再去看看大鍋裏,大鍋里正有一些糯米大哥在裏面遊着泳。游完泳,它們也被撈上來,躺在一旁的.草蓆上曬太陽。

曬完太陽,人們又將它們倒在鋪滿糉葉的大地上,還依次在它們身上放上烤熟透的乳豬,一個牛頭。人們將它包起來,用麻繩綁起來,放到大鍋裏煮。一分鐘、兩分鐘……一小時過去了,"糉王"終於出世了!

我趕緊穿上衣服,跑了出去。哈哈!我跑出去不早不晚,正好是品嚐時間,我還嚐到了一些呢!

每當我嚐到了糉子的時候,就會想到這次吃“糉王”的場景,真是記憶猶新呀!

包糉子作文 篇4

吃糉子是五月五端午節的風俗,也是留念詩人屈原的一種方法。每到端午節前夕,人們就包起糉子來。聽奶奶說,糉子有許多形狀: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等。糉子的口味也多種多樣,有紅棗糉、蛋黃糉、板栗糉、豆沙糉、肉糉。

轉瞬端午節要到了,奶奶又開端包糉子了,我興致盎然地圍着她。只見她拿出準備好的`資料:一大疊青青的糉葉,一大盆醬油拌過的糯米,一大盤醬油浸過的肉。奶奶先給我做演示:她拿起幾片長長的葉子,將糉葉放平,折起一個角,把米裹進去,然後用糉葉蓋起來,三兩下就把米裹得結結實實,再用線繞過來繞過去綁好。

看着奶奶包的美麗的糉子,我刻不容緩地開端測驗自己包糉子。我選擇了兩片鉅細差不多的糉葉,學着奶奶的姿態認真地包起糉子來。我把糉葉放在左手,又用右手壓了壓,從大盆裏舀了一點米,小心謹慎地倒在葉子上。接着,我將糉葉折起來包住小米粒,可是米粒不聽話,我一動,它就往外流,簡直是一羣小魚正在逃離鯊魚的嘴巴!第一個糉子以失利告終。爲什麼奶奶那麼簡單,我卻不會?合理我嘟囔着的時分,奶奶告訴我:“包糉子是個技術活,既要包得美麗,又要包得嚴實。你再調查調查,左手一定要拿得穩。”聽了奶奶的話,我再細心地調查了一次。第2次,我愈加詳盡,動作儘管慢了點,可是總算包好了!一個完美的小糉子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拿了一條赤色的線,在奶奶的協助下把小糉子裹好,放在了桌上。小糉子如同在說:“小主人,謝謝你,把我做得那麼美麗”。

我也學會了包糉子,我要給自己點個贊!

包糉子作文 篇5

今天下午,我終於盼到了端午遊園活動,我們在室外玩了四個項目,分別是百米長卷、划龍舟、點雄黃酒和編花環。雖然這些好玩,但是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在室內班級裏的包糉子。

在一邊看着的時候,我覺得很簡單,上去自己包的時候,有一種很難的感覺。拿起來捲成一個錐形,這一步如果沒卷緊的話,包的米就會漏出來,漏出來就包不好了。把米裝進去後,把上面的糉葉蓋下來,最後把繩子繫上,一定要繫緊,不然葉子散了,米就漏出來了。大多數同學都出現了糯米漏了的情況,他們只好重新包一個系得緊的糉子拿回去吃。繫繩子也有技巧,糉子是三角體的,每條棱上都有一個卡點,綁在卡點上就不會掉了。

趙老師給我們拍集體照的時候,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糉子,有迷你的,有胖子體形的,有尖鼻子的,還有的像被重物擠壓過似的。我們同學包的糉子,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我們做不到的。

有同學把做好的糉子放進了之前編織好的袋子裏提着到處走。突然,一個胖胖的糉子掉在了地上,裏面的米全都“跑“出來了,好似一羣頑皮的孩子,滿地跑。緊接着後面又接連有五六個糉子趴在地上,與地板親密接觸。這些糉子的“主人”又要重新忙乎了!

包好的糉子當天晚上就被我吃得一口不剩,吃着自己辛苦做出來的糉子,心裏別提有多開心了。那晚,我夢見我又回到了包糉子的這個下午,我又快樂地包了一回糉子;在夢中,我又歡快了猛吃了一次。

包糉子作文 篇6

一片片清香的糉葉,一團團雪白的糯米,一塊塊香味四溢的肉,一盤美味可口的`糉子。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糉子。我們把包糉子必須要用的配料——糉葉、糯米、醃好的肉準備好,便開始包糉子。

只見爸爸把三張糉葉捲成三角形的筒狀,把泡好的糯米舀一勺放到裏面,又放了幾塊肉在裏面,再把糉葉合上,糉子就快要包好了。接下來就是扎繩子,爸爸用繩子在上面繞了幾圈,再打了個結,糉子便包好了。爸爸剛想把糉子拿在手裏欣賞欣賞,只見繩子突然散掉了,米“譁”的一下流了出來,爸爸懊惱的搖頭,只好又包了一個,但是繩子總會散掉,就這樣散了又包,包了又散,一個糉子總算包好了。

看到爸爸成功包了一個糉子,我也想試試,於是我學着爸爸的樣子,有模有樣的包了起來,可是我包的糉子總是漏米。就這樣折騰了好幾次,我總算包好了一個糉子。我和爸爸又包了幾個糉子,便把糉子放到鍋裏煮。過了一會兒,我便等不及了,於是走過去看看糉子,我揭開鍋蓋,頓時傻眼了——糉子裂開了,糯米全漂了起來!這時媽媽走了過來,看到這個景象,便開玩笑的說∶“這可真是“一鍋好粥”啊!晚上我都不用煮粥了。”

大約過了三小時,糉子終於上桌了,我迫不及待地剝開了一個糉子,嚐了一口,哇!可真香啊!

這次包糉子雖然一波三折,但是味道可是槓槓的,更讓我明白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包糉子作文 篇7

過年前,家家都會預包一些糉子,我們家也不差!

媽媽一大早就拎起包上街趕集,菜市場裏擠滿了人,都在瘋狂地購買豬肉等食材。媽媽一會東買買一會西看看,與商家討價了很久纔拿下那條五花肉。上午的趕集結束了,便到了大家最忙的時候:包糉子。

媽媽一手扶着盆,一手將糯米洗淨,加上醬油攪和一下,再把糉葉糉繩泡在水裏,一切準備就緒。我望着桌上那些七零八亂的食材一臉懵,嘟囔着:“這些都是幹什麼的呀!這從何下手啊!”媽媽見我滿臉疑惑,耐心地講道:“不要着急,看我的,我來教你!”

聽了媽媽的講解,我拿起糉皮試着包糉子,放一舀糯米,再放上一塊醃的.通紅的五花肉,最後將糉皮的邊角向中間合攏起來,再捆上幾條細細的糉繩,打結完成。當我自信滿滿的打量着手中的糉子時,目光卻落在了媽媽的糉子上,她的糉子外表十分飽滿,玲瓏可愛,而我的糉子卻像一位滿身油脂的胖小夥!“爲什麼你包的那麼好,而我手上的卻像一個次品呢!”媽媽並沒有說話,而是繼續忙自己手中的活。

我默默的觀察着,才發現是自己包的手法不一樣,我又重新打起了精神,一個接着一個的包。太陽消失於高山的頂端之時,香噴噴的糉子也在鍋中翻滾,飄來一陣誘人的香味。

我拿出一個興奮地剪開,咬上一口,軟軟的,糯糯的,糉子在嘴中漸漸化開,再咬上一口五花肉,真是再好吃不過了,眨眼間一鍋糉子就被我幹完了!

想吃可口的肉糉嗎?快跟我一起學做家鄉的風俗菜吧!

包糉子作文 篇8

這一天是難忘的一天。“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我們的教室裏迴盪着一陣爽朗而持久的笑聲,教室裏迴盪着糉子的清香。我們做了糉子。

這一天,我們都按照老師的安排帶了我們需要帶的東西:米飯、蘆葦葉、填料、勺子、繩子、罐子.

我也不例外。我拿起蘆葦葉,用一個小釦子,糉子的.“餡心”出來了。我想,“嘿!這份小工作對我來說是小菜一碟。”之後,餡料開始放進去。我拿出一把勺子舀起米飯,放入餡心。然而,正當我爲自己感到自豪的時候,由於疏忽,所有的大米都跑了。啊!我們必須重新開始!

這一次,我完全按照我說的做了。我克服了許多“障礙”,來到最後階段——來繫繩子。在包糉子的過程中,扎線是最困難的。它強調方法和技巧。起初,我還弄亂了我的手和腳。我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慮。我盡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我開始測試並找出技能。經過多次試驗,我終於明白了,必須把線扎得緊緊的,還要把一些嘴扎得緊緊的,以確保糉子煮熟後不會變成蘆葦葉粥。

老師把我們的餃子送到食堂去煮。晚上,我在吃自己包的糉子,太開心了!與此同時,我終於意識到做糉子的麻煩,以及在奶奶繁忙的日程中給我做糉子有多難。我還必須做糉子給奶奶吃。

晚上,老師帶來了一盆糉子。糉子的香味飄進了教室,飄進了我們的心裏。

通過糉子的包裝,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冷靜,嘗試和發現。

包糉子作文 篇9

20xx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便投入了滾滾激流。20xx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在端午節這天,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或把包好的糉子扔進湖裏,以免龍蝦和魚吃屈原的屍體。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一下這樣的氣氛,便纏着奶奶教我包糉子。奶奶經不住我的軟磨硬泡,只好答應了。

包糉子之前,首先要把箬葉洗淨,然後再放在開水中泡軟。準備好蜜棗,蛋黃,肉乾,花生等陷兒,再放進鍋裏煮熟後,就可以開工了。

開始包糉子了!先把箬葉摺疊,做成一個窩狀,再展開;接着把陷兒放進糯米和粳米里,和在一起攪勻放在箬葉上,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糯米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糉子主要在最後一步,糉子包的好不好、美觀不美觀,看四個角是否對稱、有型。我包的時候老是把四個角揉歪,成一個球形。

奶奶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打趣道:“這是個什麼呀!像糉子嗎?”我心裏想,糉子難道就沒有圓的嗎?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改小火煮30分鐘即可。等待的.時間總是那麼漫長,當我看到香味撲鼻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時,我高興得差點跳起來。

今年端午節,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感覺那是不一般的甜。

包糉子作文 篇10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還有奶奶一起回到鄉下,我們到外婆家的田裏採了糉葉準備回家包糉子。據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之後人們就包糉子來紀念他。

首先要準備好一大盆雪白的糯米,還有肉和醬油。奶奶把糯米洗乾淨,糉葉要提前用熱水泡好,糯米分成兩份,一份做鹹味的肉糉,另一份做白糉。準備工作完成後,就開始包糉子了。媽媽給我做示範:她拿起兩片糉葉,把它們疊起來,把葉子繞着手圍成圈,再把手抽出來,把糉葉圈的一邊折起來封住,這時就可以加糯米了。媽媽抓了一把糯米放進去,又夾了一塊肉放在糯米的中間,餡兒放完了,接下來該封口了,再拿一片糉葉包裹在沒封口的那邊往裏折一下。我心想:該怎麼把它綁住呢?只見媽媽拿出一根線,一端用牙咬住,另一端拉着在糉子外繞了兩圈,最後打上結,一隻被“五花大綁”的糉子就出來了。

看完了示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兩片糉葉包了起來,第一次嘗試完成得並不理想,看着我七歪八扭的成品,我決定再來一次,果然“一回生二回熟”,第二個糉子好看多了。

奶奶把做完的糉子拿去煮,不會兒盛了出來。我挑了我自己包的`白糉子,蘸着糖吃了起來,心裏美滋滋的,今天我不僅過了個快樂的端午節,還學會了包糉子。

包糉子作文 篇11

家鄉峨眉,美食衆多,我喜歡吃的也很多,如米線、臊子面、涼麪……其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那貌不驚人的糉子。每次吃起糉子,我就會想起包糉子的高手——老家的老奶奶。

糉子的來歷可長了,相傳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投江死後,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他的'身體,就在每年的端午節往河裏投糉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在端午節的那一天,我正巧回老家,看見奶奶在包糉子。

我說:“奶奶,糉子怎麼包的?”

奶奶說:“首先要把糉葉洗淨晾乾,再把糯米泡好,配上綠豆、花生、肉粒等。然後把糉葉捲起來,再放入泡好的糯米,接着用剩下的棕葉蓋在上邊,最後用繩子把包好的糉子捆起來,一定要捆緊,然後放在冰箱裏凍幾個小時,再把糉子放在鍋裏慢火煮,要煮好長的時間,慢火煮出來的糉子纔會是又軟又香。

糉子剛煮好,我就聞到了濃濃的香味,充滿了整個屋子。我立馬跑到鍋邊,纏着奶奶給我一個。奶奶撈起三個熱氣騰騰的糉子,輕輕剝開,露出潔白晶瑩的糯米,可誘人了。

聞着糉香,我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糉子又大又好吃,一會兒功夫,我就把三個大大的糉子給消滅了。我還不解饞,又讓奶奶給我剝了三個,最後,我吃得肚子都要撐壞了,躺在沙發上,口中還回味着,久久不想起來。

我愛吃奶奶包的糉子,因爲它帶着一股濃濃的家鄉的味道。

包糉子作文 篇12

今天,我媽媽從冰箱裏拿出了她昨天在奶奶家打的糉子,並說她會打包給我吃。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高興,趕緊說:“媽媽,我會和你一起學做糉子。”母親欣然同意。

我媽媽首先把糉子葉放進鍋裏煮,然後她開始準備製作糉子的材料。有糯米、紅棗和花生。母親把這些材料浸泡在水中。不一會兒,葉子就煮好了,我媽媽又用清水洗了一遍,然後把它們浸泡在清水裏。看着煮好的葉子,我不禁想,“媽媽,你爲什麼要煮葉子?”我媽媽說,“水餃包起來會更軟,不容易破。最好把它們包起來。”原來是用來包糉子的,但我以爲是煮熟的葉子。我還幫媽媽帶了一些綁着葉子的糉子,並開始包糉子。

我媽媽把四五片糉子葉放在一起,然後平放。然後她把它們拿在手裏,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她把準備好的糯米、紅棗和花生放在裏面。然後她用剩下的糉子葉封住了嘴,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出來了。然後,糉子應該用稻草緊緊捆住。如果它們沒有被緊緊地綁在一起,米飯在鍋裏煮的時候會溢出來。

我想我媽媽把它包得很簡單,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她攜手。誰知道呢,看和做不是一回事,要麼是蘆葦葉沒有摺疊好,要麼是大米包裝太多,袋子不容易流動。直到那時,我才知道看花比繡花容易。我謙卑地向母親尋求建議。在媽媽的'悉心指導下,我終於學會了做糉子。

看着我打包的奇怪的餃子,我和媽媽都笑了。但是我心裏很高興,因爲這是我自己包的糉子,它的味道一定很好吃。

包糉子作文 篇13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我格外高興。因爲那天我就要在作文課上體驗一回包糉子了。

上課時,老師便抱着大大小小的盆走進教室,原來那些盆中裝的正是糉葉、箬葉、糯米,綠豆等做糉子的材料。

剛開始,我們都躍躍欲試地嘗試着包糉子,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第一步卷箬葉在老師的示範下看似十分簡單,但操作起來卻非常難,我學着老師的動作,先將一片完好無損的箬葉平放在手掌上。左手在小心翼翼地將箬葉的一頭摺疊捲起來,捲成漏斗狀後再觀察,箬葉最下面的尖頭是否有小孔,發現有小孔後,我便將“漏斗”裏面的一頭慢慢旋轉到沒有小孔爲止。當我快要完成時,不小心用手用力過猛,只聽“嚓”的一聲,若葉被撕碎了一小塊,我大驚失色,趕忙鬆手。好不容易完成的漏斗又恢復了原樣。之後老師幫助我,我才完成了第一步。

第二步裝糯米和綠豆是最簡單的一步,我看向其他同學,他們dou已經快完成第三步了,我便加快速度裝完了米。

第三步是最難的一步啦,在糉子上綁糉葉,雖然不難,但前提是要將糉子上端折成一個三角形,我第一次折的時候,站在旁邊的`老師忽然說:“你做的這是手榴彈吧!”同學們都鬨堂大笑,我聽到這句話,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便繼續“改裝”起來。終於,我在老師的幫助下,包了兩個糉子。包好的糉子散發出清香,看上去十分誘人,看着這些我的傑作,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包糉子真辛苦啊,不過我喜歡糉子,也喜歡這個端午節。

包糉子作文 篇14

記得第一次包糉子時,我手忙腳亂地把一個糉子都給包散了。當時的我只有七歲。今天,我們又要包糉子了。

我們把手洗乾淨走入包糉子教室。看到一大盆竹葉正在盆裏泡澡,也看到了花生先生、綠豆小姐都在盆裏聊天呢!只見老師先把繩子固定在椅子上,然後拿出一片只有一隻手臂那麼細的竹葉,弄出個三角的形狀,再往“三角杯”裏裝些糯米,裹好竹葉,用線把它捆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可是我哪會包糉子呀!好在我以前看媽媽包過糉子,她包的就像一個真正的三角形,但願我能像媽媽包得那麼好。開始包糉子了,我把竹葉弄成一個三角形,然後再放點米,正是因爲這個竹葉太細了,我只能放幾顆米粒。剩下的部分可就難了,我只好靠着那點記憶來回想媽媽包糉子的場景。就這樣,我包着包着,發現我包的完全不是三角形,可我也沒辦法呀,只好用繩子捆起來了。那個糉子只有指甲蓋那麼大,還是個正方形的.。

我一個接着一個地包,一連包了七個。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愛心形的,還有的什麼形狀都不是,一個個五花八門的,什麼形狀都有。我過去瞧了瞧別的同學包的糉子,發現有的人比我包的還奇葩,有一個人還包了個“木乃伊棕”,還有的都散了。這些場景,如果你看到了也會覺得搞笑的。

最後五分鐘的時間,邱老師給我們拍了一張大合照,別人是乾杯,我們來了張“幹糉子”,整個畫面除了一根根的細線,便是五花八門的糉子。今天我們度過了一個別樣的端午節,並用這一方式來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