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作文 閱讀(4.93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

在南方,每年端午節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會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會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牆角處灑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蛇。在門旁邊插上艾葉,有滅蟲驅鬼的說法。

傳說,端午節是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

那時,楚懷王十分信任屈原。可是楚國的'奸臣卻非常討厭他,於是,就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懷王就不相信他,後來楚懷王被殺,他兒子楚襄王把屈原下放到江南地區。

屈原懷着悲痛的心情,寫下了《天問》、《九章》、《離騷》等很多詩,後來跳入了汨羅江。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把做的糉子投入江河。

所以,端午節就會包糉子。我們會在端午節頭一天晚上包好,用柴火煮一個晚上,一起牀,便能吃到美味的糉子了。

做糉子的方法很簡單。先拿糉子葉洗乾淨,取出糉子葉一端捲成錐形,再往裏面撒米,小火煮一個晚上就可以了。

端午節又怎能少得了賽龍舟呢?比賽開始前,河面上有兩條龍舟。一隊是紅龍舟,另一對是綠龍舟。隊員橈手意氣風發,一個個勢在必得的表情。

比賽一開始,船如離弦之箭,在江上飛馳。一時間,鼓聲驚天動地,震耳欲聾。

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之一,蘊含着豐富的民俗文化。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2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國內土地遼闊、民族海量,但每逢新年,大家都要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我的家鄉在安徽太和縣,大家當地新年的餃子別具特點。

先從餃子皮開始說起吧。餃子皮有白色的、綠色的,含義新春到來,生機盎然;還有用胡蘿蔔汁和麪擀出來的餃子皮是紅色的,象徵着明年的日子會紅紅火火。

餃子餡的調製就更是別具匠心了,各家有各家的拿手絕活。有豬肉大蔥餡的,有羊肉白菜餡的,有山藥蝦仁餡的,有韭菜雞蛋餡的……真是豐富多彩、應有盡有!

餃子的形狀多種多樣。有些在餃子邊上捏出一個個褶皺,就彷彿給餃子鑲嵌上了漂亮的花邊;有些在餃子邊上捏一個小小的`口,給它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笑口常開”;還有些把餃子包成個元寶樣,以此祝福來年財源廣進、富貴常在。大家當地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風俗是每家每戶年三十包餃子的時候,都要包一個“幸運餃子”。就是把一枚乾淨的硬幣悄悄地放到餃子餡中,然後包起來,這個餃子要和別的餃子完全相同,哪個吃到這個餃子,他就是來年最幸運的人。

大年三十這天,一家人圍在一塊,我調餡,你擀皮,他包餃子,在和諧的環境中不一會就把餃子包好了。等到熱騰騰的餃子端上桌時,迫不及待的大家一口咬下去,滿嘴留香,別提多美味了。一家人團坐在一塊,吃着香噴噴的餃子,說說今年的收穫,談談對來年的期許,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餃子是家鄉新年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家鄉的大家每年都在期盼着它,由於它是新年的味道、是團圓的味道、是母親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

“正月十五鬧元宵”。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爲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的擴大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南北朝時期,元宵張燈漸漸成爲了中華民族獨有的風俗。而元宵節拉兔子燈,則是因爲兔子燈裏的兔子代表着月亮上的玉兔。正月十五既是元宵佳節又是月圓之時,兔子燈表達了人們對團圓的美好期盼。

拉兔子燈也是許多上海人兒時最有味道的元宵記憶。夜晚,孩子們成羣結隊地在弄堂里拉兔子燈。鋼絲彎出的兔子架,白宣紙貼出的兔子毛,木輪滾出的兔子腳。

去年元宵,爲了追尋那一絲記憶中的上海味道,媽媽買來了製作兔子燈的材料包,過一個上海味兒的元宵。我取出材料包中大小不一的`鋼絲圓環,將兩個的橢圓交叉,在交點處用黏土固定,把兩個稍小的圓環粘在橢圓環的前後兩端,就做好了兔子燈的身體。在身體的一端,把兩個圓環呈30度角固定在一起,頂端岸上一對長長的橢圓形耳朵。兩個最小的鋼圈交叉固定後粘在身體的另一端。然後再將帶有蠟燭的底座安在兔子底部。最後將整個兔子架上糊上白色宣紙條,貼上紅紅的眼睛,揣上繩子,一隻可愛的兔子燈就完成了。

我和媽媽把兔子燈拉倒花園裏,點上蠟燭。皓月當空,草坪上,無論是手工兔子燈,還是流水線生產的兔子燈,都閃爍着屬於自己的光芒。萬家燈火將夜晚照亮,我彷彿來到了一個充滿童趣的世界。

那個夜晚,草坪上一個個歡樂的身影,成了我最美好的元宵記憶。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4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過春節時的習俗有很多,貼春聯就是其中一個。

聽爸爸說,這個習俗大有來歷呢: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用以辟邪,後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掛在門旁於桃木上,再簡化爲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爲春聯,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除夕上午,我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我拿着一把剪刀和透明膠布,爸爸拿着春聯,一起來到門外。爸爸先貼橫批。我用剪刀喀嚓喀嚓地把膠布剪成小塊,遞給爸爸。有時候我剪多了,就把剪多的膠布的一半貼在門上,另一半懸在空中,當做備用。爸爸輕輕地貼住春聯,免得貼皺了。我們倆配合得很默契。爸爸先貼橫批,再貼上聯和下聯。我看了奇怪地問:“爸爸,你爲什麼上聯貼在左面,下聯貼在右面呢?”爸爸回答:“傳統來講,右聯爲上,左聯爲下。橫批從左往右念,上聯就應該貼在左面,從右往左念,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面。現在通常的橫批都是從左往右唸的`。我們家的也是,所以上聯就應該貼在左面。”最後我們又貼了值得大大的福字。貼完春聯,從遠處一看,紅紅的,很喜慶。橫批是福星高照,上聯是金鼠賀歲年年好,下聯是萬事如意步步高。

春節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迎新春。祝願家家戶戶在新的一年裏都能過得吉祥幸福,快快樂樂!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5

除夕,這個並不陌生的名字,雖然只有兩個字,但寓意不小呢。

聽爸爸講,傳說,有一個怪獸,人們管這怪獸叫作“夕”,夕每年的最後一個夜晚就會出沒,去偷吃人們的食物,還會把人弄傷,所以人們都很害怕它。但是,這個怪獸有兩個缺點,一是怕紅色的東西,二是怕巨大的響聲,這讓一個村民想出了辦法:貼春聯,放鞭炮。在門口兩邊貼上紅紅的春聯,門前還擺了幾根碩大的紅鞭炮,等到除夕的夜晚,家家戶戶都把鞭炮燃放,然後來到屋子裏吃團圓飯,這樣夕就會害怕,也不敢擅自去傷害別人了。而這天就叫除夕,把夕除掉嘛,去迎接新的一年。

現在也是一樣,一到除夕,家家都會掛起紅燈籠,貼上春聯和放爆竹,只是因爲空氣污染的原因,不能再去燃放了。但也少不了過春節的氣氛:吃年夜飯。大清早,人們就來到集市上購買新鮮的食物,爲晚上的年夜飯準備的,再順便給孩子買些雜拌兒就趕緊回家了。眨眼的功夫就會到晚上,得趕快預備好才行啊。

一擦黑兒,大家就都團聚在家裏吃年夜飯,不亦樂乎,別提有多開心了。門口亮着紅燈籠,貼着春聯,多麼有年味兒。

吃過豐盛的年夜飯,有的'人會去串串門,玩一玩,小孩子有的會睡覺,但大孩子們可睡不着,要守歲。

除夕,就是把舊的一年,包括煩惱、傷心、憂慮、焦急通通都丟掉,在新的一年裏取得更大的收穫!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與往常一樣,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綿綿。

我和媽媽來到森林公園踏青……上山時,周圍全都是油菜花啊!細細的雨絲柔軟地飄落在花瓣上,融成晶瑩的水珠。只見幾隻燕子在低空尋找落腳之地。

只顧享受森林山脈的清香,雙腳早已走的麻木,我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休息,媽媽從包裏拿出一個青團遞給我,我看着拳頭一半大小的青團,墨綠色的青團因爲和了糯米粉變得晶瑩剔透,活像一個圓鼓鼓的.翡翠。我咬了一口,青團是粘的,是甜的,活像過年吃的湯圓,但又有一股清香,我兩口把青團塞進嘴裏,擠出一句話:“媽媽,爲什麼只有清明纔有青團吃呢?“

媽媽微笑着給我講了個故事: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一位農民在耕地時見清軍正追趕以爲太平軍官,農民急中生智,將太平軍官扮成自己的樣子,才讓他逃過一劫。後來,爲了不讓清軍發現自己送他吃食,他就用艾草和着糯米粉做成青團。後來,太平軍官成功返回大本營,原來他就是忠王的得力大將。

爲了紀念“救命青團“太平軍每年都吃青團。

我嚥下甜甜的青團,頓時覺得它不止是吃起來香,還有一股力量所在——那是來源於勞動人民的智慧,爲了美好生活而奮鬥的力量。

對於這些風俗文化,我們不僅要感謝,更應該永遠牢記這些富含古代勞動人民精神智慧的傳統,將它們傳揚出去,名揚海外。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按照當地的習俗去吃年夜飯、守歲、拜年。而我認爲最好玩、最有趣的事就是貼春聯。

春聯,據說是起源於古代的桃符,最初的用意是保安的,但是由於時代轉變,才漸漸演變成如今我們常見的紅對聯。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我和爸爸便下樓換上新的對聯。

首先貼首聯,我剛要把膠帶橫七豎八的貼在對聯的前面時,爸爸攔住了我:“不行!這樣貼不僅不美觀,還不牢固,很容易讓春聯掉了。”說完,便拿過我手上的膠帶。那應該怎麼貼才能貼得既牢固又美觀呢?”我疑感不解地着爸爸。只見爸爸雙手拿着膠帶,將有粘性的一面朝上,用手指把膠帶兩角像包糉子一樣向裏對摺,再粘在對聯反面的'一角上,接着又再在其餘三個角上也貼上,再掛在牆上,一個張對聯就貼好了。我好奇地碰了碰,拉了拉,竟然真的沒有掉!我也沒閉着,趕忙把其他對聯都貼好了。最後爸爸拿起福字,準備像以往一樣倒着貼,我馬上說道:“爸爸,今年我們正着貼吧!因爲這樣福字不歪,財源進來嘛!”爸聽了我的話,點了點頭,笑嘻嘻地貼好了福字。

這一次過年,是我最開心的一次過年,因爲,它讓我知道原來貼春聯也有技巧和學問啊!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8

在元宵節前一天的晚上就開始。晚上八點整,“老爺”出廟,十幾個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爺”的後面跟着。“老爺”身高一米,長四分米,寬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帶着紅色的鬥風,在四個人架的轎子上,真是威風十足。當“老爺”經過時,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當架“老爺”的人要換時,先要把鞭炮放響。然後在換人。每隔四個小時,就換一次人。每隔四個小時,就會有人送來飯。

通過我的介紹,相信大家也有點了解了吧。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做你的導遊,爲你服務,讓你親身體驗一下。

家鄉有許許多多的.風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點整,一起放鞭炮;元宵節,三天三夜架“老爺”滿街跑;端午節全家一起吃飯,一起划龍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紹家鄉元宵節,三天三夜架“老爺”滿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強,就走過去摸了一摸“老爺”的頭和臉。誰知,被爺爺看見了,接着我就被爺爺拉到“老爺”前兩米處,然後,爺爺讓我跪在地上,向“老爺”請罪。請完罪後,爺爺訓斥了我:“老爺”,是神,不能亂摸、亂碰。”聽完爺爺的話後,我轉身往後看,看了“老爺”一眼,心裏想:“老爺”真有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架“老爺”的這種風俗民情表面上是一個快樂的活動,但實質裏卻是一個嚴肅、認真的民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9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據說早在西漢就已出現,可謂歷史悠久。在我的家鄉溧陽,元宵節又賦予新時代的元素,形成了新風俗。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年元宵節我都會去燕山公園觀賞燈會。這裏正在舉辦宋團城觀燈節,燈光璨璨,造型各異,人山人海,蔚爲壯觀,元宵節去燕山公園賞燈會,已成了家鄉的新習俗。

這裏的燈大多是用鐵架子搭出形狀,在被上各型各色的布里面,裏面放上燈泡做成的。在燕山公園,正對學校的大門上,早已架起了長方形的門。亮光四射,隔着幾百米都能看到。在大門後有兩條路,一出一進。在兩條路的中間,總會擺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花燈。燈的種類極多,五顏六色,而且年年都不重樣。你看,孫悟空手握定海神針,滿身金光似乎隨時會跳起來,翻個筋斗去斬妖除魔。和諧號亮光四射,似乎會嗖的`飛出去,無影無蹤。馬似乎活了,一聲令下,就開始狂奔,令人望塵莫及。除了這些製造難度較高的各型各色的燈以外,普通的燈籠也是有的。顏色或紅或黃或白或紫,五彩繽紛,位置或放地上或掛樹上或者漂在水上,無處不在。

在往裏走,右邊是遊樂場,左邊是一個巨大的草坪,因爲範圍大,所以草坪上的花燈是每次燈會最大的之一。去年是按新中國成立之後,每年的發展爲主題的20xx是一隊軍人,用上了電動設備,會左右旋轉。

再往前走就是美食(玩具)一條街,這裏可能是燈會中人最多的地方了。布牆燈籠屋頂沒有一個不是紅色的,盡顯着元宵節的熱鬧。

下面有兩條路,一是從美食一條街抄近路或者按原路繼續往前走。繼續走下去是……

去年的燈會真棒!而今年因爲疫情的原因就沒有賞成,只能期待疫情過後再彌補了,否則會覺得萬分遺憾。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端午節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成爲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端午節有着許多習俗,比如: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端午節,都會吃糉子、插艾草。

在端午節前一天,奶奶會先到街上去買糯米、豬肉、糉葉、大棗……先將豬肉用醬油和鹽醃製好,再煮熟,再將糯米進行同步操作,之後,奶奶用漏斗把糯米和豬肉塊放進去,然後加上一顆大棗,把糉子用絲線纏繞,放入水中小火煮一夜,再向艾草插入門前,在我很小的時候是聽奶奶說這樣可以避邪,防止鬼怪入侵,也能讓插艾草的這家人百毒不侵,我聽了覺得很新奇。

端午節到了,還在牀上的我就能聞到樓下的糉子的陣陣清香,我趕忙洗漱完走到樓下,大鍋上熱氣騰騰,白煙嫋嫋,綠油油的糉子映入我的眼簾,使得我不得不大口稱讚,我急忙撥開糉葉,軟軟的糯米便透了出來,咬的第一口我便吃到了肉,肉旁邊的糯米十分鮮甜,我終於意識到了,肉旁邊的糯米就是這個糉子的好吃的所在,這糯米進入了我的味蕾,慢慢的滑入了食道……

我細細品嚐着這一口,彷彿回味到屈原所在的`戰亂時期,想到了那個時候的人們一點糧食都吃不到的樣子,這糉子的味道好像有點悽慘而悲涼,我又想到趙國戰敗,屈原那痛苦的樣子,我不禁感到惋惜。

今天我們的一切都來之不易,請大家珍惜現在的時光。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我的家鄉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小村莊。那裏的風俗有很多,不過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還是元宵節。

有個關於元宵節的傳說:從前,有一隻火神鳥闖入了人間,被人類給誤殺了,因此激怒了上帝,上帝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讓大火燒遍人間。當上帝施法後,火神鳥十分可憐人類,把上帝的.法術給消除了,並告誡人類,每當正月15這一天家家戶戶掛滿紅燈籠,好矇騙上帝。

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遠在千里之外的子女們,除非萬不得已是一定會回來看望家裏的長輩的。在那之前,長輩們會在家裏親自做元宵,元宵的種類很多:花生仁餡的、黑芝麻餡的、桂花餡的等等;形狀有圓圓的,有大如核桃的湯圓,也有小如花|生的珍珠小湯圓,現在湯圓的種類花樣多了不少呢!除了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會選擇去商店購買元宵,等到子女們回來,熱騰騰,香噴噴的元宵已經恭候多時了。情人們互相寒暄,訴說着最近的不易與幸福。

中午,一大家族的長輩領着親人們來到寺廟祭拜上帝。需要奉上一雞一鴨和一碗元宵湯,族人們跪在地上。雙手合十面向上帝的雕像開始祈禱,領頭的長輩嘴裏發出“嘰裏咕嚕”的怪聲,像是在念什麼咒語似的,不過大致意思是請求上帝保佑人間百姓安康之類的話。

夜晚降臨,家家戶戶就立即掛起紅燈籠,放焰花,並做好元宵,搬一個桌子在院子裏,擺上元宵和一些菜,在五彩繽紛的天空襯托下,在歡聲笑語中欣賞着皎潔的月光,享受着元宵節的歡樂……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2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着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範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糉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糉子是所有糉子之中體積、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鹹糉內餡有鹹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慄蓉、棗泥等;更有廣東鹼水棕、竹葉糉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擡頭的時候,古人爲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其中含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3

元宵被稱爲“小年”,也是一年當中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成都會有哪些風俗呢?

元宵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湯圓,這也是衆所周知的事。這一天我們一大早就得起來包湯圓。包湯圓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頭一天就得把皮兒給和好,只需要用開水把糯米粉衝好,慢慢搓成團狀,留着第二天包湯圓用。第二天一早外婆會把芝麻和黃糖放到一個石頭做的容器裏使勁捶打,直到它們充分地混合到一起,餡兒就做好了。這時候全家老小就回一起到竈前包湯圓,首先在搓好的皮團上揪下一小塊,按成皮餅,握在手中,再用勺子舀一勺餡兒放到皮兒上,再包裹起來,一定要包緊,不然等會兒就會煮爛。

湯圓在鍋裏煮,我們在外面等。湯圓一出鍋,我們眼睛都掉到裏面去了,吞下嘴裏的口水,拿起勺子就開始吃湯圓。小孩子都狼吞虎嚥得吃,掙着搶着去舀第二碗;而大人們都會細嚼慢嚥地吃,覺得好不容易過個元宵,吃個湯圓,就要細細品味。

吃完湯圓,大人們去聊天,小孩們去玩耍,一起等待着晚上的活動。

元宵節的晚上,大街小巷都會掛起花燈,有紅的、黃的、綠的,有長方形的、圓形的、花型的'。大人們都會牽着小孩的手,去看花燈、打燈謎。聽說猜出最難的燈謎,就回得到一碗免費的湯圓,這可吸引了許多大人紛紛上去破解這個“難題”。小孩們則會去製作他們自己的小花燈,帶回家做紀念。還會有小孩去找老師傅玩皮影。大街上充滿歡笑聲、說笑聲,好不熱鬧。平時早早就睡了的孩子,今天精神好的不得了,大家把這個元宵節所有的樂趣都放到這個晚上了。如果自己願意的話還可以去祈個福,祈求自己這一年平安健康、多財多福。

元宵過完,也就證明年也過完了。大家就會去工作、上學。像這樣的熱鬧,又要再等上一年。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4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由上古時期的祭月演變而來!

中秋節那天的早上起牀後,簡單的吃了早飯,我就看到外婆在準備做月餅啦,外婆先把做月餅的材料按照對應的比例和好,爸爸將和好的麪糰分成一個一個小小的麪糰並擀成麪餅,媽媽把餡料包入麪餅當中,負責用月餅的模具把麪糰壓成月餅的樣子,最後媽媽把月餅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兩片之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兒,下油鍋炸至兩面金黃即可!真叫饞人,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藕餅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飯過後,爸爸和外公把一個長桌搬到了露臺,我負責把一個用來放貢品敬菩薩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媽媽拿着貢品和實物!

看似簡單的事我們卻忙了很久。等我們忙完都到晚上了!我們邊休息邊閒聊,等待賞月,一會兒,月亮就出來了,我可愛的老妹兒是第一個看到月亮的,她雀躍鞋手指着月亮說:“月亮月亮,你們看!”我擡頭看着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別的亮又特別的圓!可是爲什麼又亮又圓呢?其實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發亮的,發亮是因爲太陽的光通過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節月亮才最圓最大最亮!

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吃着月餅,談笑風生,不時的擡頭看看天空中的那輪明月,說不出的舒服!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我的家鄉北京過春節有很多習俗,比如:逛廟會、吃元宵、吃月餅等,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過除夕這一天的習俗。

貼對聯是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的事情,對聯是用紅紙做的,人們相信紅色可以降妖除魔。門上還貼了“福”字,“福”是倒着貼的,寓意是“福”倒(到)了。

除夕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爲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寓意是人丁興旺。而不同的餃子餡也代表着各種寓意。比如:韭菜餡餃子代表着長長久久,白菜餡餃子代表以後會發財,吃餃子充滿了節日歡樂氣氛。在我們的家鄉,人們會在餃子裏包棗、花生米、杏仁等。吃到棗意味着新的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不管誰吃到其中哪一種,大家都衷心的祝賀。

除夕那天晚上,家家戶戶都在放煙花。那些煙花可漂亮了,緊接着“砰砰”幾聲,煙花直衝夜空!煙花炸時,猶如一個個正要降落凡間的仙女,在半空中綻放出最美的身姿,像活潑的舞蹈演員,在天上翻跟頭,還有的像鮮紅的彗星拖着長長的'尾巴;有的像深紫的葡萄,你擁我擠的……它們是五顏六色的星星,把夜空裝扮得絢麗多彩。

我想除夕不只是吃餃子、貼對聯、看煙花,更是享受傳統節日的風俗帶來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