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優】家鄉的風俗作文

作文 閱讀(1.78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優】家鄉的風俗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奶奶是個健談的人,一些照片就能勾起她對往事的回憶,打開她的話匣子。

照片上是祖奶奶和奶奶在老家,她們站在一個像是用黑磚堆成的小塔旁,火焰從小塔的縫隙裏冒出來。奶奶告訴我,這是老家過年時的習俗,叫點旺火。

人們在年三十的下午把煤或柴堆成塔狀,到了晚上,全家聚在一起點燃,這就是點旺火。點旺火的由來和過年的故事一樣。“年”害怕火、紅色和響聲,於是人們把煤堆或柴堆點燃,並放鞭炮來迎接新年,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奶奶還告訴我,旺火是空心的,在點燃之前還要先“盛裝打扮”一番:在旺火堆上套上像拉花一樣的裝飾,貼上“旺氣沖天”的字條,希望能燒光過去一年的不快,新的一年旺氣沖天。

另一張照片裏,爺爺奶奶伸出手,對着剛剛點燃的旺火。“年紀大了就喜歡‘烤旺火’,對着火烤一烤,不光身上暖和了,也寓意把身上的疾病帶走,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奶奶解釋說,輕輕撫摸着袖子,好像在回味旺火的溫暖。我看到她的眼裏閃爍着一種頑皮和懷念的光芒。“過年的`時候,每個單位也會堆一個大旺火,跟咱們國慶的時候每個省做一輛大花車似的。”奶奶補充到。“奶奶,我還聽說人們要跳旺火,是嗎?”“不不,我們老家不跳。”我注意到她的語氣裏夾雜着對故鄉的驕傲。“但我們會圍着旺火唱歌跳舞,放鞭炮。我小時候還喜歡在旺火上烤吃的。”奶奶的眼裏又閃過那頑童般的眼神。

我從來沒有經歷過點旺火,但照片上一個個大小各異,或是剛剛點燃,或是已經被火焰緊緊包圍,或是即將熄滅的旺火,被火焰映紅的一張張笑臉和奶奶講述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和奶奶約定,過年時回老家點旺火。

回家的路上,我彷彿已經看到了紅彤彤的火焰,聽到了人們的歡笑。我期待着回老家點旺火的那一天,期待着點亮更美好的生活。

家鄉的風俗作文2

俗話說:“千里不同風,萬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的風俗都不同,我們這裏的中秋節過得可特別了。

八月十五,這一天是我們小孩最期盼的日子,嘴饞的小孩在這一天都要去偷瓜和吃月餅的。我常聽大人們說:八月十五偷了瓜吃,身上就不會長一些怪異的奇癢無比的紅點。我聽起來可怕了,連最心愛的月餅都不吃就去找小夥伴商量着晚上該怎麼偷瓜。

爸爸媽媽可不懂我的心情,愣是不讓我大晚上出門,我着急的跺着腳,嘟着嘴對爸爸媽媽說:“可是我約好了朋友的,可不能失信啊!”媽媽想了想:“那好吧,不過要小心哦。”還沒等媽媽說完我已經蹦蹦跳跳地哼着小曲跑了出去。夥伴們都在等着我呢。“我們出發吧!”我興高采烈地說。大夥可跑得快了,一溜煙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我們小心翼翼地來到了田野裏,每個人背上都揹着一個小竹簍,每個人總是墊起腳,因爲我們總怕主人家發現我們,他們總會埋伏在房子的周圍,所以我們可得小心了。主人出來了逮到我們,我們可要倒黴了,要拿竹條抽我們,但我們已經熟練了。土地上的冬瓜、南瓜……盡情地拿,一個個身披綠色毛衣的冬瓜我們也不怕他,裝在揹簍裏就走。一輪明亮的圓月掛在天空,我們行走在田野上,一個個滿載而歸。偷瓜是一個重要環節,而煮瓜又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

我們煮瓜不是在家裏,也不需要大人們幫忙,而是架着鍋子在野外自己動手,點火、架鍋、切瓜、加佐料,都是我們自己決定,水沸騰了,咕嚕咕嚕說着話:快把瓜放進來吧!一切就緒以後,我們就坐在草地上,看着明晃晃的月亮,述說着心裏最快樂的事情。不一會兒瓜就熟了,端着熱湯,沐浴着月光,小夥伴們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

從呱呱落地,我就與這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3

我的家鄉在一個隱祕而美麗的地方---東陽,明朝宋濂寫的《送東陽馬生序》中的東陽!

在那裏綠樹四季常在,野花滿地綻放,鳥兒與溪水共同歌唱,是我夢中的天堂。

在我的家鄉,有許多獨特的風俗,特殊而有趣。從我記事起,便一直喜歡這些獨特的風俗。

除夕下午,家裏年年都會高高的掛起紅紅的大燈籠,貼上大幅的長長的春聯。外公外婆會準備許多紅蠟燭和用各式各樣的錫紙疊起來的'金燦燦的紙元寶、綠瑩瑩的荷花、紅豔豔的牡丹花……

不得不說,我從沒想到過老人家們能把紙折出定一番花樣來,每個都栩栩如生,獨一無二。我也真沒從哪見過這般手巧的老人家,所以很自豪!外公外婆會把那些元寶、花束、蠟燭與神像供品有前有後排放在一起,準備大年七年級一早起來參拜。

七年級一大早,我外婆會左手託着一個花瓶,右手上拿着一束柳枝一樣,沾着瓶裏的水,嘴裏輕輕的念着祈禱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話語,溫柔的把我們叫醒,並用那清清的水灑在房間和我們身上,好像在淨化世間的一切煩惱與不開心的事兒。本來有起牀氣的我也不明不白的被這儀式給淨化了,只覺得十分有趣!

大概是凌晨三四點鐘的時候,我們一家就準備完畢,燒完香供好祖先,踏上去拜佛祈福的路。

我們每年春節都會去一座高山上拜佛。山上人山人海,並不會因爲早而少些人去。家人們都會提着幾袋子的紅蠟燭和香去爬山,天還是黑暗的被籠罩着,山上燈籠的紅也被暈染得一片模糊,但這情境這景色也是絕美的!月色配合着金黃而橙紅的燈變得如同孔明燈飛入天空般的美麗。從下往上看去,就像通往天庭的天路紅彤彤的,很有宮廷的風味。從上往下看,則是幽靜的、黑黑的深淵,夜鳴的鳥兒的聲音也被拉的很長很長,靜靜的,微涼的輕風吹來,自覺身處靜溢的森林之中。

爬山雖然很累,但是身邊的風景隨時隨刻能讓你靜心。點燃蠟燭時,那紅通通暖洋洋的火焰也能讓你沉醉在禮儀的崇敬和莊嚴之中。我很喜歡這種感覺,慢慢的這些禮儀也變成了我成長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就是我家鄉獨特的風俗,是我心中不可磨滅的烈火,有了這些風俗,才讓我美麗的家鄉變得更有血有肉更有故事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翹首以盼的春節終於又來了!跟着我一起來尋尋年味兒吧!

每年的臘月初八是臘八節,它好像春節的前奏,淡淡飄出了絲絲“年味”。這一天,我家就熬臘八粥。只見媽媽拿了一把鍋鏟在鍋中翻來翻去,一定又是在熬粥了。我一聞香味,立即兩眼放光,不停地催促媽媽好了沒有,好了沒有……“終於好了啊!”我端着一碗臘八粥,好像端着金銀珠寶似的,又等不及粥涼了就開始狼吞虎嚥。整個家中都散發着一股濃濃的“糉子”味兒。

臘八再往後幾天,便是萬衆矚目的日子——除夕了。這不,我和媽媽正在桌子上包餃子。餃子諧音“交子”,寓意着更歲交子。只見媽媽拿麪粉和水混合後,不停地揉啊揉,竟出現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胖墩”。接着,我來幫忙用擀麪杖把“小胖墩”壓成長條,小胖子頓時成了一條小蛇。然後,用菜刀把這一長條切成一個個小劑子,剛纔的小蛇瞬間成了一個個“小圓球”。媽媽又用擀麪杖把麪糰擀平實,用筷子麻利地夾起一塊油亮的`肉餡,剛纔的“小肉球”又變身成了一個新衣裳,嚴嚴實實地包住了肉餡。最後我負責把邊緣摸了點水,把兩邊粘在一起。“小精靈”就這樣做好了。要不是參與了整個過程,我怎麼也不相信它是那“小胖墩”變的。水開了,媽媽把它們全丟進鍋裏,“小精靈”們個個像是跳水運動員,姿勢各樣地衝進了鍋子裏。它們還是舞蹈家呢!看着它們的舞姿,聽着“咕嘟咕嘟”的歌聲,我早已垂涎三尺了。我簡直是趴在鍋邊的八兒!

媽媽關了火,“小精靈”們可安分了!也不,它們還冒氣兒呢!我顧不得燙,夾起一隻餃子就往嘴裏塞。哇塞!餃子皮的順滑配上肉餡的鮮美,可真是色味又美,脣齒留香!我們全家都吃餃子,這時家裏飄着的又是另一種味道,又是同一種味道。

往後幾天,直到春節老虎似的跑走了,我依然能嗅到藏在空氣裏的年味兒……原來春節藏在空氣裏,也藏在人們心裏。

家鄉的風俗作文5

二十四節氣中,一些特別重要的節氣,總是有勞動人民的民俗過法,而且在我們遼闊的華夏大地上,每個地方的方式方法還不一樣呢。比如冬至,北人方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在我們江南地區則又是吃餛飩,而今天我要說的是我們溧陽這一帶立夏時節要吃的'美食——烏米飯。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杜甫在《贈李白》一詩中這樣寫道。青精飯就是我們溧陽這一帶,在立夏時節要吃的烏米飯。每年這個時候,烏飯葉就已經開始慢慢上市了,這個時候可是新鮮的時令貨哦。像我這樣的吃貨,總是會走在小區路上,突然聞到某家人家廚房間飄來的香氣中一眼就認出它。“阿婆阿婆,有烏飯賣咯。”我飛跑着回家,告訴了外婆,外婆一臉驚奇地問:“你怎麼知道的?”我說:“我在路上就聞到人家家裏飄出來的香味嘍。”外婆頓時哈哈大笑的說:“你真是個小吃貨。”

第二天外婆起早趕到菜場買來了新鮮碧綠的烏飯葉,我和媽媽先把樹葉洗乾淨,一邊洗一邊有一陣陣清香撲進鼻子,是一種大自然的清香,聞了神清氣爽,耳聰目明,就打通任督二脈。然後外婆把洗淨的葉兒放入裝滿熱水的盆子裏,用手反覆按壓葉兒,時不時拿起些許放到手掌心搓一搓,終於將近半個小時的揉壓,烏飯樹葉的大部分汁水都被擠了出來,咋一看不就是我寫毛筆字的墨汁嘛,再把樹葉過濾出來,用紗布包好,用力擠壓,最終擠出了大半臉盆“墨汁”。等“墨汁”水稍微放涼些,再把洗淨涼乾的糯米倒入“墨汁”浸泡三個小時以上,再去看時,糯米已經變成“黑米”了。最後把“黑米”放入蒸鍋蒸熟,就是香飄萬家的烏飯嘍,我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一顆顆米粒黑油油,亮閃閃,香噴噴,如果不是散發的香氣和熱氣,還以爲盛了一碗黑寶石呢。再撒上一層白糖,一口下去,忍不住閉上眼睛大讚人間美味。

吃完烏飯外婆告訴我,立夏時節吃烏米飯是我們這裏代代相傳的民俗傳統。吃烏飯可以祛風解毒,防蚊叮蟲咬,讓我們在接下來的炎炎夏日安然度過。我不禁感嘆:原來烏米飯不僅僅好吃,到如今還承載了我們一方傳統文化的內涵!

家鄉的風俗作文6

俗話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雖然我們的大中華地大博深,風俗千千萬。但我最喜歡的節日是它——春節。一個讓千萬個家庭團圓的好日子,他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節日,更是我們千萬炎黃子孫傳承的好日子。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我們這裏把這一天叫做大年七年級。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和吉祥。

春節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習俗,那就是吃餃子爲驅邪惡,求吉祥。在這個時候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快和歡樂的氣氛。如果小孩子吃到了餃子裏的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爲孩子長大後會很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呢。

春節不僅有吃餃子的風俗,還有拜年給壓歲錢的風俗習慣,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也有專門上家中拜年磕頭的.,但是不常見了。一般都是問好,有些人也在手機上給別人發微信或用打電話的方式給別人拜年,說一些祝福話語之類讓人們開心的話。

過了春節又迎來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說到元宵節還有一個趣事要和大家分享呢。元宵節那天,我們家家都要吃元宵(湯圓),那天爺爺給我們買了兩袋湯圓,我們都很高興。爺爺煮好後,把它們放到碗裏,端到桌子上,再三叮囑我們:不要摸碗,也不要吃,先讓他們出出熱氣。雖然我們嘴上答應了爺爺的話,但我們心裏可不這麼想。看着那些挺着大肚子睡着了的大湯圓,我們的口水流的停不住啊!終於,弟弟還是忍不住了,上去就咬了一口,結果……還真是被燙得“嗷嗷”大哭。但我們呢?就坐在一旁哈哈大笑。

春節是最熱鬧的,也是最令人開心的一個節日,我愛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7

蹣跚學步的小孩子,勞碌奔波的大孩子,白髮蒼蒼的老孩子,提到拗九粥,誰不是嘴裏就立即生出那香甜軟糯的滋味呢?

相傳,有一位孝順的孩子名叫目連。擔心爲牢中母親送的吃食全被看陰牢獄卒吃掉,於是用數種食材煮成甜粥,再在表面上灑上黑芝麻讓獄卒誤以爲是烏垢不敢吃,粥才得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因爲目連濃厚的孝心感動了福州百姓,而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所以拗九粥(孝九粥)從此成了福州特有的民族風俗。

以前,總看到外婆一人坐在矮凳上,一碗雜米一個盆,半天時間篩選,半天時間淘米。在煤爐子上煮一夜,第二天一睜眼,用勺子輕攪兩下,晶瑩剔透的糯米散發着軟玉似的亮光,烏黑錚亮的黑米流露着古銅的色澤,紅棗已有三四倍大,桂圓、馬蹄、花生也悄無聲息地融進了濃香中。高捧一碗,大口灌下。讓雜米的輕糯,紅糖的甜膩,馬蹄的清爽順喉而下,一口氣喝上幾碗纔算過癮。

就這麼喝着拗九粥長大的我,看到外婆的滿頭青絲不知不覺已成了蒼蒼白髮。今年拗九節就讓我來爲你熬粥吧!

說幹就幹,我買回了食材,回憶着外婆舊日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淘洗起來,熬煮正式開始了!大火燒開,小火慢燉。“咕嚕咕嚕”“吱滋吱滋”這不是熬粥,這是一場小型家庭音樂會。數分鐘後,一股燒焦的糊味撲鼻而來。我方纔慌忙地打開鍋蓋,往鍋裏探了探頭,不禁嚇了一跳。這鍋中水是水,豆是豆,“傷痕累累”……“唉,做拗九粥怎麼這麼難啊?我努力了這麼久還做成這樣……要不,算了?”我在心中默默打起了退堂鼓,正當我準備收拾“戰場”,猛一回頭,媽媽神不知鬼不覺地站在我身後。“外婆喝得不是區區一碗拗九粥,還是你一片赤誠的`孝心啊!”媽媽語重心長道,“彆氣餒,我們重頭來過。”揣着對外婆的感恩之心,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於成功了!

外婆默默無言地品着粥,兩粒珍珠般晶瑩剔透的東西滑過她歷經滄桑的臉,“嘀嗒”落進了粥裏,但她笑了……

濃濃拗九粥,深深感恩情。不僅是拗九粥,中國各地的特色民俗各有千秋。讓我們一起好好傳承、保護、尊重傳統文化。

家鄉的風俗作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大中華地區幅員遼闊,有成千上萬的習俗,但我最喜歡的是春節,這是一個讓家人團聚的好節日。這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習俗,也是成千上萬中國人繼承的一個好節日。

春節期間,每年大年七年級,家家戶戶開開心心貼春聯,放鞭炮,開開心心吃年夜飯。

傳說每年大年七年級,山上有個妖怪叫年,會從山上下來吃村裏的牲畜。不僅如此,就連人也不會放過。所以大家都躲在家裏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與年戰鬥,但他們永遠離開了。有一次,一個人躲在家裏用竹子取暖。突然,竹子爆裂,發出很大的聲音,驚動了外面的一年。人們看到後,紛紛點起竹子,終於成功地把它嚇跑了。後來發現年獸怕吵,每年元旦都放鞭炮。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被過年攻擊過。這一天,人們聚在一起,放鞭炮,貼春聯,人們稱之爲中國新年和春節。

除夕,春節的前一天,成年人貼春聯和燈籠。他們買了對聯貼在.的門口。婦女們在家打掃衛生,掃除一年的灰塵。在孩子們幫助成年人的那天,每個人都很忙。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在外打拼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在外讀書的孩子回來了,還有一些一年沒見面的親戚回來了,就爲了這一天吃頓團圓飯,抱怨家裏一年的相思。今天晚上,看春晚成了不可或缺的節目。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時而笑,時而動。

星星跟着月亮,終於迎來了我們最期待的一天。春節的早上,孩子們給大人拜年,說了一些吉利的話。大人們給了孩子們壓歲錢,孩子們欣喜若狂。這一天,鞭炮聲不斷,非常熱鬧。中午,家家戶戶聚在一起吃飯,談笑風生,分享一年的一切成果和收穫。下午,老人聚在一起打牌,大人陪孩子玩

春節是最熱鬧、最快樂的節日。雖然這一年只是一個傳說,但它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無限的溫暖、無限的期望和無限的夢想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每當別人問起我來自哪時,我都會驕傲地告訴他們,我來自諸暨!沒錯,就是那個走出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以畫梅而聞名於世的王冕的故鄉——諸暨。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諸暨的一些風俗民情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天空中飄着雨絲,一個略帶哀愁的日子。每家每戶,從清明前幾天就開始籌備了,籌備些什麼?無非就是清明粿了,這個外表有青色,有白色的“果子”,外形各式各樣,裏面的餡兒,青的是豆沙,白的是鹹菜豆腐的,製作起來尤爲複雜,是諸暨人過清明節的必需品。一個普普通通的清明粿,裏面包含了太多對過世親人的思念,味道也就大不一樣了。準備好清明粿,就要去掃墓了。

點上香火、白燭,燒上紙錢、元寶,再把精心準備的清明粿擺上,說上幾句家常,再深深地鞠幾躬。細細的雨絲打在身上,不知是誰的淚滴落在人間。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節,整個中國都十分重視的`節日。除夕這天,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這便是一年到頭最大的慰藉吧。這頓飯在一陣爆竹聲中開始,又在這爆竹聲中結束。諸暨人年夜飯的餐桌上有什麼呢:西施豆腐是頭菜,隨後有糖醋排骨,有象徵着“年年有餘”的清蒸魚,有傳統的梅菜扣肉等等。我喜歡梅菜扣肉,那誘人的排列整齊的扣肉,看得我口水直流,香味在我的鼻子中徘徊,遲遲不肯散去。其實我最愛的還是那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那美味簡直讓人無法自拔。到了臨近十二點的時候,爆竹聲又開始了,這一晚大家都選擇不睡覺,爲了給自己“守歲”,還真是“一歲除”啊!

東風夜放花千樹

元宵,大街上掛滿了喜慶、鮮亮的燈籠。諸暨的一些鄉鎮上會舉行舞龍舞獅、花燈展等節目。走上街頭,大人們會在花燈前佇足觀賞,小孩則是選擇猜燈謎,不僅是爲了那些精美的獎品,更是對自己猜謎本領的一個認證。還有不例外的就是吃湯圓了,家家戶戶準備的湯圓也各不相同,甜的吃膩了還可以吃鹹的,自己燒的青菜湯圓,“迷道”不要太好哦!

不過,聖誕節、萬聖節這些“洋節日”越來越流行的今天,在“端午節”被鄰國霸佔的今天,各地的民俗被慢慢的淡忘,這些民俗習慣,我們應該重視,不讓它們變成下一個“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不知不覺中,我迎來了20xx年的春節。在春節中我家有許多的風俗:看春晚、拜年、穿紅衣服等,但最有意思的還是吃餃子。

春節那天,我三四點鐘就起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動,終於要吃餃子了。我家鄉的餃子,特別好吃,從鍋裏乘出再端上來,老遠就能聞見餃子的飄香,並且,有幾個裏面還包着1角或5角的硬幣。這可有意思了。我們家有七個人只能三四個人得到硬幣,如果好的話一人能得兩三個。我又緊張又激動。在給長輩們拜完年後,我迅速的跑到餐桌開始吃餃子。只見一個個又大又胖的餃子都躺在盤子裏,上好的韭菜和雞蛋被潔白無暇的餃子皮包在了裏面,還發出陣陣的飄香。突然,我瞅見一個餃子裏面似乎有個銀色的東西,我立刻把它夾了過來,一咬,是軟的,我迅速地把它吃掉,又夾了一個,又是沒有。

這時,爺爺高興地把一枚硬幣吐了出來,說:“我吃到了一個,你們要加油了。”我非常緊張,現在只剩下兩個了,我加快速度起來,恨不能一口吞掉一個。

隨着時間的'流逝,爸爸也獲得了一枚硬幣。大家看到他得到之後,更加悶頭吃了,所有人一句話也不說,都在狂吃餃子。我也非常害怕我得不到那個最後的硬幣。

當我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的時候,我隨便的夾起了一個餃子,我想都沒想就咬了下去,一個硬硬的東西突然硌了我一下,我高興的大叫一聲:“我吃到那個最後的硬幣了。” 我非常高興,其他沒有得到硬幣的人用羨慕的眼神看着我,而我全身上下似乎都散發着光芒,把剩下的餃子都吃了。

我非常喜歡春節吃餃子這個風俗,他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後來,我還聽爺爺說:“春節吃餃子是中國的傳統,每家每戶在春節那天都是要吃的。”我點了點頭,不管怎樣,家鄉的餃子永遠是我愛吃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冬至,也叫冬節。在我們福清家家戶戶在冬至前一天晚上都要搓圓,福清人叫“搓米時”。搓圓代表團圓,在民間還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的俗諺。

冬至前夕,家裏就備好了福桔、筷子、蠟燭、圓簸箕和糯米粉。晚上,吃完團圓飯,家裏人圍坐在一起,準備搓圓了。

媽媽在桌上擺好圓簸箕,圓簸箕前方好一對紅蠟燭,寓意欣欣向榮,點上蠟燭,爲了祈求平安。在簸箕裏擺上十個福桔,“福”代表吉利。福桔堆裏插上兩朵搓圓花,擺上十雙筷子。大概中國人都喜歡成雙成對、十全十美,這些喜慶的紅色把家裏烘托的祥和而又溫暖。

“搓湯圓嘍!”媽媽笑着喊道。

大家開始忙活開來。先在糯米粉里加上水,放在盆裏揉搓,鬆鬆乾乾的糯米粉變成粘粘溼溼的一團。我很好奇,用手就揪一小塊,捏一捏,咦!現在米粉團就如同橡皮泥一樣,軟軟的。

我掰了一塊放在手心裏團圓成一個球,再把它壓扁。傳統的.湯圓裏沒有餡,爲了讓湯圓更美味,這次我精心準備的“料”是另具一格的:QQ糖、葡萄乾、草莓幹……把“料”放進壓扁的團裏,再搓圓,一個湯圓就搓好了。我心裏充滿了期待:我搓的圓煮完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會不會和外面賣的果味湯圓一樣?如果真成了,那就是我的獨家祕方。帶着滿腦子新奇,我期待第二天的冬至快點到來。

冬至一大早,我一起牀就衝進廚房,看見媽媽在煮湯圓。媽媽在鍋中裝滿水,等水燒開將湯圓放進鍋裏,一個個小湯圓服服帖帖地挨個兒貼在鍋底,不知它們爲何這樣親熱。

“噗……”鍋內嘆了口氣,熱氣從鍋蓋邊沿冒出來。掀開鍋蓋,呀!一顆顆湯圓變得胖乎乎,圓溜溜,晶瑩剔透,如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娃娃臉,有時還會有幾個調皮地咧着嘴巴,衝我笑,笑得餡都流淌出來,讓人看了直流口水。

湯圓也有各種吃法,煮好的湯圓裝上湯或裹上黃豆粉,都是頂美味的。鬆軟甜糯的湯圓,幾分鐘時間就被一掃而光,好似秋風掃落葉一般。而甜美的味道,卻讓人回味無窮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我的故鄉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會格外熱鬧,因爲家家戶戶都在忙着準備端午節。

最終等到了五月初五這一天。

早上,太陽還沒有鑽出被窩,人們就已經開始忙碌了。瞧!東家的孩子起了個大早,跑進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牀,忙前忙後;大人們則在屋裏屋外一向忙活着。猜猜看,他們在幹嘛?他們正忙着做端午節的特色食品——糉子。那裏的糉子可謂一絕:白色的糯米摻着幾粒紅豆,顯得格外調皮;有的糉子包裹着豬肉,吃起來噴香可口;有的糉子包裹着蜜棗,包你吃了甜甜蜜蜜……並且,形狀也不一樣,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錐形的;有枕頭形,也有小寶塔形的;有圓棒形的,還有一角向上,其餘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氣中瀰漫着迷人的糉子的香味。步入並不繁華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東西的,拉家常的人,隨處可見。最熱鬧的要數村子裏那片空地啦!看!裏三層,外三層的人圍成了一個偌大的圓。人們期待着舞獅的隊伍快點登場。在一陣鑼鼓聲中,兩隻漂亮的獅子登場了。他們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愛極了!

時間像個頑皮的孩子,轉眼間,一點多了。人們排着長隊,又一次走出了家門,站在街道兩旁。年輕的小夥子穿上節日的盛裝,從街道中穿梭而過,到鎮上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此時,鎮上那條不知名的河變得可熱鬧了。

午時三點,比賽開始了。河中的那一隻只龍舟一字排開,像一批威武的戰士。龍舟上隊員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緊緊地握住划槳,整裝待發。鼓手們也擺出了各自的架勢,好象在說:“今日的比賽必須是我贏”。三點十五分,不知從哪裏傳來了一聲鏗鏘有力的哨聲,龍舟彷彿是一條真龍在碧波上划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紋。鼓聲、吶喊聲交織成一支動聽的樂曲……

夕陽西下,夜晚的靜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飯後,人們集中坐在空曠的平地上,樹陰下,打個火堆,圍着火堆盡情地跳着,唱着,饒有興趣地聊着午時的比賽。

家鄉的端午節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繁忙中帶着幾分悠閒。走在大街上,我的心境異常激動。因爲,這也是孩子們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家鄉的風俗,總是散發着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我的家鄉上高,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算不上大,但在我心中的分量卻很足,它的一些風俗你知道嗎?

在上高,人們建房子都極爲講究,從選擇地址、破土開工、上樑,直到喬遷,都遵循着一套極爲嚴謹的傳統風俗。

首先是選擇屋址。在定地基時,通常要請一位風水大師來看風水,大門一定不能對着山溝深壑、開闊大道以及直衝江河,屋址一定取順勢,並要前低後高,立一塊帶有“福”字的壁照,可以“辟邪去煞”。正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左可比右高,右不比左高,顯然,這是古代崇龍尚左的風俗。

其次是破土開工。人們在開工前,先打好房基,然後在木樁上端裹上紅紙或紅布,由主家家長挖第一鍬土,俗稱“破土”,再在四角撒上太平銅錢,俗稱“鎮邪”。開工多選雙日,尤是“逢六”“逢八”,最忌“十四”。有些人還會貼對聯,以示喜慶。

再次是上樑。上樑一定要選黃道吉日,乘太陽高高升起,吹嗩吶。並按老幼次序拜樑,讓工匠們把樑升起,擺正後,在樑的兩端壓上麻餈。那場景,熱鬧非凡,大傢伙聚在一起,歡歡慶慶,一醉方休。這種酒,就稱之爲上樑酒。據傳統風俗,一席木、二席泥、唯有三四席。此風俗一直沿襲至今未變,唱彩調,放鞭炮,說吉祥話,拋酒麻餈,糖果……

最後是喬遷。人們在喬遷時,對小孩一定要和睦,在搬家的過程中,不可多與他人打招呼,切忌午睡,而且一定不能打破東西。在搬家當天,因在新宅煮一些開水及將電風扇在家中四方吹撥,以求“風生水起”,晚餐可煮一些湯圓,甜品,全家共食,表示團團圓圓之意。

看到喬遷之喜的場景,再思這一連串的過程種種,應該是上高的祖輩們的`經驗積累,更是前輩對生活更好更美的追求。

至今,有些風俗已被改革掉了,但還是流傳下來了一些風俗。那是家鄉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過新年,穿新衣,吃餃子,放鞭炮……”,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每個小朋友都喜歡熱熱鬧鬧過大年吧,每家每戶過新年時都有很多習俗吧,我們家過年也有很多有趣的習俗,你想知道嗎?讓我來說給你們聽聽吧。

貼春聯

我奶奶家原來在鄉下,貼春聯可不像城裏人家只貼在一個門上,那可是個大工程。年三十中午前,家裏的男人們都要發動起來,把所有的院門、房門、倉庫門都貼上,連雞舍和牛棚都不放過。貼好春聯後,還要在大院的門口放一根桃樹枝,表示全家人都到齊了,外人就不能來串門啦。

守歲

大年三十晚上,我可最高興了。吃完年夜飯,我就和哥哥放鞭炮,到村口看扭秧歌,然後就和全家人看電視,等着迎接新年的到來。終於,聽到了鐘聲響起,鞭炮齊鳴,我就趕緊去給長輩拜年收紅包啦。當然,除夕的餃子也是我盼望的,因爲我們家的餃子裏面有錢呢,爲了吃到餃子裏的硬幣,每次我都要把肚子吃的圓鼓鼓的,生怕吃不到錢啊。

拜年

年七年級早上,我還睡的.迷迷糊糊的,就陸續有人到家裏來拜年了,我只好起牀穿好新衣服,趕緊也和大人們去別人家裏拜年,拜年要規規矩矩的問好,不能亂跑亂跳的。在城市裏,人們都已經電話拜年,短信拜年了,可是在鄉下,還保留了到家裏拜年的習俗。

圖吉利

從小到大,我也過了好多個新年了,關於過年的吉祥話我也知道一些了。比如,吃餃子的時候,餃子如果破了不能說“破”,得說“掙”了;還比如,年夜飯要吃桃子罐頭和杏罐頭,寓意逃離災難,幸福永遠;還有諸如年三十一整晚都不能關燈啊,七年級不能掃塵啊等等,都是很多人家過年的習俗。

哦,對了,現在我奶奶家已經搬到了嶄新的大樓上,比原來的平房條件好多了,但是過年的習俗幾乎都沒變,一樣沒變的還有我們這個大家庭其樂融融的溫情,一想到一家人圍着爺爺奶奶高興地說啊笑啊,我就迫不及待地要過年了,新年快來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我的老家在農村,所以也有很多講究。特別是春節,我們一定要放鞭炮,拜年,包餃子……這些習俗一個也不能少,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放鞭炮。

每次過年,爸爸總要去村裏的小賣部買一點鞭炮。等鞭炮買回來,我們就開始盼着天黑。

有一年春節,爸爸還是和之前一樣,去了小賣部。登巴巴回來,手裏卻多了個“金字塔”。“這是什麼啊?”好奇的表弟衝向前,把“金字塔”捧在手裏看了又看。“放了就知道了。”我點了根樹枝,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樹枝點火,身子向後仰着,打算一點上火就跑。由於不知道這“金字塔”是什麼東西。表弟表妹都躲遠遠的。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期待一會的精彩瞬間。

“點着了!點着了!”表弟見引火繩點燃了,大喊大叫。我聽了連忙跑開了、只見無數火花從“金字塔”裏竄了出來,構成了一個“火花噴泉”。這“火花噴泉”正如我們內心一樣,十分燦爛,十分歡快。“火花噴泉”足足持續了兩分鐘,放完了弟弟讚歎不已:“太酷了!不僅放出來很漂亮,持續的時間還長。”我也想起了一句詩“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時,妹妹說“爲什麼要在春節放鞭炮啊!”弟弟聽了,也一臉疑問。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向老人給孩子們講故事一樣,給他們講故事:“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一個老人來到一個人家裏,幫助人們嚇跑“年”。他讓老婦人在家裏剁餡做餃子。到了晚上,“年”看到這家點了很亮的燈,又有剁餡的聲音和門上的紅紙,有些害怕。這時,那個老人走了出來,他穿着紅衣服,並點了鞭炮,把“年”嚇跑了。於是,貼對聯、放鞭炮的習俗留了下來,包括給壓歲錢又要裝到紅包裏。”

表妹表弟聽了恍然大悟,爸爸在一旁說:“春節每一個習俗都有傳說和故事,一會我挨個給你們講。”

春節有很多習俗,過春節不能光玩,也要了解每個習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