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端午糉香作文(精選22篇)

作文 閱讀(1.73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糉香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糉香作文(精選22篇)

端午糉香作文 篇1

朦朧的月光下,一個熟悉的背影在廚房裏忙碌着。伴隨着黎明的到來,她身旁的那口大鍋裏散發出醉人的糉香。

那個忙碌的背影就是我的外婆。童年的端午,我幾乎都是伴着這糉香起牀,再蹣跚着步伐向餐桌走去。家裏雖不掛艾葉,不點雄黃酒,但,這糉香卻爲端陽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每年端午,外婆都會把事先準備好的各種餡兒的糉子倒入鍋中,徹夜的煮,她自己,也守在鍋旁,盯着爐前跳躍的火苗,眼睛也隨着爐前的火焰一閃一閃,閃動着慈愛的光。當天已泛魚肚白時,那糉香便愈來愈濃,直沁肺腑,直至霧氣瀰漫了廚房。糉子熟了之後,外婆便總會用筷子把鍋中的糉子輕輕挑出,分門別類地擺好放在盤子裏。糉子的品種可多了:有的一溜兒是蛋黃蓮蓉餡兒的,有的統統是紅豆餡兒的,有的清一色是花生餡兒的然後,便是等候我們醒來一起品嚐。

我最愛吃外婆包的蜜棗糉。剝開葦葉,深吸一口氣,那糉葉的清香便如絲如縷,沁人心脾,令人垂涎三尺。終於剝開了糉葉的最後一層,紅白相間的糉子便映入眼簾,紅的是蜜棗兒,白的便是那香噴鬆軟的糯米餡兒,一大口咬下去,那香甜軟糯的.味道便悄悄潛入腹中,脣齒留香,回味悠長。每次外婆包的糉子都能成爲了桌上的搶手貨,大家都爭先恐後去搶外婆包的糉子。當別人問她這其中的祕訣時,她總是笑而不語。

又是一年端午節,街上超市裏一個星期前就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糉子,儘管包裝精美別緻,配料也極其講究,可我就是吃不出外婆包的糉子的味道來。其實我心裏知道,那不是糉子的香甜,更是包裹着外婆對子女,對小輩濃濃的愛,那就是愛的味道,外婆的味道。

端午糉香作文 篇2

“這段時間的天氣,怎麼老下雨?”我坐在門邊,不滿地抱怨。“這不一樣,這是龍舟水。”媽媽剛採購回來,正拿着一袋白一袋紅一袋綠的東西折騰。我愣愣地望着綠得發黃發亮的糉葉,恍然大悟:“今天是端午!”

我激動於此,圍着桌子團團轉,時不時一蹦三尺高,在那歡呼雀躍:“端午萬歲!端午萬歲!”老媽在旁看了我一眼,笑着說:“你別跳了,省點力幫忙包糉子。”本來還想跳的我轉念一想,還有幾分樂趣,準備大展身手,包個好吃又看起來精美的糉子顯顯威風。

準備好材料,然後繫上圍裙,理了理凌亂的頭髮,擼了擼不存在的袖子,準備開始大幹一場。爲了節約時間,我學着大神的模樣,左右開弓:左手抓三片糉葉,兩片大的在下,中的在上,疊在兩片大葉中間,再捲成一個漏斗狀。右手抓一把糯米,撒入“漏斗”中,再抓一把紅豆綠豆,又撒一層薄薄的糯米,再放兩三片肥肉片,最後用米充填其餘空的地方。變身完胖子之後,就得穿好衣服戴好帽,最好再來些項鍊手飾,最後腳環也套上,就成了一個美麗的胖姑娘了。可我卻出師不利,雖然糉子挺飽滿的,可太胖了,“飾品”不夠用,就“駕崩”了,真是個可憐的`糉子!

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我就變得慎重了點,在收尾時少放了點米,結果整個糉子似乎空空的,與先前的比起來,真是瘦骨嶙峋,好像那些營養不良的小孩。可飾品又帶了好多,顯得難看極了。沒辦法,又只好放棄了。

通過前兩次的事例,我就開竅了,放米時不多不少,最好是一次只有二分之一。這樣一來,糉子可就好看多了,飾品也帶起來美美的,怎麼看都是一個個美少女!

隨着一陣陣糉葉的飄香,我心裏更是迫不及待了,圍着大鍋興奮地蹦來跳去。“出鍋嘍!”我頭一轉,“哇!”個個糉子都帶着水蒸氣小露珠,像剛去接受過龍舟水洗禮的小姑娘,臉上露出羞澀又喜悅的笑容。我忍不住剝了一個糉子,頓時,屋裏飄香四溢,濃濃的愛國情與清香味向我撲來。

端午糉香作文 篇3

早上,我提着昨天親手包好的糉子走進教室,教室裏還迷漫着淡淡的箬葉香,不禁讓我回想起昨天那快樂美好的時光。

馬上要到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爲了緬懷偉大詩人屈原,學校組織了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包糉子。下午,校長伯伯親自出馬給我們演示了包糉子的過程。首先,她精心照料挑選了一大一小兩片箬葉,將兩片葉子重疊形成漏斗狀,再把米放入漏斗中用筷子把它壓緊,再用箬葉把口封好,像一個三角形一樣。最後用繩子把糉子纏好。一個精美、可愛的`小糉子就完成了。

包糉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第一次實踐開始,可我們一個個都笨手笨腳的,李思蕊的奶奶看着我們笨拙的樣子,便手把手的幫助我們完成了。我深吸一口氣,決定要憑自己單獨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我左手拿起箬葉有模有樣的包了起來,一邊包一邊默默地念叨着步驟。可同樣的箬葉,校長包的是“大美女”,可我卻包的是“醜八怪”。第三次,我用心地包,到封口的最難的時候,讓高手奶奶幫我把它也變成“大美女”,真神了,糉子變得更好,更美,更棒!

我瞧了瞧其他同學,個個都在忙碌着,有的向家長請教,有的正手忙腳亂的繫繩子,有的在向同學展示他們的勝利品……

慢慢地我們一步步熟練起來,還嘗試着調出不同的新口味:紅豆、綠豆、葡萄乾、火腿腸加在一起是什麼味呢?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把我包的糉子煮熟,給家人分享。我們品嚐着糉子,雖然不比外面的好吃,但畢竟是我的勞動果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讚不絕口。

端午糉香作文 篇4

又是一年五月五,糉香滿堂飄。

端午節上午,陽光招呼微風,裹着鄰家糉香,穿過窗戶,給室內塗上一層淡淡的金色。蜜棗紅豆糯米,勺子棉線糉葉,桌子上早已擺得滿滿當當。我站在桌旁,一眼不眨地看着媽媽包糉子。

只見媽媽拿起兩片煮過的糉葉,交錯疊在一起,折彎成圓錐狀,放入一勺已經攪拌好的紅豆糯米,塞入一個蜜棗,再補上一些紅豆糯米。然後,雙手抓住糉葉,上下輕輕震動,將糯米壓結實。接下來,左手抓住糉子,右手翻折糉葉,將糉子封口。最後用棉繩將糉子“五花大綁”。一個個棱角分明的糉子就這樣在媽媽手中變出來了。

“多簡單,我也會!”我躍躍欲試,抓起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葉捲起來,放入糯米。我正要將糉子包起來,忽聽到窸窸窣窣的聲音。不好!糯米從下面漏出來了。原來糉葉沒卷緊,成了漏斗。怎麼到我手裏,糯米、糉葉就不聽使喚了?我失望地看了看媽媽。

“沒關係,再來一次。”媽媽給我講了一些技術要領,又示範了一遍。果然,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將糉子包成形了。我喜滋滋地拿起一根棉繩,將糉子紮起來。誰知剛纏了一圈,手一滑,糉子“啪”的一聲,掉在桌上,粉身碎骨。唉!到了最後一步,還掉鏈子。我無奈地望了望媽媽。

“有進步,再試試。”媽媽鼓勵着。我吸取了前面的經驗教訓,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個動作,終於完成了最後一個步驟。“成功了!”我興奮地叫了起來,拎起糉子給媽媽看。媽媽的嘴角頓時漾起欣慰的笑意,好像在說“這手藝後繼有人了”。

沒過多久,廚房裏就飄來絲絲清香。香氣越來越濃,越來越醇,鑽入我的鼻子,刺激我的味蕾。一會兒,我就“口水直流三千尺”……

有一種傳承叫做糉香飄飄,有一種記憶叫做糉香濃濃。感謝這美味的糉子,它讓我明白勞動的成果最香甜,還讓我懂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更讓我銘記住這流傳千年的端午節。

端午糉香作文 篇5

我不知道是爲什麼,每逢春節,奶奶、姨婆,還有媽媽就聚在一起包糉子。每當那個時候,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淘米的淘米,洗豆的洗豆,煮葉的煮葉,而我就幫着碾花生。年年如此。

每當大人們圍着,正式包糉子的時候,我就端一張小板凳在旁邊瞧着,因爲那時還小,不懂得做什麼,只好仔細地瞧着,希望有一天學會了,也能幫上點忙。那是一隻三棱錐壯的糉子,層層綠業裏面躺着糯米、綠豆,還有八種材料。我不懂事,總是問:“幹嗎非要加八種材料,六種七種不行嗎?”奶奶總是用似有若無的聲音回答:“‘八’就是‘發’,財源廣進的意思。”“哦,原來是這樣。”可是今年問完後,明年又問,奶奶用同樣的話回答了一年又一年。

知道四年級那年,我才能原原本本地記住那“八”的含義,至始至終不忘記。可是到了那年頭,我就可以幫這給糉子繫繩子了。

“繫緊點呵,別鬆了就可不好了”,自從那年起,媽媽就每年都這樣叮囑我。我開玩笑這問:“鬆了會怎樣啊?”“總之就不可以鬆,儘量的緊,不過我看你也不會系鬆的······”

是啊,每年這樣包糉子,我對他們的感情似乎越來越深了,我對他的情就似那根繩子一般,矢志不渝。我總逃不出母親的`話的圈套,我的確不可能系鬆,由於我對糉子的情,對故鄉的愛,像繩子一樣深深的扎着。

其實我也明白,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他們愛糉子,更愛那個依山傍水的故鄉,但我還是忍不住問了:“爲什麼每年都要包糉子?”

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個個人沉默不語。

是的,不僅僅是糉子本身的香,更是那份濃濃的情,濃濃的鄉情。

端午糉香作文 篇6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糉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裏,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曆五月七年級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七年級糕、八年級糉、九年級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

糕是爲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麪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鬆鬆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八年級,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着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捆糉子。洗好的.糉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一切準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糉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麼時候纔能有糉子吃。看着一片片糉葉在母親靈巧的手裏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緻的糉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糉子,解下來提在手裏沉甸甸的。就那樣提着棕葉的梗一併放進大大的鍋子裏,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糉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據說是小孩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裏幾乎家家都買得起。九年級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裏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起吃;孩子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初四一早,大人就會叫小孩們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來插在門框上。大人們說這樣驅蚊蟲、能避邪。等插在門框上的艾草漸漸被風乾了,就成了藥。夏天村裏的小孩容易得脹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幹艾葉放在鍋裏煮。蒸氣冒出了一股好聞的香氣,在屋裏繞來繞去,冷卻後讓脹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時腫鼓鼓的肚子就會漸漸癟下來。

端午糉香作文 篇7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它孕育了獨特的節日文化,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今天,就讓我來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人們往往會想到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爲這位愛國詩人不忍看到國家滅亡,而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決定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

但是,端午節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五月初五以賽龍舟的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慣,所以,端午節也被稱爲“詩人節”,“重五節”。

過端午節,必須要吃糉子、掛菖蒲、賽龍舟、喝雄黃酒。過端午節前,家裏人已經準備了足夠的糉子,還有許多親戚互相送糉子,互相品嚐這些美味。

端午節的'早上,家裏的大伯買了一些菖蒲、艾蒿,高高地插在大門上,這樣可以驅邪避毒。媽媽把糉子都放進鍋裏蒸,媽媽還給了我和哥哥一人一個熟雞蛋,據說這一天吃雞蛋可清熱明目。

等到糉子熟了以後,我們便蜂擁而上,拿起香氣四溢的糉子,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完糉子,接下來就是喝雄黃酒了。大伯把酒打開,我們開心地喝着。據說喝雄黃酒也可以驅邪避毒、強身健體呢!

過端午節最重要、最有趣的活動就是賽龍舟了。我們一家人打開電視機,一起觀看精彩的賽龍舟。只見他們划槳的動作整齊劃一,鬥志昂揚,龍舟像閃電一樣向前駛去,真是一場精彩的龍舟表演啊!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是中華文化的象徵,我們要傳承這些民族文化,讓它們更好地發揚下去!

端午糉香作文 篇8

端午節快到了,我很想包糉子,於是,就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了糉米、糉葉、豆沙和肉,準備回家包糉子。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大盤子,準備把包好的糉子放進大盤子裏。接着,我拿出一個大碗,把豆沙到了進去;然後又拿了一個小碗,把切好的肉裝了進去……

好了!一切準備就緒!

“媽媽,過來教我包糉子啦,我準備好啦!”

媽媽正在晾衣服,一聽到我叫她,趕緊走過來,說:“準備好了,那我們就開始包吧!對了,你是想先包豆沙餡的還是肉餡的啊?”

我想了想,說:“先包豆沙的吧!”

“好吧!”媽媽拿來了黑繩和白繩,說:“要不這樣吧,黑繩用來包肉糉,白繩用來包豆沙糉,你看行不?”我爽快地答應了。“話不多說,趕緊包吧!”媽媽說,“接下來我教你怎麼包糉子。”

媽媽先拿起一片糉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我也學着捲成一個圓錐形,但手一鬆,不小心葉子散開了,“你要緊緊地握住它。”媽媽說。

我又重新捲了一下,終於卷好了。總算完成了這一步,媽媽又說:“接下來,你要把糯米塞進糉葉裏,但不要全塞滿,要留出放豆沙的位置。”我開始把糯米塞進糉葉裏,但糯米不聽話,全灑在了桌子上。媽媽見了,說:“沒關係,再試一試。”我又試了三次,還是沒成功。最後,我試着一手把卷好的糉葉捏緊一些,一手用小勺舀糯米、豆沙,這一次竟然成功了,我興奮極了。

“下一步,你得把口封上。”媽媽說。媽媽把葉子的上面折下來,封了個口。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一下子就成功了。

“最後一步了,就是用白繩把整個包好的糉子纏上。”“這一步真是太簡單了!”說着,我就完成了一個糉子。

接下來,我和媽媽一起包了很多糉子,還有肉糉呢,只不過把餡兒換成肉的,繩子繫上了黑的.,以便於區分。

第二天,我吃上了香噴噴的糉子,吃上了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我特別有成就感。

端午糉香作文 篇9

以前的端午節都是和父母在公園度過的,但是今年的端午節卻是在農村度過的。而且,這次端午節我也過得與衆不同。

早上兩點多鐘時,我起牀穿好衣服後走出門去。一般在這個時候,人們都會起牀去踏青。但是我想:一到端午節就踏青未免太沒意思了。所以我突發奇想——去放羊。

我拿起鞭子,大舅在前面領着羊,很像一隻“頭羊”帶着羊羣。我在後面揮動着鞭子,趕着羊羣。不一會兒,就到草地了。羊們一頭扎進草地裏吃着那些綠油油的草;大舅則坐在一旁聽着收音機。我望着那大片的草地,那綠色美得讓人無法形容。這種綠色在城裏是看不到的,在城裏甚至連草也看不見幾顆。我看的如醉如癡,禁不住躺在了草地上睡着了。

早上五點多時,我回到了大舅家,早餐是糉子和煮的自家雞下的雞蛋。我突然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時拿雞蛋和小朋友們比賽的.情形:上國小時,班級裏舉行了敲雞蛋的比賽,拿雞蛋小的那一頭互相敲擊,贏得那個雞蛋會被我們稱爲“雞蛋王”,然後,“雞蛋王”會在我們的注視下被他的主人吃光。想罷,我拿起雞蛋互相敲擊,然後,我將剩下的那個贏了的雞蛋吃得一乾二淨。

傍晚時我和大舅一起去接舅媽。舅媽在溫室大棚裏摘了一天的豆角。一到了那兒,我就鑽進了大棚,那豆角秧已經頂到了棚頂,豆角也已經長得很長了。大舅把豆角都裝上車後,沒有了我坐的地方,我也就只好坐在了“豆角車”裏。可是我覺得還是躺着比較舒服,便躺了下來。一路上的顛簸就猶如坐過座山車一樣刺激,像要掉下去一樣。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火炕上,圍着飯桌,吃着餃子,感到非常開心。

今年的端午節給我留下了許多快樂而又很美好的回憶,他已經刻在了我的腦海裏,永遠也忘不掉。我很希望明年的端午還能在農村度過,它雖然不像南方一樣熱鬧,卻使我無法忘記。

端午糉香作文 篇1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熱切的期待中,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感人故事。據傳在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

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河裏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

說起吃糉子,糉子雖好吃,但你們會包糉子嗎?小小的糉子看似不起眼,準備工作可一點兒也不少哦!一大早我們就把糉葉洗乾淨,用水煮開了。

你以爲單單煮好了就行了嗎?當然不是,還要用涼水把它冷卻,這樣糉葉香氣更濃,纔算是備好了。接下來是淘洗糯米,備上自己喜歡的糉餡,比如肉餡、紅棗餡、紅豆餡、花生等等。當然繩子和剪刀也是必不可少的哦!

一切準備就緒後,就開始包糉子了。首先,把糉葉分片挑揀,兩三片重疊爲一組,每兩組進行顛倒擺放,按照合適的角度彎成一個圓錐形,要確保後面的'葉片比前面的長,接着加入適當的糯米和餡兒,把後面長的糉葉蓋住整個糉身,左手捏緊兩邊的糉角,右手再給它捏出第四個糉角來,並用繩子紮緊。

扎繩子也是有講究的哦!先咬住繩子的一頭,給糉子繫上好看的紅腰帶,繞的時候一定要繞緊,這樣包出來的糉子吃起來纔有嚼勁。

起初,我包的糉子總是張着大嘴巴。咦?這是爲什麼呢?原來是第四個糉角沒有捏好,它的孩子們(糯米)就從那兒偷偷跑出來了。後來在奶奶的指導下,自己不斷的嘗試,終於包出了一個個完美的糉子。直到中午,我們才忙完,滿滿兩盆糉子終於全都下鍋了。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感覺到這比之前任何一次吃過的糉子都要香,且更有意義,因爲這是我自己努力勞動的成果,更感受到先輩古人的超常智慧和創造實踐能力。

端午糉香作文 篇11

“包糉子咯!”外婆和媽媽在樓下喊着。我聽到後連忙跑下樓,說:“我幫你們一起包糉子吧?”外婆和媽媽笑着答應了。第一次包糉子,我有些手忙腳亂的,我學着外婆和媽媽的做法,首先,我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然後加上糯米,不知怎麼回事,不聽話的糯米總是從中間的縫隙中跳出來,我用手去堵這個縫,手一放,裏面的米又跑出來了,弄得我滿手都是糯米。媽媽看了看我的'樣子,說:“我給你做個示範吧。”於是媽媽把糉葉捲成一漏斗形,把糯米撒下一層,把豬肉填上幾塊,再撒下一層糯米,然後把糉葉一片搭着一片,最後一折,一捏,一捆。很快就包好了一個糉子。媽媽問我:“會了嗎?”我感覺我會了,我點頭說會了,於是又包了起來,這次包得挺好的,正當我得意時,糉子又裂開了。我乾脆不包了,媽媽這時耐心地對我說:“學什麼都要有耐心,包糉子也是一樣的,懂嗎?”“噢,媽媽和外婆你們爲什麼包得這麼快這麼好?可我?”媽媽笑着說:“熟能生巧,媽媽和外婆也慢慢練出來的。”

雖然當時是有些失望,但我並沒有失去信心,我想只要我認真學就一定能學會。想起媽媽剛剛那番話後,我立刻又包了起來,我又重新捲了個漏斗,認認真真地檢查了一遍,把米倒下去,再把豬肉等材料,一次一次地填下去,可又太滿了,我挖出了一些米,又學着媽媽一折一捏,一個大糉子就被我包好了,媽媽幫我用繩子捆起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興奮地喊到:“我成功了!”雖然沒有外婆和媽媽包得好,但我盡力去包了,媽媽和外婆還誇了我。

煮完糉子啦!媽媽特意把我包的糉子放在一個盤子裏,說:“你看,你包的糉子別有風味,形狀各異才特別。”全家人看了我的“傑作”,都說:“非常棒。”

看着盤子裏糉子,我心裏美滋滋的,我不僅學會了一門技能,更見證了我的努力和堅持!

端午糉香作文 篇12

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糉香作文 篇13

因爲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時稍晚一點。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我的手上腳上都 被帶上了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粉、黃、綠、藍五種顏色組成的,很鮮豔。媽媽告訴我說, 端午節帶上五彩線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洗完臉後,我就來到了餐桌前。滿滿的一桌,真豐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糉子,還有香 噴的雞蛋、鴨蛋、鵝蛋。看着這麼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

正準備開動時,爸爸發言了:“知道今天爲什麼要吃糉子嗎?哪位“同學”知道請舉手 回答?” 這可難倒了我了,我就裝作沒聽見,等待爸爸解釋。爸爸告訴我說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 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沒想到一種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講完後,我已經迫不急待地想和他們做遊戲——頂雞蛋。

我在盤裏隨手拿了一個個頭較大的雞蛋,先和爸爸來了一個對決。而我的力氣太小了, 一個回合下來,就輸給了爸爸。但是心裏卻不服輸。心想:“可不能這麼算了。”我又去洗 鵝蛋,想和媽媽較量一番。

只見媽媽在盤子中左挑右選的, 好像裏面藏了大將軍。

我好奇地問媽媽:“你在選什麼? 難道鵝蛋還會有什麼不同嗎?”聽完後媽媽耐心地說:“你看這鵝蛋好像都一樣,其實裏面 的學問大着呢! 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狀,要選“小頭” 尖一點的, 這樣的蛋會比較有優勢一些; 其次要看鵝蛋的外殼,光滑、細膩、顏色勻,這樣的蛋殼更硬一些。根據這些特點選,一定 能獲勝。” 我半信半疑地選了一個鵝蛋,就開始跟媽媽較量起來了。

我雙手緊緊地握着鵝蛋,使上了渾身的力氣,頂啊,頂啊,只聽見叭的一聲,我趕緊收 手,緊張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裏的鵝蛋竟然沒破,還是好好的,“原來是媽媽手裏的 蛋碎啦,太好了,我贏了!我贏了!”我興奮地邊喊邊跳,爸爸也高興的拍手錶示祝賀,媽媽看着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端午糉香作文 篇14

衆所周知,六月是考試日,衆所周知,六月是放假日,衆所周知,六月是端午節如約而至的月份。這個六月,她也來了,帶着一身飄香四溢的糉味,坐在龍舟上,提着一箱的糉子和作業,悄然而至。

端午的早晨總是被餓醒的,你還在被窩裏就能聞到從廚房裏飄在的糉香,它們在你的鼻尖跳舞,誓要把你饞死,待你終於和被子戀戀不捨地告別,它們還會變本加厲的引你去餐桌旁坐下,使你迫不及待地要開始早飯,今天,可是一年中爲數不多的有肉的早飯啊!父親笑着端出一大盤熱氣騰騰的糉子,“起得真早啊!”,我看着那一盤的糉子,垂涎三尺,不住地點着頭。

用勺子撥拉半個糉子到自己盤子裏,我仔細地端詳它,糯米在蒸煮後染上荷葉的淡綠,又被內部的'肉汁滲入,呈現出淡淡的糉色,泛着油光。熱氣盤旋在其上,用筷子輕輕一戳,又露出紅色的鹹蛋黃,那蛋黃的香漫出,與肉香、米香,一同遊蕩在空氣中,刺激我的味覺。我小心翼翼又充滿期待的夾起一坨糉子,放入口中。每一粒米看似粘糊糊的,但實際上,每粒米都由那倍兒香的醬汁連在一起,入口後便分開,每粒都圓滾滾,香噴噴,與揚州炒飯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吃的是一個鹹糉,豬肉的油都被糯米化解,融在蛋黃中,肉雖偏鹹,黃雖偏澀,但兩者與糯米的完美融合,讓人挑不出一絲毛病。吃糉子是不會有閒工夫停下感嘆其味美的,人人都沉浸在糉香之中,唯有當你擡起頭,看到人們臉上洋溢的幸福時,你才明白,糉子的獨道之處。

糉子,有甜、有鹹、有的膩、有的滑、有的多油。中華民族根據各地的喜好,創作、改良糉子的味道,並造就了現在的端午。

放筷,合掌,一個鹹糉吃完了,一個端午也開始了,這次的端午是在濃濃的糉香和滿滿的精神之中開始的。

現在雖然隨時都可吃到糉子,但唯有端午節吃的糉子是最香甜的,最獨特的。

端午糉香作文 篇15

“四時花競巧,九子糉爭新。”端午已至,榴花正盛,糉葉盈香。每到端午,我們一家都會包糉子,掛艾草,今年也不例外。

我們一早就來到了鄉下奶奶家。來過端午節。按照習俗。我們端午節要先在門口放上艾草,用來辟邪。然後就準備包糉子。

只見奶奶嫺熟地把煮好的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狀,然後,用調羹放一點糯米,糯米上放一顆甜棗,最後再放一點糯米,這樣糉子就可以包起來了,最後奶奶用白線把它們捆起來,一個精緻小巧的糉子就完成了。看着奶奶包糉子挺簡單的,我就心裏癢癢的,也想學着包糉子。

我拿了兩張大小差不多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把它圍成一個漏斗形狀。然後再用勺子把米裝進糉葉裏面。可我剛把米裝進去,糯米就從糉葉的底部漏了下來。看着奶奶包很簡單的樣子。可我學起來卻這麼的吃力。就這樣,我一遍又一遍地失敗了。奶奶見狀跟我說,那你用一張糉葉包,這樣的話你會好包一點。好吧,聽奶奶的話,我拿着一張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又開始包了起來。可是,當我把米放進去的時候。底部又開始漏米了。我頓時感到很疑惑,爲什麼看着奶奶包很簡單,爲什麼輪到我包就這麼難呢?實在沒辦法了,然後奶奶跟我講。你就把糉葉底部折過去一點,這樣就不會露了。

我照着奶奶的方法去做。的確,這樣一點米也沒有漏出來。然後我按照奶奶教我的方法,把糉子包了起來。可糉子就是不聽我使喚。米粒居然從邊上漏了出來。奶奶說我糉子抓的'太緊了,所以纔會這樣子的。最後在我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我的糉子終於包好了。

全部包完之後,奶奶往鍋里加點水,然後把糉子放進去。大概半個小時糉子熟了。奶奶一掀開鍋蓋,哇!一股糉葉和糯米的清甜香氣撲鼻而來。我一眼就從裏面找出了那隻我包的最小的糉子。嚐了一下,甜而不膩,好吃極了。

這天,糉葉的清香浸潤了燥熱的炎夏,連晚風都變得清涼,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品嚐佳餚,閒聊家常,靜謐而美好……

端午糉香作文 篇16

又是一年端陽至,綠楊帶雨垂重重,五色新絲纏角糉。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棕葉淡雅的香味中,那脣齒縈繞的糯米香甜也給我的生活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照映在我心靈的廟堂。那飽含綿綿的愛的梵音,悠遠了似水流年。

今年的端陽,沒有回江西陪外公外婆過節,空曠的屋子,讓我分外想念往年的端午節,往年的此時,我們一家人總會圍着在餐桌前,混雜着糉葉的柔濡和糯米的香甜,原本靜謐的屋檐下,此刻杯盞相碰,外婆刀刻的皺紋如波紋斂灩,舒展開來。讓我最心向神往的,是全家圍坐包糉子的幸福時刻,外婆的手經了滄桑歲月的磨礪,早已如砂岩般粗糙,她說她最喜歡糉葉的香氣,每當她包糉葉時,就會發出,如流水擊石一般清脆的響聲,是那樣的入耳動聽。而此時的外婆,猶如少女般敏捷輕靈,嫋嫋生姿,深綠色的糉葉映着她那深深淺淺的煙火氣息暈染開來,卷好糉葉的同時,瑩白的糯米如素練從她指的罅隙漏入,將已浸泡得色如翡翠的葉筒灌成胖鼓鼓的錐形,綠素相映。外婆還爲我們準備有紅棗花生糉、有蛋黃、有肉糉,瞧,她拾起筷子,夾起一個鹹蛋黃,往糉子上一滾,便將如玉的糉米塗上幾許琥珀色的濃郁溫煦。糉葉一裹,再紮上幾根細細的長繩,有味清歡便都束在了這玲瓏小巧的糉子裏,滿溢出來。

水汽氤氳,火由藍變紅,糉子在咕嘟咕嘟地響,是端午的歌謠最貼切的唱腔,香氣從廚房溢出,氤氳在整個院子上空,鍋裏第一鍋糉子出鍋了,那絕對是我最愛的肉糉,我貪婪地嗅着這一縷縷糉香,輕輕的剝開深綠色的糉葉,一咬,絲滑的肉汁在嘴裏來來去去,回味無窮,一點也不膩,再咬一口,只見那糯米裹着的半塊鹹肉,還有半塊呢,當然是在我的嘴裏,悄悄的,慢慢的融化。這都是由於外婆包的肉糉肉放得適當,且不是籠統地全裹在一起,而是在不同的地方放幾點五花肉,有的還會隱匿起來,這樣在吃的時候不僅不會感到肥肉的'油膩,更重要的是能嚐到生活的驚喜,還有那媽媽喜歡的紅棗花生糉,熱氣騰騰的,感覺入口即化,彷彿和喝醉了酒的肚子溜兒圓的老夫子一樣,搖搖晃晃的黑色的只有頭上一撮兒毛——中間那個蒂兒,姐姐等不及了,在冷水中沖洗,熱氣消祛了一半,和那剝開了顏色卻那樣鮮紅的花生碰在一起,軟中有硬,兩兩相融,勻稱有致地嵌入脂玉般的糉子裏,將整個糉子暈染一圈紅棕色,外婆包的糉子總比外面買的好吃,而這鮮腴中少不了她的一份苦心孤詣。

斜暉漫籠之時,伴隨着觥籌交錯的朗朗笑聲,糉子端上餐桌,我們一大家子圍在一起,倒飲料,斟酒,天南地北地談論着,外婆總是站起來,帶着慈母一般的笑容吆喝着我們:“吃,挑自己喜歡的多吃點兒,別老想着減肥,多吃點兒,還得長個子呢。”一個勁的往我們碗裏夾菜,然而外婆總是被我們強拉下來坐回座位,“我也吃。”她臉上的笑容猶如綻開的白蘭花,就像一個小孩得到一塊甜到心坎的蜜糖。此時,桌上的飯菜香和糉子的清香,纏纏綿綿地流向遠方,將一家人的其樂融融,用糯米的糯,紅棗的甜,肉的鮮,花生的脆,包裹在一起,珍藏。

今天,依然是端午,晚上依然吃着糉子,卻味同嚼蠟,端午猶在,心中卻有一絲失落,原來外婆包的糉子已成了我最美味的牽掛,微信羣裏一張張四歲小表妹陪着外婆包糉子的照片,看來我們家後繼有人了。

那糉子,依舊清香,徵鴻杳杳,流水茫茫。

端午糉香作文 篇17

端午是一個一年演一次,但永遠也演不玩的戲。

端午的主角是糉子。糉子吃起來方便,包起來難,先把葦葉捲成碗型,放入少許糯米,也可在中間放紅棗、臘肉等,然後捏緊,卷爲斜四角形,用繩子捆起來,葦葉也要在水裏浸軟方適用。糉子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做法,總是蘸糖食用,個頭較小,煮熟後粘韌而清香,保你未嘗便開始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了!熟糯米脆而嫩,尤其是還熱氣騰騰的,吃進嘴裏,心裏就暖暖的',糉香會回溢在喜歡嘴中,久久不散去。誰能不這小巧玲瓏[注:小巧:小而靈巧;玲瓏:精巧細緻。形容東西小而精緻。],且散發出誘人清香的糉子呢?

端午的配角是賽龍舟。在這一天裏,湖的四面八方[注:指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都擠滿了人。在這熱鬧非凡的場面,幾支龍舟飛速行駛,舟上坐着一羣強壯的小夥子,他們都賣力地晃動船槳。“加油”聲一陣比一陣高,湖水也一浪比一浪高。在比賽中,他們也用起了“雜技”:有的把龍尾踩低,使龍頭高翹,船頭的急浪便從龍嘴中噴吐出,如同吞雲吐雨一般;有的船頭船尾的人有節奏的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

艾草也把端午點綴了一番。端午前夕,家家戶戶[注:每家每戶。指所有的人家。]都在門口懸掛了艾草。據說艾草是百福的象徵,是一種治病的藥草。也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俗語。

關於端午節的歷史故事也數不勝數。如偉大詩人屈原爲了讓皇上相信他的觀點而縱身江河,從而人們把食物投入江中,以懷念以身殉國的屈原。

端午着場戲環環相扣,是一場百看不厭的戲。

端午糉香作文 篇18

一團團雪白的糯米,一片片碧綠的糉葉,一顆顆鮮紅的棗子,一條條青青的繩子。這就是我端午節包糉子要用到的材料。

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掛上艾蒿,這是習俗來着,是需要我們一直延續下去的`。

當然,端午節的重頭戲還是吃糉子和包糉子。告訴你,這個不用着急,我媽媽不是正在努力包嗎?

我手癢癢的,實在忍不住想大顯身手一番。於是我拿起一片竹葉,學着媽媽的動作,慢慢把它折成個圓錐形。然後,把葉子拿平,在裏面放米。可是呀,一切可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容易,這些個小米粒好似跟我過意不去,一不留神就從我手裏悄悄溜走。我趕快拿了第二張竹葉來,不夠又再來一片,結果啊,我包的糉子就像“大肚子將軍”一樣,可壯啦。

包完糉子,接着就來蒸糉子了,媽媽先在鍋裏倒滿水,再用小火蒸一個下午,久不久的,就會有淡淡的清香飄散出來,可誘人了。

一揭開鍋蓋,那些糉子變得更大個了,個個是你推我擠,爭着讓我把它們吃掉。

咬上一口,忘也忘不掉,這一種棕香,長久地伴隨着我,芬芳了我的童年時光……

端午糉香作文 篇19

今天豔陽高照,天空湛藍而又深遠。同學們歡笑聲一陣接着一陣,如銀鈴聲般飄散在清新甜潤的空氣中。小草和花朵好像也被這快樂所感染,顯得格外鮮豔。

爲什麼呢?因爲今天到五月初五——端午節了。這是千百年來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家家戶戶吃糉子,掛菖蒲,薰艾草,好不熱鬧!

爲了慶祝節日,下午,學校組織家長與孩子一起包糉子。兩點剛過,我吃完午餐回到教室,便看到叔叔阿姨們已經到場了。他們有的有說有笑,開心的聊着;有的俯着身彎着腰,整理着包糉子需要的食材,一盆盆潔白的糯米和粳米、色澤鮮豔的豬肉、細細密密的白砂糖、翠綠的竹葉整齊的擺放着,看得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希望活動早些開始!

不一會兒,開始包糉子了。只見一位阿姨,先拿起一片長長的竹葉,把它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把竹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然後麻利地用繩子纏上幾圈,打一個結。擦乾上面的水,一隻糉子就包好了。

我和小夥伴,有模有樣的學着。我左手拿着葉子,右手拿着勺子,慢慢地往裏面倒着糯米、肉和糖,不一會兒我也包好了一個。可把我的糉子和人家的一比,爲什麼我的糉子奇形怪狀,可人家包的端端正正呢?哎,的確,我包錯了。

於是,我鍥而不捨的.再來,可是包出來的依然不對。低頭看看我包的糉子,它們有的是五邊形,有的是歪歪扭扭的三角形,還有的是長方形,包了好久,我終於包出來了幾個端端正正、不大不小的糉子了。我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給老師展示了一下,老師讚不絕口,我美滋滋的!

活動很快就結束了,同學們都開開心心結伴回家。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回味無窮,不禁感嘆道:“學習時間,度秒如年;遊戲時間,度年如秒!”開心的包糉子活動和飄香的糉子,伴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糉香作文 篇20

我的奶奶被分配到我們組,她一笑起來,嘴邊和眼角擠出一團肉來,此時,她臉上是沒有任何“魚尾”的。她熟練地抓起一把箬葉,數都不數,像理撲克牌一樣輕鬆,在指尖鋪開,煮箬葉的水,在罅隙間流過,指縫也變得香香的。我們八個人把奶奶護得緊緊的,小屏風一樣,硬生生圍了個圈兒。

“我的.可是大肉糉!”肖大仙在後面大吹牛皮。“我的也是,我看到了一點米,是深色的,看!”周城宇喜出在望。

我沒有心思去理會他們,只在旁邊似教徒一樣祈禱。“南無喝羅憚那哆羅夜耶……”我雙手合十,念着佛教歌曲《大悲咒》。

周城宇特想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偷吃糉子,被我這“花和尚”的慧眼看見,她惱羞成怒罵了我幾句,肖遙也笑了。我又開始打趣肖遙——你那個是姚承佑那組包的,肯定沒肉。

“好了,同學們開吃吧。”劉老師纔是老大,一聲令下,我迅速抽開繩子,瞬間,只剩下香甜的糯米託在手中。

我咬一口,清香、濃香、鮮香,都充斥我的脣齒間。我一口吞了半個糉子,裏面竟有約三釐米長的大肉,呵呵,我真是一口十個滿足,三口回味無窮呀!每咬口,吃一個角,四口剛好吃完一整隻,我轉向肖大仙,笑容不禁有些邪惡。

“啊一一我找不到肉!我再咬,再咬……”情緒崩潰的他,不斷哀叫,“只剩一個角了,還沒有肉!是醬油和米欺騙了我,是誰包的,給我站出來!”最後他只能含淚嚥下這“糯米疙瘩”。“哎呀,真是肉的,太好吃了。”高天昊像我一樣,雖好吃,但從不懶做喲!“別看我!”周城宇生氣了。

我忽然一轉頭,看見粘稠的糯米粘在了周城宇的臉頰上,我差點笑出鼻涕泡泡來。

教室裏,糉葉飄香,笑聲朗朗!

端午糉香作文 篇21

時間過得真快,過去那些美好的情景常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讓我們用真誠的筆墨,描繪出這些美好的記憶吧!

今年的端午節,同學們興高采烈地提着自己家裏包的糉子來到學校,這是送給老師的。同學們互相攀比着自己的糉子,誰帶的最大、最多,誰就是最受同學的稱讚和羨慕的人。

到了學校,大家紛紛把一袋袋香噴噴的'糉子堆到講臺上。看着這麼多香甜軟糯的大糉子,我心裏美美噠!大家都期待着老師快來,猜測着老師看到這些的高興樣,猜測着老師會說什麼。“老師來了!”不知誰喊了一句,大家趕緊坐好。

一進教室,老師便被這堆成小山的“百家糉”嚇了一跳。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之後,老師動情地說:“謝謝大家,謝謝你們的爸爸媽媽!大家的心意老師心領了,可是這麼多,老師也吃不完呀,該怎樣處理這些大糉子呢?”看着同學們瞪大眼睛等待結果的樣子,老師笑了,“咱們一塊兒吃掉它們吧!”

這怎麼行?同學們都說:“不行不行!這是我們送給老師的,怎麼能自己吃呢,回去怎麼給爸媽交代啊?”老師開始給大家做“思想工作”了:“老師理解大家的心意。可是這麼多,老師的確是吃不完呀。你們就當幫幫老師的忙,順便也都嚐嚐、品品別人家的味兒,互相點評一下。好嗎?”同學們都被老師說服了,不由得紛紛點着頭說:“行!行!行!”

我們開始分糉子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老師也和大家一起說說笑笑,吃着糉子。看着我們大口大口的吃着,她的眼神流露出來的分明是母愛!

同學們都說自己在家吃不了多少糉子,可是和同學在一起覺得越吃越好吃,越吃越甜,好像和老師、同學在一起吃比在家裏吃更香、更甜!這就是和無話不說的“親人”在一起所有的獨特情誼吧!

糉子的香氣瀰漫了整間教室,這就是真摯的友誼和濃厚的師生情誼呀!這份“糉情飄香”的美好會永遠留存在我記憶的最深處,它是最美好的,最快樂的。

端午糉香作文 篇22

初出茅廬的我,有些亂了架勢,沒想到初師不利——滿葉的米粒與紅棗頓時灑落滿桌。我正悒悒不樂時,大師便悄然蒞臨指導。經過師傅畫龍點睛過後,我胸有成竹地做了起來,嘴中鄭鄭有詞:“第一步……第二步……經過我縝密的思考過後,決心對症下藥。我小心翼翼地舀起白晳的糯米,晶瑩剔透的紅棗點綴其中。按部就班地包裹着,生怕變爲原樣。最後,沒想到竟敗在了繩子上。我找來志趣相投的`好友。系蝴蝶結!我可是大老爺們,不禁血脈噴張。不料好友也不會系,看來只能我親自出馬,我胡亂地繫了個“結”,草草了事……

天空一聲巨響,糉子閃亮登場,我把它高高託在掌心,耀武揚威,看着這“天作”,那可真叫“神糉”——上下打量一番,它呈畸形,有無數個棱角,遠望,它就像個“餅”,好歹也是我的瀝血之作。反正它總是要下鍋的哩!

各路“餓霸”若餓虎撲食,我挑中一個精緻的糉子,不料一隻“鹹豬手”將我的“最愛”奪去,朝他翻了個白眼,只得重新拿一個。

那清香絲絲縷縷,扣人心絃,真令我垂涎三尺。那糉鬆軟如飴,輕輕地剝開,咬一口,糉葉的沁香在口中瀰漫,牙齒貪婪地享受着糯米,舌尖上滿是糯米的清香、紅棗的甜蜜,讓我滿嘴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