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端午糉飄香作文(精選15篇)

作文 閱讀(2.3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糉飄香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糉飄香作文(精選15篇)

端午糉飄香作文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相傳是爲了紀念愛國詩屈原而來。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要吃糉子、吃“五黃”(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有的地方還要划龍舟。今天我就在蕭山日報小記者活動裏好好體驗了一把包糉子的樂趣。

老師先發給我們每人兩片糉葉。糉葉長長的、寬寬的、青綠色,帶着一股特有的植物清香。我們按照老師的示範,先把兩片糉葉略微交錯重疊在一起,然後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這“漏斗”裏面就可以裝米和餡啦。

我們的第一項任務是包一個紅豆餡的糉子。老師拿來一盆拌好的糉子餡,裏面有糯米、紅豆、白糖等很多料,我左手拿着剛纔包了一半的糉葉,右手舀了滿滿一勺餡料,正好把剛纔的“漏斗”填滿,接着把多餘的`糉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老師發下來的糉繩在糉腰處紮緊並打結。哇!一個還像那麼點回事的糉子就在我手上誕生啦!

接着的第二項任務是包一個肉糉。有了剛纔初次成功的經驗,現在我就“輕車熟路”了:拿上兩張糉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然後放入豬肉餡料,再加上糯米把“漏斗”填滿,接着把多餘的糉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糉繩在糉腰處紮緊打結。嗯!這回比上次那個包得更好看一點了!

我興致勃勃地又包了第三個糉子,還是個肉糉,因爲我喜歡吃肉糉。而且我覺得,端午節學習包糉子,既體驗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又鍛鍊了巧手能力,還品嚐了美味,真是一舉奪得啊!

端午糉飄香作文2

一個個香噴噴的糉子,一場場鑼鼓喧天的龍舟賽,一張張興高采烈的笑臉,勾畫成了今年多姿多彩的端午節。

這幾天一直雷雨不停,如瓢潑一般,上天是開心了嗎?原來是端午節來了!

今天早上,我家裏也忙碌起來了。早晨,媽媽的喊聲打破了家裏的寂靜:“快點起牀,包糉子啦!”語音剛落,我一下子從牀上彈了起來,衝到了餐桌上。“哇!”桌上擺滿了包糉子的材料,一大盆糯米擺在上面,還有紅豆、綠豆、雞肉、蘑菇、肉鬆、金黃的鹹蛋黃……奶奶動作嫺熟,把一小團糯米放在糉葉上,然後加上紅豆、綠豆、雞肉、蘑菇、肉鬆、鹹蛋黃,接着又加了一片細長的糉子葉,三兩下就成了一個像金字塔的形狀,最後,又用牢固的繩子,一圈又一圈地把糉子捆了起來。才僅僅過了半小時,鍋裏就擺滿了糉子。

媽媽調好了火,開始煮糉子。剛開始,聞不到什麼香味,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糉子慢慢地開始散發出清香。終於,糉子煮好了!當媽媽揭開鍋蓋的那一刻,糉子的.香氣瀰漫了整間屋子,大家都陶醉在了其中。我像熱鍋上的螞蟻,圍着竈臺打轉,只等媽媽一聲“好了”,就可以美餐一頓了!

我剛想伸手去抓來吃,可馬上被媽媽制止了:“小傻瓜!你以爲自己是‘鐵砂掌’啊!你會被燙傷的!”我吐了吐舌頭,露出了尷尬的笑容。過了一會兒,我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仔細地看了看,再小心地把糉葉慢慢剝開。啊!糉子馥郁的清香再一次撲面而來,我咬了一口,白晶晶的糯米,軟軟的,特別香,特別甜。我享受的表情浮現臉上,心情也頓時變得更加愉快了。

端午糉飄香,我們一家其樂融融的笑臉,就是端午節那幅最生動優美的端午畫啊!

端午糉飄香作文3

“五色的新絲纏角糉,金盤送,生肖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樽共。”這是宋代詩人歐陽修對端午時節美食與習俗的描畫,清香的糉子,橙黃色的雄黃酒,混着菖蒲的清香,端午那熱鬧,歡騰的`氣氛中,更顯特別。

“快把雞肉端上來”。“把蔥切好,動作快,糟了,肉快燉爛了。”廚房裏,媽媽忙得滿頭大汗,爲的是讓我們在端午節能夠吃上豐盛的大餐。

終於要開飯了,奶奶叫住了我們幾個孩子,把一包雄黃倒進酒裏,慢慢調勻,“快過來,奶奶給你們打護身符。”說着用手蘸了一點雄黃酒,點在了弟弟的眉心,然後又在他的臉頰,和他的手肘上,都點上了雄黃酒。弟弟頓時成了一隻小花貓。隨後,我和妹妹極不情願地讓奶奶在我們倆的臉上“作畫”,於是我們家裏又多了三隻“小貓”。

“上菜了”,大伯用他那嘹亮而有力的嗓音喊着,我們幾個小孩子興奮地跳了起來。媽媽先是端上了主菜糉子,那糉子像一個個穿着綠衣的小胖子,肚子撐得圓圓的,接着又端上了鹹燒白、甜燒白、回鍋肉、丸子湯和麻婆豆腐……。

最好吃的還是主菜糉子,唐代詩人元禛曾在詩《表夏十首》中寫到,“彩縷碧筠糉,香粳白玉團”,這醇香、清甜的糉子是多麼美味呀,連元禛都對它情有獨鍾。媽媽邊吃邊介紹,糉子的做法非常簡單,先用一張寬大的竹葉,折出一個尖角,把糯米和臘肉或豆沙放進去,慢慢包好,用蒸籠慢慢蒸,不久就會飄出陣陣清香。

中國歷史悠久,美食各種各樣,每一樣都會讓人垂涎欲滴,每一種美食背後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

端午糉飄香作文4

農曆五月初五,正是端午節。端午節作爲我國紀念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於20xx年5月20日列入國家文化遺產,於20xx年9月30日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不知在多少年前,汨羅江平靜的水面旁,一位愛國詩人懷着無比的悲憤,抱着一塊大石頭投江而死,那位愛國詩人就是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

當地百姓聞得屈原投江後,立即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但始終不見屈原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楚國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洞庭湖,可還是沒有尋到屈原的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於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人們又恐江裏的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取來米飯,用葉子包着,用絲線扎着,以免鬆散,然後把米團撒入江中,口中喚着“魚兒,魚兒,莫傷親人”,後來漸漸地形成了吃糉子的習俗。有唐代文秀《端午》一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風俗大同小異,除了賽龍舟和吃糉子,還有許多五花八門的習俗。如有些地方在小兒頭上用雄黃畫“王”字,驅五毒,掛艾草、菖蒲、榕枝,飲雄黃酒,吃“五黃”等。

端午節有許多不同的別稱,如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又如解糉節、菖蒲節、浴蘭節等。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讓我們品着糉子,聞着艾草菖蒲的清香,聽着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收穫知識,將我國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端午糉飄香作文5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快到20xx年了,過去那些美好的情景常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讓我們用真誠的筆墨,描繪出這些美好的記憶吧!

今年的端午節,同學們興高采烈地提着自己家裏包的糉子來到學校,這是送給老師的。同學們互相攀比着自己的糉子,誰帶的最大、最多,誰就是最受同學的稱讚和羨慕的人。

到了學校,大家紛紛把一袋袋香噴噴的糉子堆到講臺上。看着這麼多香甜軟糯的大糉子,我心裏美美噠!大家都期待着老師快來,猜測着老師看到這些的高興樣,猜測着老師會說什麼。“老師來了!”不知誰喊了一句,大家趕緊坐好。

一進教室,老師便被這堆成小山的“百家糉”嚇了一跳。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之後,老師動情地說:“謝謝大家,謝謝你們的'爸爸媽媽!大家的心意老師心領了,可是這麼多,老師也吃不完呀,該怎樣處理這些大糉子呢?”看着同學們瞪大眼睛等待結果的樣子,老師笑了,“咱們一塊兒吃掉它們吧!”

這怎麼行?同學們都說:“不行不行!這是我們送給老師的,怎麼能自己吃呢,回去怎麼給爸媽交代啊?”老師開始給大家做“思想工作”了:“老師理解大家的心意。可是這麼多,老師的確是吃不完呀。你們就當幫幫老師的忙,順便也都嚐嚐、品品別人家的味兒,互相點評一下。好嗎?”同學們都被老師說服了,不由得紛紛點着頭說:“行!行!行!”

我們開始分糉子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老師也和大家一起說說笑笑,吃着糉子。看着我們大口大口的吃着,她的眼神流露出來的分明是母愛!

同學們都說自己在家吃不了多少糉子,可是和同學在一起覺得越吃越好吃,越吃越甜,好像和老師、同學在一起吃比在家裏吃更香、更甜!這就是和無話不說的“親人”在一起所有的獨特情誼吧!

糉子的香氣瀰漫了整間教室,這就是真摯的友誼和濃厚的師生情誼呀!這份“糉情飄香”的美好會永遠留存在我記憶的最深處,它是最美好的,最快樂的。

端午糉飄香作文6

每一個民族都會有一些屬於自己的節日,中華民族也不例外。

—題記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戰國時期就有端午這個節日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了。這個古老的節日是爲紀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本是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堅授能,富國強兵,但是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於是他被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農歷五月五日抱石投汩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百姓們痛苦不已,紛紛到汩羅江上划船打撈屈原的屍體,但始終打不到屈原的屍體,但又怕江下的魚蝦咬屈原的屍體,於是百姓們紛紛想辦法,想讓水底的魚蝦不咬屈原的屍體,有一個老漁民拿了一個米團向水下扔去並拿一罈藥酒向水下倒去,他說:“米團是餵飽魚蝦的,這親魚蝦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屍體了,藥酒是弄暈水底的蛟龍的,這樣蛟龍就不會去吃給魚蝦的米團了。”但是屈大夫不就餓肚子了嗎?一個漁民說道,於是又一具淦民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包棕子,因爲棕子外形像犄角一樣,魚是蛟龍不會去號,這樣屈原就能吃到了。於是這些辦法就流傳到今天的端午節,成爲了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習俗。

今天,剛好是端午節,媽媽很早就出去了,她說:“今天是端午節,我出去買一些棕子,你先做一會兒作業,等回來一起邊吃棕子邊看龍舟比賽。”我說:“媽,我要火腿棕子,你去吧!”於是媽媽就去了,我做了一會兒作業,我一看時間發現龍舟比賽快開始了,於是我就打開了電視機,龍舟比賽開始了,我興致勃勃的看着,過了一會媽媽回來了,她先把棕子蒸着,又過來和我一起看龍舟比賽,又過了一會,棕子也好了,於是我和媽媽一邊吃棕子,一邊看龍舟比賽,真是開心極了,這個端午節是讓我最難忘的一個端午節

端午糉飄香作文7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五月初五——端陽節。

回想過往,記得有一年端午節讓我印象深刻,那是我第一次學包糉子。清早,一陣濃郁的糯米夾雜着糉葉的香味把我從夢中喚醒了,來到客廳,桌上已經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準備材料,有糉葉、棉繩、鮮肉、花生、蜜棗……真讓人眼花繚亂,饞得我口水直流。

只見奶奶將兩片糉葉重疊在一起,將大的一頭圈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後放入米,再把多餘的葉子順着漏斗包裹起來,最後將繩子橫在三個角之間,綁好兩個角,這樣一個糉子就誕生了。我在奶奶旁邊耳聞目睹,認爲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我一定會不學自通。

開始動手,我拿出一大一小兩片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裏放入一些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比想象中順利地完成一大半。可是,當我再把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了,接一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掉一點點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總算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看我大顯身手,我接過棕繩,先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又打了一個蝴蝶結。

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下繩短的部分,“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我目瞪口呆,又無可奈何,只好跟着步驟又重新包了幾個糉子。當鍋中有熱氣時,我終於吃上了我的可口糉子。

包糉子太不容易了!回顧過往,我想起了老師的一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今天擁有的幸福生活都是前人勞動得來的。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也一定要學會珍惜一點一滴,努力拼搏,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好人生!

端午糉飄香作文8

你知道端午節吃什麼嗎?沒錯,就是糉子。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對,傳說是爲了紀念楚國愛國大詩人屈原。小糉子還有許多的謎語:“四角六邊斜,掉入鍋中間。鍋底翻跟斗,起來脫棉襖;四角六邊長,珍珠裏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解衣裳。”對了,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走在大街上,小糉子的香味傳千里。家裏也是糉飄香。

我也很想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糯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紅豆,糯米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

先把長長的糯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均,最後把糯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形。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了一團球。

奶奶不只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再開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了。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待的要揭開蓋子查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糉子那香氣,讓我脣脣欲動。

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解開,就能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棕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糉飄香作文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到啦!端午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

媽媽早早就把菖蒲艾草掛在了家裏大門上,門口縈繞着一陣陣淡淡的艾香。傳說神仙用艾草和菖蒲做成的寶劍戰勝水怪,拯救了老百姓。後來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牆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嚇退水怪,以此保護財產和生命。我把豆豆送我的五色絲線栓在手腕上,這可是端午節的吉祥物呢!按照家鄉的習俗,端午節要回外婆家拜節,媽媽說,在古代這也叫“歸寧”。

在外婆家,端午節的重頭戲是包糉子。青青的糉葉,雪白的糯米,綠豆,紅棗,擺上滿滿一桌。我也會和外婆一起學着包糉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圓錐形,再把糯米放進去,我還在米中間藏了一顆胖胖的紅棗。咦?這是怎麼回事,米怎麼在變少了?低頭一看,哎呀!不好,米在往下漏。我趕緊補救把糉葉卷好,總算不漏了。我把糉葉尾巴全部捲起來,用手指壓住,用棉線開始捆糉子。一來二去卻總是捆不好,好沮喪!只好向外婆求助,外婆笑眯眯的接過我手中的糉子,三下五除二像變戲法一樣,就把糉子捆好了。我們分工協作,不一會兒盤中的糉子就變成一座小糉子山,太有成就感啦!

吃糉子咯,外公端出熱騰騰的糉子,我顧不得燙手,拿了一個糉子解開棉線,剝開墨綠的糉葉,趕緊咬了一口,甜甜的糯糯的,潔白的米團裏露出了深紅油亮的紅棗,哇,我吃到“寶石”啦!我心裏想。

外公告訴我,在他的家鄉汨羅,每年端午都會在汨羅江舉行紀念屈原的活動,最隆重的就是賽龍舟了。我多想也去汨羅江觀看賽龍舟呀!

掛艾蒿,吃糉子,賽龍舟,原來這就是家鄉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糉飄香作文10

偶然間,飄來一陣陣桂花香,眼前彷彿浮現那晶瑩剔透的桂花棕,清甜在味蕾上翩翩起舞,心頭卻泛起絲絲苦澀……

端午節,或是遊子歸家的期待,或是全家團聚的歡喜,或許是一個人心中那抹濃濃的思念。而我,有份思念想寄予您。

記憶中那模糊而又清晰的身影,還記得您回眸時慈祥的微笑,還記得您手中停不下的動作,拿、卷、包、放,行雲流水般嫺熟的手法不禁讓我眼花繚亂。那飽滿的`糯米,在您手中輕輕掂量後,被送入棕葉的懷抱,恰如其分地安在最適當的位置,再輕輕翻折,繩子一緊,一顆完美的糉子便躍入了盆中。

您知道我喜歡小小形狀的棕子,糉子在您手中便變幻出小巧玲瓏的模樣,一個接着一個,一串跟着一串。您知道我喜歡門前桂花的香氣,您便把桂花蒸熟、濾出汁液,拌入糯米,開蓋後,那熱氣升騰的小糉子便帶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

每年端午,我都嚷嚷着要您教我包糉子,每一年我都半途而廢,最終爬在椅子上等您在我的碗裏放上一串熱氣騰騰的小桂花棕。

望着桌上這一袋包裝精美的糉子,硬繩捆綁着、塑料膜包裹着,比您做的糉子大了幾倍,沒了清甜的桂花香氣。現在的我,再也聞不到那誘人的棕香了。

太奶奶,我想您了,我想您的小桂花棕,我想您慈祥的笑,我想與您共處的時光。記憶深深淺淺,模糊而又清晰。清晰的是您的模樣,模糊的卻是我再也觸摸不到的桂花棕中濃濃的慈愛啊!

最最親愛的太奶奶,我總能在端午時想起您,可思念着您的心又該飛往哪兒呢?

端午,願你與你想念的那個人,一切安好。

端午糉飄香作文11

說起端午,你肯定會說不就是五月初五的日子,大家一起吃吃糉子賽賽龍舟?這樣說固然沒錯,只是將端午狹義化成了一個“娛樂性”節日。

端午那天,不論是在哪裏,不論是遇見了哪一位長輩、老師或是朋友,開口必定是要說祝福語的.。只不過,這話可得好好說,切忌張嘴就來一句“端午快樂”,而應說“端午安康”。

這是爲什麼呢?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所處時間不夠吉利。衆所周知,端午是在五月初五,古人認爲“九”爲陽數,因此九月初九爲“重陽節”。同理,“五”爲陰數,五月初五爲至陰之日,在這一天裏,“五毒”會齊齊出沒。所以人們會通過在門上插艾葉,戴香囊、喝雄黃酒等方式來“辟邪”。在這樣一個“不吉利”的日子中,又如何能對他人道一句“快樂”呢。

第二,人文歷史原因。在我國,端午作爲傳統節日主要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在經歷國破之痛後,於五月初五隻身來到汨羅江邊,寫下絕筆《懷沙》後便投江自盡。當地居民得知後都想將屈原屍體打撈上來好讓他入土爲安。爲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遺體,便用一種帶着清香的葉子包住飯糰投入江中。更有甚者,自發地划着船在江上來回遊動,以威懾江中魚蝦。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吃糉子和賽龍舟的習俗。在這樣一個日子裏,道“端午快樂”或“端午吉祥”肯定不妥當的。

現在你是否也覺得端午說“端午快樂”是不妥當的呢。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對這樣一個傳統節日的由來、習俗,我們應該有所瞭解,以便能更好地傳承。

最後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糉飄香作文12

記憶中的清香,是糉子的香。

五月的清晨還有些涼,當我還沉浸在夢鄉時,奶奶已經揹着小筐,來到了河邊。清晨的空氣中,氤氳着一股溼意,熟睡了一夜的魚兒又開始在河中招搖,賣弄着它們柔軟的姿態。奶奶捋起褲腿,光着腳丫在並不深的河流中走動,待到蘆葉茂盛的地方,她小心翼翼地挑選着蘆葉,把最嫩最青翠的蘆葉放在籃筐裏。忙碌了一個清早,奶奶滿載而歸。她佈滿皺紋的臉上,掛着微笑……

太陽已攀上樹梢,我被清晨的鳥鳴吵醒。起來坐在桌角,猶帶睡意地看着奶奶包糉子。奶奶輕輕地將一片已經洗淨的蘆葉拿起,將它的一端捲成漏斗狀,接着用勺子將米放進“漏斗”中,再把其餘的部分捲上“漏斗”,最後用一根粗線將其系起來,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蘆葉越來越少,奶奶的動作越來越嫺熟,不一會兒就包好了幾十個。奶奶又開始生火,待水煮開後將那些胖乎乎的糉子倒入鍋中……

糉子的香,飄蕩在那口大鍋的'四周,飄蕩在農家小院上空,飄蕩在我歲歲的童年裏。我總是忍不住那糉香的誘惑,不顧剛出鍋的糉子燙手,慢慢解開它的“腰帶”,脫掉它綠色的外套,輕觸它潔白的肌膚。忍不住咬它一口,滿嘴都是糉香,令人回味無窮。我幫奶奶也剝一個糉子,遞到她的面前。奶奶會心地笑了,淡去的酒窩在我眼中卻依然很清晰,她彷彿是爲我的懂事而笑。

現在的河流越來越髒,再也採不到以前那樣新鮮的蘆葉了。端午節,也只能外出買糉子吃,再也嘗不到奶奶親手包的糉子了。可甜美的回憶,溫馨的畫面,總會在夢中出現。

端午糉飄香作文13

傳說屈原跳江後,百姓們擁到汨羅江邊憑弔。漁夫們划起船,在江上打撈屈原。有個漁夫拿出準備好的飯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蝦、蟹吃飽了,它們就不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紛紛仿效。後來,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便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漸漸地發展成現在的糉子。這不,端午節快到了,大街小巷瀰漫着濃濃的糉香。

今天,我們的班級活動正好是包糉子,我可以好好地學一學了!

我拿起一張青色的糉葉,把它捲成一個小三角形。可是,這個小三角形總是不聽話,在我手中扭來扭去,一會兒變成比薩斜塔,一會兒變成四邊形。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個小三角形給固定好。接着,我把準備好的糯米裝進小三角形裏。哎呀,糯米裝多了,都溢出來了!我連忙把裝多的糯米倒出來,可我手一鬆,小三角形也鬆了,糯米撒了一地。唉,我包的第一個糉子就這樣失敗了。

看來,包糉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我還得好好學學!我便去看易芝藝的奶奶包糉子。只見易芝藝的奶奶拿起一張糉葉,捲成一個三角形,一隻手緊緊地夾着糉葉,另一隻手往裏面灌糯米。她一邊包糉子一邊說:“糯米不能放太多,不然糉子的小肚子可包不住了!”這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我睜大眼睛認真地看着易芝藝的'奶奶包糉子。說話間,她一折,一疊,一裹,一紮,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動作嫺熟,是一個包糉子能手!

慢慢地,我看出了一些門道。我學着易芝藝的奶奶一折,一疊,一裹,一紮,哈哈,一個糉子就成形了!可是,這個糉子還是蹦出了幾粒糯米,哎呀,我沒把繩子繫緊!我又拿來一根繩子,把這個糉子五花大綁起來,調皮的糯米就不再跑出來了。

糉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找到我包的那個糉子,棕色大衣裏裹着白白胖胖的糯米寶寶,清香撲鼻,味道很棒!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這個端午節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端午糉飄香作文14

初夏時節,街頭巷尾開始飄起糉子的香味,我不禁又想起姥姥的糉子。姥姥很善於包糉子,兩片葦葉,在她手裏轉個彎,再一壓一折,一個糉子就包好了。豆沙餡、蜜棗餡、香腸餡、鮮肉餡……只要想吃什麼口味的,姥姥都能包進糉子裏。

姥姥包的糉子又漂亮又嚴實,下鍋再怎麼煮,從沒漏過一粒米。

每次煮糉子的時候,整個房間都飄着那溫暖的、夾着糯米和糉葉清香的味道。我一聞到這個味道,就迫不及待想要掀鍋蓋了。剝開糉葉,只見糯米已經被糉葉染上了一層黃綠色,晶瑩發亮,咬上一口,軟糯、清香,那滋味,我現在寫着寫着,都要流口水了。

我最愛吃蜜棗餡的,姥姥在每一個糉子裏都會放兩顆很大的蜜棗,只要咬一口,就能吃到餡了。蜜棗吸飽了水,又浸上了糯米和糉葉的香氣,不是那麼甜,而是變得更香了。我恨不得連糉葉上沾的一粒米都不放過。

不光我愛吃,鄰居家的小夥伴也都愛吃姥姥的糉子。所以每次姥姥都坐在那包很久,一次要包上百個,煮好幾鍋。然後再派家裏的每一位成員去送糉子。“小宇家沒有老人,家裏沒人會包,還要買,買的哪裏有自己包的好吃!”“楠楠媽媽最愛吃我包的白米糉子,前兩天見我還問我要不要包。”“大牛每次從老家回來,都給我們帶那麼多蔬菜,咱也不能光吃人家的呀!”……幾家一分,那麼多的糉子就見了底。我不高興了,“姥姥,就給我們留這麼幾個呀?”姥姥笑着說:“有姥姥在,還能沒有你吃的?先把人家的'給了再說。”雖然是這麼說,但每次都是送鄰居的多,自己留的少。

爸爸和媽媽都是外地人,在南京沒有親戚,但是自從姥姥來了以後,我們在小區裏也結識了許多好鄰居,遇到了事情,總是互相幫忙,親如家人。姥姥送去的不僅僅是糉子,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牽掛。

端午佳節來臨,姥姥又從老家來給我們包糉子了,一想到那麼多小朋友都能嚐到姥姥的手藝,我比自己吃了還開心呢!

端午糉飄香作文15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糉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思量當年,端午起源,汨羅江畔,楚國屈原。

江中的波濤如聚如怒,狂風劃過你的臉頰,那個吟唱着“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大夫,也醉了嗎?那爲什麼任那江水浸溼他的足跡,任那西風撩亂他的髮絲,任那波濤沖刷沉沙的折戟,任那敵人踐踏楚國的尊嚴?別了,我的祖國;別了,我的故鄉;別了,我眷念的山河!

隨着一塊巨石沉入江底,你停止了呼吸,身軀沉下了,靈魂昇華了,你化作一縷糉香,雖然淡不可聞,但卻經久不散。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連篇累牘,迴歸正題。於是,五月初五這張白紙上,開始有了別樣的`色彩。

“糉葉香裏說屈原,聽取鼓聲震天。”號令起處,千舟競渡,分開波濤,踏起重浪,萬龍競躍。一點雄黃,幾裏飄香,驅走百毒,帶來安康。

但端午節最吸引我們的地方,怕仍是那糉子吧!

你看那糉葉翻折再翻折,折出了一隻只碧綠的棱錐;你看那線繩穿梭再穿梭,穿出了一串串誘人的香糉;你看那清水蒸煮再蒸煮,煮出了一鍋鍋四溢的糉香。

一手執糉,一手剝皮,糯米微露,糉香四溢,輕聞其香,心曠神怡。

現在,我正坐在考場上,端午的糉香已隱隱飄來。況且,今年端午節與父親節正好相逢,那股香甜更加濃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猶如一片大海,而端午節恰似這汪洋大海上的一葉龍舟,千百年來未曾沉沒,反而更加絢爛多彩。中華文明又如一隻茶壺,糉葉便是那香茗,經過歲月的浸泡,香氣撲鼻,沁人心脾。

覽世界歷史,千百年來薪火相傳,延續不斷者,唯我中華文化,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

糉香悠然飄來……啊,又是一年端午糉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