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語文>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

語文 閱讀(2.72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都經常看到閱讀答案的身影,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有效檢驗我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纔是規範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顏氏家訓》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1

文言文閱讀。

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xiāo)⑤。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

註釋:①求益:求得長進。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④疾之;怨恨他。

⑤鴟梟:兩種惡鳥,這是古人的看法。

1、解釋句中劃線的字。

①讀數十卷書便自高昂大( )

②人疾之如仇敵( )

2、翻譯下劃線句子。

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告訴人們的一個什麼道理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就 ②痛恨;

2、人們像對仇敵一樣怨恨他,像對鴟梟一樣討厭他。

3、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

(意對即可)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2

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

上智不教而率,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爲則爲,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爲,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爲敗德。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呵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抵慘其肌膚耳。當以疾病爲喻,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訓者,可願苛虐於骨肉乎?誠不得已也。王大司馬母魏夫人,性甚嚴正。王在湓城時,爲三千人將,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勳業。梁元帝時,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爲父所寵,失於教義。一言之是,遍於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飾,冀其自改。年學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語不擇,爲周逖抽腸釁鼓雲。

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由命士以上,父子異宮,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癢痛,懸衾篋此不簡之教也。

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共叔之死,母實爲之;劉表之傾宗覆族,袁紹之地裂兵亡,可爲靈龜明鑑也。 (節選自《顏氏家訓》)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上智不教而率,下愚雖教無益 成:成才

B. 年擘婚宦,暴慢日滋 登:上升

C. 骨由之愛,不可以巧 簡:怠慢

D. 簡則慈孝不接,狎一怠慢生 焉:於此

9. 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父母慈嚴”和“子女孝順”的一組是( )

A. 比及數歲,可省笞罰 B. 父母威嚴而又慈

子女畏慎懼而生孝也 簡則慈孝不接

C. 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 D. |宜思勤督訓者,可願苛虐於骨肉乎

故能成其勳 抑搔癢痛,懸衾撞枕

10.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的一項是( )

A. 文章強調了教育對普通人的並提出了孩子出生前後一段時間的教育方法。

B. 父母對子女要嚴慈結合,如果不嚴格要求,一味溺愛,到後來會適得其反,悔之晚矣。

C. 文章用正反兩方面例子生動地說明了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D. 古代父子分開居住是因爲父親對子女既不能過分親近,也不能不慈愛。

11. (1)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爲敗德。(5分)

②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2分)

(2)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爲士終乎爲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荀子·勸學》

參考答案:

8.B 9.D 10.D

II. (1)翻譯:

① (子女的)驕橫輕慢已經成了習慣,纔再去制止它,即使將(子女)棍打鞭抽至死,父母也沒有威信了,(父母的)怒氣一天天增加,而(子女的)怨恨也一天天加深,到了(子女)長大,終將成爲品行惡劣的人。

② 有偏心溺愛的人,雖然想厚待自己偏愛的子女,反而因此害了他們。

(2) 斷句:

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爲士/終乎爲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題。(19分)

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至於九族①,皆本於三親焉,故於人倫爲重者也,不可不篤。

兄弟者,分形連氣②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遊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③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爲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親既歿,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愛先人之遺體,惜己身之分氣,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際,異於他人,望深則易怨,地④親則易弭。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隙則塗之,則無頹毀之慮;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壁陷楹淪,無可救矣。僕妾之爲雀鼠,妻子之爲風雨,甚哉!

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羣從疏薄;羣從疏薄,則僮僕爲仇敵矣。如此,則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誰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而失敬於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將數萬之師,得其死力,而失恩於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親也!

娣姒者多爭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歸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佇日月之相望也。況以行路之人,處多爭之地,能無間者,鮮矣。所以然者,以其當公務而執私情,處重責而懷薄義也;若能恕己而行,換子而撫,則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於事父,何怨愛弟不及愛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國劉璡,嘗與兄瓛連棟隔壁,瓛呼之數聲不應,良久方答;瓛怪問之,乃曰:“向來未着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節選自《顏氏家訓》

【注】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孫、曾孫、玄孫。另一種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爲“九族”。 ②連氣:又稱“同氣”。指兄弟同爲父母所生,氣息相同相連。③娣姒(dì sì):兄弟之妻互稱,弟妻爲娣,後稱“妯娌”。④地:居住。此處有“相處”之意。

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 響:回聲

B.望深則易怨,地親則易弭 弭:消除

C.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 恤:體恤

D.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誰救之哉 蹈:踏、踩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皆本於三親焉 盤盤焉,囷囷焉

B.及其壯也 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

C.若能恕己而行 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D.乃曰:“向來未着衣帽故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19.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此文主要談論家庭成員間的相處問題,認爲兄弟之情是家族人倫關係中很重要的,不能不加以重視。

B.兄弟不僅要讓妯娌間避免紛擾,更要相親相愛;因爲兄弟之情對於整個家族的團結、和睦、治理、穩定是十分重要的。

C.此文多處用比喻論證和舉例論證生動地說明了兄弟在家族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D.作者認爲影響兄弟友誼的主要原因是妯娌關係不睦、子侄關係不和、弟弟不敬兄長等,並提出了防範的辦法。

20.請用“/”給下列文段斷句。(3分)

娣姒者多爭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歸四海感 霜露而相思佇日月之相望也。

21.把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①惟友悌深至,不爲旁人之所移者,免夫!(3分)

②所以然者,以其當公務而執私情,處重責而懷薄義也。(4分)

參考答案:

17.C項(恤:憂慮,擔心)

18.C項(都是連詞,“如果”。A項第一個“焉”是語氣助詞,無意義;第二個是助詞,形容詞詞尾。B項第一個“其”是代詞,“他”;第二個是代詞,“我”;D項第一個“乃”是連詞,“就,才”;第二個是代詞,“你,你的”。

19.D項,【“子侄關係不和”是兄弟不睦造成的後果而不是原因。】

20.娣姒者,多爭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歸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佇日月之相望也。

21.①只有相親相愛、感情至深,不會受旁人(妻子)影響而改變關係的兄弟,纔可以避免上述情況。

②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爲大家面對(家庭中的)集體事務時卻處以私情,肩負重大的(家庭)責任卻心懷個人的區區恩義。

【譯文】

有了人類以後纔有夫婦,有了夫婦以後纔有父子,有了父子以後纔有兄弟:一個家庭中的親人,就這三者而已。以此類推,直到產生出九族,都是來源於“三親”,因此對於人倫關係來說,三親是最爲重要的,不能不加以重視。

兄弟,同是一母所生,形體各異,而氣息相通的人。他們小的時候,父母左手拉一個,右手牽一個;這個扯着父母的前襟,那個抓住父母的後襬;吃飯是用一個餐盤;穿衣是哥哥穿過的傳給弟弟;學習是弟弟用哥哥用過的課本;遊玩是在同一個地方。即使有悖禮胡來的人,兄弟間也不會不相互愛護。等到他們長大成人以後,各自娶了妻子,各自都有了孩子,雖然有忠誠厚道的人,兄弟間的感情卻是逐漸減弱。妯娌比起兄弟來,關係就更是疏遠淡薄了。現在讓關係疏遠淡薄者來決定關係親密者之間的關係,這就如同給方形的底座配上圓形的蓋子,一定是合不攏的。只有相親相愛、感情至深,不會受妻子影響而改變關係的兄弟,纔可以避免上述情況。Zxxk

父母死後,兄弟間互相照顧,應當如同身體和它的影子、音響和它的回聲那樣密切。互相愛護先輩所給予的軀體,互相珍惜從父母那兒分得的血氣,不是兄弟又有誰會這樣互相愛憐呢?兄弟之間的關係與別人不一樣,相互期望過高就容易產生不滿,而接觸密切,不滿也容易得到消除。就像一間居室,有一個洞就立刻堵上,有一條縫隙就馬上塗蓋,就不可能有倒塌的.憂慮了。如果對雀子老鼠的危害不放在心上,對風雨的侵蝕不加以提防,就會致使牆壁倒塌,楹柱摧折,沒法補救了。僕妾比起雀子老鼠,妻子比起風雨,其危害更甚。

兄弟之間如果不能和睦,侄兒子之間就不能互相愛護;侄兒子之間如果不互相愛護,家庭中的子弟輩們就會關係疏薄;如果子弟輩們關係疏薄,那童僕之間就可能成爲仇敵。這樣,過往路人都可以任意欺辱他們,誰能夠救助他們呢?有的人能夠結交天下之士,相互之間都能快樂友愛,而對自己的哥哥卻缺乏敬意,爲什麼對多數人可以做到的,而對少數人卻不行呢!有人能統領幾萬軍隊,使部屬以死效力,而對自己的弟弟卻缺乏恩愛,爲什麼對關係疏遠的人能夠做到的,對關係親密的人卻是不行呢!

妯娌之間,容易產生糾紛,即使是同胞姊妹,讓她們成爲妯娌住在一起,也不如讓她們遠嫁各地,這樣,她們反而會因感受霜露的降臨而相互思念,仰觀日月的運行而彼此遙相盼望。何況妯娌本來就是陌路之人,處在容易鬧糾紛的環境裏,彼此之間能夠不產生嫌隙的,就非常少了。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爲大家面對家庭中的集體事務時卻處以私情,肩負重大的家庭責任卻心懷個人的區區恩義。如果她們都能夠本着仁愛之心行事,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加以愛撫,則這種弊端就不能產生了。

有人不肯以對待父親的態度來敬事兄長,又怎麼能埋怨兄長對自己不如自家孩子恩愛呢?以此反觀就可看出自己缺乏自知之明。沛國的劉璡曾與哥哥劉瓛住房只隔着一層牆壁,有一次,劉瓛喊叫劉璡,連叫幾聲都沒有答音,過了好長時間才聽見他答應。劉瓛感到奇怪,問他原因,他說:“因爲剛纔還沒有穿戴好衣帽。”以這樣的態度敬事兄長,就可以免除隔閡了。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4

文言文閱讀(10分)

(甲)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義陽朱詹世好學,家貧無資,常累日不舉火①,吞紙以實腹。天寒無氈,抱犬而臥以取暖。犬亦苦飢,恆出覓食,呼之不至,則哀聲動鄰,然仍不輟其業。

——顏之推《顏氏家訓》

注:①舉火:點火,特指生火做飯。

7.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1)腰白玉之環 (2)恆出覓食

8. 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A.同舍生皆被綺繡。 B. 媵人持湯沃灌。

C.兩小兒笑曰:“孰爲汝多知乎?” D.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9.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家貧無資,常累日不舉火,吞紙以實腹。

10.(甲)文采用 寫作手法,表現作者讀書“勤且艱”;(乙)文采用 寫作手法,表現主人公好學“不輟”。(2分)

11.讀了上面兩段文字,結合閱讀感受,請擬寫一句凝練的話作爲自己的座右銘。(2分)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5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 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 過,然後能改;困 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 拂士,出則無敵國 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讎敵,惡之如鴟梟⑤。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選自顏之推《顏氏家訓》)

註釋:①求益:求得長進。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④疾之:怨恨他。⑤鴟梟(chīxiāo):古人認爲這是兩種惡鳥。

【小題1】下列劃線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孫叔敖舉於海(舉:被舉用,被選拔)

B.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勞:勞動)

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 增,增加)

【小題2】下列劃線詞語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舜發於畎畝之中

A.惡之如鴟梟

B.輟耕之壟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題3】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中,孟子採用層層推理的方法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

B.【甲】文中,孟子通過歷史人物的事例闡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甲】文中,孟子認爲,一個國家沒有法家拂士,沒有敵國外患,國家就興盛了。

D.【乙】文中,作者批評了那些有一點學問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學着。

【小題4】對【乙】文中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像這樣因爲學問而損害自己,還不如不去學習。)

B.像這樣因爲學問而損害自己,還不如沒有學問。

C.既然自己把學問給損害了,還不如沒有學問。

D.既然這樣用學習損害自己,還不如不去學習。

【小題5】【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答案

【小題1】B

【小題1】D

【小題1】C

【小題1】B

【小題1】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要責任給這樣的人,一定要使他的內心痛苦(故是人苦各1分,大意1分)

解析【小題1】B項勞,是使動用法,使勞累。

【小題1】D項和例句都是結構助詞的;A項是代詞他;B項是動詞走到;C項是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小題1】C項理解與文意相反,國恆亡是國家一定會滅亡,不是興盛。

【小題1】A和D項將學理解爲學習,不符合上下文意思,句中兩個學都是賓語,應翻譯爲學問。C項以和自損翻譯錯誤,翻譯出來的句子也不通順。

【小題1】重點詞語是故(所以)、是(這樣)、苦(使動用法,使痛苦)。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6

《顏氏家訓》

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未知養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惕然慚懼,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驕奢者,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用,卑以自牧;瞿然自失,斂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慾;赧然悔恥,積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苶(ni ,疲倦的樣子)然沮喪,若不勝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強毅正直;勃然奮厲,不可恐懾也。歷茲以往,百行皆然。縱不能淳,去泰去甚。學之所知,施無不達。

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加以斷一條訟,不必得其理;宰千戶縣,不必理其民;問其造屋,不必知楣橫而梲(zhuō,樑上的短柱)豎也;問其爲田,不必知稷早而黍遲也;吟嘯談謔,諷詠辭賦,事既優閒,材增迂誕,軍國經綸,略無施用:故爲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乎!

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古之學者爲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爲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爲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爲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有刪節)

17.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 承顏:指能順承(父母的)心意

B.宰千戶縣 宰:主管

C.但能說之也 說:議論

D.秋登其實 登:摘取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B.加以斷一條訟,不必得其理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C.夫學者,所以求益耳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D.古之學者爲人,行道以利世也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19.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選文開篇就論述了學習的目的,人們之所以要讀書,本來就是要開發心智,提高認識力,有利於行動。

B.作者認爲讀書可以培養奉養父母的人,可以培養奉養國君的人,改變平時驕橫奢侈的人,可以教育平時暴虐兇悍的人,可以教育平時膽小懦弱的人,從而說明讀書學問的重要性。

C.作者認爲人們各方面的行爲都可以通過讀書學問來加以培養,這樣就一定能使風氣淳正,同時也可以去掉那些過分的行爲。

D.作者用生動的比喻,將學習比作種樹,又把春花比作講論文章,把秋實比作修身利行,強調求學是爲了充實自己,決不可以向別人炫耀。

20.用 /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墨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2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慾。(4分)

(2)故爲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乎!(3分)

【參考答案】

17.C(yu ,取悅,誇說) .

18.A (A 均取消句子獨立性。B代詞,其中/副詞,還是;C 表方式手段/表原因 D 連詞,表目的;來/連詞,而)

19.C(第一段結尾 縱不能淳 表示一種假設,C項中 一定能使 講得過於絕對)

20.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從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見人讀數十卷書 後可斷可不斷,其餘多斷或少斷一處均扣1分,扣完爲止,共3分)

21.(1)(對那些)向來淺薄吝嗇的人,要讓他們看看古人是如何看重仁義輕視錢財,如何減少私慾的。( 素 、 鄙 、 貴 輕 的意動用法、 寡 各1分,共4分)

(2)所以他們被那些武官俗吏共同嗤笑辱罵,確實是因爲這些原因啊!(被動句、 詆 、 良 各1分,共3分)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7

閱讀下文,完成後面題目。

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至於九族①,皆本於三親焉,故於人倫爲重者也,不可不篤。

兄弟者,分形連氣②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遊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③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爲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親既歿,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愛先人之遺體,惜己身之分氣,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際,異於他人,望深則易怨,地④親則易弭。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隙則塗之,則無頹毀之慮;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壁陷楹淪,無可救矣。僕妾之爲雀鼠,妻子之爲風雨,甚哉!

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羣從疏薄;羣從疏薄,則僮僕爲仇敵矣。如此,則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誰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而失敬於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將數萬之師,得其死力,而失恩於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親也!

娣姒者,多爭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歸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佇日月之相望也。況以行路之人,處多爭之地,能無間者,鮮矣。所以然者,以其當公務而執私情,處重責而懷薄義也;若能恕己而行,換子而撫,則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於事父,何怨愛弟不及愛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國劉璡,嘗與兄瓛連棟隔壁,瓛呼之數聲不應,良久方答;瓛怪問之,乃曰:向來未着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節選自《顏氏家訓》)

【註解】:

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孫、曾孫、玄孫。另一種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爲九族。

②連氣:又稱同氣。指兄弟同爲父母所生,氣息相同相連。

③娣姒(dì sì):兄弟之妻互稱,弟妻爲娣,後稱妯娌。

④地:居住。此處有相處之意。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 量:度量

B.望深則易怨,地親則易弭 弭:消除

C.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 恤:體恤

D.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誰救之哉 蹈:踏、踩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皆本於三親焉 盤盤焉,囷囷焉

B.及其壯也 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C.若能恕己而行 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D.乃曰:向來未着衣帽故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此文主要談論家庭成員間的相處問題,認 爲兄弟之情是家族人倫關係中很重要的,

不能不 加以重視。

B.兄弟不僅要讓妯娌間避免紛擾,更要相親相愛;因爲兄弟之情對於整個家族的團結、和睦、治理、穩定是十分重要的。

C.此文多處用比喻論證和舉例論證生動地說明了兄弟在家族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D.作者根據自己的見聞,論述了影響兄弟友誼的人爲因素和環境因素,並提出了防範的辦法。

參考答案:

1、C(憂慮)

2、C

3、D

《顏氏家訓》閱讀答案8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夫①學者②,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③。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顏氏家訓》)

【註釋】①夫:發語詞。②學者:學習的人。③鴟梟:兩種鳥。古人認爲是惡鳥。

1.解釋句中加粗的字或詞語。

(1)所以求益耳

(2)人疾之如仇敵__________________

(3)惡之如鴟梟

(4)凌忽長者________________

2.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中“此”指代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訴人們的—個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用來 (2)痛恨 (3)討厭 (4)輕視

2.像這樣用學習來損害自己,還不如不要學習。

3.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4.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