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有關教育聽講座心得體會4篇

心得體會 閱讀(1.78W)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聽講座心得體會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教育聽講座心得體會4篇

教育聽講座心得體會 篇1

11月17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阜康市一小組織的“卓越父母家庭教育專家講座”。說實在的,孩子到了四年級我愈發覺得對孩子教育有些力不從心,出於這個原因我抱着試試的心態來聽這次講座,沒想到這次講座對我來說猶如久旱逢甘露,迷途遇嚮導。

專家的講座精彩極了。她們的講課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而讓家長扮演孩子的角色做一些體驗遊戲,時而播放一些現實生活版的有關家庭教育不當而發生悲劇的影視,一個個鮮活的事例直接滲透人心,催人淚下,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兩個小時的講座,感覺瞬間而過,使人意猶未盡。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但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夙願,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往往在家庭教育中盲目的搬出老一輩教育自己的方法粗暴的用在互聯網時代的孩子身上,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得其反。作爲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對孩子的教育更是竭盡全力的,但聽了今天的講座我發現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在不經意間傷害着孩子,而且已經很久了。拿我來說,專家每一個講題都會戳中我的痛點,比如父母要尊重孩子,要放下姿態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要認真聆聽孩子的訴說。這樣才能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孩子有什麼事兒纔會第一時間給父母說,尋求幫助。反之,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有隔閡,孩子遇到什麼事兒也不會告訴父母甚至會刻意瞞着父母,往往自己處理不好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後果。可作爲母親我一直把他當小孩看,很少正兒八經聽孩子的心聲,經常對孩子的話敷衍了事,只要求孩子必須重視和絕對服從我的“旨意”。現在想想,作爲母親我竟然就這麼理所當然的剝奪了孩子享有尊重和平等的權利,更要命的是我一直認爲這是對他的愛,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愛孩子請尊重孩子”。

還有,當孩子有不好的習慣時行爲矯正的最好方法是關注好的.行爲忽視不好的行爲,不要故意放大孩子的缺點,要肯定和放大孩子的優點,使孩子變的自信,否則孩子就會越來越不自信。當我聽到這裏時感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簡直是個反例,每當孩子做作業慢的時候我總會絮絮叨叨訓斥半天,並且說一些打擊孩子自信的話,比如會故意誇大其他同學寫作業多快多快,而故意放大孩子的慢動作,“你就會磨蹭,你就是慢,慢,慢。。。”除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沒有一點正確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除了受得委屈以外依然茫然無助,結果幾年下來也沒見孩子寫作業速度提高,反而完成作業的時間更長了。不得當的教育不但不能有好的收穫,反而會推波助瀾使孩子從心裏認同了自己的這一“缺點”,久而久之孩子會把這種“缺點”當成自己的性格。孩子就是父母手中一塊待雕琢的玉,玉雕的優劣皆出自父母的手藝。只有父母手藝精湛才能雕出美輪美奐的稀世珍寶。

再比如,當孩子犯錯誤時要對事不對人進行教育,更不要粗暴的打罵孩子。老說孩子怎麼怎麼不好會使孩子潛意識認爲自己天生不優秀,沒有別的孩子好,從此失去上進心。打罵只能導致孩子今後更加叛逆。這一點我自嘆也做的不盡如意,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常常會說他笨啊,沒出息啊之類傷害孩子自尊的話。總之,這次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打鐵還得自身硬。想教育好孩子,光有愛是不夠的,首先家長自己得學習掌握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否則我們所謂的教育恰恰是家庭教育的反例,不但起不了好的作用,反而會南轅北轍。

記得曾經有老師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不盡如人意、不順心、煩惱、憂愁,甚至讓我們惱怒、無法容忍的事情,可能會接踵而來。尤其是孩子的學習讓我們頭痛不已。從專家講座中讓我深深感到,作爲母親,更要學會寬容。寬容是教育孩子的祕訣,寬容比懲罰更有收穫,孩子犯錯是難免的,因爲他們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行爲上,都處於不穩定、不成熟時期,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母親更應該以一顆寬容的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孩子心靈的小徑上,和孩子一起承擔錯誤,一起找出錯誤的原因,正確引導孩子改正錯誤,從而使孩子在溫暖的陽光下成長。

通過這次聆聽學習,雖然不能說我已經掌握了一套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但最起碼使我認識到自己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匱乏,認識到自己對孩子教育中存在的有些錯誤的方法,使我從思想上對孩子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轉變。我相信,在我今後的努力中自己和孩子會一步步前進。

教育聽講座心得體會 篇2

聆聽武校長的家庭教育講座,我頗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個事例,尤其令我感觸深刻。

武校長講到,電力工程隊在深山中架設電纜時,由於溝深壑險,把電纜線從一座山樑扯到對面的山樑上去,極爲不便。聰明的施工人員就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放飛風箏,讓風箏落在對面山樑上。然後,把“風箏線”逐漸變得粗起來。當“風箏線”粗到足以承受電纜的重量時,最後順利地把電纜牽引過去。

這個聰明辦法令人拍案稱奇,其過程更就是耐人尋味。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細細的風箏線能成功地牽引電纜嗎?地球人都知道,當然不能!

可就是,在教育孩子,特別就是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家長恰恰忽略了那個讓“‘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結果自然就是事與願違。

由這件我聯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

初接班這個時,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一多半男生長期不交作業……我從每天早晨組織學生搞接力賽跑做起,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意識。這種意識,遷移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班風班貌漸漸好轉。鑑於學生不愛學習,我就從讀故事書抓起,讓學生愛上讀書,愛上學習……

總之,辦法總會比困難多。前提嘛,就是付出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教育聽講座心得體會 篇3

多年來,經歷的培訓也不少,可唯獨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0xx年7月25日至27日在師宗縣職業技術學校報告大廳裏,我有幸近距離的聆聽了幾位來自本市的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真可謂受益非淺。幾位專家的講座深深吸引着我,三天的講座,聽起來一點不覺得累,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通過學習,不僅增強了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感,更深的領悟了一些有助於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技巧。培訓雖短,但讓我在教育教學理論與教育實踐方面又增加了許多有益的知識,理論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幾位教授的精彩講座讓我領略了一種責任,讓我品味了智慧。 孫成科和劉俊教授的講座激情四溢,收放自如,風趣幽默,他深邃的教育眼光和淵博的知識及廣博的見聞,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教育者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聽了他的講座,讓我覺得在這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們除了加強學習,更新理念,不斷提高真的沒有別的.選擇。那麼作爲一線的業務領導,一樣與學校的發展和興衰有着直接的關係,如果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懷揣着對教育美好願景的一份責任和使命,那麼我們的學校就會打造成真正的精品學校,我們的教育就會成爲真正的精品教育,這幾天我一直在想,那麼我的責任就是,學習、更新、實踐,用現代的管理理念指導和開展學校的教育教學、教研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發揮教師教育教學主動性爲目標,以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爲已任,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爲宗旨,爭做新形勢下的新型業務領導。

聽了黎明和王飛教授的講座,深受啓發,他的講座深入淺出,

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一個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一個善於更新知識的學習者。作爲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是羈絆,這點我深有感觸,因爲我們太多教師因爲過多的實踐經驗而排斥對新知識的接受,雖然能一時地掩蓋新知識的不足,但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而大多數教育者不敢打破已有舊的教育理念、理論和教學方式、方法,去重建一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體系,我慚愧的覺得我們的教育一線領導和教師,現在最急需的應該是觀念的真正轉變!何主任的智慧就在於他善於自我更新知識,敢於挑戰、勇於打破如堅冰一樣的舊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並在其中享受着教育的幸福。這種執着追求與快樂實踐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使我體會到,即使再平凡,也能憑着信念和追求抵達自己的教育彼岸,我相信一步一步來,步步都會有風景、步步都會是享受、步步都會有發展。

培訓時間雖短,但收穫頗豐。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成爲新課改教師的引領者、學校課程改革的踐行者、與全體教師共同尋求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努力成爲教育的智者。記得有位專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態度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實力決定魅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願開闊眼界,提高境界,轉變態度,實現高度。爲我們的教育教學也爲自己的生命增添新的色彩。

總之,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作爲一名一線的業務領導,我們應該做的是不要再找任何藉口,應該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成爲新課改教師的引領者、學校課程改革的踐行者、與全體教師共同尋求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管理和指導學校各項工作,努力成爲教育的智者。

教育聽講座心得體會 篇4

在學前教育本科函授課程中,我有幸聆聽了周老師有關“教育學”的講座,正如周老師所說,教育無國界,它也是無時代,所以,主辦方的“現代教育學”被周老師刪除了“現代”的頭銜。作爲一名教師,我們在不斷地學習工作中既要展望未來,又要回顧過去,總結過去的成功與失敗。

關於寫論文,正如周老師所說的“天下文章一半抄”,但關鍵是看你會不會將他人的理念結合自己的經驗來進行描述。回顧剛工作的那些年,論文對我來說就是找不到頭緒的一種折磨,因爲談不上工作經驗,就連自己工作中出現的是什麼問題都一頭霧水,更別說是寫有關論文了,所以,一次次的論文正如周老師所說的石沉大海,去無蹤影。而這些年來,我慢慢學會將自己的所學和自己的工作經驗相結合,並逐步消化於一日教學活動中,每次有了新的工作策略或方法就會有心地去記錄與分析,年復一年,我的工作經驗相對的豐富起來,當我再次拿起筆進行撰寫的時候,我不再是“挖空心思”了,而是可以舉一反三了,所以,我的'論文並不會再像以往的方式“迴應”我了。

總結經驗,寫論文並不是一氣呵成的,它也是一個漫長的學習與積累的過程,需要你對先進教學理念的用心內化和對自己身工作中亮點的細心展示。